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52|回复: 0

告诉孩子生离死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12-2013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creen shot 2013-12-27 at PM 05.17.17.png

很多孩子都会目睹亲人过世、宠物死亡等各种生命无法延续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定要刨根寻底地搞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面对这些追问,家长应该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要不要说明真相,以及如何说明才能孩子明白死亡的含义又不会让他们感到害怕?

要想做出合理的说明,首先就必须深入了解儿童对待死亡的认知状况。在这方面,匈牙利的心理学家玛丽亚·耐基的实验堪称经典。1948年,她调查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死亡的认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孩子对“死亡”的认知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3~5岁

此时期的孩子认为“死亡”就好像睡觉或去很遥远的地方玩一样,所以认为一天当中可能会有多次体验死的感觉,如爸爸去上班了,妈妈不在了。死去者只不过是暂时地离开,并没有完全消失。死去就如同睡觉一样,是生命的中断而不是结束。死去的人可以再回转过来,这之间并无任何的矛盾可言。一般的情况下,此时期的儿童几乎将死亡看作是生存的一部分,你死掉一会儿,又醒来一会儿,接着又会死掉一会儿。

第二个阶段大约是在5~9岁

这阶段的孩子已经知道、了解死亡的真正意义,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是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尤其是自己的身上的事情。他们关心的是别人的死亡,他到哪里去了?他还能变成什么?他为什么要死?而且有时因为别人的死亡,他们会心生恐惧和不安,尤其是在亲人死亡之后。

第三阶段是在9~12岁

这时期的孩子已经知道死是人一生都不可避免的,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其中自然包括自己有一天也会死亡的事实。他们已经开始不再把死亡看成是一种外在力量,而看成是一种生命固有的必然现象。人都会慢慢地变老、生病,最后走向死亡。研究表明,对于一些孩子而言,死亡与黑暗联系在一起,从而具有了某种神秘的色彩。这时的孩子也开始主动地去避免死亡,例如,有病时会主动要求吃药,甚至能忍痛要求打针,配合父母主动治疗,也会尽自己所能,尽量躲避来自生存环境中能意识到的危险。

基于以上的实验结果,真正需要父母对死亡做出解释的孩子是处于5~12岁阶段
正因为死亡问题对孩子的心理或性格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所以父母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必须非常谨慎小心。适当的做法是,生活里,不要刻意去避免谈到死亡的问题,更不要压抑孩子哀伤的心理,让孩子自然表现出沮丧、气愤、流泪、内疚、反抗等情绪。不要禁止孩子对死亡产生的怀疑、流泪、发问以及孩子对此提出的不同意见和疑问,父母尊重孩子对死、生意义的不同见解,不要给予孩子种种对待死亡的错误印象,或用类似童话的那种半真半假的说法解释死亡。

面对孩子的发问,一般的父母常常会用到以下的几种解释,我们首先就对此进行分别讨论:

第一种,把“死亡”捏造成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很多的父母喜欢这样做,受故事的诱惑,孩子很容易信以为真地掉进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而将“死亡”残酷的一面忘得干干净净。父母以为用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得孩子永远生活在美好的世界里,将他们永远保护在没用伤痛的世界里。但这决不是一种健康的手法,因为往后他们很可能较难以去面对人生的真实一面。

第二种,父母常会用“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了”或“到天堂去了”来替代“死亡”的说法。这种方法孩子比较能接受,可以起到安抚孩子的作用,也因此消除了失去亲人或宠物的不安和伤心。但或许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对死者,怎么去那么久?而产生抱怨,或认为他们不跟自己说声“再见”就走而怀恨在心,所以父母用旅行来代替死亡告诉孩子,也不是一种很恰当的方法。

第三种,把死比喻成“睡觉”,很多大人会跟孩子说死亡就是“安安静静的睡觉,睡好久好久永远都不起来”。在这样的描述中很容易混淆死亡和睡觉这两个事件,关于这点,身为父母的应该特别注意,否则孩子可能会害怕睡眠,甚至恐惧一睡就会不起,所以要帮助孩子理清死亡与睡眠的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11-2025 08:39 PM , Processed in 0.18287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