新解《论语》五公冶长4冶器说2019-01-16_19点场
视频讲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ndex=52&t=1148s
相关文案: 主话题:(四)、冶器说 解析:《论语》第五篇:公冶长之—— (四)、冶器说——子贡(贡同学)曰:“赐(上天所赐:生命、食粮与灵魂;人名乃误读)也何(什么)如(像)?” 子曰:“女(女人之母性;“汝”之你,乃误读),器(才能,作用,用途)也。”曰(子贡问):“何(什么)器(用途)?”曰(子曰):“瑚(珊瑚)琏(宗庙盛载黍稷之器具;社稷:宗礼祭祀之谷粟,食粮及种子,代表生命及传承)也。”
即贡同学问教:宗教之教义所讲,人之生命、食粮以及精神魂魄,均来自上天所赐,那么这些言辞具体表现在哪里呢?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如何解读,有其出处吗? 先生讲:可以比作女人之母性伟大,其价值与作用即承载上苍之器,也是我们所供奉之器。 贡同学问:那是何种供奉之器呢?宗庙祭祀所列之器有很多,其中哪一种能代表母性呢? 先生回答:用珊瑚材质做成,装载黍粟种子,就是社稷,代表食粮、生命及子嗣,象征天下万民、家国江山;而其所被托举、被承载之器,却是由珊瑚材质制成,显然珊瑚乃因小虫献身累积作致,犹如天下众多母性,以自己身体孕育、哺乳儿女,穷尽其一生为后代健康成长及子孙延绵而呕心沥血,可谓春蚕丝尽、蜡炬泪干之鞠躬尽瘁而丝毫不为过也。 母亲,即上天之使者,赐我等以生命,乃众生之源;抚养人成长,乃体恤之所依;牵挂人所行所就,乃情怀之根脉;而这一切,均以其奉献自身为前提代价;女人,生命之花,绚丽芬芳,却是为子实而开放,因后代而凋零;此奉献之精神,此普度之大爱,莫不是百教万道之内涵?生命,源于爱和奉献,生命,又同样能够奉献出爱;女人,柔弱之身躯,血肉构成,其也有私心,也知冷暖苦乐,也有趋利避害之自保意识,却为何能够为爱而舍弃自身、承受万般痛苦与煎熬?此般恩与赐,即是天之道,即是神之道,即是佛之道、主之道、道之道也;女人如花,母爱天赐!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