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091|回复: 38

道教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1-2007 03: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

    道教尊奉为道祖。据西汉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署名西汉刘向著的《列仙传》则说老子字伯阳,陈国人。道教认为,“聃”和“伯阳”都是老子的字。至于其籍贯,或属之陈国,或属之楚国,这两种说法并不冲突,苦县本属陈国,后来陈国为楚国所灭,故苦县又属楚国。
关于老子的出生年代,《史记》未载,只记孔子曾向他问礼。《列仙传》载老子生于殷时。
    道教典籍,如唐末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北宋贾善翔的《犹龙传》、南宋谢守灏的《混元圣纪》都说老子生于殷朝第二十二王武丁九年,岁在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
据道教典籍记载,老子于周文王时任守藏史,后来迁为柱下史。周朝衰落之际,老子辞官离去,经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境内)时,关令尹喜恳请他著书传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余言,这就是传诵千古的《道德经》。
    在先秦时期,先后有关尹子(尹喜)、杨朱、列子、庄子等继承和发展老子思想,从而形成了道家学派。战国末期的道家将老子与黄帝联系起来,形成了黄老之学。西汉初期,黄老之学曾被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两汉之际,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思想与方仙道的神仙信仰相结合,形成了黄老道,老子被视为“道”的化身。
    东汉明帝、章帝之际,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 ”。桓帝延熹八年(165年),陈相边韶作《老子铭》,称老子“道成仙化,蝉蜕渡世。自(伏)羲(神)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
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道 (又称天师道),尊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五千文》为经典。张道陵又著《老子想尔注》,认为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即老子)。后来道教又将老子尊为“道德天尊”,列为三清尊神之一。在道教中还流传着“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
    唐朝皇帝姓李,自称为老子后裔,尊老子为圣祖。唐高宗乾封元年 (666年)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其后,玄宗又于天宝年间一再加号为 “大圣祖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于西京、亳州设太清宫。宋真宗为避宋室圣祖赵玄朗讳,改称老子为“真元皇帝”。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诏加号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诏以二月十五日老子诞辰为玄元节。后来唐武宗又敕老子诞辰为降圣节,全国休假一日。可见,老子的圣诞为二月十五日,曾被唐朝政府所确认,并作为公共假日。

[ 本帖最后由 yongszewei 于 23-1-2007 03:1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尹

    传说曾任函谷关尹。《庄子 ·天下》篇把他和老聃列为一派。一说即尹喜。
《古今图书集成》卷二百二十五:“关令尹喜,字公文,周大夫,善内学,常服日精月华,隐德修行,时人莫知。
    老子西游,喜先见紫气来,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后随之出关西去,“与俱游流沙,莫知所终”。
    关尹认为“虚己接物,则物情自明”。所以“未尝先人,而常随人”,和老子思想基本一致。
道教尊为“无上真人”、“文始先生”。

[ 本帖最后由 yongszewei 于 23-1-2007 03:1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任蒙漆园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谓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楚威王闻其贤,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不就,终身不仕。
    其学无所不窥,著书十余万言。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观点,认为“道”无所不在。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任何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真诰》卷十四谓师桑公子,授以微言,隐于抱犊山中,服兆育火丹,白日升天,补太极闱编郎。
    唐玄宗天宝元年(724)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子

    列子 名列御寇,一作 “围寇”、“圄寇”。郑国人。西汉时刘向以为郑穆公时人,《汉书·艺文志》谓先于庄子,唐成玄英《庄子疏》、柳宗元《辨列子》皆谓与郑儒公同时。
   《庄子》中多载其传说。后被道教神化,《仙鉴》卷六谓为郑人,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问道于关尹子,师壶丘子,后师老商氏、支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九年而后能御风而行。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二月封为“冲虚真人”。谓著有《列子》一书,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主张虚无,一切听任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茅盈

    茅盈(前 145-?)西汉咸阳(今属陕西)人,字叔申。《茅山志》、《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记其少时修道于恒山,有异操,后隐于句曲山(今称茅山,在江苏西南部)。
    修炼服气、辟谷术,并以医术救治世人。后其弟茅固、茅衷从其修道,时人称大、中、小茅君。后世称茅氏三兄弟为“三茅真君”。茅盈证位司命真君东岳上卿,并奉为茅山上清派祖师。
    道教茅山派主修《上清经》,兼修《三皇文》、《灵宝经》,以符箓咒劾召鬼神,以戒传授弟子,服食辟谷、冶炼丹术,隋唐时盛行南山,成为道教三大符箓派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魏伯阳

    魏伯阳为东汉炼丹理论家。生卒年不详。其事迹最早见于晋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者,吴人也,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谓之治民,养身而已。”曾与弟子“入山作神仙丹”,丹成,“服丹,丹入口即死……”又记“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
  迨及五代后蜀彭晓著《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指出:“真人魏伯阳者,会稽上虞人也,世袭簪裾,唯公不仕。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赡文词,通诸纬候,恬淡守素,唯道是从,每视轩裳如糠秕焉。不知师授谁氏,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奏》三篇。”至南宋曾慥《道枢》卷三十四《参同契》下篇,又记有关魏氏之事云:“魏翱,字伯阳,汉人,自号云牙子。”又“云牙子游于长白之山,而遇真人告以铅汞之理、龙虎之机焉,遂作书十有八章,言大道也。
    ”关于《参同契》之行世,南朝梁陶弘景在其所著《真诰》卷十二有一注云:“《易参同契》云:桓帝时上虞淳于叔通,受术于青州徐从事,仰观乾象,以处灾异,数有效验,以知术故,郡举方正,迁洛阳市长。”对此,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认为:“弘景所引,盖《参同契》序中之文……
    今本《参同契》无此篇,殆传写佚脱,否则后人以其非本文而削之也。”并说:“弘景此注叙《参同契》源流本之旧序,最明白可靠。”又《开元占经》卷一百二十引《会稽典录》:“淳于翼字叔通,除洛阳市长。桓帝即位,有大蛇见德阳殿上,翼占曰,以蛇有鳞甲,兵之应也。”可知上虞淳于叔通即淳于翼,乃魏伯阳之同郡人。而淳于翼占蛇妖事,屡见于其他典籍中,故余嘉锡再次指出:“叔通深通方术,能占知蛇妖,仰观乾象,以处灾异,故又从徐从事受《参同契》。陶弘景所引必汉魏人旧序,非无稽也。
  《参同契》以内炼为主,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易象而论之。尔后为道教三元丹法中人元金丹内炼法奉为祖经,誉为“万古丹经王”。魏伯阳本炼丹术士,故该书也兼及炉火烧炼,而总结了东汉前炼丹术中一些化学知识,虽则内容不多,但却是现存世界讨论炼丹术的最早文献,曾被英译,刊载在1932年出版的文化史杂志“Isis”上。而魏伯阳也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长生

   
    道教仙人。传说为新野人,东汉和帝阴皇后的高祖,曾从马鸣生习神仙道术,执奴仆之役,达十年之久,同窗十二人悉辞归,独长生执礼更谨。
    后随鸣生入青城山,受《太清神丹经》。继入武当山石室中合丹,作黄金万数,施济贫穷之人。周游天下,于平都山白日飞升成仙。据传在世一百七十年,著有《丹经》九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角

    张角 (?—184)东汉末太平道的创立者。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奉黄老道和《太平经》,以符水咒法为人疗病。熹平年间(172—178),创立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与其弟张宝、张梁同在河北一带传教,十余年间,徒众发展至数十万,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三十六方,各方设渠帅统领道众。
    中平元年(184年)武装起事,自称“天公将军”。张角据“五行”说,认为代汉而兴,当以土德,土色为黄,故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以号召徒众。
    因起事徒众都以黄巾裹头,故人呼为黄巾军,他与张梁会集幽、冀两州黄巾军,在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击退北中郎将卢植,后来又击败东中郎将董卓。不久病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明生

    马明生 东汉时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
    一作马鸣生,本姓和,字君贤。《马明生真人传》、《诗纪外集》载其少时为县吏,捕贼受伤,遇太真王夫人,用仙药治愈,乃弃职随夫人执役。
    后受授太清金液神丹,服之后与其徒阴长生俱得仙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衡  


    张衡(?—179)道教第二代天师。字灵真,汉永寿二年(156年)袭教。《三国志·张鲁本传》云:“陵死,子衡行其道”。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简称仙鉴)说:衡少博学,隐居不仕,有大名于天下。精修至道,不与世接。时皇帝闻其有道,欲征为黄门侍郎,辞而不就。袭教后,居阳平山(今四川彭县)以经箓教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约理明,闻者有感。
     光和二年(179)正月以祖传印剑付子鲁,与妻卢氏得道于阳平山。嘱子鲁曰:汝祖以天地为心,生灵为念,诚敬忠孝为本,周行天下除妖孽之害。嗣吾教者,非诚无以得道,非敬无以立德,非忠无以事国,非孝无以事亲(见《汉天师世家》)。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道教称嗣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鲁

    张鲁 (?—216)道教第三代天师。字公祺。《华阳国志》等言:衡死,子鲁传其业。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同取汉中。
    得据汉中后,实行政教合一,大力传播、壮大教团组织,教民诚信不听欺妄。增饰“义舍”,命诸祭酒皆设义舍于道,放置义米、义肉,行旅之人量腹食用。犯法者,原宥三次再行之于刑。有小过者,命其修路百步,则罪除。不置官吏长使,皆以祭酒为治,雄居巴、汉三十年,民夷信向之。
    尝增立嗣师所立的八品配治和自设立的八品游治。《汉天师世家》则云:鲁少膺祖训,在汉中以祖传道法教民,行宽惠之政。鲁在汉中,又依月令,实行春夏禁杀,又禁酒。立“靖”所为民思过之处,行“三官”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作书三通。
    其一上之天,著于山;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于水,谓之三官手书。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汉中,张鲁封藏以降,操嘉其善意,遣使致慰。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五子及功曹阎圃皆封为列侯,迁还中原。建安二十一年卒,葬于邺城东。
    元成宗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道教称系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葛玄

    葛玄 (164—244)三国时方士。字孝先。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据《抱朴子》记述,他曾经以左慈为师,修习道术,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后传授给郑隐。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瞄服食,擅符咒诸法,奇术甚多。
     后世道教尊称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北宋徽宗时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时封为“冲应孚佑真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范长生

    范长生 (?—318)十六国时成汉道士。又名延九、重九,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他精通天文术数,博学多艺,居于青城山(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拥有部曲干余家,为当地天师道首领。巴氐族人李特率领流民在益州起义,范长生曾资助军粮物资。
    李特战死后,其子李雄率众攻入成都,打算迎立他为国君,固辞不就。李雄建立成汉政权,拜他为宰相,加号“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称为“范贤”,封西山侯,并免征其部曲的军粮,全部租税由他本人征收。范长生修道长寿,传说他活了一百三十多岁。
    著作有《道德经注》,《周易注》(见李鼎祚(周易集解》)。旧时四川青城山有“长生宫”,为范长生的纪念之地。宋代诗人陆游曾到此游览,吟诗说:“碧天万里月正中,清夜珥节长生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许逊

    许逊 (239—374)东晋道士。字敬之。许昌人。吴赤乌二年(239)母感风珠随腹而生。生而颖悟,姿容秀伟。少小通束,与物无忤。及长,尝从猎射一鹿,鹿子堕后,鹿母犹回顾舐之,因悟。遂弃弓矢,刻意为学。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嗜神仙修炼之术,初即颇臻其妙。又闻西安吴猛得至人丁义神方,乃往师事。
    丁公悉传其秘,遂司郭璞访名山,求善地,得西山逍遥山金氏之宅,日以修炼为事,不求闻达乡党。代其孝友,交游服其德议。长吏许穆皆其弟子也。晋太康元年(280),尝为旌阳县(今湖北枝江县北,一说今四川德阳县)令。时年四十二岁。在职期间,为政清,廉,治法简易,吏民悦服拥戴。
    后知晋室将乱,乃弃官东归,遨迹江湖,寻求至道。传说他曾斩蛟为民除灾。据传:东晋宁康二年(374)举家从豫章西山飞升成仙。北宋徽宗赐号为“神功妙济真君”。后人将其尊为净明道始祖。称为许真君或许旌阳。传称:著有《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灵剑子》、《石函记》、《玉匣记》等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猛

    吴猛 晋代道士。字世云。濮阳 (今河南濮阳县)人。仕吴为西安令。性至孝。四十岁时,得至人丁义神方。继师南海太守鲍靓,复得秘法。
    吴黄龙(230)中,得白云符,遂以道术大行于吴晋之间。晋武帝时,以所得秘法尽传许逊。当时流行有许多关于世云的传奇故事。有著作郎宝感其异,作《搜神记》行于世。
    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解化于宅。宅号“紫云府”。宋政和二年(1112),徽宗封为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魏华存

    魏华存 (252--334) 晋代女道士。字贤安。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博览百家,通儒学五经,尤耽好老、庄。
    常静居行导引、吐纳术,服食药物,意欲独身修仙,遂其所愿。其父母不允,在她二十四岁时强嫁给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彦幼)。刘文任修武(今河南境内)县令,魏华存随至任所,生有二子。后来别居,持斋修道多年,广搜道教神书秘籍,曾为天师道祭酒。
    得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给她《黄庭经》。后被尊奉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世称“南岳夫人”。《道藏辑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经》三卷、《元始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一卷、《大洞玉经坛仪》一卷、《总论》一卷,均题为魏华存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鲍靓

    鲍靓 晋代道教徒。字太玄,东海人,或云陈留人,或云东海陈留人,或云上党人。汉司徒鲍宣之后。据《晋书》等记载,5岁时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子,9岁坠井死。”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果符其说。
    靓兼学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图》、《洛书》。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风,煮白石充饥。曾与许谧往还。曾见仙人阴长生,得受道诀。为许迈、葛洪之师,葛洪之岳父。享年百余岁。或云年过七十而尸解。或云后还丹阳,卒葬于召子冈。或云于罗浮山得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葛洪

    葛洪 (283—363) 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字雅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方士葛玄的从孙。他性情沉静,喜好长生道术,曾经拜郑隐为师,得受内修炼丹法。
    咸和(326—334年)初年,任官司徒掾,迁谘议参军,因以前击败石冰有军功,赐爵关内侯。闻知南方盛产炼丹用的丹砂,于是上书求为句漏(今广西北流县)令。向南行至广州,被刺史邓岳所留,便在罗浮山居住下来,著述不辍,养生修道,以丹鼎生涯终老。
    他所著《抱朴子》,内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外篇讲“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其思想基本是以神仙修炼为内,儒术应世为外。该书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以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葛洪还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治天花等病的世界最早的记载。《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收有他的著作十余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许谧

    许谧 (305--376)东晋时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一名穆,字思玄。许迈第五弟。年少知名,博学有才章,儒雅清素,与时贤多所交往。
    少仕郡主簿功曹吏,选补太学博士,出为余姚令,后为尚书郎,官至散骑常侍。其虽外混俗务,而内修真学,行上道,后归隐茅山。
    太元元年逝世(376),享年七十二。梁高祖为其别立祠真馆,本宅立为宗阳观,后改名紫阳观。宋宣和间敕封为“太元广德真人”。道教中尊为上清真人,上清派第三代宗师。(《真诰》、《玄品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羲

    杨羲 (330—386)东晋时吴人,后居句容(今属江苏),字羲和。少好学,工书画,自幼有通灵之鉴。及长,性渊懿沈厚。
    与许迈、许谧交往甚密。许谧荐之相王(即晋简文帝),用为公府舍人。简文帝登位后,不复出。《真诰》、《清微仙谱》等称其为上清派创始人之一。
    永和五年(349)受授《中黄制虎豹符》;六年(350)又从魏夫人长子刘璞受《灵宝五符经》;兴宁二年(364)受《上清真经》,并托神仙口授,制作大量道经秘笈。宋宣和年间敕封为“洞灵显化至德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0-2024 06:38 PM , Processed in 0.11351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