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48|回复: 0

三坊七巷惊人考古发现 唐代城墙重现天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10-2013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坊七巷惊人考古发现 唐代城墙重现天日



  考古队员们在这块空地上,找到了古人所用的水井,水井旁那片城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福州唐罗城遗址




这块空地位于三坊七巷文儒坊附近,几个月的低调发掘,让周边居民好奇不已







  上面这块城砖刻有“钱”纹,下面这块城砖刻有“威武军”三个字,这些信息帮专家们找到了城墙的主人——唐朝节度使王审知







现场挖出的兽面瓦当与莲花瓦当




考古队员还在遗址里找到了古代的陶制排水管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讯(记者 李熙慧 黄孔瑜 文/图) “那块空地,天天有武警守着,里面有人不停忙碌,好像在考古”,最近一个多月,家住福州通湖路的居民,对文儒坊附近的一块空地充满了好奇,议论纷纷。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部门了解到,这片曾是文儒坊垃圾转运站旧址的空地,如今正在进行一个惊人的考古发现——在空地地表之下,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段唐代城墙遗迹,也就是福州历史上的罗城城址。这段古城墙,城砖有的雕有“钱”纹,有的刻着“威武军”三字,让城墙与福建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联系到了一起,他就是——王审知。


  【考古故事】

  这一次发掘只为追溯三坊七巷的源头

  2011年10月24日,福建省考古队与福州市考古队已经联合在通湖路三坊七巷工地发掘了近20天,足足有300平方米。这块空地,之前是一处垃圾转运站,东临通湖路,西侧紧邻安泰河上的金斗桥。

  “这不是一口井吗?边上还有城砖,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金斗门?”考古队队员小声嘀咕着。这位队员的猜测没错,他触摸到的这块城砖,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福州罗城遗址。

  这次发掘与以往的抢救性发掘不同。三坊七巷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专家们认为既然被誉为“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不能光靠史书上的记载,还需要实物证明。这次考古发掘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证据,追溯三坊七巷的源头。

  虽然目的明确,但选择这块空地发掘却实属偶然。据考古队栗建安研究员介绍,发掘需要一块空地,当时,这个地点刚好平整完,边上又恰巧是古时的护城河安泰河。于是,发掘便在这块空地上开始了。

  不负众望空地下找到了遗迹

  据栗建安研究员介绍,找到古城墙后,他们的挖掘从300平方米扩大到1300平方米,找到了更为丰富的遗迹与文物。其中就包括大量宋代的房屋遗迹。

  据介绍,这些宋代房屋遗迹都由各个小房间组成,房间分布在一条巷道两侧,巷道与文儒坊在一条直线上。福建博物院原副院长王振镛研究员说,历史上,王审知在福州建起了一座罗城,宋代攻下福州城后,罗城的城墙就被大量拆除。原址附近建起了不少房屋,从这些宋代房屋遗迹看,这些房屋里不少是作为店面存在的。

  这些房屋会不会是三坊七巷的前身?这些遗迹能否证明三坊七巷格局形成于宋代?

  栗建安研究员认为,虽然发现了这些宋代房屋遗迹,但三坊七巷格局是否从宋代开始,还不能马上下结论,只能证明在宋代,这里已经存在了坊巷格局。若要搞清楚坊巷格局的起源年代,仅仅一个发掘地点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作证。

  王振镛研究员表示,无论如何,这处遗址的发现,对证明三坊七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无疑是一组非常有力的证据。

  【文物成果】

  城砖上的文字让古城墙找到了主人

  唐代末年,王潮在福建做节度使,他的军队叫做“威武军”,之后他的弟弟王审知继续做节度使,军队仍沿用“威武军”的名号。

  如今,这三个字就印在城砖上。据介绍,已经发现的这段唐代古城墙,长74米、宽8米,呈东西走向。除了刻有“威武军”三字,还有一些城砖上或印着“陈”、“曹”等姓氏,或印着“钱”纹。“钱”纹、“威武军”,这些信息让专家们找到了城墙的主人。

  “《三山志》、《闽都记》以及历代《福建通志》等都有记载,王审知的军队就叫做‘威武军’。”王振镛研究员告诉记者,城砖上的“威武军”三个字,就是当时的时代烙印。

  王振镛介绍,罗城的建城年代大约在公元901年,距今1111年。王审知建唐罗城,在汉冶城、晋子城的基础上,扩大了城垣的范围,从东街口往南推到津泰路一带,安泰河成了护城河,北到冶城以北,东到五一路琼河,西拓至西门怡山门和善化门,今白马路以东。书上特别提到唐罗城使用“钱纹”图案的城砖。

  据介绍,由于王审知用钱纹做城砖,他去世后,福州城的守将李弘羲向吴越王钱弘称臣,钱氏成了福州城的新主人,后人都说钱纹是预兆。但王振镛表示,王审知曾将三女儿琅琊郡君出嫁给吴越王钱鏐子钱传珦为妻,钱弘是钱鏐的孙子,也不算落入外人手中。

  那些写着姓氏、印有“捐”字的城砖又代表什么呢?

  王振镛介绍,王审知执掌福建时,经济实力并不是那么强。烧制城砖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上面的姓氏与“捐”字出现,是当时地方或者个人烧制后捐出的。

  记者注意到,“东山窑”也是出现在城砖上的信息。王振镛研究员说,东山窑就是烧制城砖的窑址名,就是福州本地的窑址,地点约在现在的鼓山镇一带,但是现在没有留下更多具体信息。

  城墙砌法与长城类似

  2月13日,国家文物局、中科院、社科院等部门的专家赶到工地现场,对遗迹进行了评估。

  “城墙是分两期所作,依据城墙、地层初步判断为唐末五代时期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一位专家表示,城墙墙砖的砌法以及一段木质挡泥板吸引了他的注意。据介绍,这一砌法与长城类似。

  长城的墙基由大量的石块组成,石块下面还有木头。这么做的目的是起到牢固作用,与现代建筑中的钢筋类似。而通湖路工地上的城墙遗址也是如此。专家告诉记者,“城墙边的木质挡墙非常重要,是全国能看到的唯一实物。”据了解,考古人员此前在北方的城墙遗址中见过类似木质挡墙,但没有福州保存这么好,大都只能看到木质痕迹。

  除了城墙,考古队员还发现大量唐代中期的莲花瓦当等文物。考古队员告诉记者,他们用人工把地下一层一层揭开,每一层发现的出土器物,都将是判断地层年代的证据。王振镛告诉记者,这次发掘的瓷片,数以千计,除了这些,还找到马形玩偶、玻璃碎片等文物。

(东南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2-2025 04:08 AM , Processed in 0.14140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