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621|回复: 22

<先建后售> 或 <先售后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9-2012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是先建后售 ,房屋价格会比先售后建贵(不懂贵多少,只是从文章中所说的发表在这里。大家就假设先建后售的房子会比较贵〉

你们会选择哪一项呢?

http://property.sinchew-i.com/node/1754?tid=4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少數落實“先售後建"概念的國家,這個發展概念,嚴格來說,對發展商比較有利,他們所需的建屋發展融資沒有這麼龐大,產業發展計劃的部份風險由購屋者分擔。

說到“先建後售"2006年,時任副首相的拿督斯里納吉倡議推出“先建後售"概念,並與實踐中的“先售後建"概念並行。

第二年“先建後售"開始正式實驗性推行,儘管有關當局推出獎掖措施,鼓勵發展商積極參與,可是,發展商基於各種不同的理由與原因,反應普遍保持冷淡。

先建後售
擱置風險較低

這些年來,採用“先售後建"的發展商居多,數年前修訂房屋發展法令,最主要的出發點是逐步採用“先建後售"概念,通過10:90方案的實行,讓發展商逐漸適應“先建後售"產業發展。

購屋者協會法律顧問陳清雄律師在其著書中指出,許多發展商希望購屋者購買“先售後建"產業發展計劃下的單位,原因是發展商可以採用購屋者的分期付款,融資建屋發展計劃。

換句話說,購屋者將分擔發展商一部份的業務風險,以及有關發展計劃的融資。

他說,“先建後售"(10:90方案)產業發展計劃,未能完工的情況比較少見,在“先建後售"(10:90方案)屋業發展計劃下,萬一發生產業計劃擱置或廢棄的問題,購屋者將蒙受的虧損與風險是10%的首期購屋款。

先售後建
購屋者較不利

在“先建後售"(10:90方案)房屋發展計劃下,要求發展商融資大部份的建築工程,以及承擔有關發展計劃的大部份風險。

房屋與地方政府部長拿督曹智雄之前表示,該部正介於取得內閣批准的進程,以便在2015年全面落實“先建後售"發展計劃。

“先建後售"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在現有的“先售後建"基礎,不時仍發生房產擱置問題,雖然業者表示擱置房產計劃已經相應減少,可是,受影響者仍大有人在,特別是一些產業單位數目眾多的計劃。

兩種發展概念
購屋者非100%受保

不論一項發展計劃是屬於“先售後建"或“先建後售"(10:90方案),要指出的是,購屋者在個別計劃下的保障,不是100%受保。

只是在“先建後售"(10:90方案)下,購屋者的風險相對較低,可能面臨10%購買價泡湯的風險。

購屋者協會副主席拿督吳成都宣稱,先建後售的模式主要是:購屋者在簽署買賣合約後,支付10%的購屋款項,在房屋的興建過程中,不需要支付按工程進展款項,其餘的90%留待發展商準備交屋時、有了入住文件、個別單位已有水電供應,最好是也能有個別地契與分層地契在手。

先建後售
對各相關領域皆有利

對購屋者來說,他們可以免去產業計劃擱置的風險,可以確保房屋的質量,不需面對遲付款利息等問題。

吳成都說,對融資機構來說,產業計劃按時完工,可擁有更好的抵押資產,風險相對較低,對政府而言,面對擱置房產計劃的幾率較小、納稅者可以更好的使用他們的資金、房地部的執法權可以更好的發揮、改善有關行業的自我管制,不需面對憤怒的選民等等。

對發展商來說,產業擱置計劃的可能性幾乎是零,有利提昇該行業水準,不需擔心銷售對比現金流的問題。

其他的優勢包括:穩定房屋價格、產業質量改善、萬一發生擱置計劃比較容易復甦,銀行可以更好的進行風險管理、不存在超付款項給發展商的風險、加強“大馬:我的第二家園"產業計劃的信心。

吳成都補充:“10:90先建後售"概念不只是對購屋者有利,對各相關領域的人士皆有利。

向發展商
要求過目資料

我們在較早前說過,購買房屋發展計劃下的產業,未必沒有風險,購屋者必須認清的一點:任何人都沒有辦法保證產業計劃能如期完工。

因此,購屋者必須查清楚發展計劃的相關資料,確保發展商已採取必要的措施,例如遵守法令及條規,出售及推行產業發展計劃。

當然,購屋者可以向發展商提出以下資料的要求:

1.發展商的房屋興建執照;

2.廣告與銷售准證;

3.地方當局的信件(發展准令)、批准有關發展計劃及建築圖;

4.已批准的建築圖或藍圖,由地方政府當局簽批;以及開設5.房屋發展計劃賬戶。

在獲取有關計劃的文件與資料時,購屋者可以鑒定有關發展計劃的相關事實,包括查看執照、准證,獲批准的文件,或是已為有關發展計劃開啟的房屋發展賬戶。

先建後售
發展商贏聲譽

談到“先建後售"概念,雪州發展局多年來實踐這一發展模式,而且沒有衍生任何問題,對發展商來說,“先售後建"可以讓他們比較輕鬆推動產業發展業務,風險的分散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

話說回來,市場上也有少數發展商落實“先建後售"發展概念,而且業務發展得不錯,他們量力而為,單位數目不多的產業,在短短的時間內隨即賣完。

這些發展商包括上市與非上市公司,最主要是有很好的規劃,土地沒有抵押給銀行,一個計劃即將完成才開始另一個計劃的發展,確保資金週轉順暢,產業銷售可期。

這樣的發展模式有助於企業聲譽更上一層樓,保證房產的質量,讓企業永續經營。

政府須定遵循條款
以便按期達目標

關於2015年全面落實“先建後售"概念,在2011年初已提出,修訂房屋發展法令,以納入逐漸實施“先建後售"概念的條款。

政府希望此舉將能讓過去的房產擱置問題劃下句點,克服這項棘手的問題,相信並不容易,來自發展商的阻力也相當龐大。

鑒於發展商反彈力度大,購屋者協會總秘書鄭金龍認為,為確保在2015年可以成功全面落實“先建後售"政策,政府必須有一份可以遵循的版圖,以便在指定的日期達到預定目標。

他說,假如發展商如期交屋,問題並不大,萬一發展商面臨財務危機,將房產計劃擱置一旁,留下無助的購屋者,最先衝擊就是這批普通百姓,不知何時可交屋、繼續償還銀行的貸款分期,更糟的是,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

讓發展商先適應

有關方面為確保發展商可以適應“先建後售"的推行,在漸進階段,建議以10:90方案開跑,就是購屋者訂購房屋、簽署買賣合約後支付10%的屋款,其餘的90%屋款,留待交屋後才支付。

發展商至少確定已售出的單位數目,不需擔心房產計劃推出後,未能悉數售出的問題。有了訂購房屋的數據,發展商向銀行領取建屋貸款會比較容易,可以分擔他們的融資負擔。

緩衝期近10年
還要等多久?

房屋發展法令實施至今已超過45年,在過去的數十年,新產業單位的買家只是通過售屋廣告、小冊子、示範屋購買房屋,產業發展商幾乎都不支持或認同“先建後售"概念,他們建議應該兩個方案並行,就是“先建後售"與“先售後建"同時獲業者選擇性採用。

不過,購屋者協會認為,2007年實驗性實行“先建後售"概念至今已經5年,如果發展商認為,還沒有一個適當的機制,現在還不是時候,那應該等到甚麼時候?甚麼時候才是最適當的時機?

其實從建議實行到2015年全面落實,前後幾乎有10年的時間,這是一個相當長的緩衝期,業者應該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做好應有的準備工作。

購買房屋是許多人一生中最大的投資,房貸供期可能需要20至30年,目前,購屋者除了需面對擱置房產的風險,有時也需面對遲交屋的問題,如果全面實行“先建後售"方案,消費者可以省卻這些煩惱。

全國消費者諮詢理事會曾經呼吁政府,將原有的“先售後建"房屋發展概念,改為比較公平的“先建後售"概念,該會指出,房屋問題是過去多年來消費者投訴的重心。

買到擱置房產
一生受綑綁

80年代末期的經濟不景氣,產業發展商渡過記憶中最糟的經濟危機,數以百計興建到一半的產業發展計劃擱置一邊,如果沒有獲得政府的拯救,幾乎都陷入困境。

假如遇到產業不景氣或是面對財務條件較弱的發展商,可能造成購屋者陷入窘境,他們可能被迫面臨已付的購屋首期款泡湯、每月償還銀行已支出的房屋貸款分期,這應該是人生最無奈的一件事。

不論這些運氣欠佳的購屋者,是否如發展商所指的並不多,對他們而言,只要購買到後來演變為擱置房產計劃,都是不公平與合理的。

雖然以數目佔總數來說並不多,不過,如果以一間房屋平均住4至5個人來計算,受影響的數目並不小。其中一些已付了相等於屋價的20至30%,有些房產計劃已完成60至70%的工程,購屋者不只付了數萬令吉的首期屋款,還需每月償還銀行貸款的分期,如果沒有按期繳付,他們將面臨被起訴破產的窘境,不只如此,他們尚需繼續租屋或租房,房屋何時建好,只能以未知數來形容。

發展商:營運資本提高
導致屋價上漲

早在1990年代初,“先建後售"概念已經提出來討論,那個年代,擱置房產計劃的問題相當普遍,當時,業界人士對這個深具吸引力的建議不抱希望,並且認為這只是個夢想,在可預見的將來是不可能實現的,絕大多數的發展商都持消極看法。

可是,擱置房產計劃此起彼落,受影響的人不計其數,即使是政界領袖的親友也無法倖免,政府不得不認真看待這個問題。

對發展商來說,“先建後售"難免需要更大筆的營運資本,如果銀行不加入,提供所需的融資,這個再好的概念也淪為空談。

市場上有不少發展商通過貸款購買地皮,如果他們需向銀行貸款興建房屋,手上擁有的地皮作為抵押資產可能不符合資格。

作為開始,10:90購屋方案,主要是協助發展商可以順利適應過渡期,只要他們已有固定的買家,在向銀行領取建屋貸款,也許比較容易獲批。

政府支持10:90概念

顯而易見的,發展商是惟一反對“先建後售"的業者,他們一再強調如果強制推行“先建後售",屋價將會上漲,因為他們的營運資本將大幅提高,這是無可避免的,對廣大的購屋者將造成不利衝擊。

購屋者或公眾人士,其實期待“先建後售"概念的落實,理由很簡單,至少他們可以看到擺在眼前是一間已建好的房屋,可以確保房屋的質地。

嚴格來說,政府也支持這個概念與方案,一旦全面落實談了多年的發展概念,可以減少擱置房產計劃的問題,他們不需忙於收拾擱置房產的爛攤子。

與其面對擱置風險
購屋者願付稍貴屋價

發展商一再重申,“先建後售"將造成屋價上漲,只要政府能對一些建築材料的價格加以管制,相信漲幅將在可以控制與接受的範圍內,許多面臨房產計劃擱置的受害者,他們普遍認為,假如“先建後售"之下產業價格稍貴、幅度合理,他們願意承擔,面對擱置房屋代價更高。

自從“先建後售"概念提出,並且預期在2015年全面落實後,發展商普遍認為,由於業界一小部份的害群之馬,導致整村人都被懲罰,這對於一些儘力做好本份的發展商是不公平的。

他們強調,房屋發展法令已經給予購屋者一定的保障,例如發展商遲交屋必須對購屋者做出合理賠償,話雖然這樣說,房地產發展商會其實應該積極看待不負責任同行的問題,這樣才能有助於提昇該組織成員的形象與專業水平。

結語:

如果世界上其他國家有能力實踐“先建後售"概念,準備邁向先進國、高收入國的大馬,也應該向其他國家看齊,在房屋發展這個比較大的領域,落實“先建後售"發展方案,提昇房產的質量,進而改善整個行業留給人們的印象。(星洲日報/投資致富&#8231;產業焦點)


本帖最后由 anson_san 于 13-9-2012 08:48 PM 编辑

单选投票, 共有 37 人参与投票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9-2012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先建后售的房产不会比现在的贵过20%之内,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12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说一个100间排屋的 project, 双层排屋,20x70, 100 unit 的大概总成本是 RM2千万(郊外)。 要实行先建后售,发展商必须借钱,(就算有千的上市公司都是借钱来做生意的)

借2 千万来发展,还没有接到钱的时候发展商就要拿钱出来买地,JV 的省下但是 consultant 设计图,surveyor, planner , submit 图,也要起码9个月-18个月。这段时间的费用就发展商自己顶先。

financial cost 在budget 里面都会放大概7% 左右。如果是先售后建,可能只需借 2千万的20-30% = 4M - 6M 甚至更少,因为起好的部分可以claim. 6M x 7% x 2 = 900k 左右。(一间9k) .

先建后售呢?几乎 2 千万都要借完,20,000,000.00 x 7% x 2 year = 3 M 左右,一间房子的成本直接加30千。加上发展商承担了90% 的风险,如果2年内不能卖完起完,发展商的利息多加一年就是 1.5 M , 当风险增加,利润也必须增加,profit margin 起码要跳高10-20%。 期间的材料涨价,工人短缺,机械涨价,几乎都是发展商负责到完。因为收10% 头期的时候房子的价钱就定了。

发展商也因该会把 safety factor 放大,加个 unforseen expences 5-10% 下去。 结论大概是

先售后建- 200k + 9k (interest) + 42k (20% profit margin) = RM 251k

先建后售- 200k + 30k (interest) + 69k (30% margin ) + 23k ( unforseen expences) = RM322k

也就是说20-30% 的涨幅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以上的比较没有办法考虑真正的 financial cost , 地价浮动,材料价浮动,地区差别(城市和郊区)和太 detail 的资料,否则是需要一个 team 来完成的。只是大概的分析。

发展商的 profit margin , 发展成本, financial cost 是根据我负责过的 project 来 assume , 属于城市于郊外之间的发展。

vincent 兄,如果真的如此,先建后售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更有吸引力的是吗?只需 10% 头期就可以在建筑期1-2年的时间有赚快钱的机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8 收起 理由
Aries840322 + 3 我很赞同
anson_san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12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可以接受风险,买先售后建
如果怕死,买先建后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12 07: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vincentsieng 发表于 13-9-2012 08:57 PM
如果先建后售的房产不会比现在的贵过20%之内,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这先建后售的系统看来是很快就会变强制性的了..
除非即将揭晓的预算案有其它机制来平衡先建后售的涨幅。。

KL稍微美一点的房子都打底500k了,再涨个20%,没有多少人买得起了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12 07: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picasoho 发表于 13-9-2012 09:28 PM
比如说一个100间排屋的 project, 双层排屋,20x70, 100 unit 的大概总成本是 RM2千万(郊外)。 要实行先建 ...

这样说来,银行估价的那一方面应该也会有所调整吧?

500千的房子变600千,
600千的房子变720千,
看来到时的数量应该会变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9-2012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_san 发表于 14-9-2012 07:35 AM
因为这先建后售的系统看来是很快就会变强制性的了..
除非即将揭晓的预算案有其它机制来平衡先建后售的涨 ...

还是有的,我的朋友里就有3个人刚刚分别买了不同的地方,他们的价钱都不低,大概在650k-880k之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2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建后售或是先售后建,目前的房价都起了20-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9-2012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建后售是一个公平的交易。你买的绝对是你看到的。买到烂的也没得埋怨。

嫌售后建的利益都在发展商,钱收了起到一半没钱跑路或破产,可是买家却白白的背了债和钱没了。买的时候发展商的用料也可以写的不清楚,只写砖,门。他们可以用次等砖,空心砖,们也是可以用空心门,等等。房屋起好了,电缆接在家门前他们也推给TNB,其实是cut cost。交屋子时的手工不美,买家投诉他们就跟合约帮你修补,修补时不是booking满了,就是没有材料,跟买家拖时间。买家需要给房租,供新屋,浪费时间和发展商周旋等等。以上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anson_san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2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e101_4age 发表于 15-9-2012 03:31 PM
先建后售是一个公平的交易。你买的绝对是你看到的。买到烂的也没得埋怨。

嫌售后建的利益都在发展商,钱 ...

赞同,买新屋的话,我宁愿给多几十八仙,就当作是个保障。
不然,如果发展商有什么三长两短,屋子没了钱也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12 0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愿意付比现在高出30% - 50% 价格的话,你是可以买先建后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12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我走街看到很多房子建好没人买实在很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12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建后售的话发展商的成本会更高,到时再转载于购屋者身上,如果购屋者有能力买,那当然先建后售比较好,毕竟你少了个建筑期间的风险。但同时先建后售的话,现在的购屋者也少了低首期的优惠。各有各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12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时候,我真的会有点困惑。 为什么总是有人投诉发展商骗人,货不对版,低素质等等。。。购屋者频频吃亏?!

甚至为了不被欺骗而愿意多付点钱。

难道被欺骗是应该的?不想自讨苦吃,多付点钱吧?

由于地产大热,我想发展商在近两三年已经谋取暴利,难道不应该履行诺言,提供高品质的房产?

为何总是想要在灰色地带占尽优势,难道让自己的顾客吃亏/后悔就是经商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9-2012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ugFen 发表于 17-9-2012 05:14 PM
有的时候,我真的会有点困惑。 为什么总是有人投诉发展商骗人,货不对版,低素质等等。。。购屋者频频吃亏? ...

这个时候就需要制度的介入,毕竟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做些损己利人的事(除了表面上做做样子)。有制度,才能让他们跟从。。

不过,官商勾结这种事常有,真正有利人民的制度,要看国情和人民的造化,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12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建後售”是100%起好后才屋主才开始供货款吗?“先建後售”是DIBS吗?我看到有些发展商卖的屋说有DIBS,但不是100%建好后才屋主才供。XX发展商写着"No interest payable on the loan....until the completion of road and drainage or DD MM 2014, which is  earlier..."。这样算“先建後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9-2012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sksky 发表于 17-9-2012 05:33 PM
“先建後售”是100%起好后才屋主才开始供货款吗?“先建後售”是DIBS吗?我看到有些发展商卖的屋说有DIBS, ...

DIBS = Developer Interest Bearing Scheme

購屋者協會副主席拿督吳成都宣稱,先建後售的模式主要是:購屋者在簽署買賣合約後,支付10%的購屋款項,在房屋的興建過程中,不需要支付按工程進展款項,其餘的90%留待發展商準備交屋時、有了入住文件、個別單位已有水電供應,最好是也能有個別地契與分層地契在手。

你读完原文就知道先建后售究竟是怎样的模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12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商是谁~~的就可以了!!

我现在住的,3年前买的党时候0头期购买,原因是发展商扣-10%,所以不需要头起

原价570k的屋,借loan514k,因为免头期,自然开头2年是给bank利息~~

地点在cheras 还算不错的,2年后(当时2009 3月)拿钥匙当天有人上门说,愿意以750k 购买,不过也没管他。
当然故事说到这里是先购买后起的好,真的买了突然间白赚百多2百k~扣除那个政府罚款30~50k 还是有整百k

隔壁的马来人今年年头以850k放手了,没什么特别装修的o!

上2个月想买多间就问了地面积比我大10尺的,当然10尺也很夸张,屋身是一样的,是面积大了,价钱1.3m
而我住着我住着36x72的半独立 价值920k~~ 所以说屋子起还快过milo起价~~

当然agent喊高必然的,不过高也高不多的 顶多10~30k 大大里扣他

现在2012年 才第3年 赚多少==??呵呵~~

当然bank的利息很贵  都不知道我们辛苦~~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12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time263 发表于 17-9-2012 06:42 PM
看发展商是谁~~稳的就可以了!!

我现在住的,3年前买的党时候0头期购买,原因是发展商扣-10%,所以不需 ...

我发觉到,
以前的人 - 赚30k左右已经很开心
现在的人 - 赚没有100k不叫赚

所以屋价很硬。好事或坏事?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2012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_san 发表于 23-12-2012 11:48 AM
我发觉到,
以前的人 - 赚30k左右已经很开心
现在的人 - 赚没有100k不叫赚

现在 100K 马币很容易赚囖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11-2025 07:14 PM , Processed in 0.17025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