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88|回复: 0

大马还有银行提供等额本金还款法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11-2012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末,市民王先生在某银行办理了一笔20万元20年期的贷款购房业务。因办理时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提醒,刘先生按默认方式选择了“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过后,王先生的一位朋友告诉他,“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将会多还利息,比较“吃亏”,不如选“等额本金”的方式。而有关两种不同房贷还款方式的消息,也引起了一些消费者的关注。两种方式有何不同?利息有什么差异?什么原因造成如此落差?

    交通银行长春分行个金部首席沃德客户经理孙凤彪指出,目前个人住房贷款最常见的还款方式是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两种模式,按照银行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资金额×利率×占用时间,虽然从测算的结果来看,“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比“等额本息”方式支付的利息少,但相应的,“等额本金”方式所占用银行资金的时间也比“等额本息”少。因此,并不存在“等额本息”方式还贷“吃亏”的说法,对于贷款来说,贷款者多用银行的贷款一天,就要多付一天的利息,贷款的金额越大。对两种还款法不能简单比较。

    等额本息还款利息总额高。等额本息是把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然后平均分摊到还款期限的每个月中。这是多数银行长期推荐的一种还款模式。作为还款人,每个月还给银行固定金额,但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比重逐月递增、利息比重逐月递减。每月还相同的数额,作为贷款人,操作相对简单,每月承担相同的款项也方便安排收支。但是这种还款方式的利息总额比较高。

孙经理介绍说,如果贷款人出现提前还款的情况,已还款年限越长越不划算,因为贷款人在前几年归还的贷款中,归还的多数是利息。等额本金还款初期压力大。等额本金是指在还款期内把本金等分,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本金和剩余贷款在该月所产生的利息,每月的还款本金额固定,而利息越来越少。此种还款模式支出的利息总和相对于等额本息利息会有所减少

    比如,王先生所贷20万元20年期的房贷,如果王先生能享受七折利率,则按“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月均还款额为1228.68元,支付总利息为9.49万元 ,还款总额为29.49万元。而按照“等额本金”的方式,需支付利息8.35万元,还款总额为28.35万元,首月还款额为1526.33元,还款期最后一个月的还款额为836.22元。对于“等额本金”来说,由于前期归还了较多贷款本金,较“等额本息”而言,实际上是减少占用银行资金的金额和缩短了占用时间,因此贷款利息总的计算下来就相对少了一些。

    如果遇到贷款利率调整,对于支付的总利息而言,等额本息还款方法要比等额本金受到的影响大。原则上来说,即使降息,等额本金也会比等额本息的利息总额少,但现在出现一种特殊情况,当贷款利息低于同期存款利率(目前的30%下浮优惠政策),贷款人可以利用存贷差,将贷款本金存入银行,以存款利息偿还贷款利息,并会出现一定盈余。贷款人应根据自身实际还贷能力选择还款方式。

    工行吉林省分行营业部桂林理财中心董薇认为,本息法和本金法的具体选择上,还要因人而异。本金法虽然更为“便宜”,但借款人购房开销已经很大,初期将承受还贷过程中最重的压力,容易造成周转困难。对某个具体的借款人来说,如果目前的收入比较高,而将来又有可能减少收入,如数年后即将面临退休的中年借款人,那就适宜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反之,如刚踏入职场不久的年轻借款人,未来的收入可望随着技能和年资的增加而水涨船高,这类借款人则宜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如果前期资金较为紧张或需要进行其他资金投资的,建议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如果收入比较稳定而不需要进行其他投资的,建议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另外,由于按揭利息是“一年一定”的浮动方式,从按揭利率成本这方面考虑,如果预期今后数年利率将逐步走高的话,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比较有利。

    据了解,由于等额本金还款法在计算上有些麻烦,再加上银行会有一部分利息上的损失,因此多数银行并不愿向贷款者推荐等额本金还款法,而直接推荐等额本息法。笔者向省内各家银行咨询得知,只要贷款者提出申请,银行都会根据贷款者的意愿,为其提供等额本金还款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11-2025 08:35 PM , Processed in 0.13142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