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bryon

佳礼股票,期货,货币论坛的帖子素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12-2005 09: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lifornia 于 23-12-2005 11:16 AM 发表
往往看似简单的东西,实则是最难去“证明”的。“”
往往看似“非营利”的东西,实则上他是“权贵主义”下的产物。

拿S&来证明你的立场是对的,并且提出你的质疑,这是一般大众的通例,往往到最后阴谋论 ...



是的。。我同意你的想法是非常对的!你的正确的想法可能来自于你的经验.....经验是无可替代的..已经很接近专业股票/期货交易员的水平..
幽默大师巴瑞.勒普拉特纳说:“优异的判断来自于经验,而经验来自于拙劣的判断。...” 想要成功交易股票/期货,你必须具有一种健康的怀疑主义精神!

[ 本帖最后由 asiatrader98 于 24-12-2005 09:4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Morni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5-12-2005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亦真亦假、似真似假的股市里,谁的话都不能相信,但是人们盲目的沉迷于权威而不自知,还以为找到了正道。

在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股市里,没有对错,只有输赢,但是人们都想争那一口气,损人不利己。

记住:在股市里,我们要银子,不要面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liforn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5-12-2005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两位的词锋相当"呛喉",佩服.

我在这里呆了有好几天了,话语总是离不开斥骂,我不怕被人当成疯子.因为我本来就是

这里是公开式的论坛,很难意犹未尽,所以说话要很小心地修饰.
每当我发觉了惊天内幕却证据不足时,言论被逼胎死腹中,这是一件痛恨的事.
我对隆股很感兴趣但却没有买进,手上除了有一点澳元之外.

ASIATRADER98,你的经验相当丰富,是个值得学习的对象.
在这里隐藏了不少的高手,我倒希望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

MORNING,输赢也不等于对错,也许我们是属于错的一方呢?
"或曰"有一天我们被怀疑精神反蚀,却不得而知?

欢迎大家交流.

[ 本帖最后由 $California 于 25-12-2005 07:2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2005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3 $California 的帖子

你堅持你的看法,他也堅持他的看法,這樣子我們才能看到正法!

我呢我覺得對錯並不重要,最重要是你的經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05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k,回到主题[讨论] 佳礼股票,期货,货币论坛的帖子素质。。。对不起, 讲老实话, 希望大家别责怪我讲老实话,我觉得礼股票论坛帖子的素质非常的。。不专业。。。坛主们没有花心血来管理。。论坛差不多操纵在很少数的成员,这些成员排斥其他的新成员或者是不会赏识其他的新成员。。老是一直限制在自己的话题。。。我就来没有兴趣贴出帖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05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呀,为什么要把投资那么公式化,看到那么复杂?
把投资弄到那么复杂,最后,到底是你在控制时间金钱,还是时间金钱控制了你?

投资本来就要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那么才有人能卖,有些人才可以买。
如果大家看法都一致,那么该买的股,大家都买了,都没有人肯卖!该卖的股,大家都卖了,谁也不敢买。

就是要有不同的意见,我们才可以从中学到东西。至于谁的看法比较好,比较正确,还是自己做判断吧!自己的帖子没人欣赏,要问问的还是自己哪一方面作得不够好。(有空看看墨斗先生吧,陈小春演的。)

坛主能够怎么做呢?说不好,大家又说坛主偏心;不说话,又有人不满意;说好又好像奉承这样。

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7-12-2005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siatrader98 于 27-12-2005 01:59 PM 发表
ok,回到主题[讨论] 佳礼股票,期货,货币论坛的帖子素质。。。对不起, 讲老实话, 希望大家别责怪我讲老实话,我觉得礼股票论坛帖子的素质非常的。。不专业。。。坛主们没有花心血来 ...


老实话即真实话,亦即现实话。
实话易说帖难载,老实、现实比感慨,君莫因此意灰冷,沉默尚有读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05 06: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uhjiunho 于 27-12-2005 04:24 PM 发表
唉呀,为什么要把投资那么公式化,看到那么复杂?
把投资弄到那么复杂,最后,到底是你在控制时间金钱,还是时间金钱控制了你?

投资本来就要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那么才有人能卖,有些人才可以买。
如果大家看法都一致,那么该买的股,大家都买了,都没有人肯卖!该卖的股,大家都卖了,谁也不敢买。

就是要有不同的意见,我们才可以从中学到东西。至于谁的看法比较好,比较正确,还是自己做判断吧!自己的帖子没人欣赏,要问问的还是自己哪一方面作得不够好。(有空看看墨斗先生吧,陈小春演的。)

坛主能够怎么做呢?说不好,大家又说坛主偏心;不说话,又有人不满意;说好又好像奉承这样。

哈哈哈哈哈哈!


错!投资/投机就是应该公式化(如果你是想要赚钱)...也错!投资/投机本来就不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会太自我...必须完全跟随着学说/市场。。。完全错!因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意见,我们不可能可以中学到东西....而且买还是卖股, 不管买方还是卖主都是通过specilist/market makers (stockist)并非各自买卖,90%的交易是通过specilist/market makers (stockist)完成.......
哈哈哈哈哈哈!你和我的看法完全地并非相同,请问如何从中学习?
坛主应该中立!应该尝试答复全部的投寄!为什么只有一个活跃的坛主?不是诉苦或者是抱怨。。这是事实!我本身也是一个korean车的admin。。。
老实的说。。 佳礼中文论坛 » 网际网络的比较有吸引力的...坛主比较活跃头脑比较开放...希望佳礼中文论坛 » 投资理财 » 股票丶期货丶货币 的坛主也同样可以做到行

[ 本帖最后由 asiatrader98 于 27-12-2005 08:1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2-2005 08: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看到了一个笑话,新州日报的投资精选竟然是 Liqua。这些误人的报道还是大行其道,随便说两句就是蓝海策略(Blue seas strategy)。硬硬把liqua 的策略指为蓝海策略,以为说了一些人不明白的东西就满天过海。蓝海策略并不是这样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8: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econdbrother 于 28-12-2005 08:29 AM 发表
昨天看到了一个笑话,新州日报的投资精选竟然是 Liqua。这些误人的报道还是大行其道,随便说两句就是蓝海策略(Blue seas strategy)。硬硬把liqua 的策略指为蓝海策略,以为说了一些人不明白的东西就满天过海。蓝 ...



请问什么叫做“蓝海策略”?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8: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econdbrother 于 28-12-2005 08:29 AM 发表
昨天看到了一个笑话,新州日报的投资精选竟然是 Liqua。这些误人的报道还是大行其道,随便说两句就是蓝海策略(Blue seas strategy)。硬硬把liqua 的策略指为蓝海策略,以为说了一些人不明白的东西就满天过海。蓝 ...


LIQUA 应该要瓜了!不过听说配合其他的公司做了新的plan..
或许那个新的Plan 和传统的直销模式不一样,所以被定沦为蓝海策略。。
或许老板找人写故事, 以激励生力军的士气!!
说不定。。说不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8: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Blue Ocean Strategy 吧。。。

大概是指企業與其進入一個競爭激烈的生意,倒不如開拓一個沒有競爭對手的領域,快人一步製造市場,贏在起點上。

就好比去沒人穿鞋子的島上賣鞋子(這個是我自創的例子。。。呵呵)

好像是這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8: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梦半醒之间 于 28-12-2005 08:40 AM 发表



请问什么叫做“蓝海策略”?

谢谢。


嗯!“蓝海策略”,本名是Blue Ocean Strategy。其实是出自一本叫做书《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里。该书的作者名为金偉燦、莫伯尼。


书摘:
连接:http://db.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5457

本書是哈佛商學院出版社2005年的超級重點書。

  本書提出的是「不靠競爭而取勝」(Winning by Not Competing)的全新策略思維。自工業革命以來,企業競爭激烈並競相追求獲利永續成長,公司競爭以搶占優勢,市占率,力求差異化。然而這些競爭策略絕非未來創造獲利成長的正途。

  本書挑戰你認知中的所有策略模式,W。 Chan Kim與Ren幨oche Mauborgne強調,割喉競爭的唯一下場,就是血染成河(紅海),不分敵我都得承受獲利縮減的後果。本書依據百年來30家企業的150項策略變遷研究,作者認為,真正持久的勝利不在競爭求勝,而是創造「藍海」(blue oceans)——嶄新未開發的市場空間,逐步發展成熟。作者稱這種策略為「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創造重大價值,讓對手相形見絀,無法趕上。

  Blue Ocean Strategy 以有條不紊的方式,點出競爭何以與事無補;至於如何打造並掌握blue oceans,本書也提出所有企業都適用的原則及方法。本書顛覆傳統策略思維,為掌握未來開拓一條大膽全新的路徑。

★先試著回顧一百年前的情況:「當今企業有多少是當時毫無所知的?」答案是:汽車、唱片、航空、石化、醫療保健、管理諮商。再回想三十年前的情況,許多總值幾十億美元的龐大企業,當時還毫不起眼,例如共同基金、手機、生物科技、折扣零售、包裹快遞、咖啡吧。

★本書兩位作者都任教於歐洲MBA排名第一的INSEAD 商學院,他們研究百年來三十家企業體的150個策略個案,發現割喉式的競爭只會造成一片血海,大多數的企業在紅海中競爭,猶如當前全球化的競爭;真正獲利的企業徹底甩開對手自闢沒有競爭的新市場,也就是書名比喻的「藍色海洋」。

★在紅海中廝殺的企業,彼此競爭的是價格,因為他們只能靠大量生產、降低售價來獲取利潤(薄利多銷)。而藍海的企業,是成功的企業,他們創造出一片蔚藍大海,擺脫其他競爭者,或者完全沒有競爭者,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市場(不需要多花研發預算,只要找出產品獨特價值就能提高售價)。

★藍海策略強調價值的重塑和創新,而不偏執於技術創新或是突破性科技發展(有別於過去的創新理論)。作者認為,能夠超越競爭的成功的企業,不是去挖掘自己的顧客需要什麼;而是研究非顧客的需求。

  「永遠不要問你的顧客要些什麼!他們只知道他們看得到的,他們不知道他們見不到的,而這往往正是顧客需要。當你為他們創造出來,顧客發覺之後,就會說:啊!這就是我想要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8: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就知道你會像蜜蜂一樣很快嗡嗡嗡飛過來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海策略指的是改变竞争场地(competiting field)到一个没有直接更竞争对手fight 价钱的市场,或者制造一个新的市场是没有跟竞争对手直接交锋的。

本地的developer SUNRISE 也是采用这个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9: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藍海策略》

部分书摘:
连接:http://db.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5457

推薦序--超越競爭的藍海策略

文/李紹唐(北京甲骨文華東區及華西區董事總經理)

 今年四月初,我的一位好友告訴我,有本必讀好書叫做 Blue Ocean Strategy,我立刻從美國買了原文書。讀完之後, 我打了通電話給天下文化的高希鈞教授,請他務必去買這本書的版權,以便在台灣翻譯並發行。沒想到高教授告訴我,他剛拿到了版權,正在找人翻譯,也立刻邀我為天這本書寫序。

 我義不容辭的答應了。

 這本我一定要推薦的書叫做《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作者是金偉燦(W. Chan Kim)與莫伯尼(Renee Mauborgne)兩位歐洲管理學院(INSEAD)的傑出學者。他們針對過去120多年來,30多種不同行業別採取的150多種策略行動(Strategic Move)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大多數企業以價格競爭為本位,這樣只會形成廝殺局面慘烈的紅色海洋,而紅色海洋是市場萎縮的頭號殺手。企業的永續成功,需要不斷以創新的精神加上有競爭性的成本概念來經營,才能成為藍海型的企業。


邁向藍海的六大途徑

 書提出一套嚴謹的藍海策略架構,告訴企業如何同時追求高價值和低成本。例如,藍海策略的擬定,可以從六個途徑下手︰

 改造市場疆界
 專注於大局而非數字
 超越現有需求
 策略次序要正確
 克服重要組織障礙
 把執行納入策略

 以經營者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後面二大原則尤為重要。因為人通常不願意去接受改變,且缺乏執行力。當新的想法及策略出來以後,如何去與員工溝通及參與,最後克服介於目前的做法(As is)及未來的做法(To be)中間障礙。藍海策略一再強調的全新商場勝出邏輯──經營者不應該把競爭當做標竿,而是要超越競爭,開創自己的藍海商機。企業應該經常用下面四個問題自我檢驗︰

 在自己的行業要成功考量的因素中,有哪些已不適用而應消除(Eliminate)。
 有哪些因素應該減少(Reduce)到遠低於行業中的標準規定。
 有哪些因素應該提昇(Raise)到遠高於行業中的標準規定。
 有哪些因素應該在行業中被創造(Created)出來

 這四個問題能協助企業釐清自己的新價值曲線(New Value curve)。接下來我再用書中的第一個成功藍海個案來與大家分享。

夕陽產業也能成功轉型

 1982年幾個來自魁北克會踩高蹺的年輕人,創建了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他們利用過去流浪式表演的馬戲團帳棚做為表演的場地,表演踩高蹺、雜耍、變戲法、吞火等特技。傳統的馬戲團向來都以討好兒童為主,太陽馬戲團不願跟當時的龍頭老大玲玲馬戲團(Ringling Bros. And Barnum & Bailey)競爭。相反的,太陽馬戲團洞悉到當時沒有人瞭望到的藍海。這層體認使太陽馬戲團走出紅色海洋的競爭路線競爭,邁向全新的藍海領域。

 太陽馬戲團體認到贏在未來唯一的選擇,就是要徹底跳脫同行競爭,另闢蹊徑,吸引全新客群。因此它「消除」了傳統馬戲的動物表演、中場休息時的叫賣小販;「減少」了特技表演帶來的驚險刺激。然而,太陽馬戲團居然可以「提昇」它的票價,締造前所未有的成功轉型,為什麼?

 依據前面提出的四個問題,作者分析,太陽馬戲團「創造」出許多同業沒有提供的價值——它招募一批體操、游泳、和跳水等專業運動員,好讓他們踏上另一座舞台成為肢體的藝術家;它運用炫麗的燈光、華麗的服飾、撼人的音樂加上融合歌舞劇情的節目製作,創造感官上的新體驗。許多成年觀眾以及企業團體因此成了忠實觀眾,這些新客戶讓太陽馬戲團掙脫傳統的桎梏,走上藍海的道路。

設定你的藍海願景

 本書的內容清晰有條理,且附有作者多年研究的許多案例,讀者只要循著書中漸層式的導引,就能領略箇中滋味,輕鬆為產品及企業打造一個新的前景。好書當然得跟大家分享。我個人在讀後也實務應用在工作中,帶領團隊學習這一個好用的工具暨理念。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自己在想台灣未來的願景是什麼呢?兩岸三通和平相處或是有其他可能?不管最終的願景為何。我們為了要達到這願景,我們的目標在哪裡呢?為了要達到這些目標,我們的創新觀念或者說是策略性行動(strategic move)為何呢?最後我們要如何將這些想法務諸執行計劃當中呢?我們國家的主要領導人是否也該好好讀完這本書,而將台灣的未來藍海策略擬定出來。因為台灣四面環海。應更能體認海洋的浩瀚。海洋的神祕力量。更希望台灣的未來是一片藍海而不至淪為紅色血腥。

 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太陽馬戲團玩出了新把戲。你呢?


...

推薦序--藍海策略 創造新需求 維持高獲利

文/朱博湧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

 藍海策略從顧客觀點著手,進行有價值的差異化、策略定價模式與選擇性降低成本;為顧客創造最大效益,同時讓生產者產生最高獲利......

 1980年代以來,廠商奉為圭臬的波特(Michael Porter)競爭策略主流思考,是以競爭為中心的「紅海策略」。企業首先在產業中做選擇,一旦選定後,產業結構即告確定,並在此結構下,透過策略擬定,取得最有利的位置。

 一般策略包括低成本、差異化或專注經營於某一特殊市場區隔,透過低成本或差異化,提高公司績效;在產業架構不能改變的前提下,這對所有競爭者是一種零和遊戲。欲達到較佳獲利,常必須根據個別客戶的獨特需求客製化,將市場進一步細分,這樣的策略模式,企業雖然維持獲利,市場並無法成長。

紅海策略 以競爭為中心

 企業希望差異化,又要成本領導,是否可能?用競爭力公式(競爭力=價值/成本)來看,追求價值的增加,另一方面降低成本,一向是策略的兩難:選擇差異化,只能提高成本;選擇降價,就須大幅刪減成本。

 上述「紅海策略」的困難取捨出現了,公司究竟要成長、還是獲利?若要追求營收成長,由於市場競爭者眾,只能以較小的毛利換取較大的數量,接受低獲利的現實,從薄利到微利到現今的奈利,個人電腦及周邊科技產品是最好的實例;或是忍受成長限制,在小市場維持獲利,將客製化做得非常徹底,但由於很難複製,成長空間較少。

 因此兼顧營收及獲利成長,不是非常困難就是不符實際。這些是以競爭為中心「紅海策略」的主要思考,也是策略管理理論中產業結構-廠商行為-績效(S-C-P)分析架構的主要精髓。產業的框框一旦固定,在其中競逐較大的市占率,顯然將是殘酷的存亡賽局。

 歐洲管理學院教授金偉燦與莫伯尼所提的「藍海策略」,是有別於波特競爭策略的另一種思考。他們認為產業的框架可以改變,以創新為中心,有效擴大需求,使產業的框框變大,產生新的領域,新領域可能沒有競爭者存在或競爭者寡,因而獲利豐厚,企業便得以兼顧成長與獲利。 

藍海策略 以創新為中心

 「藍海策略」邏輯的最大差別在於,不僅公司營收可以成長,獲利也可以成長,最重要的關鍵是消費者得到最大價值。其中祕訣是創造有效的新需求,進行有價值的差異化、策略定價模式與選擇性降低成本。以經濟學觀點來說,「藍海策略」創造最大的消費者剩餘(顧客的效益),同時產生比較大的生產者剩餘(獲利)。

 「藍海策略」中最常用的例子是Swatch。Swatch將手表計時的理性功能訴求,轉變成時髦的產品。過去一個人一生只擁有一只瑞士表,現在一個人會同時擁有多隻Swatch。此外,Swatch的策略定價在30到100美元之間,與瑞士傳統手表動輒數千、數萬美元差距很大。Swatch顧客平均年齡45歲,成年人,年輕人、小孩子、不同性別對Swatch皆有需求。

 為何亞洲公司無法模仿Swatch的模式?因為在設計及製造都出現進入障礙。Swatch將瑞士表原本多而複雜的元件大幅減少,成本也因製程簡化(例如不用螺絲,改用雷射銲接)而大幅下降,即使Swatch在瑞士生產,仍比在亞洲生產更為便宜。Swatch透過將理性訴求轉為感性訴求的價值創造,創造需求,加上成本具競爭力,這便是「藍海策略」的主要精髓。

經營啟示 以顧客為導向

 「藍海策略」對台灣或亞太企業有什麼樣的啟示?台灣企業通常追求的是成本優勢,但因策略同質化與競爭加劇,利潤逐漸降低。

 過去利率不高,股東對報酬的要求較低,這種方式尚可生存。但在全球化潮流下,產品若無法差異化,會落入所謂「紅海策略」的流血競爭,最終大家都無利可圖。

 反觀「藍海策略」的邏輯在於,追求尚未開發的市場,以及還沒有被創造的需求,只要能適當掌握市場需求的趨勢,便能轉為企業成長的契機。要能使「藍海策略」成功,應遵循幾個原則──首先將顧客較不重視的功能加以消除或簡化,例如太陽馬戲團將有道德爭議、成本又高的動物表演取消,大幅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就是要將客戶重視的需求,加以提升或創造,例如多普達(Dopod)手機結合PDA及MP3的功能,造成有價值的差異化。

 由於差異化需要成本,若對消費者沒有價值,差異化對企業來說反而是一種負擔。「藍海策略」同時能降低成本,進而創造新的需求,成為企業獨特的優勢,形成競爭優勢,價格上則更加實惠,使企業能獲取更高利潤。

 「藍海策略」對台灣廠商的啟示是:一味追求成本的降低畢竟有其極限,而廠商間缺乏差異化的結果,消費者將無從感受產品的獨特價值。台灣廠商應依循「藍海策略」的邏輯,去除客戶不需要的功能,降低成本之餘,重視顧客未被滿足的需求,為顧客提供更高的價值。

 另外,科技業者應該思考研發的產品技術或功能,到底對顧客是否真正產生價值?比方三星手機,製造成本與技術應和台灣廠商差異不大,卻有特殊的設計與訴求,例如專業人士所需的高階手機,女性消費者喜愛的粉餅機,因此客戶願意付更高的價格去購買。

 由此可知,台灣廠商對產品設計的思考,不應盲目囊括所有功能,或追求成本最低,而是要從顧客的眼光深入了解,確認客戶真正重視的因素。對於客戶重視的部分,廠商要提供和競爭者很明顯的差異化,客戶不在意或看不到的部分,便可利用共同的生產平台,以達到成本降低及差異化。

 《藍海策略》一書在韓國已成為政府與大集團企業的指定書籍,固然國內部分人士主張台灣應當學習韓國大企業,例如三星與樂金(LG)的發展模式,但台灣企業多屬中小規模,韓國經驗未必能複製,也不必然適合台灣廠商。我們應當效法的是韓國企業善用「藍海策略」的觀念,從顧客觀點著手,進一步掌握台灣自身的優勢,在國際市場中尋求切入點,同時發展價值創造與成本降低的效益,相信台灣在全球化趨勢的產業價值鍊當中,將有機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2-2005 09: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止sunrise,一些平時打廣告打到很強的產品,比如之前的<排毒xyz>,〈xy按摩機〉(後來對手一個個出現了),AIRASIA(算是嗎?)

由於風險高,也有很多失敗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i, Kawan ,

TREX 大 大 , 果然是博学多才, 熟读群书, 多才又多财的饱学之士........哈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海策略.

Hi,  Kawan,

      请问  "蓝海策略" 用在投资股票, 行吗 ?

请举例要如何运用,  "蓝海策略"  请高手们多多指点.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安。

蓝海策略??
这些什么什么策略的,
都是一些无聊人士/作者尝试把某人成功的方式以“公式”规划出来。
因为大家都希望一个可以奉行的“成功的系统”。
大家都希望成功可以这样达到。

如果这样可以成功的话,
那么最成功的应该是写那本书的人,
或者,奉行那本书里含有的理念的人。
不过,很遗憾的事实上不那样的。

就好像拣选一只成功的足球队,
你利用什么什么公式来组成最完美的球队:
你找个人技术好,速度够快,射门球感好的射脚;
你找传球准,可以制造机会的中锋,
你找比较硬朗,人高马大的后卫,
你找一个好教练,好经理。。。
这样就能够创造出一支伟大的球队了吗?
不是这样的,
你看看皇家马德里队,
全部球员都是超级巨星,
可是,他们不是孤独求败。
他们甚至败给了三流的球队。
所以说,你必须亲眼看到他们在球场上踢球,
必须跟他们合作,然后才拣选出适合或者恰当的好球员。
才能够有所作为,而不是盲目的奉行所谓的“成功策略”。

由此可见,奉行固定的公式或者策略来达到成功是种荒谬的异想天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2024 03:14 AM , Processed in 0.05739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