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西藏高原翻越昆仑山徒步记:很多人喜欢用”征服“一词,但是,到底是谁征服了谁?
[复制链接]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烧水空隙,掀开帐篷,拍了这张火烧云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天(5-06),28.9公里,宿营地海拔5003米
早晨,雪还是极薄一层,用纸片轻轻的掠,好歹扫出一小堆雪,加上剩水够一顿饭用的了。查看地图时才注意,此点居然是我第二条备用逃命路线。第一条是克里雅山口,早过了。在已知的仅靠自力穿越记录中,没有人能超过此点,因为前方是更广阔的大羌塘无人区核心,前退都很尴尬。其北面的昆仑山脉有一条著名的库亚克大裂沟,约十五天时间可到达新疆的最近居民点。2002年美国人瑞克·瑞吉韦等四人便是遵循此路线进入新疆。所以这个点是道坎,过了这个点后最近的逃生点也得一个月以上。我自省一番,觉得状态不上不下,很中庸,就像平日的某个清晨,毫无思绪的开始无聊一天。算是尚可吧,继续往前,就这么不小心人类第一次靠自力横穿羌塘。
横穿路径一直贴着新疆和西藏的分界线,巍巍昆仑一直横亘在北方天际。过了碱水湖,昆仑山北弧,此后再难相见。
晨温比昨天高三度,地很硬,出门就是一个大下坡,两小时追掉十公里,超爽,然后进入一片边际难寻的古湖床。十一点的时候来到“陷车点”坐标,这是一条连接碱水湖和拜惹布错之间的河,2003年由一支记者组成的汽车穿越队陷在此河,通过卫星电话向新疆军区求援,后被西藏方面救出。此时,宽阔河道近乎干涸,只有东侧边缘有一条三米宽的水道支撑着。水质很差,强碱水,味如漂白水,连冰也是苦涩不已。奇迹在一条浅埂上,居然有一片积雪,在水袋里先装了一点碱水,然后装雪,让之一点点融化。
继续湖床,平坦而坚硬,阳光炙烤,迷迷糊糊的推车,速度竟也极快,类似一种催眠状态。下午云会从西方天际涌起,向东方漂移,一朵朵的偶尔遮蔽。云遮时,拉上拉链,云过时,打开拉链,羌塘的温度变化一朵云都能极大的左右。
下午发现一块“大地水准点”,依旧是当年测绘兵所留。七点才走出湖床,上了稀疏的沙草地,一片野草豁然眼前,终于再见生的气息。
过河小麻烦,内有沟壑,软沙陷住,

漫无边际的平坦湖床,一种催眠状态推行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终见生的气息,虽然沙草地极难行走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洗袜子的沟壑,岸边碱渍,貌似干硬,依然稀泥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73945yulam 于 10-7-2012 12:54 PM 编辑
D23(5-12),0K,宿营4809M
睡了懒觉,掀开帐篷,一片白茫茫,分不清湖与地,今天终于不需喝羊湖的水了。纠结的是,雪融,沙土粘性十足,一抬脚两斤泥,这不是一个好兆头。羌塘的年温差不大,日温差大,顷刻可冰雪,顷刻也可晒的人皮开肉绽。白天的绝对温度高,意味着冻土消融将提前。
温度也不仅是温度表里的,他是一个多因素,受空气温度、湿度、光辐射、风速,四大因素结合才是一个真实的温度,体感温度,还得加上运动量。今天闲暇,做了个简单对比。下午两点时,测得帐篷里的温度居然高达32℃,裸浴都行,但到了有风的帐外还是得穿羽绒服。然后趁天气还不错,取了扳手弄货架,转瞬一朵大云遮天蔽日,风速加快,五分钟大概,我的手就冻麻木了,一不小心还伤了手,赶紧丢下扳手,跑到帐篷里避寒。纵观整个旅程,这种温度的体感差异就更大了,有时间再细说。
融雪,稀泥,水

也是错觉的地面,很是泥泞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暴开始酝酿,半小时候,天色全变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4: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24(5-13),28.1K,宿营4805M
八点半就出发,天寒地冻,原本想多赶些路,谁知在河湾里绕了四个小时才出来。早晨沿着地图上的河界走,尽头是一片湖滩挡道,四处探路,无法通行,逼近十一点,地面有些融化,一想起昨天一脚两斤泥的画面,头皮发酥。赶紧往回绕,选了一处稍硬河床强行推到对面山脚。山脚土质不似湖畔泥泞,却十分松软,一直耗到下午三点钟,才推行十公里。
后面十八公里是个奇迹,源于羊湖北岸异常平整坚硬,多数可小骑。在羊湖岸边骑车的感觉非常美妙,湖水波澜,远山淡淡,风也知趣,此行最难忘的一段骑行。6.40分就停下了,一番游玩,登上了竖有铁塔的山坡,还发现了中科院考察队前几年竖立的“金字塔”。初见山坡上有道金光时,蓦地想起一位朋友,曾问我为何喜欢羌塘,我说火山多,有宝石,有金子……越近山顶,金光越闪,心想,莫非真是金子?果真带块金子回去,看你以后还敢说我吹牛。
晚上扎营在湖边,全天吃馕,之后,再度自力更生。入黑,又如昨日狂风大雪,加固帐篷,这可是咫尺湖畔,好比玩火自焚。进入五月中旬,季风交替,羌塘深处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天气越发没了规律,已连续四个晚上风暴起。
羊湖北侧眺望羊湖标志

暮色羊湖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25(5-14),22.3K,宿营4867M
破冰,水袋里打点盐水底,然后把雪压实一点点装入。雪装水袋个人体会,雪一定要压实,手指捏成团,要有挤出水的感觉。新雪、风化雪、粉雪密度皆很低,只有水的十几分之一,若不压实,即便水袋装满,小口水矣。苦的是手,压实两升雪就会冻僵,但值得。二是水袋里打点液体水做底,会利于雪融化。若是轻度盐碱水,被冰雪稀释后也会好很多,另外盐碱水冰点低,比净水更利于冰雪融。三是就寝前将水袋放在头部垫子下,既做了枕头,也保温了,否则翌日定是冰坨一块,浪费汽油还不算,问题是根本倒不出冰来。
今天直奔独尖山,那年科考志愿者称之鹰嘴山,地图上,独尖山。据说山顶确有鹰窝,或者鸦居?天气差,大风,时而冰雹。又是傍晚时分,风速骤然增剧,密集雪子遮蔽视野,能见度数米。此般天气,皆顺风放倒自行车,蜷缩在包后。趁风雪小了些,赶紧扎营,生怕更猛烈的下一波。果然如此,搭好帐篷,按了两下快门,这天就完全黑压压起来,连续第五天风暴。

趁风暴暂缓,赶紧扎营,地上非雪,是冰雹,雪的前奏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28(5-17),0K,宿营5145M
耸峙岭雪山有太多含义,他不仅是地理界点,里程碑,水圣地,同时也是我生理上一个转折点。
昨夜,沿袭往日,入夜后不久风雪袭来。深夜,风雪停了,而我糟糕的身体感觉却愈发加剧。大约凌晨三点,实在无法控制,披上衣服钻出帐篷,蹲在雪地里一通狂拉,瑟瑟仰望,也是此行第一次欣赏羌塘星空。要知道,羌塘的夜有多寒,晚上钻进帐篷后打死也是不会出来的,所以原本带了个线控拍星轨,不仅一次未用,就连星空也不多见。纵观全程,若不是三次因恙夜起,羌塘星空哪能相见。星空我划为三等,一是黯淡星空,世界大多地方可见。二是灿烂星空,只有偏僻荒野可见。三是水波星空,星辰点缀在片片光芒中,如水波荡漾,在极高山巅可见,高域羌塘却是寻常。
晨醒,身体依然难受的不行,胃绞,无力,恶心,反酸,臭屁。实在起不来,病躺一天。这种症状即不是拉肚子也不是胃病和发热,我也只得过一次,便是去年羌塘之旅。所不同的是,去年是即出羌塘所得,很快调理了过来。而此次症状居然一连50天(除了断水两天),直至出了无人区就蓦然好了,不打针不吃药。症状后续平缓下来的反应是:每天平均拉三次肚子,饭后十分钟后定是反胃,一股股酸味,然后放屁不断,也是酸味,不怕笑话,一天数百屁算是少的。身体其他方面倒无大碍,偶尔胃难受一会。所以,之后,在羌塘里一连拉了50天肚子,出来即好,兴奋的发短息给一个朋友说“昨天终于硬了”。
心情很是沮丧,又耽搁一天,我已经停不下来了,原地踏步是一种煎熬。好在下午一对狼探望,依旧,一只在帐篷前面,一只在帐篷后面,前面的狼折腾一番后,居然匍匐在地,用下巴蹭着地面玩,翻滚,耍泼,再静坐……如此一小时,后汇聚走向耸峙岭雪山深处。

荒野来宾,相互守望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29(5-18),27.8K,宿营5020M
昨夜,沿袭,连续十天夜风雪。
身体还有些不适,今天反而行得早,无暇顾及。为了控制腹泻,晨晚皆没吃,全天靠中午两块压缩饼干,居然走了近三十公里,当天日记写下了个“牛”,自我鼓励。全程下坡为主,顺干硬河床,天气极好,我需要的干冷,羌塘很体恤民情。鞋面一处裂开,好在干雪难以快速渗透,抖抖即掉,但想着以后春暖花开……实在不敢想,得过且过。
藏羚羊很多,已经分群,多十来只拉帮结伙,全公是黑社会,有母有幼是四世同堂。又遇狼,猥琐,想象着同一片草地上,狼和羊会演绎怎样的惊心动魄。是拔刀亮剑拼得你死我活,还是“嗨”一声,各奔前程?我的答案是后者情况居多,狼的速度比羚羊稍慢,好比夏利追QQ,这比搞只鼠兔来说难太多了。当下羌塘,的确是那些野兽的黄金时代,不愁吃不愁穿。太多了也不好,不够吃就相互残杀,高级灵长类动物已做了表率。
十九点多,看见一座“城堡”,便想着那处扎营,赶了一个半小时,他只大了一点点,无力扎营。羌塘的距离很难测算,一是过于平面化,二是缺乏地标物,三是地貌变化小。会导致你把一个很近白色塑料桶看成遥远蒙古包,更会把一座山看成几根烟的功夫。更为麻烦的是地面辐射导致的光线抖动,视场紊乱(空气密度也会不同,光线折射),尤其烈阳下,稍远处的石头便会强烈抖动。白色盐碱辐射微波就更大了,即便用望远镜拉近也难以分辨,所以导致多次误冰雪跑冤枉路(某些时候是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致命的,D38天遭遇)。想体验这种辐射很简单,太阳最辣的中午,找一栋大楼,眼睛贴着墙壁,向上望去。
所以,望远镜是羌塘旅行的重要装备,但使用他是个苦力活。我的是望远镜规格10×25,要端稳望远镜分辨出怀疑物是非常难的,长焦抖动,平面空间更被压缩,抖动中的抖动,这需要平抑呼吸,持稳,耳水平衡,心率……三五秒便会有头晕眼黑恶心的反应。即便如此,望远镜使用频率每天也要十几、几十次,谁知道土堆不是一处外星人古迹,谁又知道那块黑石不是撇大条的熊。
晨起

上午雪,薄,密度高,很适宜推行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藏羚羊开始分群了,但似乎又早了些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12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30(5-19),27.2K,宿营4972M
夜风雪暂告段落,羌塘恢复规律。早起,跨上车,沿着冷透透、干硬硬、平缓缓的河床一路下溜,爽的脸都抽筋了,冷的。约八公里才到昨天看见的“城堡”,是一处风化土山。今天一路许多这种逼真拟物的风化地貌,有似房舍,有似羊圈……对于非专业人来说,把楼兰古城的残垣与之对比,绝对后者更牛更实体。
下午,进入苦不堪言的沙草地,天气变的恶劣,狂风大作,沙尘四起,眼前一片昏黄,视野近零。是的,就是沙尘暴。测量,瞬间最高风速达到了27.8 m/s,接近十一级。不过,羌塘的沙尘暴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平息,只猎猎大风七级左右。顺风顺路,趁势推行,我负责扶稳车把掌握方向,风负责后面做苦力推车,瞬间大风时还会踉跄。口念金刚经,诸神佑我啊。
另说羌塘风,常年大风,八级风天至少占全年天数1/4强。但风速不等于风压,风压通俗点说就是风的破坏力。风压受诸多因素左右,风速,温度、湿度、重力……但最大的因素是空气密度。所以,同等风速下,羌塘的风虽大,但实际破坏力是小的,八级大风简单换算下只相当于内地六级左右。若羌塘大风相当于内地大风,那草是长不出来的。再另说珠峰顶部大风也是如此,风的实际破坏力更小。
踉跄,GPS支架摔断,晚上修理。水是冰,吃完饭,反完胃,然后拉完肚子才钻进睡袋,这寒夜,谁敢起来。
昨日看见的“城堡”

又一处风化地貌,羌塘很多,但今天密了些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