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Authentic

这里有没有福建诏安人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2-2005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psim 于 5-2-2005 04:34 PM  说 :


huanjue你的福建籍贯是属漳州还泉州?我发现槟城的福建人大多都是从泉州来的。

看看這一個: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 ... 215389&fpage=13

自己也翻查過檳島中學校刊,做過粗略調查,發現八成以上都是泉州人。

[ Last edited by wei on 6-2-2005 at 01:27 A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2-2005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美里华族方言社群统计

砂劳越政府于1991年进行人口统计,以下乃是美里华族方言社群的统计数字

方言社群      人数       巴仙
客家          20993      41.63295256
闽东          11849      23.49873076
闽南           8939      17.72766936
广府           4228       8.384896081
潮州           2214       4.390766302
海南           1092       2.165635412
广西             36       0.071394574
其他           1073       2.127954942
总数          50424     100

出处:2001年7月版《美里诏安会馆五十一周年纪念特刊》第145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2-2005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里华族社会的结构与形态 ~田英成~

注:这里只采摘关于诏安人的事项

     美里的闽南人氏,来自诏安县者占80%以上。在古晋,闽南属人,也多来自诏安县,因此古晋和美里皆有诏安会馆的组织。
     美里的诏安人,多居住在珠芭(Krokop)区。他们从事渔业,禽畜业及建筑业,战后初期码头工人更以这一属人为多。当然,其中也不乏从事商业贸易者。
     诏安人以陈(Tan),林(Lim),沈(Sim),许(Kho),吴(Goh),田(Chan),黄(Wee)诸姓为多。美里闽南属人,除诏安县,其余来自漳,泉二府的,尚有晋江,同安,厦门及东山等。


方言社群设立公会年份

公会                 成立年期
海南公会             1924
诏安公会             1949
福州公会             1949
龙川公会             1950
大埔同乡会           1953
广惠肇公会           1954
客属公会             1955
嘉应五属公会         1955
兴安公会             1977
河婆同乡会           1978
潮州公会             1980
会宁同乡会           1985


宗亲会馆成立年份

宗亲公会             成立年期
沈氏公会             1964            
杨氏公会             1977
林氏公会             1980
吴氏公会             1982
黄氏公会             1982
蔡氏公会             1982
刘氏公会             1988
王氏公会             1989
田氏公会             1990
许氏公会             1991
陈氏公会             1996

血缘性公会的成立,可以看出各氏族在美里的繁衍。例如美里蔡氏与杨氏族人,以客家人为多,沈氏与田氏则以诏安人为多。[我有沈氏家庙的图片,请游览http://www.lovesarawak.com/viewthread.php?tid=3604]

[ Last edited by psim on 13-2-2005 at 10:56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2005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sim 于 5-2-2005 04:34 PM  说 :


huanjue你的福建籍贯是属漳州还泉州?我发现槟城的福建人大多都是从泉州来的。



这样你看来你和美里人一样都是租带子来看,不过现在我们那里已经流行用大/小耳朵收看免费的卫星电视,不知道你们那里年轻 ...


我不晓得我是偏什么的,我祖籍福建惠安,应该是泉州吧……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收看了,偶尔看台湾的综艺节目,比如黄金夜总会,还会被说成“老爷”呢,呵呵……但,槟岛一带还是以福建话为普通交谈的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05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听过台湾总统陈水扁和综艺大姐大张小燕是诏安客家人,不过也不知是真还是假,不过网上看到这个新闻



台湾总统陈水扁掏纸条 想赴福建诏安寻根

【大纪元4月20日讯】(民视新闻陈嘉爵、沈培智台北报导)陈水扁总统从口袋中掏出的那张纸条其实已经放在他的口袋四年了,总统说他一直不敢忘本。

陈水扁总统官田老家祖先牌位的下面一直放著一张纸条,上面写著陈总统的祖先来自于福建诏安磁窑村郑路堡。只不过,陈总统一直没机会到这个地方。

诏安是福建省最南的一个县市,紧临广东省,过去属于漳州府境内。根据考察,以前的磁窑村,现在改叫太平镇;至于郑路堡现在的名字则是白叶村。

白叶村里的建筑还保有浓浓的闽南风格,纵然有几栋洋房,却少不了共产党的标语。当地陈氏家族的族长陈水滚说,陈水扁很可能是唐朝「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后代,也是道道地地的客家人,世世代代在漳州各地定居的陈氏子孙其中一支就是在白叶村。

两百多年前,陈世子孙离开祖籍地,涉水经过东山、澎湖来到台湾,散居在新竹、云林、台南等地,如今枝叶开花,到陈总统这一代已经是第九代了。

物换星移,种子落地根又生,如今的陈总统热爱著台湾这块土地,虽不忘本,但寻根之旅恐怕在两岸政治现实的僵持之下空留期待和诸多遗憾。

资料来源:http://www.epochtimes.com/gb/4/4/20/n515387.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05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uthentic 于 4-1-2005 11:55 PM  说 :
不知是否有听说过《天地会》呢?那韦小宝呢?其实《天地会》的发源地就是在诏安啦


Authentic你说的没错,我在《美里诏安会馆五十一周年纪念特刊》也有看到《天地会》发源史的著述。怪不得砂劳越这里还有人是洪门(天地会的统称)的门徒,象美里的Ah Kit就是砂劳越洪门的堂主,也就是“揸洪棍”的人(我以前还以为只有砂劳越人这样子叫,原来公式的称呼就是这样),其他省份如诗巫也有洪门的人。

网上关于《天地会》的资料如下:

诏安天地会文物“喜迁新居”

    近日,诏安县官陂镇对天地会的发源地长林寺的古石碑、石柱等文物进行逐一清点、登记,把长期放置在旧房间的这些文物迁移到新的陈列室。
  长林寺是著名的天地会的发源地,1653年,开山僧道宗在官陂镇林畲村创建长林寺,并以此为据点创建天地会。在遗址上遗留下牌匾、石碑、石柱等多种文物,上面刻录着许多文字,这块“化莲堂”木匾为郑成功部将卢若骥为道宗所题,距今有400多年历史,这些文物对考证天地会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但由于种种原由,这些文物长期置于荒野,历尽风吹雨打,有的字迹已模糊不清,有的已残缺不全。为保护珍贵文物,该镇拨出专款60万元,开通出长林公路和修建出一幢文物陈列室,组织专业人员对文物进行编号整理,登记造册,建立文物档案,并指派专人负责管理。

天地会简介

  天地会是清代的重要反清复明组织,又称三点会、三合会、小刀会等,统称“洪门”。它曾在清代起过重要的政治作用。至今,海内外洪门弟子近6000万人。孙中山先生为发动海外侨胞支持革命,1904年1月在美国檀香山加入了天地会(洪门)致公堂,被推举为“洪棍”(洪门领袖)。闽南地区是天地会的发源地。天地会会簿中提到的创始人万云龙其原型为诏安境内的长林寺开山僧道宗。天地会相关的史料、遗址妥善保管与搜集,对闽南地区的政治史、社会史与宗教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闽南日报2002年8月14日讯(沈璋发、徐惠东)

资料来源:http://64.233.183.104/search?q=c ... %E4%BE%A8&hl=e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2-2005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uthentic 于 15-1-2005 08:43 PM  说 :
其实雪隆区的福建诏安人也不算多啦!会馆正式会员大概1500左右。。


根据《美里诏安会馆五十一周年纪念特刊》第110页,直到1999年第34届第15次会议,美里诏安公会共有1335名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05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psim 于 13-2-2005 10:54 PM  说 :
美里诏安人以陈(Tan),林(Lim),沈(Sim),许(Kho),吴(Goh),田(Chan),黄(Wee)诸姓为多


1995年9月20日美里诏安会馆前往中国福建诏安探亲,后来在《美里诏安会馆五十一周年纪念特刊》第167页中提到:

“诏安全县以陈,沈,林,李,张等五大姓最多,但是其中又以沈和林姓最多,因而有所谓“沈半县,林半村”的说法,由此可见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005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調查和有關資料表明:大批台灣政要祖籍在漳州

盡管台灣當局某些人出於搞"台獨"的政治需要,千方百計拒絕"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但大陸與台灣自古就是同宗共祖、血脈相連的歷史印記是誰也無法抹去的!包括陳水扁在內的大批台灣當局要人,其祖籍就在福建漳州。最近新華社半月談雜志特派記者走訪了漳州。


     台胞中有800萬人"根"在漳州

     與台灣一水之隔的福建漳州,歷史上有大批漳州居民跨海移居台灣,因而漳州成為廣大台胞的主要祖籍地。資料表明,約有超過1/3的台灣人口是漳州籍的后裔,台灣同胞中有800萬人左右"根"在漳州。這裡面包括台灣當局現任領導人"總統"陳水扁、"副總統"呂秀蓮、現任"行政院長"游錫坤、 "外交部副部長" 高英茂等台灣政要。現任國民黨主席連戰、原國民黨副主席林洋港、原"副總統"謝東閔等祖籍也在漳州。
    據有關人士介紹:台灣前"行政院長"張俊雄、前"外交部長"簡又新、"體委會主任"林德福、"僑委會主委"張富美也自認祖籍漳州,隻是因為尚沒有核對兩岸族譜,所以沒有正式對外   陳水滾老人講述陳氏去台的歷史 宣布。除此之外,現任民進黨主席謝長廷、前"內政部長"張博雅、前"交通部長"葉菊蘭,現任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原"行政院長"蕭萬長等也都祖籍福建閩西、閩南漳州等地客家。


    陳水扁自認祖籍"詔安二都"

    漳州市的詔安縣是位於閩粵邊界的一座小城,古稱懷恩,自明朝嘉靖九年置縣,至今已有472年的歷史。 
    " 詔安二都"是陳水扁自認的祖籍地。2000年台灣地區競選所謂"總統"時,為了拉攏客家選票,陳水扁首次強調他的"客家本色"。他對客家人和詔安同鄉會宣稱:"我也是客家人,我也是詔安人,詔安二都的。"今年4月2日,他再次告訴媒體,他的祖籍是"福建詔安",並稱"如果有機會去大陸,可以回福建老家看一看。"   
    所謂"二都",大多數的閩台研究者考証認為,"二都"就是現在的詔安縣。越來越多的兩岸資料表明:今天的詔安太平鎮白葉村可能正是陳水扁的祖籍地。


    詔安太平鎮白葉村的陳氏宗祠

    白葉村的星斗自然村是因有星斗樓而得名,這座半圓形的土樓約建於400年前,樓內至今居住著九戶人家。
    當地陳氏家族"族長"、星斗村的陳水滾老人說,陳水扁是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后裔。
    陳元光的第22代傳人陳元隆明末時曾當過江西的布政使,后覺得當官沒意思,回到詔安霞葛鎮隱居,死后就葬在霞葛,墓地今猶存。陳元隆的兒子分散居住在詔安的幾個村庄,其中的一個兒子來到白葉星斗村,成為星斗村的開基祖,從此,陳氏家族的一支就在這裡繁衍生息。200多年前,陳氏家族中有個叫陳烏的人離開星斗村到了台灣,陳水扁可能就是陳烏的第九代孫(注:據查,當時有兩個叫"陳烏"的村民)。
    陳水滾老人說,俗話講 "樹高千尺不忘根",目前村裡的鄉親對陳水扁隻有兩個期望:一是希望他崇德思源,以民族大義為重,以人民福祉為先,謀兩岸統一的前景﹔二是歡迎他能回鄉祭祖。


    呂秀蓮曾到南靖祭過祖   

    漳州市南靖縣,歷來物產豐富,是中國"蘭花之鄉"、"蘆柑  呂氏族譜詳細記載兩岸宗親的血脈關系 之鄉"、"麻竹之鄉"。
     明清年代南靖縣有50多個姓氏、3600多人遷移台灣,台灣現在有100多萬人是南靖移民的后裔。靖台兩地"語同音、歌同調、俗同風、食同好、文同源、祖同宗",文化習俗一脈相承。呂氏家族的發源地在今山西永濟蒲州鎮,由於北方戰亂,一部分呂氏子民為避戰亂,南遷至閩。大約500年前,他們定居於南靖書洋。  
    台灣桃園呂氏與南靖書洋田中呂氏同宗共祖。清朝康熙年間,南靖書洋田中龍潭樓呂氏子孫呂廷玉攜帶家眷渡海到台灣謀生,后定居桃園縣,成為那裡呂氏家族的開基祖。200多年來,海峽兩岸的呂氏宗親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田中呂厝"芳園祠"曾多次維修,台灣桃園的呂氏宗親每次都捐款資助。1987年台灣當局開放探親以來,桃園呂氏宗親多次組團共280多人次回祖籍地尋根謁祖。呂秀蓮的胞兄呂傳勝先生就4次帶團回來。台灣宗親捐贈人民幣50多萬元,幫助祖地維修龍潭樓、芳園祠,撰寫族譜建設公益事業。
    據呂氏族人披露:1990年8月29日,時任台灣"民主人同盟"理事長的呂秀蓮曾經回到南靖縣書洋鎮田中村,面對祖先300多年前建起的宏偉建筑,面對台灣呂氏宗親血脈的源頭,呂秀蓮也曾感慨萬分地說:"我們呂氏先祖確實了不起"。 在一口古井前,呂秀蓮還親口對宗親們說:"我要喝一口故鄉的井水,這叫飲水思源 "。遺憾的是,呂秀蓮后來竟出爾反爾,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這點令呂氏鄉親大惑不解,也很痛心!
    65歲的呂贊春是書洋鎮呂氏宗親的"族長",受兩岸宗親的委托,他近年來忙於編撰呂氏族譜。他給記者展示了當年呂秀蓮寄給他為編撰族譜用的個人簡歷和來信。呂贊春老人說,同是一根生,還是歡迎她能再來探鄉祭祖,並為家鄉多作貢獻,為族人多造福,為兩岸往來暢通能多盡力。

新華網/半月談雜志社特供

资料来源: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14858/91526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05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個客家村鎮的社會變遷 美里廉律地區的調查研究/ 田農》,田農先生对砂劳越方言社群的分布有以下见解:

    華人移民砂拉越,乃在英人詹姆士布洛克占領時開始(1840-1867),客家人是最早的移民群,部份客家人由印尼坤甸進入石隆門,他們多數是羅芳伯統治下的「蘭芳大統制」 的餘眾。這之后從中國移民南來的客家人逐漸增加。
    黃乃裳于1901年率領大批福州屬人到詩巫墾荒,他們來自閩清與古田。詩巫被稱為『新福州』,而閩清與古田占福州籍人口中90%以上。砂拉越的閩南屬以詔安人占多數,詔安人田考于1840年前到來古晉,此后引領大批同鄉陸續南來。客家人以河婆客居多,也因為他們的先輩早年南來,而后引領更多同鄉到來。移民群中的同鄉或同宗互相照顧扶持,在早年更形成了一種聚族而居的象。


资料来源:http://www.inet.com.my/scca/2/8b2.htm

也可游览: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
http://www.inet.com.my/scca/index.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erlio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2-2-2005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SIM 先生

你提供很多资料。。我很钦佩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05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诏安式泡法

1、特色:用于冲泡陈茶,在纸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

    2、冲泡步骤:

    备具: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放在泡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陈年茶,碎渣较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于纸方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放桌上,请客人鉴赏。

    烫壶:烫壶时,盖斜置壶口,连壶盖一起烫。

    置茶:烫壶用的水倒掉后,盖放在杯上,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将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冲水:泡沫满溢壶口为止。

    洗杯: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约三分之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人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动作必须俐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

    诏安式以洗杯来记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别注意要轻斟慢倒,不缓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机会可能比较大,茶流成滴即应停止。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皆不取。

    清洁茶具:以备后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05 09: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水扁祖籍——福建诏安白叶村

陈水扁曾多次公开向媒体说,他是“诏安二都”的。据考证,“诏安二都”就是今天福建省漳州市的诏安县太平镇白叶村。



    白叶村的陈氏族谱记载:陈水扁是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后裔。陈氏去台始祖是陈乌(1739年~1796年),陈水扁是陈乌的第9代孙。白叶村星斗楼是进贤公(白叶七世祖)在1600年前后建造的,该楼有4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全白叶村有13个自然村,近6000号人都姓陈,星斗村有 180户800人,其中星斗楼里还住着9户40人。星斗楼内有18间房屋,其中一间祖祀,一间门楼,其余都是房间。楼呈半圆形状,直径32.3米,楼前有池塘,背靠大山,典型的客家房屋。

    星斗村较为偏僻,距离诏安县城20多公里,民众历代以种田为生,近来转为种植青梅、荔枝、菠萝、香蕉等多种农作物,农闲时以竹编为主。


星斗村陈氏族长陈水滚在楼内祖祀介绍陈氏列祖列宗的牌位。


白叶村的陈氏族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05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總統、呂副總統及游揆 都與詔安有關

陳水扁總統自從知道自己有客家血統後,多次以客家話和客家歌曲展現「客家本色」,陳水扁總統的祖籍是福建詔安,與副總統呂秀蓮、行政院長游錫堃同鄉。游錫堃祖先與陳總統祖先相距不過十餘公里,游錫堃的胞弟游錫賢更多次帶領游氏宗親會前往詔安祭祖、修繕祖祠。

呂副總統日前透露,陳總統是在2000年總統大選時才知道他是客家子弟,特別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委葉菊蘭介紹老師學習客家話。陳總統的祖籍「詔安二都」就是今福建省漳州市的詔安縣太平鎮白葉村,而白葉村的陳氏族譜記載,陳總統是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後裔。

游錫賢擔任宜蘭游氏祭祖團團長,去年9月赴福建漳州詔安縣,在故土秀篆鄉埔坪游氏宗祠祭祖。

游錫堃與陳水扁總統的祖籍地同,在福建省詔安縣秀篆鄉﹐兩家相距不過十餘公里。1990年代以來,游錫堃的母親和胞弟已多次回到秀篆祭祖。游錫賢去年第七次回詔安祭祖,詔安游氏宗親對游錫賢率團祭祖表示歡迎,此行由福建省政協出面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05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總統:不被矮化就三通 口袋永遠有「福建詔安白葉村」字條

陳水扁總統4日會晤來參加政大國關中心座談會的訪賓表示,為了兩岸關係穩定與平衡,必須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他必須與大陸領導者坐下來對話。身為華裔之後,他想有一趟尋根之旅,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他希望能與江澤民主席握手和解。陳總統也說,三通議題只要台灣不被矮化、地方化、邊緣化,我們願展開誠意、善意、信心與行動。

陳水扁總統說,他的口袋裏永遠帶著「福建省詔安縣白葉村」幾個字的字條,這是兩年前他宣誓就職前兩天,電視台查出來的結果。

陳總統指出,兩岸關係正常化第一步是要經貿關係正常化,兩岸關係正常化,「三通」議題是無可避免與逃避的;所以針對「三通」議題,只要台灣不被矮化、不被地方化、不被邊緣化,我們願意展開誠意、善意、信心和行動。

陳總統說,雖然三通事務涉及政府公權力,但是政府不必事必躬親,可委託民間進行相關的協商工作。他希望兩岸能夠擱置政治爭議,多接觸、多對話、多協商,就能少一些誤解與誤判,以走出兩岸關係正常化成功的第一步,建立彼此互信基礎,營造兩岸政治統合的新架構。

總統強調,台灣之所以可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台灣是個民主、多元的國家,台灣不是一言堂,尊重、包容不同意見的表達,相信「中華民國」仍是目前台灣社會最大的共識,我們愛台灣,而台灣的國號是「中華民國」。

陳總統回憶說,小時候家中神主牌位上寫著「福建省詔安縣二都鄭日堡」是清朝時候的地名,可是後來又有人說是瓷窯村而非白葉村,所以他在字條上又加上瓷窯村幾個字;因此,他想有一趟尋根之旅,不是透過別人的告知,而是能夠親眼看到。

總統進一步表示,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他有責任要維持台海的和平、兩岸關係的穩定與平衡,所以必須推動兩岸關係的正常化,必須與大陸領導者坐下來對話。身為華裔之後,他想有一趟尋根之旅,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他希望能與江澤民主席握手和解,兩者之間並不衝突。

總統說,國家安全包括三個大層次,一是傳統的國防戰略安全,二是包括政治、經濟、社會、能源等綜合戰略安全,三是大戰略的區域安全;而兩岸經貿不過是綜合安全的一環,並不是唯一,也非全部;當然,中國大陸市場也只不過是全球市場的一部分,同樣不是唯一,不是全部或是最後的市場。

總統說,台灣是一個島國、海洋國家,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要努力向外發展,所以在去年所召開的「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中確立「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的新願景,而大陸市場只是我們佈局全球的一部份。

總統強調,我們現在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在「台灣優先、全球佈局、互惠雙贏、風險管理」的四大指導原則下,不敢有所偏廢。我們有信心,絕對可以做到兩岸經濟的平衡。

總統表示,二年來最感欣慰與驕傲的事,其中包括軍隊國家化的具體落實。總統說,這是鞏固民主、深化民主的具體實踐。今年二、三月間分二階段調整軍中人事,層級之高、人數之多是國軍建軍以來所僅見的,而且交接過程順利、圓滿,實值欣慰。政府不久前也落實憲法中有關國防法的規定,走出軍政、軍令一元化的第一步;我們有信心,預計能於二至五年間,做到與美國一樣,成為真正由文人領軍的國家。

總統也對「深化民主」的實質內容,做進一步的闡述。總統認為,鞏固民主、深化民主是一條不歸路,也是一條必走的路;而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努力的事項,包括有軍隊的國家化、情治單位的法制化、陽光法案的推動、掃黑、反賄選、國會改革等工作,皆存有很大成長空間,仍待努力改進。

第31屆中美當代中國研討會外賓一行十餘人,下午由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林碧炤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05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走進詔安/白葉村傳為陳水扁祖居地 訪客不斷

陳水扁總統在上東森的Ettoday聊天室時,表明想回大陸老家也就是福建詔安看看,大陸國台辦也立即表示歡迎,東森新聞特地走訪了陳總統的大陸老家,發現從陳水扁上任後,詔安白葉村的祖居地,一直是訪客不斷,陳家族長也表示,的確有神秘人士曾經前來探訪。

陳水扁總統就職兩週年前夕,釋出兩岸三通的訊息,甚至有媒體表示陳總統曾派密使與中共高層接觸,其實從陳水扁上任後,詔安白葉村的祖居地,一直是訪客不斷,陳家族長也表示有神秘的人士前來探訪。

福建南端與廣東交界的詔安,是一個五十萬人口的縣城,從詔安再往太平鎮白葉村走,要行經將近三十公里的山路,就抵達這裡的客家庄,來到白葉村只要問到陳水扁的祖居地,大家都知道星斗樓。

陳水滾是興斗樓陳氏宗祠的族長,雖然中間也有一個水字,但是陳水滾表示,他是開漳聖王陳元光第42代孫,陳水扁是第44代孫,比他還小兩輩。他說一直到2000年六月,陳水扁上任後,透過廈門陳氏宗親的探訪,才知道出了這麼一位名人。

從此之後,不但中共高層相當重視,媒體不斷造訪,連台灣的政界人士更是來到福建的必定行程。現任官員的身分,陳水滾表示不便透露,但似乎可以感受到,陳總統對家鄉情況的關心。

現在,星斗樓的祠堂在去年重修,供奉的是星斗樓的創建者,陳氏祖墳很湊巧的在陳水扁上任後,也重修過,成為這裡陳氏族人每年祭拜祖先的重要聚會場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2-2005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漳州诏安猫仔粥

  猫仔粥是客人来现煮现吃的,特点是快速利落,味鲜可口。当食客在桌边坐定时,摊主连忙在小锅里放上清肉汤,再放进预先蒸熟的白米饭,配上鱼片、肉片、肝脏、虾仁、牡蛎、香菇丝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汤滚过,再调上胡椒粉、香菜、蒜油,不到五分钟,就煮成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猫仔粥”。为什么叫做“猫仔粥”呢?  

  据说清朝年间,诏安城内有户官宦人家,祖母太夫人持家严谨,三对儿子、媳妇以及孙儿、孙女十几口,都谨遵家教,不敢逾矩,俨然有世家风范。长孙成婚后,新媳妇过门三日即下厨房,亲自动手料理全家膳食,自己却只能在厨下吃家人用餐后的残羹剩饭。  

  长孙不忍心长期让爱妻受委曲,三餐尽吃那残羹剩饭,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买了几只猫仔来饲养。每天饭后总借口“猫仔粥”,到厨下用鱼、虾、肉等菜肴,快速地为新婚媳妇做好新鲜可口的饭食。  

  有一回,长孙刚把新鲜可口的稀饭做好,放在桌上,老太夫人就走进厨房检查来了,一脸诧异地问孙子在厨房忙什么。长孙机灵地回答道:“做猫仔粥,把剩饭剩菜掺在一起给猫吃。”因为家中确有养几只猫,老太夫人也就信以为真了。由于做“猫仔粥”要抢时间,用滚汤涮鲜料和饭,加上好配料,香甜适口,新媳妇喜欢吃,小夫妻情意更深,恩爱无比。

  时间过得很快,三十年媳妇也熬成婆婆了。老人都谢世后,孙媳妇也当家做主,膝下儿孙成群了。当夫人做五十大寿时,做丈夫的问爱妻想吃什么,她回想起当年情景,沉思良久才说:“很久都没吃‘猫仔粥’了,还是‘猫仔粥’好吃。”做丈夫的欢天喜地说:“这容易,现在不用偷偷煮了,我就去厨下办来。”“猫仔粥”中注满了少年夫妻的情爱,自然鲜美可口,回味无穷。左右邻居听说“猫仔粥”好吃,都来打听怎么做法。就这样“猫仔粥”传出去了。  

  从此,闽南民间美食就传下了这种用各种鲜料快速煮粥的“猫仔粥”。这种闽南老少都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05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异国偶遇 ◎张元锦

  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三年前,我到马来西亚参加第二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万万没想到,在异国他邦,在茫茫的人海中,我竟遇到好多位我诏安的乡亲。

    刚到马来西亚的当天晚上,大会组委会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在大宴会厅里,摆着200多张宴会桌,2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福建乡亲欢聚一堂,用家乡话交谈着,气氛融洽而又热烈。听到乡音,我感到格外亲切,仿佛置身于家乡一样。

    每张宴会桌上,放着桌签,上面写明这一桌乡亲来自何方。这工夫,有位中等个子的先生走到我身边,指着桌签问:“你们是福建来的吧?”我答道:“是。”他又问:“你们住在哪个酒店?”甫到马来西亚,下榻酒店的名字是用英文写的,我们还顾不上去辨认。因此,我只好说:“很抱歉,我们还说不上酒店的名字。请问先生来自何处?”他答道:“新加坡。”说话间,他递给我一张名片。我接过一看,客人姓沈。这时,我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是:“沈先生会不会是诏安人?诏安姓沈的很多,历来有‘沈半县’之称。”我试探地问:“沈先生祖籍哪里?”

他答:“漳州。”我又问:“是漳州市区还是哪个县?”他再答:“诏安县。”果真不出所料,沈先生是诏安人,是我的同乡。有句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虽未到“泪汪汪”的地步,可在马来西亚能见到同乡,感到异常欣喜。我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沈先生,我也是诏安人,我们是同乡。”一听是诏安老乡,他也很高兴。

    于是,我们交谈起来。我问他有没有回过家乡。他说,他经常回去,还在家乡投了资。这次来参加恳亲大会,他还想见见福建代表团的领导,了解一下还有什么项目可以投资的。今后,他还会常到福建去。他说到做到,我回国的两年时间里,就在福州见过沈先生三回。他到福建省城都是商谈投资事项的。这是后话。

    在恳亲大会开幕式上,我带着照相机,坐在右侧的第一排,想找个好角度拍几张主席台和会场上热烈场面的照片。仪式开始前,可说“畅通无阻”,我想拍什么地方都可以,毫无限制。过了一会,当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和其他领导人登上主席台,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有位十七八岁的姑娘在维持秩序,她不让拿照相机的和其他人围在主席台前,以免造成闹哄哄的局面。这对我来说,当然能够理解,但却是很遗憾的,也是难以接受的。我只好站在姑娘身边,想跟她泡蘑菇,寻找机会到主席台前拍几张照片。我慢慢地跟她闲聊起来。在闲聊中,我知道她姓高,是中学生,现在放暑假,在家没多少事,恳亲大会又缺人手,便来帮忙。她今天很兴奋,因为见到了自己的总理;要不是这次恳亲大会,平时,要见到总理是不可能的。谈着谈着,我进一步问她父母的祖籍,她回答得很爽快:“福建诏安。”没想到,在这里又遇到一位小老乡,真是太巧了。我高兴地说:“我也是诏安人,我们是同乡。”她喜形于色,说:“你也是诏安人?!

    我们是同乡?!那太好了!”我问她回过家乡吗,她说:“去年春节刚刚回去。爸爸妈妈常对我说,要回去看看,认认祖,别忘了根。”我们谈得很投机,这时,我觉得到了“火候”了,便向她提出要求:让自己到主席台前拍两张照片,回国后好在报刊上发表。她点点头,说:“去吧,在那里不要呆得太久。”毕竟是老乡,网开一面,让我拍到了我所需要的照片。

    一天,我们到“蛇庙”参观去。“蛇庙”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很著名的旅游胜地。庙里有千百条各种毒蛇,盘绕在神坛上、石柱上、树杈上或其他可盘之处,这种现象在世界上难得一见。许多人兴致很浓,看得津津有味。可我一看,顿觉毛骨悚然。那一条条绿莹莹的毒蛇,虽然被香火的紫烟熏得昏昏欲睡,可我还是感到恐怖;要是不慎被咬一口,那可不是好玩的!于是,我一个人提前走出“蛇庙”。“蛇庙”门前,是个不大的广场,两侧有不少小店铺。我信步走进右侧的服装店,店里挂满服装,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店老板是位六十开外的老伯,一眼便可看出他是华人。在跟他交谈中,我知道他姓黄。问他生意如何,他说马马虎虎,还过得去。他问我从哪里来,祖家何处。我如实告诉他。他一听,紧紧抓住我的手,说:“你是诏安人!?我也是,我们是同乡。”真没想到,在这里又遇到一位老乡。他问我家乡的情况,我告诉他,近十几年来,家乡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快,取得很大成绩。我问他是否到过家乡,他摇摇头,说:“没有。我活了60多岁,从来还没到过家乡,也不知道家乡还有没有亲人。不过,不管怎么样,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想办法回家乡看一看,到祖祠去拜拜老祖宗。”说着,流露出思乡的神情。我紧接着说:“欢迎你回去看看,回去寻根祭祖。家乡的人都是你的亲人。”

    真有缘分,在马来西亚的短短12天里,我遇到了好多老乡,除上面介绍的外,还有好几位,如有位空中小姐,她说她是诏安人;有位司机,他说他也是诏安人;有位华文学校老师,她也说是诏安人……从接触中我深切感到,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遥念亲人,眷恋故土,祝福家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 Last edited by psim on 24-2-2005 at 09:26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05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扁之血統

陳水扁自2000年5月20日以後,頻頻說「台灣和中國源自相同血緣」,看過本網站「血統獨立」者都知道,這句話是錯的。陳水扁也說,他是福建詔安的客家人。但根據本人的研究,這句話也可能是錯的。他應該是麻豆社的西拉亞平埔族後代。

  神主牌記明祖籍是福建詔安其實不是陳水扁之所以說他是福建詔安的客家人,是因為他家的神主牌上寫著,他的來台祖陳烏從福建詔安過來,到陳水扁時已經第9代,所以,有人推算,陳烏是乾隆時期來台。可是陳烏之前的祖先是誰沒有記載,這和部分漢化的原住民同一模式,其族譜把漢化祖記成來台祖,然後隨便寫個中國籍貫,後世不察,就都信以為真。另一部分的漢化原住民,則是以滿清官吏或士兵之姓為姓,以其族譜為族譜,記得密密麻麻,其實都是垃圾,後世卻把他們當祖先。

  從地理環境判斷,陳水扁不可能是客家人,也不可能是和佬人從日據初所畫的麻豆地圖(見附圖)來看,



陳水扁的老家西庄,南方緊鄰曾文溪,隔岸是目加溜灣社平埔族。西庄之東北方有番子橋埤(離西庄只有幾百公尺)、番子田埤及番子田(今改名隆田,而兩埤今已改為葫蘆埤)、中協及果毅麻豆社舊址,東南方有番子渡頭。其西方是麻豆鎮,鎮上地名有番仔巷、番仔宅、番仔寮、公廨埔、尪祖廟,而西北方有2000年歷史的麻豆社平埔族的貝塚遺址,以及鹽水鎮的番子厝、番子寮。從以上的地理環境來判斷,陳水扁家四面都是「番」,不可能是客家人、也不可能是和佬人。

陳水扁即使是客家人也只有1/256血統

  陳水扁的祖先乾隆時期就已來台,距今已200多年。兩百多年都生活在「番界」,血統如何不問可知。而且唐山過台灣,大多「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都是單身男性,娶妻對象只有台灣女性,這樣,生出來的第2代只有1/2的唐山血統。這些混血兒大都也必須找台灣配偶,這一來,第3代的唐山血統只剩1/4,第4代只剩1/8,依此類推。陳水扁自稱是第9代,血統上頂多可能只有1/256客家血統,是如假包換的台灣人。台灣沒有幾個真正的和佬人或客家人,陳水扁也一樣。今日自稱的和佬、客家,絕大多數都是原住民變的,背叛祖宗、違反天理。

民視替陳水扁尋根差點被關 顯示中國害怕謊言被掀底

  民視記者曾去福建詔安替陳水扁尋根。據李記者告訴本人,他們是根據他家神主牌所寫的地點去找,地點找到了,可是中國官員不給他們看族譜,據說還差點被關。這種做法令人起疑。因為,照理來說,若陳水扁的祖先真的來自福建詔安,族譜應有記載,為了統戰,拿給民視記者回台灣替中國免費宣傳,應是大功一記。不給看族譜,顯示中國心虛,陳水扁的祖先必然不是來自中國,族譜上沒有,所以不敢給記者看。

陳水扁來自那裏?麻豆社平埔族

  那麼陳水扁的祖先從那裏來?為此作者親訪西庄3次,並到學甲陳氏宗親會查詢,因為,據說學甲是台南地區陳氏的發源地。但宗親會的人告知,學甲陳氏是和佬人,而陳水扁家中神主牌所寫著的是客家人,所以西庄陳氏和學甲陳氏無關。
  不過,據陳水扁西庄的宗親說,他們聽過,其祖先有的從庄西的山菱溝搬來,有的是從庄東的崁仔下搬來,都離西庄不到一公里,古時的大地名是番子橋埤地區。番子橋埤住的當然是「番」,不是客家人,也不是和佬人。而番子橋埤的「番」是那一社?從古地契來看,是屬於麻豆社的西拉雅平埔族。例證如下:

陳水扁的故鄉西庄番子橋埤

地契1.
乾隆46年(1781)麻豆社番 婦投仔達,女蠻仔、漳仔、丹仔,將座落於番子橋埤土地拾壹坵,以銀一百二十六圓賣予謝衷達。

地契2.
乾隆48年(1783)麻豆社浮葛、大芮父子,將座落於番子橋埤土地六坵,以銀二十六圓賣給謝宗賜。

地契3.
嘉慶17年(1812) 麻豆社大埕內郭啟榜,將座落於番子橋埤自置田四分,以銀伍拾伍元賣給麻豆社婦人老蠻。

地契證明陳水扁屬於麻豆社

  這3份地契都證明番子橋埤是麻豆社的社地,西庄當然也是。而,從本網站「血統獨立」的「3.地政資料否定台灣人是中國人」知道,乾隆時期嚴禁閩客進入社地;不能買賣,也不能以土地做為抵押品,規定既然如此,閩客必無法在番子橋埤、西庄生存,不可能有閩客後代。這3份地契所記載的,謝衷達、謝宗賜在番社買地,而郭啟榜在番社賣地,從姓名上看像是漢人,其實不是,應是漢化的麻豆社平埔族,否則他們在番社區內買賣土地違法,田必被沒收。而這件事實也顯示了,西庄、番子橋埤在乾隆時就有平埔族漢化。
  我們知道,陳水扁的「來台祖」陳烏大概是乾隆時期「來台」,「落腳」在西庄附近,也一定有田產否則不可能一傳九代。但是,由乾隆的規定可知,漢人是不准在番地置產的,陳烏有產,必是麻豆社人,不是乾隆時期「來台」「落腳」,而是幾千年前就居住於此的麻豆社人,否則必被逐出。只因為乾隆時代漢化、改用漢姓,後代子孫不知,遂以為祖先來自福建。

麻豆社的歷史

  附圖左邊是麻豆社平埔族的貝塚遺址,據鑑定,有2000年的歷史。麻豆社以此為起點,向南發展,形成麻豆鎮,向北形成下營鄉。東方的官田鄉、六甲鄉當時還是鄒族的生活領域。由於滿清強制執行漢化政策,麻豆鎮、下營鄉的麻豆社平埔族大都屈服於滿清的淫威。有骨氣的,土地被漢化者仗官勢霸佔後,唯有向東才有荒地可墾,時間大約是1760年以後。根據記載,1774年已經擴散到官田鄉的中協,1779年抵達柳營鄉的果毅(見附圖)。比較詳細的遷移歷史是日本人伊能嘉矩百年前所做的田野調查。

麻豆社西拉雅平埔族天生不屈

  麻豆社,屬於西拉雅平埔族。幾千年前來自屏東小琉球。天生不屈,長期反抗荷蘭及外來人種統治,1639年順服荷蘭統治的人口有3,000人,受洗為基督徒者215人。鄭氏據台時期(1661~1683),麻豆社沒有漢化,康熙台灣地圖顯示,公元1704年前似亦未漢化,直到1717年,因為文獻上在1717年的諸羅縣誌有麻豆街的記載。「街」是漢化的代表,上述記載似乎表示,麻豆社是在康熙時的公元1704年至1717年間才大量漢化的。
  由荷據時麻豆社就有3,000人,證明陳水扁是平埔族從荷蘭的資料可知,當時順服荷蘭統治的有3,000人,以「台灣人口成長模型」推估(見本網站www.taiwannation.com.tw 「血統獨立」的「2.從人口成長證明台灣人是原住民」的文尾附錄),至1995年底,光是順服荷蘭統治的麻豆社平埔族人口就應有12萬,不順服的有多少還不知道。荷蘭地圖雖有顯示麻豆社外還有人,但人數不詳。不過以這12萬就可以證明陳水扁是麻豆社人。前面說過,文獻及田野調查證實,麻豆社是由麻豆鎮,向下營鄉、官田鄉、六甲鄉繁衍。而截至2000年9月底這四個鄉鎮的人口是,麻豆鎮47,498人、下營鄉25,129人、官田鄉23,913人、六甲鄉25,271人,合計是12萬多。我們知道有外流人口,但不順服荷蘭統治的未計部分應足以抵消,所以,不只陳水扁是麻豆社人,連這4鄉鎮的人也都是,除非是外地遷入。
  陳水扁的族人在1774年時大多已經漢化,當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雍正12年(1734),麻豆鎮建關帝廟(位置如圖),乾隆39年(1774)重建,捐建者的姓名大多為漢人姓名,但這些人應該都是平埔族,因為乾隆嚴禁漢人在「番界」置產,捐建者不可能是真漢人。這顯示了麻豆社人在1774年時大多已經漢化並且歸化,難怪陳水扁的「來台祖」陳烏是在乾隆年間「來台」。由整個大環境來看,陳烏是在乾隆年間漢化才對,不是乾隆年間來台。另外,關帝廟的捐建者除了漢人姓名以外,還有平埔姓名。例如石涼、米涼、加弄、沙來、卓干、知甲、大芮等總共18個。這說明了,早在乾隆時代,麻豆社不但文化上漢化,連宗教上也漢化了。
  日人伊能嘉矩的田野調查中說,自有歷史記載之時,麻豆社平埔族係居住在麻豆庄內竹林與古榕叢生處,向西庄、官田、六甲方面開墾,200年之前,大多數漢化改稱和佬人。厭惡漢化者東移至番仔田(隆田),當時還有200戶1,000人。但1897年時番仔田「番戶」只剩60戶200人。可見形勢比人強,不漢化無法生存,麻豆社人大都漢化了。可是現在卻都自稱是和佬人、客家人。

社內文書記載,麻豆社平埔族以陳姓居多檢驗DNA必能證明陳水扁是平埔族

  1891年10月9日麻豆社內文書記載,有老番米文益、葉老英、陳振旺、李財、李獅、陳定、陳銅治、陳同,通事陳朱陞、蔡新拔,陳姓居多數。既是「番」,卻有那麼漂亮的漢姓,可見在100多年前就已深度漢化,後代自稱是漢人是必然的。陳水扁姓陳,他家離番仔田才一兩公里,是不是這些陳姓者的後代?應該可以查出來,認祖歸宗。否則,也可和最近出土的麻豆社人遺骸比對看看,若查出DNA有關連,就可證明陳水扁確是麻豆社的平埔族。
  陳水扁之所以會深信自己是福建詔安的客家人,可能是因為相信族譜的關係。但族譜之不可靠已經到達必須丟掉的程度,陳水扁應當注意。

假族譜到處是,騙了台灣人也騙了陳水扁

  例如,蕭家是世居桃園宵裡的凱達格蘭平埔族,但因乾隆時就被賜漢姓、改漢名、改母語,不講凱達格蘭話,改講客家話,屬於四縣腔。1960年代新做族譜,蔣介石就根據蕭家的姓和所使用的四縣腔客家話,替他們尋根製做族譜。由於蕭家姓蕭,講四縣腔客家話,所以祖先必然來自廣東梅縣。在廣東梅縣,蕭家的開山祖為蕭槐,所以,桃園宵裡社的蕭家祖先就被指定為蕭槐。再根據中國早已做好的各姓族譜,把漢化後的桃園宵裡社的族譜接到廣東梅縣蕭家,再接到蕭槐世系,然後往上逆溯,如此,桃園宵裡的凱達格蘭平埔族,不但來自梅縣,和漢初三傑的蕭何也有親戚關係,而黃帝是其祖先。天大的笑話,可是台灣的族譜大都如此,卻很少人注意。

台灣族譜被接到中國族譜上 尋根者要小心切莫尋到桑寄生

  由於蕭家假族譜在1960年代就做好,等到1979年楊緒賢編「台灣區姓氏堂號考」時,把蕭家假族譜用上了,楊緒賢在書上說:「蕭氏族人渡海來台者,派別列述如下…..蕭那英入墾今八德」。蕭那英,原名知母六,是第一個被漢化的桃園宵裡社凱達格蘭平埔族頭目,漢化後改名為蕭那英。想不到第一個漢化祖,竟然成為來台祖、開山祖。這不是楊緒賢的錯,而是中國人手段太兇殘,連學者都騙過了,普通人豈有不上當之理,陳水扁也一樣。不過他的族譜只有台灣祖先,沒有被接到中國族譜上去,像這種族譜大多是漢化族譜,認真查一下就可知道,陳烏應是陳水扁的平埔族祖先中第一個漢化的人,不是福建詔安的客家人。

族譜已淪為中國對台統戰工具 弟弟知道自己是平埔族哥哥居然不知道

  再例如,出身彰化鹿港的某要人。鹿港屬馬芝遴社貓霧拺平埔族人,但這位要人有漢人族譜,而且這本族譜曾經被中國大陸選為樣板,在台北展覽過,做為對台統戰的工具。這位台籍要人說他是中國人,可是從未說過是馬芝遴社貓霧拺平埔族人。所以連作者也相信他是純種和佬人。有一天,我去拜訪他弟弟,言談間他順便問及我的研究內容,談到台灣人的血統,他馬上說,他有番仔媽,她的墓很大很氣派,但他祖父的墓很小很寒酸。雖然兩座墓離不遠,不注意找的話會找不到阿公的墓。

明明是平埔族卻說是中國人

  原來,平埔族很多是母系社會,女性掌權,男子招贅,在家中沒有地位。要離婚,只須把先生的個人家當---草蓆、鐮刀、煙斗等,用草蓆包好,丟在門口,等他工作回來,進門時看到這包,就會識趣的揀起來、離去,永不回頭。
  這位要人的阿公顯然也是平埔族,可是他卻說自己是中國人,真是可悲!但願陳水扁把族譜、血統弄清楚,再談台灣人和中國人源自共同的血緣吧。否則害了自己也害了台灣人。

作者:沈建德,留美企管博士,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現在自費專職研究台灣主權,及相關的史地、政治、文化、血統等問題。
   Fax:08-753-6335

资料来源:http://www.taiwannation.com.tw/topic01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05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考察观光有感 -漳州市 吴琳娜

  2001年元月,在新加坡华侨沈南方先生倡议下,我与漳州市芗城区政协委员林玉卿女士 决定同行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观光旅行,了解该地民情风俗,也了解新马两地华侨对中国家 乡的情谊和观念,加深了我们对海外华侨爱国爱乡深情厚意的认识,果然不虚此行。
    飞抵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沈南方先生和漳州侨团等,早就在机场热情地迎接我们,他 们给我们安排住宿,并与我们共进晚餐,是夜就带我们游览新加坡夜景。新加坡真是一个美 丽的花园城市呀!环境卫生,交通先进,使我们留恋忘怀。
  在新加坡观光期间,我们访问了漳州总会及属下各社团。在座谈会上,我们介绍家乡漳 州改革开放后的大好形势,并推荐我漳州市华侨医院今后的扩大发展计划,希望能与海外华 侨共同合作发展。我们的介绍,得到在座的乡亲侨胞热情响应,他们说:漳州是我们侨胞的 家乡,漳州的繁荣发展,也给我们漳州海内外的同胞增添风彩。他们希望漳州日新月异地进 步,不断发展和繁荣。我们也希望海外侨胞常到家乡走一走,看一看。双方的热情达到高潮 ,我们深受海外华侨“爱国爱乡”情怀所感动。
  在新加坡访问期间,我们还在沈先生和数位同乡引导下,参观了“中华总商会”,拜会 了郑民川会长(官委议员),郑会长是我们漳州乡亲,在郑会长引导下,还参观福建会馆“陈 嘉庚大会堂”。陈嘉庚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爱国侨领,他生前倾资办学,创办厦门大学,集 美学村,支持祖国抗日,参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和热爱家乡之深情, 永远留在海外华侨和中国人民的心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和“福建会馆”大礼堂都以陈 嘉庚老先生名字为名——“陈嘉庚大会堂”,是为了纪念陈嘉庚先生生前对新加坡人民,对 中华总商会,福建会馆的伟大贡献。也是让中华儿女海外侨胞永远纪念这位“爱国爱乡”的 侨领,赞扬陈嘉庚先生的伟大爱国主义革命精神。
  接着我们在陈崇裕教授协助下和沈先生带领下,访问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和巴山港。在巴 山港,我们受到了“巴山港东山诏安会馆”许主席的迎接,并与该会馆妇女组主任林赛真小 姐举行友好座谈会,双方交换宝贵意见,并对今后漳州家乡与海外侨胞密切友好往来,探访 双方二地之间的文化、卫生、经贸合作的共识做出努力和贡献。那天黄昏时间,拿督林顺平 还带我们到市场品偿马来西亚果王榴连,果后山竹等水果。然后再接待我们出席巴山市长的 马来族节日庆宴,各族同胞共庆欢聚马来开斋节。晚上拿督林与夫人(尊号拿汀)及他的公子 千金又陪我们出席“皇家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警察部队”的节日联欢会,亲眼所见多元种族 和平共处,警民团结友好气纷,这已表现了马来西亚元首统治下,与皇家政府英明领导下的 美满成果。能生活在马来西亚文明进步及多元种族团结和平友好相处的社会里,侨胞们的生 活前途和成就将是充满光明远大的。虽然侨胞们身处异帮,然而心怀自己祖国,不忘祖国的 根和源,海外的宗亲乡会林立,就是证明这一切。
  马来西亚曾成功主办了全球“第三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会”。该会议是在该国风光明媚 的“浮罗交怡岛”举行。马来西亚首相马哈地作了大会上的贵宾,福建省常务副省长王建双 带领一百余人队伍出席大会。马来西亚原有华人部长共拾位,出席大会的福建祖籍部长就占 七位。来自世界各地福建同乡近四千人参加,场面的壮观,气纷的伟大,更证明了祖国的富 强就是华侨的大靠山。炎黄子孙的社会地位已提高,中国人民已站起来了,华侨能在寄居地 扬眉吐气,这是我们的光荣呀!我们是伟大的“中国人”。祖国的富强,华侨的勤劳奋斗成 果,才有今天光荣地位。“祖国爱华侨”、“华侨爱祖国”血浓於水的深情,就是祖国宝贵 财富,是值得自豪的。
  去年11月份我本人又荣幸随着漳州市芗城区卫生考察团正式访问新加坡、泰国。在团长 蔡月莲女士(芗城区付区长)率领下,我与代表团成员陈聪义(芗城区卫生局局长)、吴金瑞( 芗城区侨办副主任)、戴赖允(芗城区中医院院长)等五位漳州总会属下社团侨领们及林进荣 主席迎接下,在沈先生精心安排下,我们拜会了“新加坡漳州总会”,“诏安会馆”、“龙 溪会馆”、“东山会馆”、“松青联谊会”、“康美联谊社”诸侨领和各位乡亲,如漳州总 会永远名誉主席陈玉池先生,“青草油”发明人,漳州总会副会长杨柳江先生, 新中友好协会会长、诏安会馆主席谢镛先生,扬协成集团的杨天华先生,漳州总会医药顾问 、康民医学院院长蔡玉泉教授,参观了“同济医院”、“中华医院”、“中央医院”、“亚 力山大医院”等慈善、政府、私人机构,全面考察了解他们的组织工作和业务,参观了他们 先进的医药技术和义诊的工作目标,进引了座谈交流。新加坡同济医院有百余年业务发展历 史,中华医院也经历半个世纪的光辉岁月,它们的成长靠社会民众支持,并取得群体合作经 营,更得到原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支持、鼓励与协助,其他部长级和社会名流亲临各种庆典, 使慈善义诊施药能持执以恒,所以能有今天的壮观的场面与可贵的成就,真是我们学习的典 范。我们访问团也考察了新加坡中医药的发展,看到了处处有中药材店、中医诊所,推拿、 脚底按摩,医、药、学样样齐全,真为我们“中国医学”能在海外开花结果感到欣慰和自豪 。 新加坡政府对各种卫生医药管制严厉,特别是对中医药及行医中的医生和中医师的技术学识 和经验水平要求相当高,以保障国民的健康,社会的安宁。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光辉历史, 能在全世界医学上发扬光大,这是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的光荣和骄傲。
  我们访问团全体人员怀着兴奋心情又飞到佛国的泰国京都曼谷廊曼国际机场,我们一离 开机仓,在境内行道上就遇到前来接机的“泰国福建会馆”顾问、警察陈天赐特级上校,他 近八十高龄还热情地亲身到机场迎接,带领我们在不必检查情况下,顺利迅速地通生检查站 。出了海关闸门,就由福建会馆副理事长张翰锦先生及杨珠丽小姐接送到大酒店,开始了我 们访问泰国活动行程!
  第二天我们出席了“泰国福建会馆”永远名誉理事长张建禄先生主持的欢迎会。到会的 有各福建社团代表、侨领名流、报社记者,双方领导介绍了两地发展情况,以及我们访问团 访泰的意向,会议在友好气纷下进行,晚上由福建会馆宴请,在福记酒楼举行联欢晚宴,福 建社团,同乡侨胞,诸位领导名流欢聚一堂,祝福并愿两地乡情更密切、更友好。
  第三天我们应泰国鳄鱼动物园之人杨海泉博士的邀请,由兼任鳄鱼湖顾问陈天赐特级上 校带领到“北榄鳄鱼动物园”参观,我们一到鳄鱼园,就受到杨海泉博士亲自迎接,并由杨 博士的女婿纪联合先生亲自带我们到整个鳄鱼园参观。杨海泉博士是白手兴家的传奇人物, 从一无所有到创办“泰国北榄鳄鱼园”,名扬世界,被称“世界鳄鱼大王”,拥有北榄地皮 数百莱,首创开发泰国鳄鱼经济和文化资源,动物表演园游览娱乐场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游客 ,对泰国经济发展和旅游观光事业贡献甚大。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杨尚昆等世界各国元首政 要都访问参观过鳄鱼园。杨博士的创举,受到泰王阁下封赐一等白象奖章及泰国皇家政府颁 发崇高奖状。在泰国,杨海泉博士是一位有功于社会、有功于国家的神奇人物,受泰国人民 尊敬的事业家。?
  我们又参观了泰国巴堤耶有名“吉滴佛寺”,拜访“吉滴佛陀”许金龙大师。许大师是 福建省诏安原籍人,是泰国皇家佛学院院长、泰国全国佛教协会秘书长,泰国前皇泰后的义 子。因为许大师工作烦忙,以致心脏病发作进院治疗,我们全团都到医院探望。许大师原计 划2002年4月回祖籍地诏安家乡探亲考察访问,并到漳州市华侨医院了解探讨可行性合作大 计,决心实行“中泰医院合作”方针,发扬中华文化中药医疗在泰进展,但只因许大师心功 能不好,医生不让远行而难以成行。只有展望将来。我们念念不忘许金龙大师爱国爱乡之情 ,念念不忘他热情好客,谨祝“吉滴佛陀”许金龙皇僧健康长寿,平安如意!祝愿我们未 来展望的合作事业成功!
  回返曼谷后,我们应邀访问“泰国天华医院”,参观该院中西医联合成果展,这是海外 也是泰国中西医学术发展的学习典型。“泰国天华医院”创立于1903年,到明年就是一百周 年,近百年来,风风雨雨,群策群力,天华医院为广大民众免费救世恤伤,也为广大贫苦民 众谋福利的慈善事业,成绩斐然,值得我们钦仰和学习。在天华医院参观后,我们举行双方 交流座谈会,探讨发展合作可行性方针,通过今后互访达到共识,为中泰两国卫生保健医疗 事业作出共同有利贡献。
  我们又参观了华侨商业市场、耀华力路,看到中医药店林立,中医业务发达。我们也游 览玉佛寺、郑皇庙,了解佛国的人民与侨胞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精神,更体会中泰两国人民 、国家和政府的亲善往来外交关系,只有富强的祖国才有今天的成就,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侨 能有今天成就和地位,应该感激中国人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荣明领导,这就是我得到的最大 感想和收获。
  这两次的海外观光,访问考察,给我增长了很多见识。做为一名中医医务工作者,我要 学要做的还很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社会就是大学,我们应深入社会,把行善和幸福、健 康和快乐带给受益者和病者,这就是我们的善举。海外华侨致力于慈善医院的义举是我们学 习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11-2025 01:20 AM , Processed in 0.12210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