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夫诗选
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君问归期
归期早已写在晚唐的雨中
巴山的雨中
而载我渡我的雨啊
奔腾了两千年才凝成这场大雪
落在洞庭湖上
落在岳麓山上
落在你未眠的窗前
雪落着
一种复杂而单纯的沉默
沉默亦如
你案头熠熠延客的烛光
乍然一阵寒风掠起门帘
我整冠而进.直奔你的书房
仰首环顾,四壁皎然
雪光染白了我的须眉
也染白了
我们心之中立地带
寒暄之前
多少有些隔世的怔忡
好在火炉上的酒香
渐渐祛除了历史性的寒颤
你说:
酒是黄昏时归乡的小路
好!好!我欣然举杯
然后重重咳了一声
带有浓厚湘音的嗽
只惊得
窗外扑来的寒雪
倒飞而去
你我在此雪夜相聚
天涯千里骤然缩成促膝的一寸
荼蘼早凋
花事已残
今夜我们拥有的
只是一支待剪的烛光
蜡烛虽短
而灰烬中的话足可堆成一部历史
你频频劝饮
话从一只红泥小火炉开始
下酒物是浅浅的笑
是无言的唏嘘
是欲说而又不容说破的酸楚
是一堆旧信
是嘘今夕之寒,问明日之暖
是一盘腊肉炒《诗美学》
是一碗鲫鱼烧《一朵午荷》
是你胸中的江涛
是我血中的海浪
是一句句比泪还成的楚人诗。
是五十年代的惊心
是六十年代的飞魄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沙沙之声
嘘!你瞿然倾听
还好
只是一双钉鞋从雪地走过
雪落无声
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
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
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
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
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
春天睡了而种籽醒普
肢体睡了而血液醒着
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
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
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雪落无声
夜已深
你仍不断为我添酒,加炭
户外极冷
体内极热
喝杯凉茶吧
让少许清醒来调节内外的体温
明天或将不再惊慌
因我们终于懂得
以雪中的白洗涤眼睛
以雪中的冷凝炼思想
往日杜撰的神话
无非是一床床
使人午夜惊起汗湿重衣的梦魇
我们风过
霜过
伤过
痛过
坚持过也放弃过
有时昂首俾睨
有时把头埋在沙堆里
那些迷惘的岁月
那些提着灯笼搜寻自己影子的岁月
都已是
大雪纷飞以前的事了
今夜,或可容许一些些争辩
一些些横眉
一些些悲壮
想说的太多
而忘言的更多
哀歌不是不唱
无奈一开口便被阵阵酒嗝
逼了回去
江湖浩浩
风云激荡
今夜我冒雪来访
不知何处是我明日的涯岸
你我未曾共过
肥马轻裘的少年
却在今晚分说着宇宙千古的苍茫
人世啊多么暧昧
谁能破译这生之无常
推窗问天
天空答以一把澈骨的风寒
告辞了
就在你再次剪烛的顷刻黑暗中
我飞身而起
投入一片白色的空茫
向亿万里外的太阳追去
只为寻求一个答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河畔墓园——为亡母上坟小记
膝盖有些些
不像痛的
痛
在黄土上跪下时
我试着伸腕
握你蓟草般的手
刚下过一场小而
我为你
运来一整条河的水
流自
我积雪初融的眼睛
我跪着。偷觑
一株狗尾草绕过坟地
跑了一大圈
又回到我搁置额头的土
我一把连根拔起
须须上还留有
你微温的鼻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车上读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摇摇晃晃中
车过长安西路乍见
尘烟四窜犹如安禄山败军之仓皇
当年玄宗自蜀返京的途中偶然回首
竟自不免为马隗坡下
被风吹起的一条绸巾而恻恻无言
而今骤闻捷讯想必你也有了归意
我能搭你的便船还乡吗?
初闻涕泪满衣裳
积聚多年的泪
终于泛滥而湿透了整部历史
举起破袖拭去满脸的纵横
继之一声长叹
惊得四壁的灰尘纷纷而落
随手收起案上未完成的诗稿
音律不协意象欠工等等问题
待酒热之后再细细推敲
却看妻子愁何在
八年离乱
灯下夫妻愁对这该是最后一次了
愁消息来得突然惟恐不确
愁一生太长而令又嫌太短
愁岁月茫茫明日天涯何处
愁归乡的盘缠一时无着
此时却见妻的笑意温如炉火
窗外正在下雪
漫卷诗书喜欲狂
车子骤然在和平东路刹住
颠簸中竟发现满车皆是中唐年间衣冠
耳际响起一阵 之声
只见后座一位儒者正在匆匆收拾行囊
书籍诗稿旧衫撒了一地
七分狂喜,三分唏嘘
有时仰首凝神,有时低眉沉吟
劫后的心是火,也是灰
白日放歌须纵酒
就让我醉死一次吧
再多的醒
无非是颠沛
无非是泥泞中的浅一脚深一脚
再多的诗
无非是血痞
无非是伤痕中的青一块紫一块
酒,是载我回家唯一的路
青春作伴好还乡
山一程水一程
拥着阳光拥着花
拥着天空拥着鸟
拥着春天和酒嗝上路
雨一程雪一程
拥着河水拥着船
拥着小路拥着车
拥着近乡的怯意上路
即从巴峡穿巫峡
车子已开出成都路
犹闻浇花草堂的吟哦不绝
再过去是白帝城,是两岸的猿啸
从巴峡而巫峡心事如急流的水势
一半在江上
另一半早已到了洛阳
当年拉纤入川是何等慌乱凄惶
于今闲坐船头读着峭壁上的夕阳
便下襄阳向洛阳
人蜀,出川
由春望的长安
一路跋涉到秋兴的夔州
现在你终于又回到满城牡丹的洛阳
而我却半途在杭州南路下车
一头撞进了迷漫的红尘
极目不见何处是烟雨西湖
何处是我的江南水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天访友
雨天过访
尚未敲门
伞的水渍
溅入颈项
沿背而下
一阵寒意
如刀划过
猝然想起
江南水声
泠泠响自
小小运河
蜿蜒绕过
我家后门
三月水涨
鱼群吹浪
河中有船
岸上有人
隔水相问
原是同村
什么样的天气
什么样的乡愁
满街只有风雨
不见一瓣杏花
骤闻高楼有人
哀歌胡笳十八
不待主人开门
我又隐入伞后
翻起风衣领子
追踪雨声而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裸奔
——之一
自成形于午夜
午夜一阵寒颤后的偶然
他便归类为一种
不规则动词,且苦思
太阳为何坚持循血的方向运行
窗外除了风雪
仅剩下挂在枯树上那只一瘦
再瘦的纸鸢
鹧鸪声声,它的穿透力
胜过所有的刀子
而广场上
那尊铜像为何从不发声
他说他不甚了了
他就是这男子
胸中藏着一只蛹的男子
他把手指伸进喉咙里去掏
多么希望有一只彩蝶
从呕吐中
扑翅而出
——之二
帽子留给父亲
衣裳留给母亲
鞋子留给儿女
枕头留给妻子
领带留给友朋
雨伞留给邻居
(他打了一个哈欠)
床铺留给白蚁
书籍留给蟑螂
照片留给墙壁
信件留给炉火
诗稿留给风雨
酒壶留给月亮
(他缓缓蹲下身子)
手脚还给森林
骨骼还给泥土
毛发还给草叶
脂肪还给火焰
血水还给河川
眼睛还给天空
(他猛然抬起头来)
欢欣还给雀鸟
愠怒还给拳头
悲痛还给伤口
抑郁还给镜子
仇恨还给炸弹
茫然还给历史
(准备冲刺——)
他开始溶入街衢
他开始混入灰尘
他开始化入风雪
他开始步入树木
地开始熔入钢铁
他开始揉入花香
遂提升为
可长可短可则可柔
或云或雾亦隐亦显
似有似无抑虚抑实
之
赤裸
山一般裸着松一般
水一般裸着鱼一般
风一般裸着烟一般
星一般裸着夜一般
雾一般裸着仙一般
脸一般裸着泪一般
——之三
他狂奔
向一片汹涌而来的钟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龙禅寺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处降雪
而只见
一只惊起的灰蝉
把山中的灯火
一盏盏地
点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顿悟
刺藤向天空投射
那墓地,茫然如我们
已死的与未死的,都在寻求一种顿悟
一种月光照在草叶上的
单纯
我们曾舍命爱过,真的
一枚自杀未遂的榴弹可以作证:
一颗早晨欢呼而至
晚上就呼啸着坠入海中的太阳可以作证
而我们自己能证明什么?
散步、唱歌,以及给领带能证明什么?
我们曾爱过,因我们曾再三死过
在一座久久未曾温柔过的城中
在铁轨捆住大地鞭打之后
在峡谷的那一边
至于那些鲜花
已被他们高高举起且塑成一来微笑
假如从墓地来,你会记起许多事
许多碑
许多名字
许多在泥中握着的手
许多脸
许多脸上的含羞草
灰尘扬起而遮住视线
为了使我们无法辨认
悬荡在危崖上的灵魂谁是谁
你便从墓地走出
从异乡人的瞳孔中走出
充满一些期许,一些早熟的忧戚
不知身在何处
泪流向何处
下个清明
水酒与素花撒向何处
或许你因此而遗忘了许多事
许多风筝在许多天空
许多轮辙在许多地上
假如,你从墓地回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洗脸
柔水如情
如你多脂而温热的手
这把年纪
玩起水来仍是那么
心猿
意马
赶紧拧干毛巾
一抹脸
抬头只见镜中一片空无
猿不啸
马不惊
水,仍如那只柔柔的手
——一种凄清的旋律
从我的华发上流过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剔牙
中午
全世界的人都在剔牙
以洁白的牙签
安详地在
剔他们
洁白的牙齿
依索匹亚的一群兀鹰
从一堆尸体中
飞起
排排蹲在
疏朗的枯树上
也在剔牙
以一根根瘦小的
肋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传奇
相传峨嵋峰顶有一块巨石,石上铺有一张白纸,一天午后风雨大作,天震地撼之际,一只硕大无比的鹏鸟碎石破纸,冲天而飞……
第一站
他飞临长安一家酒楼
一
整个天空骤然亮了起来
满坛的酒在流
满室的花在香
一支破空而来的剑在呼啸
众星无言
又有一颗以万世的光华发声
惊见你,巍巍然
据案独坐在历史的另一端
天为容,道为貌
山是额头而河是你的血管
乘万里清风
载皓皓明月
飞翔的身姿忽东忽西、忽南忽北
中央是一团无际无涯的混沌
雷声自远方滚滚而来
不,是惊涛裂岸
你是海,没有穿衣裳的海
赤赤裸裸,起起落落
你是天地之间
酝酿了千年的一声咆哮
二
撩袍端带
你昂然登上了酒楼
负手站在阑干旁,俯身寻思
谁是那灯火中最亮的一盏、、。
这时,半空蓦然飘落一条白色儒巾
随风化为满城的蝴蝶
旋舞中,把所有窗口的灯
一盏盏扑灭
这样正好,你说你要用月光写诗
让那些闪烁的句子
飞越寻常百姓家
然后一路亮到宫门深锁的内苑
拿酒来!既称酒仙岂可无饮
饮岂可不醉
你向墙上的影子举杯
千载寂寞万古愁
在一俯一仰中尽化为声声低吟
你犹记在那最醉的一天?
在禁宫,在被一大丛牡丹吓醒之后
磨墨濡笔的宫女问:
你就是那好酒,吐酒,病酒的饮者?
宽衣脱靴的内待问:
你就是那飞扬跋扈的诗人?
你仰着脸不答,挥笔如舞剑
顿见纸上烟霞四起
才写下清平调的第一句
便惊得满园子的木芍药纷纷而落
沉香亭外正在下雪
在盈尺的冰寒中
你以歌声为唐玄宗暧手
以诗句为杨贵妃铺设了
一条鸟语花香的路
三
而长安
是一个宜酒宜诗不宜仙的地方
去吧!提起你的酒壶
挟起你的诗册,诗册中的清风和明月
过走过饮去游你的三江五湖
去黄河左岸洗笔
右岸磨剑
让笔锋与剑气
去刻一部辉煌的盛唐
而做官总是败坏酒兴的事
再也潇洒不起来的事
永王不见得能分享你月下独酌的幽趣
对饮的三人中
想必不会有喋喋不休
向高山流水发表政见之辈
你又何苦去淌那次浑水
放逐夜郎也罢,泛舟洞庭
出三峡去听那哀绝的猿声也罢
人在江湖,心在江湖
江湖注定是你诗中的一个险句
四
不如学仙去
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莲
脚在泥中,头顶蓝天
无需颖川之水
一身红尘已被酒精洗净
跨鲸与捉月
无非是昨日的风流,风流的昨日
而今你乃
飞过嵩山三十六峰的一片云
任风雨送入杳杳的钟声
能不能忘机是另一回事
就在那天下午
访戴天山道上不遇的下午
雨中的桃花不知流向何处去的
下午,我终于看到
你跃起抓住峰顶的那条飞瀑
落入了
滚滚而去的溪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恨歌
那蔷薇,就像所有的蔷薇,
只开了一个早晨
——巴尔扎克
一
唐玄宗
从
水声里
提炼出一缕黑发的哀恸
二
她是
杨氏家谱中
翻开第一页便仰在那里的
一片白肉
一株镜子里的蔷薇
盛开在轻柔的拂拭中
所谓天生丽质
一粒
华清池中
等待双手捧起的
泡沫
仙乐处处
骊宫中
酒香流自体香
嘴唇,猛力吸吮之后
就是呻吟
而象牙床上伸展的肢体
是山
也是水
一道河熟睡在另一道河中
地层下的激流
涌向
江山万里
及至一支白色歌谣
破土而出
三
他高举着那只烧焦了的手
大声叫喊:
我做爱
因为
我要做爱
因为
我是皇帝
因为
我们惯于血肉相见
四
他开始在床上读报,吃早点,看梳头,批阅奏折
盖章
盖章
盖章
盖章
从此
君王不早朝
五
他是皇帝
而战争
是一滩
不论怎么擦也擦不掉的
黏液
在锦被中
杀伐,在远方
远方,烽火蛇升,天空哑于
一 叫人心惊的发式
卑鼓,以火红的舌头
舐着大地
六
河川
仍在两股之间燃烧
仗
不能不打
征战国之大事
娘子,妇道人家之血只能朝某一个方向流
于今六军不发
罢了罢了,这马嵬坡前
你即是那杨絮
高举你以广场中的大风
一堆昂贵的肥料
营养着
另一株玫瑰
或
历史中
另一种绝症
七
恨,多半从火中开始
他遥望窗外
他的头
随鸟飞而摆动
眼睛,随落日变色
他呼唤的那个名字
埋入了回声
竟夕绕室而行
未央宫的每一扇窗口
他都站过
冷白的手指剔着灯花
轻咳声中
禁城里全部的海棠
一夜凋成
秋风
他把自己的胡须打了一个结又一个结,解并再解开,然
后负手踱步,鞋声,鞋声,鞋声,一朵晚香玉在帘子后
面爆炸,然后伸张十指抓住一部水经注,水声汩汩,他
竟读不懂那条河为什么流经掌心时是哭泣,而非咆哮
他披衣而起
他烧灼自己的肌肤
他从一块寒玉中醒来
千间厢房千烛燃
楼外明月照无眠
墙上走来一女子
脸在虚无飘渺间
八
突然间
他疯狂地搜寻那把黑发
而她送过去
一缕烟
是水,必然升为云
是泥土,必然踩成焦竭的藓苔
隐在树叶中的脸
比夕阳更绝望
一朵菊花在她嘴边
一口黑井在她眼中
一场战争在她体内
一个犹未酿成的小小风暴
在她掌里
她不再牙痛
不再出
唐朝的麻疹
她溶入水中的脸是相对的白与绝对的黑
她不再捧着一碟盐而大呼饥渴
她那要人搀扶的手
颤颤地
指着
一条通向长安的青石路……
九
时间七月七
地点长生殿
一个高瘦的青衫男子
一个没有脸孔的女子
火焰,继续升起
白色的空气中
一双翅膀
又
一双翅膀
飞入殿外的月色
渐去渐远的
私语
闪烁而苦涩
风雨中传来一两个短句的回响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众荷喧哗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要看,就看荷去吧
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
从水中升起
我向池心
轻轻扔过去一拉石子
你的脸
便哗然红了起来
惊起的
一只水鸟
如火焰般掠过对岸的柳枝
再靠近一些
只要再靠我近一点
便可听到
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转
你是喧哗的荷池中
一朵最最安静的
夕阳
蝉鸣依旧
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
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
等你
等你轻声唤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窗下
当暮色装饰着雨后的窗子
我便从这里探测出远山的深度
在窗玻璃上呵一口气
再用手指画一条长长的小路
以及小路尽头的
一个背影
有人从雨中而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之夕
风雨凄迟
递过你的缆来吧
我是一只没有翅膀的小船
递过你的臂来吧
我要进你的港,我要靠岸
从风雨中来,腕上长满了青苔
哦,让我靠岸
如有太阳从你胸中升起
请把窗外的向日葵移进房子
它也需要吸力,亦如我
如我深深被你吸住,系住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夜读信
子夜的灯
是一条未穿衣裳的
小河
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
读水的温暖
读你额上动人的鳞片
读江河如读一面镜
读镜中你的笑
如读泡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床前明月光
不是霜啊
而乡愁竟在我们的血肉之中旋成年轮
在千百次的
月落处
只要一壶金门高粱
一小碟豆子
李白便把自己横在水上
让心事
从此渡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酿酒的石头
冬夜
偷偷埋下一块石头
你说开了春
就会酿出酒来
那一年
差不多稻田都没怀孕
用雪堆积的童年
化得多么快啊
所幸我仍是
你手中握得发热的
一块石头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边界望乡》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1979年6月
(选自《因为风的缘故》,台湾九歌出版社1988年版)
《边界望乡》作者洛夫,原名莫洛夫,1928年生
《边界望乡》里的三个典象
《边界望乡》是台湾诗人洛夫1979年访港时写的一首怀乡抒情诗,贯穿全诗的诗人惆怅的故国情怀,令国人特别是海外游子黯然神伤。
这首诗意象丰富,所见所闻触情成象、纷至沓来。最有特色的是诗的第三节所用的三个典象。
中国“诗文之用典”,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言谈文论中,并且这个中国独创的文法一直沿用下来,“普及于两汉”、“迨至唐宋用事益繁,可谓登峰造极”,到了现代,虽然西方诗风促使了中国现代新诗的诞生、发展,以及在传统上的变异,但传统文化的根是丢不掉的,而用典也在现代新诗中屡见不鲜,所谓“据事类义,援古证今,○翰行文,可以理得而义要。”
典象一词,是流沙河在他的《十二象》里的首创。它把一般的用典和化典故为意象的用典明确加以区分。典用的好,可以使诗文大放异彩,收到奇效,既化典为象;这种时候,一般都是诗人的情感和意志与典故合而为一,而不是只以典为意义的符号。在典成象关键是化,“用的化了”,使“读音忽焉不察”,或者使读音既贪图诗文本身象趣的奥妙,又能“破典而入,直探堂奥,去领会象趣之外的象趣,即象外之趣。”所谓典象塑造的成功,是其“能够给读者以两次投影。”
《边》里的三个典恰是这“用得化了”的典。
典象一:杜鹃。“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很明显。这里写的是杜鹃花,但接下来,这花能“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却又引人跳到同名的动物:杜鹃鸟,而立即又借中国文化之桥再跳到望帝化作的那只鸣声凄厉,能令旅客归思(《辞海》)的杜鹃鸟,三个象的幻化,三次飞跃,象象叠合,象趣幽深,诱敌深入。典象二:白鹭。或许洛夫当时真的看到“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跃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但有心的读者何尝不可把这只“白鹭”典化为张志和那只因失意而隐遁江湖的“白鹭”,陈策那只满怀“离恨”的白鹭鸟(又“白鹭飞来,垂杨自舞,谁与寄离恨”)?典象三:鹧鸪啼。我们也可以就诗文来推想,当时还有一只鹧鸪在那里哀啼,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写它,“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有力地刻写出诗人思归的惆怅;但或许我们可以听到另一只鹧鸪在历史的深处惆怅地唱道,“行不得也哥哥”(哥哥你不能往界那边走了!)双象横生,象趣盎然。
其实,诗人在这里是使了一种暗用典故的手法。“词之篇什,引言征事”数量繁多,用法多变,或正或反,或明或暗,或借或喻,或兴而起,皆点石成金,辞约义本;表情达意,或颂或贬,或愤或怨,或悲或欢,无不精确。”暗用典故的手法,在诗中造成的象外之象,使《边》诗味益深,境界愈高,意味更浓。
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由于政治的社会的原因,台湾新诗走过了一条从全盘西化到民族化.乡土地的道路这个时期,台湾诗坛风起云涌,内部纷争如火如荼。现代诗派异军突起,并提出“新诗乃是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倡导诗的“世界性、超现实性、独创性和纯粹性”,这是一条背离中国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的道路,由此导致台湾诗坛长时期对于诗的“现代化”、“西化”的激烈论争,论争结果是,台湾新诗从“西化”走向回归,走民族化、乡土化的道路。
余光中和洛夫作为台湾现代诗派两大主要诗社的领衔人物,他们在诗的理论和实践中也都走了一条从“全盘西化”到回归传统的道路;当台湾新诗在现实中陷入“众叛亲离”的困境时,他们不得不反思,并努力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诗的素养,以求新诗的生存与发展。余光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运用上,成绩显著,自誉为“新古典主义诗人”,洛夫也在传统文化典籍中重新找到一种新的自我表达方式,其艺术生命也获得新生,《边》里三个典象的运用就是一个特好的例证。
[ 本帖最后由 汪政辉1987 于 3-8-2008 01:48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烟之外
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来潮去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
结局如此之凄美
--落日西沉
你依然凝视
那人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
他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个
下午的云
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
独点亮那一盏茫然
还能抓住什么呢?
你那曾被称为雪的眸子
现在有人叫做
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血的再版--悼亡母诗
序
读过
一再默诵过的
你那闪光的
脸
用黄金薄片打造的封面
昨日
你被风翻到七十七页
便停住了
且成为海内外的孤本
而你的血
又在我血中铸成了新字
在我的肉中
再版
四月,谷雨初降
暮色沉沉中
香港的长途电话
轰然传来
一声天崩地裂的炸响
说你已走了,不再等我
母亲
我忍住不哭
我紧紧抓起一把泥土
我知道,此刻
你已在我的掌心了
且渐渐渗入我的脉管
我的脊骨
我忍住不哭
独自藏身在书房中
沉静地
坐着看落日从窗口蹑足走过
黄昏又一次来临
余辉犹温
室内
慢火在熬着一锅哀恸
我拉起窗帘
夜急速而降
赶来为我缝制一袭黑衫
母亲
我真的不曾哭泣
只痴痴地望着一面镜子
望着
镜面上悬着的
泪滴
三十年后才流到唇边
我垂首无言
如大风过后偃伏的蓟草
默念着你--
母亲
记忆如一把锐利的刀子
刃锋所及
你在血中见到我
我在肉中见到你
一切的爱与死
欲念与寂灭
苦藤一般无尽无止的纠缠
都从一根脐带开始
就那么
生生世世
环绕成一只千丝不绝的
蚕
我是其中的蛹
当破蚕而出
带着满身血丝的我
便四处寻找你
让我告诉你
化为一只蛾有多苦
在灯火中焚身有多痛
母亲,我追你到旷野
四顾茫然
我在等你为我解释时间的意义
等到
月亮第一千次升起
我黯然不解
为何每一颗星都不是你
今晚,我只好
仍攀着脐带爬行到生命的起点
但我抓到的只是
你冰凉的手
我冰凉的手
从箱子里翻出你的
遗照,还有一封
大哥哀伤而无声的信
信纸触目阴冷
而每个字却热得烫手
三十年的隔绝
三十年的牵绊
日日苦等
两岸的海水激飞而起
在空中打一个结
或架一座桥
夜夜梦中
把家书折成一只小船
漫卷诗书喜欲狂
且学老杜
扬孤帆入洞庭
溯湘,资,沅,沣
然后夜泊在
你白发满覆的枕边
那是千里停舟的码头
我欣然抛过缆索
你却一把抓住我的臂
体内
有晚潮澎湃
任咸咸的水渍
溅湿了我的衣襟
你的枕头...
不,我的枕头
系着满载哀伤之舟的
枕头
二
梦境纵然依稀
却象一快黑色的膏药
紧贴在
三十年来犹未结疤的伤口
母亲,你可记得
那一个风雪载途的寒夜
我颤颤怯怯地走近家门
院子的霜枫已凋
阶前的秋菊已残
水塘中喧哗的童年
已凝结成零度以下的坚冰
这时
鸡犬俱寂
村中无灯火,无梆声
荒草埋径
我已找不到儿时的归路
寒风猎猎吹衣
好冷,母亲
我为你窗前的烛光吸引
踮起脚尖跨上石阶
脚下响起落叶的细碎
细细碎碎,一步一阵心跳
我举手敲门
又颓然放下
我怕门环答我以一声陌生的惊呼
更不忍见你惊醒之后
抱住的只是
一阵冷风
于是我蹑足挨近你的窗口
只见你侧身而卧
墙上浮贴着卷曲的影子
炉火已熄
挂钟似睡犹醒
茶几旁搁着一根手杖
手杖旁
躺着一双又黑又瘦的布鞋
天井里星光映着积雪
雪白如婴
如你解衣哺我的乳房
而今,你已齿落发枯
委顿成
壁上那幅父亲唯一留下的
郁苦的山水
从你荒芜的额间
我读出了
天地间的苍茫
且隐约听到你的泪水
穿过宇宙洪荒
穿过一部历史的滴落
母亲
你为什么不言语
你为什么不侧过脸来看我
你可曾听见
我掩口不及的惊呼
母亲,你为什么不说话
我已在你的窗前
把雪站厚了两寸,三寸,五寸
你看,我的须眉皆已染白
当然不完全是雪
也掺有三十载的尘与土,悲凉的月
好冷,母亲
你赶快侧过身来看我脸上的泪
唉,来不及了
泪
已结成了冰柱
我是梦
没有肌肤毛发的梦
梦如何能抵抗寒气与饥渴
那年临别
你塞在我行囊中的一件毛衣
早已象我们的家
碎了,碎了
一个个窟窿,一个个疮疤
三十年前的一件棉袄
翻过来穿
便是三十年后的新袍
触手处一片冰凉
唯有你的呼唤
--或一声温婉的呵责
你那暖如一盆炭火的拥抱
才会使我深深感知
取暖的最好方式就是回家
不论在梦里
在康乃馨的微笑中
或一支蜡烛的小小火焰里...
三
乡音未改,两鬓已衰
母亲
三十多个寒暑匆匆的催逼
我仍只是一只
追逐天涯的孤雁
日升月落
山高水长
我仍坚持最初展翅的方向
春天,我曾涉过多雨的江湖
夏天,我曾鼓翼掠过大地
盘旋峰顶如一制造风云的鹰隼
到了秋天
我困顿如一只纸鸢
断了线后才拥有全部的天空
入冬后
我惴惴然踏着薄冰
再一次展开河底激流的旅程
千年前屈原在汨罗的那种
冷冷的旅程
而我的离骚
则以亚热带的湿疹与孤寂写成
癣一般顽固
无边无际扩张的乡愁写成
是青青的芰荷而无根
是多手的荇藻而抓不到泥土
随着水面浮云的足迹
向滚滚而来的尘烟
向一座从云雾中升起的城堡
向一声声
激越清朗而听不懂的晚钟
踽踽独行
汗流东南,血洒西北
任时间
一刀一刀地
将我削得无鳞无鳍
全身只剩下一把多刺的梗骨
怕只怕,夕暮多风
风中多落叶
飒飒声中
又见到
秋,捧着霜枫血红的两颊而来
月
据说某月某日会圆
会吗?母亲
有人偏说今年秋天有雨
果然可恶
天际万里皆墨
在五楼的阳台上
人淡如菊
而登临之前
早就按捺不住阵阵的惊怯
迎风解衣
披襟而歌
余音中挟有呛呛的轻咳
唉,中秋岂可无月
无月叫我如何想象你早年的容颜
教我如何能感应
一夜的乡心
五处的悸动
母亲,你是一株苍松
伸展手臂等候鸟的归来,而
十年雷轰电掣
十年虫蛀霜袭
十年浑浑噩噩
你已枯成了秃枝败叶
风来再也不闻松涛哀哀无告亦如满上的夕阳
山岗沉寂
你额头上的星光,无声且盲
你也曾仰首问天
天空比你的双瞳更为茫然
你伸手向雪
雪片冷冷地给你一巴掌
没有诅咒,没有逃避
你安安静静地咀嚼着
别人分配给你的孤独和绝望
身旁子女们滚铁环的山坡
山坡上躺着大朵大朵的山茱萸
蒲公英随风远扬
再过去是一条浅溪
正在等待春水暴涨
为它带来一群鱼婴的嘻闹
这时,母亲
我仿佛听见
你俯身对着水中的自己轻呼:
“我的孩子们呢?
我的乳汁虽干
但被猛力吸吮的余痛犹在
你们在哪里?
你们在哪里?
一夜的乡心
五处的悸动
悸动正因为我们与你的血同其浓度
泪,同其咸度
母亲,你可知道
在天涯之外的天涯
在每夜的碧海青天中
我是唯一在光年以外的太空中
燃烧自己的海王星
四
树欲静
而风不息
子欲养
而...母亲啊
你沿着哪条河流
归入哪个大海?
今夜好静,好长
在众星惊呼中月亮跃入海里之后
在腕表猝然停在午夜之后
在太阳花全部凋落之后
雨来之后
鼻子伤风之后
在冷得只想一头撞入
你那温暖的襁褓之后
我惊愕失声
竟如此难以释然于--
为何你我三十年前一别
一通三十秒钟的电话
即成永诀
母亲,你在哪里?
我曾觅你于汹涌的波涛
过尽千帆
竟没有一幅是你的脸
觅你于沉沉的沼泽
水边不见你走过的脚印
觅你于通衢长巷
只隐隐听到
全城的灯火都在呼唤你的名字
觅你于清晨的草原
于一朵初绽的纯白的水姜花中
于黄昏的峰定
于苍鹰扇起满天暮色的绝崖
南山烈烈,飙风发发
母亲,你在哪里?
这时我只看到
一颗落日越沉越深
越冷越美
越
淡
母亲
夜,好静好静
我忍住不哭
独自藏身在书房中
安静地坐尽了一支烛火
又点亮一支
我再次摊开那封揉皱了的信
当读到
吾儿啊吾儿...
乍见烛光闪烁不定
是你来了?
或是一阵来意不明的风?
亡故
是一种纯粹的远行
是生命繁殖的另一过程
或许明年春天
我将再看到你扬着脸
在满山桃树灼灼的花瓣中
因为你是树枝,也是花粉
你是根,也是果
昨日你是河边的柳
今日你是柳中的烟
你是岩石,石中的火
你是层云,云中的电
你是沧海,海中的盐
你卑微如青苔
你庄严如晨曦
你柔如江南的水声
你坚如千年的寒玉
我举目,你是浩浩明月
我垂首,你是莽莽大地
我展翅,你送我以长风万里
我跨步,你引我以大路迢迢
母亲
你掘我为矿
炼我为钢
将我的肋骨铺成轨道
让我的子,我的孙
永远坚持我选择的走向
母亲
今夜好静,好长
我真的不曾哭泣
三十年前的那滴泪
早已在镜面上风干
你已成灰
成土
化为茫茫的时间
你是历史中的一滴血
我是你血的再版
千册万册
源远
流长......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