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回复: 0
|
美國有意入股台積電,台媒分析“四大困境”
[复制链接]
|
|
美國頻頻釋出有意入股台積電的訊息,讓台積電逐步成為“美積電”的疑慮再度升溫。台灣業界認為,美方若“以補助換股權”,將讓台積電面臨獨立性受影響、引發台海局勢緊張、人才流失、盈餘分配複雜四個困境。
當地時間8月19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公開表示,針對美國“芯片法案”的補助資金,美國政府不再“白給”,而是要轉換成股權,並特別點名台積電,被認為是美國特朗普政府有意入股台積電的信號。
對此,台積電20日選擇了“冷處理”,表示不予置評、不回答假設性議題。
但與此同時,台灣社會的焦慮情緒正在不斷升溫,各界憂心“台積電變美積電”,相關討論掀起巨浪。
美國入股的可能性?
台灣經濟學家李鎮宇、台灣群益投顧等財經專家認為,即使美方真的“以補助換股權”,從台積電已獲66億美元“芯片法案”補助估算,其中15億美元已撥款,剩餘51億美元若換股權,持股比率僅約0.55%,難以影響台積電董監席次或經營決策。台灣群益投顧還表示,美國政府極少入股境外企業,入股台積電的可能性極低。
台灣《聯合報》報道則指出,美國政府擬入股台積電,得先解決“合法性”的問題。從法源來看,如果要將補助款轉換為股權,必須先修法,這是美國財政部的工作。至於入股台積電母公司,還是入股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子公司或孫公司,須經台積電董事會同意才能進行。
而台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20日回應表示,若美國政府要投資入股台積電,須台當局經濟部門“投審會”同意。不過郭智輝也表示,“這是新的、可以討論的模式。”
美國入股的利弊?
台灣半導體業界分析認為,若美國政府執意“以補助換股權”,台積電海外設廠的其他區域日本、歐洲恐群起仿效要入股,且台積電將面臨四個困境。
第一,美國假“國家安全”之名,行“美國利益最大化”之實,要取得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大廠股權,恐影響公司獨立性。第二,若美方以國家身份取得台積電股權,可能會進一步升高台海緊張氣氛。第三,若美國政府的持股影響力過大,可能導致台積電的技術和高階人才持續流向美國,進而削弱台灣半導體產業長期發展。第四,入股美國廠還“相對單純”,但投資母公司將影響盈餘分配,且無論如何,皆等於是要用一個補助來換取“一頭牛要剝兩層皮”。
“即使持股僅0.7%,入股仍可能成為美國政府提出更多要求的正當性基礎。”台灣《經濟日報》指出,美國政府一旦名義上成為台積電股東,雖然短期內並不影響台積電經營自主,但中長期可能成為要求“技術留美”“產能優先”“投資優先”的基礎。而一旦台積電未來追加投資或在美擴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美國政府持股比例也可能要求跟進調升。
台灣《經濟日報》認為,台積電面對入股談判時,不應僅關注股權比例高低,更應主動提出三大底線:一、技術資訊與機密研發不納入股東知情範圍;二、全球產能配置仍以商業與供應鏈安全為唯一原則,不接受政治性優先權;三、未來擴廠與產能轉移應該由董事會自主決定,且不得設定投資排他性。
“解套”方式?
半導體業界認為,若廠商要領美國“芯片法案”補助的前提不斷變更,台積電或許直接不拿補助是最佳解套方式。但台灣《聯合報》提醒,此事必然沒那麼容易解套,勢必歹戲拖棚,白宮一定還會再找其他名目,意圖入股“染指”台積電的美國子或孫公司,很考驗台積電“見招拆招”的能力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