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93|回复: 19

临终时真的能够一心不乱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7-2025 07:5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情况1:普遍上的净土宗教徒,对待临终,都认为平时念佛念得足够,然后再行善积德,累积一些资粮,临终就能看到佛菩萨来引接。

情况2:根据净土宗自己有出版书籍,人临终时会因为身体哪里有光而被引导到哪个六道之一。而西藏生死书里面也有类似的说法。

1000064484.jpg

根据这位网友的论点,其实也是这几天我一直想开贴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我会想讨论并不是我是净土宗念佛的。而是我希望大家的讨论能够对念佛的网友是有所帮助。

不懂大家在睡梦中梦到一些事情而情绪或者欲望会不会被无限放大。

比如说我妈妈去世7年了,其实近年来也逐渐放下了。但有时候梦到,那种伤心思念的情绪情感,意识会被无限放大。放大后在梦里的意识,会不断的很伤心很怀念哭得很厉害那种。当我醒过来时,其实自己也不甚那么伤心思念。

再举个例子,我小学五、六年级喜欢了一个同桌的女生。这个喜欢到中学,直至毕业出来工作那几年,还是很喜欢,还会频频发梦梦他和到小学的情景。但慢慢步入中年,这份压抑的感情就慢慢退散。但奇怪的是,之后偶尔发梦,心里的那种喜欢在梦境中意识又会被无限放大,又会重新执着这个“喜欢”,但醒过来后就会觉得明明已经放下了,不喜欢了,但为什么在梦中会被无限放大。

那么问题来了,曾有网上种种说法,人在临终时,往事的经历情景会不断浮现。但由于大部分人临终时,都是处在意识模糊朦胧中,就如那位网友所说的不受控制。而我想说的就如发梦一样,当不受控制而往事浮现,这个情绪和欲望会不会被无限放大,因为被无限放大,会不会导致他对家人爱人的情感产生执着。当然在清醒的时候你可以说你一心向往极乐,什么都不执着不重要。但问题是你已经在一个意识模糊昏沉的情况,意识都不受控制,往事历历在目,欲望情感无限被放大,这样还能够念什么佛?还能够一心不乱?

当然我自己也曾想过这个应对的方法。可能是需要禅定来辅助。而不是想象中那般美好,临终时,中阴身离开,佛菩萨就来接引这种画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7-2025 08:0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了,我做梦不会无限放大。
有次梦见女明星和我亲嘴,我在梦里知道是梦,这梦就散了。从小到大我的梦都不会无限放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7-2025 08:4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隐居小镇 发表于 8-7-2025 08:02 PM
奇怪了,我做梦不会无限放大。
有次梦见女明星和我亲嘴,我在梦里知道是梦,这梦就散了。从小到大我的梦都 ...

无限放大的是情绪欲望。你曾经喜欢的,执着的人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25 08:4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藤洗衣机 发表于 8-7-2025 08:43 PM
无限放大的是情绪欲望。你曾经喜欢的,执着的人事物。

欲望会放大,但是到一半知道是做梦,就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25 08:5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ka 于 8-7-2025 08:55 PM 编辑

Screenshot_2025-07-08_204534.jpg

供参考:

根据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是因为佛的到来(放光加持??),所以令到临终者心不颠倒。

并不是靠临终者的定力来心不颠倒.

“令心不乱” 是关键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25 08:5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inka 发表于 8-7-2025 08:50 PM
供参考:

根据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是因为佛的到来(放光加持??),所以令到临终者心不颠倒。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让佛菩萨前来加持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8-7-2025 08:5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inka 发表于 8-7-2025 08:50 PM
供参考:

根据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是因为佛的到来(放光加持??),所以令到临终者心不颠倒。

还有玄奘法师的版本是是繫念不乱,不是一心不乱。

繫念应该是牵挂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25 09:0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隐居小镇 发表于 8-7-2025 08:59 PM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让佛菩萨前来加持呀?

这个你去读一读净土圣贤录,应该有答案,因为有太多的记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7-2025 09:0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inka 发表于 8-7-2025 08:59 PM
还有玄奘法师的版本是是繫念不乱,不是一心不乱。

繫念应该是牵挂的意思。 ...

西方极乐净土好处是有进无退,
但是那边一昼夜,娑婆一大劫了,娑婆修一天等于净土一百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25 09: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inka 发表于 8-7-2025 09:03 PM
这个你去读一读净土圣贤录,应该有答案,因为有太多的记录了。

我觉得还是要达到一心不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25 09:1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ka 于 8-7-2025 09:15 PM 编辑
隐居小镇 发表于 8-7-2025 09:06 PM
我觉得还是要达到一心不乱吧。


这个要看你信任那一位翻译者。

玄奘法师叫唐三藏,就是因为祂精通经,律,论,是佛法造诣精深的高僧。

繫念不乱门槛比一心不乱低很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25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隐居小镇 发表于 8-7-2025 08:02 PM
奇怪了,我做梦不会无限放大。
有次梦见女明星和我亲嘴,我在梦里知道是梦,这梦就散了。从小到大我的梦都 ...

夠力, 修佛之人也梦想着女名星, 是这样修佛的? 回到现, 以实力娶个真实名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25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8-7-2025 10:59 PM 编辑

我有试过在梦中情感被放大。伤感是真的很伤感,生气是真的很生气。从梦中醒来后还能记得那个感觉。

有经历过濒死现象的人说过,离开了身体的灵魂,感官比在人身时还要敏锐。所以死去的人他们反而不会觉得自己死去,而是在更加真实的世界生存着。

临终能够一心不乱吗?临终不需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只要坚持念佛。坚持到佛菩萨的加持,这个人就会『心不颠倒』,不会跟错冤亲去恶道,而是跟佛菩萨去净土。此人必定往生。

然而临终还能够念佛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很多人没有机会临终念佛,听闻佛号都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25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要常训练,才有可能在临终时一心不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25 08: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cw9988 于 9-7-2025 08:06 AM 编辑
山野草夫 发表于 8-7-2025 11:05 PM
平时要常训练,才有可能在临终时一心不乱。




“一心”就是专一不分心,心无二用;“不乱”是指不杂、不散、不动摇.


你"乱"因为不夠专注, 时时刻刻都必须一心不乱, 才能成事, 举例说明:一个人在热闹的市集中心行走中, 灵感一到, 仍能不为周围嘈杂所动心,思緒如脱缰野马, 瞬间想通之前写不出的編程代码,这就是一心不乱的实践体现。我常常跑步时就是这样想通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25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临终了,乱,又何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7-2025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25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牵挂了就能一心不乱啊, 如果还有牵挂就会对世界还有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25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inka 发表于 8-7-2025 08:59 PM
还有玄奘法师的版本是是繫念不乱,不是一心不乱。

繫念应该是牵挂的意思。 ...

玄奘是被唐太宗软禁在白马寺的,他的翻译很多时候都是避开很多皇帝禁忌的。


吴承恩用他取西经的故事来讽刺当时朝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25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无梦,修行到一个境界,就算在梦中也清醒,也叫做《清醒梦》
关于梦境这东西,由于我小时候一直作一样的梦,所以好奇心驱动下,
我也对梦境这事情比较关注。
有些人说,梦境是现实世界在脑海的3d投影,这个我个人比较不接受,
原因是几岁的我,还没有接触过的场景却出现在自己的梦中,这是不现实的。
关于清醒梦,控梦这事情,也许很多人试过,但是没有在意罢了。
譬如梦境遇到最危险的时候,或者情绪崩溃前一刻,往往我们的危险机制会告诉我们这是假的,
这是梦,这样就醒过来了,只不过是一瞬间发生,大多数人不清楚。
我研究阿赖耶识很多年了,佛经说人人都可以是佛,
因为人人都有这个阿赖耶识,只不过是被封印了罢了。
就拿清醒梦来说,我觉得一个人睡觉时候,思维最接近禅定的,但是又不算禅定。
这时候反而约束阿赖耶识的束缚比较放松,所以当梦境遇到危险时候,阿赖耶识会有一刹那出现。
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有阿赖耶识,我认为很多人会因为发梦这事情死了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
不是危言耸听的,确实很多人睡着睡着就去了,尤其是身体有缺陷,生病,年老,或者精神出现问题的患者。
梦境可以无限调动我们的情绪,虽然在梦中,一样可以影响现实的身体,譬如心脏,神经。。
如果一个人真的没有阿赖耶识,很可能,一个人睡梦中,笑着笑着,哭着哭着,跑着跑着就起不来了。
坐禅是其中一种比较可以分享的一种修行,修行中依稀可以接触到一点点阿赖耶识。
我见经书每天提到的六识,其实每个识都可以对应一种修行的方法,见仁见智罢了。
现在很多佛教徒都以《封》这六识为基础,个人觉得除了《封》,其实《疏》也可以是个好方法。
个人认为不应该把这六识视作洪水猛兽,可以试下共存,
有意无意间,放大缩小这六识,认识六识,掌握六识,也可以是一件很有效率的学习之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7-2025 08:30 AM , Processed in 0.11247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