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1|回复: 4
|
湖南一教师宣称发明了终极列车
[复制链接]
|
|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七中学段贤毛老师宣称,他已经找到了一种让列车以悬浮方式运行的新方法。
段老师宣称,这种能够让列车实现悬浮运行的方法可适用于高速悬浮列车和城市轨道悬浮列车,也可适用于装载货物的货运列车,即可以适用于所有轨道列车。

段老师悬浮列车原理模型
这种让列车实现悬浮运行方法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其次是列车零部件之间的磨损小、列车的安全稳定系数特高、列车载重量特别大而车体本身可以做得特别轻等等。这样,列车的运营成本能够降到最低,从而普通百姓也能够接受这种乘车的票价。

低气压悬浮列车原理演示
在让列车实现悬浮运行这一方面,在理论上可以不消耗任何能量,列车只要受到一个向前的动力在高速运动,在排开前方的空气,列车就能够实现悬浮运行。
段老师还宣称,他发明的这种列车就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列车!世界的轨道交通运输技术即将进入终极时代,届时,轨道交通将快速而又节能、列车的磨损小而易于维护、安全稳定系数大和载重特别大而又实用。现在,段老师正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或否定。如果能够得到肯定的评价,他还希望有关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或国营或私营公司能够早日去开发和研制这种列车。
下列内容介绍了低气压悬浮列车的原理、主要构造和主要的工作过程,仅供参考。
悬浮原理:通过降低列车上表面受到的空气压强来实现悬浮。
悬浮方法:列车正常行驶速度设计的大小不同,则列车所采用的悬浮方法也不相同。悬浮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介绍如下。
方法一、1.让列车下方的空间尽可能地高一些,以便于增大列车受到的悬浮力;2.在轨道上方修建与轨道长度相等的罩壳(实际上就是一个平面),让罩壳罩住列车的上表面(罩壳与车厢上表面的间隙要尽可能地小);3.是在列车车厢的上表面安装一些斜片组合体。每个斜片组合体的构造是:由两块长方形板块组成,每两块板块的端线要重合,两板块夹成60°左右的角度,组成一个形状像英语字母“V”的组合体。把像“V”字形的组合体安装在列车车厢上表面上时,要求该组合体的顶点(即两板块端线重合处)要安装在车厢上表面靠近列车车头的方向,“V”字形的组合体张开口的方向要指向列车车尾的方向(或者说,每一块长方形板块侧放在车厢上表面上时,应该与列车前进方向成大约30°的角度,且每两块板块要组合成一个“人”字形状)。
当列车在动力作用下高速前进时,像“V”字形的组合体也在随着列车高速前进,此时,罩壳与车厢上表面之间的空气就会被“V”字形的组合体排开,车厢上表面与罩壳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就会变得很稀薄,这个空间的空气压强就会变小,这个空间成为低气压区域,此时,列车上表面受到空气的向下的压强就会变小,而车厢下表面受到空气向上的压强却没有变化,这样,列车就会受到空气对它施加的一个向上的悬浮力,列车就有条件实现悬浮运行。
当列车正常行驶车速设计为400km/h以下时,此时的列车运行方式要采用悬浮运行和和轮轨运行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列车能够完全悬浮就以完全悬浮方式运行,不能够完全悬浮就以接近完全悬浮的准悬浮方式运行。因为悬浮运行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减小列车在运行中受到来自路面的阻力和减小列车内部零部件的之间的摩擦力。当列车以接近悬浮的准悬浮方式运行时,则列车受到来自路面的摩擦阻力会很小,列车内部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很小,这个很小的阻力是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这样,当列车以悬浮运行方式和轮轨运行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运行时,尽管列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没有变为0,但列车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却会变得非常简单了,就采用现在的高速轮轨列车所使用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
方法二:一是把列车轨道悬空,让列车下方有尽可能高的空间;二是在轨道上方修建与轨道长度相等的罩壳。罩壳横截面形状如英语字母“n”,有两个侧面和一个顶面,让罩壳罩住列车的上表面和两个侧面;三是把列车车头做得比车厢要高一些和要宽一些,还要在车厢两个侧面装上斜片,要求罩壳与列车侧面斜片之间的间隙要尽量地小。这样,当列车车头在动力牵引下高速前进时,车头就会把“n”字形状的罩壳内部的空气排挤到车厢下方的空间。此时,列车两侧的斜片也在随着列车高速运动,根据物理知识可得,高速运动的斜片会阻止外面的空气从列车的外表面与罩壳之间的空隙流进罩壳内部去。这时,列车车厢上表面与罩壳之间的空间里的空气就会变得很稀薄,这个空间里面的空气压强也会变得很小,列车车厢上表面受到空气的向下的压强会变小,而车厢下表面受到外部空气对它向上的压强又基本不变,故车厢会受到空气对它施加的一个向上的悬浮力,列车就有条件实现悬浮运行。
方法二与方法一相比较,列车受到的阻力要远远小于前者的,因为在方法二中,列车的两个侧面没有与外界的空气接触,没有受到外界空气的摩擦阻力。如果要求列车正常行驶速度设计为大于400km/h以上,且又要求列车以完全悬浮的方式运行,就必须采用方法二。但方法二的缺点是列车不方便转弯,建造时消耗的钢筋水泥要多一些。
方法三:对于城市轨道列车,由于车速不能太大,要借助抽气机(或排气扇)才能使列车实现悬浮运行。具体做法是:一是让列车下方的空间尽可能地高一些,以便于增大列车受到的悬浮力;二是在轨道上方修建与轨道长度相等的罩壳(实际上就是一个平面),让罩壳罩住列车的上表面;三是让列车车厢上表面和上方的罩壳要围城一个空心腔(就是在列车车厢上部分设计一个形状如蓄水池的凹形沟槽,沟槽四周高中间低)。当利用抽气机(或排气扇)把空心腔内部的一部分空气抽出来、且抽气机的排气方向要和列车运动方向相反时,列车就既会受到一个使它悬浮起来的作用力,又会受到一个使它前进的动力,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从而达到节能之目的。
|
|
|
|
|
|
|
|
发表于 12-3-2013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了不起的发现 .gif) |
|
|
|
|
|
|
|
发表于 12-3-2013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3-2013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3-2013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