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专家呼吁:多渠道控制茶叶包装污染 作者:盖东海 来自:消费日报 时间:2007-1-12 | | “全中国每年用于真空镀膜塑料包装的茶叶在60万吨左右,如果按照目前流行的7克真空镀膜塑料包装计算,所需的这类包装将达860亿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供这样一组令人咂舌的数据。
如今,使用真空镀膜塑料包装茶叶,已成为茶叶销售的主要包装方式。“真空镀膜塑料包装,虽然具备优越的保质、密封、携带方便和成本低廉等特点,但无法在自然环境中降解。这的确会对环境造成持久的污染。”专家如是说。
真空包装受欢迎
在北京马连道茶叶城,记者看到一些极品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外盒是精美的檀木包装,里面是用金黄色的绸缎衬托着3个印制精美的小铁罐,打开小铁罐,是6小包抽真空的塑料袋,真空袋里还套着一个透明的小塑料袋,装着7克茶叶。在这么大的一个包装盒里,茶叶的重量一般是120克左右,而包装的重量则达到480克。
一位茶叶经销商告诉记者,由于茶叶对异味的吸附性很强,所以对茶叶的储存要求相当严格。使用这种真空镀膜塑料袋后,就可以在真空的状态下储存茶叶,质量就得以保证。以前要把茶叶寄到外地,最怕的就是变味,现在这个难题解决了。除有利于保鲜保质外,使用方便是眼下小袋包装流行的另一个原因。原本500克茶叶使用一个包装,打开后茶叶很容易受潮变质,现在不一样了,要喝茶时拆开小包,其余的放在冰箱里保鲜,或者在身上放几包随用随拆,也很方便。
对此,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从市场上的反应看,小号真空镀膜塑料包装的确很受消费者的欢迎。”据估算,目前市场上每年销售的10万吨乌龙茶和50万吨绿茶,大都使用真空镀膜塑料包装。而在这些包装中,以7克和10克的小包装最为流行。
污染严重治理难
在喝茶时,最常看到的是泡茶人都是把撕开的小塑料袋随便往垃圾桶里一扔,根本不在意其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测算,仅茶叶这一项,一年扔掉的真空镀膜塑料包装袋就达860亿个。而这种包装目前所使用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茶叶领域。据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士分析,此类包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榨菜、熟肉制品和休闲食品的包装。全国一天扔掉的此类塑料袋数以亿计,根本无法计算。
对此,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人士表示,这类真空包装袋都是用不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消费者现在的环保意识淡薄,把剩下的包装袋到处乱丢,不仅造成视觉污染,更严重的是,它将对土地造成数百年的污染。
中国塑料工业协会的专家告诉记者,真空镀膜包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铝质包装,一类是塑料包装。前者大多用于医药领域和对防潮、避光要求较高的高档产品中,其使用成本相对较高;而后者则广泛运用于茶叶和加工食品,技术含量低,成本相对低廉。目前这类包装袋的生产环节大都处于无序状态,很多产品都是在家庭式的小作坊里生产出来的。
针对这一现状,这位环保人士无奈地说:“现在很难靠行政力量去禁止,目前国家只对一次性快餐盒和白色塑料袋的使用予以禁止。而对于真空镀膜塑料包装袋,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多渠道减少包装污染
针对真空镀膜塑料包装泛滥的现状,一些环保专家呼吁,应尽早立法,遏制真空镀膜塑料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制约因包装本身造成的废弃物增长,以减轻对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的污染。“应借助税收等经济手段治理包装污染。”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孟研究员认为,“应该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力求在消费环节营造消费者主动拒绝此类包装的氛围,同时还要及时引入经济调节手段,通过对包装企业征收资源保护税、高额所得税,对奢侈消费征收高额消费税等方法,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同时入手,有效控制包装污染的蔓延。”
|
[ 本帖最后由 方野十狼 于 3-2-2007 12:09 AM 编辑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2-2007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中国茶叶出口首破5亿美元
作者:胡笑红 来自:京华时报 时间:2007-1-31
“2006年中国茶叶出口金额历史性突破5亿美元大关”,昨天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了最新的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茶叶出口28.7万吨,出口额达到5.47亿美元,而2005为4.8亿美元。商会会长曹绪岷表示,中国茶及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影响力及竞争力远不及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产茶国。
曹绪岷宣布,为推动中国茶叶产业的整体进步,由商务部、商会、国际茶叶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2007年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将于今年5月18日到20日在中国茶叶出口第二大省份湖南的长沙举行。届时,世界茶叶5大进口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埃及、巴基斯坦以及印度等主要茶叶生产国的领导都将出席高峰论坛。 |
|
|
|
|
|
|
|
发表于 3-2-2007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3-2-2007 12:23 AM 发表
作者:胡笑红 来自:京华时报 时间:2007-1-31
“2006年中国茶叶出口金额历史性突破5亿美元大关”,昨天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了最新的统计数据。
数据 ...
好帖!!!顶。。。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4-2-2007 0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2-2007 08: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2-2007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7-2-2007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 厦门晚报 发表日期: 2007-2-7 8:37:29
在本周末的乐活健康年货展上,厦门晚报茶艺表演队(闽南十大茶艺小姐)将献上精湛的茶艺表演。
2005年9月,在厦门晚报和福建省茶叶协会主办的“闽南十大茶艺小姐评选”中,有十位佳丽从140多位报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闽南十大茶艺小姐”的称号
,并成为厦门晚报茶艺表演队的成员。 此后在“未来海岸社区文化年”、“厦门城市趣味运动会”等各种活动中,茶艺小姐们在一壶壶茶中演绎自己的青春,一次又一次以极尽优雅的美打动了在场观众,深受各方好评。
“从来佳茗似佳人”,佳茗茶香四溢,佳人风姿绰约、亭亭玉立。如果您想切身体验“赏心悦目,怡情滤疲”的感受,不妨到年货展上走一遭。
乐活健康年货大联展
时间:2月10日—11日
地点:吉家·家世界广场
招商电话:5555360 莫先生
嘩嘮!!如過大馬也有類似這樣的活動。。。。。。。。 |
|
|
|
|
|
|
|
发表于 7-2-2007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7-2-2007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 福建日报 发表日期: 2007-2-7
近日,北京国家质检总局传来喜讯:福安“坦洋工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正式通过国家批准。
“坦洋工夫”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成功,不仅为打造以百年老字号“坦洋工夫”区
域品牌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福安实施“坦洋工夫”品牌战役打响了第一炮。 |
|
|
|
|
|
|
|
发表于 8-2-2007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8-2-2007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坦洋工夫以其制作工艺考究著称。制作流程是:先让采摘回来的鲜叶挥发掉一部分水分,使叶子变软;经过萎凋后,接下来是揉捻,把茶叶搓揉成条状,使其流出茶汁,加速酶促氧化;发酵是茶叶品质形成的关键,在酶的作用下,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缩合、形成红茶固有的色、香、味特征;最后是干燥,在热能作用下,终止酶促氧化,蒸发掉多余的水分,散发臭青气提高香气,使茶叶形状固定下来。然后经过复火、滚筒、圆筛,将茶叶分为本身、圆身、轻身、碎末片茶等4路或5路,然后分路加工,再将各路装成品拼配匀堆后装箱。以坦洋莱茶鲜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工夫红茶,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当地又称乌茶),内质香味清香甜和,汤色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坦洋工夫以其形质兼美而位居福建三大工夫茶(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的畅销,奠定了当时坦洋村作为闽东茶叶集散地的重要地位。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8-2-2007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省级地方标准出台 194家浙江茶企通过QS认证
早报讯 在浙江省发布《茶叶生产企业场所与设备条件》的茶叶生产省级地方标准之后,浙江茶企原本要经受的一场“强震”开始“软着陆”。到昨天为止,全省共有194家茶叶企业通过QS(食品质量安全标志)认证,占浙江需要QS认证茶企总量的10%。
“地方标准出台促使认证过程总体加快。” 浙江省茶业产业协会秘书长胡迪钧高兴地说:“估计浙江将有70%到80%的茶叶企业可以基本达标。”
省级地方标准出台
按照国家规定,2007年1月1日起,无“QS标志”的茶叶企业将严禁生产和销售;2007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茶叶,没有贴上“QS标志”,就要进行查处。
而在2006年11月27日,浙江省7000多家茶叶生产企业中,仅有百余家茶叶企业取得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通过的仅占1%左右。”当时,胡迪钧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如果再不采取措施,2007年我省绝大多数茶叶企业生产的茶叶不准进入市场销售,所有茶庄、茶馆也不得经营无“QS标志”的茶叶产品。
对此,浙江省政府非常重视。为了应对国家质检总局启动的QS认证,由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牵头,省QS认证主管部门、茶叶产业协会、茶叶标准化和茶叶科研机构共同商讨,编制了一部更切合我省茶叶产业实际、更便于指导茶企操作、更规范茶叶生产许可的现场审查工作的地方标准。
参加起草地方标准的省农业厅经作局的陆德彪说:“光用国家标准很笼统,譬如国家通则上要求车间房顶要清洁,那怎么样做算清洁?我们的地方标准给它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就是‘车间房顶能有效防止雨水、动物、昆虫等外来物直接进入车间。’”
2007年1月23日,浙江省质监局发布该地方标准。2月23日起,该地方标准实施。 |
|
|
|
|
|
|
|
发表于 9-2-2007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一八??今天去了两家茶店~
第一家是DD~有湿仓味道-.-
第二家~GYC~那些不是茶味-.-是栏味 |
|
|
|
|
|
|
|
发表于 9-2-2007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bololo 于 9-2-2007 07:49 PM 发表
八一八??今天去了两家茶店~
第一家是DD~有湿仓味道-.-
第二家~GYC~那些不是茶味-.-是栏味
Bobo仙师的嘴真是越来越犀利了,
我开茶会,怎不见仙师来喝茶呢?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0-2-2007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摸摸拉茶 于 9-2-2007 08:04 PM 发表
Bobo仙师的嘴真是越来越犀利了,
我开茶会,怎不见仙师来喝茶呢?
我聽說他最近好象開“茶壇”!!!![](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
|
|
|
|
|
|
|
发表于 10-2-2007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2-2007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普洱茶市场混乱 滇将编写《普洱茶史》 | | 近年来,陈年普洱茶在拍卖活动中频频爆出天价,100克“宫廷普洱茶”曾拍出16万元的“天价”。随着“普洱茶热”的出现,国内外许多地方一下子冒出许多普洱茶“生产厂家”,给市场造成了混乱。为澄清历史,云南茶叶界正酝酿编写一部《云南普洱茶史》,以让人们更多的了解普洱茶。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沈培平今日说,近年来,普洱茶在国内的销售逐步扩大,销售数量及价格不断上扬,令茶叶界为之振奋。但同时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云南的普洱茶主产区,一时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小茶厂、小作坊,星罗棋布,卫生状况也有待改进。国内大小茶厂、茶店也迎风而上,有些甚至自己仿制生产、销售各种“普洱茶”,品质良莠不齐,价格混乱。正是所谓的“李逵到了,李鬼也来了”。
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也说,由于消费者对普洱茶的概念和定义认识模糊,加上其他原因,给了一些商人可趁之机。有人把20元/饼的茶叶卖到3000元/饼;有人则作假,在包装、印刷上做手脚,把3年的茶叶说成是15年的陈茶;也有人称某个牌子、编号的茶砖是文革期间的,其实这个品牌是近年才有的。“目前的普洱茶市场过于浮躁,不是一种健康、正常的茶叶文化发展,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到普洱茶的声誉。”邹家驹说,《云南普洱茶史》可以起到澄清历史,拨乱反正的作用,从而避免历史混乱带来的市场混乱。出好、编好这部正史,是地方政府和云南产业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来源:香港文汇报
|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7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谢雨轩 于 10-2-2007 08:16 PM 发表
別大大聲說~
小心被他發覺~
留意一下13摟主留下的疑團~
下面多了一行字~
谢兄真是心细如针。。。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7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2-2007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摸摸拉茶 于 9-2-2007 08:04 PM 发表
Bobo仙师的嘴真是越来越犀利了,
我开茶会,怎不见仙师来喝茶呢?
如果进某茶店要把全部茶都喝过才知道很多湿仓@@用那么多年喝茶都是白费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