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23|回复: 8

幾個音韻學問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6-2008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爲何在日語的漢字音讀裏,匣母字都讀如溪母字呢?

2。‘陽’和‘唐’在粵語裏面韻部是否相同?

3。古無輕唇音,爲何重唇音後來會分化出輕唇音來?

4。入聲在明清時代爲何消失了?

5。-n / -m 的分化是何時開始的?

6。溪、見、群三母的齊口呼是何時演化成舌面音的?

7。粵語裏面‘灰’和‘居’的韻部是否相同?

8。粵語裏面‘學’和‘藥’的韻部有何不同?

9。粵語裏面‘微’和‘齊’韻部相同麽?


感激不盡

[ 本帖最后由 屮O_O屮 于 27-6-2008 03:4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6-2008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沒在研究音韻學啦
不過有個問題...
日語漢字訓讀跟漢語音韻無關吧?

話說這個帖太學術了吧 X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8 03: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ns 于 27-6-2008 01:54 AM 发表
我是沒在研究音韻學啦
不過有個問題...
日語漢字訓讀跟漢語音韻無關吧?

話說這個帖太學術了吧 XD


這些問題很難用容易的話來解釋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08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屮O_O屮 的帖子

完全唔知你ap緊咩..
如果無記錯既話,粵語係有9個音..

日文同埋閩南語既發音有D相似,
世界 ,葡萄 》 同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08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屮O_O屮 于 26-6-2008 12:58 PM 发表
1。爲何在日語的漢字音讀裏,匣母字都讀如溪母字呢?
2。‘陽’和‘唐’在粵語裏面韻部是否相同?
3。古無輕唇音,爲何重唇音後來會分化出輕唇音來?
4。入聲在明清時代爲何消失了?
5。-n / -m 的分化是何時開始的?
6。溪、見、群三母的齊口呼是何時演化成舌面音的?
7。粵語裏面‘灰’和‘居’的韻部是否相同?
8。粵語裏面‘學’和‘藥’的韻部有何不同?
9。粵語裏面‘微’和‘齊’韻部相同麽?
感激不盡

1)转译时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完全对映的字符,只好权且接受。如中文对外音”LA“、”RA“无法并译。
2)同。
3)是有场合的。和韵的“等”有关系。三等韵就会这样变。(虽然我个人不认为古无轻唇音。我认为有些是在那种过程中出现的,有些则不必然。)
4)人是越来越懒隋的,任何一种语文都是这样,一般而言,一些较费劲去发音的部分会渐被丢弃。而且在人们交流和应用频率高及人员、人种多、广度大的地方就越容易变。所以,一国大都语言变得快,偏僻而与世隔绝的小镇则慢。
5)那个哪里是分化?是古来有之而后在一些方言中消失(合一)。一般而言,顺序是这样:
由-m 变-n 再变-ng, 而后再变-~(鼻化韵母)继而消失。至少在宋代时就有这种现象,而某些方言中,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得更早也说不定。(从声母而论闽人常讥京人之不古,实际上,若论口语,京语在鼻音的保留上仍比许多闽语完整。字尾保留最完整的方言是粤语,但粵语在声母的保留方面则不如闽语。)
6)不清楚,但这种过程在世界多种语文中都大致在中古时期就发生变化。
7)即使是粵语,按古音和今音都不同。
8)按今粵音无不同。
9)按今粵音可视为同。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8-6-2008 02:5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6-2008 03: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8-6-2008 02:48 AM 发表

1)转译时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完全对映的字符,只好权且接受。如中文对外音”LA“、”RA“无法并译。
2)同。
3)是有场合的。和韵的“等”有关系。三等韵就会这样变。(虽然我个人不认为古无轻唇音。我认为有些是在那种过程中出现的,有些则不必然。)
4)人是越来越懒隋的,任何一种语文都是这样,一般而言,一些较费劲去发音的部分会渐被丢弃。而且在人们交流和应用频率高及人员、人种多、广度大的地方就越容易变。所以,一国大都语言变得快,偏僻而与世隔绝的小镇则慢。
5)那个哪里是分化?是古来有之而后在一些方言中消失(合一)。一般而言,顺序是这样:
由-m 变-n 再变-ng, 而后再变-~(鼻化韵母)继而消失。至少在宋代时就有这种现象,而某些方言中,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得更早也说不定。(从声母而论闽人常讥京人之不古,实际上,若论口语,京语在鼻音的保留上仍比许多闽语完整。字尾保留最完整的方言是粤语,但粵语在声母的保留方面则不如闽语。)
6)不清楚,但这种过程在世界多种语文中都大致在中古时期就发生变化。
7)即使是粵语,按古音和今音都不同。
8)按今粵音无不同。
9)按今粵音可视为同。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8-6-2008 02:52 AM 编辑 ]


謝謝你的回應

有1題我寫錯了


5。-m/-n的合流,是甚麽朝代出現的??


=====================================


關於那些粵音的問題,我找到的資料和你有很大的出入

王力:‘學’‘藥’同韻,而‘陽’‘唐’韻不同

而‘灰’‘居’的韻到底有何不同?


還有,我想儅好奇你爲何認爲‘古有輕唇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6-2008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屮O_O屮 于 28-6-2008 03:24 AM 发表


謝謝你的回應

有1題我寫錯了


5。-m/-n的合流,是甚麽朝代出現的??


=====================================

關於那些粵音的問題,我找到的資料和你有很大的出入

王力:‘學’‘藥’同韻,而‘陽’‘唐’韻不同

而‘灰’‘居’的韻到底有何不同?


還有,我想儅好奇你爲何認爲‘古有輕唇音’呢?


5。至少在宋代就已合流,从柳永等词人的一些词(相信是以方音写成)鼻韵用得很乱M、N、NG通押等可看出。

对,“阳”的广州正音是“YOENG”。但我怕实际上对很多粵语使用者以及在其它粵片子中人们不是那样念的。

又如:“蛇”在广州话是“SHE”不是“SE”。但我们看港片时有多少人是读“SHE”的?

FUI和KOEY怎么会一样呢?古韵更不用说了。

至于那个古有轻唇音,我是考虑另一套东西——
但那个古轻唇音不是唇齿音,而是个唇擦音。
这样可以建立一个体系,但我不会告诉你那是什么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08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到方言乡语发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6-2008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楼主的第4个问题,在韵书上,入声韵开始明确的派入三声的是始于明代《洪武正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11-2025 05:33 AM , Processed in 0.12884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