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387|回复: 20

中國遠古帝王普 [盤古初開到伏羲女娲政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9-2007 04: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講到遠古就要從盤古開始訴説。

盤古
 在位起讫: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

  生卒年:混沌之初——开天辟地。

  出生地:宇宙浑圆体中央。

  立都:中国(太平洋西岸,亚洲东方)。

  年号:开天辟地。

  

  盘古,又称盘古氏,混沌氏。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

  据古史记载,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体。

  人类的祖先就在这核心中孕育而成。

  人祖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

  当他有了知觉的那一刻,他的周围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见。于是他拔下自己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球体破裂了,沉浮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

  轻而清者不断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者不断下降,变成了地。

  人祖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的诞生于天地之间。

  人们尊称他为盘古。把他出生的地方称作“中国”。把他出生的时代称作“开天辟地”。

  

  古史说:盘古在天地间不断长大,他的头在天为神,他的脚在地为圣。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生长一丈。

  如此一日九变,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长。盘古就这样与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万年。

  盘古想用自己的身体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光明的世界,于是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在倒下去的刹那间,左眼飞上天空变成了太阳,右眼飞上天空变成了月亮,两眼中的泪水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他的汗珠变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

  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万物滋生,人类开始繁衍。

  

  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

  盘古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创造世界的圣祖,在南海为他修建了盘古氏之墓,方圆三百余里。传说墓中仙居着盘古氏之魂,如今广西桂林还存有盘古祠,每年都有许多人到庙里去祝祀。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显然是古人对人类始祖的神化,他体现出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谁创造了人类社会,是劳动人民自己,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断进化,他们用群体的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留下来许多美好的传说。

  

  现代科学证明:在古史三百万年以前,地质年代属于新生代第三纪的上新世。考古年代为使用天然木石时代。人类族源属于南方古猿。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群。婚姻方式为随意杂交。由此可见,盘古时期人类的先祖(猿人)已经存在了,开天辟地只是古人对天地起源的一种大胆猜想。

  不过,古人所推断的时间竟然大体上与科学考证相吻合,这实在让人感到吃惊。

  盘古时期的世界考古已经有了重大发现:

  1965年,中国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盆地的大那乌,发现了两枚170万年前早期直立人的铲形门齿化石。

  1968年,在肯尼亚的特卡那湖东部的库彼弗拉,考古界发现了距今261万年前的砾石打制的石器。

  1972年又在其地层下35•5米处发现27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被考古界称为KNM-ER1470号人,头骨化石的脑容量为700多毫升,肢骨和现代人相似,说明此时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1986年岁尾,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又在云南元谋盆地发掘出7枚人齿化石,经专家科学检测,确定为距今270万年以前的人齿化石。

  1987年,云南省联合考古队再次对元谋县的竹栅、小河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先后出土了人猿头骨一具(含8枚牙齿)、上颌骨1件(含3枚牙齿)、下颌骨2 件(含6枚牙齿)、单个牙齿377枚。考古队将其命名为“东方人”牙齿化石。专家认为:此次在小河村蝴蝶梁子发现的古猿牙齿化石系“蝴蝶腊玛古猿”(新种)距今约为400万——300万年以前,它是“东方人”的直系先祖。

  蝴蝶人(300万年前)、东方人(270万年前)、元谋人(170万年前)都具有铲形门齿特征,他们都生活在我国云南省境内。这就有力证明:他们是黄色人种的祖先,也就是中华人种的祖先。

  盘古是远古时代神化了的先祖,是中华人种之根,是中华民族之魂,也是世界上一切黄色人种共同的祖先。


天皇
 在位起讫: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

  生卒年:略。

  出生地:天灵山(传说中的仙山)。

  立都:天都(传说中的天帝都城)。

  年号:天皇氏。

  

  古史记载:盘古之后是天皇。

  天皇又称天皇氏,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史书上说:“天地初立之时始有三皇。”说天皇兄弟十三人,号称“天灵”,其中有一人先发明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人们认为他是位了不起的圣人,便推举他为领袖,号称天皇。其余十二人都带领自己的部族各居一方,立国称皇,各传国一万八千年。

  应该指出的是,史书上所说发明数字和“天干”“地支”之事,只是古人的一种猜想。事实上这些发明在一百万年以前是不太可能出现。至于说“天皇兄弟十三人”,则是一条很重要的远古人类社会的信息,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意识到,在这个地球上除了中国之外也还有其它国家。因此,古人把天下分成十三个部分,而中国仅是其中之一。中国当时最高的领导人是天皇,别国领导人叫什么古人不知道。但是古人认为各国之人都应该同出一源,所以便把他们说成是兄弟。

  史书上说,天皇时期的人类“淡泊无为,而俗自化”,意思是那时的人类头脑很简单,思想也很单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其它哺乳类动物没有太大差别,一切顺其自然。而这种状况正与我们今天的科学考证相吻合。可见古人写史是有一定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

  汉代的史学家孔安国认为“天皇、地皇、人皇”之说过于荒谬,便乱改史书,把伏羲、神农、黄帝称为“三皇”,他犯了一个极端无知的错误。三皇时期是处于上古早期的原始初民时代,而伏羲、神农、黄帝则处于上古中期的氏族联盟时代,怎么可以代替呢?诚如孔子《家语》所言“自伏羲以下皆称曰帝”,并不称“皇”。上古时代“皇”与“帝”有着本质的区别,“皇”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并非是指具体的某个人;“帝”则是某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是实有其人。

  天皇时期的地质年代属于新生代第三纪的更新世早期,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社会组织形式为血缘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为血缘群婚(本族团内的群婚)。这时候的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

  天皇时期的世界考古发现,除中国云南的元谋人牙化石外,还有1961年发现于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的西侯度文化,距今约180万年。西侯度文化共获得了打制石器数十件,制作简单而粗糙,有砍砸器、刮削器和一件三棱大尖状器,遗址中发现有烧骨炭灰,证明此时的西侯度人已会用火。

  据分析,西侯度人很可能是云南东方人种的分支,由于当时全球气候转暖,冰川融化,寒冷的中国北方又恢服了生机,居住在元谋盆地的东方人因人口繁殖过剩,食物短缺,出现了生存危机。于是,东方人逐渐分裂成十几个支脉,陆续迁往新的地区开辟家园,其中的一支就迁到了今山西南部靠近黄河的芮城一带定居下来。

  另外还有,早在公元1891—1892年,荷兰军医杜布亚在爪哇特里尼尔附近地表下15米处发现的距今180万年前的一个头盖骨、3颗牙齿和一根完整的腿骨化石。1931—1941年,荷兰人孔尼华又陆续发现了三个头骨,多个下鄂骨和许多牙齿,被命名为爪哇猿人。以上考古说明,在东方人种存在的同时西方人种也已经存在了。这是东西方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类族源。

  古史天皇时期的初始阶段,正是我国中华人种的“东方人”向“元谋人”过渡阶段。此时地球处于16银系年的冬至阶段,由于地球环境变冷,许多原本温暖的地区变成了冰川,一些热带生存的动植物无法适应寒冷的气候,逐渐灭绝,幸存的动物有的改变自身的内环境,以适应寒冷的气候和恶劣的外环境,有的被迫向温暖地带迁徙,寻找适宜生存的外环境。

  当时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覆盖,到处都是冰川,生存的动物已经很少。而我国云南省的中部,正处于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所以便有大批的远古生物云集在这里。元谋盆地成了古生物的天府之国。

  1987年4月,云南联合考古队曾在元谋县的小河村和竹栅村等地发掘出动物标本300多件,碎骨牙40多公斤,便是这一时期历史的最佳物证。

  “东方人”经过漫长的一百多万年的发展,族群猛增,食物短缺,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在距今180万年时,全球气候转暖,雪原融化,冰川消逝,原来生命稀少的寒冷地带又恢复了生机。气候转暖也给处于危机中的“东方人”开辟了新的生路,他们化整为零,分裂成十几个部落,各部落由族长率领分别往东西南北各方开发新的领地。

  这是冰川消融时期中华人种的第一次大分裂,这次分裂使中华人种向更广阔的地域推进,从而奠定了中华人种在世界史上的主流地位。


地皇
在位起讫: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

  生卒年:略。

  出生地: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市西)。

  立都:龙门(今河南洛阳市南)。

  年号:地皇氏。

  

  地皇又称地皇氏,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史书上说:“天皇之后,地皇兴起”。地皇共有兄弟十一人,兴起于熊耳、龙门等山。

  在天皇晚期由于全球气候转暖,冰川融化,海洋水位猛涨,陆地大面积被洪水淹没,许多居住在低洼地带的人类和动物都葬身于洪水之中。当时天皇的统治已经衰落,中华人的活动中心从云贵高原转移到水草繁茂的华北平原。

  这时,地皇氏兄弟十一人,各领一支队伍占据平原中的高地,建立起新的氏族部落。推举一人为领袖,号称地皇。其余兄弟十人也各据一方,各传国一万八千年。

  地皇执政时期对人类有三大贡献。

  一为“定三辰”:地皇以前虽然天上有了日、月、星辰,但并无名称,统称为“光”,太阳叫大光,月亮叫小光,星辰叫细光。地皇给“三光”起了名字,大光叫“日”,小光叫“月”,细光叫“星”。人们把这项发明称之为“定三辰”。

  二为“分昼夜”:地皇把有太阳的时间称为“白昼”,把有星星、月亮的时间称为“黑夜”,白昼与黑夜合称为“一日”。人们把这项发明称之为“分昼夜”。

  三是“有岁月”:地皇以三十日为周期定为一个小循环,称作“月”,又把每个月与十二支相配,构成以十二个月为周期的大循环,称作“岁”,统称为“有岁月”。

  地皇时期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中期。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196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于陕西蓝田发现了距今约115万——110万年前的古蓝田遗址,挖掘出许多当时古人所使用的石器。其中有刮削器、大型砍砸器还有一种一头尖一头厚钝,断面呈三角形的尖状器,是利用石英砾石制成的。它和1957年发现于山西芮城匼河涧的石器基本相同。

  据考证“匼河文化”的主人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以前,“匼河文化”和“蓝田文化”为研究当时的人类生活状况提供了珍贵资料

  地皇时期的人类社会组织仍属于血缘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依然是血缘群婚。他们当时过着群居生活,食物主要是猎取动物和采集野果野菜。他们把石块磨制成锋利的武器用来打猎,打到动物后,先喝干动物身上的血,然后再切割猎物的肉分享。他们此时还不知羞耻,男女老少常年都赤裸着身体。也没有男婚女嫁,男女随意交合,生了孩子由女人照看,男人负责外出猎取食物。

  在匼河与蓝田两处遗址都发现有用火的痕迹,进一步证明那时的人类已经知道用火。

[ 本帖最后由 kogure 于 30-9-2007 05: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皇时期的人类除一部分居住在华北平原外,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1975年,我国考古界在湖北十堰市郧县龙骨洞发现了距今100万——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命名为“郧县人”。

  1976年又在湖北十堰市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发现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据考证同属于距今100万——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被命名为“郧西人”。

  “郧县人”和“郧西人”的发现,证明在距今100万年前后,中华人种的一个分支已经生活在长江流域。

  考古为古史的地皇时期提供了有力佐证:在距今70万年前,中华人种的两个分支分别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正缓慢的向着远古时代的文明靠近。

  地皇时期的世界考古发现,除中国的蓝田人(距今约110万年)、匼河人(距今约70万年)、郧西人(距今约90万年)、郧县人(距今约90万年)外,还有十九世纪西方考古学者在南非德兰士瓦的石灰岩洞穴发现的,距今约15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遗骸化石。

  南方古猿分粗壮型和瘦小型两种:粗壮型体态笨重,以食用植物为生,后来在发展进程中逐渐灭绝。瘦小型体态灵巧,以植物和肉类为生,其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为人类。


人皇

在位起讫: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生卒年:略。

  出生地:刑马山(传说中的仙山,位置不详)。

  立都:九城(弟兄九人各据一方,分设九城)。

  年号:人皇氏。

  

  人皇又称人皇氏,九头氏,居方氏,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史书上说,人皇氏兄弟九人共同出生于仙家圣地刑马山,他们拜仙人为师,后来共同出山治理中国。当时地皇氏已经衰败,天灾人祸横行,地裂山崩,洪水泛滥,人类再次面临灭顶之灾。人皇氏兄弟九人分大地为九区,每人各居一方,带领人类抗灾自救。经过多年奋战,终于战胜自然灾害,使人类得以生存下来。于是他们在各自居住的地区建都立国,共称人皇。

  人皇氏后来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史书上说他们兄弟九人“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大地之势,分大地为九州,兄弟九人各居一方,传一百五十世,立国四万五千六百年。”

  应该说,这是中国上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又一次成功的分裂。

  

  在地皇时期的最后阶段,全球的气候再次由冷变暖,受暖流气候的影响,冰川逐渐融化造成了海洋水位上升,海水再次侵入大陆的低洼地带,我国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被海洋吞没,人类遭遇了空前的灾难。

  成千上万的人类死于海浸,幸存者只好向高原和山地逃亡。

  人皇时期的所谓分政,实际上就是分散逃亡;所谓抗灾自救,也就是躲避洪水;所谓兄弟九人,是指各部落群体的首领;所谓的九州,也并非只有九个地区,古人以“九”为多,“九”常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显然这里的九州是指很多区域。

  当时居住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类,在大洪水的逼迫下,化整为零,分割成众多的小部落群体,每个群体或数十人,或数百人,他们在头人的带领下,逃亡至理想的高地,划定本部落的势力范围,建立新的统治区域。部落之间各自为政,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这次海浸造成的人类大迁徙,使中华人种再次向四方扩散,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布中华大地,而且还有部分人类走出中国,走出亚洲,并走向非洲和欧洲。

  

  人皇时期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中晚期。

  人皇时期的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中期。

  1927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一个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约50万年的中国猿人旧居,获得了中国猿人的头盖骨、牙齿、肢骨以及大量的石器,被考古界命名为“北京猿人”,或称“北京直立人”。

  经过科学考证,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奔跑,他们的上臂和手的灵活性已经和现代人相差不远,他们的身高大约有156厘米左右。他们所制造的石器已经很精致,所选用的材料都是坚硬的水晶、砂岩、燧石、石英岩等。他们已经能够使用火和管理火。

  由于当时全球气温升高,北京的气候比现在温暖许多。“北京人”居住区的周围有河流、沼泽、森林、草原和沙漠。他们几十人居住在一起,过着狩猎、捕鱼和采集的生活。

  人皇时期的社会组织依然是血缘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仍为血缘群婚。不过此时他们已经知道了羞耻,开始用串起来的树叶和树皮做衣服遮体。

  人皇时期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除“北京猿人”外,还有1972年发现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的“桐梓人”及其文化(距今约50万年);1984年发现于辽宁省营口市的“金牛山人”(距今约30万——24万年前);还有发现于安徽和县龙潭洞的“和县直立人”(距今30万年前)、“南京汤山直立人”(距今30 万年前)等。

  

  史书上说,人类从人皇开始至黄帝政权结束共分为“十纪”:

  一是“九头纪”,即人皇时期的兄弟九人执政。

  二是“五龙纪”,有兄弟五人分而为政,名为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三是“摄提纪”,共五十九姓治天下。

  四是“合雒纪”,以三姓治天下,教人居住在山洞里。

  五是“连通纪”,以六姓治天下。

  六是“叙命纪”,以四姓治天下。

  七是“循蜚纪”。

  八是“因提纪”。

  九是“禅通纪”。

  十是“疏仡纪”。

  自“九头纪”至“叙命纪”,共传八十三个政权。

  “循蜚纪”以后记载不详。

  “禅通纪”终于炎帝神农氏。

  “疏仡纪”则始于黄帝轩辕氏。

  从古史记载中我们得知,自人皇时期至黄帝时期,中间还有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最少也有三十万年。在这数十万年间,中华人种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不断地分支扩散,他们的足迹遍布西部高原、北部山区、东部平原和南部沿海,其活动中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这一时期还有部分中华人种,迁徙到西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那里定居,成为当地的永久性居民。


有巢氏

在位起讫:距今约20万——5万年前。

  生卒年:略。

  出生地:苍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

  立都:石楼山(今山西吕梁市兴县东北)。

  年号:巢皇。

  

  有巢氏,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史书上说:上古时人类少而禽兽多,人类居住在地面上,经常遭受禽兽的攻击,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伤亡危险。

  在恶劣环境的逼迫下,部分人类开始往北迁徙。

  他们来到今山西和陕西一带,受鼠类动物的启发,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人居住在里面,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这样就安全了许多。

  但是北方气候寒冷,许多人宁愿留在危险的南方,也不肯往北迁移。

  这时候有巢氏出现了。传说他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曾经游过仙山,得仙人指点而有了超人的智慧。他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最先发明了“巢居”。他指导人们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的树干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壁和屋顶都用树枝遮挡得严严实实,即挡风避雨,又可防止禽兽的攻击,人们从此不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人们非常感激这位发明巢居的人,便推选他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他为有巢氏。

  

  有巢氏被推选为部落酋长后,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名声很快传遍中华大地。各部落的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有圣王的才能,一致推选他为总首领,尊称他为“巢皇”,也就是部落联盟总部的大酋长。

  传说有巢氏执政后,迁都于北方圣地石楼山。

  石楼山就在今山西吕梁市兴县东北,当时有巢氏命人在山上挖了一个洞,他就居住在山洞里处理政务。所以后世人便把石楼山称作有巢氏的皇都。

  其实有巢氏时期连一座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哪里会有都城呢?

  

  有巢氏时期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晚期。

  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

  此时人类已经进入到早期智人(古人)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的人类及其文化主要有:

  1954年发现于山西临汾丁村的“丁村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6万年前);

  1956年发现于湖北长阳的“长阳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8万年前);

  1958年发现于广东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的“马坝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年前);

  1973年发现于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的“许家窑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年前);

  1976年发现于陕西大荔县的“大荔人”及其文化(距今20万——15万年前)等。

  

  有巢氏时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已经进入到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当时的社会活动主要是男子打猎和捕鱼,女子采集野菜和挖掘块根。

  此时人类的婚姻形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排除了兄弟姐妹间的通婚关系,同一族团内部的同辈男女也禁止通婚了。男子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女子为“妻”,女子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男子为“夫”。就是说甲族团的一群男子(或女子)可以和乙族团的一群女子(或男子)互为夫妻,这便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族外群婚。

  族外群婚只准许甲(乙)族团的一群男子夜里到乙(甲)族团和那里的一群女子过性生活,第二天早晨这些男子就得回到本族团去,不准许留在女子所在的族团。而女人一生都不准许离开本族团。

  这种族外群婚相对于血缘群婚,显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有巢氏的晚期,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来临,历史上称之为武木冰河时期(距今7万——1.2万年前)。

  约在距今7万年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大规模冰块的推进,冻结了大面积的海洋,使全球的气温下降了摄氏10度——12度,海平面降低100米以上,全球的冰川面积扩展到4960万平方公里,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东南亚海及台湾海峡都完全冻结,与大陆架连城一体。

  原来曾经阻碍人类和动物通行的海洋障碍消逝了,中国通往日本列岛的路直接相通,生活在我国东北和华北的动物群(猛犸象、河套大角鹿、普氏野马、野驴、野牛等),越过黄海大平原,一路东奔,直接进入日本,继而又北上通过白令海进入美洲。

  约在5万年前,一部分中华人种自亚洲通过东南亚,从冰冻的海上进入澳大利亚狩猎。

  与此同时,另有一部分中华人种也通过冰冻的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狩猎,成为美洲最早的人类。

  此后大约每年都陆续有一些中华人结伙前往澳大利亚和美洲狩猎,他们于春天时出发,猎取大批动物后,用自制的雪橇拉着猎物返回家乡,与族人共同享用。待到猎物吃得差不多了,第二年春天则又有另一批狩猎者出发了。

  于是,澳大利亚和美洲便成了远古时代中华人的天然狩猎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燧人氏

在位起讫: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

  生卒年:略。

  出生地:湘山(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

  立都:遂明(今湖南常德市澧县东溪乡南岳村)。

  年号:遂皇。


  一古史传说中的燧人氏

  燧人氏又称燧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史书上说,燧人氏出生在江南洞庭湖中的一个称作湘山的仙岛上,他生而知天文,识地理,精通许多高深的学问,人们都尊称他为圣人。

  人类的原始时代是极为漫长的,古代的史学家能够推算出中国在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时始有人类,实在很了不起。

  但是经地质学家考证,早在三千万年以前的渐新世,就已经有人类的先祖“原上猿”出现了。原上猿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主要靠吃禽兽的肉喝禽兽的血来生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千多万年,直至大约一千四百万——八百万年前,原上猿才进化到早期的人类——腊马猿。

  我国考古界于1980年底,在云南省陆丰县城北9公里的石灰坝煤场,发现了距今约八百万年的地层中,有一颗较为完整的“腊马猿”头骨化石,从而证明中国人的祖先早在八百万年前就存在了,而古史记载的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的始祖,已经是腊马猿之后五百万年的“南方古猿”了。

  腊马猿和南方古猿都只是人类的祖先,还不能称其为人类。

  中国最早的人类居民应该是天皇时期的“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前)。

  当时的人类还不懂得用火,最初他们看见雷电击中树木燃起大火,十分恐惧,迅速向安全地带逃亡,有的行动迟缓,便葬身于火海之中。大火过后,他们返回去寻找同伴的尸体,发现了许多被烧死的野兽,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于是他们便撕扯野兽的尸体进餐,这才知道熟食的鲜美。从此,他们便设法保留火种,用来烧烤食物。

  到了地皇时期,“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就已经学会了用火,他们在天然大火出现时获取火种,然后由专人保管。担当保管火种的人被称为火神。“火神”的责任很重,必须得保证火种日夜燃烧,经年不息,如果稍有疏忽就会使火种断绝。一旦火种断绝,只能以重礼向临近部落求取,否则只能等待下一次天火的出现。

  这种保存火种的办法一直持续了数十万年。

  到了燧人氏时期,人类居住的地区多雨,气候潮湿,火种很难保存,经常发生多个部落同时断绝火种。为了寻求火种,只好向遥远的陌生部落去求助,有时因为遭到拒绝,被迫去盗火、抢火,从而引发起部落之间的战争。

  在失去火种的日子里,人们只能继续吃那些腥膻的生肉。

  然而许多人已经吃惯了熟食,再吃生肉就闹病。

  因为没有火,一些野兽夜里也时常出来袭击人类。

  失去火种给人类带来诸多烦恼和不便。

  就在这时,圣人“遂”出现了。他首先发明了“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靠天取火的历史。接着他又发明了“燧石取火”,使取火变成了很轻松的事情。

  人们十分尊敬这位圣人,一致推举他为氏族首领,后来又被各氏族首领共同推举为氏族联盟大酋长,称他为“燧皇”。

  于是,燧人氏便在他的居住地,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庄。

  村庄由几十座茅草屋组成,取名为“遂明”。

  传说燧人氏所建村庄的遗址就在今湖南常德市澧县车溪乡南岳村一带。《太平御览》记载说:“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日月之处,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据古史记载,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为禽兽命名,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那时候人类还没有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

  燧人氏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作“虫”。

  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

  燧人氏为了向人们传授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在村子里专门筑了个土台,称作“传教台”。他时常站在台上为大家讲演。他告诉人们:饥饿的时候如何用火来烧烤食物,寒冷的时候如何用火来取暖,打猎的时候如何用火来攻击猎物,遇见猛兽袭击时如何用火来把它吓跑……

  据说中国的师道之兴就是从燧人氏开始。

  燧人氏是最早用火为人类造福的人,也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身生活的创始人。

  火的使用使人类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一次飞跃,火的使用使人类从动物界中脱颖而出,火的使用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火的使用为中国九千年文明史写下了壮丽的开篇!

  燧人氏时期的地质年代仍属于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晚期。

  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此时人类已经发展到晚期智人(新人)阶段。

  代表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主要有:

  1922年在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发现的“河套人”及其文化(距今5万——3.5万年)。

  1933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及其文化(距今1.8万年前)。

  1970年发现于台湾省台南县左镇乡的“左镇人”及其文化(距今3万——1万年前)等。

  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仍为氏族公社的母系氏族时期。婚姻形式依然是族外群婚。

  燧人氏晚期(距今约1.2万年时),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河时代结束,地球逐渐转暖,冰冻的海水开始融化,连接欧亚大陆和美洲的桥梁消逝了。

  进入到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中国狩猎者再也无法返回欧亚大陆,便在当地定居下来,成为永久性居民。

  由于人类的捕杀,早在4万年前乳齿象和猛犸一类大型动物就在非洲和东南亚绝迹,而在澳大利亚和欧亚大陆的北部约在1.3万年前才灭绝。美洲则更晚,在距今1.1万年时,乳齿象和三种猛犸(长毛猛犸、哥伦比亚猛犸、特大猛犸)、大如狮子的猫、巨大的野牛、“拟河狸”(象河狸的动物)及骆驼、树懒、麋鹿等都还存活着。



史学家考证中的燧人氏

  燧人氏的先祖源起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为东方人的重要支脉。

  距今五万年时,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河期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了摄氏12度,海水冻结,昆仑山大面积被冰雪覆盖。

  距今约三万年时,昆仑山雪线下滑,燧人氏族团已经无法继续生活在昆仑山上只好迁徙到祁连山一带的河西走廊,在那里定居下来。

  经过了数百代一万余年的发展,族群迅速扩大遍布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燧人氏全称燧人弇(yan)兹合雄(hong)氏,是燧人氏与弇兹氏世代为婚的两大族团联合体,是中华民族进入远古文明时代的第一始祖。

  这里所说的燧人氏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氏族的总称,因为在燧人氏时期还没有完整的帝王世系记录,我们还无法知道每位帝王的在世年代。

  距今三万年前,燧人氏首领与弇兹氏首领结合,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始称燧人弇兹合雄氏。

  弇兹氏的织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领,后世人追尊她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须女、帝弇兹等。她在距今三万年前就发明了用树皮搓绳的技术。她发明的绳有三种: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又作素)。

  距今三万年前,燧人弇兹氏在昆仑山(今甘肃祁连山)立挺木牙交,为地之中;上指天芎中宫天极星,为天之中。天极星即天北极,故又称北极星。

  北极星的首创者是燧人弇兹氏,故又称紫宫、紫微垣。紫是玄的代称,紫宫即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弇兹圣母九天玄女。

  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北极星因弇兹氏织女而命名为织女星。

  燧人弇兹氏有三大分支:一为大鵹(li),二为少鵹,三为青鸟。弇兹合雄氏以玄鸟为图腾,其三大族系合称“三柯氏”,也称三青鸟氏。他们以燧人弇兹为始祖,尊称他为“伊萨姆”,或“伊萨姆那”,各分支的首领则称“耶劳”。

  玄女部大鵹柯乌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今甘肃张掖市北),其族属又称魁隗氏,分支甚广。其中一支沿弱水向北迁徙,以居延海(今残留嘎顺诺尔湖)、焉支山(又名燕然山,即今龙首山及阿尔泰山脉的杭爱山)为基地向外延伸,散布于贝加尔湖支流的色楞格河、鄂尔浑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源)。一支沿阿尔泰山北麓西迁至东欧。一支由弱水西迁至阿尔泰山南麓乌伦古湖,沿伊犁河、阿拉套山进入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须女部少鵹柯诺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流域的方雷泽(今甘肃张掖市临泽县,其水今已枯),分衍出方雷支的盘古支,居于古浪(今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其分支东迁至西海之东贺兰山,北跃阴山入燕然山、贝加尔湖,与柯约耶劳支会合;另一支由阴山向东进入滦河流域及东北平原;一支由六盘水进入北洛水,与柯约耶劳的环江部为邻。

  柯约耶劳后世为张姓,在挪得建有张国(今甘肃张掖市),另有一支,后来被赐封为杨姓,于环江上游建元城(又作玄城)。柯诺耶劳的后世沿桑干河及支流黄水河发展,迁居于浑河、壶流河,建都于代王城(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再迁涿鹿山,建“洛乌”城(又称下洛,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

  燧人弇兹本部柯约耶劳一支沿太行山往东进入今河北省境内,弇兹氏建都于灵寿(今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燧人氏建都于蒲阴(又称完县,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其后又北迁于大王店,建都于遂城(今河北保定市徐水县),定天地之中灵台(今名戊己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考古界在河北徐水南庄头发现了燧人氏晚期遗址,遗址中发掘出两种陶片,一种为夹沙深灰陶,一种为夹沙红褐陶。经科学考证,其生产年代距今约在一万二千年前。

  南庄头遗址向世人公布:早在一万二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已经能生产制作陶器,这是中华人种从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物证。

  燧人弇兹氏自立姓氏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

  风姓共分为十部:一为天芎部,二为天齐部,三为天乙部,四为合雄部,五为天阳部,六为天阴部,七为侯鸟部,八为候虫部,九为雷雨部,十为天皇部。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境内,西起敦煌(古瓜州)、三危山、疏勒河、弇兹山;东达庆阳、华池、河水,直至陕西境内的北洛河;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其活动中心(观星象祭天中心)主要有三处:一为合黎龙首山(古昆仑山),二为湟中拉脊山,三为六盘山。燧人氏的直系允姓、风姓、婼姓,分布在其周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燧人弇兹氏是中华民族的创立者,他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十项重大发明,这十项发明是:

  一距今约五万年时发明了“钻木取火”,继而又发明“燧石取火”。

  二距今约四万年时始作大山扶木纪历,在昆仑山顶观察天象以明天道,始为山川百物命名。

  三距今约三万年时弇兹氏织女发明搓绳技术,创立“结绳记事”,燧人氏以右枢天乙(天龙座a星)为北极星。

  四距今约二万年时燧人氏创立“氏族图腾徽铭制”,始立姓氏为风。距今约二万六千年时,燧人氏以太乙织女星(天琴座a星)为北极星。

  五距今约一万五千年时,燧人弇兹氏发明大山榑木太阳历。

  六距今约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弇兹氏发明《河图》、《洛书》(柯约耶劳创《河图》,柯诺耶劳创《洛书》)、星象历,创造人类早期的符号文字。

  七距今约一万二千年时,燧人氏发明“陶文”,创造“十天干”。

  “十天干”使用的完全是上古符号文字,称呼也与现在不同,记录于此,供读者参考。(因上古符号文字无法输入电脑,暂时从略)

  八距今约一万一千年时,燧人氏创立八索准绳圭表纪历。

  九距今约一万年时,燧人氏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

  十约公元前7800年,燧人氏总结天道大发现,建立远古文明。

  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

  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

  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九千年文明历史由此开始。


氏族联盟时代

氏族联盟时代起于公元前7800年前后的燧人氏文明时代结束,讫于公元前2071年帝舜有虞氏政权结束,历时五千七百余年。

  氏族联盟时代从伏羲女娲政权开始,共收入较有影响的十二个氏族联盟政权。

  这十二个氏族联盟政权是:

  一、    伏羲女娲政权传七十八帝,立国虚记两千七百一十七年(公元前7724——前5008年)。

  二、    炎帝魁隗氏政权传六帝,立国虚记二百四十三年(公元前5008——前4766年)。

  三、    炎帝神农氏政权传八帝,立国虚记二百五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513年)。

  四、    史皇仓颉氏政权传五帝,立国虚记一百一十年(公元前4637——前4596年)。

  五、    九黎蚩尤氏政权传七帝,立国虚记一百八十年(公元前4584——前4405年)。

  六、    黄帝轩辕氏政权传十五帝,立国虚记四百六十一年(公元前4513——前4053年)。

  七、    少昊金天氏政权传七帝,立国虚记二百六十四年(公元前4053——前3790)。

  八、    颛顼高阳氏政权传十二帝,立国虚记四百一十一年(公元前3790——前3380)。

  九、    帝喾高辛氏政权传二十一帝,立国虚记五百八十二年(公元前3380——前2799)。

  十、    帝挚青阳氏政权传十七帝,立国虚记四百四十三年(公元前2799——前2357)。

  十一、    帝尧陶唐氏政权传六帝,立国虚记二百三十年(公元前2357——前2128)。

  十二、    帝舜有虞氏政权传二帝,立国虚记五十七年(公元前2127——前2071)。

  

  公元前2070年,治水英雄姒禹建立夏王朝,氏族联盟时代结束。

  历史进入王族分封时代。



伏羲女娲政权

伏羲女娲政权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创始阶段。

  伏羲的先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戎燧人氏的一个分支。距今约三万年时,居住在昆仑山上的燧人氏族团因雪线下移,被迫分两路转移。一路由南往东,进入长江以南,发展成为燧人氏苗蛮集团。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成为燧人氏伏羲集团。苗蛮集团即燧人氏的黑虎支;伏羲集团即燧人氏的白虎支和牛羊支。

  伏羲为风姓,其先祖继承了燧人氏的原始文明,最先发明了饲养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术,把原始的农业实施于陇西的黄土高原。因此名其族为伏羲。伏羲即是人名,又是氏族名,同时也是一个时代“国家”的代名词。

  伏羲氏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权,成为各地氏族联盟集团公认的领袖。女娲氏与伏羲氏同属于伏羲族团,为两个世代联姻的族系。两族相互交替,共同执政,形成了伏羲女娲政权。

  伏羲女娲政权的文明成就主要有——

  一、    创造圭表八卦太阳历,观察天象,掌握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开天文学之先。

  二、    建寅为正,颁行上元太初历,开历法之先。

  三、    发明琴瑟,用琴、瑟演奏音乐,开礼乐之先。

  四、    创造文字,以文记事,开典史之先。

  五、    首创牧草栽培,引种野生莱麦,开农业之先。

  六、    发明鱼网,教人结网打鱼,开渔业之先。

  七、    驯化和饲养家畜,开牧业之先。

  八、    发明测试风雨的石晷,开气象预测之先。

  九、    发明用树皮编织蓑衣,开雨具制作之先。

  十、    首创人工养蚕,化茧抽丝织布,开丝织业之先。

  十一、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

  十二、以兽皮为婚姻信物,开婚礼之先。

伏羲女娲政权起于公元前7724年,讫于公元前5008年。共传七十八任帝,立国两千七百一十七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七十八任帝是由两大主体构成,一大主体是伏羲女娲直系传人,称作纯血缘伏羲氏族;一大主体是伏羲女娲部族的同盟部落,称作大伏羲氏族。其中纯血缘伏羲氏族二十四帝,执政八百四十一年。大伏羲氏族先后共有十五个家族参与执政,共五十四帝,执政一千八百七十六年。

  

  大伏羲氏族的十五个家族执政帝数和年限如下——

  一、    大庭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三十七年。

  二、    柏皇氏四任帝,执政一百三十九年。

  三、    中央氏五任帝,执政一百五十三年。

  四、    栗陆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二十四年。

  五、    骊连氏五任帝,执政一百八十九年。

  六、    赫胥氏五任帝,执政一百二十五年。

  七、    尊卢氏五任帝,执政一百四十五年。

  八、    祝融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年。

  九、    混沌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六十年。

  十、    昊英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二十一年。

  十一、    有巢氏二任帝,执政七十三年。

  十二、    葛天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一十年。

  十三、    阴康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六十二年。

  十四、    朱襄氏二任帝,执政七十二年。

  十五、    无怀氏二任帝,执政六十六年。

  公元前5008年,炎帝魁隗氏强大起来,取代了伏羲女娲政权。



伏羲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7724——前7707年。

  生卒年:公元前7774——前7707年。

  出生地:仇池(今甘肃陇南市西和县西南)。

  立都:榆中(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

  年号:罗奉元年(丁丑,前7724年)。

  

  伏羲,男,风姓。名伏羲,又称伏羲氏、庖羲氏、庖牺氏、宓牺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首任帝。

  伏羲的母亲是风兖部落的女首领,居住在华胥山之渚(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被称为华胥氏。华胥氏年轻有为,与族叔风偌率族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浪漫的游牧生活。

 伏羲的才华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获得了众多年轻女子的青睐。许多部落的女首领纷纷追求伏羲,想获得他的人种。但是,伏羲却在众多女子之中惟独看上了凤姓姑娘女娲。女娲与伏羲同属于大伏羲氏族,但与伏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支系,伏羲姓风,女娲姓凤。他们虽然以兄妹相称,并非同胞兄妹。早在燧人氏时期,各民族部落就有明确的规定,有血缘关系的同族男女不得为婚。古史中伏羲女娲兄妹为婚实属神话传说。

  公元前7744年,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前往凤州(今陕西宝鸡市凤县)与女娲完婚,时年伏羲31岁,女娲16岁。

  公元前7724年,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数百个部落联合罢免了燧人氏的最后一位大酋长,推举伏羲为帝。

  于是,伏羲立都于榆中,正式建立伏羲女娲政权。

  伏羲以木德王天下,帝号罗奉。

  前7724(丁丑)——元年——伏羲在榆中接替天齐建木的祭天权

  前7723(戊寅)——二年——伏羲在榆中不周山重建天齐表木,名此山为方山

  前7722(己卯)——三年——伏羲以木星为主观测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

  前7721(庚辰)——四年——伏羲首设柱下史,以管理历法和天象

  前7720(辛巳)——五年——伏羲以共工氏为上相

  前7719(壬午)——六年——女娲所居住的凤州被洪水淹没

  前7718(癸未)——七年——伏羲族人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重建女娲故居凤城。

  前7717(甲申)——八年——伏羲迁都陈仓

  前7716(乙酉)——九年——伏羲在枣香河畔建都,称帝王村

  前7715(丙戌)——十年——女娲迁居于焦村原西华

  前7714(丁亥)——十一年——

  前7713(戊子)——十二年——伏羲女娲迁居于王屋山

  前7712(己丑)——十三年——伏羲获白龟于白龟山

  前7711(庚寅)——十四年——葛天氏作歌八阕,歌颂伏羲氏族东迁创业的史迹

  前7710(辛卯)——十五年——伏羲移居宝丰

  前7709(壬辰)——十六年——伏羲迁居于泌阳盘古山

  前7708(癸巳)——十七年——

  前7707(甲午)——十八年——伏羲病逝于桐柏鸡公山


在位起讫:前7707—前7653年。

  生卒年:前7759—前7653。

  出生地:凤州(今陕西宝鸡市凤县)。

  立都:凤城(令河南济源市西北)。

  年号:女皇元年(乙未,前7706)。

  

  女娲,凤姓,名女娲,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二任帝。

  女娲是伏羲氏族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于壬寅年(公元前7759)出生在凤州。她16岁时,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向她求婚,二人结成了夫妻。此后他们便住在了凤州,先后生下了四个儿子,长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罗奉元年(前7724)伏羲在榆中称帝,女娲仍留守凤州。

  罗奉六年(前7719)夏天,凤州发生了大洪水。当时伏羲、女娲都住在凤州,他们组织族人乘葫芦舟逃亡到秦岭的太白山下。后来,他们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又重建家园。

  罗奉十二年(前7713),她与伏羲带部分族人迁居于中原的王屋山(今河南济源市城区西北约90公里),在那里开辟新的领地。

  罗奉十五年(前7710),伏羲封女娲于汝阳(今河南洛阳市汝阳县),统领中州。

  罗奉十八年(前7707)伏羲去世,女娲被氏族联盟推举为帝,建都于汝阳,帝号女皇,以乙未年(前7706)为女皇元年。这一年女娲53岁。

  女娲即位后对执政的一些官员进行了部分调整。

  封上相中央氏于沁水流域,居沁阳(今河南焦作市西南)。

  封下相柏皇氏于王屋,居柏香(今河南济源市东南)。

  命共工氏为地官,居太行山,主管治水。

  命朱襄氏为史官,居襄城(今河南许昌市西南),主造书契。

  命昊英氏为历官,居伊水鸣皋(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主修甲历。

  命栗陆氏居于西华及栗广之野(今河南夏邑县),负责水利建设。

  命骊连氏于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葛天氏于长葛(今河南许昌长葛市)、阴康氏于太康(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共同主管农业生产。

  命金提氏于桐柏太白顶(今河南南阳市桐柏县),主管化俗。

  命乌明氏于东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主管建福。

  命视默氏于犬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主管灾恶。

[ 本帖最后由 kogure 于 30-9-2007 04:2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命纪通氏、仲起氏、阳侯氏、宿沙氏四族为中官土正。纪通氏居王屋(今河南济源市西),主管中表;仲起氏居嵎番(今山东日照市),主管海陆;阳侯氏居阳谷(今山东聊城市南),主管江湖;宿沙氏居东平(今山东泰安市西),主管海盐。

  命春官羲仲为木正,居青丘(今河南沧州市青县)。夏官羲叔为火正,居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秋官和仲为金正,居秦岭太白山(今陕西宝鸡市太白县东南);冬官和叔为水正,居龟蒙山(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东)。

  另外封尊卢氏于鸿卢水(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混沌氏于昆吾屯留(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大庭氏于具茨山(今河南新郑市);有巢氏于朝城(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无怀氏于裴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

  女皇二年(丙申,前7705),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

  双方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失败,率部族西奔,怒而袭击祭天圣地不周山(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共工率部族攻上山顶,砍倒了天齐建木,割断了八索准绳,定表向东南倾斜,表绳断绝,八维失准,象征王权的祭天中心遭到了严重破坏。女娲又命骊连氏率族人与祝融氏族联合攻打共工氏,将共工氏一族赶往祁连山以北。

  由于天齐表木遭到破坏,天象观察和天气变化的预测都不能正常进行;结果这年夏天大洪水来临,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突然而来的洪水吞没,许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

  当时女娲等人居住在高地得以幸免。她立刻组织族人砍伐树木,绑制简易木排,下水迎救被困的人。他们奋战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数百名青年男女,这些获救的青年都向她磕头致谢,尊称她为圣母。

  女娲率族人与洪水搏斗的这段历史,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被神化了,被演绎成了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说:

  共工氏与女娲争帝,女娲命祝融氏领兵攻打共工氏。

  共工氏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

  不周山乃撑天之柱,被共工氏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

  但是,山林是兽类的领地,它们受到侵扰后十分愤怒,向人类发起疯狂的攻击。又有许多人被野兽咬死,吃掉。

  人类遭遇到了空前的灾难,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山石砸死,有的被凶猛的野兽和大鸟杀害,人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经过这场浩劫,人类幸存者已经很少。

  为了使人类能再次发展增多,女娲便以黄土和泥,用双手捏起泥人来。

  她先捏了个男人,又捏了个女人,然后向他们吹口气,他们就变成了人。

  女娲让他们结为夫妻,他们便双双向女娲跪拜,尊她为始祖。

  女娲高兴极了,便继续一对一对地捏起来。

  黄土人在她面前不断地增加。

  她不停地捏。捏呀捏,从日出捏到日落,又从黄昏捏到了早晨。她不吃也不喝,忘我地工作着。也不知过了几天几夜,只看见她周围有几百上千个全身赤裸的男女在向他跪拜。

  她觉得这样子很不雅,便抓了一把树叶向他们抛去。于是这些黄土人身上便多了件树叶串成的衣裤。她满意地向他们挥挥手,让他们奔往各地安家立业繁衍子孙。

  女娲累了想休息一下,但眼前仍然还有一大堆黄泥。她有些不耐烦,不想再用手一个一个地去捏了,便抓起一根粗大的草绳,论起来用力抽打黄泥。

  黄泥雨点般四处飞溅,瞬间变成了无数的男女,密密麻麻跪成一大片向她磕头,尊她为祖宗。大洪水后,中国人就是这样延续发展起来的。

  女娲用手捏成的男女后来都成了有钱的贵族,那些用草绳鞭挞出来的男女则成了贱民。历史上总是有钱的贵族少,没钱的穷人多,其根源就是女娲当初造人不平等所致。

  女娲补天固地和用黄土造人的传说虽然都是神话,但古人用这种浪漫和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在遥远的古代女人和土地是何等的崇高和伟大。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根,女人是人类延续之本,女人和土地主宰着人类世界的发展。

  至今女娲故乡的人们仍保留着崇拜泥土和女性生殖符号的习俗,他们用泥土捏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玩偶,并在玩偶身上庄重地刻上女性生殖符号,借以表达中华儿女对大地母亲永久性的尊重和怀念。

  女皇十年(甲辰,前7697),女娲宣布废除旧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家庭也由原来的群体大家庭分裂成以女人为主体的独立家庭。不过这种家庭并不稳定,因为对偶婚是女人娶男人为夫,被娶来的男人在家庭中没有任何地位,除了劳动和与妻子过性生活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没有丝毫权力。妻子随时可以把丈夫赶出去,再与外族团其他男子成婚。这种婚姻多则数月,少则几日,能保持一年以上的极少。因此,对偶婚的女人,一生可能会有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婚姻。健康的男人一生可能充当几次或几十次丈夫,但当他们年老体衰时,就会被赶回本族团,依靠自己的外甥女来养老送终。

  郭沫若先生在谈到对偶婚时,把对偶婚称为“男人的三从”,即少年从母,壮年从妻,老年从女(外甥女),这是十分准确的。由于女人经常更换配偶,使她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是哪个男人在她体内播下了种子。因此,这一时期的人类仍然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

  女娲晚期,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村庄的出现,使人类由原来的流浪生活变成了定居生活。定居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拥有了更丰富的生活资料。人类已经从渔猎社会逐渐进入到了农业社会。

  女娲在位执政共记五十五年,病逝于女皇五十四年(戊子,前7653),享年107岁。她的遗体葬在风陵渡(今山西运城市芮城县西南)。尊号女皇。庙号女娲。



在位起讫:公元前7653—前7615年。

  生卒年:公元前7685—前7615年。

  出生地:泌阳(今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西)。

  立都:凤城(今河南济源市西)。

  年号:嬟移元年(己丑,前7652)。

  

  嬟移,女,姓风,名嬟移。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三任帝。

  嬟移的曾祖是伏羲,曾祖母是女娲。她是伏羲氏族的直系玄孙,出生在女皇二十二年(丙辰,前7685)。公元前7653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二任帝女娲去世,伏羲氏族推举她继承帝位。以己丑年(前7652)为嬟移元年。

  由于史料缺失,嬟移在位执政时的事迹暂无。

  嬟移执政的后期,凤城再次遭受大洪水的袭击,许多村落被洪水吞没。嬟移被迫率领幸存者迁居于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在那里重建新都。

  嬟移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九年,卒于嬟移三十八年(丙寅,前7615),终年71岁。死后葬地不详。尊号帝嬟移。



在位起讫:公元前7615—前7569年。

  生卒年:公元前7637—前7569年。

  出生地:凤城(今河南济源市西)。

  立都: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

  年号:师嬟元年(丁卯,前7614)。

  

  师嬟,女,姓风,名师嬟,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四任帝。

  师嬟是纯血缘伏羲氏族传人,其祖辈为伏羲女娲政权二任帝女娲,母辈为三任帝嬟移。

  师嬟生于嬟移十六年(甲辰,前7637),从小聪明机智,深得族人喜欢。少年时便得到了帝嬟移的器重,多次派她担当族内的重要工作。嬟移晚年,她被定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7615年,伏羲氏三任帝嬟移去世,师嬟受命在汶上继承了帝位。

  师嬟即位后,以丁卯年(前7614)为师嬟元年。

  由于史料缺失,师嬟在位执政时的事迹暂无。

  师嬟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卒于师嬟四十六年(壬子,前7569),终年六十九岁。死后葬地不详。尊号帝师嬟。



在位起讫:公元前7569—前7527年。

  生卒年:公元前7593—前7527年。

  出生地:泰安(今山东泰安市大汶口)。

  立都: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

  年号:太昊元年(癸丑,前7568)。

  

  太昊,男,姓风,名太昊,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五任帝。

  太昊是纯血缘伏羲氏族传人,他的祖辈是三任帝嬟移,母辈是四任帝师嬟。

  太昊生于师嬟二十二年(戊子,前7593),是纯血缘伏羲氏族的一位绝顶聪明的男子。当时的社会制度是以女人为尊,男人从属于女人。因此,各部落大酋长多数都是女人。只有极少数出类拔萃的男人才能有资格被选为部落首领。太昊就是其中一个。

  公元前7569年,四任帝师嬟病死于宫中。师嬟去世后,族人推荐他即帝位,以癸丑年(前7568)为太昊元年。

  太昊执政时期,其活动区域主要在太行山以东和山东半岛的山地,《淮南子、时则训》记载:“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国,东至日出之次,樽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昊,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这里清楚地说明,当时伏羲女娲政权所统治的区域在中国的北方和东部,而在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及西部高原,同时还活动着其它部族的中华人,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氏族联盟政权。

  太昊初都于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晚年时迁都于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太昊执政时期除继承了先祖伏羲所创造的远古文明外,还有了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在生活上的发明主要有三项:

  一是进行农田改革,放水浇田,史称“畎田”。当时气候多雨,洪水不断泛滥,黄河水携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冲击着下游洼地,形成大面积的平原。当时人们称这种河水冲击形成的平原为“息土”、“息壤”、“宿沙”、“夙沙”。太昊时期发明的“畎田”就是在这些平原上开沟挖渠,即可以灌溉农田,又可排泄洪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伏羲氏因有畎田之利,后被周边氏族称之为畎夷。

  二是对大风雨表的改革,太昊以前的大风雨表为木质,称木主,极易损毁。太昊改用石主为碑,以象髀骨,树立测试风雨的山碑天齐石主。又称石晷。

  三是发明草编织物——蓑衣。当时的气候晴天少阴雨多,夏季里更是经常阴雨连绵,麻类织成的衣物不利于田间劳作和渔猎。这时候,民间发明了用草和树皮编成的防雨工具,称作蓑衣,以适应当时的恶劣天气。后来,人们便把这项发明归功于太昊了。

  太昊娶五世女娲氏女子为妻,生有四子。长子名重,次子名该,三子名修,四子名熙。这四个儿子后来都得到了太昊的重用。太昊执政时,提升葛天氏后裔木正勾芒(又作句芒)为天栋勾陈柱下史总官,拜为上相。改任长子重代替勾芒木正之职,主东方木星,龙星的观测。因为人们习惯于称木正为勾芒,便把重称作勾芒。此后“勾芒”便成了木正官职的代名词。太昊任命次子该为金正,号蓐收,又称金天氏,主西方金星的观测。又以三子修和四子熙共主北方水星,号为玄冥,负责北方辰星的观测。

  太昊时期在文化上的重大贡献是发明了十二地支。

  传说十二地支是太昊的重臣勾芒发明的,古时的十二地支读音和写法与现在完全不同,古时的写法和读音是:⑴□读“孳zi”,即现在的子;⑵□读“孬nao”,即现在的丑;⑶□读“坳ao”,即现在的寅;⑷□ 读“娇jiao”,即现在的卯;⑸□读“臣chen”,即现在的辰;⑹□读“广guang”,即现在的巳;⑺□读“五wu”,即现在的午;⑻□读“围 wei”,即现在的未;⑼□读“长cang”,即现在的申;⑽□读“酋qiu”,即现在的酉;⑾□读“渠qu”,即现在的戌;⑿□读“矿kuang”,即现在的亥。【因上古符号文字无法输入,写法暂时空缺】(据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

  太昊是伏羲女娲政权的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史书上曾留有许多记录,但由于天灾人祸的损毁,保留下来的很少,我们也只能从史书的引文和考古中获得少量的信息。

  太昊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卒于太昊四十二年(甲午,前7527),终年六十七岁。遗体葬在宛丘太昊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城北),尊号白帝、帝太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位起讫:公元前7527—前7525年。

  生卒年:公元前7569—前7525年。

  出生地: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

  立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年号:昊嬟元年(乙未,前7526)。

  

  昊嬟,女,姓风,名昊嬟。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六任帝。她的祖辈是四任帝师嬟,父辈是五任帝太昊。

  昊嬟是太昊的小女儿,生于师嬟四十六年(壬子,前7569),他是在先祖师嬟去世当天出生的,人们都说她是先皇转世,故而称她为昊嬟。昊嬟从小聪明能干,深得太昊喜欢。长大成人后,太昊便把她留在了身边辅佐朝政。昊嬟果然不负众望,工作十分出色。

  公元前7527年,伏羲氏五任帝太昊去世后,她被推举为帝。

  昊嬟即位后,仍立都于宛丘。以乙未年(前7526)为昊嬟元年。

  昊嬟是一位很有责任心的国君,很关心各部落人民的生活。她即位后,多次前往各部落查访,了结民间的生活状况,帮助人们解决了许多生产和生活上的问题。

  昊嬟执政的第三年夏天,因连日暴雨,宛丘洪水泛滥,她亲临抗洪抢险第一线,指挥抢救落水的人,在乘竹筏救人时,被急流卷入漩涡,不幸落水身亡。

  昊嬟在位虚记仅三年,病逝于昊嬟二年(丙申,前7525),终年45岁。她的遗体葬在宛丘昊嬟陵(地址不详),尊号帝昊嬟。



在位起讫:公元前7525—前7509年。

  生卒年:公元前7573—前7509年。

  出生地:穷桑(今山东曲阜市东北)。

  立都:穷桑(今山东曲阜市东北)。

  年号:少昊元年(丁酉,前7524)。

  少昊,男,姓风,名挚,尊称少昊,又称小昊,亦称少昊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七任帝。他的祖辈是五任帝太昊,父辈是帝太昊的次子该,也就是史书上说的金天氏。他的妈妈是女娲氏族的首领,称作皇娥。

  少昊的母亲皇娥,又名书戚。她的工作是负责对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观测。她观测星辰的地点称作璇宫。每天夜里,她一边观测天象一边用麻纺线织绳,制作准绳。她观测天象使用的器具称作璇玑玉衡。玉衡是一种类似于竹筒的玉器,把玉衡放在眼前,通过玉衡的窥管可以准确地观察到星象的移位情况。皇娥每天夜里观星,寂寞时便吹玉衡的圆孔,玉衡便发出十分悦耳的音乐。因此,有人又把玉衡称作箫。——传说乐器“箫”的发明者就是皇娥

  古时候把观测天象的院子称作天井,故后人又称皇娥为井神,说井神为吹箫女子,民间还有她的画像流传。

  一次偶然的机会,皇娥在穷桑结识了白帝太昊之子金天氏,二人一见钟情。在一个美丽的春天,他们在云水苍茫的西海岸边完成了神圣的交合。皇娥怀了孕,在师嬟四十二年(戊申,前7573),于稚华之渚(即华渚,在今山东曲阜境内)生下了少昊。故少昊又从母姓,称他为戚姓。因少昊生于穷桑,故史书上又称他为穷桑氏,亦称桑丘氏。后来,少昊承袭父亲金星氏的历法,并发扬光大,又被人们尊称为金天氏,金穷氏。

  公元前7525年,帝昊嬟因意外事故去世,少昊被推举为帝。他即位后定都于他的出生地穷桑,以丁酉年(前7524)为少昊元年。

  少昊执政时期,除全面继承了太昊时期所创造的一切成就外,还进一步发展了八卦历。少昊有两位重要的妻子。一位是女娲氏族的女子称作“羲和”,一位是亚陵氏族的女子名叫“常羲”。羲和和常羲后来发展成为两大部族,是伏羲女娲政权的重要力量。少昊命羲和主日,常羲主月,以璇玑玉衡、窥管诸仪器观测天象和日月运行的规律,调整历法,指导臣民的生产和生活。

  少昊执政时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木星十二岁周期和每年为十二月的新历法。

  木星古时为岁星,它有多种称呼。主要有摄提、应星、经星、纪星、重华星等,又称太岁、太阳、岁阴等,是伏羲太昊主观测星,代表东方春木,苍帝人主之象,主大司农,主五谷,主福。岁星庙位为营室星,又名青庙,玄宫。初为玄女所创。

  木星十二岁为一个周期,每岁之名分别为:(1)乙(读“杞qi”),(2)□(读“顺sun”);(3)□(读“强qiang”)(4)□(读“昆 kun”)(5)□()(读“七qi”)(6)□(读“嘎ga”)(7)□(读“扒ba”)(8)□(读“掐qia”)(9)□(读“擦cha”)(10)□(读“仨sha”)(11)□(读“丘qiu”)(12)□(读“摸mo”)。【方框暂代无法输入的远古符号文】

  岁星与十天干相配称作太岁十天干:岁星在甲名为阏逄,在乙名为旃蒙,在丙名为柔兆在丁名为强圉,在戊名为著雍,在己名为屠维,在庚名为上章,在辛名为重光,在寅名为玄默,在癸名为昭阳。太岁十天干又称作岁阳。

  岁星与十二地支相配称作太岁十二地支:岁星在子名为困敦,在丑名为赤奋若,在寅名为摄提格,在卯名为单阏,在辰名为执徐,在巳名为大荒落,在午名为敦牂,在未名为协洽,在申名为涒滩,在酉名为作噩,在戌名为阉茂,在亥名为大渊献。岁星十二地支又称岁阴。

  少昊的十二月历法规定,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年为十二月,每月为三十天,过年五天。

  十二月历法是少昊的妻子常羲根据观察表木晷影长度变化和月亮圆缺规律而推算出来的。她认为每年十二个月更符合自然规律,而且十二个月正好与十二地支相配,更便于时间的记录。

  《山海经》与《大荒经》记载:“常羲生月十有二”,是说常羲创造了十二月历法。远古文字甚少,一字含有多种意思,有些字与现代含义完全不同。有的人不了解真相,望文生义,把远古史实看成是荒诞的神话,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予以纠正。

  少昊在位执政虚记十七年,卒于少昊十六年(壬子,前7509年),终年六十五岁。遗体葬在云阳少昊陵(今山东曲阜市东北)。尊号帝少昊。



在位起讫:公元前7509——前7481年。

  生卒年:公元前7531—前7481年。

  出生地:泽邑(今山东荷泽市)。

  立都:具茨山(今河南新郑市南)。

  年号:嬑节元年(癸丑,前7508)。

  嬑节,女,姓风,名嬑节。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八任帝。

  嬑节为纯血缘伏羲氏传人,其祖母辈为昊嬟,父辈为少昊。

  嬑节于太昊三十八年(庚寅,前7531)出生在她的故乡泽邑。她从小就聪明伶俐,智慧超群,在同龄的孩子们中间,出类拔萃,颇受族人称道。长大以后,因其聪明能干,深得族人崇敬,把她推荐给帝少昊。她进入朝廷后,尽心尽意辅佐帝少昊治理朝政,获得了帝少昊的好评,后来被帝少昊选定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7509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七任帝少昊去世,嬑节被拥立为帝。

  嬑节即位后,立都于黄河以南的具茨山。以癸丑年(前7508)为嬑节元年。

  因史料欠缺,嬑节执政的事迹不详。不过,根据零零星星残缺不全的历史资料和地下考古所见,她执政时应该还是不错的。因为那个时候正处于原始共产主义时期,各族各部落都在首领的领导下,快乐地生活着。

  嬑节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卒于嬑节二十八年(庚辰,前7481),终年五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具茨山(今河南新郑市南)。尊号帝嬑节。



在位起讫:公元前7481——前7444年。

  生卒年:公元前7510——前7444。

  出生地:具茨山(今河南新郑市南)。

  立都: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年号:伏泰元年(辛巳,前7480)。

  伏泰,女,姓风,名伏泰。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九任帝。

  伏泰于少昊十五年(辛亥,前7510)出生在帝都具茨山,为纯血缘伏羲氏传人。其祖辈为伏羲女娲政权的七任帝少昊,母辈为八任帝嬑节。因伏泰心地善良,关心民众疾苦,受到族人的拥戴。族人一致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7481年,伏羲女娲政权八任帝嬑节去世,她被推举为帝。

  伏泰即位后,建都于密城。改辛巳年(前7480)为伏泰元年。

  由于史料欠缺,伏泰执政期间的事迹不详。

  伏泰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三皇五帝时代》)卒于伏泰三十七年(丁巳,前7444),终年六十七岁。遗体葬于密城郊外,尊号帝伏泰。



在位起汽:公元前7444——前7403年。

  生卒年:公元前7472——前7403年。

  出生地:洛川(今陕西延安市洛川县)。

  立都:临潼(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

  年号:羲暤元年(戊午,前7443)。

  羲暤,男,姓风,名羲暤(hao),为纯血缘伏羲氏传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任帝。

  羲暤于伏泰九年(己丑,前7472)出生在陕北的洛川。他的父祖两代都居住在陕北的洛川,他本人也是在陕北长大成人的。他是极聪明的人。青年时代便以发明“刀笔”和“陶书”而闻名于世。伏羲女娲时代虽然已经有了部分上古文字,但却没有纸笔,把文字记录下来还极为困难。羲暤发明了用坚硬的石块磨制成锋利的刀笔,这种刀笔可以在岩壁、兽骨、陶器和石板上刻写文字。后来他受到烧制陶器的启发,又发明了用泥土制成板状,放入窑中烧制成陶片,然后用来刻录文字和图案;这便是远古时代最早的陶书。

  现代地下挖掘所见远古陶书均为古老的符号文字,因年代久远极难辨认。我国的古文字学者和考古专家目前正在努力破译这种文字。

  羲暤的聪明才智,赢得了伏羲大氏族各部落的尊重和敬仰,他很快被九任帝伏泰任用为辅政重臣,后来又被确定为帝位继承人。公元前7444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九任帝伏泰去世,羲暤正式称帝,成为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十任帝。

  羲暤即位后不久,帝都密城再次遭到洪水袭击。羲暤率领部族逃亡于高地,都城已经被洪水冲毁。羲暤只好把帝都迁到关中的临潼。

  羲暤执政期间,仍施行原始公社的政治制度,各部落村民由村社统一管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部落村社的头领都是由村民公选的,他们的职责就是领导族人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并没有任何谋取私利的特权。其婚姻制度也还是以女性为主的对偶婚。本部族有血缘关系的男女仍禁止通婚。

  羲暤在位时,曾创造了许多上古符号文字,这些文字促进了我国远古文明的发展,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羲暤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羲暤四十一年(戊戌,公元前7403年),终年70岁。

  羲暤死后,遗体葬在了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南)。尊号帝羲暤。



  在位起汽:公元前7403——前7361年。

  生卒年:公元前7433——前7361年。

  出生地:榆阳(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

  立都:临潼(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

  年号:印枪元年(己亥,前7402)。

  

  印枪,女,姓风,名印枪。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十一任帝。

  印枪于羲暤十一年(戊辰,前7433)出生在陕西的榆阳。她是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传人。其父系为纯血缘伏羲氏,母系为女娲氏。她的祖辈世居于榆阳,她的母亲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女子。

  印枪从小聪明能干,颇受族人喜爱,成人后先后被推选为村社和小部落的头领,领导族人发展生产,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因成绩突出,被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任帝羲暤看重,提名推荐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7403年,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任帝羲暤去世,印枪正式即帝位。仍立都于临潼。

  印枪执政的后期,大伏羲氏族的各大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一些部落的首领开始觊觎帝位,提出了民主选举轮流执政的建议。印枪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对一些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把原来的伏羲氏独家执政,修改成由各部落民主选举有德者为帝。当时,崛起于太行山的大庭氏部落最为强大,年轻的女酋长新印颇有才华。经过各部落大酋长民主选举,新印被确定为帝位继承人。印枪执政的晚年,国家的政务基本上已经控制在了大庭氏的手里。

  印枪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印枪四十二年(庚辰,前7361),终年73岁。

  印枪死后,遗体葬在了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南)。尊号帝印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庭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7361——前7335年。

  生卒年:公元前7405——前7335年。

  出生地:大庭(今山西运城市芮城县大王镇)。

  立都:临潼(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

  年号:新印元年(辛巳,前7360)。

  新印,女,姓风,名新印,号大庭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大庭氏执政的首任帝。

  大庭氏一族原是大伏羲氏的一个分支,其先祖兴起于太行山,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族群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部落。于是,这个部落在头人的带领下走出了太行山,在黄河以北吕梁山以南,兴建了一个较大的村镇,建立了本部落的活动中心,结束了游猎生活,从此定居下来。因为领导开发新村镇的首领名叫大庭,族人便把新村命名为大庭,此后族人便改称大庭氏。

  新印于羲暤三十九年(丙申,前7405)出生在大庭,从小就聪明能干,不到二十岁就已经成了部落里的姣姣者。她不仅头脑灵活,而且身体强健,武力过人,赤手空拳敢与虎豹搏斗,深受族人敬仰。不久,大庭氏部落的大酋长去世,她被推选为新一任大酋长。她上任后,领导族人积极发展生产,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安排适当的工作,种田的、狩猎的、纺织的、制陶的都各有分工。新印领导族人经过二十几年的奋斗,大庭氏一跃而成为大伏羲氏族最强大的部落,受到了各部落的敬仰。

  这时,大伏羲氏族的十一任帝印枪已经年老,政务管理混乱。一些部落的首领对伏羲氏的执政产生了不满,还有人建议改革帝位世袭制,由各部落民主选举下一任帝。印枪虽然老了,但思想还是比较开明的,便同意了大家的建议。经过协商,确定了以大庭氏首领新印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7361年,伏羲女娲政权第十一任帝印枪去世。新印正式即位称帝,改辛巳年(前7360)为新印元年。仍立都于临潼。

  新印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新印二十六年(丙午,前7335),终年七十一岁。

  新印死后,遗体葬在大庭西南(今山西运城市芮城县大王镇南),尊号帝新印。


  在位起讫:公元前7335——前7271年。

  生卒年:公元前7351——前7271年。

  出生地:蓝田(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立都:临潼(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

  年号:姯印元年(丁未,前7334)。

  姯印,女,姓风,名姯(guang)印,号大庭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三任帝,大伏羲氏族大庭氏执政的二任帝。

  姯印于新印十年(庚寅,前7351)出生在蓝田。她是十二任帝新印的侄女,因为她才智超群,深得帝新印的重用。姯印十三岁时,帝新印便开始任用她处理朝中的一些重大事情。姯印十五岁时,帝新印又亲自召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大酋长开会,宣布确立姯印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7335年,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二任帝新印去世,年仅十六岁的姯印正式即帝位。

  姯印即位后,以丁未年(公元前7334)为姯印元年。

  因史料欠缺,姯印执政时的事迹不详。

  姯印16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六十五年,卒于姯印六十四年(庚戌,前7271),享年八十一岁。她的遗体葬在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南)。尊号帝姯印。



在位起讫:公元前7271——前7224年。

  生卒年:公元前7290——前7224年。

  出生地:蓝田(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立都:临潼(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

  年号:随象元年(辛亥,前7270)。

  随象,男,姓风,名随象,号大庭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十四任帝。大伏羲氏族大庭氏执政的三任帝。

  随象于姯印四十五年(辛卯,前7290)出生在蓝田,是十三任帝姯印的孙子。他从小机智善辩,能说会道,深得祖母喜爱,便一直把他留在身边,教他学问,教他治国之道。随象天性聪明,又颇有心计,对祖母的教导无不照办,更加得到帝姯印的好感,便有意把帝位传给他。为了进一步树立他的威信,扩大他在氏族中的影响,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帝姯印便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让他代理朝政。翌年她又正式宣布立随象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7271年,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三任帝姯印去世,随象继承了帝位。

  随象即位后仍立都于临潼,改辛亥年(前7270)为随象元年。

  随象执政的早期以民为本,精心治理国家,得到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支持。但是,他后来晚节不保,逐渐变得懒惰,贪图享乐,对各部落的民众疾苦毫不关心,引起各部落不满。在他执政的晚年,关中一带自然灾害频繁,有许多部落被迫逃离家园。在迁徙逃亡中,一些老弱病残的族人凄惨地死去。面对族人的困境,随象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非但不去组织其它部落族众去救援,而是我行我素,继续吃喝玩乐,使各部落民众十分愤怒,纷纷要求罢免大庭氏的执政权。

  这时,兴起于河南中原地区的柏皇氏一族强大起来,大酋长伏显积极领导灾民自救,同时尽最大努力支援受灾的部落,赢得了各部落的好评。各部落大酋长一致推举柏皇氏的大酋长伏显执掌朝政,取代大庭氏的执政权。

  随象在族人的骂声中病倒了,很快便病入膏肓,不久便死去了。

  随象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八年,卒于随象四十七年(丁酉,前7224),终年67岁。遗体葬在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南),尊号帝随象。

  大庭氏历三任帝,前后共执政一百三十七年



柏皇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7224——前7191年。

  生卒年:公元前7251——前7191年。

  出生地:柏城(今河南驻马店市西平县南)。

  立都:遂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古城)。

  年号:伏显元年(戊戌,前7223)。

  伏显,女,姓风,名伏显,号柏皇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五任帝,大伏羲氏族柏皇氏执政的首任帝。

  伏显于随象二十年(庚午,前7251)出生在柏皇氏的活动中心柏城。随象晚年时,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出现了危机,各部落为求生存,被迫离开定居的住所,向新的地域迁徙,社会动荡,人心恐慌。在这种情况下,帝随象不但不去组织各部落族众去自救,而是我行我素,继续躲在家中吃喝玩乐,全然不顾人民的死活,使各部落民众十分愤怒,纷纷要求罢免大庭氏的执政权。

  就在这关键时刻,柏皇氏大酋长挺身而出,她不仅积极领导本部落抗灾自救,还无私的帮助其他部落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赢得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好评。于是各部落大酋长代表本部落,向执政的大庭氏提出抗议,要求罢免无所作为的大庭氏的执政权。

  公元前7224年,大庭氏执政的三任帝随象在一片骂声和诅咒声中去世。各部落一致拥护柏皇氏大酋长伏显即帝位。

  伏显即位后,立都于她的故乡柏城以南的遂城,以戊戌年(前7223)为伏显元年。

  当时遂城的东南是一个大湖,周围草木茂盛,环境非常好。伏显就是在这里领导各族人民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

  伏显执政期间,关心民众疾苦,经常深入各部落了解情况,为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出谋献策,得到了各部落的广泛赞扬。

  伏显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伏显三十三年(庚午,前7191),终年六十一岁。

  伏显死后,遗体葬在遂城北(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西北),尊号帝伏显。



在位起讫:公元前7191——前7159年。

  生卒年:公元前7229——前7159年。

  出生地:柏城(今河南驻马店市西平县南)。

  立都:遂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古城)。

  年号:可塑元年(辛未,前7190)。

  可塑,女,姓风,名可塑,号柏皇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柏皇氏的二任帝。

  可塑是帝伏显的侄子,于随象四十二年(壬辰,前7229)出生在柏皇氏的活动中心柏城。因从小富有爱心,热爱公共事业,很被帝伏显看好。在她二十岁时,便得到了帝伏显的重用,让她进入都城辅佐朝政。

  帝伏显晚年时召见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大酋长,向他们推荐了可塑,宣布确定可塑为帝位继承人。氏族联盟时代早期的帝王只是一个公众选举出来的总首领,其职责就是管理整个氏族联盟,并没有其他的特权。经济上和普通的族人一样,还没有等级差别。帝王与民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上下和谐,其乐融融。所以,这一阶段除极个别虚荣心过强者外,很少有人争夺帝位。因此,由谁来出任国君,一般并无多大争议,只要有能力领导整个“国家”就行。于是,可塑便成了公认的帝位继承人。

  公元7191年,柏皇氏首任帝伏显去世,可塑正式即帝位。

  可塑即位后,仍立都于遂城。以辛未年(前7190)为可塑元年。

  可塑继承了先帝的好传统,执政期间勤勤恳恳,把一生的心血都花费在对国家的治理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到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好评。

  可塑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可塑三十二年(壬寅,前7159),终年七十一岁。遗体葬于遂城城北(今河南驻马店纸遂平县西北),尊号帝可塑。



在位起讫:公元前7159——前7143年。

  生卒年:公元前7197——前7143年。

  出生地:柏城(今河南驻马店市西平县南)。

  立都:遂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古城)。

  年号:郁莟元年(癸卯,前7158)。

  郁莟,女,姓风,名郁莟,号柏皇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柏皇氏的三任帝。

  郁莟生于伏显二十七年(甲子,前7197),她的祖辈是柏皇氏首任帝伏显,柏皇氏二任帝可塑是她的姑母。

  郁莟也是出生在柏皇氏的发祥地柏城,少年时她便以二任帝可塑为偶像,立志做一个有作为的头领。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她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很快成为族中出类拔萃的人物,由社长,村长,逐渐升任到部落酋长的要职,成为柏皇氏部落的佼佼者。从而也得到了她的姑母——伏羲女娲政权十六任帝可塑的器重,经常安排她去处理一些重要的工作。帝可塑执政的晚期,也效法先帝,把自己的侄女郁莟确定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7159年,伏羲女娲政权的十六任帝(柏皇氏二任帝)可塑去世后,郁莟即帝位,仍立都于遂城,。以癸卯年(前7158)为郁莟元年。

  郁莟执政期间,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处处以身作则,深得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尊重和爱戴。但因过度操劳,积劳成疾,晚年时体弱多病,过早的离开了人世。

  郁莟在位执政虚记十七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郁莟十六年(戊午,前7143),终年五十五岁。

  郁莟死后,遗体葬在遂城北(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西北)。尊号帝郁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位起讫:公元前7143——前7085年。

  生卒年:公元前7165——前7085年。

  出生地:柏城(今河南驻马店市西平县南)。

  立都:遂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古城)。

  年号:郁莟元年(癸卯,前7158)。

  佘蓄,女,姓风,名佘蓄,号柏皇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十八任帝。大伏羲氏族柏皇氏的最后一帝。

  佘蓄于可塑二十六年(丙申,前7165)出生在柏皇氏的发祥地柏城。她的祖母是柏皇氏二任帝可塑,柏皇氏三任帝郁莟是她的姑母。

  佘蓄少年时代就是一位身强体壮敢想敢做的女中豪杰,曾多次领导族人垦荒种田,抗洪救灾,颇受族人的赞扬。也得到了伏羲女娲政权十七任帝郁莟的重用。后来,帝郁莟因体弱多病,便让她代理主持朝政。临终前又立下遗嘱,确定佘蓄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7143年,柏皇氏三任帝郁莟病死。佘蓄即位称帝,成为柏皇氏执政的第四任帝。

  佘蓄称帝后,仍立都于遂城,以己未年(前7142)为佘蓄元年。

  佘蓄执政的早期阶段,效法先王之道,一切按祖宗旧制去做,几十年天下太平,国人安居乐业。但是,在她执政的晚期,由于年老体衰,疏于对朝政的管理。加上自然灾害增多,一些部落受灾后无力自救,被迫逃离家园。社会出现了混乱现象。当时的人类都非常迷信,认为柏皇氏一族气数已尽,上天发怒,所以才降下灾难惩罚人类。要拯救人类的苦难,就必须罢免柏皇氏的执政权。于是,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纷纷要求柏皇氏交出执政权,改选有德政的新人为帝。

  与此同时,大伏羲氏族统治区外的少数比较强大的部落,乘伏羲女娲政权衰弱,不断发动攻击和侵扰,他们抢占地盘,掠夺财物,还肆无忌惮的杀人放火。大伏羲氏族边境地区的居民生命和财产受到了重大的损失。求救的信使不断地飞奔到都城。

  此时佘蓄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已经没有力量去征讨外族的进攻,迟迟没有救援的行动。这就更加引起边境部落的不满,要求柏皇氏交权的呼声更加强烈。年老体衰的佘蓄无法接受内外交困这一残酷的现实,一股急火上攻,暴病身亡。柏皇氏执政的第四任帝就这样在族人的谴责声浪中离开了人世。

  佘蓄在位执政虚记五十九年,卒于佘蓄五十八年(丙辰,前7085),终年八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遂城北(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北)。尊号帝佘蓄。

  佘蓄死后,柏皇氏的执政权被罢免。柏皇氏前后共历四任帝,执政一百三十九年。



伏羲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7085——前7024年。

  生卒年:公元前7102——前7024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

  年号:象团元年(丁巳,前7084)。

  象团,女,姓风,名象团,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十九任帝。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第十二任帝。

  象团于佘蓄四十一年(己亥,前7102)出生在密城,是纯血缘伏羲氏传人,九任帝伏泰是她的直系先祖。象团从小习武,天生神力,而且足智多谋,十五岁时便被族人推选为大酋长。她积极领导本部落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与自然灾害和毒虫猛兽作斗争。

  伏羲女娲政权柏皇氏执政的四任帝佘蓄末年,大伏羲氏族统治区域内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民不聊生,各部落族人怨声载道。年老体衰的帝佘蓄无能为力,引起各部落的强烈不满。而这时,生活在东部沿海一带的外族,乘机入侵大伏羲氏族的地域。面对敌人的入侵,帝佘蓄既不派人征讨,也不前往边境视察,任由敌人入侵。这就更加引起族人的怨恨。

  这时年轻气盛的象团挺身而出,她精选了三百名身强体壮的少年男女,组成两个团队,号称远征自卫军,开赴东部边境,与入侵的敌人展开了激战。

  伏羲女娲时期的战争凭借的是勇敢和智慧。当时双方作战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木棒和石块,远距离用石块投掷,近距离用木棒拼杀。象团的三百名战士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勇猛善战,飞石投掷又快又准,棍棒出手又凶又狠,打的入侵的敌人狼狈逃窜。大伏羲氏族其他部落闻象团获胜,也都挑选青壮年组成队伍支援象团。队伍扩展到上千人,对入侵的敌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仅用三个月的时间便把入侵的敌人全部击退,收复了所有失落的地盘。

  公元前7085年秋天,柏皇氏四任帝佘蓄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一命呜呼。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大酋长联合罢免了柏皇氏的执政权,一致推举伏羲氏大酋长象团为帝。

  象团即位后,在白龟山东南(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以北)重建了新的都城,名其城为象城。因其地在舞水以北,后世又称其城为舞阳。以丁巳年(前7084)为象团元年。

  象团执政期间,勤勤恳恳,为国为民,是一位深受族人爱戴的优秀领导人。在她执政的晚年,没有把帝位传给纯血缘伏羲氏嫡系,而是出以公心,重用中央氏大酋长象伟,并且立她为帝位继承人。

  象团在位执政虚记六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象团六十一年(丁巳,前7024),享年七十九岁。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象团。



中央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7024——前6990年。

  生卒年:公元前7052——前6990年。

  出生地:中河(今河南洛阳市洛宁县北)。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

  年号:象伟元年(戊午,前7023)。

  象伟,女,姓风,名象伟,号中央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二十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中央氏执政的首任帝。

  象伟出生于象团三十三年(己丑,前7052),出生在中央氏部落的活动中心(都城)中河。为大伏羲氏族风姓后裔。她的先祖世居于黄河与洛水之间,故称中央氏。其活动中心称作中河。

  象伟是中央氏一位很有才华的女首领,不到二十岁便当选为部落大酋长。她领导中央氏族民垦荒种田,建设家园,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她不仅重视农业,而且还积极发展新兴的手工业作坊,生产骨器、石器、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此时民间已经有了简易的纺织机械,能够用树皮和麻类纺织成粗布,制做衣服。象伟支持和鼓励族民搞各种发明和创造,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且提拔重用,大大地调动了族民创造发明的积极性,为促进远古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象伟卓越的治国才能很快便得到了伏羲女娲政权十九任帝象团的赏识,对她委以重任,把她的治国之道向整个大伏羲氏族推广。后来又把她确定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7024年,十九任帝象团病逝后,象伟正式即位称帝。仍立都于象城,以戊午年(前7023)为象伟元年。

  象伟执政期间,大伏羲氏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象伟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象伟三十四年(辛卯,前6990),享年63岁。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象伟。



在位起讫:公元前6990——前6955年。

  生卒年:公元前7020——前6955年。

  出生地:中河(今河南洛阳市洛宁县北)。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

  年号:节触元年(壬辰,前6989)。

  节触,女,姓风,名节触,号中央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二十一任帝。大伏羲氏族中央氏执政的二任帝。

  节触于象伟四年(辛酉,前7020)出生在中央氏的政治活动中心中河。她是伏羲女娲政权二十任帝象伟的侄女,因其从小聪明能干,深得帝象伟的喜爱,便对她进行重点培养,使她从小就懂得关心国事,勤政爱民,精通治国之道。

  在伏羲女娲政权时期,国君主要是靠民主选举,还不存在后来的世袭制。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执政的帝王,有权利优先推举本部落的优秀人才。其过程是:先由执政的帝王提名,然后提交给各部落大酋长,在各部落分别讨论通过。当时帝象伟是一位有威望的国君,中央氏部落的口碑在整个大伏羲氏族中也是良好的。因此,帝象伟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各部落的支持,节触被正式确定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990年,帝象伟病死在象城,节触继承了帝位。

  节触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壬辰年(前6989)为节触元年。

  节触执政期间,天下依然太平。

  因史料欠缺,事迹从略。

  节触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节触三十五年(丙寅,前6955),享年六十六岁。

  节触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节触。



  在位起讫:公元前6955——前6931年。

  生卒年:公元前6987——前6931年。

  出生地:中河(今河南洛阳市洛宁县中河乡)。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

  年号:伏案元年(丁卯,前6954)。

  伏案,女,姓风,名伏案,号中央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中央氏执政的三任帝。

  伏案于节触三年(甲午,前6987)出生在中央氏的都城(活动中心)中河。她的祖辈是中央氏首任帝象伟,母辈是中央氏二任帝节触。她少年时代便一直跟随在姑母帝节触身边,耳濡目染了许多政务大事。她天资聪颖,虚心好学,加上帝节触有意对她进行培养,所以她在十几岁时,便开始帮助帝节触处理一些政务上的大事。帝节触对她的工作十分满意,晚年时便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让她代理朝政。

  公元前6955年,中央氏二任帝节触病死后,伏案正式即帝位。

  伏案即位后仍都于象城。以丁卯年(前6954)为伏案元年。

  由于史料缺失,伏案执政期间的事迹不详。

  伏案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伏案二十四年(庚寅,前6931),终年五十七岁。

  伏案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伏案。



  在位起讫:公元前6931——前6896年。

  生卒年:公元前6962——前6896年。

  出生地:中河(今河南洛阳市洛宁县中河乡)。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

  年号:曲秦元年(辛卯,前6930)。

  曲秦,女,姓风,名曲秦,号中央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三任帝。大伏羲氏族中央氏执政的四任帝。

  曲秦于节触二十八年(己未,前6962)出生在中央氏的都城(活动中心)中河。她的祖辈是中央氏二任帝节触,母辈是中央氏三任帝伏案。曲秦在故乡中河长大,少年时因聪明能干,被姨母帝伏案看中把她带入伏羲女娲政权的都城——象城。帝伏案让她学习政务,了解氏族内外的一些大事,熟悉各部落的一些基本情况。曲秦是个乖巧的女孩,对帝伏案的教导言听计从,很快便博得了帝伏案的宠爱和信任。二十岁时,她便开始帮助帝伏案处理一些政务上的事情。帝伏案对她的表现也十分满意,认为她是可造之才,旋即向各部落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各部落均无异议。于是,曲秦便成了伏羲女娲政权帝位的合法继承人。

  公元前6931年,中央氏三任帝伏案病逝于国都象城,曲秦正式即帝位。

  曲秦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卯年(前6930)为曲秦元年。

  由于史料缺失,曲秦执政期间的事迹不详。

  曲秦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曲秦三十五年(乙丑,前6896),终年六十七岁。

  曲秦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曲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位起讫:公元前6896——前6871年。

  生卒年:公元前6923——前6871年。

  出生地:中河(今河南洛阳市洛宁县中河乡)。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

  年号:随秦元年(丙寅,前6895)。

  随秦,女,姓风,名随秦,号中央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四任帝。大伏羲氏族中央氏执政的五任帝。

  随秦于曲秦八年(戊戌,前6923)出生在中央氏部落的都城(活动中心)中河。她的祖辈是中央氏三任帝伏案一代,中央氏四任帝曲秦是她的姨母。随秦也是在故乡中河长大的,从小能言善辩,十分乖巧,深得姨母曲秦的宠爱,便把她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后来曲秦即位称帝,便把她带进帝都象城。让她学习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熟悉政务,了解氏族内外的一些重大事情,掌握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一些基本情况。随秦素有野心,觊觎帝位已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对帝曲秦的教导言听计从,很快便博得了帝曲秦的宠爱和信任。二十岁时,她便开始帮助帝曲秦处理一些政务上的事情。帝曲秦对她的表现也十分满意,认为她是可造之才,旋即向各部落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各部落均无异议。于是,随秦便成了伏羲女娲政权帝位的合法继承人。

  公元前6896年,中央氏四任帝曲秦病逝于帝都象城,随秦正式即帝位。

  随秦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丙寅年(前6895)为随秦元年。

  随秦执政期间,早期尚好。到了晚期,她开始堕落,一味地追求个人享乐,好逸恶劳,疏于国事,氏族各部落出现了混乱。许多族民对中央氏的统治产生了不满情绪,有的甚至暗中对帝随秦恶意地诅咒和漫骂。没过多久,帝随秦便在族人的漫骂声中病死于帝都象城。

  随秦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随秦二十五年(庚寅,前6871),终年五十三岁。

  随秦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随秦。



伏羲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6871——前6856年。

  生卒年:公元前6902——前6856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

  年号:晁安元年(辛卯,前6870)。

  晁安,男,姓风,名晁安,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五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三任帝。

  晁安于曲秦二十九年(己未,前6902)出生在伏羲氏的活动中心密城。

  伏羲女娲政权第二十四任帝随秦的末年,帝随秦晚节不保,逐渐走向堕落,一味地追求个人享乐,好逸恶劳,疏于国事,使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出现了混乱。乱世多灾,国家多难,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部分地区受灾严重,一些受灾的居民被迫逃离家园。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央氏衰落和帝随秦无道造成的。许多族民对中央氏的统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诅咒和漫骂帝随秦,要求中央氏交出执政权,改选贤能者为帝。帝随秦十分恼火,但却又无可奈何,一时急火攻心,身染重病,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帝随秦死后,大伏羲氏族更加混乱了。各部落大酋长都想争夺执政权,相互间剑拔弩张,局势非常紧张。栗陆氏、骊连氏、尊卢氏、赫胥氏、祝融氏、混沌氏等几个势力强大的部落都想称帝。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由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来主持政务,讨论由哪个部落来执政。但争执了很久也没有结果,各部落大酋长互不相让,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继续由纯血缘伏羲氏来执政。这样,伏羲氏的大酋长晁安便被推上了帝位。

  公元前6871年秋天,晁安正式即位称帝,成为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五任帝。

  晁安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卯年(前6870)为晁安元年。

  晁安是一个头脑简单有勇无谋的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治国之道。而且贪吃好色,处理问题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好恶。当时栗陆氏的大酋长伏安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他对她一见钟情,千方百计讨好她。而伏安又是一位精明能干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很快掌握了晁安的短处,便利用自己的魅力完全征服了他。没过多久,帝晁安便把栗陆氏的大酋长伏安调入帝都,让她主管朝政。数年后,伏安利用帝晁安授予她的权力,很快控制了整个大伏羲氏族,完全架空了帝晁安。她觉得帝晁安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准备将他害死。

  晁安十五年(乙巳,前6856)春天,栗陆氏的大酋长伏安邀请帝晁安前往砀山打猎,帝晁安欣然前往。他哪里知道他此行走的却是一条不归路。为了权力,他心爱的女人早已对他动了杀机。当他们高高兴兴地站在一处悬崖边上欣赏山中风景时,伏安乘帝晁安不备,突然将他推下了悬崖。崖下到处都是乱石,帝晁安被摔得脑浆迸裂而死。

  晁安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晁安十五年(乙巳,前6856),终年四十七岁。

  晁安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晁安。



栗陆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6856——前6826年。

  生卒年:公元前6890——前6826年。

  出生地:栗城(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古城)。

  立 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 号:伏安元年(丙午,前6855)。

  伏安,女,姓风,名伏安,号栗陆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陆氏执政的首任帝。

  伏安于随秦六年(辛未,前6890)出生在栗城。栗城是栗陆氏的活动中心。栗陆氏也是大伏羲氏族风姓的一个分支,主要活动在今黄河以南开封市以东,其中心地在商丘市的夏邑县一带,东北靠近安徽省的砀山。伏安从小聪明,而且勇武过人,善于打猎。她从小练就一手投石打鸟的本领,能用精巧的石块击落空中的飞鸟,弹无虚发,百发百中,深受族人称赞。据说她能独自入山与野兽搏斗,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她的机智勇敢赢得了全族的信任,在她十八岁的时候,便被推选为栗陆氏的大酋长。

  伏安二十岁时,伏羲女娲政权的二十四任帝随秦治国不利,大伏羲氏族出现了混乱,各部落大酋长都在争夺帝位。伏安看见这种状况,心生一计。立刻提出推举纯血缘伏羲氏的晁安为帝。她的建议得到了各部落大酋长的响应,于是,伏羲氏的大酋长晁安便被推举为帝。继而,她利用了晁安好色的弱点,主动和他私通,从而取得了晁安的信任,逐渐把执政权掌握到她的手上,最终完全架空了帝晁安。

  公元前6856年,她为了夺取帝位,设计把帝晁安骗入山中,乘其不备,将他推下山崖摔死。接着她假作悲伤地向族人宣布,说帝晁安不慎失足落崖遇难而死,并亲自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葬礼之后,她便堂而皇之地坐上了帝位。

  伏安即位后,勤政爱民,认真治理国家,得到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好评。各部落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社会风气良好。

  伏安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伏安三十年(乙亥,前6826),终年65岁。

  伏安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伏安。



  在位起讫:公元前6826——前6801年。

  生卒年:公元前6857——前6801年。

  出生地:栗城(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起望元年(丙子,前6825)。

  起望,女,姓风,名起望,号栗陆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陆氏执政的二任帝。

  起望于晁安十四年(甲辰,前6857)出生在栗陆氏的活动中心栗城。栗陆氏首任帝伏安是她的姨母(亦作姑母),她是伏安的外甥女(亦作侄女)。当时虽然已经有了对偶婚家庭,但因为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婚姻,外部落的男人很少有人长时间留下来。这些所谓的丈夫,陪伴妻子的时间,多则数月,少则几日。由于男人的频繁更换,大多数孩子都不知道父亲是谁,他们只知道有母亲、姨母和舅父。起望的母亲只是栗陆氏部落的一名普通女子,她和帝伏安是同代姐妹。帝伏安没有孩子,起望从小聪明伶俐,深得姨母的喜欢,姨母便把她留在了自己的身边,认做了女儿。并让她跟随自己学习政务,掌握治国之道,有意对她进行多方面的培养。

  帝伏安晚年时宣布立起望为帝位继承人。这件事曾引起栗陆氏内部的一番争议。当时族中还有一位才华出众的男青年,许多族人都拥护他,建议立他为帝位继承人。但是帝伏安却坚决反对,她认为:男人好色、贪利、忘义、没有责任心,不适合当一国之主;只有女人掌管天下,国家才能兴旺,社会才能发展。在她的坚持下,起望终于获得了帝位继承人的权力。

  公元前6826年,栗陆氏首任帝伏安去世,起望正式即位称帝。

  起望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丙子年(前6825)为起望元年。

  由于先帝伏安在世时打下的良好基础,起望执政期间并没有花费多少心血去治理国家。大伏羲氏族依然是天下太平,人民照旧安居乐业。

  起望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起望二十五年(庚子,前6801),终年五十七岁。

  起望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起望。



  在位起讫:公元前6801——前6732年。

  生卒年:公元前6828——前6732年。

  出生地:栗城(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河圭元年(辛丑,前6800)。

  河圭,女,姓风,名河圭,号栗陆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八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陆氏执政的三任帝。

  河圭于伏安二十八年(癸酉,前6828)出生在栗陆氏的活动中心栗城。她是栗陆氏二任帝起望的外甥女,是在栗城中长大的。少年时代便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民疾苦,热爱公益事业,时常做一些修桥补路助人为乐的好事,深受族人的赞扬。帝起望晚年时,栗陆氏族人一致推举河圭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801年,栗陆氏二任帝起望去世,栗陆氏族人拥戴她坐上了帝位,大伏羲氏族各部落也都表示认同。

  河圭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丑年(前6800)为河圭元年。

  河圭终生未婚,她把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她为大伏羲氏族的发展和壮大沤心沥血,鞠躬尽瘁。直到九十多岁还在忘我的工作。

  在河圭晚年,栗陆氏族中先后有多名青年男女巴结她,想要成为帝位继承人,但都被她一一回绝了。他认为:一国之君应该是有德者居之。栗陆氏的后代爱慕虚荣,奸猾有余,贤德不足,没有一人具备帝王的才能。因此,他一直没有确定帝位继承人,只是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帝位传给伏羲氏的年轻女才子圭嬜(xin)。

  河圭在位执政虚记七十年,卒于河圭六十九年(己酉,前6732),享年97岁。

  河圭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河圭。

  栗陆氏历三任帝,前后共执政一百二十四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6732——前6666年。

  生卒年:公元前6748——前6666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圭嬜元年(庚戌,前6731)。

  圭嬜,女,姓风,名圭嬜(xin),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九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四任帝。

  圭嬜于河圭五十三年(癸巳,前6748)出生在伏羲氏的活动中心密城。她是纯血缘伏羲氏嫡系传人,幼年便以德才兼备而广受族人称道。伏羲女娲政权二十八任帝河圭执政的晚年,听说伏羲氏部落出了位德才兼备的女子,便宣召她到帝都进行考察,发现果然是名不虚传,心中甚喜,亲自为她赐名圭嬜,并把她留在身边,让她辅佐朝政。

  圭嬜十五岁时入朝辅政,勤勤恳恳地工作了两年。在她十七岁的时候,九旬高龄的帝河圭突染重病,临终前留下遗言,她死后由圭嬜继承帝位。

  公元前6732年,帝河圭去世,圭嬜正式即帝位。

  圭嬜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庚戌年(前6731)为圭嬜元年。

  圭嬜没有辜负帝河圭的希望,在她执政期间依然保持着勤恳务实的优良传统,使大伏羲氏族这列远古时代的火车在历史的轨道上稳步前进着。她在晚年时也效法先帝河圭,没有在本氏族中挑选接班人,而是重用颇有治国才能的骊连氏大酋长泰望,并且亲自向上天和大伏羲氏族臣民举荐泰望为帝位继承人。

  圭嬜在位执政虚记六十七年,卒于圭嬜六十六年(乙卯,前6666),享年八十三岁。

  圭嬜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圭嬜。



骊连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6666——前6631年。

  生卒年:公元前6695——前6631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泰望元年(丙辰,前6665)。

  泰望,女,姓风,名泰望,号骊连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三十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首任帝。

  泰望于圭嬜三十七年(丙戌,前6695)出生在骊山。骊山是大伏羲氏族骊连氏部落的发祥地,其地望大约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一带,部落活动的中心地约在今骊山镇一带。骊连氏也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重要支脉,原姓风,伏羲女娲政权初期始称骊连氏,其后代一直延续到氏族联盟时代结束。氏族联盟解体后,骊连氏形成了多个分支,一部分改姓骊,(或作郦),一部分改姓连。所以,骊、连两姓的共同祖先就是骊连氏。他们的先祖最少有九千年的历史。

  泰望原是骊连氏的一名普通女人,因其能文善武,才能出众,被骊连氏部落推选为大酋长。后来她的才能得到了伏羲女娲政权二十九任帝圭嬜的欣赏,便把她召入朝中辅佐朝政。

  不久,又确定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666年,帝圭嬜病死后,泰望正式即位称帝。

  泰望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丙辰年(前6665)为泰望元年。

  泰望执政期间,大伏羲氏族的统治区域逐渐向外扩张,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氏族内部秩序良好,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泰望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泰望三十五年(庚寅,前6631),终年六十五岁。

  泰望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泰望。



在位起讫:公元前6631——前6598年。

  生卒年:公元前6667——前6698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施公元年(丙辰,前6630)。

  施公,男,姓风,名施公,号骊连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三十一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二任帝。

  施公于圭嬜六十五年(甲寅,前6667)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他是骊连氏首任帝泰望的外甥,从小聪明好学,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他的少年时代是在骊山度过的,因其心地善良,勇于吃苦耐劳,有超常的智慧和领导的才能,他被姨母——骊连氏首任帝泰望看中,召他入帝都辅佐朝政,后来又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631年,骊连氏首任帝泰望去世,施公即位称帝。

  施公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卯年(前6630)为施公元年。

  因史料缺失,施公执政的事迹不详。

  施公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施公三十三年(癸亥,前6598),享年七十岁。

  施公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施公。



  在位起讫:公元前6598——前6554年。

  生卒年:公元前6625——前6554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团良元年(甲子,前6597)。

  团良,男,姓风,名团良,号骊连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三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三任帝。

  团良于施公六年(丙申,前6625)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骊连氏首任帝泰望是他的祖母,二任帝施公是他的舅舅。团良从小就很有野心,立志像舅舅一样,做一个掌管天下的国君。因此,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处世从不占尖取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赢得了族人的好评。二任帝施公听说后,便有意要培养他为接班人。但是,这件事却遭到了一些女性氏族首领的反对。她们认为,从古至今都是女人掌管天下,男人称帝必须得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团良只是个普通的青年,并无特殊的才能,根本没有资格称帝。帝施公却不赞成这种观点,他认为,社会在发展,旧的规矩也不能一成不变,女人能掌管天下,男人也照样能掌管天下,他列举了多位男人治理天下的事实,有力的批驳了重女轻男的错误观念,依然坚持立团良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598年,骊连氏二任帝施公去世后,团良正式继承了帝位。

  团良没有辜负前辈的期望,在他执政的四十几年时间里,大伏羲氏族一直健康发展,繁荣昌盛,国家富强,人民康乐。

  团良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团良四十四年(丁未,前6554),享年七十二岁。

  团良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团良。



  在位起讫:公元前6554——前6515年。

  生卒年:公元前6585——前6515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冠象元年(戊申,前6553)。

  冠象,男,姓风,名冠象,号骊连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三十三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四任帝。

  冠象于团良十三年(丙子,前6585)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骊连氏二任帝施公是他的祖父,三任帝团良是他的舅父。冠象天生神力,九岁时就独自上山打猎,猎获了一头凶猛的野猪。他与族人比赛摔跤,数百名成年人中,竟无一人能将他摔倒。后来三个人同时上,才勉强与他打了个平手。少年时代他便成了远近闻名的英雄,他到临近部落去走婚,姑娘们都争着投向他的怀抱,吓得他不敢留宿,一个人独自跑回本部落。此后再也不敢轻易去参加走婚了。

  团良三十五年(戊戌,前6563),西戎部落入侵大伏羲氏族的西部边境。帝团良听说冠象足智多谋勇猛无敌,便命令他为首领,在全族中挑选五百名勇士,前去征讨。冠象果然英勇善战,不到半年便击败了入侵的西戎人,收复了边境领地。冠象因其功勋卓著,被帝团良任命为辅政大臣,后来又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554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三十二任帝团良病死于象城,冠象即位称帝。

  冠象称帝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戊申年(前6553)为冠象元年。

  大伏羲氏族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各部落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之间时常因经济利益产生纠纷,有时甚至发生械斗。冠象执政后,十分重视各部落之间的团结,并且经常深入各部落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矛盾激化。

  冠象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冠象三十九年(丙戌,前6515),享年七十岁。他死后,传位给外甥团伏。

  冠象去世后,伏羲女娲政权三十四任帝团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埋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冠象。



  在位起讫:公元前6515——前6477年。

  生卒年:公元前6547——前6477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团伏元年(丁亥,前6514)。

  团伏,男,姓风,名团伏,号骊连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三十四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五任帝。

  团伏于冠象七年(甲寅,前6547)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骊连氏三任帝团良是他的祖父,四任帝冠象是他的舅父。

  团伏既没有出众的武功,也没有超群的智慧,他只不过是骊连氏部落的一名普通男子,然而他却能顺利地登上帝位,成为伏羲女娲政权的最高领导人,这实在是出人意料之外。

  那么,团伏究竟是如何坐上帝位的呢?

  原来,他也有一套特殊的本事,那就是他善于在上司面前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骊连氏的四任帝冠象晚年时又恰恰喜欢歌功颂德,听不得相反的意见,于是乎报喜不报忧的团伏就逐渐成了他眼中的红人。团伏为人非常狡猾,他在帝冠象面前总是把缺点掩藏得滴水不漏,使帝冠象错误的认为他是一个真正完美无缺的人,是一位完全有资格继承帝位的人。就这样,他在临终前立下遗言,他死后由团伏来继承帝位。

  公元前6515年,骊连氏四任帝冠象去世后,团伏顺利的坐上了帝位。

  执政后的团伏,依然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两面派,嘴里喊着勤政爱民,为全族大多数人谋利益,实际上却贪图安逸,贪利好色,与他所承诺的完全是背道而驰。他即位后,走婚于赫胥氏部落,与赫胥氏多名年轻貌美的女子为婚。于是,他便认定这些女子所生的子女都是他的后代。团伏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他不仅自己窃取了伏羲女娲政权的帝位,还想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挖空心思到赫胥氏部落去寻找自己的后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那女孩的母亲说,她曾做过帝团伏的妻子,这孩子就是团伏的女儿。其实那女子十几年间共有一百多位丈夫,怀上孩子的那一年她有三十多位丈夫,帝团伏只是其中之一,怎么可能就是团伏的女儿呢?只不过是想借他这棵大树好乘凉而已。可是帝团伏却信以为真,认定了女娃就是他的女儿,并亲自给她取名伏义。伏义果然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女中豪杰,十九岁便当上了赫胥氏的大酋长。帝团伏非常高兴,便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团伏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九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团伏三十八年(甲子,前6477),终年七十一岁。他的遗体埋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团伏。

  团伏死后,赫胥氏的伏义继承了帝位,骊连氏执政结束。

  骊连氏历五任帝,共执政一百八十九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赫胥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6477——前6450年。

  生卒年:公元前6504——前6450年。

  出生地:华胥(今陕西西安市蓝田县华胥乡)。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伏义元年(乙丑,前6476)。

  伏义,女,姓风,名伏义,号赫胥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三十五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赫胥氏执政的首任帝。

  伏义于团伏十一年(丁酉,前6504)出生在赫胥氏的发祥地华胥。

  赫胥氏又称华胥氏,是大伏羲氏族的重要支脉。其族主要居住在骊山以南的蓝田地区,与骊连氏部落世代为邻,并互为婚姻。

  伏义的母亲年轻时是一位很有姿色的漂亮女人,伏羲女娲政权的三十四任帝团伏在赫胥氏部落走婚时,曾与她结为短暂的夫妻。但是,帝团伏在和她风流快活够了后,便走掉了。年轻的女人耐不住寂寞,又先后与二十几名男人结为夫妻,后来她怀了孕。她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怀了哪个男人的种子。怀孕期满后,她生下了一名女孩,这个女孩便是伏义。十五年后,伏义成长为一位有勇有谋的女中豪杰,她勇斗猛兽,力擒恶魔,成为赫胥氏的女英雄。

  她的事迹引起了帝团伏的注意。帝团伏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位女中豪杰就是曾经与他通婚的女子所生,便认定她是自己的女儿。于是便为她赐名伏义,并建议赫胥氏部落重用她。

  伏义十九岁时被推举为赫胥氏部落的大酋长,不久又被帝团伏召入帝都辅佐朝政。帝团伏临终前推举伏义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477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三十四任帝团伏去世,伏义坐上了帝位。

  伏义执政期间,工作十分认真。她纠正了前任帝留下的虚假浮夸之风,倡导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赢得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支持。由于她勤于朝政,事必亲躬,劳心费神,她的身体逐渐衰弱下来,只活了五十多岁就病死了。临终前她把帝位传给了外甥女娍义。

  伏义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伏义二十七年(辛卯,前6450),终年五十五岁。

  伏义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伏义。



  在位起讫:公元前6450——前6415年。

  生卒年:公元前6482——前6415年。

  出生地:华胥(今陕西西安市蓝田县华胥乡)。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娍义元年(壬辰,前6449)。

  娍义,女,姓风,名娍义,号赫胥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三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赫胥氏执政的二任帝。

  娍义于团伏三十三年(己未,前6482)出生在赫胥氏部落的发祥地华胥。赫胥氏执政的首任帝伏义是她的姨母。她幼年时便很羡慕姨母伏义,认为她是个了不起的女英雄,立志要向她学习,努力做一个受众人尊敬的领袖。她在母亲的帮助下,不辞辛苦,坚持习文练武,果然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十几岁时就成了本部落青年中的佼佼者。帝伏义自己也有多名儿女,但他们全都是胸无大志的平庸者,没有一个能担当重任,为母亲分忧解愁,帮助和辅佐她治理朝政。伏义因为年轻时生育过多,体力欠佳。晚年时又因为勤于朝政,事必亲躬,日夜劳心费神,身体便越发衰弱了。她知道自己不会长寿,便急于物色合适的接班人,于是便选中了外甥女娍义。她认为娍义胸怀大志,吃苦耐劳,可以担当起治理天下的重任。帝伏义把娍义推荐给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大酋长,建议立她为帝位继承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

  公元前6450年,帝伏义病死在帝都象城的工作岗位上。娍义十分悲痛,率领族人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各部落大酋长都亲自赶来为她送行。葬礼后,娍义正式即位称帝。

  娍义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壬辰年(前6449)为娍义元年。

  娍义牢记先帝的教诲,执政期间处处以先帝为榜样,勤政爱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得到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拥戴。她在位的三十几年里,政通人和,民风朴实,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和前任帝伏义一样,娍义晚年时也没有选自己的儿女为帝位继承人,而是推荐了赫胥氏部落的优秀青年——巧手姑娘肆杤。

  娍义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娍义三十五年(丙寅,前6415),享年六十八岁。

  娍义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娍义。



  在位起讫:公元前6415——前6384年。

  生卒年:公元前6455——前6384年。

  出生地:华胥(今陕西西安市蓝田县华胥乡)。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肆杤元年(丁卯,前6414)。

  肆杤,女,姓风,名肆杤,号赫胥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三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赫胥氏执政的三任帝。

  肆杤于伏义二十二年(丙戌,前6455)出生在赫胥氏部落的发祥地华胥。她从小心灵手巧,能用粘土捏制各种小动物,样子栩栩如生。她发明了用晒干的野草编织草鞋,使人穿在脚上即好看又舒服。当时管这种草鞋叫作“裹草”。后来她又发明了用兽皮制作鞋子,鞋子上方用锋利的骨锥穿成小孔,再把细绳穿进孔洞里。穿鞋时,用细绳把鞋绑在腿上,既结实,又耐用。人们把这种用兽皮做的鞋子称作“裹皮”。此外,她还能在陶器上刻制各种精美的花纹和符号,使烧制出来的陶器美观大方又神秘。她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支持和赞扬,也引起了二任帝娍义的重视。帝娍义召她入帝都辅佐朝政,对她进行重点培养。

  肆杤入都后,虚心听取帝娍义的教导,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进步很快。当然,她不会忘记继续搞她的发明和创造。她用兽骨和坚硬的岩石磨制出许多精美的生活用品供帝娍义使用,帝娍义非常喜欢,对她赞不绝口。帝娍义晚年时,向天神和各部落推荐了肆杤。各部落一致通过,确立肆杤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415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三十六任帝娍义去世。肆杤即位称帝。

  肆杤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丁卯年(前6414)为肆杤元年。

  肆杤执政期间,依然是天下太平。但她和先帝不同,很少外出深入到各部落去了解民情,而是终日躲在帝都宫廷里搞她的小发明。她究竟发明了多少东西无人知晓,但她的发明给当时的人类社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肆杤晚年时,推荐她的外甥归纹给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立他为帝位继承人。

  肆杤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肆杤三十一年(丁酉,前6384),享年七十二岁。

  肆杤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肆杤。



  在位起讫:公元前6384——前6367年。

  生卒年:公元前6426——前6367年。

  出生地:华胥(今陕西西安市蓝田县华胥乡)。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归纹元年(戊戌,前6383)。

  归纹,男,姓风,名归纹,号赫胥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三十八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赫胥氏执政的四任帝。

  归纹于娍义二十四年(乙卯,前6426)出生在赫胥氏部落的发祥地华胥。赫胥氏二任帝娍义是他的祖母,赫胥氏三任帝肆杤是他的姨母。归纹从小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喜欢打架,时常把别的孩子打的鼻青脸肿;当然,有时候他也会被别的孩子打的头破血流。稍大后,他便开始拜师学武,练习登山爬树,飞石投标。那时候还没有金属武器,打仗和狩猎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木器和石器,木制的武器都是选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制作,有木棍、木锥、木杈等;还有用于远距离射击的弓弩。石制的武器有石斧、石锤、石刀等;还有用于远距离投掷的石丸。石丸也称飞石、石蛋,主要是质地坚硬光滑的鹅卵石。投石是当时的一门绝技,需要多年苦练。技艺高超的投石英雄,一次能连发十几枚卵石,而且都能准确地击中目标。归纹苦练武功,三年后果然成了赫胥氏的一位武功高强的英雄豪杰。他曾率领族人多次击退入侵边境的外族人,他每次率领族人狩猎,都能猎获大量的野兽。他的姨母赫胥氏三任帝肆杤也看中了这个外甥,把他推荐给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立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384年,赫胥氏三任帝肆杤病死于帝都,归纹即位称帝。

  归纹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戊戌年(前6383)为归纹元年。

  在伏羲女娲政权时期,帝王只是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总头领在婚姻、家庭、物资分配等方面基本上和普通族民一样,没有特殊待遇。一些书上记载,说女娲是伏羲的妃子,这是完全错误的。伏羲女娲时期虽然有了以女性为主体的对偶婚,但依然还属于走婚,就是本族男人到外族女人那里去过夫妻生活,只有女人迎娶丈夫,还没有男人迎娶妻子的,帝王也不例外。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妻时,也是伏羲到女娲的都城去完婚,婚后伏羲回到自己的都城,女娲依然留在故居。当时的所谓都城,也只不过是个较大的村落,王宫也只是普通的茅草屋,只供帝王和大臣处理政务和居住之用。王宫不允许有闲杂人员居住,更没有家眷,怎么可能有王妃呢?王妃的出现是在炎帝神农氏以后,也就是原始父系社会兴起的时代,这是历史的常识。

  归纹即位时,都城的宫室已经十分陈旧,他向各部落摊派了人力和物力,对宫室进行了整体修缮,使宫室焕然一新。归纹称帝时已经是四十多岁,即位后不久便开始追求享乐了。他年轻时专心习武,很少接近女人。如今高居帝位,有许多妙龄美女都想巴结他,他也正想借机享乐一番。于是,他便经常以巡查为名,前往各部落寻找美女寻欢作乐。有时玩的兴起,他一日内竟连续和十几名女子交媾,直至精疲力竭才罢休。过度贪婪女色使他强健的身体逐渐衰弱,到他执政的晚期,这位当年英武强健的壮汉已经变得骨瘦如柴了。没过多久,他便大病不起,一命呜呼。

  归纹在位执政虚记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归纹十七年(甲寅,前6367),终年六十岁。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归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位起讫:公元前6367——前6352年。

  生卒年:公元前6392——前6352年。

  出生地:华胥(今陕西西安市蓝田县华胥乡)。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伏秧元年(乙卯,前6366)。

  伏秧,男,姓风,名伏秧,号赫胥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三十九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赫胥氏执政的五任帝。

  伏秧于肆杤二十三年(己丑,前6392)出生在赫胥氏部落的发祥地华胥。赫胥氏的三任帝肆杤是他的祖母,赫胥氏四任帝归纹是他的舅父。伏秧的性格和习性与他的舅父归纹颇有几分相似,生得身材魁梧,虎背熊腰。他少年时代也喜欢练武爬山,经常与同伴打架,而且好勇斗狠,许多同龄人都怕他。但是大家又都愿意和他交朋友,心甘情愿地接受他的领导。

  伏秧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打猎,他经常与人结伴上山打猎,每次归来都有很大的收获。他的舅父四任帝归纹十分喜欢他,便有意对他进行重点培养,禁止他上山打猎。不久又把他召入帝都,让他接触那些朝中大臣,跟他们学习治国之道。伏秧虚心好学,很快便熟悉和掌握了朝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

  帝归纹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觉得伏秧已经具备了称帝的资格,便向天神和各部落大酋长推荐了他,立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367年,赫胥氏四任帝归纹突然得了疾病,医治无效而死。伏秧按照朝中惯例,先率领朝中大臣为先帝主持了葬礼。葬礼后他才正式即位称帝。

  伏秧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乙卯年(前6366)为伏秧元年。

  伏秧即位后的最初几年表现的还不错,基本还是按照先朝祖宗留下的制度去做。但是,他后来坐稳地位后,便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于是,他又开始痴迷于打猎,经常率领一些大臣外出田猎。

  赫胥氏最后的两任帝,一个好色,一个贪玩,已经背离了帝王的道德标准,引起大伏羲氏族众多部落的不满,一时间怨声四起,社会秩序出现了混乱。然而,伏秧仍旧不肯收手,照例我行我素,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公元前6352年春天,伏秧再次率人前往华山(今陕西渭南华阴市南)打猎,不慎失足跌下山崖,当场死亡。

  伏秧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伏秧十五年(己巳,前6352),卒年四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归纹。

  伏秧死后,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大酋长联合罢免了赫胥氏的执政权。几个较大的氏族部落争相为帝,大伏羲氏族内部出现了混乱。这时,纯血缘伏羲氏的团暤挺身而出,制止了执政权的争夺,平息了氏族内部的混乱。于是,各部落一致推举团暤为帝。

  赫胥氏执政结束,共历五任帝,执政一百二十五年。



伏羲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6352——前6323年。

  生卒年:公元前6384——前6323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团暤元年(庚午,前6351)。

  团暤,女,姓风,名团暤,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五任帝。

  团暤于肆杤三十一年(丁酉,前6384)出生在纯血缘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

  伏羲女娲政权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个氏族联盟集团,这一氏族联盟集团共有大小部落一百多个,除纯血缘伏羲氏部落外,比较大的部落还有:

  1、中央氏,活动于沁水流域,都于沁阳(今河南焦作市西南)。

  2、柏皇氏,活动于王屋山一带,都于柏香(今河南济源市东南)。

  3、共工氏,主要活动在太行山一带,都于天柱(今山西忻州市静乐县境内)。

  4、朱襄氏,活动在黄河以南,都于襄城(今河南许昌市西南)。后迁于襄城(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

  5、昊英氏,活动在伊水一带,都于鸣皋(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

  6、栗陆氏,活动在西华及栗广之野,都于栗城(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古城)。

  7、骊连氏,活动在华山以西,都于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

  8、葛天氏,活动在黄河以南,都于长葛(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后迁于葛寨(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西南)。

  9、阴康氏,都于太康(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后迁于蒲峪(今陕西渭南华阴市东)。

  10、金提氏,都于太白顶(今河南南阳市桐柏县)。

  11、视默氏,都于犬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

  12、乌明氏,都于东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

  13、尊卢氏,都于鸿卢水(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

  14、混沌氏,都于屯留(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后迁于盘古(今河南济源市克井镇西)。

  15、大庭氏,都于具茨山(今河南新郑市)。

  16、有巢氏,都于朝城(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后迁于巢城(今安徽六安市寿县华祖乡)。

  17、无怀氏,都于裴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后迁于怀城(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古城)。

  18、赫胥氏,都于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19、祝融氏,都于太白(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祝家庄西北)。

  20、女娲氏,都于凤城(今陕西宝鸡市凤县),后迁于女娲城(今河南周口市西华县)。

  此外还有纪通氏、仲起氏、阳候氏、宿沙氏等,也是比较大的部落。

  伏羲女娲政权的创始人是伏羲和女娲,最初是由纯血缘伏羲氏一族执政,后来又改为各大部落有德者轮流执政。纯血缘伏羲氏虽然不再继续执政,但是仍然有对执政帝的监督和罢免权,对各部落的执政过程依然拥有控制和管理的权限。有时在民主评选没有结果时,便由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出任帝位。

  公元前6352年,赫胥氏的第五任帝伏秧在华山打猎时被摔死,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大酋长联合罢免了赫胥氏的执政权。几个较大的氏族部落争相为帝,大伏羲氏族内部出现了混乱。这时,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团暤挺身而出,制止了执政权的争夺,平息了氏族内部的混乱。于是,各部落大酋长一致推举团暤为帝。

  团暤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庚午年(前6351)为团暤元年。

  团暤执政期间,大伏羲氏族各部落之间虽然有些摩擦,但在团暤的努力调解下很快就消除了。整个氏族安定团结,歌舞升平。

  团暤执政的晚期,重用尊卢氏大酋长秦枪为执政大臣,并把他推举为帝位继承人。

  团暤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团暤二十九年(戊戌,前6323),终年六十二岁。

  团暤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团暤。



尊卢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6323——前6288年。

  生卒年:公元前6358——前6288年。

  出生地:卢氏城(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西)。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秦枪元年(己亥,前6322)。

  秦枪,女,姓风,名秦枪,号尊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一任帝。大伏羲氏风姓尊卢氏执政的首任帝。

  秦枪生于伏秧九年(癸亥,前6358),出生在尊卢氏的政治活动中心——卢氏城。

  尊卢氏是风姓大伏羲氏族的一个重要支脉。其祖与纯血缘伏羲氏之祖同为燧人氏北方集团的一个分支。在燧人氏晚期,燧人氏柯约耶劳的一个分支,于环江上游建元城(又作玄城)。柯诺耶劳的后世沿桑干河及支流黄水河发展,迁居于浑河、壶流河,建都于代王城(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再迁涿鹿山,建“洛乌”城(又称下洛,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燧人弇兹本部柯约耶劳一支沿太行山往东进入今河北省境内,弇兹氏建都于灵寿(今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燧人氏建都于蒲阴(又称完县,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其后又北迁于大王店,建都于遂城(今河北保定市徐水县),定天地之中灵台(今名戊己台)。燧人弇兹氏自立姓氏为 “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燧人氏的直系除风姓外,还有允姓和婼姓,为燧人氏最早的三大姓。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境内,西起敦煌(古瓜州)、三危山、疏勒河、弇兹山;东达庆阳、华池、河水,直至陕西境内的北洛河;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其活动中心(观星象祭天中心)主要有三处:一为合黎龙首山(古昆仑山),二为湟中拉脊山,三为六盘山。燧人氏直系的三大姓——风姓、允姓、婼姓,分布在其周围。燧人氏风姓后来又分裂成一百多个分支,尊卢氏就是其中之一。

  尊卢氏族团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潼关以东、黄河以南、洛水以北,北与大庭氏为邻,东与中央氏为邻,西与骊连氏和赫胥氏为邻,南面是伏牛山山区。

  秦枪少女时代就大胆泼辣,性情豪爽,惯用一根梨木大朔,善使飞石。因为经常前往伏牛山打猎,被族人赞为伏牛山女侠。尊卢氏前任大酋长死后,秦枪被族人推选为新一任大酋长。她不辜负族人的厚望,吃苦耐劳,以身作则,工作十分认真,赢得了族人的好评。

  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任帝团暤得知了秦枪的事迹后,亲自对她进行了一番详细考察,确信她是一位很有治国天赋的女中豪杰,便把她召入帝都,任命她为相,辅佐她治理朝政。因为她工作出色,晚年时又举荐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323年,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任帝团暤去世后,她即位称帝,成为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一任帝,也就是尊卢氏执政的首任帝。

  秦枪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己亥年(前6322)为秦枪元年。

  秦枪执政时期,各族人民大团结,依然是太平盛世。

  秦枪晚年时,推荐自己的女儿革池为帝位继承人。她认为,她的女儿论武功可以征服天下,论智慧可以扭转乾坤,没有谁更比她有资格称帝了。她“举贤不避亲”的做法,得到了各部落族人的支持。

  秦枪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秦枪三十五年(癸酉,前6288),享年七十一岁。

  秦枪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秦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位起讫:公元前6288——前6254年。

  生卒年:公元前6325——前6254年。

  出生地:卢氏城(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西)。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革池元年(甲戌,前6287)。

  革池,女,姓风,名革池,号尊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二任帝。大伏羲氏风姓尊卢氏执政的二任帝。

  革池生于团暤二十七年(丙申,前6325),出生在尊卢氏的政治活动中心——卢氏城。

  革池的母亲是尊卢氏的首任帝秦枪,父亲是谁却不清楚。因为那时候是走婚时代,她的母亲虽然是一国之君,却也和普通族人一样,只能在本族家中接受外族男人的走姻。

  由于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公有制,还没有私有财产,家没有贫富之别,人没有贵贱之分,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氏族各阶层的领导,只是人民的公务员,没有任何特权。因此当时的氏族领导人必须具备有良好的品德,不贪图安逸,不怕吃苦受累,甘愿为人民的利益和氏族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生。——这种状况,在今人的眼睛里恐怕很难理解。我们或许要问,人生在世不谋私欲,不图享乐,那他为了什么呢?难道就只是为了奉献?不错,这正是远古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显著差别。远古时代凡是贤德圣明的帝王,都具有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今人则不能,今人无论怎样伟大,都不可能做到无私奉献。这倒不是说今人不如古人高尚,也不是厚古薄今,而是由于古今不同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远古社会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现代社会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取酬。远古文明的公有制怎么能和现代文明的私有制同日而语呢?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荣辱观,远古时代的人是以能为社会、为氏族、为人类奉献为荣的。在许多人眼里,名誉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尽管当官的没有私利可图,可当官的在世人眼里却都是有名望的人,所以许多人还是愿意当官。革池也不例外,她为了能够继承母亲的帝位,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练习武功,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全族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

  革池的苦心引起了母亲的关注,知女莫若母,女儿是怎么想的她心里最清楚。但是,大伏羲氏族四十几任帝王,还没有母亲推荐女儿的先例,这让她很为难。然而,革池却有自己的看法。她对母亲说:“你是为整个氏族挑选接班人,就应该做到举贤不避亲,我是你的女儿,但我也是族中的贤者,你没有理由不推举我。”母亲觉得女儿说的很有道理,终于打破惯例,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288年,尊卢氏首任帝秦枪去世,她的女儿革池即位称帝。

  革池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甲戌年(前6287)为革池元年。

  氏族联盟时代的早期,因为依然实行原始共产制,无私有财产之争,氏族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比较少,除自然灾害引起部落恐慌外,一般情况下都比较安定。革池就是在这种安定太平的社会环境下执政了三十余年。

  革池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革池三十四年(丁未,前6254),享年七十二岁。

  革池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革池。



  在位起讫:公元前6254——前6228年。

  生卒年:公元前6297——前6228年。

  出生地:卢氏城(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西)。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枪兰元年(戊申,前6253)。

  枪兰,女,姓风,名枪兰,号尊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三任帝。大伏羲氏风姓尊卢氏执政的三任帝。

  枪兰生于秦枪二十六年(甲子,前6297),出生在尊卢氏的政治活动中心——卢氏城。

  尊卢氏的首任帝秦枪是她的祖母,二任帝革池是她的母亲。

  枪兰从小就争强好胜,干任何事都想要争个第一。她母亲即位称帝时,她才刚刚只有十岁,当她看见母亲受各部落首领和千千万万臣民拥戴坐上帝位时,她那颗少年的心受到了强烈震撼。从那时起,她便立誓要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大伏羲氏族最优秀的女强人,像母亲一样,风风光光地荣登帝位。

  枪兰和别的年青人不同,别的年青人是年年岁岁常立志,而枪兰却是岁岁年年立志长。有许多年青人,他们是经常立志,却不能持之以恒,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不断修改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枪兰却是认准了木标便一直走下去,十头老牛都拉不回。当时选定帝位继承人的标准,除了要有好的品德和修养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聪明才智。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武功,一旦发生外敌入侵,能够亲自领导族人与敌人作战。枪兰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从母亲即位开始便一直坚持练武。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到她十五岁的时候,她的武功就已经成为大伏羲氏族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于是,她悄悄向母亲申请,请母亲推荐她为帝位继承人。母亲没有立刻答应她,母亲鼓励她说:“你如果想继承帝位就必须得继续努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伏羲氏族百余个部落,优秀的青年成千上万,你知道有多少人会超过你?他们哪一个不想继承帝位?你想让母亲推荐你,那就得像当年母亲年轻时一样,继续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真正成为氏族中顶尖的人物。母亲既然是为大伏羲氏族挑选帝位继承人,就应该挑选族中最优秀的人。你虽然是我的女儿,但也是大伏羲氏族的青年,也有被推荐的权力。母亲为全族之首,就应该为整个氏族和人民着想,公平对待族中每一位青年,当然也包括你。如果你真正是全族的顶尖人物,母亲就一定能做到一视同仁,举贤不避亲!”母亲的一番话更坚定了枪兰的信心,她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枪兰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尊卢氏二任帝革池晚年时,终于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各部落推荐了她女儿枪兰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254年,尊卢氏二任帝革池去世,她的女儿枪兰继承了帝位。

  枪兰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戊申年(前6253)为枪兰元年。

  枪兰执政时期,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也只是一位看家守业的帝王。在她晚年时,她竟出人意料地把帝位传给了她的女儿三那。三那武功一般,智慧平平,根本不具备帝王的标准。这件事引起了族中许多人不满。

  枪兰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枪兰二十六年(癸酉,前6228),享年七十岁。

  枪兰死后,女儿三那把她的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枪兰。



  在位起讫:公元前6228——前6196年。

  生卒年:公元前6267——前6196年。

  出生地:卢氏城(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西)。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三那元年(甲戌,前6227)。

  三那,女,姓风,名三那,号尊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四任帝。大伏羲氏风姓尊卢氏执政的四任帝。

  三那于革池二十一年(甲子,前6267)出生在尊卢氏的政治活动中心——卢氏城。

  三那的祖母是伏羲女娲政权尊卢氏执政的二任帝革池,母亲是尊卢氏执政的三任帝枪兰。三那是一位人品、才学、武功等三方面都很一般的女子,按理说是不具备称帝条件的。但是,她的母亲帝革池从小就对她偏爱,一心要把她拉上帝位,所以,晚年时不顾多人的劝阻,顽固地坚持立三那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228年,尊卢氏三任帝枪兰逝世。她的女儿三那即位称帝。

  三那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甲戌年(前6227)为三那元年。

  三那在位执政期间,政绩平平。因为她不是凭公正的选举和推荐上台的,有许多人不服,经常私下里议论纷纷。三那生有多名子女,她最宠爱的是小儿子革兰。因此三那晚年时就想把帝位传给小儿子革兰。她的这一想法遭到族中许多人的反对,也遭到了她的女儿们的强烈抵制。他们认为,大伏羲氏族建国一千多年以来,除极少数对氏族和族民有特殊贡献的男人被推选为帝外,历来都是传女不传男,怎么可能随意改变呢?但是,三那晚年时很固执,她最终还是行使了自己的特权——推举儿子革兰为帝位继承人。

  三那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三那三十二年(乙巳,前6196),享年七十二岁。

  三那死后,她的儿子革兰把她的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三那。



  在位起讫:公元前6196——前6178年。

  生卒年:公元前6228——前6178年。

  出生地:卢氏城(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西)。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革兰元年(丙午,前6195)。

  革兰,男,姓风,名革兰,号尊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五任帝。大伏羲氏风姓尊卢氏执政的五任帝。

  革兰于帝枪兰二十六年(癸酉,前6228)出生在尊卢氏的政治活动中心——卢氏城。

  革兰的祖母是伏羲女娲政权的五十三任帝枪兰,母亲是四十四任帝三那。

  帝三那执政时,在德政上就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三那身为大伏羲氏族的元首,对自己要求非常不严,她不仅自己放纵情欲,而且还对子女违犯族规的行为大开绿灯。她先后共生了十名儿女,除三名夭折外,活下来的五女二男都不怎么样。不但武功稀松,智力低下,而且道德素质也很差。女儿们视婚姻如儿戏,更换丈夫比更换衣服还要勤,她们自恃身为帝女,对外族来的男人(丈夫)非打即骂,男人不堪忍受虐待,很快都逃回本部落去了。她的两个儿子更离谱,竟然违背族规偷偷把外部落的女子弄到本族来淫乐。而帝三那对这些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由他们胡来。三那晚年时,她的儿女们都想继承帝位,但帝三那宠爱小儿子革兰,最后不顾多数人的反对,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196年,尊卢氏四任帝三那去世,革兰即位称帝。

  革兰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丙午年(前6195)为三那元年。

  革兰执政后,对氏族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不闻不问,继续胡作非为,追求个人的享乐。他从各部落抽调人力和物力,在氏族办事议政的帝宫兴建私宅,称作宫室。宫室建好后,使人从外部落暗中私选美女入宫,供他淫乐。大臣们多次劝谏,他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革兰腐败堕落的行为,引起众多大臣和各部落族民的强烈不满。

  公元前6178年,帝革兰突然暴亡于宫中。有人说他是纵欲过度而死,有人说他是被女人谋杀而死,也有人说是那些反对他的大臣暗中把他害死了。众说纷纭,究竟是怎么死的,谁也说不清楚。许多人都认为他是自作自受,活该!

  革兰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革兰十八年(癸亥,前6178),死时五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革兰。

  革兰死后,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大酋长联合罢免了尊卢氏的执政权,拥立祝融氏大酋长赤禅为帝。

  尊卢氏前后共历五任帝,执政一百四十五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融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6178——前6141年。

  生卒年:公元前6203——前6141年。

  出生地:太白(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祝家庄西北)。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赤禅元年(甲子,前6177)。

  赤禅,女,姓风,名赤禅,号祝融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六任帝。大伏羲氏风姓祝融氏执政的首任帝。

  赤禅于帝三那二十五年(戊戌,前6203)出生在祝融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太白城。

  祝融氏部落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重要支脉,主要生活在今宝鸡市岐山县一代,因境内有太白山,古称其地为太白(与今太白县无关)。祝融氏和伏羲氏同属于燧人氏风姓后裔,祝融氏最早活动在今四川省的广元、巴中一带,因其地在帝都以南,故称南方。伏羲、女娲建立大伏羲氏部落联盟以后,祝融氏族群北移,后来定居在太白。——氏族联盟时代结束以后,祝融氏解体,其后裔大部分改姓为祝。今岐山县境内有祝家庄、祝家河,古时候有祝岭、祝沟、祝集等。祝融氏后裔逐渐分散到全国各地,但大部分还居住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些祝姓家族,其先祖皆源于陕西宝鸡。

  公元前6178年,伏羲女娲政权的四十五任帝革兰突然暴亡于宫中。由于近三十年来尊卢氏执政管理无序,各部落出现了混乱。革兰病死以后,有人说他是纵欲过度而死,有人说他是被女人谋杀而死,也有人说是那些反对他的大臣暗中把他害死了。众说纷纭,真假难辨。后来在赤禅的主持下,召开了一次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大酋长会议。会上大家联合罢免了尊卢氏的执政权,一致推选祝融氏的女首领赤禅为帝。

  赤禅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甲子年(前6177)为赤禅元年。

  赤禅即位后,纠正了尊卢氏晚期违背先帝、道德败坏的行为,恢复了祖宗旧制。社会的混乱局面逐渐得到好转。但是到了晚年,她却又效法尊卢氏,没有挑选族中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为接班人,而是推荐了自己的儿子洛枪为帝位继承人。

  赤禅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赤禅三十七年(庚子,前6141),终年六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赤禅。




  在位起讫:公元前6141——前6124年。

  生卒年:公元前6170——前6124年。

  出生地:太白(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祝家庄西北)。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洛枪元年(辛丑,前6140)。

  洛枪,男,姓风,名洛枪,号祝融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祝融氏执政的二任帝。

  洛枪于帝赤禅八年(辛未,前6170)出生在祝融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太白城。祝融氏首任帝赤禅是他的母亲。

  祝融氏首任帝赤禅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附前,次子名叫洛枪。附前从小老实厚道,不善言谈;而他的弟弟洛枪则恰恰相反,嘴尖舌快,争强好胜,事事都想出风头,处处与哥哥争宠。附前比他年长六岁,总是以大哥哥的身份谦让他,从来不和他争短论长。洛枪见哥哥如此,并不认为这是哥哥的美德,反而认为哥哥无能,软弱可欺,越发不把哥哥放在眼里,有时竟当着众人的面斥责和羞辱哥哥。

  洛枪是位颇有野心的青年,少年时代便开始觊觎帝位。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他无意间听说母亲欲立哥哥附前为帝位继承人,心中立刻慌了。他挖空心思想了一宿,终于想出了一条阻止哥哥继承帝位的好主意。他拜见母亲,请求母亲把长子附前留在故乡太白,任命他为祝融氏部落的大酋长。这样一来,母亲就不可能再让他进入帝都,而洛枪也就有了入朝辅政的机会。果然,帝赤禅听了小儿子洛枪的建议,封长子附前于太白。附前被封在太白以后不久,赤禅便推荐小儿子洛枪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141年,祝融氏首任帝赤禅病死于象城,她的小儿子洛枪继承了帝位。

  洛枪执政期间,工作还算认真,没有做出什么出轨的行为。每个人一生都有一种爱好,帝王也不例外。有的人好色,有的人好赌,有的人喜欢下棋,有的人喜欢打猎……而这些洛枪似乎都不太感兴趣,他生平最大的爱好是下河捕鱼。他从小酷爱游泳,水性特别好。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水性好的帝王竟然会死在水里。公元前6124年夏天,帝洛枪带着几名随从乘独木舟下渭水捕鱼,突然遭遇一股怪风,独木舟被掀翻,帝洛枪和几名随从全部落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然落入自己撒出的渔网里,活生生被淹死在水中。等到岸上的人赶来救援时,捞上来的已经是尸体了。

  洛枪在位执政虚记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洛枪十七年(丁巳,前6124),终年四十七岁。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洛枪。



  在位起讫:公元前6124——前6110年。

  生卒年:公元前6176——前6110年。

  出生地:太白(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祝家庄西北)。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附前元年(辛丑,前6123)。

  附前,男,姓风,名附前,号祝融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八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祝融氏执政的三任帝。

  附前于帝赤禅二年(乙丑,前6176)出生在祝融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太白城。祝融氏首任帝赤禅是他的母亲。祝融氏二任帝洛枪是他的弟弟。

  附前为人忠厚,少年时便经常被弟弟们愚弄和欺骗。祝融氏首任帝赤禅执政的晚年,附前的母亲本想立长子附前为帝位继承人。但是附前的弟弟洛枪与他争位,一面拼命巴结母亲,一面在母亲面前给她出主意。他说附前人缘好,在氏族中威望很高,建议母亲推荐附前为祝融氏部落的大酋长。后来,帝赤禅果然听信了洛枪的话,把附前封在了太白。不久,帝赤禅便推荐小儿子洛枪为帝位继承人。其实,附前心里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弟弟洛枪从中捣鬼。不过,他并不在意。他觉得做帝王是很辛苦的事情,成年累月要为整个大氏族的人劳心费神。让他出任本部落的大酋长,这已经足够了。公元前6141年,祝融氏首任帝赤禅去世后,附前的弟弟洛枪继承了帝位,而他自己则快快乐乐地当他的部落大酋长。

  但是,附前越不想争夺帝位,上天越要把帝位赐给他。祝融氏二任帝洛枪在位仅十七年,公元前6124年夏天,帝洛枪带着几名随从乘独木舟下渭水捕鱼,突然遭遇一股怪风,独木舟被掀翻,帝洛枪和几名随从全部落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然落入自己撒出的渔网里,活生生被淹死在水中。等到岸上的人赶来救援时,捞上来的已经是尸体了。国不可一日无主,经各部落大酋长和朝中大臣公议,一致推举赤禅的长子附前为帝。

  附前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辛丑年(前6123)为附前元年。

  附前果然不负众望,在他执政期间,忠于职守,勤于朝政,经常深入各部落体察民情,访贫问苦,得到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一致好评。

  附前在位执政虚记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附前十四年(辛未,前6110),终年六十七岁。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附前。



  在位起讫:公元前6110——前6078年。

  生卒年:公元前6143——前6078年。

  出生地:太白(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祝家庄西北)。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洛前元年(壬申,前6109)。

  洛前,男,姓风,名洛前,号祝融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四十九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祝融氏执政的四任帝。

  洛前于帝赤禅三十五年(戊戌,前6143)出生在祝融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太白城。祝融氏首任帝赤禅是他的祖母。祝融氏二任帝洛枪和三任帝附前都是他的舅父。

  祝融氏三任帝附前执政初期,洛前因为在道德、智慧和武功方面都很突出,帝附前把他调入帝都辅佐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验,帝附前觉得他这个外甥确实有治国的才能,便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110年,祝融氏三任帝附前去世后,洛前即位称帝。

  洛前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壬申年(前6109)为附前元年。

  洛前在位执政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带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人民积极发展生产,改善社会环境,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得到了各部落族民的好评。但是,在他晚年时,祝融氏家族内部却出了问题。由于他忽视了对下一代进行道德素质的教育,他晚辈的几个外甥自私自利,妒贤嫉能,恃强凌弱,胡作非为。为了争权夺利,他们甚至发展到了“窝里斗”的程度,在大伏羲氏族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各部落大酋长一致认为,祝融氏连本部落族民都约束不了,已经没有资格执政称帝。他们联合起来向监督帝权的伏羲氏请求,要求罢免祝融氏的执政权。帝洛前听到这一消息,急火攻心,大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洛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洛前三十二年(癸卯,前6078),终年六十六岁。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洛前。

  洛前死后,祝融氏的执政权被罢免。

  祝融氏前后共历四任帝,执政一百年。



伏羲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6078——前6044年。

  生卒年:公元前6120——前6044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桑味元年(甲辰,前6077)。

  桑味,女,姓风,名桑味,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六任帝。

  桑味于帝附前四年(辛酉,前6120)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

  桑味是纯血缘伏羲氏的一位很有才气的女子,二十几岁时就被推选为伏羲氏部落的大酋长。祝融氏四任帝洛前执政的晚期,本部落发生内乱,在整个大伏羲氏族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各部落大酋长联名请求监管帝权的伏羲氏大酋长,罢免祝融氏的执政权。而就在这时,祝融氏的四任帝洛前去世了。当时各部落大酋长大多数都是女人,她们说只有女人为帝,天下才能太平,人民才能少起争端。从尊卢氏到祝融氏,因为是男人称帝,民心混乱,政局不稳,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男人自私、贪婪、没有责任心,这是导致政局混乱的关键。所以,应该在各部落中选一位德才兼备的女首领为帝。于是,各部落一致推举伏羲氏大酋长桑味为帝。

  公元前6078年,桑味正式即位称帝。仍立都于象城,以甲辰年(前6077)为桑味元年。

  桑味执政期间,风调雨顺,天下安定。在她晚年时,重用混沌氏大酋长伏纪为相,主持朝政。后来又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桑味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桑味三十四年(丁丑,前6044),享年七十七岁。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桑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混沌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6044——前6005年。

  生卒年:公元前6076——前6005年。

  出生地:盘古(今河南济源市克井镇西)。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伏纪元年(戊寅,前6043)。

  伏纪,女,姓风,名伏纪,号混沌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一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混沌氏执政的首任帝。

  伏纪于帝桑味二年(乙巳,前6076)出生在混沌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盘古城

  混沌氏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较大的部落,是燧人氏风姓的重要支脉。伏羲女娲政权的早期,混沌氏主要活动在昆吾屯留一带(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后来迁居于黄河以北(今河南省济源市以西)。在济源市西北约三十里处有两山对峙,东称磨脐山,西称陡崖山,两山之间的开阔地称盘谷,当地人又称“盘古”;传说是混沌之初盘古开天辟地之处。因此,伏羲女娲政权时期,人们便把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居民称作混沌氏。

  伏纪初为混沌氏的大酋长,后来因工作认真,治理部落有方,被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任帝桑味召入帝都为相,主持朝政。桑味晚年,她被帝桑味推举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044年,帝桑味去世后,伏纪即位称帝。

  伏纪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戊寅年(前6043)为伏纪元年。

  伏纪执政时期,大伏羲氏族社会秩序良好,各部落居民团结互助,安居乐业,民风纯朴。伏纪晚年时,推举她的外甥女(也称侄女)随嬄为帝位继承人。

  伏纪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伏纪三十九年(丙辰,前6005),享年七十二岁。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伏纪。



  在位起讫:公元前6005——前5970年。

  生卒年:公元前6032——前5970年。

  出生地:盘古(今河南济源市克井镇西)。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随嬄元年(丁巳,前6004)。

  随嬄,女,姓风,名随嬄(音yi,此字为代用字,原字电脑中无),号混沌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混沌氏执政的二任帝。

  随嬄生于伏纪十二年(己丑,前6032),出生在混沌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盘古城,她的母亲和混沌氏首任帝伏纪是堂姐妹,她是帝伏纪的外甥女(或作侄女)。随嬄少年时代就很有正义感,热爱公益事业,积极参与部落里的各项活动;后来成长为混沌氏族中最优秀的青年。帝伏纪见她是位可造之才,便召她入都为官,熟悉朝政上的一些事情。帝伏纪晚年时,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臣民推举随嬄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005年,混沌氏首任帝伏纪去世,随嬄即位称帝。

  随嬄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丁巳年(前6004)为随嬄元年。

  随嬄执政时期,工作认真,经常深入各部落了解民情,积极帮助各部落发展生产,深受族民拥戴。民心安定,社会秩序良好。随嬄晚年时推举其外甥女鹏烁为帝位继承人。

  随嬄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随嬄三十五年(辛卯,前5970),终年六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随嬄。



  在位起讫:公元前5970——前5923年。

  生卒年:公元前5999——前5923年。

  出生地:盘古(今河南济源市克井镇西)。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鹏烁元年(壬辰,前5969)。

  鹏烁,女,姓风,名鹏烁,号混沌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三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混沌氏执政的三任帝。

  鹏烁生于随嬄六年(壬戌,前5999),出生在混沌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盘古。混沌氏首任帝伏纪是她的祖母,二任帝随嬄是她的姨母。鹏烁在混沌氏年轻一代中,道德、智慧、武功各方面都很突出,被二任帝随嬄挑选为接班人,召入帝都学习从政。帝随嬄晚年时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970年,二任帝随嬄病逝,鹏烁即位称帝。

  鹏烁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壬辰年(前5969)为鹏烁元年。

  鹏烁执政时期,大伏羲氏族社会秩序依然良好,没有战争和灾荒,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鹏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伏纪四十七年(戊寅,前5923),享年七十七岁。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鹏烁。



  在位起讫:公元前5923——前5884年。

  生卒年:公元前5952——前5884年。

  出生地:盘古(今河南济源市克井镇西)。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茜河元年(己卯,前5922)。

  茜河,女,姓风,名茜河,号混沌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四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混沌氏执政的四任帝。

  茜河生于鹏烁十八年(己酉,前5952),出生在混沌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盘古。混沌氏二任帝随嬄是她的祖母,三任帝鹏烁是她的姨母。

  氏族联盟时代的帝王虽然是由各部落选举产生,但是这种选举是有局限性的。首先是由执政的帝王提名推荐,然后再由朝中大臣和各部落大酋长讨论通过,并非是真正从下到上的民主选举。当时的各部落轮流执政,就和现在一些国家实行的各党派轮流执政是一样的。每个执政的部落如果政绩好,就可以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由本部落选举下一任帝;其过程是先由执政帝提名向天神和各部落推荐,然后才能确定帝位继承人。实际上和现在发布公告一样,只是向全社会告知而已。

  混沌氏三任帝鹏烁执政的晚年,推荐她的外甥女茜河为帝位继承人。

  茜河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己卯年(前5922)为茜河元年。

  茜河执政的早期,社会秩序依然很好。可是到了晚期,白龟山以东地区连年大旱,小河无水,大河断流,山上草木枯黄,地里禾苗旱死;大伏羲氏族有许多部落的族人陷入饥饿的恐慌之中。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开始了艰难的逃亡。难民所到之处,又引起当地部落的混乱。于是,人们开始抱怨混沌氏,认为帝茜河执政无功,得罪了上天,天神发怒才向人间降下灾难。各部落族民纷纷要求罢免混沌氏的执政权,让帝茜河退位交权。

  茜河在天灾和人怨的逼迫下大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茜河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茜河三十九年(丁巳,前5884),享年六十九岁。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茜河。

  茜河死后,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大酋长联合罢免了混沌氏的执政权,推举昊英氏大酋长规辛为帝。

  混沌氏共历四任帝,执政一百六十年。



昊英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5884——前5847年。

  生卒年:公元前5919——前5847年。

  出生地:昊城(今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西南英豪镇)。

  立都:遂平(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

  年号:规辛元年(戊午,前5883)。

  规辛,女,姓风,名规辛,号昊英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五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昊英氏执政的首任帝。

  规辛生于帝茜河四年(壬午,前5919),出生在昊英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昊城。

  昊城,又称昊英城、英昊城,后世又改称英浩城、英豪城。

  昊英氏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重要支脉,主要居住在今洛阳市以西黄河以南的渑池县境内,其活动中心在英豪镇。

  规辛初为昊英氏大酋长,在帝茜河晚年,天下大旱,各部落都因旱灾发生了混乱。而他却领导本部落居民抗灾自救,引水浇田,使禾苗没有枯死,秋天照样打下了粮食。

  公元前5884年冬天,茜河在天灾和人怨的逼迫下大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茜河死后,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大酋长联合罢免了混沌氏的执政权,推举昊英氏大酋长规辛为帝。于是,规辛便成了昊英氏部落执政的首任帝。

  规辛即位时,帝都象城旱情极为严重,禾苗枯死,井水干涸,连人畜的饮水都很困难。帝都已经无法再住下去了,规辛和大臣们及各部落大酋长商议,决定把帝都迁回到靠近大湖(今宿鸭湖)的遂城。遂城是大伏羲氏族柏皇氏首任帝伏显所建,城东南有大湖,水源充足,草木繁茂,是个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好地方。

  伏羲女娲政权自十九任帝象团迁都象城,至五十四任帝茜河止,历三十六任帝一千二百年始迁都。读者也许会问,那三十六位帝王的陵墓,方圆一定很大。其实不然,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原始共产制,帝王和普通的平民一样,没有奢华的宫殿,也没有王妃宫女,更没有私人财产,他们和普通的族民一样,死后也是极为简陋的坟墓,墓中除帝王生前常用之物外,也很少有陪葬物。因为他们的陵墓太普通了,以至后世的人们逐渐把他们遗忘了。

  规辛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规辛三十七年(甲午,前5847),享年七十三岁。

  规辛死后,遗体葬在遂城南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南),尊号帝规辛。



  在位起讫:公元前5847——前5803年。

  生卒年:公元前5876——前5803年。

  出生地:昊城(今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西南英豪镇)。

  立都:遂平(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

  年号:金乌元年(乙未,前5846)。

  金乌,女,姓风,名金乌,号昊英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昊英氏执政的二任帝。

  金乌生于帝规辛八年(乙丑,前5876),出生在昊英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昊城。

  昊英氏的首任帝规辛姨母,她是规辛的外甥女(也作侄女)。因其才华出众,帝规辛晚年时选定她为接班人,并把她推荐给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立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847年,帝规辛去世后,金乌即位称帝。

  金乌即位后,依然立都于昊城,以乙未年(前5846)为金乌元年。

  金乌执政时期,社会秩序良好。各部落之间团结互助,在帝金乌的带领下,积极发展生产,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了大家的赞扬。金乌晚年时选定本部落优秀青年掮师为帝位继承人,掮师是男青年,品德、智慧和武功,在昊英氏部落都是一流的。她这样做,虽然是为了整个大伏羲氏族利益,但是却给本部落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

  金乌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金乌四十四年(戊寅,前5803),享年七十四岁。

  金乌死后,遗体葬在遂城南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南),尊号帝金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位起讫:公元前5803——前5763年。

  生卒年:公元前5834——前5763年。

  出生地:昊城(今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西南英豪镇)。

  立都:遂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

  年号:掮师元年(己卯,前5802)。

  掮师,男,姓风,名掮师,号昊英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昊英氏执政的三任帝。

  掮师生于帝金乌十三年(丁未,前5834),出生在昊英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昊城。

  昊英氏首任帝规辛是他的祖母,二任帝金乌是他的姨母。掮师是昊英氏部落中品德、智慧和武功都很优秀的青年,他不仅得到了族民的好评,也赢得了帝金乌的重视。帝金乌有意把他当成重点培养对象,召他入帝都学习从政。掮师从政期间,成绩显著。帝金乌认为,他已经完全有能力领导大伏羲氏族,便于晚年时把他推荐给天神和大伏羲氏全体族民,确定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803年,帝金乌病死于帝都遂城。掮师即位称帝。

  掮师即位后,依然立都于遂城,以己卯年(前5802)为掮师元年。

  掮师为政勤勉,在位时期各部落都健康发展,部落之间鸡犬之声相闻,彼此互无侵扰,和平共处。遗憾的是,掮师的下一代全都不争气,一个个庸碌无为,贪婪自私。他们出于个人野心,都希望帝掮师能推荐自己为合法的帝位继承人。于是,部落内部出现了纷争,几名野心勃勃的男女青年分成两大阵营,为争帝位继承权拉帮结伙,大打出手,闹得满城风雨。帝掮师深感失望,从而打消了推举帝位继承人的惯例,一直到死也没有确立帝位继承人。

  掮师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掮师四十年(戊午,前5763),享年七十二岁。遗体葬在遂城南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南),尊号帝掮师。

  掮师死后,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大酋长联合罢免了昊英氏的执政权,推举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雪河为帝。

  昊英氏共历三任帝,执政一百二十一年。



伏羲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5763——前5722年。

  生卒年:公元前5792——前5722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遂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

  年号:雪河元年(己未,前5762)。

  雪河,女,姓风,名雪河,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八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七任帝。

  雪河是纯血缘伏羲氏的后代,生于帝掮师十一年(己丑,前5792),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她从小智慧超群,是同龄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到二十岁便被推举为纯血缘伏羲氏部落的大酋长。

  公元前5763年,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七任帝掮师去世后,因为没有确立帝位继承人,昊英氏部落内乱,发生了窝里斗。引起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强烈不满,便联合起来罢免了昊英氏的执政权,共同推举纯血缘伏羲氏的雪河为帝。

  雪河即位后,依然立都于遂城,以己未年(前5762)为雪河元年。

  雪河不负众望,在她执政的四十几年时间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毕生精力全都用在大伏羲氏族的管理上,使各部落紧密团结,发展生产,建设家园,逐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她的政绩赢得了族民的称颂。雪河晚年时,推举有巢氏的大酋长汝信为帝位继承人。

  雪河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雪河四十一年(己亥,前5722),享年七十一岁。

  雪河死后,遗体葬在遂城南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南),尊号帝雪河。



有巢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5722——前5682年。

  生卒年:公元前5750——前5682年。

  出生地:巢城(今安徽六安市寿县华祖乡)。

  立都:遂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

  迁都:泌阳(今河南驻马店市西泌阳县泌水镇)。

  年号:汝信元年(庚子,前5721)。

  汝信,女,姓风,名汝信,号有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九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有巢氏执政的首任帝。

  汝信生于帝雪河十三年(辛未,前5750),出生在有巢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巢城。

  有巢氏是大伏羲氏族的重要部落,因该部落所居住的巢城一带为人类先祖有巢氏的发祥地,便以有巢氏为族号。传说今安徽六安市寿县华祖乡就是有巢氏兴起之地。

  汝信初为有巢氏的大酋长,因其政绩突出,被伏羲女娲政权五十八任帝雪河召入帝都辅政朝政,不久,又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722年,大伏羲氏五十八任帝雪河去世,汝信在帝都遂城称帝。

  汝信即位后,依然立都于遂城,以庚子年(前5721)为汝信元年。

  第二年,因帝都遭遇洪水袭击,大部分宫室被毁坏。汝信和朝中大臣及各部落大酋长商议,把帝都迁到了遂城西南地势较高的泌阳。

  汝信执政期间,事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各部落族民中威望很高。但是晚年时她宠爱外甥罗秦,不顾众人阻拦,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从而为有巢氏的执政埋下了隐患。

  汝信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雪河四十年(己卯,前5682),享年六十九岁。

  汝信死后,遗体葬在卧牛山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东南),尊号帝汝信。



  在位起讫:公元前5682——前5649年。

  生卒年:公元前5711——前5649年。

  出生地:巢城(今安徽六安市寿县华祖乡)。

  立都:泌阳(今河南驻马店市西泌阳县泌水镇)。

  年号:罗秦元年(庚辰,前5681)。

  罗秦,男,姓风,名罗秦,号有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有巢氏执政的二任帝。

  罗秦生于帝汝信十一年(庚戌,前5711),出生在有巢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巢城

  罗秦从小聪明,多才多艺,深得他的姨母有巢氏首任帝汝信的宠爱。但是,罗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性格懦弱,行事优柔寡断。按现在的说法,他的性格适合于从事专家、学者、艺术家一类技术性工作;不适合当干部,从事行政工作。然而,帝汝信却忽视了这一点,把他选为接班人,重点进行培养。一些族人建议推举一名优秀的女青年为帝位继承人,却遭到了帝汝信的拒绝,最终还是按照她本人的意愿推荐了罗秦。

  公元前5682年,有巢氏首任帝汝信去世,罗秦即位称帝。

  罗秦即位后,依然立都于泌阳,以庚辰年(前5681)为罗秦元年。

  罗秦执政的早期还算不错,社会稳定,人民康乐。到了晚期,他重用葛天氏大酋长风诰为执政大臣。风诰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已经觊觎帝位多年,如今正好利用帝罗秦对他的信任,广交各部落头领,网络党羽,收买人心,为窃取帝位做好充分准备。

  罗秦晚年时,预备立本部落的晚辈为帝位继承人,却遭到了执政大臣风诰的阻挠,罗秦始终没能如愿。接着,风诰又进一步拉拢朝中大臣和各部落大酋长,扩张自己的势力,架空罗秦。在罗秦执政的最后几年,大伏羲氏族的一切权力都已经操纵在风诰手中。

  罗秦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罗秦三十三年(壬子,前5649),享年六十三岁。

  罗秦死后,遗体葬在卧牛山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东南),尊号帝罗秦。

  有巢氏共历二任帝,执政七十三年。



葛天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5649——前5614年。

  生卒年:公元前5680——前5614年。

  出生地:葛寨(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西南)。

  立都:泌阳(今河南驻马店市西泌阳县泌水镇)。

  年号:风诰元年(癸丑,前5648)。

  风诰,男,姓风,名风诰,号葛天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一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葛天氏执政的首任帝。

  风诰生于帝罗秦二年(庚戌,前5711),出生在葛天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葛寨。

  葛天氏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重要支脉,其族人主要居住在洛水东南(今洛阳市伊川县境内)。风诰是葛天氏部落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二十几岁时就当选为葛天氏部落的大酋长。因政绩突出,被伏羲女娲政权的六十任帝罗秦看中,便把他召入帝都任执政大臣。罗秦对他十分信任,很快便把朝中的实权交给了他。他利用了执掌朝政的方便条件,广交朝中大臣和各部落的大酋长,大肆扩张自己的政治势力,从而控制了整个朝政,完全架空了有巢氏二任帝罗秦,朝中的大小事情都由风诰说了算。有巢氏二任帝罗秦晚年时准备把帝位传给他的外甥,风诰坚决反对。他认为有巢氏的后人没有一个是出类拔萃的,根本不具备执掌天下的资格。建议帝罗秦推举其他部落有才能的人为帝位继承人。言外之意就是推举他。帝罗秦心里十分明了,虽然他已经看出来了风诰的野心,无奈此时大权旁落,想抗争也晚了。他已经无力回天,只好消极对抗,索性不推荐任何人为帝位继承人。就这样,帝罗秦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公元前5649年,有巢氏二任帝罗秦去世。风诰立刻召集朝中大臣和各部落大酋长开会,选举伏羲女娲政权的新一任帝。选举结果是早在人们意料之中了,风诰坐上了伏羲女娲政权六十一任帝的宝座。

  风诰即位后,依然立都于泌阳,以癸丑年(前5648)为风诰元年。

  风诰在位执政时,吸取了有巢氏二任帝罗秦的教训,把执政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他在晚年时推荐自己的外甥女(亦作侄女)峙龙为帝位继承人。

  风诰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风诰三十五年(丁亥,前5614),享年六十七岁。

  风诰死后,遗体葬在泌阳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东南),尊号帝风诰。



  在位起讫:公元前5614——前5571年。

  生卒年:公元前5641——前5571年。

  出生地:葛寨(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西南)。

  立都:泌阳(今河南驻马店市西泌阳县泌水镇)。

  年号:峙龙元年(戊子,前5613)。

  峙龙,女,姓风,名峙龙,号葛天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葛天氏执政的二任帝。

  峙龙生于帝风诰八年(庚申,前5641),出生在葛天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葛寨。

  峙龙是葛天氏首任帝风诰的外甥女(亦作侄女),因才华出众,被推选为葛天氏部落的大酋长。葛天氏首任帝风诰晚年时,为了牢牢地控制住执政权,把才华出众,有丰富领导经验的葛天氏大酋长峙龙调入帝都,帮他管理朝政。不久便正式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614年,葛天氏首任帝风诰去世,峙龙即位称帝。

  峙龙即位后,依然立都于泌阳,以戊子年(前5613)为峙龙元年。

  峙龙爱好音乐,她从小就喜欢听虫鸣鸟叫,喜欢听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她执政后,在帝都专门设立了一个从事演奏的乐队,凡喜庆的日子都让乐队进宫演奏,以示庆贺。她的外甥女(亦作侄女)达河是个音乐的天才,不仅能歌善舞,而且还会演奏各种乐器。峙龙特别喜欢她,便把她召入帝都,留在她身边陪伴她。峙龙年老时,有意要把帝位传给外甥女达河,便让她协助她管理朝政。待她熟悉政务后,便正式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臣民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峙龙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峙龙四十三年(庚午,前5571),享年七十一岁。

  峙龙死后,遗体葬在泌阳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东南),尊号帝峙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位起讫:公元前5571——前5539年。

  生卒年:公元前5603——前5539年。

  出生地:葛寨(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西南)。

  立都:泌阳(今河南驻马店市西泌阳县泌水镇)。

  年号:达河元年(辛未,前5570)。

  达河,女,姓风,名达河,号葛天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三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葛天氏执政的三任帝。

  达河生于帝峙龙十一年(戊戌,前5603),出生在葛天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葛寨。

  葛天氏首任帝风诰是她的“祖父”,二任帝峙龙是她的姨母(亦作姑母)。

  达河是位音乐天才,少女时代便被她的姨母葛天氏二任帝峙龙留在了身边。帝峙龙晚年时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571年,葛天氏二任帝峙龙去世,达河即位称帝。

  达河执政的初期还是不错的,虽然仍醉心于音乐歌舞,但并没有疏于政务。但是,到了执政的后期,她开始堕落了,终日迷恋歌舞音乐,疏于朝政的管理。各部落之间因边界之争发生矛盾,她也不及时去处理,听之任之,结果造成各部落之间矛盾激化,引起了整个大伏羲氏族的混乱。

  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葛天氏执政时,一直沉醉于音乐和舞曲,至帝达河时更为迷恋。葛天氏的音乐共分八章:第一章叫做“载民”;第二章叫做“玄鸟”;第三章叫做“遂草木”;第四章叫做“奋五谷”;第五章叫做“敬天常”;第六章叫做“达帝功”;第七章叫做“依地德”;第八章叫做“总万物之极”。演奏时,有三个人手持牛尾,蹋唱着舞乐八章。观看舞乐的人会跟着歌舞者一起如醉如狂。

  帝达河的行为引起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不满,他们推举聪明能干的阴康氏大酋长荷曲入朝辅佐朝政,混乱的局面才有所改变。

  达河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达河三十二年(壬寅,前5539),享年六十五岁。遗体葬在泌阳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东南),尊号帝达河。

  达河死后,大伏羲氏族各部落联合推举阴康氏大酋长荷曲为帝,葛天氏执政结束。

  葛天氏共历三任帝,执政一百一十年。



阴康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5539——前5496年。

  生卒年:公元前5603——前5496年。

  出生地:蒲峪(今陕西渭南华阴市东)。

  立都:泌阳(今河南驻马店市西泌阳县泌水镇)。

  迁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荷曲元年(癸卯,前5538)。

  荷曲,女,姓风,名荷曲,号阴康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四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阴康氏执政的首任帝。

  荷曲生于帝达河三年(癸酉,前5568),出生在阴康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蒲峪。

  阴康氏也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重要部落,其先祖与伏羲氏同为燧人氏风姓后裔,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今陕西渭南华阴市一带。

  荷曲初为阴康氏大酋长,在领导本部落族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方面,功勋卓著,受到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赞扬。后来,因葛天氏三任帝达河痴迷于音乐和舞蹈,疏于朝政,使许多事情得不到及时地处理,造成管理混乱,引起众多族人的不满。于是,大臣们和各部落大酋长共同推举她为执政大臣,协助帝达河治理朝政。

  公元前5539年,帝达河去世后,荷曲被拥立为帝。

  荷曲即位后,仍都于泌阳。以癸卯年(前5538)为荷曲元年。

  荷曲即位后不久,受全球大气候的影响,海水突然涨潮,汹涌的洪水很快侵入了陆地的低洼处。都城泌阳所处的地势较低,受到了洪水的严重威胁。荷曲当机立断,下令将都城迁回到故都象城。

  荷曲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她执政时并没有废除音乐,而是确定了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合法性。只是在演奏的地点和时间上加以限制,使音乐发挥其娱乐于民娱乐于政的作用,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还能给民众带来快乐。

  荷曲晚年时推荐她的外甥女达耳为帝位继承人。

  荷曲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荷曲四十三年(乙酉,前5496),享年七十三岁。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荷曲。



  在位起讫:公元前5596——前5451年。

  生卒年:公元前5525——前5451年。

  出生地:蒲峪(今陕西渭南华阴市东)。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达耳元年(丙戌,前5495)。

  达耳,女,姓风,名达耳,号阴康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五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阴康氏执政的二任帝。

  达耳生于帝荷曲十四年(丙辰,前5525),出生在阴康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蒲峪。

  阴康氏首任帝荷曲是达耳的姨母(亦称姑母)。达耳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在阴康氏部落中口碑良好。帝荷曲认为她是一位可造之才,便把她收留在自己身边,对她进行重点培养。成人后,又让她辅佐自己治理朝政。至晚年时又把她推荐给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立她为帝位继承人。

  达耳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丙戌年(前5495)为达耳元年。

  达耳执政时期,天下仍为洪水所困,人们只能选择高地和山岗居住;而高地和山岗又水源短缺,生活十分不便。许多部族为了取水方便,冒险临水而居。

  达耳晚年时推荐她的外甥女媒兰为帝位继承人。

  达耳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达耳四十五年(庚午,前5451),享年七十五岁。

  达耳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达耳。



  在位起讫:公元前5451——前5417年。

  生卒年:公元前5487——前5417年。

  出生地:蒲峪(今陕西渭南华阴市东)。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媒兰元年(辛未,前5450)。

  媒兰,女,姓风,名媒兰,号阴康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阴康氏执政的三任帝。

  媒兰生于帝达耳九年(甲午,前5487),出生在阴康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蒲峪。

  阴康氏的首任帝荷曲是她的祖母,二任帝达耳是她的姨母(亦作姑母)。

  媒兰是阴康氏部落中一位杰出的女性,她不仅机智多谋才德兼备,而且还精通音乐和舞蹈。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当时天下洪水泛滥,天地间阴气过剩,沉积凝滞,阳气受阻,阴阳平衡失调,使人们在精神上抑郁寡欢心情不畅,从而导致身体倦怠,筋骨蜷缩而不舒展。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媒兰创造了一种舒展筋骨的舞蹈,称作“宣导舞”,人们一边用手打着节拍一边跳舞,即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情绪,从而增强了战胜不利环境的能力。媒兰的名声很快传开,也得到了她姨母帝达耳的赏识,便让她进入帝都辅佐朝政,后来又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451年,阴康氏二任帝达耳去世,媒兰即位称帝。

  媒兰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未年(前5450)为媒兰元年。

  媒兰执政时期,除了海浸给人们带来的诸多不便外,社会的秩序也不如从前了。从前各部落之间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除相互通婚的部落外,其余部落彼此相邻,互闻鸡犬之声,却老死不相往来。而如今,海水的入侵逼迫许多部落搬迁,在迁徙过程中,部落之间因为争夺新的领地,时常发生争执,有时甚至发生打斗。

  媒兰晚年时推荐她的外甥女立路为帝位继承人。

  媒兰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媒兰三十四年(甲辰,前5417),享年七十一岁。

  媒兰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媒兰。



  在位起讫:公元前5417——前5377年。

  生卒年:公元前5446——前5377年。

  出生地:蒲峪(今陕西渭南华阴市东)。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立路元年(乙巳,前5416)。

  立路,女,姓风,名立路,号阴康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阴康氏执政的四任帝。

  立路生于帝媒兰五年(乙亥,前5446),出生在阴康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蒲峪。阴康氏的二任帝达耳是她的祖母,三任帝媒兰是她的姨母(亦作姑母)。

  立路小时候也是个乖巧听话的女孩,而且聪明好学,心地善良,深受本部落族民的赞扬。

  她的姨母——阴康氏三任帝媒兰对她很重视,从几岁时便开始对她进行培养,二十岁时便让她进入朝中熟悉政务,后来又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417年,阴康氏三任帝媒兰去世,立路即位称帝。

  立路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乙巳年(前5416)为立路元年。

  立路即位之初,大伏羲氏族就已经出现了动乱。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部落,虽然没有公开与阴康氏执政的伏羲女娲政权相对抗,但已经有了明显地抵触情绪,对阴康氏发布的一些命令施行消极对抗。同时,各部落之间也开始勾心斗角起来,抢占地盘,争夺地方控制权,有时甚至刀兵相见。到立路执政的晚期,立路已经完全无法控制局面了。她只好请负责监国的纯血缘伏羲氏大酋长因康辅佐她。在这种情况下,立路已经无法再推荐本部落的后人上台执政了,便只好推举纯血缘伏羲氏大酋长因康为帝位继承人。

  立路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立路四十年(甲申,前5377),享年七十一岁。

  立路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立路。



伏羲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5377——前5346年。

  生卒年:公元前5408——前5346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因康元年(乙酉,前5376)。

  因康,女,姓风,名因康,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八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八任帝。

  因康生于帝立路九年(癸丑,前5408),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

  因康是纯血缘伏羲氏部落的传人,因为她年轻时在本部落中各方面表现突出,被族人推举为大酋长。伏羲女娲政权的六十七任帝立路执政的晚年,大伏羲氏族出现混乱,各部落之间时常发生冲突。而帝立路此时已经年老,无力去管理和调解各部落之间的纠纷,便把年轻有为的伏羲氏大酋长因康召入帝都主持朝政。因康上任后,不辞辛苦,多次深入各部落调解部落之间的矛盾,使社会秩序重新稳定下来。于是,帝立路因其功,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推荐因康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377年,帝立路病死于宫中,因康正式即位。

  因康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乙酉年(前5376)为因康元年。

  因康执政时期,各部落之间虽然还时常发生矛盾和争斗,但并没有太大的冲突。整个大伏羲氏族还算稳定。因康晚年时重用朱襄氏大酋长墙烁为执政大臣,因成绩显著,便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因康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因康三十一年(乙卯,前5346),享年六十三岁。

  因康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因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襄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5346——前5303年。

  生卒年:公元前5379——前5303年。

  出生地:襄城(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墙烁元年(丙辰,前5345)。

  墙烁,女,姓风,名墙烁,号朱襄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九任帝。大伏羲氏族朱襄氏执政的首任帝。

  墙烁于帝立路三十八年(壬午,前5379)出生在朱襄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襄城。

  朱襄氏是燧人氏风姓后裔的一个重要支脉,也是大伏羲氏的一个较大的部落。其活动区域主要分布在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和南召县一带,靠近帝都象城。伏羲女娲政权初期,朱襄氏部落还相对还比较弱,经过了近千年的发展,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成了大伏羲氏百余个部落中的佼佼者。

  墙烁是朱襄氏部落的一位很有才华的女首领,因她精通文武,又有良好的品德,不到二十岁便被推举为本部落的大酋长。她上任后,带领本部落族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积极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使族民很快安顿下来。同时,他还十分重视与睦邻部落的关系,保持友好往来,及时调解和处理相邻部落的矛盾和纠纷,尽量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伏羲女娲政权的六十八任帝因康年老时,任命她为执政大臣,并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346年,帝因康去世后,她即位称帝。

  墙烁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丙辰年(前5345)为墙烁元年。

  墙烁在为期间,勤于朝政,关心各部落族民,积极帮助他们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墙烁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朱襄氏治天下时经常刮风,天地间阳气过剩,阴阳失调;墙烁使人创造出了五根弦的瑟,弹奏起来能使阴阳二气和谐,安定众生。

  墙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墙烁四十三年(戊戌,前5303),享年七十七岁。

  墙烁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墙烁。

  ——原始初民时代早期的帝陵都十分简朴,既没有奢华的陪葬物品,也没有用人或其他动物陪葬的恶习。他们的陵墓基本上和普通族民一样。所不同的是,这些帝王一般都同葬在一个墓地,以此来区别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由于年代久远,陵墓或塌陷,或被洪水冲毁,如今多数都很难找到准确的尸骨。



  在位起讫:公元前5303——前5274年。

  生卒年:公元前5345——前5274年。

  出生地:襄城(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泽治元年(己亥,前5302)。

  泽治,女,姓风,名泽治,号朱襄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任帝。大伏羲氏族朱襄氏执政的二任帝。

  泽治于帝墙烁元年(丙辰,前5345)出生在朱襄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襄城。

  泽治是朱襄氏首任帝墙烁的外甥女,童年是在襄城度过的。少年时,因聪明好学,关心氏族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引起了她的姨母帝墙烁的重视,便把她留在身边进行重点培养。她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便学会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在她二十几岁时,便开始在朝中帮助舅母,辅佐朝政。帝墙烁晚年时,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推荐泽治为帝位继承人。

  泽治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己亥年(前5302)为泽治元年。

  此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个别掌权的村社和部落首领渐渐产生了私欲。当然,这种私欲是极为有限的,因为当时还没有私有财产,人们居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都是公共的,根本不存在私有一说。此时的私欲观念主要表现在“特权”上,他们想利用自己的职权劳动时比别人少干一点,分配食物时比别人多分一点。这种思想萌芽的出现使人类从原始时代平稳的发展走向了野蛮的掠夺和争斗。在伏羲女娲政权的晚期,也就是第七十任帝泽治执政时,这种私欲的萌芽状态主要表现在部落之间领地的争夺上。在此之前,各部落虽然也各有自己的领地,但都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绝不无故侵入相邻部落的领地。而现在,强大起来的部落都想扩大自己的领地,那些弱小的部落又不甘心白白地失去领地,这样,矛盾和战争就产生了。在泽治执政的后期,她已经无法控制大伏羲氏族的整个局面了。几个势力强大的部落,不仅不服从她的命令,甚至还喊出口号要与朱襄氏争夺帝位。在这种情况下,她不敢继续把帝位传给本部落的后人,便推荐了伏羲氏年轻的大酋长渭茂为帝位继承人。

  泽治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泽治二十九年(丁卯,前5274),享年七十二岁。

  泽治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泽治。



伏羲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5274——前5241年。

  生卒年:公元前5308——前5241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渭茂元年(戊辰,前5273)。

  渭茂,女,姓风,名渭茂(此字为同音代用字,原字电脑字库中无),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一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九任帝。

  渭茂于帝墙烁三十八年(癸巳,前5308)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

  渭茂原是纯血缘伏羲氏部落的大酋长,因其能文善武德才兼备,被伏羲女娲政权的七十任帝泽治召入帝都,任命为执政大臣。帝泽治临终前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臣民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274年,朱襄氏二任帝泽治去世,渭茂即帝位。

  渭茂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戊辰年(前5273)为泽治元年。

  渭茂执政时期,曾多次深入各部落了解民情,掌握各部落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土特产品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等。各部落族民对她也都十分尊敬。到了执政的后期,由于年老体衰,没有能力再亲临各部落去工作,她便召无怀氏的大酋长苍芒入都辅政,任命她为执政大臣,因为苍芒工作出色,后来便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渭茂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渭茂三十三年(庚子,前5241),终年六十八岁。

  渭茂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渭茂。



无怀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5241——前5209年。

  生卒年:公元前5278——前5209年。

  出生地:怀城(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苍芒元年(辛丑,前5240)。

  苍芒,女,姓风,名苍芒,号无怀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无怀氏执政的首任帝。

  苍芒于帝泽治二十五年(癸亥,前5278)出生在无怀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怀城。

  无怀氏也是燧人氏风姓的一个支脉,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比较大的部落。其居住地主要集中在今河南焦作市的武陟县和温县一带。武陟县古称怀城,是无怀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氏族联盟时代结束后,无怀氏部落解体,大多数族人以怀为姓,并建有怀国。西周时,怀国被周武王所征服,成为臣服于西周的诸候国。春秋初年,怀国归郑国所有;战国时期归魏国所属。

  苍芒初为无怀氏部落的大酋长,因其政绩突出,被伏羲女娲政权的七十一任帝渭茂看中,提拔她为执政大臣,留在帝都辅佐朝政。她在任职期间,处处以身作则,工作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处理问题公正无私,深受各部落赞扬。帝渭茂年老时,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臣民推荐苍芒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241年,七十一任帝渭茂去世。苍芒即位称帝。

  苍芒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丑年(前5240)为苍芒元年。

  苍芒执政时期的事迹不详,晚年时推荐了她的外甥女节曲为帝位继承人。

  苍芒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苍芒三十二年(壬申,前5209),享年七十岁。

  苍芒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苍芒。



  在位起讫:公元前5209——前5175年。

  生卒年:公元前5244——前5175年。

  出生地:怀城(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节曲元年(癸酉,前5208)。

  节曲,女,姓风,名节曲,号无怀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三任帝。大伏羲氏族无怀氏执政的二任帝。

  节曲于帝渭茂三十年(丁酉,前5244)出生在无怀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怀城。无怀氏执政的首任帝苍芒是她的姨母。

  节曲在少女时代就是无怀氏部落新一代女性当中的佼佼者。她的姨母无怀氏首任帝苍芒见她德才兼备,不是那种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便召她入宫,对她进行重点培养。成人后又一步步提拔她,一直做到执政大臣的职位。帝苍芒晚年时,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209年,无怀氏首任帝苍芒去世后,节曲继承了帝位。

  节曲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癸酉年(前5208)为节曲元年。

  在节曲执政时期,大伏羲氏族的女娲氏部落强大起来。伏羲女娲政权之初,女娲氏族还是大伏羲氏族中的比较弱小的部落,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女娲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至无怀氏执政时期,其实力已经超过了执政的无怀氏。于是,女娲氏开始争夺帝位,争夺大伏羲氏的执政权。他们宣称,是他们的先祖女娲和伏羲共同缔造了大伏羲氏部落联盟,而伏羲氏后代一直享有监国权和执政权,而女娲氏后代却什么权力都没有,这是不公平的。要求参与执政。这一要求没有得到帝节曲的支持。于是,女娲氏便宣称如果下一届帝继续由无怀氏担任,女娲氏部落就退出大伏羲氏联盟。在这种情况下,帝节曲为了维护大伏羲氏联盟的完整和统一,晚年时只好推荐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风和为帝位继承人。

  节曲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节曲三十四年(丙午,前5175),享年七十岁。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苍芒。

  节曲死后,无怀氏失去了执政权。

  无怀氏共历二任帝,执政六十六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5175——前5151年。

  生卒年:公元前5221——前5151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风和元年(丁未,前5174)。

  风和,男,姓风,名风和,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四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任帝。

  风和生于帝苍芒二十年(庚申,前5221),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

  风和是纯血缘伏羲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男性大酋长,他少年时代就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孩子,他聪明活泼,机智多谋,胆大心细,敢想敢做;同龄的男孩和女孩,没有一个能和他相比。他不到二十岁就被推选为本部落的大酋长。上任后他大胆改革祖宗留下来的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受到了许多族民的拥护。他首先对以女性为主体的婚姻制度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一项极不合理的重女轻男的女权制度。他主张氏族社会男女应该平等,男人可以到女人的部落去结婚,女人也同样可以到男人的部落结婚。他的这一提议立刻在部落里引起轩然大波,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无视祖宗规矩,倒行逆施的叛逆想法,绝对不可以实施。但是年轻一代大多数男人都支持他,他们把这一建议提交给帝节曲。然而帝节曲年老保守,没有支持他。无怀氏二任帝节曲晚年时,女娲氏开始争夺帝位,争夺大伏羲氏的执政权,要求参与执政。这一要求没有得到帝节曲的支持。于是,女娲氏便宣称如果下一届帝继续由无怀氏担任,女娲氏部落就退出大伏羲氏联盟。在这种情况下,帝节曲为了维护大伏羲氏联盟的完整和统一,晚年时只好推荐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风和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175年,无怀氏执政的二任帝节曲病死,风和即位称帝。

  风和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丁未年(前5174)为风和元年。

  风和执政期间,对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旧制度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引起了一些保守势力的反对。反对最激烈的是女娲氏部落,他们以风和不尊祖训,不守祖宗章法为借口,拒绝接受风和的管束,从大伏羲氏族中分裂出去。这是伏羲女娲政权成立两千五百年来第一次大分裂,这次分裂使大伏羲氏族从强盛走向了衰弱,这次分裂社会的性质逐渐发生了改变,这次分裂也加快了社会制度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过度的进程。

  风和执政时期,首先对婚姻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以男人为主体的父系婚姻制度,男人可以娶外部落的女子为妻,在男人的部落建立永久性家庭,生了孩子以父系家族延续。风和的这一改革,加速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灭亡,一个新兴的父系氏族社会正在孕育诞生。此外,风和执政时期还创制了上元太初历,使远古时代的历法更加准确。

  风和执政的晚年,没有将帝位外传,而是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年老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节氏为帝位继承人。

  风和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风和二十四年(庚午,前5151),享年七十一岁。

  风和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风和。



  在位起讫:公元前5151——前5117年。

  生卒年:公元前5183——前5117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节氏元年(辛未,前5150)。

  节氏,男,姓风,名节氏,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五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

  节氏生于帝节曲二十六年(戊戌,前5183),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伏羲氏执政的二任帝风和是他的伯父,他是风和的侄子。风和执政的晚年,没有将帝位外传,而是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年老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节氏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151年,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任帝风和病死,节氏即位称帝。

  节氏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未年(前5150)为节氏元年

  节氏执政时期,大伏羲氏族女娲部落更加不服,公然向伏羲氏政权挑战,在宛丘西“一溜十八岗”的山地上修建了女娲城,与伏羲氏政权相抗衡。节氏执政的晚年,也没有将帝位外传,继续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年老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太河为帝位继承人。

  节氏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节氏三十四年(甲辰,前5117),享年六十七岁。

  节氏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节氏。



  在位起讫:公元前5117——前5073年。

  生卒年:公元前5142——前5073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迁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年号:太河元年(乙巳,前5116)。

  太河,男,姓风,名太河,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

  太河生于帝节氏九年(己卯,前5142),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他的祖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任帝风和,他的叔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节氏。节氏执政的晚年,也没有将帝位外传,而是继续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晚年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太河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117年,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节氏病死,太河即位称帝。

  太河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乙巳年(前5116)为太河元年

  太河执政时期,女娲部落继续和伏羲氏对抗,争夺帝位。女娲氏在宛丘西“一溜十八岗”的山地上建起了女娲城以后,对伏羲氏政权构成了很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太河只好将帝都迁到了帝太昊时所建的宛丘,并在宛丘的外围用泥土和沙石修筑了坚固的城墙,以防女娲氏部落的进攻。

  在太河以前,帝都并无城墙,只是一个较大的村落。因为那时候各部落都独自安排生产和生活,彼此间和平共处,互无侵扰。对最高权力的执行者——帝的命令无条件执行,各部落没有反抗之心,更无非分之想。自太河以后,这种状况就完全变了。贪婪和权欲使一些部落的大酋长野心膨胀,他们开始以武力争夺天下。于是,用来防御进攻的“城”随之也就诞生了。帝太河此时名义上还执掌着整个大伏羲氏族,而实际上大多数的部落都不再听从他的指挥了。

  太河执政的晚年,仍然没有将帝位外传,继续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年老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大耀为帝位继承人。

  太河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太河四十四年(甲辰,戊子,前5073),享年七十岁。

  太河死后,遗体葬在了宛丘伏羲帝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尊号帝太河。



  在位起讫:公元前5073——前5035年。

  生卒年:公元前5113——前5035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年号:大耀元年(己丑,前5072)。

  大耀,男,姓风,名大耀,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三任帝。

  大耀生于帝太河四年(戊申,前5113),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他的祖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节氏,他的叔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太河。太河执政的晚年,大伏羲氏族已经出现了混乱,除女娲氏部落公开叛离外,一些势力较大的部落,也开始扩张本部落的势力,对帝太河的领导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态度。帝太河也毫无办法,只好听之任之。他晚年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大耀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073年,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太河病死,大耀即位称帝。

  大耀即位后,仍立都于宛丘。以己丑年(前5072)为大耀元年

  大耀称帝以后,打破了祖宗的惯例,在帝都原有的处理国家政务的宫廷外,又增设了后宫,并且在后宫娶妻纳妾。他向各部落公开宣称,帝和各部落大酋长享有婚姻方面的特权,男性的可以多妻,女性的可以多夫。他的这项政策遭到了众多族民的反对,但却得到了少数大酋长的支持。他们为了讨好大耀,还从本部落选了多名美女送给大耀为妾,供他在后宫中淫乐。自大耀开始,帝都宫廷的性质完全改变了。原来属于公共所有的宫廷变成了帝王私人所有,原来专门用于处理国家政务的办公场所,如今变成了帝王的私家宅院。

  贪婪和欲望使一些部落的大酋长野心膨胀,他们为了追求权力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开始为非作歹;他们不仅掠夺外部落的女人和牲畜,还侵吞本部落族民共同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公共积累)。于是,人心向善美好和谐的社会不见了,历史逐渐过渡向一个谋取私利你争我夺的时代。

  大耀晚年时,直接立自己的小儿子节芒为帝位继承人,而不是传给族内贤能多才的族子,引起本部落众多族人的不满。

  大耀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九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大耀三十八年(丙寅,前5035),享年七十九岁。

  大耀死后,遗体葬在了宛丘伏羲帝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尊号帝大耀。



  在位起讫:公元前5035——前5008年。

  生卒年:公元前5079——前5008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年号:节芒元年(丁卯,前5034)。

  节芒,男,姓风,名节芒,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八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四任帝。

  节芒生于帝太河三十八年(壬午,前5079),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他的祖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太河,他的父亲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三任帝大耀。大耀执政的晚年,大伏羲氏族混乱更加严重,女娲氏部落不仅公开叛离大伏羲氏族,还以纯血缘伏羲氏族人背叛祖宗,忤逆天神等理由为借口,联合其他部落,攻打纯血缘伏羲氏。一些部落积极扩张本部落的势力,欺负和掠夺弱小的部落。帝大耀也调动那些忠于伏羲氏的部落,挑选那些年轻力壮的族民,组成临时军队,对抗入侵者。于是,大伏羲氏族内部开始了窝里斗,自相残杀起来。帝大耀是一位极端自私的人,他晚年时,没有把帝位传给外人,而是立儿子节芒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035年,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三任帝大耀病死于宛丘宫中,节芒即位称帝。

  节芒即位后,仍立都于宛丘。以丁卯年(前5034)为节芒元年

  节芒是一位平庸无能的人,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治理国家。他称帝以后,与一部分部落的大酋长密切交往,物色了数十名美女入宫,供他淫乐。后宫房舍不足,他便向各部落征调人力和物力,扩建宫室。节芒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更多族人的不满,反叛的部落逐渐增多。

  节芒即位后不久,女娲部落的大酋长公开宣布称帝,立都于宛丘西一溜十八岗的女娲城(今河南周口市西华县境内)。于是,大伏羲氏族出现了二帝并存的现象,一百多个部落分成了两大阵营,一部分支持伏羲氏的节芒,一部分支持女娲氏。大伏羲氏族更加混乱了。

  就在这时,崛起于陕甘地区的炎帝氏族强大起来,其势力很快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并且向统治了两千多年的伏羲女娲政权发起攻击。

  伏羲女娲政权在内外双重力量的合击下,逐渐衰败瓦解。

  公元前5008年,炎帝氏族的队伍向大伏羲氏族发起了全面进攻,有许多部落投降。

  年过七十,又被女色掏空了身子的节芒闻信大惊,得了重病,数日后气绝身亡。

  节芒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节芒二十七年(癸巳,前5008),享年七十二岁。

  节芒死后,遗体葬在了宛丘伏羲帝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尊号帝节芒。

  节芒去世后不久,炎帝魁隗氏率族人入主中原,建立炎帝魁隗氏政权。

  伏羲女娲政权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像》


《女娲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1-2025 02:48 AM , Processed in 0.14116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