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6-5-2018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马哈迪不够,再加一个敦达因。 
 
马哈迪前晚现身吉打尤仑国会选区,终于带动吉打土团党士气,大可赶在最一分钟绝地反攻。 
 
马哈迪在浮罗交怡宣布竞选国席,肯定会是大选史上一幅经典画面,当天即时浮现的“马来海啸”之势,让人感觉大可引入吉打内陆,一举攻下吉打州政权。 
 
可惜,后续无力。 
 
原以为慕克力、马夫兹、阿米鲁丁等州内有“明星架势”的希盟领袖,可把“浮罗交怡希望”引入内陆,结果看来有点困难。 
 
提名过后,吉打希盟看来协调不足,一直无法动员全州及带动气势,这让选民难以确认“马来海啸”确已登场。 
 
选战开打至今,土团大队伍和诚信党一样化整为零,循入乡区抗衡巫统的人盯人战略,还要面对伊党迫近的压力。 
 
土团党和诚信党声称,乡民长期在巫统和伊党压力下,心向希盟却不敢张扬,唯有通过贴身选战,才有机会移除障碍。 
 
可惜竞选期只有11天,希盟人力肯定不比巫统、伊党,贴身战很难出奇制胜。 
 
看来没有马哈迪,海啸真的难成形,眼看马哈迪奔走全国,提名过后迟迟不现身吉打内陆,期待“马来海啸”的希盟支持者,也有点急了。 
 
马哈迪太忙,唯有退而求其次,不得不请敦达因先出场解困。 
 
直至前晚,希盟终于盼到马哈迪,敦达因也开始代马哈迪驻守吉打,天天随希盟队伍人乡区拜票,更已对外信心喊话:“希盟确实有望赢得吉打州政权。” 
 
达因的影响力,远不如马哈迪;马哈迪走一趟,可以拉到1000票,同一乡区达因走一趟,未必拉得动10票。 
 
但是,达因过去两届大选,都准确预测吉打选情,包括308预测国阵输掉吉打州权,505又预测国阵赢回吉打州政权,神准的。 
 
这一次,达因出手帮马哈迪,用的又是预测选情这一招,姑且不论其在选区影响力,如此预测就已完全提升希盟助选人员和支持者的战斗力,原感觉有心无力的吉打希盟(士团),突然间肾上腺素又暴升了。 
 
我们不知达因如何计算选情,只能相信他不是闭门造车,一如巫统和伊党都有本身观察地方选情的机制,都有本身调查选举进度的准绳,达因肯定也有自己的一套。 
 
但是,马哈迪再加上达因,要掀海啸好像还是欠了那么一点点力度。 
 
突有奇想;达因之后,拉菲达和莱士雅丁也上场了,投票前夕还会有更多马哈迪的老战友汹涌助战吗? 
 
如有,才叫够力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北方战情·文:陈绍安**吉打高级专题作者·2018.05.06) |   
 
 
 
 |  
| 
 | 
 
 
 | 
 | 
 
| 
 | 
 | 
 
 
 
 | 
 | 
 
 
发表于 6-5-2018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届大选反风强吹,多个州属选情激烈,被外界认为极大可能会变天,曾在1999年因反风大起被伊斯兰党夺下政权的登州,这次会再次因反风而变天吗?以目前的选情来看,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走在瓜登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伊党青色党旗仿佛要把整座城市淹没,伊党发起的青色浪潮渐渐形成,让人感受到这次的“风”真的不一样,可能会重演1999年的历史。 
 
上届大选,伊党赢得登州32个州席中的14个席位,这次来势汹汹,瞄准登州政权,他们只要保住原本席位,再加3到5个席位,就可以执政登州。 
 
党内有消息传出,他们目前有把握至少赢得17个席位,剩下几天的竞选期,再加强攻势,可能会增加1、2个席位,很大机会可以夺下州政权。 
 
外界认为伊党这次无论是候选人阵容、选战策略及组织动员,都把国阵给比下去,加上国阵依然无法解决因内讧引发扯后腿的问题,伊党整体上的确有更高的胜算。 
 
或许大家以为伊党是个固步自封、保守的政党,可是这次大选却让人看到伊党并非完全如大家所想的,他们深知一味靠宗教牌无法赢得更多选民尤其是中间选民的支持,所以这次的候选人除了宗教司,还派出不少高学历的专业人士,包括医生、航空工程博士、学院讲师等,营造伊党是个宗教性和世俗性交融并存的政党,争取专业及精英份子的支持。 
 
同时,伊党看到大势所趋,年轻选民大幅度增加,登州多达50%以上的选民都是40岁以下,这次伊党候选人接近一半是50岁以下的领袖,最年轻34岁,拉近与年轻选民的距离,助选团队也善用资讯科技及社交媒体进行竞选,迎合年轻选民的需求,积极抢年轻票源。 
 
除了候选人因素及选战策略,伊党强打消费税导致日常生活费增加课题,以及国阵执政登州的弊端及滥权舞弊课题,挑起选民尤其是马来中下层对国阵政府不满情绪,影响他们对政府的支持度。 
 
原任大臣阿末拉兹夫虽然有信心赢得比上届大选更多议席,可是因为候选人素质参差不齐、生活费高涨引起民怨、施政表现不佳、摆平不了的派系问题等,是否可以保住政权都成问题,更不用想要赢得三分之二议席执政。 
 
从整体而言,伊党真的做了充足准备面对本届大选,主要对手国阵表现差强人意,希盟又不成气候,若伊党赢得登州政权不会令人感到意外。(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东海一战‧文/ 刘爱玲**登嘉楼高级记者‧2018.05.06) |   
 
 
 
 |  
| 
 | 
 
 
 | 
 | 
 
| 
 | 
 | 
 
 
 
 | 
 | 
 
 
发表于 7-5-2018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联盟日前在布城举行的大选集会有4000人出席,但首相纳吉认为在场的都是“外来者”,指公务员反国阵之说根本不足信。 
 
选战攻略虚虚实实,是真是假,很多时候要在大选过后才能找到答案,但总的来说,反对党集会较受欢迎乃大选的常态。 
 
来到第14届大选,最受瞩目的一幕就是前任首相马哈迪医生挑战现任首相纳吉,这是大马政坛未曾上演过的政治大戏;至今为止,刻板印象是马哈迪在攻防之战占尽上风。 
 
尽管如此,马哈迪和纳吉的相互攻讦、互揭疮疤,看在马来人的眼里,是否有“亲痛仇快”的一番滋味在心头,却不是非马来人所能真正体会的民族感受。 
 
华裔选民的思想较为前卫,他们注重国家议题,对政治贪污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敏感度高,而思想相对保守的马来人却更在意当权者如何维护土著权益,一些甚至将回教利益列为第一投票考量,这也是伊斯兰党主席哈迪阿旺的“355法案”拥有市场的原因所在。 
 
本届大选,没有了民主行动党的护航,华裔选民普遍上不会投选伊党;同样的,又有多少保守的巫裔选民,会支持被巫统形容为种族极端的行动党呢? 
 
 
 
 
能在这方面协助行动党的人,莫过于马哈迪;这位前首相频频走入乡区,要马来人以大局为重改朝换代,其所出席的造势大会皆人山人海、万人空巷,但若说这就是大马政坛变天的前奏,却未免有武断之嫌。 
 
希盟存在两大隐忧,一是原本只想通过大选“教训”国阵,其实却不想巫统垮台的巫裔选民,会否因为目睹希盟集会的声势浩大,而改变初衷?此外,又有多少巫裔选民对马哈迪和纳吉这两位马来大领袖“自相残杀”感到沮丧,以致决定不投票,或将票转投哈迪阿旺? 
 
不管怎样,马哈迪对“马来海啸”的造势,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他在竞选期的最后一场演讲,将落在8日晚上10时,也就是竞选运动必须全部停止的两个小时前;这场名为“首要演讲”的造势大会将全马直播,其会否成为希盟入主布城的定海神针,9日晚上自有分晓。(南洋社論) |   
 
 
 
 |  
| 
 | 
 
 
 | 
 | 
 
| 
 | 
 | 
 
 
 
 | 
 | 
 
 
发表于 7-5-2018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如果馬來海嘯不是空穴來風,處心積慮的選區劃分無疑是自掘墳墓。 |   
 
 
 
 |  
| 
 | 
 
 
 | 
 | 
 
| 
 | 
 | 
 
 
 
 | 
 | 
 
 
发表于 7-5-2018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7-5-2018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敢忽视绿色浪潮.gif)  |   
 
 
 
 |  
| 
 | 
 
 
 | 
 | 
 
| 
 | 
 | 
 
 
 
		
 | 
 | 
 
 
发表于 12-5-2018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届全国大选,61岁国阵政府宣告倒台,93岁前首相马哈迪医生重作冯妇,马来西亚政治生态从此迈入新篇章。 
 
政权更迭在民主先进国家属家常便饭,也是政坛两线制的必然进程,长远而论,改朝换代对马来西亚的政治成长,再怎么说都利大于弊。 
 
平和的政权移交是重要的。只要不触及法律红线,竞选期间的种种不愉快,都应该抛诸脑后;胜者不可得意忘形,更不可有胜王败寇的心态,应将胜利视为人民重托之伊始;败者也不必过于气馁,伤心自是难免,但过后应认真地自我检讨,期待有朝一日可卷土重来。 
 
希望联盟在大选的辉煌胜利,占据了所有人的眼球,可当希盟国会议员昂首步入布城之际,可千万别忘了回头看看正悄悄崛起的伊斯兰党。 
 
夺下18个国席,守住丹州,再重夺登嘉楼政权,伊党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大选之前,谁会想到这个宗教政党能有如此大的能耐? 
 
 
 
 
尽管伊党主席哈迪阿旺要该党在大选成为造王者的心愿未能达成,但伊党目前在东海岸独霸一方,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假以时日,谁敢保证其不会有更大作为? 
 
伊党之所以异军突起,有两个理由,一是东海岸州属相对保守的巫裔选民厌倦于希盟巫基政党和国阵巫统的互揭疮疤;二是他们看到了伊党对回教化发展的不离不弃。 
 
从今往后,没有人再敢小看伊党,而国阵巫统在痛失政权后,伊党会不会是其拉拢的对象?或许不需太久自有答案。 
 
国阵不算一败涂地,79个国席的江湖地位,绝对可以成为东山再起的本钱;只是身为老大的巫统,必须一改多年来一党独大的作风,要不然,其政治伙伴,尤其是马华和民政党,将无法在国阵内找到存活空间。(南洋社論) |   
 
 
 
 |  
| 
 | 
 
 
 | 
 | 
 
| 
 | 
 | 
 
 
 
 | 
 | 
 
 
发表于 12-5-2018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届全国大选迎来了我国中央政府第一次出现政党轮替,敦马高龄第二度拜相,创下了三个历史新页。正如我过去所说的,政党轮替这回事,要发生的终究会发生;况且,在我国中央政府出现政党轮替之前,我国已有7个州出现政党轮替。 
 
而我们应该自我恭贺,政权可以顺利的交替(宣誓当首相的“小小”的误会不足挂齿);公务员、军警等等,也展示他们的专业化。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之前的州政权轮替,让大家吸取了经验,从而驾轻就熟。 
 
中央政府出现政党轮替的主要意义,是否代表我们已告别种族政治? 
 
表面上看来如此。自独立前就与巫统合作的马华与印度国大党,本届大选各输到仅剩一及两个席次;不过,巫统仍然是席次最多的单一政党——54个,比人民公正党的47多出7个。 
 
我们也不要忘记,土著团结党在这一届大选虽然只拿到13个国会议席,却扮演最举足轻重的角色;敦马也曾是巫统主席。因此,在这个时候就判断巫统或种族政治的终结,还是言之过早;相反地,我们可以相信敦马领导下的希盟,会更加突出土著权益。 
 
至于西马半岛的执政联盟的34个华裔国会议员,会是华裔的声音吗?我认为他们有必要在很大程度上这么做。华裔选民毕竟对行动党和公正党是十分信任的,不好辜负,而马华已经在野,只剩下一个魏家祥,在国会里是“人微言轻”!而马华之所以只有硕果仅存,主要是因为被指捍卫华裔权益不力。 
 
马来政治大洗牌 
 
这一次国会下议院及州选举(砂州除外),看到伊党保住吉兰丹州政权之外,还重夺登嘉楼州政权。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在外工作的游子,回乡投票却要投票保住宗教味道浓厚的州政府。 
 
有学者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指出希望联盟有66个国会议员为非回教徒,回教徒只有58个;这在未来5年内,非回教徒在执政联盟占多数,会不会成为一个热门课题,亦值得关注。 
 
这一次所谓的“变天”虽然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但是根本因素仍然没有改变:这是马来政治的大洗牌,更确切地说,前巫统领袖对现有领袖的挑战,但不是洗到面目全非;而华人政治,则是倾向于“胜者全拿”。 
 
看看这一次的选举成绩,巫统主席纳吉、署理主席席扎希、副主席希山慕丁、巫青团团长凯利以及女青团前团长诺来尼,还中选为国会议员。这是有意为之不让马来政治精英留下后路,亦或是纯属巧合? 
 
巫统成立以来,第一次成为国会下议院的在野党,会出现上述的现象,发人深思!(南洋商報評述**章龍炎) |   
 
 
 
 |  
| 
 | 
 
 
 | 
 | 
 
| 
 | 
 | 
 
 
 
 | 
 | 
 
 
发表于 14-5-2018 0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5-5-2018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届全国大选大局已定,余波未了。沙巴、霹雳及吉打的政局仍然存在变数,马哈迪内阁还未完整出炉。 
 
不管怎样,希望联盟强势崛起是不争事实,除非发生内部倾轧,要不然这个稚龄联盟不容易在短期内被取而代之。 
 
当然,政治是可能的艺术,只是在野的国阵、巫统以及马华民政等华基政党,如今仍旧不知该何去何从。国阵还有79个国席,不可说完全没有卷土重来的本钱,而61岁的她会否向拥有18个国席的伊斯兰党伸出橄榄枝,是在野党最备受瞩目的未来发展。 
 
华裔选民一连3届大选对在野党义无反顾的倾力支持,或许会成为压倒国阵精神,甚至导致国阵土崩瓦解的最后一根稻草,站在重夺政权的考量上,谁都不敢否定巫统将放弃华人票,转跟伊党站在同一阵线。 
 
伊党获得巫裔选民在大选中鼎力给票,足以证明其宗教主义路线存在固定的市场价值,在此情况下,伊党在寻求政治伴侣时,必定要求对方附和其宗教议程,否则双方就很难情投意合。 
 
而巫统和伊党的结盟一旦成为事实,则意味着巫统已决定孤注一掷,连同伊党向土著和马来选民全面进攻,如此一来,华基政党在国阵已全无立足之地。 
 
民政党大选全军覆没,马华也仅剩一国两州,两党同病相怜,如今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维护党组织的完整性,确保接下来的党选,各级组织的结构能够顺利产生。 
 
至于巫统,当务之急是稳住脚步,严防屋漏偏逢连夜雨,别让现有国州议员在国阵一片愁云惨雾的当儿过档希盟。 
 
大选的后续发展一变再变,大选“并发症”也陆续出现,而此际也只有一个政党有“隔岸观火”的闲情逸致,那就是拥有吉兰丹和登嘉楼两个州属执政权的伊党——一个大选前完全不受看好的政党。 
 
当人民当家作主的时候,大选结局往往是无从预料的。(南洋社論)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