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屮O_O屮

我不是在篡改名字,請你們扣分的時候先學點音韻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2008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屮O_O屮 于 2-7-2008 08:17 AM 发表
我不是一味崇古,但是北京話同音字過多已經造成不便

嚴重有問題的普通話,造成‘身份危機’《自然》NATURE|Vol 451|14 February 2008


Identity crisis
Chinese authors are publishing more and more paper ...


我敢保证这不是问题,日本语的情况须比这严重得多,
如果拍数那么少,而且无四声的日本语没问题,普通话更没问题。

TAKA=>隆/鹰/高/贵ETC ETC....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长短音问题更糟。
以科技见长的日本人若能渡过这种难关,中国人也绝对可以。
它的问题一定不在语文本身,而在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7-2008 04:13 PM 发表


我敢保证这不是问题,日本语的情况须比这严重得多,
如果拍数那么少,而且无四声的日本语没问题,普通话更没问题。

TAKA=>隆/鹰/高/贵ETC ETC....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长短音问题更糟。
以科技见长的 ...


普通話同音字過多已經造成交流不便是一個客觀事實

當然,《自然》提出的問題可以有幾個解決方案:

1。恢復唐人有名有字的傳統(例如: 李白,字太白)
2。加上籍貫加以區別 (例如:河北王三,海南符傳德。   西方人也有這種傳統,例如: Jesus of Nazareth.....)
3。姓氏重用方言拼音(陳: chen, tan, ting, ch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8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屮O_O屮 于 2-7-2008 06:39 PM 发表


普通話同音字過多已經造成交流不便是一個客觀事實

當然,《自然》提出的問題可以有幾個解決方案:

1。恢復唐人有名有字的傳統(例如: 李白,字太白)
2。加上籍貫加以區別 (例如:河北王三,海南符傳德 ...


那是从“英”人的角度才会那样的问题,难道日文同音问题就不曾造成这样的困扰?
日文译名几乎不能从音译保证对应汉字。过去就有不少日本名人因收到来自国內错误的汉译,
感到不受尊重而大发雷廷的。最后,解决这样的问题须由联络者负责。

一个“JOHN SMITH”也困扰了万拍英语的使用者,难不成要JOHN SMITH,THE SON OF JOSEPH OF XX STREET OF LONDON 吗?这不是普通话专有的问题,它的问题被不习惯汉字的人过度夸大。因为他们以他们自身的语言文化角度来看待这一件事。像身份盗用的问题是道德问题过于语言问题。象那些JOHN如果要盗用身份,方法多得很。

即使不用普通话,这样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在方言里一样避不了那么多。
TING是“陈”还是“丁”?TIEN是“田”?是“邓”?是“典”?CHAN也可以“田”也可是“陈”。还是“天”?“LOW”是“刘”是“柳”还是“廖”?这下多种方言齐下,更糟了。

最甚的是,当一条街可以出现四个“萧山”时,用什么语文方案都难解。它是个社会习惯问题,不是语文本身的问题。要怪什么?中国人太多。还是这样好了:

YAN QIN(严沁),YAN IS A FAMOUS WRITER ...

这样就夠了(注:同名问题不是中文专有问题,在其它语文,如日文、韩文等更免不了,甚至更严重。突显中国人名重复的主要是“英译”和人口问题)。

再回到,怎么说西人以自我中心来看待这回题呢?最起码,他们没想过要从他们的语文来逼近这个问题。岂不见?最起码人家连四声也不想译出来。再来,中文报译人名的时候常会这样:

哈理遜●福德(HARRISON FORD)。有人见到哈理和。。。。。
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是俄国革命家,。。。。

西人若对此给予同等的尊重,问题将大大减少。英文译很多种语文都有这样的问题。译泰文、越南文呀、日文、韩文、阿拉伯文等都一样有此种问题。说来说去,在这样的新时代,人们须尊重彼此的文化。至少,在译一个联合国六大语的名字时,可以把原名写出。说到这一点,我还是最喜欢维基百科。

虽然如此,我认为取字号的习惯不错。这是一个值得保留的传统,同时也可以局部解决以上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7-2008 09:5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7-2008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7-2008 09:41 PM 发表

TING是“陈”还是“丁”?TIEN是“田”?是“邓”?是“典”?CHAN也可以“田”也可是“陈”。还是“天”?“LOW”是“刘”是“柳”还是“廖”?这下多种方言齐下,更糟了。


如果加上名字也採用方言拼音,那麽區分籍貫就相當容易了

如果採用方言拼音,同音字的問題會大大縮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屮O_O屮 于 3-7-2008 12:42 AM 发表


如果加上名字也採用方言拼音,那麽區分籍貫就相當容易了

如果採用方言拼音,同音字的問題會大大縮減。


籍贯是只有华人自己才知道的。
洋人看来看去还是ABC,在搜源的工作上更趋混乱。

CHAN HONG

是福建诏安籍的田风/凤/丰?
还是广东籍的陈宏/弘/虹ETC?

所以这种方案无法解决问题,其实也没针对性。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8-7-2008 09:1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7-2008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3-7-2008 02:00 AM 发表


籍贯是只有华人自己才知道的。
洋人看来看去还是ABC,在搜源的工作上更趋混乱。

CHAN HONG

是福建昭安籍的田风/凤/丰?
还是广东籍的陈宏/弘/虹ETC?

所以这种方案无法解决问题,其实也没针对性。


採用方言,偶然還是會有部分同音

但是只要新造成的同音遠遠超過原本的同音,這樣就可以多少解決問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7-2008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屮O_O屮 于 3-7-2008 12:36 PM 发表


採用方言,偶然還是會有部分同音

但是只要新造成的同音遠遠超過原本的同音,這樣就可以多少解決問題了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採取方音,大家都各自採取自己的方音,便只有更多重复和混乱。
红毛人哪堪去辩别你千百种人?除非你叫大家用广韵音系,取共同古音(其实广韵也只是古老的秦腔普通话而已)不然问题非但没解决,还更严重。而且要建立千百重种大小方言的标准罗马译符让人们去使用谈何容易?

工作完成之后,不同系统间所造成的重复只有更大于一个系统中的重复。
在我提供的例子中,不过是两个子方言系统而已就重复不断,更多系统的时候,
千百种大小方言放在一起岂不大乱?

若要避免,我们难道敢叫所有海內外中华人口全用粵音?而且指定只能用广州音。

所以说这种方法没针对性,功夫多,治标而不治本,还不如附加汉字的方案。

日韩等国的情况已充份说明了这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被人以不同的视角和标准加以炒作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08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phomot 于 29-6-2008 11:49 PM 发表
楼主很强调《广韵》呢!
殊不知那是中古韵书,然而音韵演变,到了近古的时候,还是要以《洪武正音》,而近代音的话基本是以平水韵了。
研究古汉语,当然得依赖广韵、切韵、集韵这三本重要的韵书,但是把古人音译的 ...


巴兄啊,我说,这事你就别理了呗。

人家这一个名字已经不晓得是多少代的分身了。《广韵》一书嘛,他是读了,搞不好其他那几本,几面都是没有读过的。这个,我想也不是重点,毕竟也不是在做学术探讨,建楼的用意也许只不过是抛抛书包而已,挺一挺方言,贬一贬所谓的北平话而已。你就由他呗。

话说回来,“自卑的人,永遠覺得別人在侮辱自己”这句话我是认同的。就如自卑的人才会常常寻找身份认同。我通多种外语,多种方言,但不会到处强调我是什么人;这个嘛,自己是什么人心中有数,不必到处跟人抬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7-2008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环游世界 于 4-7-2008 12:53 AM 发表


巴兄啊,我说,这事你就别理了呗。

人家这一个名字已经不晓得是多少代的分身了。《广韵》一书嘛,他是读了,搞不好其他那几本,几面都是没有读过的。这个,我想也不是重点,毕竟也不是在做学术探讨,建楼的用 ...


其实用中文字內码不也很好?
任何一种中文字都不会重复,外国人也能拼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08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音韵学这种东西,除了热爱语文及语言学者外应该没什么人会去探讨的吧。。。
重视音韵学是好事,只不过这不是每个人必须做的事。所以人们不明白这一点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楼主要与他们沟通的话,由你作出一个人改变,去适应他们不是比千百人作出改变来适应你更方便吗?
如果你是和语言学者/对语言有兴趣者做交流的话,应用这些专业知识是很恰当的,不过面对大众的话,还是大众化比较好吧。
你上诉过,但是理由不被接受,不是你的错。只能说这个世界太悲哀了。。和arts有关的,都是不容易被理解的。



外题话: 一阵风大大, 你念语言学么?从事语言界的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08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何把版主歸類為大陸人?
大陸人在你的口中有貶義.語言,文化大家,錢鍾書,饒宗頤等人,皆是中國大陸出生培養的人才!


通常偉人/國家領袖/地方的名字,我們都不採取畜生或者含有貶義的字眼.要不然,丁加奴,也不比改成登嘉樓了.

約定成熟,也是翻譯學的考量之一.


請參考翻譯理論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belicious 于 10-7-2008 09:06 PM 发表
為何把版主歸類為大陸人?
大陸人在你的口中有貶義.語言,文化大家,錢鍾書,饒宗頤等人,皆是中國大陸出生培養的人才!


通常偉人/國家領袖/地方的名字,我們都不採取畜生或者含有貶義的字眼 ...


文化大家處處有,可是大陸推普過於嚴重,不曉得華夏正音的大多是大陸人,我的推測很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08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屮O_O屮 于 11-7-2008 11:31 AM 发表


文化大家處處有,可是大陸推普過於嚴重,不曉得華夏正音的大多是大陸人,我的推測很合理


我以一个正规学者,或文化研究人的态度待你,请您拿出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7-2008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地能教音韻學的老師沒幾個。
樓主師承何人?

只是樓主的論點很牽強。
和把china翻譯去“支那”沒什么分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屮O_O屮 的帖子

在政经遇到挫折,来这里撒野。
爽?还是觉得这里比较单纯?
不觉得自己很笑话吗?

再多的借口都掩饰不到真相:犯版规
1.請使用中文發表。
這裡是中文論壇,謝絕以外語和方言作爲交流語言。

参考:http://cforum003.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216409&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08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belicious 于 11-7-2008 08:57 PM 发表


我以一个正规学者,或文化研究人的态度待你,请您拿出数据!

大零,你好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7-2008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大学图书馆看过一本介绍马来亚历史的书
把“abdul razak”译成 “鸭都”
当时看的时候觉得很怪
可是念的时候就很合
还有顺带一提
“支那”也没有很下水……
爱国诗人余光中也是这么称呼他的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11-2025 05:15 PM , Processed in 0.13092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