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41|回复: 8
|
兰芳国曾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清朝的版图,清王不予受理
[复制链接]
|
|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 ... 60425/13275207.html
兰芳国创立者曾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清朝的版图,清朝皇帝不予受理
有人感觉很奇怪,经受了几千年帝制传统熏陶的华人,到海外后为什么会建立起一个共和制的国家?其建国,比美国还早6年,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欧美的新风尚根本不可能波及东南亚。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 ... 60425/13275207.html
二百年前华人在印尼建立政权 全民选出国家元首(1)
今天的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在18、19世纪,东南亚曾经出现过一个华人建立的现代共和国家——兰芳共和国,前后共存在110年。
兰芳共和国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
兰芳共和国是1770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到1885年之间存在于南洋婆罗洲(现印度尼西亚占据称加里曼丹岛)上的华人国家。创立者为广东梅州人罗芳伯。后来被荷兰人消灭。
在婆罗洲上很早就有华人定居生活,从事贸易的占大多数,他们往往组成自己的公司,以罗芳伯为首的南方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荷兰等西方殖民者对南洋的侵略加剧,罗芳伯顺应时势和当地华人以及落后民族为保护自己生存权利的要求,于1770年建立兰芳共和国,定都东万津,他被拥戴为大总制。
在南洋国家之中,他按照中国的传统,建元兰芳,公元1770年为兰芳元年。他仿效西方当时才出现的民主制,规定国家的大小事情都必须咨询人民群众之后,才能施行。最难能可贵的两点是:他没有称帝,帝制自为。兰芳共和国建立不久,他就派人赶到北京向中央政府汇报相关情况,并进贡方物。又拒绝了人们要他称王的请求,而是称总制、大唐总长,并且规定,他及后世领导人都不能把兰芳共和国变为一姓人的“家天下”。
兰芳共和国先后民选了12任领导人,他们领导华人以及归附的落后民族改进农业技术、扩大矿业生产、发展文化教育、组织军事训练,使兰芳共和国的实力和影响大增,更多落后民族前来归附,兰芳共和国的版图迅速扩展到整个婆罗洲。
兰芳共和国的发展壮大遭到了西方殖民者和依附于他们的南洋落后民族的嫉恨。随着大陆的日益沉沦,失去了支持的这个在异域建立起来的华人小国,遭到荷兰殖民主义侵略军的进攻。兰芳共和国全体民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因武器太差而遭到失败,这个华人小国也不幸灭亡。“兰芳”共存在了110年。后婆罗洲由荷兰转给印度尼西亚,改名为加里曼丹岛。
罗芳伯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国家有国防部,但没有常设军队,而是全民皆兵,平时分散各地搞生产,战时集中起来御敌。地方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罗芳伯当了19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随后,由全国公民选出江戊伯继任国家元首。此后还有7人先后担任过这个职务。
我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当时在东南亚建立的华人国家还有多个
这是我国新兴的市民阶级(资产阶级)在国内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在国外建立的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当时在东南亚建立的华人国家不仅是“兰芳共和国”一个,还有其他几个国家:
广东省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国,自任国王,王位世袭,立国百余年。于19世纪亡于荷兰;
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立没有特定名号的王国,自任国王。19世纪张杰绪逝世,内部发生纷争,王国瓦解;
福建省人吴阳,在马来半岛建立另一个没有特定名称的王国。于19世纪被向东扩张的英国消灭;
还有暹罗王国的开国国王郑昭;
三佛齐国王张琏(广东饶平人);
婆罗国王某(福建人);
爪哇顺塔国王某(广东潮州人);
以上华人国家均于19世纪亡于西方殖民者对东南亚的侵略狂潮中。
在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中可以找到对这些国家的简单记载。
兰芳国创立者曾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清朝的版图,清朝皇帝不予受理
有人感觉很奇怪,经受了几千年帝制传统熏陶的华人,到海外后为什么会建立起一个共和制的国家?其建国,比美国还早6年,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欧美的新风尚根本不可能波及东南亚。
罗芳伯这些人,都是大清国的平民百姓,因为在故乡太穷,不得已下了南洋。虽然飘泊海外,但仍然是大清皇帝的子民,祖宗坟墓祠堂,以及亲友家眷,都在国内。他们如果自立为王,对大清皇帝来说,仍然属于反叛,抄家挖坟毁祠堂的事皇帝是干得出来的,甚至还会派兵出海,进行征伐。所以,罗芳伯他们不敢自立为王。
事实上,罗芳伯建立兰芳国后,在华人圈里根本不敢称为国,只能称为兰芳公司,或者兰芳大总长。这当然有害怕告发的原因在内。
后来,他们还曾经遣使回国,觐见皇帝,请求称藩,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清朝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清朝皇帝不予受理,根本不理睬这些天朝弃民,或者根本不能容忍南方的汉人在海外建个国家。
罗芳伯在中国国内,也是一个平民百姓,没有任何特殊身份。到海外后,因为他才能过人,所以被大家推为首领。带领众多海外华人,谋求共同的利益。后来因为华人势力太大了,有好几万,当地土著居民也归附了好几十万,他们帮助浡泥王平了叛,浡泥王看华人的势力已成,不得已拱手让位。兰芳国能建立起来,主要还是华人群体实力很强的缘故。罗芳伯是华人势力的代表,是由华人们推选出来的。除了个人能力之外,在华人圈内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大家能一起推选他,也能够一起废了他。所以,罗芳伯敢于向土著居民称王,但不敢在华人面前称王。
罗芳伯以特有的政治天才,推行民主政权建设,于1776年创立共和体制,定名为“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在世界诸国堪称第一,比华盛顿1787年当选为首任总统并实现联邦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共和体制还早11年。
由于史料的原因,我们无法知道罗芳伯搞的是自由平等的现代政治,还是不堪入目的帮会统治,或者自由平等与帮会政治兼而有之,就如同20世纪初期的芝加哥。不管怎样,从中国人的功业来研究共和体制,是不容易得出结论的。但历史理应为罗芳伯等人写上一笔。
摘自《共鸣》2006年第3期
*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 ... 60425/13275207.html |
|
|
|
|
|
|
|
发表于 7-6-2006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蘭芳共和國(1777年—1884年),全稱兰芳大统制共和国,亦有說是南方共和國,是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国。1770年广东梅县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加里曼丹西部)成立了“蘭芳公司”,1777年罗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成為“蘭芳共和國”。也有人認為,兰芳公司和兰芳共和国要向荷屬東印度公司纳税,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而非独立国家;在罗芳伯逝世後才出现了兰芳大总制,其辖区既不是荷兰政府下的一个州府,也不是一個國家。
蘭芳共和國最初並非政治組織,而是一家貿易公司。是時不少廣東人前往南洋謀生,由於廣東人善長經商,因此不少從事貿易的人都很受當地酋長的敬重。當時由於不少歐洲人前往當地騷擾,所以當地有華人社團從廣東省招請團練,來到南洋擔當類似保鏣的角色,當中勢力最大的是兰芳公司。後來不少酋長都要求兰芳公司保護他們,所以蘭芳公司當時的老闆羅芳伯就在當地成立共和國,並擔任國家的大總,總攬國家的保安及各部族之間的協調工作。而各部族的內部事務,仍然由酋長負責。此外,由於羅芳伯得知洋人對清朝仍然非常顧忌,所以在立國之初就立即向清朝稱臣,並派員前往北京朝贡。不過由於擔心清朝可能不滿,羅芳伯向清朝稱臣時决定仍使用“蘭芳公司”之名,而非“蘭芳共和國”。此舉果然使洋人大為顧忌,從而停止對當地的騷擾。而另一方面,早期未有加入的部族,看到兰芳共和國的成功,亦紛紛表示願意加入成為成員部族。在最高峰時,兰芳共和國的勢力範圍佔有整個婆罗洲島。1795年羅芳伯病故後,由江戍伯繼任其位。
兰芳共和國以东万津为首府,并将立國1777年當年定为兰芳元年。国家元首称“大总制”,且「國之大事皆眾諮議而行」,以类似于民主选举和禅让的形式传承,前後歷任十二位總長。後來由於清朝在外交上多次失利,西洋人開始認識到清朝已經衰弱,無力再顧及境外的事,趁著中法战争的爆发,荷兰開始重新部署佔領行動。公元1884年,荷兰入侵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雖進行了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其殘餘勢力逃至蘇門答臘。不過,由於仍害怕清政府作出反應,荷蘭並未公開宣稱已佔領蘭芳地區,而是另立了一個傀儡以便進行統治。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後,荷蘭才正式宣布對蘭芳地區的佔領。蘭芳共和國自立國至滅亡,共經歷一百多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 ... 1%E5%92%8C%E5%9C%8B
这是维基百科上的资料。。。
根据这个资料,但是兰芳共和国势力范围包括整个婆罗州,而且资料也和楼上的资料有点不同。。。
广东省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国,自任国王,王位世袭,立国百余年。于19世纪亡于荷兰;
根据这个资料,婆罗洲北部就是指沙巴北部,还是整个沙巴??
这段历史并没有出现在我国历史教科书上。。。。 |
|
|
|
|
|
|
|
发表于 7-6-2006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an Fang Republic
(summary from the book Hakka people - Jews of the Orient by Kao Chung Xi. Summary digest compiled by Jonathan Teoh. Some spelling were revised according to Josef Widjaja, Oct 26, 1996)
Towards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Kwangtung Hakkas established a republic in Western Kalimantan which lasted 107 years and had 10 presidents.
The first president is Low Lan Pak. He was born in Kwangtung, Mei Hsien, Shih Pik Pao on the third year of Ching dynasty Chien Long emperor. He married a girl and had a son. But Hakka's custom usually do not take wife along for overseas trip. He left for Western Kalimantan alone to join the gold rush at that time.
He travelled along Han Jiang to Shantao, along Vietnam coastline, and finally landed in Western Kalimantan.
The sultan at that time, Panembahan believing that Chinese workers are hard working, brought in 20 Chinese from Brunei. The sultan Omar in Singkawang, also heard about Chinese diligence and use the lease land system to encourage Chinese to explore in his territory.
When Low Fan Pak reached Western Kalimantan, the Holland has not yet aggressively moved to Kalimantan. Along the coastal area, a lot of Java people and oceania's Bugis people settled down. Also, the Sultan's power were confined to the coastal area, the inland power belongs to the Dayak. The territories among Sultans were not well defined as well.
In the beginning of 1740, the Chinese numbered only a few tens. By 1770, the Chinese has grown to 20,000 strong. By blood clan or by the area they are from, the Chinese established Kongsi(company) to protect themselves.
In 1776, 14 kongsi banded together to form a He Soon 14 Kongsi in order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being grouped by area or by blood.
At that time Low Lan Pak established his own Lang Fan kongsi. He then united all the Hakkas in the San-Sin lake area and build a Mem-Tau-Er township and made it the headquarter of his united company.
At that time, Kun Tian(Pontianak) which located in the lower stream of Kapuas River was an important commerce area and was controlled by Sultan Abdul Laman. The upper stream of the river is controlled by the Dayaks. Kun Tian neighboring state Mempawah's Sultan tried to build a palace in the upper stream which led to the fighting between the 2 Sultans.
The Kun Tian Sultan asked Low Lan Pak for help. Since the palace is being built near the Lan Fang company territory, Low Lan Pak decided to help Kun Tian Sultan and defeated the Mempawah's Sultan.
The defeated Mempawah's Sultan then joined forces with the Dayaks and launched a counter-attack. Low Lan Pak again defeated Mempawah Sultan and this time marched North all the way to Singkawang. Singkawang Sultan and Mempawah Sultan signed a peace treaty with Low Lan Pak and Low Lan Pak's popularity increased dramatically. He was 57 then.
After that, Chinese and locals, turned to Low Lan Pak to seek protection, and when Kun Tian Sultan realized that he can not challenged Low Lan Pak, The sultan himself seek protection from Low Lan Pak.
Thus, Low Lan Pak established a government, using his company name, changing kongsi(company) to republic, and formed Lan Fang Republic in 1777, 10 years earlier than USA(1787). At that time people wanted Low Lan Pak to be Sultan, but he declined and take the post of governorship, similar to the president post.
From Qing dynasty's sea nation annals, it recorded that it is a place where Ka Yin people (Mei Hsien area) do mining, build road, establish its own nation, every year has ships reached ng Zhou and Chao Zhou area, doing commerce. >From its own Lan Fang Company annals, it indicated that every year it pays tribute to Qing dynasty like Annan (Vietnam).
The capital was in Ceh Wan Li. The Ta Tang Chon Chang(president) is elected by election. Both the president position and the vice president position has to be of Hakka from Ka Yin or Ta Pu area. The flag is a rectangle yellow flag with the word Lan Fang Ta Tong Chi. The president flag is a triangular yellow flag with the word Chuao (General). The high ranking officials dress in Chinese style while lower ranking officials dress western style clothing.
Low Lan Pak passed away on the second year of the republic. He has been in Borneo for 20 years. he 47th year of the republic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fifth president Liew Tai Er, Dutch began its active expansion in Indonesia and occupied the South East region of Borneo. Lan Fang lose its autonomy and became a protected state of Dutch.
Then Dutch opened a colonial office in Kun Tian and intervened republic's affair. In 1884, Singkawang refused to be ruled by Dutch, and was attacked by the Dutch. The Dutch occupied Lan Fang Kongsi. Lan Fang Kongsi fought for 4 years but eventually was defeated, and its people fled to Sumatra. Fearful of strong reaction from Ching government, Dutch never declared that it occupied Lan Fang and let one of the descendent be a figure head. It was not until the formation of Republic of China in 1912 that Dutch formally declared its formal control of the area.
Those that fled to Sumatra regrouped in Medan. From there, some moved to Kuala Lumpur and Singapore. One of the descendent from these people is Lee Kuan Yew. While Hakkas are the minority in Singapore, it is the Hakkas that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to establish the second Lan Fang company - Singapore.
http://www.asiawind.com/hakka/lanfang.htm
根据这里写,李光耀是兰芳公司的后裔。。。。
呵呵呵。。。
很可能新加坡现在的制度就是从兰芳公司那里参考的。。。 |
|
|
|
|
|
|
|
发表于 7-6-2006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消失的华人国家兰芳共和国
赵池凹
1776年,《独立宣言》问世,由居住在北美的英国移民建立的美利坚合众国,驾着资本主义的车轮驶入世界。鲜为人知的是,也是这一年,在大洋彼岸的东南亚,中国移民也建立起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家———兰芳共和国(Lan Fang Republic),前后共存在了110年。
45年前,历史学家罗香林的重要著作《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于1961年6月在香港出版,国际学术界轰动一时。40年后,这段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历史故事,被一个人重新提起,他就是中国驻印尼大使陈士球。2001年春节,在印尼出生的传记作家张永和为他的新书重返千岛之国,征求修改意见。期间,张永和拜会了陈士球,陈大使告诉他们,客属乡贤罗芳伯曾在婆罗洲东万律建立了一个共和国,值得作家“大书一笔”。这才有了张永和、张开源合著的《罗芳伯传》,2005年在印尼出版。
从帮会到企业到国家
罗芳伯,原名罗芳柏,罗芳伯是后人对他的尊称。生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由他建立的兰芳到底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大企业?抑或是一个帮会?我的答案:三者皆是。最早是帮会,后来是企业,最后是国家。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罗芳伯乡试不第,“乃怀壮游之志”,发扬客家精神,漂洋过海,登上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岛)。到了东万律,罗芳伯最先建立的是兰芳会,一个以保护华人社团为业的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帮会,主要的对手是天地会。经过多次交手,天地会灭亡,兰芳会发展壮大。
当时,东万律面临内忧外患,在印度尼西亚的荷兰殖民者联合东印度公司,曾多次向坤甸一带发动武装侵略。罗芳伯和他的伙伴,和当地人一起,协助当地苏丹首领平了土著人的叛乱,得到了首领的嘉奖,将东万律划归罗芳伯管辖。这块地方有10多万人及南北几十公里的产金地,吸附华人数万,土著好几十万,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经济实体———兰芳公司。
公司成立后,罗芳伯一个个收拾了当地四分五裂的各种华人团体、商会、村寨,消灭了所有对手。这时的兰芳公司已经摆脱了先前的帮会性质,正式以一个军队的面目出现了。
1776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 “共和国”,建立了自治政府。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当时,大家推荐罗芳伯为国王,罗芳伯不同意以王相称,后由各代表商议建立兰芳大总制,称罗芳伯为“大唐总长”或“大唐客长”。但他向北京派遣使者前去朝贡时,仍然使用的是“兰芳公司”的名义。
罗芳伯任总长19年,于1795年在西加里曼丹病逝,终年58岁。罗芳伯病故后,由江戍伯继任其位。
兰芳国110年历史中,前后共有12 位元首。元首的更迭,用的是一种介乎于民主选举和禅让的形式。根据《罗芳伯传》,兰芳的确具有共和国的一些特征:有首都(在东万律),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还分为省、县、乡三级。各级官吏均由民主选举产生,政务的裁决,也由大家来公断。这一条是人们判断兰芳是不是一个国家,以及是不是共和国的关键。
政制分司法、军事、财政、经济、教育5部分。
军备方面:开办军械厂,铸造兵器,除军事战略要地派驻少量常备军外,其他地方没有驻军。平时大家各安本业,抽调适龄青年练习射击,一旦有事,就征召这些青年组成军队(很像当今的预备役)。
财政方面:设税收督察官,实施征税来充实国库;征收商人的货物税,并且以出口创收为原则。
经济方面:积极扩充市场;矿产由国家组成公司(现在的说法就是国企),实施统一经营。
教育方面:举办汉文学校,聘请儒士执教,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重点。
司法方面:以天地会纲领为基础(兰芳公司在与天地会进行了艰苦的军事斗争之后,吞并了天地会,所以天地会比较系统完整的纲领也被兰芳吸收),进而修订为普及易行的法规。
兰芳还确定了自己的国旗,规定以各式汉服为国家礼服。
但是,来看东万律丛林中的“罗公芳柏之墓”,墓柱下石刻的《罗公史略》,应是其盖棺之论,其中清楚地写道:
“罗公芳柏,广东省梅县石扇堡人。……定鼎东万律,创建兰芳公司基业。”这“定鼎”一词,微妙地改变了事情的性质,你可以说是定都,也可以说是定总部的所在地。
惟一不称王的华人国王
按照《罗芳伯传》的说法,当地统治者苏丹与罗芳伯签约割让土地给兰芳自治,幅员辽阔,人口也达到百万之众,地地道道的国家,可为什么这个墓志铭上,偏要称“公司”呢?
其实,像罗芳伯这样的中国移民,在当时社会里叫“天朝弃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当时是乾隆年代,中国繁荣昌盛,朝廷威权无处不在。罗芳伯他们不敢称孤道寡,怕犯一个谋逆之罪,自己远离故土倒不要紧,连累身在故国的宗亲友人那才是麻烦。中国人骨子里始终认同祖国,不管走得有多远,都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罗芳伯他们也是一样。反而,他们一直希望能够被清廷接纳为一个地方政府,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也可以利用祖国这个靠山,抵抗来犯的欧洲人。事实上,清廷虽然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兰芳国,但罗芳伯派出的使者至少见到了乾隆的重臣,使得对兰芳觊觎已久的荷兰人有所忌惮,一直不敢造次。直到1886年,见清廷衰败,荷兰才大举进攻兰芳,灭掉了这个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拥有百万人口,战时可以全民皆兵的兰芳国,败在远道而来的荷兰人手下,据说主要原因是武器太差。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体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力———经济的实力、科技的实力,以及军事的实力。
罗芳伯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相当深远。现在,东万律还有纪念罗芳伯的“兰芳公学”。在坤甸还有一座纪念罗芳伯的纪念厅和墓园,在厅内挂着一副对联:“百战据河山,揭地掀天,想见当年气概;三章遵约法,经文纬武,犹存故国冠仪”。
《文摘周报》2006年1月27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feature/1118181.htm
这里有比较完善的关于兰芳共和国的体制的解释。。。 |
|
|
|
|
|
|
|
发表于 10-7-2012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7-2012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上个月尾从那里回来。来个小小的图片分享。
东万律(Mandor)曾是华人居住地,但在上世纪60-7 ...
rhtm 发表于 10-7-2012 11:55 AM 
你的分享让我大开眼界,谢谢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31-8-2012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可惜了,這樣的共和國還在的話,不知有多好!
感謝分享,獲益良多。 |
|
|
|
|
|
|
|
发表于 6-9-2012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省人吴阳,在马来半岛建立另一个没有特定名称的王国。于19世纪被向东扩张的英国消灭;.........."
马来半岛竟然也有华人建立的王国?比较好奇当年这个王国是在半岛哪里? |
|
|
|
|
|
|
|
发表于 14-9-2012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