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逸笔草草

我的个展四月十六。甲州培风中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2-12-2008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是张猛龙碑.

请大家指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2-2008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2-12-2008 01:26 PM 发表
这次是张猛龙碑.

请大家指教了.



请你讲解此碑的运笔之一二?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2008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网找资料啦.了解过后再临.

上百度找,资料如下:

张猛龙碑

  《张猛龙清颂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五二二),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有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功绩,碑阴为题名,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楷书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拓碑,每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点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拓永远不能与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说伪造作假了,可见古人用心之良苦。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列。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

  《张猛龙碑》为北魏刻石精品,书法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线条变化多端似无规律可寻,书写“从心所欲”但绝“不逾矩”。历代名家对此碑可谓推崇备至,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张猛龙碑》列为“精品上”,并称 “《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为正体变态之崇”,“结构精绝,变化无端”。杨守敬《学书迩言》说“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则说“风力危峭,奄有钟梁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自然磨泐形成的斑驳石花,更给《张猛龙碑》增加了几许含蓄高深和神秘莫测。清代至今学习此碑而受益者众,如赵之谦、弘一等是,足证康氏推崇之不虚。

  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拓碑,每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点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拓永远不能与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说伪造作假了,可见古人用心之良苦。旧拓本第十行“冬温夏清”等字未泐。重刻本刻工拙劣,较易分辨。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2008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2-12-2008 03:48 PM 发表
上网找资料啦.了解过后再临.

上百度找,资料如下:

张猛龙碑

  《张猛龙清颂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五二二),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有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 ...


请问临这个碑要注意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08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bling 于 10-12-2008 09:10 PM 发表




临摹发临碑是一种学习, 在临中可以多了解到汉字、字势、字架、用笔、行笔等等。如果只是这样,您就太小看书法了。她不止启发您了解到汉字、字势、字架、用笔、行笔等等这等技术上表面的学习,她还可以令你发 ...


我对这种回复感到遇外, 只是普通的交流, 为何会有这种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08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3032 于 14-12-2008 02:04 PM 发表


我对这种回复感到遇外, 只是普通的交流, 为何会有这种反应。


为何有这种反应?
什么反应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12-2008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2-12-2008 01:26 PM 发表
这次是张猛龙碑.

请大家指教了.


临得很好!欣赏...!
不过,好像有一些笔画,
碑感较强.
不知您是否比较喜欢用较刚的写法?
个人浅见,有讲错请包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08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3032 于 14-12-2008 02:04 PM 发表


我对这种回复感到遇外, 只是普通的交流, 为何会有这种反应。


我对这种回复感到外, 只是普通的交流, 为何会有这种反应

你的四两拨不到千斤呀......,而且又写错字。yu 与 yi  是差很多的nie......,标点符号又弄错......。


[ 本帖最后由 ckbling 于 15-12-2008 08: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2-2008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bling 于 15-12-2008 08:28 PM 发表


我对这种回复感到遇外, 只是普通的交流, 为何会有这种反应。

你的四两拨不到千斤呀......,而且又写错字。yu 与 yi  是差很多的nie......,标点符号又弄错......。


你虽然比我份量多,却不足千斤,当然拨不到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逸笔草草让此论坛生色不少。
什么体都写得似模似样,si be 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2008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绍胜 于 13-12-2008 11:34 AM 发表


请问临这个碑要注意些什么?


我个人觉得临张猛龙碑,最难之处是要推敲它的结体原理,

用笔反而是其次,写慢一点,起笔处,收笔处要小心处理便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2008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房四草 于 14-12-2008 11:19 PM 发表

临得很好!欣赏...!
不过,好像有一些笔画,
碑感较强.
不知您是否比较喜欢用较刚的写法?
个人浅见,有讲错请包含!


较刚的写法,我有些不明此句之意.

但这次临写张猛龙碑是比较著重于碑(斑驳)感,

笔墨的书写练习不是这次的重点.

所以选择了魏碑临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2008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gel 于 16-12-2008 07:07 PM 发表
个人认为逸笔草草让此论坛生色不少。
什么体都写得似模似样,si be 佩服。


受之有愧,我还在学习.

希望能和大家在佳礼这个空间多多交流.

但还是要谢谢你的"si be 佩服"

好了,再来一张.临张猛龙碑.

请指教.






[ 本帖最后由 逸笔草草 于 17-12-2008 01:0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2008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7-12-2008 12:42 PM 发表


我个人觉得临张猛龙碑,最难之处是要推敲它的结体原理,

用笔反而是其次,写慢一点,起笔处,收笔处要小心处理便可.


它的结体原理有什么难度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2-2008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7-12-2008 12:49 PM 发表


较刚的写法,我有些不明此句之意.

但这次临写张猛龙碑是比较著重于碑(斑驳)感,

笔墨的书写练习不是这次的重点.

所以选择了魏碑临摹.
所谓较刚的写法,

可能是我会错意了!

经您解释,

现已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2008 1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绍胜 于 17-12-2008 04:35 PM 发表


它的结体原理有什么难度之处?


简而言之,它的结体有别一般楷书的原理.

比如说,它的中心线向右移,许多造型都不是方正的..........

有书法理论家说它是楷书中的神品,

二十年前我不懂,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临了过后才有较深刻的体悟,

至少用心去临,会有一些启发.

个人觉得魏碑的价值是在楷书法度掌握后,临魏碑才是突破(创意)的启发,

过去看过许多人,不临唐楷直接取法魏碑,

结果不是越临越死,就是越临越怪,

只学习魏碑,成功者少,反之,只临唐楷,能突围者亦少,

只有两者(或多方)兼习,融会贯通方能成为达者.

魏碑在唐楷之前,楷法并不完善,对于初学者个人认为并不适合,

就如让小孩学习不标准的发音,说起话来也许可爱有趣,但长远来说必竟是一害,

楷法虽然死板,但却有稳定基础作用,

但唐以后的(楷书)书法却受法度所困,清末的碑学正好提出来,

这不是偶然,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不管是学碑者或学帖者,历史的经验还是很生重要的.

个人拙言,请大家指正.

[ 本帖最后由 逸笔草草 于 18-12-2008 12: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2-2008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8-12-2008 12:21 PM 发表


简而言之,它的结体有别一般楷书的原理.

比如说,它的中心线向右移,许多造型都不是方正的..........

有书法理论家说它是楷书中的神品,

二十年前我不懂,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临了过后才有较深刻的体悟,

至少 ...


谢谢分享,让我上了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2-2008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8-12-2008 12:21 PM 发表


二十年前我不懂,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临了过后才有较深刻的体悟,

至少 ...


读到这,不禁想起贾岛的:十年磨一剑


个人觉得魏碑的价值是在楷书法度掌握后,临魏碑才是突破(创意)的启发,

过去看过许多人,不临唐楷直接取法魏碑,

结果不是越临越死,就是越临越怪, ...........


.............魏碑在唐楷之前,楷法并不完善,对于初学者个人认为并不适合,

就如让小孩学习不标准的发音,说起话来也许可爱有趣,但长远来说必竟是一害,
...

终于明白为何我贴上自认不错的小学生作品时,你说的那番话了,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2-2008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绍胜,对不起,事实上我是没有回答到你的问题,

因为技术上的回答,最直接的就是示范挥毫.

我是懒得去形容,(最好直接到书店买一本书来看)

所以我就跟你瞎说自己的临摹浅见.

如果可以用录影就真得一目了然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2-2008 04: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8# hegel 的帖子

hegel,

真抱歉,我的一句拙言,让你放在心上.

说真得,上回说的话还真得不是对于你的图片,

只是随意而言,想到那里更说到那里,

或者是一时的想法,

说出来只和大家交流尔,

所以说,我还真的谢谢你的回应.



图片有时还是会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9-2025 12:59 PM , Processed in 0.23149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