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28|回复: 15

台湾,本来就属于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5-2010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从前到现在就一直属于中国。

本人从过去到今天都不曾对这个观点有过一丝一毫的动摇,台湾从古至今就是中国领土,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台湾不属于中国,就好比说苏格兰不属于英国一样滑天下之大稽,事实上苏格兰在英伦三岛的国家演进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曾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过,但这并不妨碍苏格兰今天作为英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的台湾的确也曾有过被夷狄倭寇强占吞并的屈辱史,数次与中国中央政府分离,但一个不容质疑的历史事实就是台湾从未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哪怕存在过一天(比之苏格兰都不如,更不用提美澳,拿美澳类比台湾那绝对是荒唐可笑到极点)!

自联合国1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席位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中国境内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民国之前被联合国认定的所有领土主权,即包括1945年波兹坦公告达成的恢复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的决议,实际上已经从法理上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换言之从1971年之后,中华民国政府已经不能代表中国,而中华民国政府之前所签订达成的一切国际协议和联合国所认定承认的所牵涉到的所有领土主权包含台澎金马,都应该顺理成章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继承恢复行使主权。事实上自1971年之后中华民国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就已经从法理上灭亡,今天世界上没有一个主要国家同中华民国(台湾)有正式的外交关系,而且所有主要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等等西方国家在内,都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对台湾享有主权,中国也完全有权对台湾采取任何方式来恢复行使本当属于自己的合法领土主权。因此从根本上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人插手,包括美国在内,也正因为中国人民视台湾同胞为骨肉兄弟,才不忍兵戈相见,以最大诚意期盼两岸最终能够实现和平统一,进而共同复兴我中华民族,而海外华夏儿女更应该本着民族利益和自身利益的现实考量,力促中国和平统一和复兴大业的早日实现,只有中国强大了,海外华人才会有更坚强的后盾和脊梁!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0 收起 理由
国际警察 + 6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5-2010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0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无可争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0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臺灣應屬于日本的領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0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0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他没老婆,他不是说过不想结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9-5-2010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中国领导人肯定能将之收回。。






楼上的 ...
淮安城 发表于 19-5-2010 09:40 PM


那請問閣下兩句話:
中國人到低遵不遵守條約?
中國人到低講不講信用?

還有,本殿要提醒閣下,
閣下對本殿非常的傲慢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0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有一句成語, 物歸原主:
請把臺灣歸還日本 pl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5-2010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請問閣下兩句話:
中國人到低遵不遵守條約?
中國人到低講不講信用?

還有,本殿要提醒閣下,
閣 ...
GohSookJin 发表于 19-5-2010 11:47 PM




不好意思,本尊素质差。。。  
只骂本尊认为该骂的人,这是言论自由的一种表现。。
阁下请尊重本尊的言论自由,所以阁下对本尊的提醒,恕本尊无视之。

中國人是遵守條約的
中國人是講信用的。。
我偏偏是对阁下不遵守條約?对阁下不講信用?  我愧对做名中国人。。。本尊从来觉得这系本尊自由。。


臺灣歸還日本?? 你让小日本首相,那谁,在外交场合上说说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0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本尊素质差。。。  
只骂本尊认为该骂的人,这是言论自由的一种表现。。
阁下请尊重本 ...
淮安城 发表于 20-5-2010 12:58 PM


請貴國遵守馬關條約,不要耍賴皮 pl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0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中国领导人肯定能将之收回。。






楼上的 ...
淮安城 发表于 19-5-2010 09:40 PM



   看看你会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0 10: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有一句成語, 物歸原主:
請把臺灣歸還日本 pls
GohSookJin 发表于 19-5-2010 11:58 PM



    没老婆是生不出孩子的,生物书上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0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GohSookJin


    考古研究发现,在数十万年前来自中国东北的原始人类进入朝鲜半岛上居住,一些又迁徙到日本。考古学和人类学观点认为日本民族是由古代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2](如彝族哈尼族傣族)、长江下游的吴越人、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少量南洋群岛马来人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融合而来,逐渐迁移到日本融合衍变而来。 从1996年开始中日两国考古学、人类学和医学专家联合组成的中日人骨共同调查团多次证实了以上的结论。
  战国时秦国灭燕国、齐国和越国时,大量燕国人、齐国人和越国人逃到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国的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5世纪,朝鲜半岛北部属中国领土,在此期间和以后到清朝时当中国北方出现战乱和灾害时,陆续有大量中国人移民朝鲜半岛,后来又从这里向东向南到了日本。还有一条移民路线是从中国东部直接跨海到日本。
  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现在日本语言口音中8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日本的语言语音主要来源于商周时期到清朝的多时间段多层次的中国汉语方言口音和通古斯人口音、吴越人口音、少量南洋群岛的马来人口音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口音融合而来, 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 日本大和民族

日本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冲绳列岛约有120万琉球人。通用日语, 北海道地区有少量人会阿伊努语,冲绳列岛还有少量琉球人会琉球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结论:日本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0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本來不屬於中國!

歴史事實:

台灣本來屬於台灣原住民, 已有大約8,000年歴史.



又有台灣的左鎮人


又有台灣的長濱文化


這些是部份台灣原住民:
http://www.dmtip.gov.tw/
http://children.cca.gov.tw/gallery/illustrator/200609/index.htm
http://www.museum.org.tw/index.htm

荷蘭人和漢人進入台灣之前已有台灣原住民的「大肚王國」.


1638年台灣大肚王國和中國 (兩國人民)已有糾紛!


轉貼歴史地圖:
大肚番王統轄地區圖。圖片來源:周鍾瑄,《諸羅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3,頁11-12

從歴史事實看, 台灣本來不屬於中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0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有一句成語, 物歸原主:
請把臺灣歸還日本 pls
-----------------------
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徐福说了,日本是他的地盘,他是中国人,所以日本是中国的领土,日本人全都是中国人的奴才,你是日本人的奴才,所以也是中国人的奴才的奴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0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請貴國遵守馬關條約,不要耍賴皮 pls
------------------------
奴才的奴才,快来给你主子洗脚,洗完在把洗脚水喝掉。要不掌你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6-2024 08:41 PM , Processed in 0.083646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