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回复: 0
|
澳漿果消費增引安全憂慮 考慮農藥新規各界有分歧
[复制链接]
|
|
【本報坎培拉訊】澳洲漿果消費量猛增,國家農業化學品監管機構正考慮限製農藥dimethoate(常用於殺果蠅)使用。
澳洲農藥和獸藥管理局(APVMA)風險評估執行長洛根說,目前的殘留量不太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風險,漿果可安全食用,但安全邊際需要重新考,9月意見征集截止後將會做出決定。
近十年,澳洲藍莓等漿果消費量翻倍,促使提議出台dimethoate使用新規。
目前,藍莓種植者噴灑農藥後隔天、噴灑懸鉤子屬漿果(黑莓和樹莓)種植者噴灑農藥後七天可采摘上市,APVMA提議將間隔延長至14天,不過這引發與13億漿果產業的分歧。
漿果種植者認為這一提議會增加成本,稱可以在更短時間內管理風險,不影響生產價格。專家則建議讓消費者了解風險、安全處理並進行多樣化選擇。
dimethoate自20世紀50年代用於澳洲控製80多種害蟲,但2019年歐盟禁用,美國也將其列為「可能的人類致癌物」,在澳洲也受到更多審查,如被禁用於牛油果等熱帶水果采後浸漬。
種植者用該農藥需獲APVMA許可,依可接受的殘留限量規定安全使用方法。
洛根稱,除草莓外,漿果年人均消費量從2017年的611克增至1.3公斤,機構擔心安全邊際不足,因此提議暫停使用,APVMA的首要任務是要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
而漿果澳洲協會主席波伊納稱,延長限製期至兩周等於禁用,漿果兩到七天采摘一次,若噴灑後等14天,漿果會過熟。檢測顯示,噴灑24小時後樂果殘留低且低於醫學急性水平。
波伊納有化學博士學位,他指該農藥仍是控製昆州果蠅最有效選擇,該害蟲每年給種植者造成至少3億澳元損失,暫停使用將嚴重損害產業,而替代方案成本高、效果差,有機生產難滿足大規模需求。
澳洲科學研究所CSIRO專家表示,所有新鮮食品都有風險,有機和傳統生產食品風險不同,有機食品化學處理少但可能有更多細菌等污染物,認真清洗可降低風險,多樣化飲食並安全處理是最佳選擇。
波伊納稱產業認可需要謹慎行事,種植者也願與監管機構合作,但是現在這樣的限製措施會使昆州等地種植者成本增加、浪費增多,西澳和塔州沒有果蠅,受影響較小。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