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81|回复: 5

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大陸物理學家楊振寧辭世 享嵩壽103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0-2025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於今(18)日因病在北京辭世,享嵩壽103歲。根據《新華社》18日的報導指出,楊振寧一生致力於理論物理研究,對現代物理學發展貢獻卓著,其學術地位與影響力跨越一個世紀。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之後在清華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並於1948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他長期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與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任教,並曾出任石溪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培育無數後進。

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推翻當時物理學界長期信奉的宇稱守恆假設,開啟現代理論物理新篇章。隔年兩人因此共同獲頒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史上首位獲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這項成就至今仍被視為華人在國際科學界的重要里程碑。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統計力學及場論等領域皆有突破性貢獻,其中與米爾斯(Robert Mills)共同提出的「楊–米爾斯理論」,成為後來量子場論及標準模型的基石,對整個20世紀理論物理影響深遠。除科研成果卓著外,他亦重視中華學術傳承,1998年起受聘為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後兼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致力推動中外學術交流。

楊振寧一生橫跨中美兩地,是學術界的傳奇人物,也是中國大陸近代科學發展的重要象徵。他以嚴謹的學術精神、深邃的理論洞見與跨文化的視野,為物理學寫下不朽的一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0-2025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翁帆终于解放了,但据说遗产尽归杨的子女,她一无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25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得知中國自研原子彈 楊振寧「淚流滿面」 全網動容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今(18)日因病在北京辭世,享嵩壽103歲,震撼學術界。許多網友亦紛紛在社交平台發文悼念這位物理界學術泰斗,其中有一則楊振寧的專訪影片,他在確認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國家獨立研製後,激動的熱淚盈眶,專訪中的其中一句發言,更讓許多大陸網友動容。

中國大陸第一顆原子彈於1964年試爆成功,綜合陸媒報導指,當時傳言有美國物理學家曾參與研究原子彈的工程,而楊振寧曾在2009年一次專訪中提及,自己在1971年時曾詢問多年好友、同為物理學家的鄧稼先,「究竟中國的原子彈,是不是中國人自己製造出來的,還是有外國的幫忙?」

為此,鄧稼先還特意查證,並為此寫了一封信給楊振寧,信上寫道「中國原子彈的發展,除了最一開始的時候,有少數蘇聯的幫助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外國人的幫助。」楊振寧也表示,自己當時知道這件事時,「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感情震盪,我當時淚流滿面。」


專訪中,楊振寧也感性表示,「這個心理,我不曉得現在的年輕人懂不懂,在我長大的時候,是中國人被外國人欺負得不得了」。楊振寧的弟弟楊振漢也透露,哥哥當下拆完鄧稼先那封信時就哭了,「還特意跑到洗手間,整理以後才出來。」

相關畫面在微博流傳,也有不少網友紛紛留言這位華人物理學術界的泰斗,紛紛表示「有人說過科學無國界,下半句是但科學家有祖國」、「他回國之後又幫清華組建了團隊,功績很大」、「楊振寧先生永垂不朽」、「一路走好,偉大的物理學家」、「挺震驚的,再偉大的人也有離開的一天」、「致敬前輩科學家,一片誠心助國強,萬方熱淚送君遠,一路走好。」

據了解,中國第一顆原子彈(596工程)在1964年新疆羅布泊成功爆炸,據官方釋義,原子彈代號「596」是為了記住1959年6月蘇聯單方面停止了對華原子彈研製的援助。而大陸網友所述「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這句話,則由是法國化學家、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所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25 0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
yzn1.jpg yzn2.jpg yzn3.jpg yzn4.jpg yzn5.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9 人气 +5 收起 理由
dalap + 9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25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时今日,90分以上还是留在中国好了

保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25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翁帆: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光明网
2025-10-19 03:40

杨先生离开的时候一定很欣慰。他的一生,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人类的进步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杨先生在他快满九十岁的时候写下这样一首诗,我把它翻译成中文如下:
On Reaching Age Ninety
九十抒怀
Mine has been
我的一生是
A promising life,fully fulfilled,
沐光而行的一生,
如斯如愿;
A dedicated life,with purpose and principle,
理想奉献的一生,
不屈不折;
A happy life,with no remorse or resentment,
幸福圆满的一生,
无怨无悔。
And a long life……
福寿绵长……
Traversed in deep gratitude.
深深地感恩。
是的,他的一生,是有理想,有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幸福,有感恩的一生。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
就如《小王子》所讲的,我相信,每当夜晚我们仰望星空时,杨先生会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对着我们微笑。我们永远可以从他那里找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力量。
(翁帆)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9日 04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10-2025 02:57 AM , Processed in 0.10978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