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01|回复: 6

表坊傑作《暗戀.桃花源》四度搬演

[复制链接]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5-9-2006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距離首演二十年,表演工作坊經典作品《暗戀.桃花源》即將四度搬演,與老字號明華園攜手合作,納入歌仔戲表演形式,成為今年藝壇最具話題性的組合!賴聲川大方將〈桃花源〉部分,交由明華園重新改編,新增唱腔及招牌吊鋼絲等橋段,出爐效果讓他豎起大拇指直讚「肯定笑到流眼淚!」尹昭德、陳湘琪、徐堰鈴、賴梵紜擔綱的〈暗戀〉,遇上明華園當家丑旦陳勝在、鄭雅升、陳昭香演出的〈桃花源〉,亦堪稱當今難得一見的黃金組合。

悲喜交錯,讓人百味雜陳
二十年來,《暗》劇曾經創下多項紀錄,三次演出累積了十萬人次的賣座盛況,也曾改編成電影,寫下台灣表演藝術新頁。賴聲川精準捕捉時代氛圍的編導創意和敏銳嗅覺,安排兩個劇團共搶一個演出舞台,文藝嚴肅的時裝悲劇與嬉笑明快的古裝喜劇,穿越時空交錯混淆,讓台下人兒又哭又笑不捨地走出劇場,成為當時台灣劇場觀眾的共同回憶。

「在我心中,《暗》劇是朵奇特的花朵,劇中的混亂與衝突,事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氛圍;金士傑、丁乃竺等人的即興創作,更賦予角色豐富深刻的生命。」賴聲川說,此劇的成功,來自〈暗戀〉和〈桃花源〉悲喜劇間的微妙重量比例,以及真假情節所衍伸出的趣味詮釋。回顧演出當時,曾有觀眾誇張到整個人狂笑滾倒在地,到了最後一幕病房重逢戲時,不認識的觀眾則會互遞面紙,一同浸淫在百味綜錯的感動之中。

原來〈桃花源〉就是來自明華園
多次重演後,賴聲川不禁有了「乾脆邀請另一劇團,實現兩個劇團共同演出」的創新想法,第一個浮出腦海的首選,便是明華園。「直到今日回頭看,我們才驚訝地發現,二十年前創作〈桃花源〉時,我們所設定的草根、野台、高能量、快節奏等基本元素,靈感幾乎全都取自明華園!」賴聲川感性地說,如果沒有明華園,就不會〈桃花源〉,既然如此,乾脆邀請明華園一起演出,透過合作表達致敬之意,加入台語歌仔戲演出,讓喜鬧劇更加有味。

在擔任表坊及明華園多齣大型製作舞台技術工作的劉培能牽線下,雙方合作拍板敲定,兩大巨頭攜手消息一出,立刻受到國內外矚目,新加坡、北京的邀約檔期已經排到年底。而經明華園改編過後的〈桃花源〉劇本,長度及架構不變,語言及肢體的趣味卻更猛烈,保留了玩酒瓶、棉被等經典橋段,更新增了動物角色、吊鋼絲招牌技術,讓賴聲川直呼精采:「將原有的〈桃花源〉蓋上明華園漂亮的章!」

                                全文請見八月號《PAR表演藝術》雜誌

[ 本帖最后由 留學生 于 5-9-2006 02:1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5-9-2006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暗戀桃花源四度上演
令人振奮

但是台灣的大劇場界出現了創意匱乏的危機
大劇團類似表演工作坊 果陀劇團 屏風表演班 當代傳奇劇場 綠光劇團
紛紛再這一年推出舊作也就他們所謂的經典作品
試圖喚起觀眾湧入劇場
我不得不承認這一招对觀眾是有效的
因為台北人越來越重視假日生活
進劇場看戲也視為平常會做的事情
但也顯示了創作人的靈感開始匱乏的窘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06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被邀約到新加坡演出嗎﹖
當年看過電影版我已經是非常喜歡﹐
如果可以看到真的舞台劇版﹐一定非常感動。
請問有相關質料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06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留學生 于 5-9-2006 12:17 AM 发表
暗戀桃花源四度上演
令人振奮

但是台灣的大劇場界出現了創意匱乏的危機
大劇團類似表演工作坊 果陀劇團 屏風表演班 當代傳奇劇場 綠光劇團
紛紛再這一年推出舊作也就他們所謂的經典作品
試圖喚起觀眾湧入 ...


有需求才会有供应,旧作重演是好事!
同时这也是确立经典的过程,应视为常态——正常之态。
大师也是人,大师疲匮也正常。
但常常你以为他疲匮了,而实际上他是在沉淀。
等他再出发时就要让你大吃一惊。
少安毋躁,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5-9-2006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思念日記 于 5-9-2006 12:19 PM 发表
真的被邀約到新加坡演出嗎﹖
當年看過電影版我已經是非常喜歡﹐
如果可以看到真的舞台劇版﹐一定非常感動。
請問有相關質料嗎﹖



你可以到具團網站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5-9-2006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kaonigejiba 于 5-9-2006 09:54 PM 发表


有需求才会有供应,旧作重演是好事!
同时这也是确立经典的过程,应视为常态——正常之态。
大师也是人,大师疲匮也正常。
但常常你以为他疲匮了,而实际上他是在沉淀。
等他再出发时就要让你大吃一惊。
...


希望他是再沉澱
大師  這箇我絕得他還不算
還有比他更棒的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留學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6-9-2006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絕得此劇的劇本架構真的太好
而且完全是中國人思考的方式
用中國獨有美學觀  時間觀來讓一切沉澱
實在了不起
賴老師我說他不算大師
因為還有比他更厲害的
可是就這各作品來說
一喜一悲之間
对兩岸的關心更是突顯
一個藝術家應該就是要對社會國家負起責任
未這各國家付出心力
讓人民有宣洩情感以及情感轉移而產生的同情感
這是藝術家的其中一項任務

有控跟大家分享我看這齣戲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1-2025 04:01 AM , Processed in 0.10265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