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人無不在有限的人生中 
不停的追求著幸福。 
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在哪裡? 
世俗中有許多人認為 
金錢能給人帶來幸福, 
所以窮其一生都在拚命的追求金錢。 
俗話說:「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有些人雖然貪慾心很強, 
在生活中使盡了損人利己的手段, 
卻由於命中無德,始終都與金錢無緣, 
一生都在貧困潦倒中掙扎; 
也有許多人通過投機取巧、 
欺詐隱瞞等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了金錢, 
但是卻無法擺脫生老病死的 
折磨與因果報應的天理, 
金錢在給人帶來了短暫的快樂之後 
也給人帶來了無盡的是非與煩惱, 
它並沒有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幸福。 
由此看來,即使擁有了物質財富, 
也並不意味著就擁有快樂與幸福。 
 
其實, 
一個人發自內心幸福與快樂的時候 
通常不是得到物質財富的時候, 
而是在精神上超脫一切物質的 
束縛與煩惱的時候, 
或能抑制自己的七情六慾, 
而不被其奴役的時候; 
這時,即使他在物質上一無所有, 
也仍然可以得到長久永恆的幸福與快樂。 
因此, 
古往今來也有許多有信仰的修煉人 
不以追求物質財富為人生的目標, 
而是以廟宇或道觀為家,積德行善, 
以苦為樂,最後功成圓滿,修成正果。 
 
人的幸福與物質財富無關, 
卻與人的道德具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中國五千年輝煌的傳統文化 
都與道德有關,中華文化就是道德文化, 
道德修養才是做人的根本。 
不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 
其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道德之上。 
「德」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他和「道」字組成一個整體, 
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 
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德潤身」、 
「大德必得其壽」、「仁者壽」、 
「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觀點。 
所言「仁者」,意即道德高尚之士。 
「壽」則有兩層含意: 
其一是指人的實際壽命; 
其二是「死而不亡謂之壽」。 
也就是說, 
有些人他們的實際壽命也許並不很長, 
但他們的功績和英名卻可以傳之久遠, 
其壽可以遠超過常人。 
道家的老子則主張「少私念,去貪心」, 
認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一個在物慾上貪得無厭的人, 
必然會得隴望蜀,想入非非, 
甚至損人利己,自己也會終日神不守舍, 
因心理負擔過重損害健康 
而與幸福和快樂無緣。 
老子的經典著作以《道德經》命名, 
可見道德也是道家思想的精華。 
 
人世間的大善莫過於修德。 
有德之人,上天必將賜福於他。 
能保持心性善良的人,不容易生病, 
也不容易受到天災人禍的侵害, 
德是萬福之源。 
而德行不好的人, 
即使服用靈丹妙藥也無法延長其壽命。 
自古以來,道德一體, 
修道就是修德,修德就是修道。 
只有大德之士才能擁有大智慧, 
大智慧是對宇宙真理的認識和把握, 
沒有大德,永遠不可能達到大智, 
這是人的思想境界所決定的。 
對於人來講, 
最可怕的莫過於心靈成為頑石, 
一顆只能聽懂私慾召喚的心, 
乃是萬惡之源。 
同化宇宙的真理就是一個得道者, 
真心修道修德之人就能成為大德之士, 
而通過修煉成為大德之士 
就是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