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4-10-2008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3032 于 14-10-2008 12:47 PM 发表 
错了, 那回复是给草草的, 对不起了。
临.石门颂.
绍胜要求过,但时机未到.
我临帖是随心所欲,手拿到什么字帖就临,
没有事先练习,随兴而临,尽兴而收.
也许隔日又是另一本字帖了.
还有一半是临给学生的字稿,
目前还没学生在临习石门颂. |
|
|
|
|
|
|
|
发表于 14-10-2008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10-2008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回复 逸笔草草 于 13-10-2008 02:00 PM 发表 
[quote]是咯!那麽巧,同样是草兄.可是我就没您那麽有能力,也没那麽勤力!
[ 本帖最后由 文房四草 于 15-10-2008 02:31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5-10-2008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2# jc3032 的帖子
曾经好像看过这幅....!
当然不是说原作!
不过,真的与原作很像,
果然是写隶书的高手
cai xiong |
|
|
|
|
|
|
|
发表于 15-10-2008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房四草 于 15-10-2008 02:54 PM 发表 
曾经好像看过这幅....!
当然不是说原作!
不过,真的与原作很像,
果然是多写隶书的高手
cai xiong
多谢您的鼓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角度拍斜了,
两张应该都反色了(该不是用白色颜料写在黑纸上吧).没有这个必要.
我只能在这样的条件下,谈谈了.
整体而言,你临的真好.
已经不是初学者了,可以说是高手了.
从放大局部中"此"好像有断笔的现象.
如果在这基础上,可以尝试加入自己想法的是临摹.
临得像不像是初学者的要求,
过了这个门槛,临得太像反而会越写越死的.
个人拙言,说错莫怪. |
|
|
|
|
|
|
|
发表于 16-10-2008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6-10-2008 01:57 PM 发表 
第一张角度拍斜了,
两张应该都反色了(该不是用白色颜料写在黑纸上吧).没有这个必要.
我只能在这样的条件下,谈谈了.
整体而言,你临的真好.
已经不是初学者了,可以说是高手了.
从放大局部中"此"好 ...
多谢彭老师指正, 收下了。“此”字是笔断意连。我也不是要求临新很像, 我只要石门味道。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16-10-2008 04:00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0-2008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10-2008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7-10-2008 12:28 PM 发表 
再来戏临于右任,千字文草书.
以下是不按传统的临摹来进行,
有三分点解构的意味,七分乱来的成份.
请大家指点了.

http://i2 ...
请问书法的临摹跟演奏经典乐章有相似之处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0-2008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绍胜 于 17-10-2008 12:33 PM 发表 
请问书法的临摹跟演奏经典乐章有相似之处吗?
这个问题很大哩,我可很难回答.
第一,我车大炮还可以,写文章就不行.
第二,对于音乐我可是外行的外行.要把音乐和书法一齐来谈,可就是班门弄斧了.
我就试着说,
剧我的理解,创造乐曲的是作曲家,而演奏者只是再现作曲家的音乐(音乐专才,我说错了请指正)
演奏家能不能完全的再现作曲家心中的音乐,这个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其中牵涉到演奏家的继承(学习成长过程),水平,理解,细一点可以还包括乐器等等技术性问题,
最关键的是演奏审美的问题,
也就是演奏家演出的到底好不好,如果作曲家本人还在话,也许还有一个标准,
但也不一定准,因为作曲家也是个人,有情绪问题......
音乐的问题搁置,再说下去就露底了,多说多错.
回到书法,临摹,字帖就好像是一个乐谱,
临摹的人就有如演奏家,他所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再现所临的帖.
他必须先解决许多问题,有如上述.
关键还是一样,帖临了过后,到底如何?
临帖的人只有一个,作品也只有一个,但观众就有无数个,
谁说了算?
我可以说有多少观众就有多少意见.
先说个书坛上的故事(没有根剧的),
好,话说,有各好事者,拿了数十幅仿启功先生书法的作品,
拿出给启功先生鉴定,
好事者期望的是启功先生的认定,那就泥土变黄金了.
启功先生认真的看了一遍,然后说:
"这些都不是我写的,但却写的比我好."
假如,那些作品真的写得比启功先生还好,它们能代替启功先生所写的作品吗?
我先把话卡在这里,期待你的回复.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08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8-10-2008 01:07 PM 发表 
这个问题很大哩,我可很难回答.
第一,我车大炮还可以,写文章就不行.
第二,对于音乐我可是外行的外行.要把音乐和书法一齐来谈,可就是班门弄斧了.
我就试着说,
剧我的理解,创造乐曲的是作曲家,而演奏者只是再现作曲家的音乐
的確這是一個大課題。
本身有稍微接觸過音樂,但是也不是很有研究那個,所以提出這問題。
根據一位開音樂學校的朋友、學音樂的親戚朋友所說,演奏前人的樂章,是蠻講研個人表現,和演奏者的個人風格。
而近代音樂教材也開始以啟發孩子對音樂的敏感度為重,慢慢平衡過去很填鴨式的苦練。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8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1# 林绍胜 的帖子
是的,我曾有朋友烧录一首曲子给我(MP3),
同一首曲子,就有钢琴演奏,古笋演奏,还有电子琴的摇滚演奏(听说还有其他的演奏方式),
相当的不错,我也曾听过电子摇滚的古典乐曲演奏(CD),
这是相当独特的演奏方式,
好,再回到书法,
古典的演奏方式和要求,就好比临摹要临得很像(实临,写实的临摹),
对我而言这是基础,所谓的(书法)传统应该这里面追寻和发现,
(何为传统书法,其理解和定位因人而异.)
这是一位有志于学习书法者,对过去做一种客观和认真的学习及掌握.
但,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走到现代已经不能满足书法家的吸收和发展.
因此,除了实临,还提出了许多的临摹方式,
如临意,意临,诠释临等...
近年来如,陈振濂,邱振宗等人也提出了类似学院教学的书法学习,
从这模式学习出来的书法作品,有人称之为"学院派书法".
现在回到上一个帖的问题,
字帖就好比乐谱,不管你如何演奏当然还是同样的曲子,
总不能随心的取舍,增减.
当然在乐谱范围下,演奏家还是能达出自己的技术风格,
但,情绪的表达,是不是作曲家所要演的角色呢?
举一比如,是不是能把生命交响曲演奏得像一首爱情小调呢?
换个比较熟悉的说法,
是不是能把曹全碑临得气势磅礴,还是把祭侄稿临典雅精细?
我的看法是,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难不难的部题.
这个问题相当大,对不对.
再如,用钢琴来演奏古琴的广陵散乐曲,能不能?
我想应该是可以,但有点难度,效果不好,
所以就必须重新写过乐谱,适合钢琴演奏的广陵散.
这个过程是不是重复了作曲家工作?
有这个必要吗?有意义吗?
钢琴的广陵散还是原本的古琴的广陵散吗?
谁是创造者? |
|
|
|
|
|
|
|
发表于 21-10-2008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20-10-2008 01:58 PM 发表 
是的,我曾有朋友烧录一首曲子给我(MP3),
同一首曲子,就有钢琴演奏,古笋演奏,还有电子琴的摇滚演奏(听说还有其他的演奏方式),
相当的不错,我也曾听过电子摇滚的古典乐曲演奏(CD),
这是相当独特的演奏方式,
...
记得家和也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如果他也参与讨论,应该可以看到更多的看法。 |
|
|
|
|
|
|
|
发表于 21-10-2008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3# 林绍胜 的帖子
我认为临帖是丰富你的书写经验,古人在处理某个字的造型时,由他一定的经验。或在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或在处理一行字与另一行字的手法,这都是我在临帖时一点一滴的,好像蜜蜂收集蜂蜜似的,慢慢的才有一窝的蜂蜜。至于成果,看看作品吧,才见真章。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8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bling 于 21-10-2008 09:27 PM 发表 
我认为临帖是丰富你的书写经验,古人在处理某个字的造型时,由他一定的经验。或在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或在处理一行字与另一行字的手法,这都是我在临帖时一点一滴的,好像蜜蜂收集蜂蜜似的,慢慢的才有一窝的蜂蜜 ...
今天总算想到我其实要问的问题---临帖是否有创作的成分在内?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8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10-2008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帖有没有创作的成份,
也就是演奏是不是艺术创作?
(注,演奏可以是一个艺术的表现行为)
所以,我说临摹,帖就像是个乐谱.
临帖是不是创作,或者说临帖能不能达到创作的领域,,
清代,王铎,八大,何绍基,吴昌硕......
事实上就在这个领域上进行了探索.
我认为,临帖就像是演奏,而书法创作就是作曲.
如果从作曲的角度来比较书法创作,
问题就不会太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08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曲和书法创作,演奏和临摹,各别比较也许可以,
但作曲和演奏的关系,与书法创作和临摹的关系比较却是不能同等量观,
换句话,简而言之,
作曲和演奏可以是不同一人来完成的,
但书法创作和临摹却必须是同一人来完成,
作曲的创作是记录在乐谱上,但其作品的呈现却是靠演奏家来完成,
当然作曲家本人也可以是一个演奏家,
可是书法家的作品就不能假借于他人之手,
宋-苏东坡的作品当然是由东坡本人来完成,
孙中山写的虽然是苏东坡的风格,但却也不能来代替为苏东坡的作品,
孙中山也不能因为写得是苏东坡风格而成为成功的书法家,
书法的创作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同时还要具备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
才算是走的完美。
虽然前面说起,临摹就像演奏,
但把演奏的角色进入书法创作,就会很难有自己的艺术风格。
书法创作和临摹的关系是不能拿作曲和演奏来参照的。
书法创作时有必要把临摹时候的乐谱(字帖)抛开,
书法创作的目标是写下属于自己的乐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10-2008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10-2008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