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现状:人没了…厂倒了…钱贬值了… 这次真要完?
加拿大似乎正在走上一条让人越发焦虑的道路。最新的数据不断释放出一种信号:无论是移民、企业、还是资本市场,加拿大都在经历一场看不见尽头的衰退困局。
今年上半年,加拿大接收的国际留学生骤减。1月至6月,只有3.6万名新学生抵达,而去年同期还超过12万,跌幅接近七成。
外籍工人数量也大幅下降,从24.5万人骤降到11.9万人。政府把这当作“移民政策调整见效”的成绩,称这是在打造一个“更可持续的体系”。
可问题是,少了留学生和外劳,大学收入大减,劳动力市场缺口更大,连农场和餐馆都找不到足够的工人。
与此同时,仍有220多万份移民申请压在系统里,其中超过90万份已经积压超时,处理速度越来越慢。
移民来得少了,但等待的人却越来越多,整个体系像被卡住了一样。
而在国内,企业主们的日子更是艰难。美加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关税,钢铁、木材、铝材接连中枪。
BC省最惨,三分之一的企业被钢铁关税拖垮,五分之一深陷软木危机。
一个工厂倒下,不只是工厂本身,周边的零件供应商、餐馆、便利店,全都跟着生意冷清。这种多米诺效应让企业主们夜不能寐,他们最怕的不是眼前的损失,而是看不到尽头的不确定性。
加拿大独立企业联合会的调查显示,全国有近两成的小企业认为自己撑不过半年,四成可能在一年内倒闭。订单减少、成本上升、客户观望,日子是一天天熬过去的。
更糟的是,消费者自己也没钱花。房价高企,工资停滞,通胀依旧顽固,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企业等着消费者掏钱,可消费者本身已经捉襟见肘。恶性循环就这样陷住了整个经济。
就业市场的坏消息接踵而至。最新数据显示,失业保险领取人数比去年多出12.8%,光6月就新增了1.8万人。
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了重灾区,岗位流失得最快。7月份,全国直接减少了4.1万个岗位。疫情刚结束时曾经短暂回暖的就业,如今又在一路下滑。越来越多人失业,更多家庭只能依靠政府救济。可政府的口袋,本身也越来越空。
资本市场同样令人担忧。今年以来,加拿大遭遇罕见的资本大逃离。外国投资者大规模抛售加拿大证券,仅在4月份,就有940亿加元的资金撤离,其中光是企业债就被抛掉了173亿。联邦和省级政府的债券也遭遇大规模减持。
虽然6月份有7亿加元的净流入,但经济学家直言,这点“小恩小惠”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抵消前几个月累计的资金外流。
更糟糕的是,加拿大人自己也不看好本国资产。今年6月,加拿大投资者买了90亿加元的外国证券,主要是美国股票和海外债券。
结果,单单6月资本净流出就达到83亿加元,第二季度累计高达437亿。钱,不只是外国人带走了,加拿大人自己也在拼命往外搬。
这对债券市场是个巨大的威胁。要知道,去年外国投资者还买走了加拿大政府新发行债券的四分之三,可今年上半年他们几乎集体“退场”。结果只能靠本地投资者硬扛,上半年就买下了1000亿加元的联邦债券,足足相当于全国GDP的6%。可这还没算地方政府和私企的融资需求。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加拿大的融资体系可能真的会被掏空。
与此同时,加元在国际市场上节节走低。资本外逃叠加投资者信心不足,货币贬值似乎成了必然。消费者感受到的是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企业面临的是融资难度加大。经济学家警告,如果政府不能及时明确预算、修复贸易关系,资本市场的冷漠可能会把加拿大推入更深的泥潭。
这样的一连串困境拼凑在一起,勾勒出一幅让人沮丧的画面:移民数量下降,人口红利正在流失;工厂被关税击倒,产业链一个个熄火;就业市场走弱,越来越多人靠救济过活;钱在外流,债务没人愿意接盘,连本国人都把钱投向美国。表面上,加拿大还在强调“稳定”和“可持续”,但底层的焦虑已经蔓延开来。
很多人不禁要问:如果学生不来了,工厂撑不下去,钱也在跑,加拿大还能靠什么支撑?是继续靠房地产“吊着”经济,还是靠本地投资者硬扛债务?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更多的只是摇头和叹息——这个国家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在这样的氛围下,“迷茫”可能已经成为加拿大社会最真实的写照。 |
|
|
|
|
|
|
|
发表于 25-8-2025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8-2025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8-2025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8-2025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同学移民去了加拿大(她本来是想去小新的), 希望她没被影响到 |
|
|
|
|
|
|
|
发表于 25-8-2025 06:0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拿大现在有很多印度移民, 这些印度裔的家伙在公共场合乱排便! 换成是中国人这么做的话铁定被反中仇中的放大来报导! 印度裔这么做反而他们没声音。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8-2025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拿大 和世界第一和第二经济体交恶
人口又发生大变化, 被低端人口入侵。。。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8-2025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急刹车! 加拿大GDP暴跌 经济逼近衰退! 家庭储蓄见底 赤字飙升 数据全线下滑 全靠"硬扛"!
今天,加拿大统计接连公布好几份经济数据报告,一片惨淡!
首先是加拿大第二季度的GDP报告,最新数据显示,加拿大第二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6%,环比下降0.4%!
上个月,因为企业都抢在美国关税生效前大量出口,使经济数据暂时“冲高”,但随着关税全面实施,经济活动出现急速降温,出现“反弹式”回落。
净出口也拖累了GDP增长达 8.1个百分点,这是除新冠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
出口下降最明显的领域包括汽车、工业机械和旅游服务。
最明显的还有商业投资,机械和设备投资大幅下跌9.4%,企业信心不足,都不愿再投入扩产。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今天这个数据比预期更糟,原本预期二季度仅会收缩0.6%,且6月GDP会小幅增长,结果显示实际情况远比预期更严峻,而背后的主因就是关税。
加拿大会议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佩德罗·安图内斯警告,“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企业信心仍处于谷底,这对未来产能、就业和经济增长都是严重打击,消费者的信心也在同步下降。”
如果GDP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就意味着加拿大正式进入“技术性衰退”。
尽管加拿大上个季度仍有增长,但安图内斯直言:“从趋势来看,我们已经进入衰退区间(recession territory)。”
经济学家担忧,若形势持续恶化,加拿大可能面临更多裁员、失业率上升,消费与投资双重萎缩。
接连几波关税压下来,经济不确定性已经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加拿大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又对美国高度依赖。
“我们没有太多回旋余地,现在基本是在硬扛。”
除了GDP数据,统计局还公布了加拿大家庭储蓄率报告,这个数字在第二季度降到了5%,低于第一季度的6%。
与此同时,家庭消费支出增长1.2%,但收入增幅疲弱,意味着许多家庭不得不“寅吃卯粮”。
“支出超过收入,就说明了平均家庭的购买力正在下滑。”
这一趋势如果延续下去,将进一步削弱内需,形成恶性循环。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加拿大当前的困境不仅仅是各项数据下滑,而是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双双下跌的恶性循环:
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悲观,削减设备投资,放缓扩张计划;
消费者又收入增长乏力、物价上升,储蓄缩水,不敢大额消费。
两个“关键的引擎”同时放缓,GDP难以摆脱下行压力。
现阶段,加拿大央行的基准利率还维持在2.75%,不少人都在等降息。
多项经济数据疲软,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宣布降息,刺激消费和投资。
“我们认为,这些数据足以说服央行再度降息。不过即便降息,也很难立刻扭转投资信心不足的问题。”
但也有经济分析师认为,目前的GDP数据不足以迫使央行立即采取行动,他们还得等更多通胀与就业数据。未来几个月的就业与物价表现,都将决定政策走向。
上周,美联储就暗示接下来准备降息,主要就是被美国的失业率吓到了。风声一出,股市应声上涨。
在卡尼和特朗普通话之后。加拿大取消了部分反制关税,释放友好信号,双方正在谈判,寻求突破口。
然而,安图内斯提醒:“无论政府计划如何,短期内我们必须承认,加拿大正在‘硬着陆’,恢复信心和增长都需要时间。”
最后是财政部的最新政监测报告,2025-26财年首季度(4月至6月),加拿大联邦政府赤字达33亿加元,较去年同期的29亿加元赤字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政府项目支出增加50亿加元,同比增长4.6%,成为赤字扩大的直接原因。
经济学家认为,本季度财政赤字的扩大幅度虽然不是很大,但足以反映了加拿大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财政困境。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