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69|回复: 7

2003表訪劇作《亂民全講》之相關論文,很精采

[复制链接]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7-10-2006 0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發表於「賴聲川劇場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9月30日至10月1日,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算是藉此文抒發對當代台灣政治與社會亂象的感懷吧!各位看倌參考看看囉!】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some day oh 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 We shall overcome some day
We’ll walk hand in hand We’ll walk hand in hand
We’ll walk hand in hand some day oh 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 we’ll walk hand in hand some day
──Pete Seeger

本文可以說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深度劇評,雖然如此,筆者並不想雨露均霑,面面顧及,而是打算從語言與精神樣態的描述與分析,尋索《亂民全講》做為社會批判象徵行動的政治潛意識,並同時審視當代台灣人在政治、社會、經濟、生活、情感、休閒等層面的話語情境與文化邏輯。

開始就是結束

大幕尚未開啟,就有一位神秘女子 從舞台旁的階梯走上舞台,她就像一般觀眾一樣,手上也拿著一本《亂民全講》的節目單,慢慢地走向事先放置在下舞台的座椅,坐定之後,翻閱著節目單;緊接著,有一名工作人員硬把這張椅子拿走,女子開始唱歌,聲音非常地清亮高亢,音域寬廣,聽起來非常舒服,她唱的是:〈We shall overcome some day〉,這首歌已經預示了接下來、幕啟之後,演出內容所影射的台灣亂象,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終會被陸陸續續地解決。

神秘女子所唱的歌曲,其實是一九六○年代美國反抗運動中經常被演唱的「國歌」或「主題曲」(key anthem),原本是十九世紀美國黑奴在工作時的吟唱曲〈I’ll be all right〉,經過幾番改造之後 ,最後由美國的民歌歌手Pete Seeger 將它唱紅,代表了美國社會良心的聲音與憤怒。以這樣一首具有特定歷史文化意涵的歌曲,做為這齣戲的「開場」,不但有為整齣戲定調的作用,也可以讀解出對當代台灣政治批判的潛意識,透過這個集體即興的作品,做為針砭台灣人集體焦慮與精神分裂的心情報告與諷刺當代台灣社會生活與語言樣態的象徵行動。

根據已出版的劇作 ,這個「開場」其實被命名為「0.1收場」,緊接著下來的一場則命名為「1.1謝幕」,刻意營造一種「開始就是結束」的結構順序倒置與錯亂的氣氛,「有多少人,什麼事都沒做,就要求並得到許多瘋狂的掌聲」 ,這也預示了接下來整齣戲的結構並不是「亞里斯多德式」的因果邏輯與線性結構,反倒比較像是李維史陀在解析伊底帕斯神話時所用的神話對位結構。

整齣戲的進行,是由許多片段所組成的 ,有些片段之間似有連結,有些片段則各自獨立,編導甚至安排了一些角色,穿插在這些片段之間,產生了有趣的連結效果,這個作品主要就是採取抒情與象徵手法,一段段地處理著每一個「亂民全講」。基本上,這齣戲所表現的就是目前大多數的台灣人所共同呈現的精神狀態與焦慮處境,戲的進行掌握在戲而不謔的基調,偶爾在過場時讓神秘美聲女子的清唱歌聲,滌化戲裡頭那一波波騷動,甚至到了戲的結尾,所有演員或站或坐在舞台四處,一旦有人想開口再說些什麼,都會被噓噤閉嘴,因為不需要再講話,不要再吵了,只要聆聽那美妙的歌聲就好,舞台天幕同時也出現滿天的繁星,在浩瀚的星空之下,所有的爭辯與嘈雜都是多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7-10-2006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語言的斷裂與退化

「開場」/「收場」之後,在巴哈的慢板第二號F大調大鍵琴協奏曲音樂當中,舞台上方降下一堆破碎的綠色光點、亂碼、符號、英文字母,投映在舞台前緣的白色透明紗幕上,只有十幾二十組大大小小、看起來前前後後的「亂民全講」四個字所組成的字群最為清楚,不過同樣的字群一旦變得繁多起來,其原來的字面意義似乎也隨著消減、貶值、退化了,一堆的「亂民全講」反倒成了空間裡頭的視覺意象,語音聽不到,字意貶值,最後只有線條所組成的形象圖案,從形上的意義指涉,轉變成物質性的線條組合,而且是大量地複製、排比,堆疊、消散、隱去、再複製,在視覺的消費之中目不暇給,也預示了在這個作品當中,影像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賴聲川傳給筆者的《亂民全講》劇本二稿(2003年11月26日)當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全稿分為左右兩欄左欄是「劇本」,包括片段名稱、舞台指示、台詞等,右欄則是「投影」,所有關於影像的文本(影像指示、字幕、效果等),通通放在這一欄。這是在已出版的劇本集裡頭所看不到的,劇本集失去了「並置」與「對位」的趣味,而這正是賴聲川創作多年來,作品中常常出現的獨特魅力,像是《暗戀桃花源》、《圓環物語》、《如夢之夢》等都有類似的魅力。

接下來出現在紗幕上的投影,則是由一排排從右到左橫移的字串,有些是問句,像是:「我和你的關係怎樣界定?」「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有什麼分別?」「我為什麼會喜歡紅色?」「我為什麼會感到悲傷?」「我為什麼會感到快樂?」,有些則是形容不知名敘事者「我」的動作及情緒,比如:「我在唱歌」、「我在哭」、「我在大笑」、「我聽見自己的聲音」、「我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在問自己很多問題」等等,這些字串並不是緊緊聯結在一起,而是上下錯落地飄浮橫移著,成句的字串之間可以有所聯繫,也可以獨立而斷裂地閱讀。

不管是從上而下降下的綠色光點、亂碼、符號、英文字母、「亂民全講」字串,或者是由右而左橫移的問句與述句,都像極了現在台灣電視新聞的分割畫面與資訊密集的處理方式,曾幾何時,台灣的電視新聞畫面已經成了這樣的影像邏輯:當新聞主播在播報新聞的時候,螢光幕的左方、右方、下方(有時甚至連上方)會不斷跑著另外一些新聞的字幕,對民眾施以密集的資訊轟炸,讓民眾漸漸以聽著新聞與看著字幕的方式,讓自己與這個社會或這個世界構成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但卻在聽覺與視覺分道揚鑣、各自解離的同時,產生資訊焦慮症,並將自我異化了。

另一個畫面邏輯則是棚內的主播與現場連線記者之間的接力報導同一則新聞,「現場」似乎就代表著真實,尤其如果「現場」只有一家電視新聞的記者在採訪,其新聞的價值位階就會提昇為「獨家」;然而台灣處於數十家有線與無線的新聞媒體生態中,而且多數標榜全天候連續播出,沒有世界觀的小小台灣,哪來那麼多新聞可以報導,於是新聞的「發生」演化成「炒作」,「現場直播」變成「開機空轉」,「連線」變成「互丟燙手山芋」,「真實」變成了「影像」(甚至可以虛擬),「獨家」變成「雞毛蒜皮」與「狗屁倒灶」,為了撐足時間與場面,主播與記者的語言越來越不精練,且缺乏「看圖說話」的敘事能力與語彙庫藏,重覆、瑣碎、吞吞吐吐的語言溢滿整個媒體空間,所有新聞裡頭的人、事、時、地、物便被這些語言或是淹沒、或是稀釋、或是貶值、或是失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7-10-2006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語言是「亂民」的居所

在自我異化的時代與環境中,主體怎樣獲得身分認同?

《亂民全講》主要有四個關於「身分」的片段來操演主體建構的過程,透過一個昏黃小燈泡的亮暗以及麥克風的場外音(賴聲川聲音演出),彷彿是燈泡在對場上的人物講話。首先是人物G(首演時由趙自強飾演)與燈泡之間類似算命師與求問者的對話(場次1.4),G幾乎毫無主見,不斷隨著燈泡算命師的性格論斷而有肢體或語言的反應,G經常被燈泡算命師如歇後語式的語言節奏操弄/逗弄得很尷尬,而且G專挑說他好的話聽,對於逆耳的語言則是反應情緒化,自我主體其實是經由他者的語言所建構的,燈泡算命師最後下了論斷:「你有七年級的思想,三年級的倦容,六年級的性慾,八年級的情緒管理。簡而言之,你是一個亂民。」G還一路虛心點頭稱謝地說:「好準!」(頁115-6)

其次是誇大妄想自己是隻狗的人物B(首演時由李建常飾演)與燈泡的對話(場次1.6),B不但清楚自己成為狗的那一刻(因高中功課很爛而被老師罵「畜生」、「狗娘養的」),且合理化狗的存在與慾望,甚至認為狗是「全心全意的吃,別無他念,吃完就痾 [拉大便之意],痾的時候也別無他念,痾完就睡,別無他念,睡覺就作夢,夢就夢,事後絕不分析,睡到自然醒,醒了就醒了,活在當下,這就是狗生的真諦!」(頁135)最後還以「狗」字取代「愛」字,唱完整首〈愛的真諦〉,在歌聲中將人狗合一與精神妄想神聖化,完完全全將佛洛依德式的精神分析一頭棒喝。

另外,這段人狗化的妄想對話過程中,懸空的電子跑馬燈不斷地出現一堆卡號與數字,像是身分證字號、兵籍號碼、健保卡號、銀行戶頭帳號、郵局帳號、駕照號碼、信用卡號碼、會員卡號碼、手機號碼、網站帳號密碼等,數位化的時代裡,主體存在的另一種形式就是一個個的號碼與密碼,有了這些碼,才能夠以號碼被系統化列管,也才能夠以帳號和密碼進入列管的系統之內,自主的進入與受制約的列管,使得每一個人都在碩大無朋的超結構當中,無法自外於此超結構之外,碼成為辨識身分的主要依據,並且使得人際關係的互動結構也有了質變。然而,碼也會因為諸多外在因素而輕易地變更、複製、刪除,辨識、不識與錯認之間的分際越來越模糊,人際互信的基礎與機制也隨之迅速崩潰瓦解。

延續人狗化的精神妄想,到了第三個「身分」片段的時候(場次2.5),已經演變成了概念式的空想與偏執,像是人物A(首演時由陳立華飾)自認為「我一直是一個概念」,是「台灣缺乏的那個偉大的概念」,但究竟是什麼概念,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而人物F(首演時由柳瀚雅飾)則認定自己是「虛擬人」、「我虛故我在」、「虛擬生命的虛擬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虛擬生命」,同時耶揄與諧擬了複製羊桃莉、笛卡兒的認識論哲學、蔣介石的生命哲學。最後一位人物E(首演時由賴梵耘飾演)則是偏執地直說自己「我是石頭,我是島嶼」(I am a rock, I am an island.),呈現一種喃喃自語、自說自話、無法溝通的語言狀態,這其實是Paul Simon和Art Garfunkel在1966年所合作的暢銷單曲 ,原本的歌詞內容說的是一個人在愛情受挫之後的自我封閉,不過在這裡,E全部以歌詞的內容來回答燈泡所有的問題,妙就妙在燈泡所說的島嶼其實是國際政治的孤島台灣,所以當E最後以「我用書籍和詩歌來保護我,我有自己的盔甲,躲在房間裡,深深的子宮中,我不碰任何人,任何人也不碰我,我是石頭,我是島嶼。石頭不會痛,島嶼不會哭」(頁164)來回應燈泡關於國際社會不承認台灣的時候,我們看到以搖滾社會學的聲音與憤怒,隱隱地貶刺著當代台灣的島民心態與阿Q精神。

最後一個關於「身分」的片段出現在場次3.4,人物C(首演時由韋以丞飾演)是個多重人格的精神分裂者,他隨時以模擬不同卡通人物的方式來回應燈泡的任何問題,這些卡通人物包括了飛天女警、麵包超人、櫻桃小丸子、企鵝先生、蠟筆小新、神奇寶貝、迪士尼卡通頻道配音等等,有時不只是回答,還以不同的卡通人物自問自答,搞到最後,他快速地在不同卡通人物之間變換,就像拿搖控器轉換頻道那樣地快速與隨意、卡通人物般地扁平與表象,逸離了身為人的複雜與深度。

另外,在這個片段結束之前,安排了一位從《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表演工作坊2003年5月首演作品)跨越異度時空、誤竄到《亂民全講》的越南新娘(首演時由丁乃箏飾演),透過她的一段話:「我覺得我每天都在演戲,可是很奇怪,我常常覺得我演錯劇本,我好像從另外一個戲走到另外一個戲去了」(頁201),戲與戲之間、角色與角色之間、人生與戲之間、演員與角色之間,衍生出了多層次的後設與互文的興味。而且這裡的越南新娘,以一種不太標準的越南「國語」(這裡的「國語」,指的是華語,而不是越南的國語),說著她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感情,不過她的感情除了建立在婚姻關係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台灣所提供的賺錢機會,婚姻與經濟是這個新移民社群對於台灣的認同基礎,同時也是資本國際化、全球化流動的一個例證 。

類似的表演文本互文性,還出現在幾個地方:像是前面提到的「身分人狗化」片段,李建常說他是一條狗,他過去曾以「外表坊時驗團」的名義,在實驗劇場推出過《我是一隻狗》(2001年9月);還有在「國民監獄──房地產案名腦力激盪」(場次3.6,下文將討論之)的片段,電子跑馬燈的字幕裡跑過許多表演工作坊曾經演過的劇名,在那樣子的脈絡底下,每個劇名(有的用原名,有的稍微改了幾個字) 竟然看起來都真的像是某一個房屋廣告的案名,語言的類似與含混在此也得到一個明證。

這裡所點出來的「亂民」癥狀,像是缺乏主見、沒有自信、精神妄想、空想、偏執、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等,幾乎都是現代人常見的精神狀態;台灣在追求現代化與後現代化的過程(或是被現代化與後現代化追趕的過程?)當中,科技文明改變了社會生活,主體在過程中被異化、理性被毀滅、人窩藏在語言當中,然而語言的歧義與含混並不適合做為人類終極的棲息之所,因此人迷失了,盲目地尋找大師與名牌/明牌的指引,恣意地消費與宣洩慾望,只為求得心靈的慰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7-10-2006 0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語言/精神分析視野下的《亂民全講》(之二)
2006-10-07 00:24:11

囤積無用的政治語錄與廣告標語

接著,我們來看這一群「亂民」更多的語言癥狀。

這齣戲在「民主化──開班會」的片段中(尤其是場次1.5、場次2.6)運用許多政治家或政治哲學家(比如彌勒、西賽羅、俾斯麥、希特勒、甘地、麥克阿瑟、華盛頓、蘇格拉底等)的語錄 ,製成跑馬燈,讓它們不斷地在電子字幕上面流動,是智慧之言,也是諷世警語,對於這些,劇中人物(或者說台灣人)不過是將其當做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政治標語罷了。這個片段戲擬並諷刺了民主會議的開會過程,耗費過多的時間在無謂的程序問題上面,更有趣的是這五個人物都有一個哲學家的名字,分別是柏拉圖、笛卡兒、托拉斯基、蘇格拉底、康德,這同時亦諷刺了西方哲學史的無盡辯證。

這種標語式的語言,還出現在戲裡的其它片段,像是「深度旅遊」(場次2.3)與「國民監獄──房地產案名腦力激盪」(場次3.6)裡,都可以看到廣告招牌式的語言,一方面說明了台灣人就是活在這樣的語言符號裡,二方面也批判了現代人的淺碟文化,以致於只能發展與使用這類片段、短促、甚至是不成句的語言,無法進行完整的句構思維。

「深度旅遊」那一段,四位參加不同行程的演員,分別敘述各自的旅程內容,分別是歐洲名牌瞎拼團、皇家頂級Spa一日遊、日本拉麵團、中世紀教堂文化之旅,每一段的敘述都會以相同句型的感嘆語結束,依序分別是「好過癮」、「好舒服」、「好讚」(這前三組感嘆語所展現的其實就是「旅行就是一種Shopping」的拜物消費文化)、「好好」,旅行的結果究竟是滿足了消費的慾望?還是獲得了心靈的成長?劇中人物使用簡短、貧乏的感嘆詞,也經常出現在台灣的旅遊與美食節目主持人的口中,這也暗示了台灣人在語言使用上詞彙的匱乏與不精練,常常花費太多無謂的口舌,卻又歸結不出個所以然。另外,這一個片段所配合的跑馬燈字幕,不斷地出現各主要旅遊地區(像是倫敦、巴黎、蘇黎世、柏林、羅馬、米蘭、普吉島、登巴沙、馬爾地夫、札幌)的氣溫,後來變質為時尚名牌(像是LV、Prada、Gucci、Chanel)的溫度,再幻化為幾個政治地標或戰亂區(像是天安門廣場、巴格達、加薩走廊、奧須維茲、東沙)的溫度,最後轉化成一些怪異的地名(像是天涯海角、人心、地心、月球背面、該雅、流星墜落後)及不可思議的溫度,將旅行的Shopping思維,慢慢地反思到人類的文明,最後更將思索的層次擴及宇宙與人心。

「國民監獄──房地產案名腦力激盪」則是兩個房地產業務員以雙口相聲的形式,以文字接龍、情境聯想、白痴造句等語言遊戲,彼此在進行房地產案名與廣告文案做腦力激盪,文案內容可分為義大利風格(像是文藝復興的搖籃、普羅旺斯的陽光)、後宮情慾遐思風格(像是收藏貂蟬、金屋藏嬌)、光明願景風格(像是美麗新世界、希望相隨)等,企圖讓買主透過這些不切實際的案名,想像自己住在風光明媚、氣候怡人的歐洲,或者滿足久被壓抑的慾望與性幻想,或者是抱持不可企及的夢想;滿是空想主義式的造詞邏輯,這也是台灣許多人、事、物名不副實的諷刺。

還有,在令人笑絕的兩段政治鬧劇「民主化──開班會」(場次1.5、場次2.6、場次4.2)與「小林買單」(場次1.7、場次2.4、場次3.3、場次3.7)中,也極度地諷刺了台灣人的政治狂熱與政治動物性格,可惜卻沒有政治智慧,每個人都想享有個人的利益,而不顧公共利益,以繁瑣的會議術語繞口令、毫無效率的會議程序來杯葛議案,將政治支票及其後果,交由後代去買單,充分凸顯了台灣政客的難看吃相,並在吃飽喝足之後,拍拍屁股走人。這兩段鬧劇雖然各自拆成三、四個片段來處理,但事實上是可以連起來看的,運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對於台灣人不切實際的政治生活提出了批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7-10-2006 0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語言的誤譯與新解

全球化早已是不可檔的時代趨勢,語言的翻譯經常扮演著異文化衝撞的第一線重要角色,但是翻譯如水,既能載舟,也可覆舟,正確的翻譯的確可以增進異文化之間的溝通與諒解,但是誤譯、漏譯卻可能引起嚴重的事端。在「全球化機艙」裡(場次2.7),一架國際線的航空飛機機艙裡,坐了一排操不同語言的乘客E(泰國人,會英語和泰語)、B(泰國人,會英語和華語)、C(日本留台學生,會日語、華語、台語)、D(台灣歐巴桑,只會台語),再加上會英語與不明土語的空中小姐F,和只懂不明土語的駕駛員G,語種的排列關係是土語(F、G)/英語(G、E)/泰語(E、B)/華語(B、C)/台語(C、D),於是台灣歐巴桑想要劫機的行動與語言,便得像船隻經過巴拿馬運河般地,一層一層地翻來譯去,在幾經台語、華語(或國語、北京話、普通話、通用語,到底是什麼?)、泰語、英語、土語的翻譯、誤譯、漏譯過程中,「劫機」早已被異化:「劫機」被省略成「機」、「雞」、「Chicken」,「汽油彈」被簡化成「彈」、「蛋」、「egg」,「pilot」被誤解為「pipe」、「煙斗」,「瞧不起」被聽成「翹不起」、「can’t get it up」,就像喝水傳話一樣,完全失真了。

全球化的語境除了翻譯的問題之外,有時也得面對同一語族裡頭的內在問題,《亂民全講》以「面對專家──母語學」的片段(場次2.8)來諷刺談話性節目、滿街的各式專家、教改政策、母語教學、男性沙文主義以及佛洛依德的《文明及其不滿》。該片段裡的吳超如教授(應該也是在諧擬某知名節目主持人)自稱是「母語學」專家,研究「一切跟母親有關的語言」,煞有其事地講解「粗話」、「髒話」的句構文法知識(華文語系的母語五大動詞、完整的母語為動詞加上正確的受詞、受詞加上準確的標地物才夠份量)與知識背景(母語並非男性沙主義的表現,而是反映人們心目中的戀母情結,男性性器官不具神聖性且容易造成語意不明),並讓兩名助手操演壓抑「母語」與宣洩「母語」的差異,反諷地表示適切地宣洩「母語」可以釋放鬱結的情緒,並有助於現代文明與祥和社會的發展。更諷刺的是,在整個「面對專家──母語學」的片段中,電子跑馬燈做為背景,其內容竟是〈禮運大同篇〉的全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7-10-2006 0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滿紙荒唐言?無語問蒼天?唱給你聽!

再看三個畫面──

在「快閃族2」(場次2.1)片段裡,一群進進出出捷運的男男女女,一副台北都會上班族浮世繪的縮影,慢慢地有男女牽手,漸漸地有男男牽手,也有女女牽手,在這慾望四處潛藏與流竄的特定場域裡,整個片段過程的電子跑馬燈,顯現的內容是〈心經〉全文 ,將慾望俗念與佛教經文並置,暗諷多少人在這之間擺盪不已,荒誕不經。

在「感覺1」(場次1.8)的片段裡,場上有兩男兩女四個人物雖然一直以不同的語氣說著不同的句型,但每個句子必帶上「感覺」二字,四個人產生了六種對話關係,然而在「感覺」二字被不斷重覆與濫用之後,四個人的關係變得非常曖昧不清,語言也變得貶值與虛化,對話毫無交集,亦無實質意義。

在「甜酸苦辣」(場次3.2)的片段裡,四個人物則是以數來寶的方式,將在台灣生活的甜酸苦辣一一道出,又唱又跳,進而歇斯底里,集體瘋狂。

這滿場飛跳的荒唐言語,或是聖俗並置的荒誕不經,在現實的社會裡正不斷地無限蔓延,滿天飛濺的口水,充耳俱聞的都是嘈雜叫囂與眾聲喧嘩。身為市井小民,真的無計可施、無語問蒼天了嗎?《亂民全講》所提供的建議是:閉上嘴巴,聽音樂吧!這不是戒嚴時代的封口令,而是新世紀靜默的心靈美學。

除了前文已指出Pete Seeger的〈We shall overcome some day〉(場次0.1)、巴哈的慢板第二號F大調大鍵琴協奏曲(場次1.2)、人狗化的〈狗的真諦〉(場次1.6)、Paul Simon和Art Garfunkel的〈I am a rock. I am an island〉(場次2.5)之外,還選用了莫札特的歌劇《唐喬凡尼》第三幕合唱曲(場次1.5、場次2.6、場次3.5)、陳奕迅的〈黑夜不再來〉鋼琴版(場次2.1)、巴哈的行板G小調大鍵琴與弦樂協奏曲(場次3.1)等等,這還不算若干人物所哼出的一、兩句京劇唱詞、〈先總統蔣公紀念歌〉和〈台灣好〉的歌詞。總的來說,這些音樂或歌詞的選用,不單單只是在氣氛上的營造,詞與戲劇片段的內容也達到了相互共鳴或互為文本的效果;另外,音樂風格與時代的選用跨越古今中外,也暗示了後現代與後殖民的拼貼/混血文化特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7-10-2006 0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祭文?遺書?還是歸零?

1985年3月1日,表演工作坊試圖以創團作品《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為相聲寫一篇祭文,二十年過去了,相聲藝術非但沒有墓木已拱,反而是起死回生,而且還開枝散葉。將近二十年後,表演工作坊在《亂民全講》的結尾設計了一場「最後的KTV」(場次4.3),我們看到一名女子隨著其他所有演員走進一家KTV的大包廂,他們看起來是同事的關係,大夥七嘴八舌地對政治人物、藝人進行挖苦與調侃,對時局與選情 進行「母語學」式的幹譙與斥罵,在那封閉的、隱密的、昏暗的、酒色財慾混雜的、無限暢/唱飲的、「俗擱大碗」的包廂空間裡,互打精神嗎啡,以暫時性的集體狂喜釋放積鬱的情緒與壓力。

該名女子卻出奇地苦惱與安靜,並沒有加入話局,只是一下點歌、一下切歌、一下跟唱,到最後終於點到王菲的〈紅豆〉 ,她便跟著情緒激動地唱了起來,同時,紗幕流動著大大小小由右而左移動的字幕,不斷橫移的字串溢滿了整個舞台,滿到目不暇給與幾乎令人窒息,內容是一封寫給John的信,也許戲仿了Skeeter Davis的「A dear John letter」,不過那是一封琵琶別抱的絕交信,而這裡卻是一封訣別書,《亂民全講》一開場以電子跑馬燈丟出一堆問題的不知名敘事者「我」就是這位訣筆人,「我」正在寫遺書。

戲並沒有如此悲觀地結束,最後一場又回到所有演員噓噤閉嘴毋需講話的畫面,滿天的星斗,配上美聲的吟唱,然後增加了一個拔河的片段(即使沒有繩子;其實整齣戲的進行,經常是透過簡單的肢體動作,沒有過多繁複的道具與佈景,使得戲的進行節奏相當明快流暢),先是三四對拉,然後是七個人一起面對一個更巨大的拉力,即使同心協力,依然被拉著跑,這樣子的畫面頗令人深思。

表演工作坊以多年來亮眼的票房保證,在這個時候以這樣的手法推出《亂民全講》,一來演出的品質令人稱許,二來透過這種表現形式,提醒大批可能原先抱著看喜劇或鬧劇娛樂心態的觀眾,戲劇也是可以使人低吟與沉思的,如果這也是一種藝術的教化(這當然是),筆者認為非常地具有意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7-10-2006 0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論文的題目是
語言/精神分析視野下的《亂民全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1-2025 03:08 AM , Processed in 0.11361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