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9|回复: 9
|
修行的法门无量,但基础只有三条。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7-7-2025 03:1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淨業三福一共有三條,佛在結論上說得很清楚,這個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非常的重要。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從凡夫修成佛,要依靠什麼?就是要依靠這個三福,就好像我們蓋房子一樣,三福是建基礎,是打地基。不管你蓋什麼樣的房子,不管你蓋多少層的大樓,一定要先建立非常堅固的基礎。三福就是基礎,我們要從這個地方來下手。這佛雖然是在《觀經》上所講的,淨業三福是通一切法門,無論是哪個宗派、哪個法門,統統要以三福為基礎,因為它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看到,韋提希夫人知道彌陀淨土的殊勝,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怎樣才能往生。佛沒有給她講往生的方法,先給她講「淨業三福」,你就曉得淨業三福重要!這三條十一句,佛在結論上說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菩薩修行證果、成佛都以這個為基礎,正因!就好像蓋房子,不管你蓋多大,不管你蓋多高,這是打地基,地基都一樣!三福就是三層地基,你怎麼個打法?我們才曉得所有一切佛法,菩薩修行證果都是從這個地方奠定的。
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看到前面這二句,要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成佛,都從這基礎上建立的;換句話說,一開頭是孝道、師道。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道就沒有師道,沒有師道就不能成就了,世出世間法都不能成就。佛法是以慈悲為本,你看看「慈心不殺」,統統落實在十善業。你怎樣盡孝、怎樣尊師、怎樣培養慈悲心?就是十善業。你能夠斷十惡修十善,這就是孝養父母,這就是奉事師長,這就是修慈悲心,諸位想想是不是。這個你才真正算得上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這個基礎,這四句真的都落實了,你信西方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淨土,真的世緣統統放下了,一心一意只求淨土,你能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因為淨業三福你只有一福,這一福能夠幫助你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你還有另外一福(第二福),那你就生方便有餘土。這第一條是人天福。
第二條是二乘福,聲聞緣覺,有三句話,「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出家同學,我現在勸勉大家,我們具足眾戒,戒律很多,也不是我們這個業障深重凡夫能夠受持的,我們只取《沙彌律儀》,沙彌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具足這十條戒,具足二十四門威儀,你念佛往生可以生到方便有餘土,要真幹!再提升,三福圓滿具足。
最後一條是大乘福,它前頭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是什麼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對這個要深深相信。佛在大乘教裡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本來是佛,現在又念佛,你相信這個因果,你才能生實報莊嚴土。「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讀誦大乘就是親近諸佛如來;以上講的自行,末後一句是化他,自行化他,這是菩薩事業。
所以這個十一句,三福統統具足,你要是修得好,真正能夠修因證果,你是往生西方世界實報莊嚴土,你沒有這個基礎不行。所以,信願行你有沒有具足基礎條件,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凡是學佛的同學,無論你修哪個法門,你修哪個宗派,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是以這個為基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7-2025 10:3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7-2025 01:0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具足众戒”,就是指具足「沙弥律仪」?
我们又不是小沙弥,为什么要具足「沙弥律仪」呢?
具足“五戒十善”不就好了吗?
|
|
|
|
|
|
|
|
发表于 9-7-2025 01:1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佛教向来叫我们要断恶修善,其实是指“断十恶修十善”,这么容易,我还以为有多难。。。。
看来,我修学“六度”、“四摄法”是多余了,也好像有点不太适合我,因为这两种戒律,应该是给那种有钱有势、有能力、有地位的人做的,而不是给我们这种贫困潦倒的小市民做的,这个我们必须要搞清楚。
选择适合我们的法门或戒律来修学,这非常重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7-2025 01:2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何首乌 发表于 9-7-2025 01:03 PM
“具足众戒”,就是指具足「沙弥律仪」?
我们又不是小沙弥,为什么要具足「沙弥律仪」呢?
一、沙彌十戒
沙彌十戒是沙彌的根本戒律,源自《沙彌十戒法並威儀》,核心內容包括:
不殺生:禁止故意傷害有情生命。
不偷盜:不取未給予的財物。
不淫:斷絕一切性行為。
不妄語:不說謊、不虛妄之言。
不飲酒:避免飲用令人迷亂的酒精飲品。
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戒除裝飾與奢華。
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遠離娛樂嬉戲。
不坐高廣大床:戒除奢侈享受。
不非時食:過午不食(日中後不進食)。
不捉持金銀寶物:不積蓄錢財,實踐少欲知足。
二、二十四門威儀
二十四威儀是對沙彌日常行住坐臥的細化要求,強調「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的具體實踐,常見內容包括(不同經典略有差異):
敬佛法僧:禮佛、誦經、恭敬師長。
著衣威儀:整潔披搭袈裟,不得散亂。
乞食威儀:次第乞食,不揀擇貧富。
飲食威儀:食時默然,不貪味、不浪費。
行路威儀:步履穩重,不左顧右盼。
入眾威儀:謙讓合群,不爭先後。
掃地威儀:清潔道場,心生恭敬。
用水威儀:節約用水,不污染水源。
睡眠威儀:右脅而臥(吉祥臥),不失正念。
侍師威儀:侍奉師長,不違教誨。
聞法威儀:端坐諦聽,不散亂心。
剃髮威儀:定期剃髮,保持莊嚴。
持缽威儀:護缽如目,清淨無染。
言語威儀:柔聲和語,不兩舌惡口。
看病威儀:慈悲照顧病弱同修。
如廁威儀:默念咒語,潔淨身心。
沐浴威儀:簡潔為要,不嬉戲玩水。
禮拜威儀:五體投地,心懷虔誠。
誦經威儀:字句分明,不起雜念。
禪坐威儀:調身調息,攝心為本。
持物威儀:輕拿輕放,不損三寶物。
待客威儀:平等接待,不分別貴賤。
處眾威儀:謙卑退讓,不爭名利。
省察威儀:每日反思,懺悔過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9-7-2025 02:0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首乌 于 9-7-2025 02:02 PM 编辑
楼主,请问这篇主题帖子的内容,是谁人说的呢?是出自哪位高僧大德的言语?
我们又不是小沙弥,也不是出家人,照理说应该不需要遵守这所谓的「沙弥律仪」才对。
对不对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7-2025 02:1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何首乌 发表于 9-7-2025 02:01 PM
楼主,请问这篇主题帖子的内容,是谁人说的呢?是出自哪位高僧大德的言语?
我们又不是小沙弥,也不是出家 ...
净空网站讲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7-2025 02:2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何首乌 发表于 9-7-2025 02:01 PM
楼主,请问这篇主题帖子的内容,是谁人说的呢?是出自哪位高僧大德的言语?
我们又不是小沙弥,也不是出家 ...
你修就对了,你修什么法门都好,基础就是净业三福。 |
|
|
|
|
|
|
|
发表于 9-7-2025 06:4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净空法师说的,但我觉得这样说也不太正确,毕竟我们不但不是小沙弥,而且也不是出家人,根本没有必要遵守这所谓的「沙弥律仪」。
我问 AI ,它说这所谓的“具足众戒”,其实是包括五戒、十善这些戒律,但它始终都没有表明需要遵守这所谓的“沙弥律仪”。
这个净空法师,我觉得他的说法不一定正确,像他曾经叫我们不可以为自己,说到“为自己”好像是一种罪恶一样,其实他这样的一种说法,我完全无法苟同。
我们生而为人,怎么可以完全一点都不能为自己呢?这样是说不过去的。而且我相信,就算是净空法师本人,他也不可能能够做到“完全一点都不为自己”,因为如果他完全一点都不懂得为自己的话,我相信他绝对不可能能够健康快乐地活到96岁才圆寂。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