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消遙真人

【内功氣功※※交流專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2-2006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006008 于 21-2-2006 07:40 PM 发表
内功~大家看武侠小说中常遇到,一些封建迷信的人就说了,那是小说蒙人滴,不要相信~~大错

我们要坚持3个代表,坚持与时俱进,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科学的,大众的眼光来分析内功这个神秘的东东

科学的分析如 ...


看了你这篇文章。无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2-2006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哪里有学气功???

我住在puchong, 请问各位大大。。附近哪里有学气功?应在晚上练习吧。。有吗?麻烦各位帮帮忙,贴上来吧。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06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okyann 于 23-2-2006 04:58 PM 发表
我住在puchong, 请问各位大大。。附近哪里有学气功?应在晚上练习吧。。有吗?麻烦各位帮帮忙,贴上来吧。谢谢。。


我推荐这里: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蒲种支会

会 址:  Lot 27336, Off Jalan Awan Pintal,Taman Dato' Tan Yew Lai
58200 Kuala Lumpur.

电 话:  603-77813343
传 真:  603-77813345
电 邮:  pbmckp@mybuddhist.com

智能气功班  8.00pm-10.00pm   每逢星期二



[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23-2-2006 11:3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
发表于 24-2-2006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气功或内功会不会走火入魔?

练气功或内功会不会走火入魔或扁差,若是走火入魔或扁差的话,那怎么办?

[ 本帖最后由 D 于 24-2-2006 01:0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06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会!立刻停止练,然后再找师傅来纠正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06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 于 24-2-2006 01:02 PM 发表
练气功或内功会不会走火入魔或扁差,若是走火入魔或扁差的话,那怎么办?



看看这里的内容罢!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 ... &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4-2-2006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气有余既是“火”。走火入魔应该是周天功的出偏。

是谁练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06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啦。。。

原帖由 神气 于 23-2-2006 11:22 PM 发表


我推荐这里: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蒲种支会

会 址:  Lot 27336, Off Jalan Awan Pintal,Taman Dato' Tan Yew Lai
58200 Kuala Lumpur.

电 话:  603-77813343
传 ...




感谢 神气师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2-2006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okyann 于 24-2-2006 02:30 PM 发表




感谢 神气师兄。。。


不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2006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气神略述

养生,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古人认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养生,主要养的就是人的“精气神”。古代养生家遵循正确的修炼方法,往往能够获得健康和高寿。

    中医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亦死”的说法,可见“精气神”三者,是人体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只要人能保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会祛病延年。因此说,中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养生。

    《灵枢·本藏篇》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养生而周於性命者也。“(人体血气精神的相互为用,是奉养形体,维护生命的根本。)可见古人对这三方面的调护、摄养极为重视。

    何谓精气神?

    精,物之精华。看看“精”字,左边是“米”字,右边上面是“生”字的简化,“生”字下面是“月”,“月”,古代通“肉”。“米肉生”为精,指的是食物的精华。养生的首要在于良好的饮食。米肉,一素一荤,荤素结合。良好的饮食在于均衡营养。我们现在常用的“膳”字,也是这个意思。“膳”字左边是“月(肉)”,右边有草,是素,说明饮食要荤素结合,以求均衡,为养生之首要。精,主要就是从良好的饮食中获取。

    古代“精”字中的“月”,又是“丹”字的变形,“丹”,寓意井中出丹,上面“生”字,表明良好的饮食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气,甲骨文的“气”字,是三根长短不一的横线,表示地气蒸腾而上,直达天际。为什么是三横?三横象征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老子说:“三生万物。”天地万物,包括人,乃由气聚散化生。气于天地人之间流动沟通,具有催发天地万物生长的能量。对于人来说,气从何来?从饮食中来。看看“吃”字,为什么“吃”是口乞,正是“以吃补气”。饮食化精,“练精化气”。

    广义上可以说万物皆有气。具体说来有三种,也就是气的三种写法所表达的意义。第一种是外在之气,对于人而言,空气是人类生活的根本需要。良好的环境对于人的生存也很重要,对于环境,我们常用“地气”、“清气”;第二种是食物之气,可以写作带“米”字的“气”,实际上就是养生学上常常提到的精气;第三种就是人体的元气,道家谓之“气”。

    再看看“神”字。“神”字由“示”和“申”两字组成,“示”上两横,表示上面的天,其下“小”字,为日月星之象。“申”,是闪电的象形。古人认为闪电威力无边,神秘莫测,便对它顶礼膜拜,奉为神灵。闪电是古人敬奉的最原始的神灵之一,是上天的代表,万物的主宰。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因此,神在人身上,表示人的最高主宰,这就是人的思想、心灵、精神和灵魂及其表现。我们常说“气质”、“神气”、“心气”、“正气”,可以说,神也是气的一种。

    中国养生学乃至中国哲学,往往是神物一元的,并不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对立。“神物”之间,由“气”来统一为一体。精气神,构成中国传统养生和生命学说的重要部分。

    《灵枢·本藏篇》说:“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者失守而阴虚;阴虚者无气,无气者死矣。“从这一段经文也可以看出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五藏藏精,精为神之舍,有精才能有神,所以“积精“,才可以会神。精伤了,神就无所舍,是为失守,这是精与神的关系,也就是精为体,神为用。精不但为神之舍,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人无气则死。精气神,精是基础,是地;神是主宰,是天。气游离沟通其间,催发乃化生“精神”。所以《太平经》说:“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三者统一于气,并互相增强和促进。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精气神的修炼,犹如林中火起。精是火,气是风,神是光和热。火起则空气流动—风加剧则火更大。风、火更大则光、热更盛。但是,火需要林木才能燃起。对于精来说,这个“林木”就是合理的膳食营养。

    中国历来的养生之道,强调饮食要以素为主。对一般人而言,素食更易于正神,但是脑力体力劳动强度十分大的人,也应适当补充肉食,补充均衡的营养,以补充消耗的精气。

    再来谈谈养气。养气首先要重视环境之气。我们都喜欢生活在环境清净、空气清新的地方。喧闹嘈杂的环境、污浊的空气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更不用提养生了。《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之说,呼吸,是一种吐纳养生功夫,以此沟通内外精气。历来养生得道者,为什么喜欢隐居深山?就是为了有一个好的环境,吸取天地之精气。我们生活在城市中,也应该尽量居住在一个安静、清洁的环境中。

    其次要重视食物之气—精。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要注意饮食均衡,荤素结合,因人而定。

    再次养精神之气—养神。儒家注重道德修养,以道德修养来培育人的精神。孟子更提出养“浩然之气“,实际上就是道德之正气。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即使生活在喧闹的环境中,也如同在偏远清净之地。长寿的人,大多心胸开阔、心地善良、性情温和。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佛教和道教,对于精神的修养也很重视,如修道要讲虚心、学佛要有慈悲心等等。现代的医学也证明了人的精神能够影响到身体健康。

    修炼以上三气的根本目的,在于培植身体的固有元气。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行气导引的方法,如一般人可以通过合理运动、气功练习,道家通过内丹修炼,佛家通过静坐禅定等方法,来增强元气,进一步促进化生精、神,达到精气神的统一和圆满,成就养生的最高境界。

    常言说:“生命在于运动”。正确的运动,不仅使肌肉得到锻炼,也常常会涉及到呼吸导气,促进精气运行,实际上促进了“练气化精”,“练精生气”,进而达到养“神”的效果。因此运动以后,常常会达到一种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状态。但是过量的或者不恰当的运动,则可能导致伤精、动气、劳神,其结果则适得其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
发表于 28-2-2006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例分析:

北冥神功:这个就好用电池原理解释,充电电池一块~
因为他的负压比较大,所以可以吸他人内力~
葵花宝典:为什么要练神功,必先自宫,这个困饶小东,小林子,小岳那么久的问题,可以容易找到答案,就因为需要保持内分泌的和谐雄性激素的8要
一阳指:这个痔疮良方,就是把电波集中于指尖放出,根据其穿透力,估计是噶妈射线~~(同六卖神贱)
鳞波微波:这些都为辅助招事,是靠体内的波造成视觉幻觉,并且从脚部发出,产生同气垫船的效果~~



这些是小说里的东西,可别把它当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
发表于 28-2-2006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谁有走火入魔或扁差的经验,可不可拿出来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06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有些人练气功会出偏?

人们在学练气功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一些练功效应,这些效应中,很多是正常效应,但有时也可出现异常效应。一些异常效应持续时间较短,经过适当调整后会很快消失。也有一些异常效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持续存在,逐渐引起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我们将这种因学练气功而造成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心身障碍,叫做练功出偏。古人将它称为“着相”、“走火入魔”等。常见的气功出偏中,最多见的是各种感觉障碍,如周身气串感、气冲头部感、胸闷憋气感等;此外,还可出现各种外动不已的现象;而学练气功后出现精神异样改变,有时也可见到。

  为什么大多数的人练气功获得了良好效益,而有的人却会出偏?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学练气功的过程来分析。学练气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练功人学习有关气功理论和方法,并在此指导下进行具体练功实践,将这种练功行为变成条件反射逐步深化固定下来的过程。由此可见,对有关理论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练功方法得当与否,均可决定学练气功时是否出偏,当然,还与练功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体质有关。

  1、功理本身错误引起出偏,例如有的功法创编者在功理方面宣传:“生命在于运动,一动百病皆消,越动越好”、“真气的力量是很强的,一旦发动起来,想控制也控制不了”,从而造成不少人练功时一味追求所谓“自发运动”,出现大动不已的现象。

  2、功理正确,但学功人学练气功时理解错误,或教功人水平低,不能正确表达,教错了方法,均可引起练功出偏。

  3、除上述原因外,学功人自身的心理素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暗示易感性强的人,对错误的理论和指导也照样容易产生反应,又未能及时纠正,形成练功出偏。长期处于心情压抑,有心理障碍的人,练气功后又未能重视相应的精神修养,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解除了内心的抑制,出现情绪激动等现象,个别人出现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过程及个性特征的失调,导致精神障碍。

  4、其它象练功实践中的异常刺激,也可引起练功出偏。如在练功入静过程中,没有心理准备,突然听到喊叫、巨响、出现受惊现象,造成惊慌失措、恐惧等偏差。此外所学功法不适合自己的体质、病情,也可能导致练功出偏。例如高血压患者选择了意守上丹田的功法,可引气上行,出现头胀、头痛,或使病症加重的偏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06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防止练功出偏?

气功锻炼是可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的。但是,如果练功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偏离正常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走火”,亦称“偏差”。究其缘由,不外乎如下三点:①对气功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②未能正确掌握气功中调身、调息、调神三者的要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③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按辨证施功、循序渐进的原则去做,而盲目乱练。如何才能避免练功中出偏呢?

1.明确练功目的,严格辨证施功。必须对气功锻炼有正确的认识。气功是一门自然科学、能强身治病,但并不万能。人的体质不同,病情不同,那么所选的功法也不能相同。一般来说,阳虚阴盛的人宜多练动功,阴虚阳盛的人宜多练静功。

2.注意自身心理活动。人有七情六欲,在练功中要做到遇事不激动,不紧张。要经常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克服私心杂念,凡事必须放得开。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气功锻炼,才容易达到气功入静的要求。邪念不除是很难达到高深入静状态的,久而久之就会出偏。

3.姿势必须正确,有利于全身放松。在练功过程中,姿势不正确,没有做到全身放松状态是练功出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初练者,往往强调练气而不注意端正姿势。当然,练功把丹田之气练足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真气是要运行的,而其气的运行是循着全身经络系统畅通运行的,真气畅通的关键是姿势的端正。否则,经络受阻,必然出偏。

4.意念不可太浓。意念的目的是引导真气的运行。“意气相随”,进一步引导身体放松,使大脑中枢神经得以调整,进入恬淡虚无的境界,以至培育人的精、气、神。过重的意念则适得其反。用意须掌握“不离、不即,勿忘、勿助”。即练功时既不要用意过浓,形成积聚,又不要忘记自己在练功,让神意离身。

5.必须遵循“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的原则。在练功过程中,气功的功能产生是随练功的深入自然产生的,不是凭主观愿望所能追求得出的。因此,练功不可急于求成,必须顺其自然。否则易出现憋气、胸闷等偏差,初练者尤应避免。

6.防止在练功过程中受惊。在练功过程中,外界的突然干扰发出的响声,可以使练功者惊恐而引起气机紊乱,从而出现偏差。所以在练功前要注意选好环境,以不易突然发生声响的地方为好。下雨天不要到户外练功,特别是打雷时,最好停止练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06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预防练功出偏?

预防练功出偏,应针对可能引起出偏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1、为了避免所学功理功法有误,或自己理解错误而引起练功出偏,初学气功时就应对气功有全面了解,不要把气功当成一种简单的知识和呼吸的锻炼方法。最好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掌握练功的基本要领,并据此选择适当的功法,对练功中可能出现的正常和异常效应有所了解,从而在开始练功时就能随时把握自己的练功状态,及时发现练功中的异常感觉、动象等异常效应,必要时可随时请教有关教功人员和气功专业研究人员,尽快消除异常效应,避免练功出偏。

  2、对于教功人员来说,应重视对气功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自己真正认识清楚的基础上,学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功理功法讲解清楚。在教功中也应循序渐进,并从心、砹椒矫婀匦难Чθ耍?镏??墙獬?睦碚习??忧烤?裥扪?6粤饭χ胁??母髦址从Γ?灰?嵋自扪铮?悦饬饭θ嗣つ孔非蟆8?ψ⒁獾剑?捎诿扛鲅Чθ说男睦硭刂省⑻逯省⒉∏榈染咛迩榭龆疾煌??饭πвσ灿泻艽蟛钜欤?刖咛宸治觯?笆备?柚傅肌6杂谝恍┎灰渍莆蘸腿菀壮銎?墓Ψǎ?灰?嵋状?冢?悦獬鱿植畲怼?/P>

  3、为了使所学功法适合自己的体质、病情,学功人最好在气功专业人员和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功法,并随时根据自己身体情况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   

    4、气功之所以要求性命兼修(精神与身体同练),正是考虑到学功人自身的心理素质对练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学练气功的同时,必须重视自己的精神修养,把自己心中的抑郁和忧虑化解开,尤其是摆脱开那些由于疾病带来的精神影响。治病须先忘病,练功人必须经常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对于练功中出现的各种幻觉,也应视如不见。此外,更应重视在练功前设法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心理障碍,必要时可与心理咨询人员取得联系,通过心理测验和咨询去消除这些隐患,从而避免在练功入静状态下诱发精神障碍。

  5、对于练功过程中可能受到外界影响,应有所准备,即使受惊后也应保持安定,从而有利于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行。

  通过对练功出偏的研究发现,盲目自练是引起出偏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猜疑是练功者大忌,尤其是练功出现一些效应时,不要胡乱猜疑。如不明白,可向专业人员请教,绝不要猜疑自己是否出偏,否则,这种不良的自我暗示,会影响入静,甚至诱发偏差。

  必须指出,练功出偏并不是气功本身的问题。事实上,练功出偏的是极少数,只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练功出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006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治疗练功出偏时,除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外,还应采用心理疏导、催眠暗示等现代心理治疗的方法来调整与改变患者的异常行为,消除大脑皮层的异常兴奋灶,消除这类病态的条件反射。

  治疗练功出偏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患者停止练功,正确认识出偏的原因和现在的具体情况,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2、通过心理测验和谈话,找出患者气质、性格及心理缺陷等与练功出偏的关系,以及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对练功的影响,重视精神修养,陶冶性情,摆脱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为治疗练功出偏创造条件。

  3、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练功方法和对气功的理解,从中找出引起练功出偏的错误方法和认识,使患者明白引起出偏的原因,并加以纠正,重新树立正确的练功思想,掌握练功要领,通过重新学习来改变原来的异常行为,而代之以新的健康行为

  4、针对患者出偏的具体表现,进行具体指导,并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纠偏方法。如多听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保持心情愉快,把注意力转移到与气功无关的其它事物上去,过了一段时间,有的偏差会逐渐消失。另外,还可以通过自我点穴按摩等,减少一些不适感。

  5、对于心理异常和躯体症状较重的患者,还可以配合一些其它治疗,如针灸推拿,循经点穴引导等,以散结通滞,缓解和消除出偏引起的痛苦,甚至可以应用一些相应的中西药物。对那些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可根据现代精神病学的内容进行抗精神病治疗,能够收到理想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2006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学练气功而造成的各种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有以下几种类型:

    1.类神经症性精神障碍:在练功中出现焦虑、头晕脑涨、失眠、抑郁、躯体感觉不适以及恐怖、强迫观念与行为、疑病性神经症等,这些症状直接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思维、言语和行为并无异常。

    2.类精神分裂症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是指明显地把自我和现实分离开来,出现感知、思维和行为障碍。练气功出现的这类精神障碍,包括幻听、幻视、语言方式混乱、行为异常、思维和感觉模式混乱、练功动作不自主,以及鬼神附体感等。这类患者大都有自知力,认识到这是气功出偏,迫切要求纠正或治疗,疗效也较好。

    3.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障碍是指严重的心境或情感方面的障碍,导致行为上的变化,出现躁狂症和抑郁症。气功引发的这类精神障碍的特点是,出现持续的情绪激动或抑郁呆滞,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

    4.偏执性精神障碍:这类患者确信自己与某些事物有特殊关系,这种妄想是有系统、有条理的。在练功中出现的这类障碍,最常见的是妄想自己具有某种特殊功能,能在意识中克服种种威胁人的现实,通过其思想就能改变外在世界。大多数这样的患者是自信的,常常难与一般人相区别,而且自认为比医生尊贵,拒绝合作,因而想通过说理改变他们是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6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功是什么???

气功到底是什么?为何要称为气功?为何又对身体好?

有时看到人家在打太极拳,这样的动作有何帮助?看了很奇怪。

请各位大侠解释下,我很好奇,想知道有关气功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6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你去【内功气功※※交流专区】一帖里讨论。

[转贴] 气功与太极拳有何异同

气功与太极拳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顾名思义,太极拳属于武术的拳种之一,有人将其称作“柔性武术”。太极拳运动的具体内容,除了拳架套路之外,还有基本功、推手、散手和器械套路等。作为武术内容,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攻击和防守。

  太极拳和气功二者相同之处主要是: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武术流派之一的太极拳,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减少了技击作用,而更加突出了太极拳锻炼的健身价值和传统艺术表演价值。太极拳名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观点。因此,从太极拳也具有健身作用这方面来讲,和气功有着相同之处。

  其次,从太极拳的产生来讲,它不仅综合吸收了武术多家拳法的长处,而且吸收了古代导引、吐呐等养生功法的精华,使气功锻炼的一些要领、方法成为太极拳基本功当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第三,从气功锻炼的要求来讲,太极拳锻炼也讲究意念的引导,要求心静、体松,也要求调身、调息、调心,从这一角度讲,也可将太极拳列为气功功法之一。

  第四,从理论上来讲,它们各自都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作指导,并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解释各自锻炼中出现的现象。

  虽然气功与太极拳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不同,导致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从形成和发展上来讲,太极拳是为了在战场上拼杀、取胜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不断的技击实践当中逐步发展起来;而气功主要是在医疗实践上为实现健身养生需要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其次,从锻炼的方法和要领上来讲,气功主要是通过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而达到入静的气功态,从而实现健身的目的,调神是其核心内容;太极拳则从身体动作入手,经过“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过程而锻炼出一种柔性的、连续不断的、具有穿透性的缠丝劲。

  第三,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和作用上来讲,太极拳是通过“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意、气、力完美结合的境界,从而做到在技击当中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功的最终目的是医疗作用,是通过气功练习之后,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总之,气功与太极拳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气功成为太极拳基本功练习的重要内容,而太极拳的一些方法要领也成为气功界人士缔创太极气功的借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6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唔讲得 于 27-3-2006 03:39 PM 发表
[转贴] 气功与太极拳有何异同

气功与太极拳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顾名思义,太极拳属于武术的拳种之一,有人将其称作“柔性武术”。太极拳运动的具体内容,除了拳架套路 ...


谢谢,那么到底有几种气功?听说气功的练法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6-2024 08:36 AM , Processed in 0.06361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