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31|回复: 1

于老師寫台北小劇場的當今面貌

[复制链接]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3-10-2006 0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個月當我一拿到《文化快遞》的時候,總是先翻到最中間的「文化地圖」,看看這一期地圖所框住的又是台北市的哪一塊長條形區域,又用黃色圈圈圈起了幾個地方,在這些框框、條條、圈圈裡頭,我們可能不太容易發現「小劇場」的聚落所在。
「小劇場」一詞,同時包括了表演空間、小規模的劇團、某一種戲劇創作的概念等幾層涵義。之所以「不太容易發現」,原因大概也跟這幾層涵義有關,譬如為數並不多的小劇場表演空間,多半都藏身在住宅區裡頭,如果再沒有如國家劇院或東區百貨精品店的招牌與門面,可能更使人匆匆忽略;又譬如現存的小劇場團體,遇到有新作品發表的時候,在財力上、宣傳上,無法像其他規模較大的表演團體,可以透過主流媒體的動員與報導,取得社會大眾較多的關注與票房;再譬如小劇場的創作美學,前衛、開放、實驗、另類,卻偶爾會被媒體曲解報導,造成社會大眾對其產生隔閡與誤解的印象,像去年(2002)夏天,某兩位市議員憑著一捲模糊不清、斷章取義的錄影帶,硬要將某小劇場團體與吸毒、嗑藥劃上等號,其所引發的媒體與社會效應,差點便將弱勢且資源極少的小劇場污名化。
具有現代與後現代精神的小劇場,大概已經橫衝直撞╱跌跌撞撞地在台灣(尤其是台北)闖蕩了二十多年,近年來的形跡若有似無,對不曾親炙的多數市民,或才要開始認識的新觀眾,想要掌握其全貌,似乎不是那麼容易。我倒是想提供若干角度,描繪一下台北小劇場的當今面貌──
演出與活動空間極少,多半集中在皇冠小劇場、臨界點生活劇場、牿嶺街小劇場、華山藝文特區,偶爾流竄在台灣大學與師範大學附近的幾家個性化複合餐飲店裡,至於國家劇院三樓的實驗劇場,算是聖殿級的了!小劇場的演出多少都還是帶有前衛、開放、實驗、另類等特質的,新的表演空間若能多開發一些,對作品的刺激與創作絕對是有幫助的。
現存的小劇場團體多半都創立於解嚴之後,包括河左岸劇團、臨界點劇象錄(前面這兩個劇團成立於解嚴之前)、台灣渥克劇團、金枝演社、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差事劇團、極體劇團、密獵者劇團、創作社、身聲演繹社、河床劇團、外表坊時驗團等。隨著台灣政治社會慢慢民主化,大多數的小劇場已經不需要╱不願意背負解嚴前後「美學與政治」顛覆革命運動性格的重擔或使命了;如何持續地經營劇團與推出新作品,成了當今小劇場首要面臨的課題,若干團體慢慢地經營出異於他團的創作美學路線。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一切講求行銷,近年來越來越個性化發展的小劇場,也學會了幾手藝術行銷的技巧,比如向相關單位(如台北市文化局、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建會等)爭取藝文補助,或是策辦主題鮮明的小劇場藝術節,像1994年的「人間劇展」、1997年的「誠品地下開放劇展」、2001年「台灣文學劇場」、2002年的「寶島地震帶」、2003年的「莎士比亞在台北」,或像屏風表演班所辦的「屏風演劇祭」、皇冠小劇場的「皇冠藝術節」與「小亞細亞戲劇網絡」,甚至是身體氣象館平均一年一度所策劃的身體劇場(包括行為藝術、身體演劇、表演祭)等,都是幾個較為成功的案例,有些仍每年持續地在舉辦。
做戲的人和看戲的人也因為演出越來越多,而產生了部分結構上的變化。以做戲者而言,過去所謂的「學院派」界限開始模糊,由於文化大學、臺北藝術大學、臺灣大學、臺灣藝術大學相繼成立戲劇研究與展演創作相關的研究所,部分小劇場創作者考進這些研究所就讀,就學期間也時有參與小劇場演出的機會,甚至到了畢業後仍投入小劇場的各項創作,更有趣的是,若干研究生還跨校聯合做戲。再從年齡的角度來看做戲者與觀眾的組成,呈現跨世代的現象,老幹、新枝同時出沒於小劇場之間,也就是說小劇場發展的二十多年,總算小有累積。
當今的台北小劇場較為圈內人所挑剔的,不外乎是演出作品的題材個人耽溺化,不易引起普遍共鳴,還有就是場景處理片斷化,偏重意象與氛圍的營造,經常讓人感到作品有影像書寫與思維的影響痕跡,或許這也是造成小劇場長期以來小眾族群化的原因之一。對此,我個人持開放的態度,畢竟劇場是一個可以匯納百川的場域,它既然可以容納劇作家為主的戲劇(playwright dominant,以文字劇本為一劇之本的思維),當然也可以容納導演為主的劇場表演(director dominant,動員劇場所有元素、進行舞台調度的思維),更可以是多媒體、跨領域、多重開放文本的劇場。
「文化地圖」裡的「小劇場」或許不太好找,本文不過挑起了幾個角度,「小劇場」的「文化地圖」在你心目中該怎麼畫、要不要畫,決定權還是在你身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多麗絲 + 4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7-10-2006 0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指記錄到2004年的台灣小劇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1-2025 03:19 AM , Processed in 0.15495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