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59|回复: 10

成唯识论选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7-2025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识所变相。虽无量种。而能变识。类别唯三:
一谓异熟。即第八识。多异熟性故。
二谓思量即第七识恒审思量故。
三谓了境。即前六识。了境相粗故。及言显六合为一种。
此三皆名能变识者。

因能变
能变有二种。一因能变。谓第八识中等流异熟二因习气。
等流习气:由七识中善恶无记熏令生长。
异熟习气:由六识中有漏善恶熏令生长。

果能变
二果能变。

等流果:谓前二种习气力故。有八识生。现种种相。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名等流果。果似因故。

异熟果:
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立异熟名。
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熟。有间断故。
即前异熟及异熟生。名异熟果。果异因故。

此中且说。我爱执藏。持杂染种。能变果识。名为异熟。非谓一切。

虽已略说能变三名。而未广辩能变三相。
且初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
相应唯舍受。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暴流。阿罗汉位舍。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开卷有益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7-2025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9-7-2025 10:36 PM 编辑

论曰:初能变识。大小乘教。名阿赖耶。

藏识
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谓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摄持因果为自相故。此识自相分位虽多。藏识过重。是故偏说。

异熟
此是能引诸界趣生善不善业异熟果故。说名异熟。离此。命根众同分等。恒时相续胜异熟果。不可得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果相。此识果相。虽多位多种。异熟宽不共。故偏说之。

一切种
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离此。余法能遍执持诸法种子。不可得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因相。此识因相。虽有多种。持种不共。是故偏说。

初能变识。体相虽多。略说唯有如是三相。一切种相。应更分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开卷有益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7-2025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中何法名为种子?
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
虽非一异。而是实有。
假法如无。非因缘故。此与诸法既非一异。应如瓶等是假非实。若尔。真如应是假有。许则便无真胜义谛。然诸种子。唯依世俗说为实有。不同真如。

种子虽依第八识体。而是此识相分非余。见分恒取此为境故。
诸有漏种。与异熟识体无别故。无记性摄。因果俱有善等性故。亦名善等。
诸无漏种。非异熟识性所摄故。因果俱是善性摄故。唯名为善。

若尔。何故决择分说。二十二根。一切皆有异熟种子。皆异熟生。
虽名异熟。而非无记。依异熟故。名异熟种。异性相依。如眼等识。
或无漏种。由熏习力。转变成熟。立异熟名。非无记性所摄异熟。

此中有义。一切种子皆本性有。不从熏生。由熏习力。但可增长。
如契经说。一切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聚。法尔而有。界即种子差别名故。
又契经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界是因义。
瑜伽亦说。诸种子体。无始时来性虽本有。而由染净新所熏发。
诸有情类。无始时来。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如是等文。诚证非一。

又诸有情。既说本有五种性别。故应定有法尔种子。不由熏生。又瑜伽说。地狱成就三无漏根。是种非现。
又从无始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本性住性。
由此等证。无漏种子法尔本有。不从熏生。
有漏亦应法尔有种。由熏增长。不别熏生。如是建立因果不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7-2025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义种子皆熏故生。所熏能熏俱无始有。故诸种子无始成就。
种子既是习气异名。习气必由熏习而有。如麻香气。华熏故生。

如契经说。诸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
论说内种定有熏习。外种熏习或有或无。又名言等三种熏习。总摄一切有漏法种。彼三既由熏习而有。故有漏种必藉熏生。
无漏种生。亦由熏习。说闻熏习。闻净法界等流正法而熏起故。是出世心种子性故。
有情本来种性差别。不由无漏种子有无。但依有障无障建立。
如瑜伽说。于真如境。若有毕竟二障种者。立为不般涅槃法性。
若有毕竟所知障种非烦恼者。一分立为声闻种性。一分立为独觉种性。
若无毕竟二障种者。即立彼为如来种性。
故知本来种性差别。依障建立。非无漏种。所说成就无漏种言。依当可生。非已有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7-2025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义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功能差别。
世尊依此。说诸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聚。法尔而有。余所引证。广说如初。此即名为本性住种。

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世尊依此。说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诸论亦说染净种子。由染净法熏习故生。此即名为习所成种。

若唯本有。转识不应与阿赖耶为因缘性。如契经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此颂意言。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切时。展转相生。互为因果。
摄大乘说。阿赖耶识。与杂染法。互为因缘。如炷与焰。展转生烧。又如束芦。互相依住。

唯依此二建立因缘。所余因缘不可得故。

若诸种子不由熏生。如何转识与阿赖耶有因缘义。非熏令长可名因缘。勿善恶业与异熟果为因缘故。又诸圣教。说有种子由熏习生。皆违彼义。故唯本有。理教相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25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识是桥梁。
六识通过第七识发现第八识。
第八识之前七识可有可无。
每一个前六识修炼到第八识都是几何倍数增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7-2025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0-7-2025 08:23 PM 编辑

《成唯识论》乃是印度十大论师之杰作,主要是对《唯识三十颂》作出诠释。

《唯识三十颂》源自世亲菩萨。然而在他写完三十颂后就圆寂,剩下理论框架(纲目)。十大论师在此框架下,造论扩展相关内容,才有今日的《成唯识论》。翻译此部论的玄奘大师功不可没。十大论师里面,法护是戒贤的老师,而戒贤是玄奘的老师。

《成唯识论》是一部非常捧的论!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对于阿赖耶识部分内容,我持有保留态度。理由是阿赖耶识境界甚深,难以觉察。我认为十大论师,戒贤以及玄奘,没有人能够知晓此事。《成唯识论》对于部分阿赖耶识内容,看起来有猜测成分。譬如种子是本有或是始起?论师们各有意见。大家都是依据经典推论,非自身洞见了知。

又譬如二十二根。一切皆有异熟种子。皆异熟生。此段内容叙述不明。是彼等有种子为有漏种故有记,而非无记?又有彼等乃是无漏种,非无记性所摄异熟? 这小段论文三几句话说完了。


阿赖耶识的内容,释迦牟尼佛的经,以及未来佛弥勒菩萨的论皆可信。然而假如内容出自十大论师,论师们引经据典作出的推论,仅供参考还是可以的。至於全信则要做保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25 11:5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ka 于 11-7-2025 11:56 PM 编辑

IMG_20250711_184303.jpg

听说唯识学是无著菩萨从弥补菩萨的兜率天那边学回来人间传法。

在唐玄奘高僧的大唐西域记巻5(阿踰陀国)有提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7-2025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ka 于 13-7-2025 10:25 AM 编辑

星雲大師

反過來說,心識(第六識—意識)就不一定要有前五識才能發生作用了。像我們
在睡夢中周遊三千大千世界,上山下海,無所不為。甚至我們在平
常也會睜著眼睛作「白日夢」,追憶過去,想像未來,忽而在此,
忽而在彼。此外,修行人在禪定中雖然關閉五根,摒絕外境,但心
識卻可以單獨作用。

因此,心識可以和前五識結合在一起發生作用,也可以離開前
五識單獨作用,所以偈中說「心識能合又能分」。


第七識又稱「末那識」,第八識也稱「阿賴耶識」。眼、耳、鼻、
舌、身、意造作了種種善惡業行之後,不會因此消失無蹤,而是形
成一種勢力,經由「使者」一般的末那識「傳達」到阿賴耶識裡。

我以自拈的兩首偈語來說明八識的相狀和功能。

五識眼耳鼻舌身,心識能合又能分;
末那傳達作使者,賴耶如山似海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25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星雲大師

在六識裡面,意識最具有主導作用。縱使前五識有了障礙,只
要擁有健全的心識,一樣可以發揮應有的功能。

如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貝多芬雖然耳朵聾了,但是他用心耳來傾聽音樂,譜出多少
膾炙人口的樂曲;海倫凱勒雖然耳聾眼盲,她用心耳、心眼來努力
總論八識學習,不但和常人一樣行住坐臥,還成為一流的演說家、教育家。
世界知名模特兒王曉書雖然從小失聰,卻無礙於她走上國際舞台,
並以自傳《我看見聲音》,說明她能用心眼「看得見聲音」。

知名物理學家史帝芬 ‧ 霍金雖然罹患帕金斯症,全身癱瘓,卻因為他
有一顆靈慧堅強的心,不但在科學上擁有傲人的成就,而且壽命遠
超過醫師所宣判的年壽。

從以上這些殘而不廢的例子,可以想見心識力量的強大,無怪
乎佛經說「意業為大」、「意業力勝身口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25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星雲大師

第八識阿賴耶識好像一座倉庫,專門收集前七識的種子。種子,
其實只是佛法的施設譬喻,目的在讓人了解八識的內容,不可將它
視為實有。種子是行為過後遺留下的氣分,因此又稱「習氣」。它
具有薰染作用,無論是善或惡的習氣種子,都能影響本有的種子,
這種情形就好像過去的人喜歡以香薰附在衣物裡,以留其香氣,因
此在佛法裡又稱「薰習」。

佛教很注重薰習的功能,佛經有謂:「以聞思修,入三摩地。」
「聞思修」就是藉由聽聞、思惟、修學的薰習作用而進入正定等持
第七末那識恆執第八識為我,因而產生的過程。

又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
也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薰習過程,能讓我們滅除貪瞋愚痴,進而成聖
成賢。可以說,佛法裡的一切修為,如誦經、拜佛、禮懺、禪定、
六度、四攝、五戒、十善等,莫不是藉著「薰習」的作用,讓我們
的身心得以轉染為淨。

阿賴耶識接收前七識的種子,遇緣則生起現行,稱「種子生現
行」,現行再回薰種子,又會成為新的種子,潛藏在阿賴耶識之中,
這樣的行為稱「現行薰種子」。這種「種子、現行、種子」的活動
過程往復循環,是同時而起,所以又稱為「三法輾轉,因果同時」。
而在阿賴耶識本身,種子也會自己活動成長,稱「種子生種子」,
是因果不同時而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7-2025 11:14 AM , Processed in 0.11393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