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82|回复: 19

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1-2022 06: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4-1-2022 10:03 PM 编辑

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4)
在第2楼有附件可以下载
附件内容为:aaaa 禅定入门(二)-增加或修改第14次。禅定入门(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大藏经名。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增加或修改第4次。禅定入门(一)-增加或修改第1次。禅定入门(四)-修改2。
附件大小(以txt文本文件计算):1039k

注:
1.禅定入门略说(一)(二)(三)为读经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2.禅定入门略说(二)【又名:信佛修行问与答(一)】
3.禅定入门略说(二)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二),信佛修行入门略说(一),信佛修行入门(一),信佛修行问与答(一)。
4.争议部、难解部问答是可能争议较多的问答。猜想部问答部分内容并非来源于佛经,而是本人、个人的猜测猜想。

禅定入门略说(二)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1)(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2017-06-13 21:28:26)[编辑][删除]转载▼

(#)禅定入门略说(二)目录:
禅定入门略说(二)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二.佛经中一些难解问题的问与答
三.阿弥陀佛净土入门略说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
五.争议部、难解部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中除了佛经义理论述外,部分内容与世间知识有关。
争议部、难解部的内容是分散在正文各处,文中有标明,段落前标注争议部或难解部,整段均为争议部、难解部的内容。

目录: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无相什么意思?
问:为什么守戒那么重要?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问: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有那些?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问: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
问:意根、法尘处有什么常见的修行方法?
问:怎样用耳根修行?
问:怎样用六识修行?
问:怎样用般舟三昧修行?
问:本文禅定入门略说(二)与禅定入门略说(一)的论述有什么不同?
问:信佛修行者可否看、应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书?佛教是有大势力、强势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处理与其他众生关系?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应怎样面对?
问: 为什么说,佛经有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义理?
问: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问:信佛修行者要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问:为什么说不要去管他人闲事?
问:自己在修行过程有什么具体的修行方法?
问: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恐惧?
问:文中讲修行效果好更多指自力方面还是他力方面?
问:要做到精进修行,关键现在要做好,为什么?
问:怎样才才能提高精进修行、提高学习佛经速度?
问:读佛经有什么方法?
问:阅读、学习佛经、高僧大德的著述有什么方法、方式?
问:一切大乘了义经以何为宗要?
问:在家修行者剪个很短的发或光头有什么好处?
问:为什么说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前,要尽量减少学习世间知识的时间?
问:修行关键一至八个字是什么?
问:为什么说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
问:在家人可否看专门讲出家戒律的佛经?
问: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有什么好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宿怨?
问:如果没有动力、做不到精进修行怎么办?
问:人生无常,怎样面对恐惧?
问: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要怎样做?
问:读佛经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难解、可能有争议的内容?(难解部、争议部)
问:天人与人的区别?
问:成佛不久的佛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问:为什么信佛修行者不可轻信灵异?
问:为什么佛经中讲,这个地球,此土释迦牟尼佛佛法灭后很长时间才会有佛法出现?
问:修行好的关键是什么?


  二.佛经中一些难解问题的问与答
问: 为什么华严经中婆须蜜女示现染情欲?
问:淫、怒、痴是做恶业,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
问:供养作善业功德,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问:十二因缘什么意思?
问:无生法忍什么意思?
问:楞严经说: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应怎样理解?
问: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中说: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问:为什么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怎样发菩提心?
问:为什么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为什么说僧过恶,犯深重罪?
问:为什么华严经中说佛菩萨有很多三昧?
问:怎样看待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关系?(难解部、争议部)
  三.阿弥陀佛净土入门略说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问:人死后多长,人的神识才会完全离开身体?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怎样判断是否往生?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争议部、难解部)
问: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易的还是难的?(争议部、难解部)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的卫生习惯较合适?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应怎样面对?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问:一个国家佛教于国家比例较小的小部分人中兴起,对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问:近二千年佛教在中国汉人中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问:怎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有益处?
问:信佛修行者要留意环境饮食对身体影响,应注意什么?
问:人工智能、计算机与六道众生有什么不同? 运用好计算机、互联网,对修行有帮助,为什么?
问:有时候,适当做些修行笔记,对修行有帮助,为什么?
问: 为什么说,人生无常珍惜学习佛法、修行的机会?
问:修禅定,信佛修行关键是什么?
  五.争议部、难解部(目录与前面重复)
问:读佛经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难解、可能有争议的内容?(难解部、争议部)
问:怎样看待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关系?(难解部、争议部)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怎样判断是否往生?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争议部、难解部)
问: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易的还是难的?(争议部、难解部)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个人论述:
问:怎样看待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一文?
问:怎样看待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往生失败的例子?
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
通华居士:念楞严咒时看到不可思议的场景
我专修「楞严咒」25年的感应
虚云和尚与证得阿罗汉果大弟子具行的因缘往事(部分)
宣化上人大师讲经中的故事:
法华经浅释:弟子关忠喜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楞严经浅释:牛精变化为阿弥陀佛形象。
百度百科:净土圣贤录  。部分内容
百度百科:彭希涑 。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内容
净土圣贤录白话  刘宋 慧通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唐 李知遥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齐 昙宏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梁 高浩象
净土圣贤录白话 梁 庾诜
净土圣贤录白话 宋 孙良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邵慧安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杨文澜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易慧明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吴慧香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一辈子念佛,却无法往生极乐的事
寂空法师:六百年前几世六道轮回
元音老人:印光祖师大护法徐蔚如居士往生失败的警醒
从一位吃斋持戒念佛二十年的老居士往生失败的实例,得到的深刻警示
一位有神通的僧人察见的往生净土的误区
念佛吃斋一辈子的老居士,由于心存邪见,死后投猪胎。
陈晓旭的故事
头顶发热是判断往生的唯一标准吗
三禅僧不求生净土转生后结局如何?
印光大师讲故事:五祖戒、真如喆、草堂清、海印信的后身;秦桧的前生。
修行者故事:一生江苏,为彭文章,一生云南,为何桂清,一生陕西,为张费,三人。吴引之。圆泽禅师。
高僧转世,笑对旧友
苏东坡、秦桧、岳飞的前生后世
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
另外有网文说:
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4)的目录: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楞严咒有什么背诵方法?楞严咒的意思、注解是怎样的?
问: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性本具佛性,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己修行的感觉?
问:金刚经的核心义理是什么?为什么金刚经文中说“如是住”,后来又说无住?
问:怎样用耳根修行?[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怎样才才能提高精进修行、提高学习佛经速度?[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
分内容]
问: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问:怎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有益处?[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少欲?信佛修行者最快的修行行门是什么?
问: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怎样才能解决?
问:诸缘放下才能明心见性,怎样才能做到离诸攀缘、万缘放下?
问: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问:为什么说诵持楞严咒有大功德?
问:为什么说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有大的功德?
问: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速度?
问:非见非不见和不用眼根的异同,做何解?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无相什么意思?
  答:离相、无相在很多大乘了义经中重复说过多次,如华严经、金刚经、楞严经、维摩诘所说经。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楞严经说: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有所住或有所待而生其心,谓之取相,例如住在贪嗔痴上,住在情欲上住在攀缘上,而生其心,为之取相,住在法执或非法执或其他执著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住在我人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也就是说,待在贪嗔痴上,待在情欲、法执、非法执、其他执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见所闻,即为取相,即为相待,取相与相待在法义上相近或相通的。
  所以做什么事都要看自己的动机正与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自性若邪,起十八邪,动机、发心不正,则为有所住,有相待,违戒。
  离相、无相的意思:
  (1.1)如前文所说,待在情欲、法执、非法执、其他执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见所闻,即为取相,即为相待,取相与相待在法义上相近或相通的。
  (1.2)无相,即不垢不净,非善非恶,不取净染诸相,于其他守戒修行者、于其他佛菩萨不取法相、净相,于作恶、迷惑的众生亦不染著不受影响、不取垢相。如佛法身,一真法界,无有少处,佛身不遍。
  (1.3)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见到的境界。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觉。如金刚经说,无相、离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离相、无相,佛证得佛果后见到的境界,如华严经所说,是离一切诸相,于一切处得正遍知,一真法界,重重无尽,一多无碍,小中显大,大中现小的境界。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觉,所以信佛修行者,要注重个人的感觉,感受、感觉对了,就是修行对了,因为众生本具佛性,自性本具佛性、智慧,感觉对了,就是无相、离相、性空的感觉,就是修行对了。
  譬喻煮沙不能成法,沙非饭本,假如众生没有佛性,则怎样修行,也不能证得佛菩萨果位,信佛修行者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法执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对一切法尘都不执著,佛性、智慧就会现前。
  (争议部)不知道以下理解有没有错,未曾学习佛法的众生,只要不做恶业,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对一切法尘都不执著,佛性、智慧就会现前。如果这种理解错,则有可能轻慢佛法僧或不符合经义。
  凡夫随缘而变,随欲望或执著而流,智者随缘不变,若无执著颠倒,于一切处无染而离相待。


  问:为什么守戒那么重要?
  答:(1.1)信佛修行者要深信因果,依佛教教义,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众生本具佛性,小乘修行者严守戒律,开悟人空我空,修行能了生死,证入人空我空。大乘修行者,严守戒律下,开悟自性本具佛性,悟人空我空法空性空义,修行能成佛道。
(1.2)如前文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要住在贪嗔痴、情欲、法执、非法执上及其他执著上,而生其心,即离一切相,离相待。所以守戒很重要的。
  一个信佛修行者,对于其他信佛修行者讲的任何一句符合佛经义理的话,都应希望因此而受益,并希望其他人所作善业功德能加力护持自己,对于其他信佛修行净土,即使严重违戒的信佛修行者,只要违反的不是轻慢、否定、诽谤佛法僧,讲的一句符合佛经教义得的话,都应希望自己因此而受益,并希望这个修行者的善业功德能加力护持自己。其他众生,即使一个不信佛又不轻慢否定诽谤佛法僧的人,讲一句符合佛教教义的话,自己都希望因此而受益。
而且,信佛修行者修行或念佛法僧时,要将所作善业功德回向于其他一切众生,如果可以,也要回向于佛法僧。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对于其他任何信佛修行者,应起赞叹心,不要有任何嗔心,不要有任何轻慢心,亦不要轻慢其他任何一个众生。
  若无贪、取相、执著,则无不净,一切处皆见实相,一切处皆清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义理如金刚经所说。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答: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的方法(主要讲意根、法尘处行门):
  意根是很多妄念产生的地方,如华严经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烦恼即是菩提,同样的,妄想即是真如,如前文所说,要离相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根有所住而生出的心是妄想杂念,无所住而生出的心是真心,是无生法忍,是圆明,所以意根生出念头时,不取生灭相,不住法执、非法执及一切执著,即真如心,离相待心。
  如佛经经义说,小乘法修行者虽悟人空我空,但未悟法空性空义,虽然能了分段生死,却不能了变易生死,未能证佛果。所以信佛修行者,在意根有念头时,不会应付,不会用意根修行,是不能息灭尘劳和变易生死,例如用耳根修行时,如果意根有念头生出,只要不取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法执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即可意根法尘所转,若不会如此运用,意根会被法尘所转,用耳根修行,也只会落在相待上,不会用意根修行,意根有念头起时,被法尘所转,会导致修行人落在相待,不可摆脱尘劳,为物所转,而不能见性,离相待。所以修行者要明白前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离相待的义理,并把义理运用在意根及其他修行行门上。
  楞严经说: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修行过程就是消除尘劳、去除相待的过程。垢尽对除,相待去除,圆明现前。
  华严经说:“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第八地菩萨或第八地菩萨以上果位才可以证得无生法忍,第八地菩萨智慧、境界远超阿罗汉、辟支佛。澄观大师著的华严经疏说:八地已上以为一乘,是知从前差别进入一乘。
  修行者在修行时,可以灵活用不同的身体姿势均可,例如用单盘坐、双盘坐或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上或地上,可以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可以站立不动,坐在平木板上或地上。

  有时候或有的行门,在一边修行,一边行走,也能得到很好的修行效果。
  华严经说: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何为性空?离相待故空,离相待即空,也就是说,十八界一切处皆无所住而生其心,离一切诸相,离相待,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在爱憎上,离相待即空,一切处皆得究竟,一真一切真,证一真法界,如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非待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只要不住在贪嗔痴上,不住在情欲、法执、非法执上,不住一切执著时,所见色即不异性空,即得离相待,六根、六尘、十八界也是这样的。
  问: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有那些?
  答:修行的常见身体姿势,这里列举九种:卧,单盘坐,双盘坐,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或平地上(此处计两种姿势),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小面积范围内(例如80平方米或100平方米内)慢步走或时走时停,长距离(例如超过两公里)不停走、散步,站立不动。此处共计九种身体姿势。
  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或平地是什么姿势?先以一种单盘坐说明,一种单盘坐姿势:先把左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地或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左小腿上。随意姿势坐,例如先把左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随意姿势坐,例如就是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左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随意姿势坐,例如就是或者把左小腿向右弯曲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不叠在左小腿上。
  因为心脏在人体左侧,所以不要向左侧卧,单盘坐时右脚叠在左脚上可能会较舒适。
  以下讲一些行门的修行方法。
  问:怎样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
  答: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修行方法主要有(重点讲意根、意识处的行门):
  (b1.0)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
  (b1.1)用意根修行时,不管意根有无念头产生时,意根有念头产生时,不用制止,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即可。
  如六祖法宝坛经中志彻大师说: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用意根法尘处修行要无功用行,只要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杂念、念头都会变成真如,离相待,尘劳自然能消除。
  (b1.2)用意根修行时,意根不主动生出念头,包括一切净念杂念,意根有念头生出时,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上,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即可。
   用意根修行时,用前面所讲的姿势均可,或一边行走,一边修意根。
  (b1.3)主动生出一些念头或多个念头,但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例如念佛法门。
  (b1.4)主动生出念头,但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不住人我二相。可以观想一些简单或具体的形象。例如,观想一朵莲花,观想一团火、两团火,观想一个火球,观想一颗树,观想水,观想佛菩萨示现的化身、肉身形象,观想一个雪梨。
  初心修行者,有时候,一念之中,知之过多,可能越易落在相待上,有时候,一念之中,知之不是过多,可能越易离相待。佛于一切处能正遍知,能知一切众生的宿命,但不落在相待上,但凡夫、六道轮回众生与佛、等觉菩萨。十地菩萨相比,知之甚少,但却落在相待上。初心修行者,一念之中,知之很多,都不取相,即离相待,但修行难度会增大。
  (b1.5)(b1.0)与(b1.2)相结合的方法,就是(b1.5)。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不主动生念,意根有念头生出使,不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b1.5)的方法与(b1.0)近似。
  (b1.6)(b1.0)与(b1.3)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尽量减少其他念头、杂念下,专念佛菩萨名号的方法。(b1.6)与(b1.3)近似。


  禅定入门略说(二)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一文中讲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意根另一种修行方法。有三种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修行:  
  (1.1)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的情况下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2)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3)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详细内容可以看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修禅定的关键,离一切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当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现实相,则无障碍,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经说法,能说出符合佛经义理的说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开悟、明心见性,方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才算真正开悟),方可真正修行见实相,方可在禅定中不为物所转,不堕入诸有,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修禅时终会堕入有中;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并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并未真正开悟,并未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对了,并且修行时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中,修行见实相,方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问: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
  答:念佛法门的修行方法:
  这里主要讲间歇念佛的修行,以念阿弥陀佛为例。修阿弥陀佛净土、般舟三味时,如果不停念阿弥陀佛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可以选择不停念即可,如果不停念阿弥陀佛修行效果不好,可以用间歇念阿弥陀佛的方法: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几十次、几百次或几百次以上阿弥陀佛→暂停不念阿弥陀佛,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其他不同行门修行,暂停念阿弥陀佛时间长短均可,暂停念阿弥陀佛时较多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修行。→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几十次、几百次或几百次以上阿弥陀佛→暂停不念阿弥陀佛,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其他不同行门修行,暂停念阿弥陀佛时间长短均可,暂停念阿弥陀佛时较多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修行。
  用上述方法反复循环,直到长时间不停念阿弥陀佛也能收到好的效果,则改为长时间不停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时和暂停念阿弥陀佛,用其他行门修行时,均用专修的方法,不用杂修的方法,才易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何为专修和杂修?专修是指其他什么事情也不做,专门用一种行门修行,或专门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修行。杂修是指一边做简单的事情的同时一边修行或一边做有些复杂的事情的同时一边修行,例如,一边扫地的同时一边修行,一边做家务的同时一边修行,一边骑单车的同时一边修行,一边买东西的同时一边修行。用上述九种身体姿势的同时修行为专修。
  言见性者言下须见,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不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即可见性。就如本文中前面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义理所说那样,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我人上,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在爱憎上,即可明心见性。也就是说,言见性者言下须见,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亦可见性。
  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非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我人上,不执著一切法尘,色性即空,烦恼即是菩提,即可明心见性。受想行识亦是这样的,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我人上,不执著一切法尘,受想行识不异于空,非待受想行识灭而证性空,受想行识本来就是空的。六祖法宝坛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尽知一切佛法、世间法,尽知一切众生心念及无始劫宿命,于一切处得正遍知,因为佛于上述一切处均可见空性、性空。色不异空,也是这样的,于色即可见性空,不待色灭而后见性空
  念佛时和暂停念佛用其他行门修行时,均要会运用上述义理修行。
  早上刚起床后,精神好,杂念少,用间歇念佛或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易得好的效果,可以选择在早上刚起床后用一小时至五小时用间歇念佛或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6: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0-1-2022 08:38 AM 编辑

附件内容为:aaaa 禅定入门(二)-增加或修改第14次。禅定入门(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大藏经名。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增加或修改第4次。禅定入门(一)-增加或修改第1次。禅定入门(四)-修改2。
附件大小(以txt文本文件计算):1039k
总目录:   
禅定入门略说(二)目录(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一)目录
禅定入门略说(三)目录(增加或修改第3次)
楞严咒注解
禅定入门(三)-修改4的部分内容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1)(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2)(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3)(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4) (增加或修改第14次)
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
禅定入门略说 (增加或修改第1次)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
禅定入门略说(三)(增加或修改第4次)
几篇文摘:
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文革破坏最严重
性空无相论(2008年发表)
aaaa 禅定入门(四)-修改2
《aaaa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
禅定入门略说(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


禅定入门(四)-修改2部分内容
序言:
1.本文为学习佛经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个人理解来源于个人对佛经、其他佛经经论的理解)。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2.禅定入门略说(四)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四),信佛修行入门略说(三),信佛修行入门(三),信佛修行问与答(三)。
3.个人的理解,一个信佛修行者学习佛法佛经时,如果有小部分内容或者部分内容不明白、不信受,或者暂时又找不到自己认为合理的理解时,对于不明白、不信受的小部分内容、部分内容,不要轻慢、否定、诽谤,因为诽谤佛法僧、谤法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

4.百度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搜佛说。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在线搜索大藏经的网站:http://soufoshuo.com/
5.以前我曾经在网上请并下载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文件和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文件,不知道现在能否找到,同修、读者可以在百度或者其他网站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看能否下载得到。百度或者其他网站搜索:中华佛典宝库。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请并下载大藏经的网站:http://www.fodian.net/  。

6.《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132kb
《禅定入门(四)》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0kb(不计附录的内容)
《禅定入门(四)》(包括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65kb
《禅定入门(一)-修改1》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35kb
《禅定入门(二)-修改1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81kb
《禅定入门(三)-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7kb

7.禅定入门(四)附录中有几种大藏经的简介。
8.禅定入门(四)与禅定入门(一)至(三)共四部论述中,如果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回答、论述、注解,应选择符合佛经义理的论述,如果都不符合佛经义理,应选择佛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的佛经经文、佛经义理作为答案或者其他信佛修行者的符合佛经义理的注解、论述作为答案。
9.到2021年11月为止,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几部禅定入门最新的版本为: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4。禅定入门(三)-修改4。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禅定入门(一)-修改1。禅定入门(四)-修改2。
  禅定入门(四)中把对禅定入门(一)至禅定入门(三)的小量修改记录下来,这次修改的内容很少,在修改后没有修改版本名称,例如“禅定入门(三)-修改4”的名称依然叫“禅定入门(三)-修改4”。
  版本名称中修改的数字越大表示版本越新、较新,以较新的版本为准。例如,“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2”版本和“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3”版本相比,“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2”是旧版本,“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3”是新版本。

10.百度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般若文海。般若文海网站有部分佛经的几部或者多部注解。
11.禅定入门(四)-修改1版本在禅定入门(四)原版本的基础上增加内容,部分或者大部分增加内容在开始、结束标注“(修改1-开始)”、“(修改1-结束)”。
12.《禅定入门(四)-修改2》在修改1版本的基础上删除了一些内容,被删除的内容暂时未公开。


禅定入门(四)-修改2目录:
问答:
问:禅定入门(四)的核心内容,部分核心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为什么说一切佛门修行的大事,都可以看成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怎样才能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归纳总结?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六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耳根修行?禅定入门(四)中,最快的修行行门是什么?信佛修行者怎样用眼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意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三观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意根幻观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维摩诘所说经中的:“入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有什么区别?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义理是什么?信佛修行者怎样用鼻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舌根修行?问:为什么讲信佛修行者要学会用文字总结、归纳修行的方法?


备注:禅定入门(一)至(三)的部分修改内容。


问:最深重罪业有一种还是有超过一种以上?无量在佛经中是多少数量?魔、反佛的人以外的其他魔眷属、反佛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劫的时间有多长?六道轮回众生中最长寿命的是什么众生?
问:信佛修行者有四种心(或者三种心)很重要的,这四种心(或者三种心)是什么?
问:为什么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六根中的身修行?
问: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运用是禅定入门(四)的重要内容。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是什么意思?怎样进行运用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
问:五蕴(五蕴即五阴)是什么意思?七识、八识阿赖耶识、九识是什么意思?
问:怎样简化处理与其他众生的关系?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几种、多种修禅定的方法修行?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守戒?为什么说人道的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要努力精进修行?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守五戒十善、远离情欲?为什么多说妄语会犯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对于是否有大神通,是否开悟,是否证果,修行者的境界,千万不可以乱说,如果未经证实,不说为宜,否则,如果乱说会讲严重妄语或者大妄语,因此而做深重罪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天人怎样发心学佛修行的?人道发心学佛修行比欲界其他道的众生有什么有利的地方,有什么不利的地方?为什么说人道的众生比其他道的部分众生(例如天人、阿修罗、龙、饿鬼)更难得到五种神通?
问:信佛修行者应该怎样选择修行的方法?(答案见目录十的内容)
问:选择素食、煮素食有什么好的方法?



附录内容【附录内容在禅定入门(四)的最后面】:
(1.1)文摘:几种大藏经的简介。
(1.2)计算物体面积、体积的一些简单方法,用于大约估计或者计算修行点、观察点的大小。
(1.3)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
(1.4)禅定入门略说(三)的问答内容:怎样分别用六根修行?此问答有很多内容介绍六根选择修行点的方法,选择修行点的方法中部分内容与禅定入门略说(四)不同、有矛盾、或者相差大,上述选择修行点的方法有矛盾、相差大时,依禅定入门略说(四)为准,例如禅定入门略说(三)中用耳根修行的部分取修行点的方法是洪水漫浸式,禅定入门(四)说,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用洪水漫浸式难度大。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进行命名。
(1.5)禅定入门(二)问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1.6)禅定入门(三)中的问答:“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或少欲?为什么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智慧远超小乘法?”。
(1.7)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文革破坏最严重


问:禅定入门(四)的核心内容,部分核心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禅定入门(四)的核心内容,部分核心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目录(一)
禅定入门(四)部分核心内容,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最后归纳总结。经过归纳总结后,一切佛门修行的大事,都可看成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

目录(二)
  用六根修行时,选择修行点、观察点的方法。用六根修行,能否选择合适的修行点、观察点,对修行速度的快慢有巨大的影响、关键的影响,对修行效果好坏有关键的影响。信佛修行者在修禅时明心见性,才能开悟大智慧。选择合适的修行点、观察点的意义对修禅有关键性的作用。
   如楞严经中说,对于初心修行者来说,耳根是唯一圆通行门,修行速度远远超过其他行门,日劫相倍。禅定入门(四)中讲,对于初心修行者来说,用耳根修行时,选择修行点、观察点时,须用河道取水式的方法选择修行点,才能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如果用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难以取得好的修行效果(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进行命名)。用耳根修行时,用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修行,修行难度大,较易失去耳根之利。

目录(三)
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运用是禅定入门(四)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开悟大智慧、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方法。

目录(四)
两种三观的意义和注解。

目录(五)
几种、多种修禅定的方法。

目录(六)
发心修行求生阿弥陀佛净土的信佛修行者,部分修行者适合专修净土,部分适合禅净相修,禅定入门(四)介绍禅净相修的方法。

目录(七)
五蕴(五蕴即五阴)是什么意思?七识、八识阿赖耶识、九识是什么意思?

目录(八)
  信佛修行者修行,有两方面,一是求佛法僧加力护持,求外力加力护持,例如求其他信佛修行者加力护持,求护法善神加力护持。二是自力修行。自力修行方面,信佛修行者有四种心(或者三种心)很重要的,这四种心(或者三种心)是什么?
  四种心简而言之,分别是:求了生死的出离心,求成佛道的菩提心,开悟大智慧的觉悟心,不怕吃苦、能吃多苦的精进修行心。

目录(九)
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的区别。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义理。

目录(十)
  信佛修行者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最快的方法。修禅、专修阿弥陀佛净土、禅净相修,几种修行方法中,哪一种能更快了生死、成就佛道。  
  现在这个地球的修行人中,末法时代,出现这种情况,专修阿弥陀佛净土的人,念佛者多往生者少(正法时代,往生的多)。重要的原因之一,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条件,在相关几部佛经,有难易不同的几种不同说法,容易的就是无量寿经中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即可往生,或者观无量寿经中下品下生者的条件。例如无量寿经中说:佛语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此往生的条件有些难的。因为华严经中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华严经、优婆塞戒经中均说,发菩提心者超过一切二乘人。很多修净土者,修行一生都达不到佛说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往生条件。
  为什么往生的比例少?而佛经中说的有的往生条件容易,这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法界有很多众生符合下品下生的条件即可往生或者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即可往生,佛说即为真实,许多今生暂时不能往生的原因,因为往生有难易不同的条件。

  在正法时代,修禅了生死的修行者多,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修行者也多,但能在正法时代修行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中,很多修行者、部分修行者是过去生已经在佛教中种多善根,做多善业,或者过去生已经在佛教中努力修行。

  如禅定入门(二)中问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中说,多部佛经的义理,于佛教中种少善根的众生,今生或者将来生能修行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所以专门修禅、不修阿弥陀佛净土的修行者,只要于佛教中多做善业或多种善根,能大幅增加今生或者将来生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机会、概率。
  修禅、专修阿弥陀佛净土、禅净相修,几种修行方法中,哪一种能更快了生死、成就佛道?不同的修行者,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修行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
  楞严经中说,利根者、开悟大智慧的修行者修禅一百天,即可证得初果阿罗汉(趣向大乘的初果阿罗汉)。
  发心修行求生阿弥陀佛净土的信佛修行者,部分修行者适合专修净土,部分适合禅净相修。宣化上人大师在佛经注解中说,他有一个朋友(或弟子),叫关忠喜,关忠喜向宣化上人大师学习修行的方法、修禅的方法,然后依法修行五年,即往生西方,在他走这天晚间,他那个乡村里头很多人都做梦,梦见有两个穿青衣服的童子,带着他往西方去了。这是禅净相修成功的例子。
  楞严经说,若能读诵书写楞严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
  楞严经中说: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上述佛经中说,若读若诵(楞严咒)、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或者多诵持楞严咒的修行者,从初发心修行至了生死,都不会生到恶处。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都是等觉菩萨。华严经中说,等觉菩萨的神通智慧境界接近或者等同于佛。
  五苦章句经中说:三恶道者,是一切众生之家,暂得为人,暂得为天。譬如作客日少、归家日多。 依佛经中说,六道轮回的众生,超过80%的时间或者超过90%的时间在三恶道。虽然龙、金翅鸟都属于畜生道,但龙、金翅鸟占三恶道众生的比例少。楞严经中说,阿修罗有四种,分别属于天趣所摄、人趣所摄、鬼趣所摄、畜生趣摄,鬼趣所摄、畜生趣摄的阿修罗不知道属于三善道还是三恶道,而且鬼趣所摄、畜生趣摄的阿修罗数量远少于其他众生。信佛修行者要修行了生死难度大。
  所以讲,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一切众生都应发菩提心,努力修行,以求尽快了生死,成就佛道。

目录(十一)信佛修行者守戒的一些方法介绍。

目录(十二)
煮素食的一些方法介绍。

aaaa 佛经部分请录。禅定入门略说(一至四).docx

737 KB, 下载次数: 50

aaa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8: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定入门略说(二)
本文上接“用一小时至五小时用间歇念佛或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
  问:意根、法尘处有什么常见的修行方法?
  答:意根、法尘处的一些修行方法:
  如华严经所说,佛菩萨有大智慧、大神通,佛于一切处得究竟,所以有智慧或开悟的修行者修行的行门有无量。这里在无量行门中讲一些、部分重要的行门。六根、六尘、十八界即十八大种类的行门。
  意根、法尘、意识三处亦可分为无量行门,从中划分一些行门,如前面所说,b1.0~b1.6。
  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以及与上述方法相近的专念法尘的方法中,有那些常见方法。与上述方法相近的专念法尘的方法中,一些常见方法:
  以专念法尘多少,分为长中短,例如,专念楞严咒,为专念长的佛法,专念阿弥陀佛,为专念短的佛法(文字较少)。
  不同情况下的区分:日常生活中其他念头多(包括一切净念、杂念),日常生活中其他念头少,专修,杂修。(专修指什么其他事都不做,专门修行。杂修是指一边做简单的事的同时一边修行,或一边做有些复杂的事的同时,一边修行,例如,一边扫地或做家务的同时一边念佛,一边骑自行车的同时一边念佛。)
  念的方式:不停念,间歇念。
  修行时不同的身体姿势,如前面说的九种身体姿势。
  上述行门的数量:
  1×4种情况×长中短3种形式×不停间歇2种方式×九种姿势=216种行门。
  何为其他念头少,以念佛为例,一个人在一个月内或三个月内或超过三个月,除所念佛号外,一切时,其他念头(包括其他一切净念、其他一切杂念、其他一切念头)均很少。
  所念法尘亦可分为出世间知识和世间知识两种。例如修行者亦可反复念“一棵树、两颗树、三棵树”作为修行,即为念世间知识。
  以念时的速度分有快慢不同。
  其他根不同情况下亦可分为:在睁眼与闭眼不同情况下。在闭眼下,修行姿势只选七种。如果一个小时内抽部分时间修行(例如一个小时内抽15~50分钟修行),在一个小时内抽的部分时间内尝试上述修行方法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修行,在不算长的时间内,即可完成上述修行方法中部分、大部分或全部修行方法的尝试、实践。

  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即意根b1.0的方法)时,其他声色香味触五尘也会显现,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声尘,有些近似于用耳根或空观修行,这种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意根修行的方法是否会同于耳根或空观的方法,有不同的理解:
(1.1)意根b1.0的方法与耳根、空观是相通的,关键是六根、六尘、十八界均如来藏妙真如性,证性空即可,不管是属于意根、耳根还是空观的方法。用意根b1.0的方法修行时,声尘显现时,不执著,不取动静二相。
  (1.2)意根b1.0的方法与耳根略有不同,用意根b1.0的方法修行时,专注于意根即可。但意根b1.0的方法有些近似于空观。


  禅定入门略说(二)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一文中讲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意根另一种修行方法。有三种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修行:  
  (1.1)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的情况下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2)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3)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详细内容可以看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修禅定的关键,离一切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当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现实相,则无障碍,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经说法,能说出符合佛经义理的说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开悟、明心见性,方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才算真正开悟),方可真正修行见实相,方可在禅定中不为物所转,不堕入诸有,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修禅时终会堕入有中;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并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并未真正开悟,并未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对了,并且修行时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中,修行见实相,方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问:怎样用耳根修行?
  答:用耳根修行的方法。
  (d1.1)应用上述义理,用耳根修行即可。用耳根修行时,不取动静二相。前面所讲的修行姿势,除了一边行走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度较大外,其他修行姿势均可选择。用耳根修行的同时,闭着眼睛修行,修行的效果会更好。用耳根修行时,耳力能听到的声音,能了知部分或全部均可,但不能于声尘一无所知,落在空边上,亦不用强求能了知一切耳力能听到的声音。
  用耳根修行,须专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一边学习佛经、工作或处理生活事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修行效果,修行又慢又难。出声念佛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效果,修行又慢又难。
  (d1.2)用耳根修行时不用管其他五根五尘,专心用耳根修行即可,但如果意根有念头产生,不会应对,则会被法尘所转,修行效果变差,时间修长时较易疲劳。所以用耳根修行时要明白义理,要对六根六尘六识的性质、特点都要明白,用耳根修行才易得到好的效果。修耳根时,不管意根有无念头产生时,不用制止,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即可。
  信佛修行人要明白义理,会用意根修行,要对六根、六识、十八界的性质、特点要了解,否则意根起了念头,被法尘所转,则不但耳根,任何行门修行也难得好的修行效果。
  信佛修行者认真读佛经后,即使不熟悉用意根修行,如能做到每天起床后用40分钟~1.5小时用耳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或少欲有很大帮助,因为早上念头、杂念少,精神好,此时用40分钟至1.5小时用耳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或减少情欲的帮助,比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作用更大(包括超过眼根行门)。
  另一种方法是间歇念楞严咒、间歇念佛的方法,对远离情欲或少欲有很大帮助,对远离情欲或减少情欲的帮助,比其他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作用更大(包括超过眼根行门)。
  (d1.3)修耳根时,有时意根有很多念头产生,如果修行效果变差,可以用一段时间用意根、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待意根调伏后,再改为用耳根修行。
  (d1.4)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的方法用耳根修行,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下用耳根修行。
  用耳根修行时,用以下方式较易得到好的效果:
  用单盘坐或双盘坐或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上或平地上,也可以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或站立不动。修耳根时闭着眼睛更易得到好的效果。
(d1.5)为什么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时候用耳根修行不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因为如果意根不能调伏下,用任何一种行门修行均难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而用调伏意根很多时候会用意根或与意根关系密切的行门进行调伏,例如法尘、意识处的行门,有的信佛修行者很多时候必须用意根,例如学习佛经,这时不能用耳根修行,这用去修行者部分时间,而当什么事不做,专修时,先要调伏意根,再去用耳根修行,调伏意根很多时候要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而且有时候调伏意根须花很多时间,有时候一天中,待意根调伏后,只剩下小部分甚至没有时间用耳根修行。
  也就是说,有时候,一天中,做好上述量两件事,均要用意根、意识、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待到必须用意根去处理的事情做完以及调伏好意根后,一天中只剩下小部分时间用耳根修行能到好的修行效果,甚至有时候一天中没有任何时间剩下用耳根修行。
  问:怎样用六识修行?
  答:分别六尘而不取相,分别六尘但不住情欲上,不住法执,不住贪嗔痴,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迷惑未悟者,用六识时,堕在贪嗔痴上,堕在法执非法执或其他执著上,所以被识所转,不能明心见性。修行者舍空有二边,有所住而知见或识别,堕在有中,若无所住而生其心,则六根、六识、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问:怎样用般舟三昧修行?
  答:般舟三昧的修行方法:
  (e1.1)般舟三昧经中说,般舟三昧是修行得极快的行门,为什么修行得快,因为不会用意根法尘处行门修行的人,用其他行门也难以修行得快,难以修行得好的效果,包括耳根行门,也就是说,不会用意根法尘处行门修行的人,用耳根行门难以修行得好的效果。且修般舟三昧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如楞严经说: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意根是最多妄念、杂念生出的地方之一,所以不会用意根、意识、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其他行门也难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如般舟三昧经多处赞叹此三昧,修此三昧,不用求生阿弥陀佛净土,修行效果好者,也能修行得极快,并举例说一修此三昧者,在此后将来生中,有六万八千生值遇六万八千佛,均修般舟三昧,后成佛,而千个修此般舟三昧的比丘同修,均成等正觉。有佛经说,有的修行者要修行二、三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而举例的菩萨修行成佛的时间比二、三阿僧祗劫短得多。达摩大师著述中说一念一劫。
  二、三阿僧祇劫成佛对于有的修行者是实际时间,即便是一念一劫,也是极长的时间。一阿僧祇劫时间是很长的,一阿僧祇劫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万万为亿,万亿为兆)。
  楞严经中说: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圆通根与不圆通根,修行速度,日劫相倍。并说耳根是唯一圆通根。
  而如经中说,般舟三昧与耳根都是修行得极快的行门。
  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在此后将来生中,有六万八千生值遇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佛。另一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菩萨(其他千位比丘也成等正觉,等正觉即为菩萨。)。两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均说修般舟三昧修得好,会速成佛果。
  但如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行门难易快慢,各人根据自己的修行实践、尝试,结论是不同的,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因为不同的佛经说法是不同,楞严经说最快的行门是耳根,般舟三昧经说最快的行门是念阿弥陀佛,华严经、金刚经等大乘了义经没有说最快的行门是什么行门,不同的人要根据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什么行门对于自己是最快最简易的,理解不同的行门为最快的行门都不违经义。
  修行最快的行门可能是意根、法尘处的行门,例如:念佛法门、般舟三昧、意根行门,因为信佛修行者最难摆脱的微细惑主要来源于意根、法尘处,只信小乘的修行者因为有法执而不能通达大乘法,而法执与意根、法尘处有密切的关系,大乘修行者最难的执著、相待,可能来源于意根、法尘处。所以对于有的修行者来说,或有时候,最快的行门可能是意根、法尘处的行门,例如念佛法门。
  另外,为什么前面的文中会说有时候意根需主动修行,主动生出念头来。拉楞严经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圆觉经说: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当然,要化解意根、法尘处的微细惑、执著,调伏意根,有智慧的修行者,用十八界任何一种行门都可以,但难易快慢不同,什么行门最快最简易,不同的修行者,也可能不同。
我个人暂时的、目前的修行实践,修行最快的行门有两种:其中一种用耳根行门修行,另一种是间歇念佛或间歇念阿弥陀佛、间歇念楞严咒和综合运用不同行门的方法修行,上述两种方法是修行得最快的。耳根是单一行门,另外一种是综合行门。
  楞严经说,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幻观用在意根、法尘处,可能易得好的效果。幻观也可以用于十八界其他行门。实相无二相,观一切如幻,即为幻观,即为实相。观一切虚妄亦是实相,但若观真妄相待,非实相,如楞严经说: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六祖法宝坛经中说: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用于意根、法尘处,也就是说,于一切法尘不执著、不可得、不染着,迷觉只在一念之间,细小差别之间,意根(或其他根)转念之中,如果染情或有所住,例如住在法执或其他执著,或住在贪嗔痴上,则落在相待上,落在迷中,若无所住、不执著,则为觉悟修行。有智慧者用意根修行,行住坐卧都易修行得好。法尘是在六尘中最复杂的一尘,但有智慧的,若无执著,无所住,则用意根、法尘处也易修行,如楞严经中说,意根是满足一千二百功德的根。
  有时候,意根念头多,纷纷扰扰,只要无所住、不执著,如文中所说,即可见性、觉悟。
  见到两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其中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说:“勿念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三者经行不得休息三月。除其饭食左右。”另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说:“一心念若一昼夜,若七日七夜......常立在于念......菩萨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三者经行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除其饭食左右。”也就是说两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修行般舟三昧时,不得坐,不得卧,时间少则若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如果能做到三月连续修行般舟三昧,并且能说到经中说的四事,则能疾得般舟三昧。修般舟三昧与修阿弥陀佛净土的区别,修般舟三昧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不用求生阿弥陀佛净土,修般舟三昧的关键与其他行门关键一样,要悟入证入性空,可以以间歇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行般舟三昧。般舟三昧经搜索:空。般舟三昧经说:佛言:“其人用念空故,便逮得无所从生法乐,即逮得阿惟越致......譬如幻师自在所化,作诸法,不豫计念,便成法,亦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如化作,念过去、当来、今现在如梦中,所有分身悉遍至诸佛刹。如日照水中影悉遍见,所念悉得如向,亦不来、亦不去。生、死如影之分,便所想识如空,于法中无想,莫不归仰者。......用念佛故得空三昧,如是为念佛。......何等为证?证是三昧知为空定。......是法无可乐者,皆念所为,设使念为空耳,设有念者亦了无所有。......闻是法空空,无有恐怖。
  除上述外,般舟三昧经还有几处或多处说空义。
   
  (e1.2)修行般舟三昧,如前文修净土中说,戒律好的人与戒律差的人念佛效果相差大,修般舟三昧也是一样的。般舟三昧经中很重视说戒律、智慧,要明白性空的义理。
  修行般舟三昧,可以用行走或站立不动的姿势。
  为什么要敬师如佛?敬师如佛者,师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时,敬师者也会同样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
  禅净双修者不要放弃速成佛果、希望今生命终前即可修行得大成就、了生死、得高境界的理想,因为如前文所说那样,般舟三昧经中讲念阿弥陀佛也是修行极快、速成佛果的法门,与楞严经中说的耳根行门均是能快速修行成佛的行门。
  念阿弥陀佛修禅定者,如果修行时不是用站的其他姿势修行(例如单盘坐,双盘坐,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或平地上或文中说的九种姿势),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也可用其他的修行姿势,般舟三昧经说修般舟三昧不能坐,用其他姿势如果修行效果好,虽然不符合般舟三昧经说法,但可当成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念佛法门。
  问:本文禅定入门略说(二)与禅定入门略说(一)的论述有什么不同?
  答:本文禅定入门略说(二)与禅定入门略说(一)有些观点有些不同的。部分不同之处:
  (1.1)禅定入门略说(一)说:用眼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有大的帮助,禅定入门略说(二)用眼根修行对远离情欲的帮助,与其他大部分行门差不多。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有大帮助的行门是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的方法,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帮助超过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包括超过眼根行门)。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帮助超过其他单一行门中大部分行门(包括超过眼根行门。耳根是单一行门,间歇念佛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交替运用修行。间歇念楞严咒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交替运用修行。)
  (1.2)禅定入门略说(一)说: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须专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一边学习佛经、工作或处理生活事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修行效果,修行又慢又难。出声念佛的同时用耳根修行,难得有好的效果,修行又慢又难。但耳根修行得好,比其他行门修行得快。
   正如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同一个人不同的修行时间、不同的修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认为用耳根修行,须专修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个人暂时的、目前的修行实践,修行最快的行门有两种:其中一种用耳根行门修行,另一种是间歇念佛或间歇念阿弥陀佛、间歇念楞严咒和综合运用不同行门的方法修行,上述两种方法是修行得最快的。耳根是单一行门,另外一种是综合行门。
  可以把修行的行门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别是非意根的行门,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第二类别,就是意根以及与意根关系密切的行门,例如法尘、意识处的行门。
(1.3)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一边念佛的同时一边用眼根修行可能是修念佛法门中最好的方法。禅定入门略说(二)认为间歇念佛易得好的效果。不停念佛效果好时,可以不间歇一心念佛。
(1.4)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认为行住坐的同时用眼根修行,易得好的效果,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认为行住坐卧中关键是调伏意根,行住坐卧的同时可以用意根b1.0~b1.6和综合运用不同行门修行。卧时可以用意根b1.0或默念佛的方法修行。
(1.5)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会运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并在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第五个原则,修禅选择行门、修行方法的第五个原则: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多念楞严咒,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多念楞严咒,才能在今生或将来生的修行中易取得大成就。
(1.6)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会运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并在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第六个原则修禅选择行门、修行方法的第六个原则:信佛修行者即使明白义理,符合佛经教义,如果修行没有实质性进展,不能实证时,应在发菩提心基础上安住菩提心,应多念佛法僧,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
  实质性进展是指守戒而且获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神通,两者缺一不可。实证是指获得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了生死,或更高境界。如楞严经说: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盗淫大妄语,均有恶果。
  是否有实质性进展的标准,是特殊情况除外的,例如,一个发菩提心者有无量功德,有的发菩提心者在没有修得神通下,即被佛授记,从初发心成就就已经超过小乘证阿罗汉、辟支佛圣果者。
  华严经说: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华严经说: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1.6)禅定入门略说(二)依然会运用禅定入门略说(一)中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并在四个选择行门的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第六个原则修禅选择行门、修行方法的第七个原则:信佛修行者解决逆境的方法:通过修行实践、尝试找出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解决逆境,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修行实践、尝试,找出自己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然后多用此方法修行,直到逆境大幅改善或消失。
  详细内容在信佛修行问与答中《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怎样才能解决》一文中讲述。

注: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禅选择行门的原则:
(1.1)用什么行门修行能较易做到严守戒律,就用什么行门。
(1.2)用什么行门修行能修行得最快最简易,较易成就,就用什么行门。
(1.3)当修行时出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或心生大恐惧时应用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的方法进行修行。有的修行人最快最简易的行门是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但有的修行人最快最简易的行门不是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当出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应改为用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
一个刚开始学习佛经、或修行的信佛修行人如果极少念、不念或较少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在学习佛经、或修行后,少则几天,多则三年或几年后,就会出现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信佛修行人无论任何时候出现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都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逆境者,例如:读经多有不解,戒律差,信心差,生活不顺利,做事多有不顺,很倒霉,运气很差,为了保住、保护自己的佛教信仰、道业,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精进念三宝或精进念佛菩萨名号或精进念楞严咒,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甚至有时要做到平均一天念三小时以上,念一个月以上或念几个月或念半年以上或念一年以上(平均一天念三小时以上),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加智慧、加力护持,求佛菩萨加力加智慧、加力护持,求护法善神其他信佛修行众生加力护持。
(1.4)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

  总结前面一些讲法
  (1.1)灵活运用意根、法尘处的几种行门,则行住坐卧都能修行得好的效果。
  (1.2)意根起了念头、执著,不会调伏,则任何行门都难修行得好的效果。

  空观、幻观和用一个行门修行的禅观方法是相通,一切修行的行门、方法都不可违背性空的义理,否则,修行难以得好的效果,甚至会落在相待、尘劳中。
  用耳根修行时,如果意根起了少的念头、执著,如果及时觉悟,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意根调伏。法尘不异于空,声尘不异于空,这也可看为空观,所以禅观与空观是同样的修行方法,不同名称罢了。
  幻观与和用一个行门修行的禅观方法是相通,用耳根修行时,如果意根起了少的念头,不取法尘生灭相,不住贪嗔痴,不染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及一切执著上,法尘生灭犹如幻化,动静二相犹如幻化,观一切如幻,意根就会调伏,这也可视为幻观。所以禅观与幻观是同样的修行方法,不同名称罢了。
  专修意根的几种方法(b1.1)~(b1.4),若观一切如幻,法尘幻生幻灭,如幻化,即为幻观。若不执著,无所住,离相待,法尘不异于性空,即为空观。
  问:信佛修行者可否看、应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书?佛教是有大势力、强势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处理与其他众生关系?
  答:是否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的书,不同的信佛修行者的选择是不同的,对于其他教派的讲法(除了引用佛教讲法进行严重歪曲,胡乱修改,加以利用以达到不正当目的的邪教除外),都不应轻慢、不敬、否定。学习佛经对信佛修行者,如果对有的佛经一些或部分说法,不能深信或难以理解时,不应轻慢、不敬、否定、诽谤,否则会做深重罪业,且有大障碍。
  佛教是有大势力、强势的,信佛修行者是强势的,如佛经主张出家人不敬帝王,不拜帝王,不拜父母不拜天人。个人理解,如上述说那样做是可以的,但不应过于强势,不可轻慢任何一个众生,要努力学习华严经那样以慈悲心对待其他任何一个众生。华严经中以慈悲心对待任何一个众生,华严经讲的信佛修行都是证得菩萨果位的菩萨,华严经中讲的有的做法、部分做法可能有的初心修行者能做到,有的初心修行者不能做到,很多初心修行者很多境界远不及证得菩萨果位的菩萨,华严经中讲的有的做法、部分做法可能有的初心修行者不能做到,也是正常的。而且修行者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如金刚经说: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有的人会以身布施,有的人不以身布施,依性空义理修行即可。有时同样的说法可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8: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有时同样的说法可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信佛修行者不要对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教派轻慢、不敬、否定。因为对于部分信佛修行者而言,佛教的说法虽然相信、深信,但未能完全证实,即使完全证实,也不应轻慢任何一个众生。小乘佛法要得到完全证实,可能要证得初果阿罗汉或初果阿罗汉以上才能完全证实,甚至可能要证得阿罗汉、辟支佛果位才能完全证实。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可能要证得初住菩萨或初住菩萨以上果位才能证实,甚至可能要证得八地菩萨和八地菩萨以上果位才能证实。所以未证实佛法的初心修行者与佛菩萨是不同的,佛菩萨已证实佛法,所以可以否定外道和其他教派,未证实佛法的初心修行者,对于其他教派都不应轻慢、不敬、否定。
  华严经说,第五地菩萨,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也就是说,第五地菩萨通达世间知识。古代有很多中国人由开始学儒家,后来学佛教。越南共产党允许党员信仰佛教、宗教,古巴共产党允许党员信宗教。澄观大师曾看易经,宣化上人大师重视儒家的孝道思想。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应怎样面对?
  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应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以求佛法僧、佛菩萨加力加智慧,如华严经说,佛菩萨能为众生示现化身为说法,如果信佛修行者没有神通能知道佛菩萨所说,也能有所感应、感悟。可以读大藏经中上述难解经文的注解或其他高僧大德的注解。可以看上述经文有关的其他佛经、经论的说法,可以上互联网用搜索网站搜索答案,可以在佛教网站、论坛上搜寻说法较严格注解、论述。
  信佛修行者如果一部遇到一些、少部分义理难以理解导致不够深信或不信,也不可轻慢、不敬、否定、诽谤,若起轻慢、不敬、否定、诽谤,应予以制止,并忏悔罪业,若对上述佛经部分义理不能得深信或相信,可以学习其他佛经,因为信佛修行者只要明白、开悟一部大乘了义经,依此修行即可了生死、成佛道。对佛经、佛法轻慢、不敬、否定、诽谤是深重罪业。如无垢优婆夷问经中说,佛当世时,无垢优婆夷也曾对佛说法有疑惑,佛予以解释令生信乐。
  问: 为什么说,佛经有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义理?
  答:佛经有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义理,例如佛说七女经中佛为七女授记。而佛说玉耶女经中说:佛告玉耶。女人之法。有三鄣十恶。因为众生本有佛性,女人修行的好,亦可被授记。佛遗教经中说: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佛说阿难七梦经中,阿难发了噩梦会去问佛为什么。譬如一个雪梨切去小半,从有的角度未必能看清全貌,从不同的角度看才较易看清全貌。如禅定入门略说(一)说:信佛修行人遇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都不应因此失去对信佛修行、行道为善的信心,而去作恶业,只要不因此失去对信佛修行、行道为善的信心,而去作恶业,对于遇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有时候几件小的不好的事连续发生,离奇古怪,虽然无暂时无大的损失,但可能会预示将有大的不好的事发生),不论是否将有不好的事发生,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应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
  如楞严经中以衣中有宝珠来譬喻佛性,如发现衣中宝珠,贫富境遇应大变,但很多信佛修行者修行后难以有大的进展。
  佛于一切处能正遍知,能知一切众生的宿命,但不落在相待上,但凡夫、六道轮回众生与佛、等觉菩萨。十地菩萨相比,知之甚少,但却落在相待上。这是值得信佛修行者深思的问题。
  问: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答:信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学习高僧大德的著述以及学习其他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经验后,多做修行尝试、实践、试验。譬如煮沙成饭,沙非饭本,终不会成功,但众生本具佛性,有如一个不会煮饭的人,在器具、食材齐全下,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多作尝试、试验,也可能自己学会煮东西吃。
  依我理解,佛经义理,并不认为,多作尝试、试验就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理论、方法。例如,很多众生无始劫轮回,但终未能了生死,无始劫轮回,可视为长时间的实践、尝试。
  不去学习,只去尝试,难得正确的理论。一个信佛修行者在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的实践、试验、尝试,比不去或少去做修行尝试的信佛修行者更易开悟大智慧。所以,信佛修行者要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学习高僧大德的著述以及学习其他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经验后,多做修行尝试、实践、试验。
  可能有的人不愿意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后,再去进行尝试、实践,结果花了很多时间、精神、财力、物力进行尝试、试验,也未能得到好的理论、结论、改善,只好终止尝试、实践,不去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以及学习其他人成功修行经验也是这样的。
  问:信佛修行者要多作修行尝试、实践、试验,为什么?
  答:同一个行门在不同的心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领悟,念头多少不同情况下、智慧多少不同下,戒律好与不好的不同情况下,专修杂修不同情况下,清净心、散乱心不同情况下,较多读佛经、较少读佛经不同情况下。各种不同情况下,用同一行门修行,导致修行效果、修行速度、领悟智慧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行门可能在现在修行效果差,但是过了几天,改变方法,后出现很好的修行效果,或者在不同情况下,或过一个月、几个月、改变方法,情况不同,领悟不同下,或过半年、一年,几年后情况不同,领悟不同,用上述行门修行,可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比以前快得多的修行速度。甚至一个行门现在修行效果差,修行速度慢,过几天甚至十几年后,不同情况下,不同领悟下,可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很快的修行速度及很多的智慧领悟。
  有的佛经非常赞赏、推崇的行门,如果现在修行效果差,则应改变情况、改变方法多作尝试、试验,如果依然修行效果差,则可以选择暂停不用此行门修行,但隔一段时间后,例如隔几天、一个月、两个月,3~5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再重新尝试,或用不同方法,在不同情况下再作尝试、试验。
  佛经非常赞赏的行门,例如,耳根、般舟三昧、念佛法门、六根行门,要多作修行尝试。
  信佛修行者熟能生巧运用不同行门修行是很重要的。要在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用几种重要或多种行门反复进行修行实践、尝试,直到熟能生巧运用不同行门修行。
  修行佛法者进行修行尝试、实践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找到可以修行迅速成佛的方法、捷径、要诀。尝试、实践的结论应与佛经义理相符。

  问:为什么说不要去管他人闲事?
  答:不要去管他人闲事,管他人闲事易冒犯他人,不去管他人闲事就是不冒犯他人。如无必要,不要去管他人闲事。佛遗教经说: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
  问:自己在修行过程有什么具体的修行方法?
  答:我在修行过程,一些、部分具体的修行方法记录
  (m1)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例如半个月以上)每天抽部分时间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几位佛菩萨名号轮流念。
  第一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二天: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三天:念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四天:念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天:念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六天:念南无龙树菩萨,南无宣化上人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七天:念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八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八天起按第一天至第七天的方式反复循环。
  每一天,除专念佛菩萨念得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菩萨较少念。例如第二天除专念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佛菩萨念得较少。
  连续念法:连续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无地藏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龙树菩萨,南无宣化上人菩萨,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
  每一天在菩萨像前、佛经前各跪拜一次,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然后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的同时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用连续念法: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然后跪拜叩头。
  (m1.1)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礼拜礼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这间屋请的一切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1.2)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业功德回向于法界其他众生,回向于自己现在、过去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自己煮东西、吃东西时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父母及有的亲人的名称,如果可以,回向于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1.3)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众生成佛道。然后跪拜叩头。
   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三种念法中,念楞严咒的时间可能最长,大约估计占40%或40%以上。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时大部分时间为杂修。
   一天中,(m1.1)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1.2)、(m1.3)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两次或两次以上。
  (m2)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例如10天以上)每天抽部分时间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几位佛菩萨名号轮流念。
  第一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阿弥陀佛。
  第二天: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第三天:念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四天:念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天:念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六天:念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第七天: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阿弥陀佛。
  第七天起按第一天至第六天的方式反复循环。
  每一天,除专念佛菩萨念得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菩萨较少念。例如第二天除专念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较多外,上文中的其他佛菩萨念得较少。每一天,念一次或一次以上求生阿弥陀佛国土。每一天,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中,念楞严咒的时间大约估计占35%或35%以上。
  每一天在菩萨像前、佛经前各跪拜一次,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然后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的同时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用连续念法: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然后跪拜叩头。
(m2.1)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礼拜礼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这间屋请的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百度云盘请的大藏经,百度云盘请了大藏经,轻慢之处慈悲心莫怪;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2.2)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业功德回向于法界其他众生,回向于自己现在、过去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自己煮东西、吃东西时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父母及有的亲人的名称,如果可以,回向于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2.3)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众生成佛道;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众生,尽知一切处。然后跪拜叩头。
  连续念法:连续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无地藏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
   楞严咒、佛菩萨名号两种念法中,念楞严咒的时间大约估计占35%或35%以上。
   一天中,(m2.1)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2.2)、(m2.3)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两次或两次以上。

  (m3)在1天或一天以上,每天抽部分时间念楞严咒、阿弥陀佛名号。
  除念楞严咒、阿弥陀佛名号外,也念佛法僧和几位佛菩萨名号,但除楞严咒、阿弥陀佛名号念得较多外,佛法僧和几位佛菩萨名号念得较少。
  连续念法:连续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金刚藏王菩萨,南无六祖慧能菩萨,南无宣化上人菩萨,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
  每一天在菩萨像前、佛经前各跪拜一次。
跪拜时念法: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然后跪拜叩头。
跪拜时念法:用连续念法: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维摩诘菩萨。然后跪拜叩头。
(m3.1)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礼拜礼敬皈依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这间屋请的一切佛法僧,礼拜礼敬皈依百度云盘请的大藏经,百度云盘请了大藏经,轻慢之处慈悲心莫怪;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3.2)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念佛、念法、念僧,我所做一切善业功德回向于法界其他众生,回向于自己现在、过去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自己煮东西、吃东西时伤害、杀害过的众生,回向于父母及有的亲人的名称;如果可以,回向于佛法僧;为一切众生忏悔罪业,忏悔自己现在过去所做的罪业。然后跪拜叩头。
(m3.3)跪拜时念法:心中默念:希望自己成佛道,希望众生成佛道;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众生,尽知一切处。然后跪拜叩头。
   楞严咒、佛菩萨名号两种念法中,念楞严咒大约估计占35%或35%以上。
   一天中,(m3.1)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一次或一次以上。一天中,(m3.2)、(m3.3)除跪拜时念外,还会在念楞严咒、佛菩萨名号前念两次或两次以上。
  上述佛菩萨名号,都是佛经中出现、赞叹或与此土有大因缘的佛菩萨。如华严经说,念佛菩萨名号,都有广大功德,释迦牟尼佛是本师,药师佛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中有多赞叹的佛,念一等觉菩萨相等于念佛。如华严经义理,等觉菩萨神通智慧境界等同于佛。观世音菩萨示现为专注耳根的等觉菩萨,文殊菩萨示现为专注于智门的等觉菩萨,普贤菩萨示现为专注于普贤行、大行的等觉菩萨、地藏菩萨为示现大愿的等觉菩萨,弥勒菩萨示现为专注于唯识的等觉菩萨,维摩诘菩萨示现在家专注于智门的等觉菩萨,念这些佛、大菩萨名号,能得到念佛利益,更快开悟大智慧和掌握各种、多种不同行门的修行方法,能使修行者得到佛法僧大力加持,速得成就。
  我在真实的修行过程中,曾有两段时期用上述与m1近似的方法修行,两段时期中每段时期均超过半年时间,每段时期超过半年时间,大约平均每天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加起来的时间超过三小时。念楞严咒、大悲咒、佛菩萨名号时,大部分时间为杂修方式。
  问: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恐惧?
  如果恐惧能转化为精进修行的动力,转化为精进修行动力后,恐惧消失,这样对修行者是有利的,如果恐惧不能对修行者有利,不能转化为精进修行的动力,反而成为一种执著则应想办法放弃、消除恐惧。
  发菩提心能消除恐惧。如华严经说:复作是念:‘我于往昔未发无上大菩提心,有诸怖畏,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自一发心,悉皆远离,不惊不恐,不畏不惧,不怯不怖,一切众魔及诸外道所不能坏。’
  问:文中讲修行效果好更多指自力方面还是他力方面?
  自力与佛法僧加力扶持是修行的两个方面。自力是指凭自智之力,修行效果好与坏。例如一个人在散乱心下念楞严咒,念楞严咒时妄念多、杂念多,修行效果不好,自力方面修行效果差,但却依然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扶持,佛法僧加力扶持方面修行好。一般本文中讲修行效果好,大多指自力方面修行效果好。
  问:要做到精进修行,关键现在要做好,为什么?
  要做到精进修行,在现在、过去、将来三个时间中,关键是要做好现在,做好现在、当下。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是指无所住,离相、离相待义。过去的心理习惯、行为习惯、过去所做的善恶因会严重影响到现在、未来。未来一段时间、及未来久远时间归根到底由很多个或无数个未来组成的。譬如把钉子钉进木头那样,力量集中在钉子尖端那么小的位置、面积上,才易把钉子钉进木头那样。所以,在现在、过去、将来中关键要做好现在,做好当下。做好现在,才能尽力减少或消除过去不好的、坏的心理习惯的、行为习惯的影响,做好现在,才能更好地延续过去好的行为习惯、好的心理习惯。做好现在,由多个、无数个现在组成的将来才能做好。
  问:怎样才才能提高精进修行、提高学习佛经速度?
  答:刚起床,精神好时,做较难的事,较累时可以做较简单的事情或休息、静养、睡觉。有些累时可以做重要但难度不大的事。刚起床,精神好时,可以做40分钟~2小时难度较大的事→然后静养、休息10分钟至半小时→40分钟~2小时难度较大的事→然后静养、休息10分钟至半小时。如此反复循环。静养、休息时间,可以灵活运用意根b1.0~b1.6或其他行门修行,静养、休息的时间也可以用间歇念佛的方法修行。人较累时,可以用半小时至两小时静养、修行或睡觉。起床后,精神好时,用4小时~8小时做难度较大的事情,其他时间才去做教易的事情。
  例如,如果觉得精进修行、学习佛经是难度大的事情,者刚起床时,精神好,杂念少时就要精进修行或学习佛经,刚起床时就要精进修行或学习佛经两小时至五小时,并尽量延长、增加一天中精进修行或学习佛经的时间。
  问:读佛经有什么方法?
  答:人生是短暂的,很难做到把大藏经每部佛经都认真读过。但很多大乘经的义理是相通的,一些佛经中很多文字是相近或相同的。
  所以只要认真读少部分佛经,例如5~20部大乘经,再用另一笔记中说的速读法把大藏经中的每部小乘经都浏览速读小部分内容,再选几部至20部小乘经,选的几部至20部小乘经,每部小乘经都认真学习部分或全部内容。学习效果好者,即可达到多闻智慧。
  譬如一个人学习了几个数学公式、定理,然后认真去做与上述公式、定理有关的一些简单和一些复杂的数学题加以总结,学习效果好者,即能熟悉掌握上述公式、定理,而不用做与上述公式、定理有关的几百、几千条那么多的数学题。
  问:阅读、学习佛经、高僧大德的著述有什么方法、方式?
  答:阅读、学习佛经、高僧大德的著述的方法、方式。以下为不同的方式:
  (1.1)细读法。认真学习、阅读、研究佛经,并且看高僧大德的注解、讲解,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两遍或两遍以上。
  (1.2)速读法。快速浏览、快速阅读一部佛经的小部分、部分内容,想认真读时,再认真阅读佛经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可以选择以下方法学习佛经及高僧大德的著述:由于大乘佛经教义都是相通的,大乘佛经较多,可以先认真学习、读诵3~9部大乘佛经以及1~3部高僧大德的著述,并用速读法浏览、快速阅读大藏经中每一部小乘经的小部分或部分内容,再认真学习一些小乘佛经的小部分、部分或全部内容。
  问:一切大乘了义经以何为宗要?
  答:一切大乘了义经皆以性空为宗,以自性本具佛性,众生本具佛性,性空为宗。
  问:在家修行者剪个很短的发或光头有什么好处?
  答:在家修行者把头发剪个很短(例如1~30毫米长的头发)或剪个光头,对修行者修行有帮助,头发很短时或光头时,人较舒适。
  问:为什么说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前,要尽量减少学习世间知识的时间?
  初心修行者未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前,要尽量减少学习世间知识的时间,当然这里指与佛法无关系的世间知识,例如读汉语佛经要有一些汉语基础,但不需要非常高的汉语水平。真非俗外,学习世间知识与其他修行方法无区别(除修行快慢外),有智慧或开悟者都可以于真于俗于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均可修行了生死、成佛道。但学习世间知识与学习佛法相比,把时间用在学习世间知识上,而不去认真学习或多学习佛经,等于浪费时间、精神罢了。当然如能做到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学些世间知识也没所谓的。
  信佛修行者要尽量减少做复杂世间事的时间,有很多世间事、世间知识较复杂的,即使学会了,也尽量减少做这些复杂世间事的时间,例如数学、象棋、围棋。
  问:修行关键一至八个字是什么?
  答:修行关键一至八个字:。
  一个字:佛。觉。智。悟。禅。明。
  两个字:不二。自性。性空。佛性。觉悟。离相。无相。实相。真如。见性。
  三个字:菩提心。不二相。离诸相。离相待。不二法。第一义。正遍知。
  四个字:发菩提心。一真法界。性觉必明。调伏意根。深信因果。一法不立。垢尽对除。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但一月真。真非俗外。明心见性。行善止恶。彻果该因。修行实践。
  五个字:一真一切真。性空即是佛。离一切诸相。如梦幻泡影。真性有为空。见闻如幻翳。明极即如来。一切唯心造。
  六个字:自性本具佛性。烦恼即是菩提。修行实践尝试。
  七个字:佛身周遍一切刹。一切诸法皆无相。一即是多多即一。离妄想颠倒执著。无明实性即是明。
  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空我空法空性空。无有少处佛身不遍。如来正觉无处不至。无有少法可得成立。发菩提心即是出家。言见性者言下须见。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圆融无碍,周遍法界。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先读经后修行尝试。
  问:为什么说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
  答:佛菩萨也在因果之中,佛菩萨作的是菩提因、觉悟的因,得的是菩提果、觉悟的果。已了生死的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不再做恶因恶业。
  有一公案:百丈禅师讲经时;常有一个白胡子的老翁来听经。有一天,其他的人都走了,单留下那位老人。百丈禅师便问他:老伯,你贵姓?”那老翁道:“我姓狐,是山后一头狐狸。从前也是个出家人,有一次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落因果否?”那时我答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因为说错一句话,便失去人身,五百世受狐报,现请大师指我迷津。”
野狐遂问:“大修行人,落因果否?”
师曰:“不昧因果”。
言下老人恍然大悟,随即作礼道别:“我今既明白,便可以往生去。明日请法师到山后,
处理亡僧事。”
次日,百丈禅师领众至山后,果然在石崖下,发现一头死狐狸,遂用亡僧仪式把它火葬了。

  问:在家人可否看专门讲出家戒律的佛经?
  答:有讲法,在家人不可看专门讲出家戒律的佛经。
  问: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有什么好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宿怨?
  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能得到大的佛法僧、佛菩萨加力加智慧,能使信佛修行者易得成就。信佛修行者若能平均每一天念楞严咒的时间累积超过一小时且平均每一天念佛法僧或佛菩萨的时间累积超过一小时,世间中财力、人间势力比你大得多的人(这里指人间势力,不是法界中的势力),无理冒犯你,这个人很快就会走倒霉运,很快就会受到打压、应有的惩罚。这里无理冒犯,是指非宿怨,亦无正当理由而冒犯。有的人被冒犯、被损害可能是因为过去生做了恶因损害其他众生,宿怨来讨债引起的,念楞严咒能化解宿怨的。冒犯你的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有大的人间势力的人,是否宿怨,唯有大神通者能证实。
  宿怨可以附在任何一个普通众生身上,向信佛修行者讨债,也可能亲自向信佛修行者讨债,无论能否迅速化解宿怨,也应予以忍耐,要发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多作善业或功德,并把所作善业或功德回向于宿怨和法界其他众生。如达摩大师著的大乘入道四行观中说: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如果是信佛修行者久远劫以前作恶业犯下的宿怨,唯佛菩萨能知晓。
  信佛修行者如遇到冒犯,可猜测背后是宿怨讨债、魔及眷属扰乱或无理冒犯。

  问:如果没有动力、做不到精进修行怎么办?
  答?可以用善巧方便引导自己进行修行,用善巧方便引导自己精进修行。
信佛修行、做任何事要做得好,都要有大的忍耐力,要有忍耐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都要有大的忍耐力,要有忍耐心。”
  问:人生无常,怎样面对恐惧?
  答:并不是每一个信佛修行者,在发心修行后,慢慢修行,逐渐积累善业功德,几十生内或几百生内或几千生内或几万生内必定能了生死,并不是每一个信佛修行者在更长的几十万生内、几百万生内不堕入恶道,没有大灾难,必定能了生死。因为众生若在六道轮回中,很多时候回忘记以前的事。有的修行者有时候可能不能持续每一生都修行直至了生死、成佛道。禅门或净土,要一生修得大成就都是难得,如用搜索网站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当中的网文所说那样,往生非易事。信佛修行者会将很多希望寄托在,如华严经说: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信佛修行者会将很多希望寄托在,如华严经说: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要穿一切有为诸行烦恼身过,到于无为究竟智处。今生发心修行者,今生发心越大,做的善业或功德越大,今生或将来生得大成就的机会就越大。今生发心修行者,如果今生不能得大成就,今生发心越大,今生做的善业或功德越大多,将来生尽早修行,得大成就的机会就越大。


问: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要怎样做?
  答:信佛修行者要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否则不但得不到佛法僧的加力扶持,还会造成对佛法僧、楞严咒的冒犯而做罪业:
(1.1)例如把楞严咒书写本放在枕头下或不干净的地方是对佛法僧、楞严咒的轻慢不敬、冒犯。
(1.2)如果当天做了严重违戒的事,例如杀生吃肉(饮食不便,吃了锅边菜除外)、饮酒、邪淫。与
妻子、丈夫同房并发生淫欲很亲密的行为,虽不是邪淫,但当天也不适合念楞严咒。但特殊情况下当天做了严重违戒的事,也可念楞严咒,例如当天发生危险危急的事情,或心中忽然生出大恐惧,可念楞严咒,并要忏悔自己所作罪业。
(1.3)带楞严咒书写本时不要去厕所或不净的地方,例如在一个房间(此房内不适合放楞严咒)内,房间的上一层楼为男女同居住且有淫欲亲近行为。躺着的时候不适合念楞严咒(但特殊情况除外,例如发恶梦,心生恐惧,或突然身体不适),默念也不适合。躺着的时候可默念佛。身上带楞严咒时不可拜祖先。随身带楞严咒书写件,楞严咒要尽量放在干净的地方。放楞严咒地方可为楼房顶层的厅内。身上带楞严咒,不可放腋下或过低的位置,例如不可放靠近肚脐、或放肚脐以下位置,否则是对佛法僧、楞严咒的冒犯。
  如果当天有念楞严咒,当天念一次或一次以上南无楞严咒或南无大佛顶首楞严咒。

  问:读佛经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难解、可能有争议的内容?(难解部、争议部)
  难解部、争议部有些内容是否明白对修行好坏没有关系,但如果理解严重出错,会做罪业甚至大的罪业。因为很多在难解、争议的内容只存在于少数佛经中,而且存在于少数佛经的小部分说法中,一个信佛修行者只要依一部大乘了义经,开悟后修行,即可修行了生死、成佛道。
  大部分难解、争议的内容只存在于少数佛经中,或只有少数、小部分修行人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出现难解、争议内容的佛经除难解、争议的内容外其他内容与其他佛经相通一致。
  有两个笔记本记录了较大的难理解的内容没有写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这两个难解争议内容,我自己难以理解。
  信佛修行者对于佛经中难解争议的内容,如不相信,也不能轻慢、不敬、否定、诽谤,否则会做深重罪业。轻慢、诽谤佛经是深重罪业。归根到底,我只想、只希望在佛门中做善因、菩提因,得到善果、菩提果、利益。所以对于有的难解、有争议、暂时无法理解的内容,不深信或不相信也不轻慢、不敬、否定、诽谤,依此方式处理。
  问:天人与人的区别?
  答:《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请的佛经中说:
佛说长阿含经说: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拘耶尼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拘耶尼。
  “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此诸天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
佛说长阿含经中说:
四天王身长半由旬,衣长一由旬,广半由旬,衣重半两。忉利天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衣重六铢。
  天人衣服轻。

  问:成佛不久的佛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问:假如一个信佛修行两个阿僧衹劫成佛,而在两个阿僧衹劫以前、三个阿僧衹以前,这个信佛修行者在六道轮回,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答:成佛不久的佛能知道其他一切佛的心念,其他佛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成佛不久的佛也因而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最先成佛者也可以从其他有大神通者的记忆中知道法界以前的事。或者有其他原因导致成佛不久的佛为什么能知道众生无始劫宿命。
  问:为什么信佛修行者不可轻信灵异?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如遇佛菩萨化身授记将来作佛,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不要轻易相信或否定,如果是真的,否定也不好,如果是假的,相信且说出来是大妄语。
  问:为什么佛经中讲,这个地球,此土释迦牟尼佛佛法灭后很长时间才会有佛法出现?
  答:法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投生此土的人过去生与佛法佛教少缘或无缘,所以法灭。
  如华严经中说,这个法界中有很多世界,有的世界中,有很多与佛教有缘、信乐佛法者、修行有大成就者,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而有的世界,则较多与佛教无缘者,导致较多与佛教无缘者的世界有时法灭了很长时间才有佛法出现。
  如维摩诘所说经中说的香积世界,都是于大乘法修行得大成就者。
  问:修行好的关键是什么?
  答:修行好的关键: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守戒,选择简易快的行门,精进修行,智慧,调伏意根,在认真学习佛经或多读佛经后多作修行尝试、试验、实践。

  二.佛经中一些难解问题的问与答
  问: 为什么华严经中婆须蜜女示现染情欲?
  答:婆须蜜女只是示现染情欲,而不是真染情欲,初禅以上的天人虽然在六道之中,尚且在长的寿命内远离情欲,对于已经久离欲染,久断情欲的大菩萨,既然可以示现贪嗔痴而非真染贪嗔痴,当然可以示现染情欲而不是真的染情欲。因为染情欲是导致众生六道轮回的最大原因之一,所以有的信佛修行者对染情欲心生大恐惧,但久断情欲的大菩萨能以种种方便示现,引导众生入佛门,既然可以示现贪嗔痴而非真染贪嗔痴,当然可以示现染情欲而不是真的染情欲,这建基于菩萨已证得高境界、了生死、断情欲基础上,这与魔留恋情欲是不同的。
  问:淫、怒、痴是做恶业,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
  答:这里指菩萨在禅定中观察到有的众生做淫、怒、痴的事,而不取相。而不是说修行者不应离开淫、怒、痴。如本文中说无相,即不垢不净,非善非恶,不取净染诸相,佛身即法身,无有少处,法身不遍,佛菩萨于禅定中,于其他守戒修行者、于其他佛菩萨不取法相、净相,于作恶、迷惑的众生亦不染著不受影响、不取垢相,离诸相故于淫怒痴与戒定慧是等同观察,实相无二相,心中无淫怒痴,自然不会受有的众生犯淫怒痴影响,心中无法执、无执著,于其他守戒修行者、于其他佛菩萨不取法相、净相。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相,不见佛法相,不见诸法有决定相,是为修般若波罗蜜......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是佛法可取,不见是凡夫法可舍,是修般若波罗蜜。
  问:供养作善业功德,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说: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答:维摩诘所说经说: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也不是否定供养须菩提的人做善业功德,而是说:菩萨于禅定中,了知众生心行、因果,而不取相。供养须菩提的人做善业功德,将来会得到善果,将来甚至升到天界或于佛教修行,菩萨于此不取法相、净相。而另外有的其他众生作恶业,得恶果甚至堕入三恶道,菩萨于此亦不染著,不受影响,不取垢相。
  问:十二因缘什么意思?
  答:十二因缘有三种注解,其中小乘经对十二因缘有两种注解,两种注解略有不同,即长阿含经第十卷和佛说法乘义经及佛说决定义经在对十二因缘的注解。另一种是大乘解,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中说,于第一义谛不了故名无明,所作业是行......
  问:无生法忍什么意思?
华严经说:“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第八地菩萨或第八地菩萨以上果位才可以证得无生法忍,第八地菩萨智慧、境界远超阿罗汉、辟支佛。澄观大师著的华严经疏说:八地已上以为一乘,是知从前差别进入一乘。
  宝积经说:净饭王等七万释种得无生法忍。维摩诘所说经中说: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维摩诘、文殊师利于大众中说是法时,百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至一生补处,然后乃消。......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问:楞严经说: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应怎样理解?
  答:依世间知识一处有大的声响,声波向四周传播,多人能闻,此处说法应怎样理解?此处说法是为了说明佛的法身是周遍的,佛得正遍知,法界任何一处发出声响,即了知。天人有大神通,人间有一个地方发出大的声响,距离很遥远的天上,很多天人会听到,这个例子中,天人离发声响处遥远,声波、声音是传递不到的,但很多天人有神通,而能听到。
  问: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中说: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答:这表示入不二法门须于六根、六尘、十八界等一切处均证入不二法门,方为真正入不二法门,六根、六尘、十八界任何一处起了烦恼、执著,若不会调伏,不能调伏,则任何一处均不可真正入不二法门,上述诸圣均悟入此理,并真正证入不二法门,维摩诘菩萨再说一次。
  问:为什么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怎样发菩提心?
  答:华严经发心功德品说: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于千劫,教住四禅;经于百千劫,教住四无量心;经于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于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于千亿劫,教住斯陀含果;经于百千亿劫,教住阿那含果;经于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于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宁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华严经说: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必成无上尊,慎莫生疑惑。
  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华严经说:复作是念:‘我于往昔未发无上大菩提心,有诸怖畏,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自一发心,悉皆远离,不惊不恐,不畏不惧,不怯不怖,一切众魔及诸外道所不能坏。’如是思惟,心大欣慰。
  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
  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药,能令毒箭自然堕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毗笈摩药,令贪、恚、痴、诸邪见箭自然堕落。
  以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当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
  维摩诘所说经说: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菩提心因缘。何等为十?所谓:为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为除灭一切众生苦聚故,发菩提心;为与一切众生具足安乐故,发菩提心;为断一切众生愚痴故,发菩提心;为与一切众生佛智故,发菩提心;为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故,发菩提心;为随如来教,令佛欢喜故,发菩提心;为见一切佛色身相好故,发菩提心;为入一切佛广大智慧故,发菩提心;为显现诸佛力、无所畏故,发菩提心。是为十。
  华严经发心功德品说:
  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为了知十方世界故,发菩提心。
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烦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经文所说,所以说,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希望自己速成佛果,普度众生,尽知一切处。
  在华严经中搜索:菩提心。当中有多处说法、赞叹。

  问:为什么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为什么说僧过恶,犯深重罪?
  答:华严经说:佛子,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诸菩萨于他菩萨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故。网文中说:说僧过恶,犯深重罪
  如文中请录的佛经经文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发心修行,求成佛道的修行者有无量功德,对发菩提心的赞叹,其他一个人赞叹多劫,也不可说尽。对其他信佛修行者,但起嗔心,说其过恶,不起赞叹,反而挑剔他人过失,有些挑剔,只是妄语,或实说不实说,均造大罪业。维摩诘所说经说: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所以在家修行者发菩提心即为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在家信佛修行者发菩提心,如同出家,修行得好,如同出家。譬喻一个人做了一千亿件善事,却没有做一件坏事,而另一人却说他做了坏事,即为诽谤,做深重罪业,譬喻一个人做了一千亿件善事和做一件坏事,而另外一个人对这个人做的一千亿件善事只字不提,一句赞叹也没有,却只说这个人做了坏事,所以因而造深重罪业。
  世间话中有句说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于信佛修行者也适合的,骄傲者生我执我慢,修行起障碍,谦虚学习其他信佛修行者的成功修行经验、优点,而不是只看到别人不足之处而随便评论,起嗔心,而造罪业。对其他信佛修行者起嗔心,与信佛修行者“深信因果,行善止恶,自觉觉他,普度众生”之心不符。
  问:为什么华严经中说佛菩萨有很多三昧?
  答:佛身即是法身。法身菩萨法身遍及之处皆见实相,皆是如来藏中所现物,皆能大中现小,小中现大,重点观照对象不同或观照对象不同,三昧之名就不同,所以有很多不同的三昧名。
  问:怎样看待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关系?(难解部、争议部)
  答:很多大乘佛经会说大乘法的智慧、境界会远超小乘法。大乘经并没有说修大乘法者不要去看小乘佛经。而且小乘佛经部分内容既是小乘法的重要内容、基础,同时也是大乘法的重要内容、基础,例如小乘佛经中说的因果,守戒,学佛修行,布施,忍辱,精进,禅定,发大愿,诸恶莫作,修行行门,六根、六尘、十八界、五蕴的意思,皈依礼拜礼敬佛法僧,六道众生的特征,部分有神通众生的神通、特征,当中很多内容会在小乘佛经中详细讲。所以发菩提心的信乐大乘的信佛修行者既要认真读、多读大乘佛经,也要认真读、多读小乘佛经。只要发菩提心,安住菩提心,就能依大乘佛法修行,就能于大乘佛法中修行得好。
  信乐大乘法、以大乘法修行的初心修行者不可轻慢小乘法,要礼拜礼敬大乘法、小乘法,要礼拜礼敬一切佛法。


  三.净土入门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修行净土之关键,要发菩提心,信愿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尽早求生净土,因为往生并非易事,如百度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命终未必能往生,命终能否往生是未知数,所以要尽早念佛求生净土。    磨刀不误砍柴工。譬如一个人手中没有任何工具,单凭手力上山取柴,而另外一个人手中有大刀大斧,并把大刀大斧磨利后,再上山砍柴那样。
  所以同样是念佛者,智慧大小不同,念佛效果就不同。
  戒律好的人与戒律差的人念佛效果相差大。
  发菩提心者与未发菩提心者念佛效果相差大。
  现前成就大者与现前成就小者,念佛效果相差大。现前成就大者,念佛往生机会更大。
  净土万人修万人去这句话不能完全证实,但也未必是假的因为今生修净土者,今生不能往生者,将来生也有可能往生,如网文说,一万个修净土者,有2~3个或几个往生,那么几千生至几万生之后,可能就有很多往生者,很多人其他人修净土往生,也会学习修行。
修净土者,现前成就越大,往生机会就越大,如果今生不能往生,现前成就越大者,将来生尽早修行净土而往生机会就越大。
  现前成就大小的判断:
  戒律好的人比戒律差的人现前成就大。
  发菩提心者比未发菩提心者现前成就大
如大乘佛经义理,发大乘心者比发小乘心者现前成就大。
有多闻智慧比智慧少小者现前成就大。
  智慧多者比智慧小者现前成就大。
  如华严经中说(大意),发菩提心者,功德,唯佛能证知。
  修行效果好者比修行效果差者现前成就大。如六祖法宝坛经中说:诸佛妙义,非关文字。有的念阿弥陀佛者,没有用非常多时间读佛经,却很有智慧,念佛效果好,多念,所以现前成就大而往生净土。
  于阿弥陀佛净土、般舟三昧发心越大,现前成就越大,例如,如果修行净土、般舟三昧者发心生生世世修阿弥陀佛净土、般舟三昧,直至往生净土或成佛。
  问: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答:修行阿弥陀佛净土的关键,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信愿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至少要明白或悟入人空我空,不眷恋世尘,不留恋世间,不眷恋人间、人道的福报,无论年龄大小,从一开始修阿弥陀佛净土,就要发心即时求生。譬如一个人命运中注定有八十岁寿命,不要发心命终时(八十岁时)才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而要即时求生阿弥陀佛净土,无论现在30岁、40岁还是其他任何年龄,从开始修行阿弥陀佛净土就要发心即时求生。人空我空之义理《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请的佛说决定义经、佛说法乘义决定经讲的十二因缘及其他义理那样,
  维摩诘所说经说:言诸仁者。是身无常为无强为无力为无坚。为苦为老为病。为多痛畏。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澡浴强忍。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野马渴爱疲劳。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转受报应。是身如梦其现恍惚。是身如影行照而现。是身如响因缘变失。是身如雾意无静相。是身如电为分散法。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非身为如火。是身非命为如风。是身非人为如水。是身非有四大为家。是身为空无我无性无命无人。是身无我我者转离。
  修行阿弥陀佛净土者,要在年轻时、中年时或命终前较长时间以前就要早日精进修行,以求早日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譬如一个参加一次考试,共有六次机会,如果六次机会均不能合格通过,则要重化更多的时间、金钱、精神再去重考。第一次合格通过考试比六次都不合格要好得多。如果到了第六次去考试,心理压力会大增,当然,如果前五次都不能通过,只能寄望第六次。好多人到了命终时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都比不上年轻时、中年时或命终前一年前、两年前或三年前。当然,命终前一年以前、两年以前、三年以前,年轻时、中年时,不能往生,也只能寄望于命终时。人身难得,佛法难值。
  人生无常,人身难得,佛法难值,世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短暂的人道快乐难得持久永恒。初禅以上天人,寿命很长,且远离情欲、分段饮食、睡眠,当中也有许多不是信佛修行者,达到如此境界,尚且不能了生死,皆因未悟入证入人空我空。
  问:人死后多长,人的神识才会完全离开身体?
  答:网文有些同修认为人死后8~10小时左右,人的神识才会完全离开身体。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
  答:维摩诘所说经说:依于法,不依人。修行阿弥陀佛净土者应严格按照讲阿弥陀佛净土的佛经的修行方法进行就行修行,亦不能违背其他佛经的义理,讲阿弥陀佛净土的佛经,亦有不同的修行方法:
  (1.1)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如观无量寿经说的上品上生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信愿信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认真读、多读佛经,善解义趣,深生信乐。
  (1.2)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如观无量寿经说: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观无量寿经还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信愿信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必受持加读诵方等经典。读诵并受持方等经典,依此修行,是禅宗行法。不必受持加读诵方等经典,也应读诵大乘佛经,当遇到复杂、很复杂的义理,信乐即可,不用深入研究,发菩提心,多念阿弥陀佛即可。只需学习不是很复杂或不复杂的基础义理即可,可以不去学习、研究复杂的义理。如果复杂的义理,学法者能很快明白,则不是复杂的(注:明白不一定是开悟的)。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应读诵大乘佛经,如遇到复杂自己难以明白义理,可以选择不去深入研究,发菩提心,信乐读诵即可。如遇到复杂自己难以明白义理,可以选择不去深入研究,这与修禅是不同的。
  修阿弥陀佛净土者,要依法不依人,所有佛经均说谤法是做深重罪业,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中说,五逆十恶,忏悔罪业,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尚可以往生净土。而诽谤大乘者,做深重罪业,不可以往生净土,皆因一些谤法者并不知道自己是错的,做了谤法的行为,而不去忏悔罪业,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要对佛经随便评论,否则可能对佛法僧轻慢或诽谤。如观无量寿经说: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观无量寿经即使下品下生者,最后能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源于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能于佛法起大信心,能于佛法生信乐,所以能往生净土。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对佛法僧起赞叹,对佛法僧不可随便评论。对佛法僧轻慢、诽谤,是深重罪业。
  (1.3)禅净双修者。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信愿信行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但求生净土,亦同时修禅以求今生命终前即得大成就,求无上菩提,修菩萨行。
  禅净双修者不要放弃速成佛果、希望今生命终前即可修行得大成就、了生死、得高境界的理想,因为如前文所说那样,般舟三昧经中讲念阿弥陀佛也是修行极快、速成佛果的法门,与楞严经中说的耳根行门均是能快速修行成佛的行门。

  问: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怎样判断是否往生?修阿弥陀佛净土者有什么修行方法?(争议部、难解部)
  答:法苑珠林中说:
  第一门中临命终时。检身冷热。验其善恶。具知来报。故瑜伽论云。此有情者。非色非心。假为命者。大小皆同死通渐顿。诸师相传。造善之人从下冷触至脐已上。暖气后尽。即生人中。若至头面热气后尽。即生天道。若造恶者与此相违。从上至腰热后尽者。生于鬼趣。从腰至膝热气尽者。生于畜生。从膝已下乃至脚尽者。生地狱中。无学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顶也。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摩揭陀国主阿阇世王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诸恶众生入于地狱。云何得知谁人曾见。复云何知当堕饿鬼及与畜生。当生人天并谁人见。尔时世尊告阿阇世言。大王应当一心谛听我为王说。令王现前而得知见。大王当知若人命终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大王何等名为当生地狱十五种相。
  八识规矩补注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8: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八识规矩补注序”
  总括经论。颂曰。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二论之义)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经义)谓经论异者。经验六趣差别。论明善恶两途。盖六趣亦不出善恶也。即前生死心也。
  以冷热、体温判断命终成圣或往生六道,佛经中暂时找不到相关经文,所以仅可做参考。不同经论的有的讲法也不同,法苑珠林说:无学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顶也。八识规矩补注序说:人心饿鬼腹。
  月悟法师说:高血压走的,也顶热。
  宣化上人大师在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中讲了生死的圣人的血是白色的。宣化上人大师是说法严格的智慧深的法师。了生死的圣人的血是白色的。当并不是说血是白色的人就是了生死的圣人,这是两句不同的话,就如金刚经中说,佛有三十二种相好,但有三十二种相好的一定是佛吗?这是两句不同的话是一样道理的,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种相好。
  维摩诘所说经说:依法不依人。要依阿弥陀佛净土经作为是否往生的重要依据。需在求生净土当事人在讲真话的前提下,能否见到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接引,如果有的修净土者如果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也不告诉他人时,有时候可能旁人无神通下也能见到佛化身或莲花。但如果旁人不可见到,唯有大神通者能知道。
  一切众生、一切佛菩萨均在因果之中,虽然很多修行者认为修阿弥陀佛净土比其他行门容易,但有的被授记者亦需修行二、三阿僧衹劫才可成佛。修净土者如果一生付出修行努力少,或作的善缘福德少,不能一生即往生净土不足为奇,甚至一生付出很大努力修净土,也不能一生即往生净土也不足为奇。
  问: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易的还是难的?(争议部、难解部)
  答: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难易,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1.1)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并非易事,亦非很难的事。这是我较为相信的理解。
  (1.2)念佛者多,往生者多,念佛往生是易事。
  (1.3)念佛者多,往生者少。一万个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只有两、三个或四至七个能往生。能往生者可能指有明显验证者。
  维摩诘所说经说:依法不依人。判断一个修阿弥陀佛净土的人能否往生关键是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时能否见到阿弥陀佛的化身或阿弥陀佛变化的莲花接引,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净土者,只有一例经中没有讲见到阿弥陀佛的化身或阿弥陀佛变化的莲花。一些有明显往生验证且符合经义的例子,是在并非很难的情况下能往生。
  由于观无量寿经中,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均可见到佛化身或莲花,因而相信九品往生均可见到佛化身及莲花。
  一些求生净土的例子,如果没有明确听求生者讲是否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可能求生净土的当事人可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也可能求生净土的当事人没有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而不能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有的被认为往生失败的例子,可能是因为没有听到求生净土的当事人说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且见到当事人信心不够,命终时有一些不好的征兆。如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中说命终往生六道有不同的征兆。

  因此,个人认为,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并非易事,亦非很难的事。修阿弥陀佛净土者不要不可轻易认为往生是易事而懈怠,亦不应认为难以往生而失去信心。当然,未得到阿弥陀佛印证,不可说能往生,否则是严重的妄语或大妄语。
  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对是否见到阿弥陀佛化身,是否往生净土,要慎言,可以选择如实说或不告诉他人,见到阿弥陀佛化身接引,预知时至,可以选择不告诉他人,或如实说,或只告诉他人要走即可。
  佛说阿弥陀经说: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不可忽视的是一心不乱念阿弥陀佛一日至七日并非易事,可能有的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平常念阿弥陀佛修行效果好时也能做到一心不乱地念佛一日或一日以上,如果当时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接引,即可往生净土,但如果当时未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及莲花接引,可能当时善根福德因缘未足够,要继续修行。要待到快命终时一心不乱地念阿弥陀佛一日至七日,难度不少。
  楞严经说,一切修行者未尽生死前,不持楞严咒,修行都有魔扰乱。念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在命终求生净土时也有可能有魔扰或宿怨。
  快到命终时,由于要面对生死考验,可能是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有大的心理压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对是否能往生阿弥陀佛净土都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发菩提心,不要眷恋世尘,无论能否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最后一刻都要尽力修行好。
  佛说处处经说:
  三人共坐自思惟七事。一者少欲得道。多欲不得道。二者知足得道。不知足不得道。三者精进得道。不精进不得道。四者守六衰使不起得道。不守六衰。放使起者不得道。五者自护得道。不自护不得道。六者守意得道。不守意不得道。七者智慧得道。不智慧不得道。共思惟七事。时去佛六十里。佛时坐禅。即知三人所念。便移意往坐三人前言。善哉善哉。我复语汝一事。不念家欲得道。念家欲不得道。于是三人欢喜即得菩萨。
  从另一角度讲从有明显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征兆、验证者看来,念阿弥陀佛能否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原因复杂,暂时还难以找出一个定论。
  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布置临终前的事,现场应请及安放楞严咒,可以选择请助念团或不请助念团。
  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可以选择命终前不请助念团,不告诉任何人包括亲人,自己独个儿静静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也是可以的。
  请助念团,可以选择请助念团在身边助念,也可以选择让助念团在屋外助念,留一个人在身边即可。可以选择请助念团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专念楞严咒。楞严经说,诵持楞严咒者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
  命终时求生净土者,假如遇到宿怨、魔扰或严重疾病或大的痛苦,会影响或严重影响修净土者,魔可能会鼓动修净土者身边的任何人进行破坏、干扰、或追债,或直接干扰或影响修行者。所以修净土者命终前一段时间内(例如3~15天),可以用部分时间念楞严咒。
  楞严经说: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钵怛罗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速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
  (争议部)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者,有的好的预兆不可作为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明显验证。例如:命终者身体变软,逝者命终后身体火化后有舍利,命终时天气好、天气晴朗,逝者面容安详。很多信佛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也有很多灵异事件和好征兆。修行阿弥陀佛净土者,如果修行得好,但没有往生净土,临终念佛,得佛力加持,有一些好征兆,是正常的。信佛修行者,如果修行得好,临终念阿弥陀佛,但不求生净土,得佛力加持,也有可能有一些好征兆。修禅者不能将得一种神通或五种神通作为了生死的明显验证,否则是大妄语。而修阿弥陀佛净土者要依法不依人,有的好征兆不可作为往生净土的明显验证、明显征兆。
  能否往生归根结底是要佛菩萨或大神通者方能完全证实。
  (争议部)如佛经说,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众生、鬼神的,有很多众生有神通或大神通,会显示灵异,如果见到灵异就往夸大或过度夸大的地方去想,容易被迷惑,容易讲妄语或严重的妄语,甚至可能易被魔及眷属干扰、迷惑,就像楞严经中说的被扰乱并被迷惑的事那样。要知道,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时有好征兆与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命终时有好征兆,即为往生净土是两句不同的说话。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判断有否明显的往生验证、往生征兆,要依法不依人。一个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如果命终前见阿弥陀佛化身或莲花,但没有告诉他人,有可能有时候,旁人没有神通也能见到阿弥陀佛化身或莲花,但有时候,其他人需有大神通才能知道。但总不能将一切好预兆都作为往生净土的明显验证、明显征兆。就好像佛有三十二种相好与有三十二种相好就是佛是两句不同的话那样,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种相好。
(争议部)在天涯网的莲蓬鬼话版搜索:真实。设置搜索范围:莲蓬鬼话版,设置搜索标题和最多回复,得到的结果有的文章可能是小说创作,有的文章可能是有的人亲身经历或亲自听别人说,当中也有很多灵异。
  有的被授记的信佛修行者需修行二、三个阿僧衹劫才能成佛,未被授记者更不知将来生会变成怎样。所以说修阿弥陀佛净土者一生不能往生虽然非常可惜、遗憾,但也是一件平常、不知为奇的事。只要发菩提心,树立信心,发心将来生继续努力修行,直至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或成佛道。要珍惜今生学佛法修行的机会。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的卫生习惯较合适?
  答:佛说护净经中说,不可不净食。
  有的人不注意卫生、健康,不幸染上致命的病毒,例如疯犬病、艾滋病。信佛修行者不要不净食,在尽量避免染上恶疾的前提下,人过于注重卫生,反而对身体无益,且浪费时间、精神。
  问: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应怎样面对?
  答: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可以以下方法应对:
  (1.1)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扶持,佛能知一切处及一切佛法和世间知识能为修行者开示应对、化解方法,信佛修行者如无神通,不能知道佛所说,也可能有所感悟,如需求医,佛法僧能保佑病者能早日找到好的医生或早日找到好的治疗方法。
  (1.2)十地菩萨能知道一切佛法和一切世间知识,信佛修行者如果遇到身体有疾病时,应自己从世间知识角度,去了解病因及适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否求医,都要自己从世间知识角度,去了解、研究病因及适合的治疗方法。有的疾病不用求医,也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部分疾病必须求医。
  (1.3)如疾病是宿怨引起的,用(1.1)的方法可以尽量化解。
  (1.4)疾病不是宿怨,而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扶持,有时候能减轻或消除疾病。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答:世界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种类的世间知识,其中有很多种类的世间知识,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去学习、研究,也未必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例如:数学、一门外语、象棋、围棋。小的种类,任何一个工作岗位、职业,要做好并不容易,有的门类的世间知识是很复杂的。
  我们生活的地球,六道众生的数量是很多的,六道众生有无始劫的生死宿命,所以因果是很复杂的,没有佛菩萨的大神通,猜测很多事情背后的真正因果,与事实相近、相似、不同、有巨大差异、猜测错误、相同等各种可能性都有的。
  佛教有时会影响到很多事情,包括政治,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说: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现实也符合佛经的说法。但佛菩萨不会做任何恶业。如果一个国家的帝王、权贵是轻慢、冒犯甚至破坏佛教,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恶果。冒犯、破坏佛教可能会得到魔众的支持,但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一个人、一个团体如果冒犯、破坏佛教,与佛教角力,如果无魔众支持,很快就会一败涂地,即使得到魔众支持,最终结果也是失败的。当然如果信佛修行的人或群体如果被受到魔或魔众支持的其他人或群体无理冒犯甚至破坏,但又得不到足够的佛法僧、佛菩萨、其他信佛修行众生等佛教势力的加力扶持,很容易在角力中失败或受到大的损害的。
  问: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远离政治?
  答:佛经中讲许多信佛修行者过去生、现在生的事,讲许多众生的事,也有讲众生之间的战争与斗争,例如天人与阿修罗争,佛经中讲很多信佛修行者、许多众生的事,是源于佛能知一切处,能知道一切事,能知道一切众生无始劫宿命,能知道一切众生因果,对于佛经中讲很多信佛修行者、众生的事,许多人读后,有相同、相近或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出现严重的偏差,所以对于现实中,国家、世界的政治、社会现状,没有佛菩萨解释当中的因果,单靠自己猜测背后的因果、原因,与事实相近、相似、不同、有巨大差异、猜测错误、相同等各种可能性都有的。而且其他人、群体有自己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式,佛菩萨、佛教有这么大的势力,只要不冒犯佛教,也不去管这些事情,所以初心修行者,单凭个人势力,参与政治,没有必要,徒劳无功,浪费精神罢了。
  问:一个国家佛教于国家比例较小的小部分人中兴起,对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答:一个国家佛教于国家比例较小的小部分人中兴起,对于其他与佛教无缘的人的命运可能没有什么关系或有好的帮助。

问:近二千年佛教在中国汉人中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答:自佛教传入中国大陆以及汉人群体中,一直到唐代,近一千年时间,都发展得很好,宋朝、明朝时,佛教在汉人中的发展有所衰落,在清朝、国民党主政的中华民国时,佛教在汉人中得到复兴,发展得很好,佛教在现代的中国(1949年后至现在)发展有所衰落。现代的世界、中国也有一些来源于中国大陆的成就大的大德高僧,但这些成就大的大德高僧中很大的比例的高僧是晚清、民国时就开始信佛修行的。宋朝、明朝时要僧人拜皇帝是严重冒犯佛教、破坏佛教的行为,会做深重罪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

  问:怎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有益处?
  答:佛经提倡日中一食,能做到日中一食固然好,如不能做到日中一食,可以一日两餐,一日三餐或少食多餐。晚餐比午餐应吃得更少。如果人容易上火,每一餐都应有一个汤,多喝水或有营养的饮品,例如自制的豆浆或果汁。
问:信佛修行者要留意环境饮食对身体影响,应注意什么?
  答:一个三十多岁的外国人在中国一个空气污染、雾霾严重的城市工作、生活,他喜欢户外跑步,跑步一年多就不幸患上癌症死了。伦敦毒雾事件,短时间内有大约一万多人因此而死亡。中国很多地方空气、水土、环境污染严重。所以说,运动要在空气好的地方进行,才会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多吃健康有营养的素食,适量运动,既不是违戒、作恶,但也与修行好坏没有什么关系。适量运动,健康饮食对身体有好处。身体犹如房子,譬如建房子,设计得越好,花钱越多,就能建得越大越好或越漂亮。但一个人在大的房子或较小的房子内修行,于修行得好坏快慢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身体出了问题,则对修行有不好的影响,但如果身体出了问题,可以从健康素食、适量运动的方面入手调理身体。
信佛修行者不能吃五辛。
楞严经说:
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问:人工智能、计算机与六道众生有什么不同?运用好计算机、互联网,对修行有帮助,为什么?
  人工智能、计算机与六道众生作比较
  六道众生是有情世间,人工智能是无情物、器世间,人工智能与草木、石头一样是无情物、器世间。
  现在的地球大部分人没有宿命通、没有神通,但鬼道众生、天人有神通,有五种神通,当然,人工智能、计算机也没有与神通类似的功能。
  人工智能、计算机很多方面的能力超越现今大部分人类。如果把人的一生一切都拍成视频,变成电脑文件存储,大型计算机可以存储起来。有很多天人有长远劫的寿命,如果把寿命最长的天人的一生的一切见闻都拍摄下来,制成视频文件,用电脑储存,人类可能还难以制成如此大的计算机。
  人工智能、计算机掌握、记忆知识的能力超越很多人类。
  信佛修行者可以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帮助自己学习佛法。
  问:有时候,适当做些修行笔记,对修行有帮助,为什么?
  答:信佛修行者有时候会出现有大价值的修行灵感,有的修行灵感转瞬即逝,有时候,部分、有些修行经验、理解、体会用笔、笔记本记录下来,对修行有帮助。当然,如果过多记录笔记,可能有部分笔记对修行作用可能不大。

问: 为什么说,人生无常,要珍惜学习佛法、修行的机会?
  人生无常,也不知这一生将来或未来生会变成怎样,会遇到什么,人生有什么重要、意义重大的、要紧的事要尽快去做,要珍惜学习佛法、修行的机会,明白人生无常,六道轮回的迷惑、可怕、恐怖,才知道学习佛法、修行的可贵。要发菩提心,珍惜学习佛法、修行的机会。
  问:修禅定,信佛修行关键是什么?
  楞严经说: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也就是说,从这一生开始发心学佛法修行者,若能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多读诵,或书写带藏、诸色供养,从这一生开始及将来生,生生都不会生到恶处,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直至了生死、成佛道,若能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多读诵,或书写带藏、诸色供养,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楞严经说: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华严经说: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必成无上尊,慎莫生疑惑。
  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多念楞严咒,发心修行求速成佛果,普度众生,尽知一切处。
  五.争议部、难解部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2)(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2017-06-13 21:39:23)[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佛学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2)(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禅定入门略说(二)(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注:
1.本文为读经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2.禅定入门略说(二)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二),信佛修行入门略说(二),信佛修行入门,信佛修行问与答。
3.禅定入门略说(二)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二.佛经中一些难解问题的问与答
三.阿弥陀佛净土入门略说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
五.争议部、难解部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中除了佛经义理论述外,部分内容与世间知识有关。
争议部、难解部的内容是分散在正文各处,文中有标明,段落前标注争议部或难解部,整段均为争议部、难解部的内容。

目录: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个人论述:
问:怎样看待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一文?
问:怎样看待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往生失败的例子?
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
通华居士:念楞严咒时看到不可思议的场景
我专修「楞严咒」25年的感应
虚云和尚与证得阿罗汉果大弟子具行的因缘往事(部分)
宣化上人大师讲经中的故事:
法华经浅释:弟子关忠喜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楞严经浅释:牛精变化为阿弥陀佛形象。
百度百科:净土圣贤录  。部分内容
百度百科:彭希涑 。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内容
净土圣贤录白话  刘宋 慧通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唐 李知遥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齐 昙宏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梁 高浩象
净土圣贤录白话 梁 庾诜
净土圣贤录白话 宋 孙良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邵慧安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杨文澜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易慧明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吴慧香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一辈子念佛,却无法往生极乐的事
寂空法师:六百年前几世六道轮回
元音老人:印光祖师大护法徐蔚如居士往生失败的警醒
从一位吃斋持戒念佛二十年的老居士往生失败的实例,得到的深刻警示
一位有神通的僧人察见的往生净土的误区
念佛吃斋一辈子的老居士,由于心存邪见,死后投猪胎。
陈晓旭的故事
头顶发热是判断往生的唯一标准吗
三禅僧不求生净土转生后结局如何?
印光大师讲故事:五祖戒、真如喆、草堂清、海印信的后身;秦桧的前生。
修行者故事:一生江苏,为彭文章,一生云南,为何桂清,一生陕西,为张费,三人。吴引之。圆泽禅师。
高僧转世,笑对旧友
苏东坡、秦桧、岳飞的前生后世
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
另外有网文说:
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个人论述:
问:怎样看待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一文?
答:油炸桧,铸成秦桧与其妻铁像,并便溺于铁像之上的做法过于偏激了,是不应做的。
问:怎样看待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往生失败的例子?
答:  如前文所说有的被授记的信佛修行者需修行二、三个阿僧衹劫才能成佛,未被授记者更不知将来生会变成怎样。所以说修阿弥陀佛净土者一生不能往生虽然非常可惜、遗憾,但也是一件平常、不知为奇的事。只要发菩提心,树立信心,发心将来生继续努力修行,直至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或成佛道。要发菩提心,珍惜今生学佛法修行的机会。

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
  通华居士:念楞严咒时看到不可思议的场景
    自2014年终南山观音古洞举行昼夜不间断的楞严法会至今,我每一年都去道场打楞严咒七,第一次参加打七,便深感此道场的不可思议加持力。
      专修楞严神咒法门已有26个年头,这么多年来,一直希望有真正大彻悟的明师来主持宏扬楞严正法,直到终南山的楞严七之旅,我找到一生专修楞严神咒的楞严行者上普下光老和尚。并且成为老和尚的座下皈依弟子,法名——通华。
      多年的楞严修持过程中,不管是什么情况下,我始终未曾间断过一日,由于楞严神咒的不可思议,这些年来,在我身上发生的感应可以说举不胜举,一路走来,承蒙佛菩萨的慈悲加持,楞严神咒的不可思议加持下,我带领当地和周边城市等数千位佛友持楞严咒,他们中来自不同年龄,最小3岁小孩(父母都是修持楞严咒)便已背会楞严咒,年长者则是70多岁。而这些佛友部分人每天的功课都是108遍楞严咒。尽管如此,我始终觉得楞严神咒法门,奥秘无穷,我所领悟和受益的或许还不及百千万亿万分之一,由于从古至今专修此法门的大德极为稀有,对此法门开示和讲解的也是极为有限,而近代已故大德宣化上人对楞严咒的详细开示,不知影响和鼓励了多少佛弟子读诵楞严咒,也增加了佛弟子修持楞严咒的信心。
      正如宣化上人在楞严咒句解多次提到,他能够讲的只是万分之一不到,宣化上人讲解的楞严咒是特别鼓舞人心的,上人对楞严咒的开示从功德和威力方法方面较为详细,我们学佛之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了生死,上人的开示中提到的也很祥细,专修专念,念的呆呆傻傻,咒不间断,自开大智慧,自然了生死成佛道。所以,多年来,我也一直想通过自己努力,领悟这方面的奥秘,但楞严咒太深奥了,领悟到这方面的真正奥秘也有限。
      直到这一次上终南山观音古洞打楞严七,让我受益非浅。
      众所周知,恩师上普下光老和尚一辈子皆是实修实证,从不讲经说法,所以他对楞严咒的开示也是很简短,而我们每一天在大雄宝殿持楞严咒的时候,都要学习师父的修行法语几遍,然后就念咒,对于师父对楞严咒的开示,的确很简短。而且师父的楞严咒版本,有几处地方都是重复三遍,据师父多次开示,重复三遍的地方是最为重要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重复三遍的地方是最为重要的地方。”
      有一天,我们在大雄宝殿念咒的时候,状态特别好,出现很多不可思议的境界,而这些境界都是和师父的开示那么吻合,那一刻,我由衷的对师父特别佩服。真不愧是专修楞严神咒的大成就者。
      当我们念到大佛顶首楞严神咒三遍的时候,(备注:师父楞严咒版本每遍必须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我看到虚空中出现一尊大佛,然后大佛的头顶上再出现一尊看不到顶的大佛,这一下子完全明白了,为啥师父老是强调,念楞严咒必须每遍先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三遍。且师父还多次开示过,大佛顶首,这四个字就不可思议,师父开示说,如果家里年龄大的老人,就教他们念这四个字,如果念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保证能够了生死。为此我下殿后专门念,大佛顶首,这四个字,的的确确出现同样的境界。
      当我们念到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遍的时候,虚空中出现一个看不到边际的楞严坛城,楞严会上诸佛菩萨都聚集在虚空中放种种光加持着大家,而这些楞严会上的诸佛,都能看的很清楚,我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坐在正中间,两边分别是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四周围绕着很多佛,一层一层的全都是佛菩萨,诸佛都是坐在五层大莲花上。随着念的越多,看到十方佛国都在楞严会上包括着的。
      当念到师父开示的报答过去7世父母恩的那两句时,天和大地分别大震动,当时我还想是谁在干活或者哪里垮了石头呢?看到强烈的佛光加持着大地,也渗透至下界受苦众生,大地上的很多业力之气,在佛光的加持下,一下子净化为清净之气,于是我想这句父母不就是代表天地吗?师父开示说到,这是报答累生累世父母的咒语,念头一动,我让一佛友念,我观察,我看到其累生累世的父母整齐地排着队,接受佛光的加持,他们被强烈的佛光加持着,身体中的黑气一股股的往外排,而其累生累世的父母分别在六道不同的地方,我看到他们悲喜交集,都在盼着我们去救度他们,想到多生父母时,这两句的确能够放大光明。当我看到这个场景之时,我已泪流满面,轮回之路实在太苦,佛陀慈悲,留下楞严神咒如此不可思议的妙法给我们这些末世福薄众生,让我感动不已。当看很多亲缘众生还在六道里,他们很多还在受苦,这一刻,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修行,好好珍惜楞严神咒,如此不仅有利自己,还可以利益自己累生累世的父母及有缘众生。后来下殿之时,我单独念了好几遍这报答父母这两句咒语,我念的时候,想着此生父母的恩情难报,累生父母恩情难报,而这时,我看到念咒时,累生父母六亲被佛光笼罩着,身体不断往外排出黑气和病气业力。这一刻,我内心极为震撼,感动佛陀大慈大悲,感恩恩师普光老和尚给我们传授楞严神咒如此重要的开示。26年楞严神咒的修持,让我在这样的的机缘下,找到了我多年一直寻找的答案,佛菩萨慈悲加持让我看到这些感人的一幕,楞严神咒真是字字句句比黄金还重要。
      当我念到楞严咒五大心咒的时候,我看到特别高大的五方佛坐立在虚空中,加持着六道众生,心里也流出五方佛,放着极强的光加持着大地众生。口中念咒之时,口中也出现五方佛,往前方传到不知多么遥远的地方去了。同时我看到五方佛放着极强的佛光照耀地狱,阿鼻地狱也被佛光所照,诸地狱很多受苦众生被拔出。与此同时,业特别重的地狱众生,蒙受佛光的加持,一切地狱的受苦众生,咒声起时,地狱的苦也暂时停了下来。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深深感到五方佛心咒的威力太强了,怪不得师父经常给我们开示说,这是54个大神大咒的咒王,五大心咒能够除一切苦,看到这些震撼的场景,内心升起极为感动的心。
      当念到第二会的时候,看到十方诸佛聚集一处,同时放无量光明,那种光明之强极为让人震撼,加持着十方一切众生,更为加持念咒者本人,尤其是救度三恶道众生,所以,这下子明白老和尚开示的第二会就是度众生的真正含义,
      当念到第三会的时候,尤其是师父开示的15个讫唎担,念到那个地方的时候,感到持咒人坐在中间,四周围绕着很多佛,他们一层一层的放大光明加持着持咒人。
      楞严咒从头至末,字字句句都是不可思议的加持力,真不愧是咒中之王啊。简直没法去赞叹!
      当然我所见的极为有限,承蒙诸佛慈悲,让我能够看到这些不可思议的场景,同时也印证了老和尚的开示字字句句都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学佛人,能够遇到如此妙法一定要珍惜。而在这个世间,像恩师普光老和尚这样一辈子专修楞严咒的修行人,可以说,很难遇到第二位了。这次打七,让我受益匪浅,我在想,下山之后,将向更多的佛友推广普光老和尚版本楞严咒,这真是很稀有难遇的师父,虽然师父对楞严神咒的开示不是很多,更不讲经说法,但他对楞严咒的开示,已是特别珍贵和够我们用。我们修持此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了生死。而老和尚用他长达百年的苦修,悟出如此精华和精悍的开示,真是大道至简,旨在为了让我们更多佛子,能够坚信楞严神咒,且能够如法实修,如此一定能够了生死,一生定成就。
      下山前夕,在大雄宝殿持咒的时候,看见大雄宝殿的诸佛菩萨以及多位阿罗汉圣者高入虚空,他们同时放出强烈的佛光加持着我们,也加持着这个世界。由于诸佛菩萨所示现的是特别高大之身,在我们不断的念咒声中,全现无见顶相,并和我们念咒之人,相融一体,已超过三界最高之处了。这都是诸位佛子精进持咒,昼夜不停持楞严咒,诸佛菩萨也因此加持着这三千大千世界,于是我看到虚空中很强的白色大伞盖同时笼罩着整个虚空,照耀着整个三界在在处处。再细看时候,大白伞盖中有无量不可说的金刚藏菩萨,金刚护法,诸天护法等隐形于道场的上空,护持着道场,也护持着众生,我们用功念咒时,周边一草一木,都站着龙天护法,都在放光加持我们。
      终南山观音古洞道场上空经常都是如此瑞祥之云,这或许就是诸楞严子的心诚之念所感。
      所以,很难想象,老和尚一辈子在深山中苦修,吃几十年的树叶树皮,在不化缘不攀缘的情况下,修建道场,一手一脚的修建道场,不就是为了这么一天吗?末法时代能够遇到这样的师父,这样的道场,希望有缘的佛友一定要珍惜,只有这样的大成就者,方能有如此德行感招十方一切诸佛菩萨诸天护法都来护持。愿大家听了这些,更有信心诵楞严咒,更加珍惜楞严咒,也更加珍惜,更加护持观音古洞楞严神咒道场。
 
我专修「楞严咒」25年的感应 (2017-02-08 23:16:35) 通华居士
佛在楞严经中讲:把满虚空装满七宝,供养满虚空诸佛,都不如宏扬读诵楞严百千万亿分之一的功德,地球上有一个人在诵楞严咒,佛教就不会毁灭,这个世界就不会毁灭。
楞严咒含在楞严经里,楞严经是讲解楞严咒的,楞严经是经中之王,楞严咒是咒中之王,是佛门的镇山之宝,佛教三藏十二部,楞严就占了百分之九十的重量,古人言: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可见楞严的重要。
禅林精舍以诵楞严咒为主,讲一些诵楞严咒的感应和大家一起分享,鼓励更多的人宏扬,读诵楞严。
我小时候是练静坐的,常接触一些佛家,道家,武术方面的功法,知识。直到25年前,找到了一本佛教早晚念诵集,从头到尾念了一遍,第一页就是楞严咒,念诵时,感觉天,地,宇宙,全是凝固的金光一片,当时心里明白了为啥放第一页打头呢,当时也明白了楞严咒在读诵时,十方诸佛会和这个念咒的人合为一体,于是当时我心里下定决心,活一天就念楞严咒一天,宁舍生命,不舍我佛,宁舍生命,不舍楞严。
讲起念楞严咒的感应有上千件之多,简单讲几个事例:
一佛友的妹妹得了肾衰竭,因没钱换肾,硬挺着到了晚期,人快不行了,医生说最多还能活七天,佛友向我哭诉,问我怎么能救她妹妹的命,我告诉说,每天在你妹妹身边诵21遍楞严咒,先诵100天,佛友很听话,回家去诵,七天过去了,病人没事,诵到21天时,佛友梦见有人领着去了阎君殿,阎君拿出一本生死薄来,从里面找到其妹妹的名字划掉了,之后其妹一天天的见好。
一个佛友出差住了一个凶宅,晚上在睡梦中被恶鬼掐醒,惊恐万分,抱头缩成一团挨到天亮,之后得了一个怪病,不能见阳光,不能白天出来工作,只能在太阳落山后出来做事,治这病治了十多年,也没治好,遇到我后,让其每天念楞严咒7遍,结果第一个7遍念完之后病就好了。
有一个得了20年精神病的人,每年要有半年住精神病院,让其念楞严咒每天21遍,一个月后病况消失。
有一个佛友得了要命的病,感觉生命快到头了,让其每天念楞严咒108遍,三天后病症消失。
有一位出家师父,下大雨后在院门口扫雨水,被邪气入侵,不会走路了,治病多日无效果,寺院里人把我叫去了,问怎么办,我给试念了5遍楞严咒,听念完后结果神奇的就走路自如了。
终南山一位出家师在砍一颗毒树时,被毒气所伤,身上肿痛,心慌,不能入睡,打来电话,非让电话中给念9遍楞严咒,听念后其痛苦大大减轻,即睡着了。
马来西亚国学班里一佛友病倒,吃药不见效果,让其念楞严咒108遍,念到81遍时还不见效果,念到108遍时病马上一点也没有了。
一个佛友去学校门口接孩子,得了急病,肚子痛的躺在地上不会说话,不动,其孩子打来电话求救,电话中让其听念楞严咒9遍,听后立该正常,如没病过一样,说听到第三遍时就好多了。
一单位宿舍里住四个人,每天四个人同时做一个恶梦,醒来时动不了,能听到有鬼在走动,一人送了一个念过楞严咒的法物(楞严咒挂件)挂在床头,怪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一个佛友咳嗽一个月了,打针输液吃药不见效果,一分钟不休息的咳,电话中让其听念3遍楞严咒,没咳一下,后又让其听念9遍楞严咒,之后病就没了。
楞严咒太神奇了,感应事例太多,不胜枚举。
释尊说过,楞严咒能救世出世间,一切生死病症,只要你真的去念,念够遍数,就有奇迹,就有效果。(来源:网络)


  虚云和尚与证得阿罗汉果大弟子具行的因缘往事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
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
数载名山参偈遍,归来念佛荷锄边。
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
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
活到于今心更寒,惟师超逸不相干。
人当末劫多缘累,君至临终一火完。
世念难忘蔬菜熟,西归且尚夕阳边。
伤心老泪挥无尽,一磬留音示妙缘。
            ——(虚云老和尚追悼其徒具行禅人生西诗)
(以下纪录文字,至今仍在云南省鸡足山祝圣寺的石碑上)
注:现居住在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的慧首座和尚。他曾经亲近过虚云和尚和来果和尚,他老人家说到具行菩萨时还说到在书上没被记载的话:“具行师一身念佛在坐化时,那时在场的所有人亲睹面见西方三圣前来接引的实事”。具行师这样的现身说法一时轰动了全云南,很多不信佛的也信了……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我入赘曾氏,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如今因为家乡闹饥失收,无人雇用我种田,我家贫苦,又有两个儿子,我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闻说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少工钱养活家口。" 祝圣老和尚恻然说:“你若不嫌我们付出工钱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慈悲的,这等小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 “多谢大和尚!”那青年跪拜。 “你叫什么名字呢?" “家人叫我阿便!" “很好!”老和尚说:“阿便!你就到后面柴房去住罢!” 阿便自去柴房住下。
阿便来做工一个多月,有一天,他老婆抱着孩子来找他了,妻弟也同来了,岳母子侄,一大批人七八口,挤满了柴房,七嘴八舌。圣空和尚闻报,慌忙来说:“阿便!我收留你做工,你却怎么把老婆孩子也带到庙里来住了呢?这是佛寺,不可以住妇女家眷的!" 阿便说:“我不要他们来,但是,地主来收回土地,把他们全家赶了出来,没处可投奔。" 圣空说:“这可怎么办?那有佛寺可以收留妇女家眷的道理?”他和阿便说着话,没想到虚云老和尚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菜园柴房门口了。 “圣空法师!”虚云说:“他们一家无家可归,又苦又穷,就让他们都在本寺住下吧!" 圣空慌忙说:“师父!佛寺怎可收容妇女呢?" 虚云说:“这是收容难民,情况不同!你只叫他们在寺院后山另搭一座茅棚居住就行了!阿便喜欢住菜园茅屋也好!喜欢回后山住也可以!你就让他们全家在本寺做工罢!”那一家八口都感激不尽,不住叩拜道谢。虚云说:“你们不用谢我!这也是彼此互助,我们也缺人手,你们若不嫌本寺生活清苦,就跟我们出家人一起吃大锅饭罢!我们有什么大家就吃什么,有饭吃饭,没饭喝粥。" 阿便感激流涕,叩头说:“老师父,您老人家救了我一家性命了!" 虚云说:“阿便,快别这样说,人类是应该互助的,佛门弟子更应助人!”
阿便全家八口从此都在祝圣寺做杂工,个个感激虚云,人人勤恳,把后山开垦成了一畦一畦的菜圃,种得又肥又大的白菜和各种菜蔬豆子瓜果,供应全寺,又把全寺整理打扫得一尘不染,阿便自己住在茅蓬,不与妻室同居。两年转瞬过去了,阿便那天趁着虚云来山巡视,就跪倒叩头,叩个没停。虚云说:“阿便,你要什么?" 阿便说:“老师父!求您老人家教我念佛吧!我这样笨,又一字不识,不会念佛!" “你却要念佛做什么?" 阿便说:“我今世这么辛苦这么蠢,必是前生做了什么孽又不会修行,所以,今生想学佛修道,以求来生勿再沦落啊!”虚云微笑道:“你想要怎样修?" 阿便说:“我不识字,又丑陋,又蠢材!我哪知道要怎样修?只求老师父教我简便容易的方法罢,我常听师父讲经,讲得深奥,我一句也不懂,不过听师父您说,只要一心不乱,勤念佛号也可得生西方。师父您就教我念佛号罢!" 虚云说:“阿便,你已经一心专诚,真是难能可贵!我就教你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我教你净土法门罢!" 阿便叩谢。虚云教了他怎样勤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他从此就自己屏息诸缘,一心念佛,日夜不停。就是日间种菜锄土,也心念佛号不辍。
宣统元年,虚云老和尚运龙藏大经回山之后,举行传戒,阿便也来求戒出家,那时他才二十一岁。虚云说:“你要出家受具足戒!很好,我知你至虔,念佛极精勤,但是你还有家眷呢!你怎样处理?" 阿便说:“我们一家八口老小都约好了,今日都来落发出家修行,务乞师父恩准才好!" “阿弥陀佛!难得!难得!”虚云说:“甚胜因缘!好!好!好孩子!我准你!" 虚云望着座下这个狂喜地不住叩头的青年,老人好像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跪求妙莲长老传戒,老人的热泪涌现了。他有多少的感触啊!六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往事依稀!如梦境!猛回头,却在何处?几十年来,东飘西荡,也曾传戒弟子不少,可以怎料到,奇迹却应在这个面貌丑陋的贫苦青年?虚云出神地俯望着青年,竟忘了唤他止拜,任由他不住地叩拜,何只三跪九叩?怕不叩了一百个头!阿便是拙于言词的,感激得说不出话来,感激得只是流泪!只是叩拜!虚云从阿便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再细看,阿便是阿便,虚云是虚云! “请起来吧!”虚云微笑说:“不用拜这么多!你多拜我,就不如多拜佛才对!”怎么说得他听?这朴拙的青年又拜了许多才肯起来。“阿便!”虚云说:“从今起,你把名字改为日辩!‘辩’与你原名‘便’字同音,我等你具足戒后,另外赐你法名。" “日辩”阿便欢喜无限:“我就是日辩!" “只是一个代名!”虚云说:“你并不是日辩,你也不是阿便!”“师父!我听不懂!”日辩茫然地仰望。 “我也不是虚云,虚云也不是我!”老人说:“你懂吗?" “还是不懂!" 虚云说:“我教你念佛,我也教了你打坐,现在我要教你知道你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觉悟!‘我不是我’。心中无我,破我执!而又无所求,则自然得,明白吗?" “还是不明白!" “你慢慢地学,渐渐就能体会的。”虚云说:“我知道你精勤不懈念佛,一心系念!许多人都不及你!这也是你的品质朴拙的好处。聪明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能精勤一心修行!日辩!好孩子,你这样很好,不要自卑而生退心!也不要去学人家聪明人。" “我本来就是愚笨,学也学不来聪明的。" “愚笨才好!”虚云说:“你不会被聪明误了!" 传具足戒之后,虚云赐他法名为“具行”。
虚云那天唤他来说:“具行!你苦修了四年,境界已不错了,但是见识太少,你现在应该下山出外参学去!你应参拜天下名山道场,将来你愿回来就回来,若另有好机缘,也可随缘行止!" 具行泣拜:“师父!弟子不去!" “为什么不去?" “弟子要一辈子服伺师父您老人家!" 虚云心中一酸,可是装起了怒容,叱道:“去!我怎么教你无我破执?你忘了?快去!我用不着你服侍!" 具行不敢抗命,哭着收拾行装,虚云送他到山门之时,看这青年和尚的依依不舍的样子,他心中也难过了。可是他知道绝不能流露出来,免得害了徒弟伤感落入痴执,于是虚云只是淡淡地说:“你去吧!我们有缘再见!" 具行一笠一杖,正像虚云当年一样子,上路去朝拜各处名山去了!
民国九年,虚云开始重建云栖寺,具行和尚突然回来了,拜倒在虚云老和尚面前。“师父!我回来了!" 虚云惊喜得很:“你回来了?好极了!你这出去参学,游了些什么名山?怎么又回来了呢?" 具行说:“天下各处名山都大略去过了,也不外如是!听人说师父在此重修华亭寺,我知道师父缺人手,我就回来了。”虚云说:“你回来甚好!你打算回来做什么事呢?" 具行说:“师父,我又蠢又笨,又不识字,我能做什么大事?总不外是侍候师父,兼做些人家做不来、不愿做的笨重低下工役罢了!" 虚云说:“你既如此发心苦修,很好!你就住在云栖寺和胜因寺两处罢!”又问:“这次回来,你去鸡足山探视你家未?”具行说:“没有!我不去了!”“为什么?" 具行说:“大家都出了家修行,有什么好眷恋的?”“见见也不妨!”具行摇头:“不去!不去!" 他从此就在两寺每日辛勤劳作,举凡挖土、搬石、筑墙、盖房子、种菜、种树、砍树、取柴草、割禾打稻谷、犁田、除草、打扫、挑粪、施肥、炊事、劈柴……一切最劳苦的工作,他都自动勤作了!无一分钟闲暇,亦无一刻不在心中念佛!一面干活,一面念佛,有时候他替师父或同参补衣,也是一针一句佛号。到了晚上,他就念金刚经、药师经、净土诸经,一字一拜;早上,黎明大钟响,他总是头一个上殿参加课诵,他的精勤苦修,真是全寺第一!
修盖海会塔之时,虚云在看工,具行在挑担石块和砌墙,见到虚云老和尚,他突然开口说话了,像个小孩子般天真地说:“师父!将来海会塔盖成,我来守塔好吗?”虚云望着具行,不立即回答,他知道这句话是谶语!他知道具行就快要化去了! “好么?”具行继续追问:“师父!好么?" 虚云心中一酸,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勉强点头说:“好罢!”“谢谢师父!”“一切随缘啊!”虚云说:“不可强求!”“知道了!"
然后,虚云特许具行担任这一年春戒的尊证!受戒弟子请具行开示。具行说:“我半路出家,一字不识,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而已!" 虚云点头嗟叹,心说:“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只要都像他这样精勤不懈,一句也就足以成就了啊!倘若自恃聪明,心念纷歧,纵念万卷经,又有何用?想不到,这孩子进境如此神速,他比谁都先证正果了!"
往事重现虚云心头,他知道具行这次售衣来供养大众就是西去了!这一夜他为具行念经,具行来叩门,进来叩安。“师父!弟子要去了!特来叩辞!”具行拜伏在地,悲泣难抑:“弟子去后,谁来侍候师父?”虚云说:“好孩子!你该怎么办你的事,你就去办罢!不要因我误了你的大事!”“师父……”具行哽咽难言:“师父……”“快去!”虚云说: “我在这里为你念经助你!”具行再拜,然后离去,他一径向寺后的后园去了。
入夜,监院法师点名查房,发现具行不在。“具行呢?”监院说:“怎么不见了?他昨天请大家吃一餐,莫非今天下山走了?你们大家快去找!”众僧把全寺找了个遍,那找得到人影?有一僧说:“敢情他昨日斋众是诀别?今晚却偷偷下山逃去还俗接老婆了!” 另僧说:“快别胡说吧!具行不是这等人!他若要叛道,怎么还回寺来做这几年苦工呢?他云游在外,若要还俗不早就还了?”“说得是!”众僧都说:“我们休要在背后谤毁具行法师!罪过!罪过!" 监院说:“你们在这里乱讲什么?还不再寻?我怕他是挨不得苦,寻了短见!快寻!”一僧说:“我看他断不会怕吃苦去寻短见,多半是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了!" 此语真是太突然,使大家都愕然问:“什么军校?”那僧说:“如今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开办军校,以蒋介石先生为校长,招考全国智识青年参加革命阵营,各省青年去报考的已经有三千多名了!就只有贵州都督周西成不准青年出境去报名,人家连北方的青年都纷纷南下去报考呀!听说只取三百人!具行法师向来苦干为人,又是个血性男儿,莫非也去报考了?" 有人说:“不会!人家招考军校学生只限十八岁到二十四岁,具行已经四十多岁啦!监院说:“别再多说了!再找!”找到菜寮,门却是锁住的,窗口望进去,没有人影,众人一面叫喊:“具行!具行!”
来到后面菜园,忽见晒坪那边闪起一阵强烈白光!一连闪了几次,照耀得全园光明,直冲夜空!白光眩目。 “这是什么光?”众人无不吓得心惊胆颤。住在寺外村民都看见了,众人多是往时逃灾来投奔虚云的,灾后也无处可去,纷纷留下来聚居,成了村落,这些村民素感虚云的恩德,今晚初更刚过,众人都未睡,正在乘凉,在瓜棚豆架之下讲鬼讲狐,忽然寺内白光冲天,使人目眩,众村民大惊。 “不好了!佛寺失火啦!”大家叫了起来:“快去救虚云老和尚出险!”村民好几佰人,奔入寺内,一个和尚也不见!众人慌得乱喊:“虚老!虚老!您在那里!" 村人们一面找虚云,一面要救火,却又不见有火,找到后园来,看到了那批和尚在那里发呆。 “火在哪里?”村人们大叫:“虚老他老人家呢?你们怎么都在此?”“哪里有火?”和尚们也给吓慌了!“火呢?" “我们在外面看见寺里冲天白光!”村人们说:“只道是火烧寺院了,赶来救虚老!”“没有火呀!”修圆和尚说:“白光一闪一闪是有的,倒不是火,喏!白光在晒坪那边升起的。”众僧与村民赶到晒坪一看,点了几支火把,照耀全坪!“啊!具行法师!”修圆叫起来:“原来你在此地!害我们找得好苦!你在这干什么?" 众人也都看见了!具行和尚端端正正,合十趺足而坐,巍然不动,眼睛半合,面带微笑,不理不睬众人。 “具行!”修圆欲待上前去拉他。
“慢着!”虚云老和尚已经由另一批僧众与村人拥护而至了,他老远便看见具行端坐,他慌忙喝住众人:“你们不许擅动具行!你们走开些!” 众人慌忙让开,虚云扶杖来到具行面前,向众人说:“具行已经作化了!他自身喷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烧成了灰!刚才你们看见的白光闪闪,就是他的真火之光!我在禅房为他念经助他用,我感到全身发烧,就知道他已经成功了!我怕你们不知道而乱动他,我连忙赶来……。" 众人不论僧俗,听师父一说,无不惊诧万分,细看具行和尚,却仍然是身披袈裟,趺坐面向西方,左手执磬,右手执木鱼!面色如生,笑容和蔼,只少了呼吸起伏动静。 “这……真的是……自发真火化了么?”众人都不敢相信:“这分明是个活生生的具行和尚嘛!" 虚云说:“你们不要走近,恐怕衣带生风震动他全身灰烬倒倾!你们走开些!”虚云独自上前再细看,火把照耀之下,只见具行的木鱼及其木柄早已化了灰烬,磬柄也成焦炭,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变,其余,只见僧鞋也成了灰。坐处的几扎稻杆子和蒲团早就成灰烬了。众人都又惊疑,又欢喜,个个合掌念佛。 “具行!”虚云跪下合掌而拜说:“恭喜你了!你已经修成破我执,得证大阿罗汉果!以你瑞相法身示世,证无生法忍之圆满檀波罗蜜!请受虚云三拜!”虚云以师尊身分,对徒弟具行下拜!众人当然也跟着叩拜了! “具行啊!”虚云忽然老泪纵流,哽咽道:“为师好为你欢喜!我还不及你的功行啊!将来欲求你的境界,也还万无可能啊!”虚云拜罢,具行遗蜕忽然放出阵阵奇异的芳香!众人都嗅闻得到类似檀香的这种异香,又像仙兰!大家都感动得流泪,个个念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大家都感动得流泪,个个念佛!”
“具行啊!”虚云祝道:“你且多保持瑞相一天,待明天为师请都督和昆明社会人士,还有新闻界都来瞻仰你法身,让记者摄影留下一影,以传于世助宏佛法!" 虚云又吩咐:“你们今夜须派人轮流值更看守具行法身!勿让人畜触碰!不许大声震动!" “遵命!”众僧连忙回答。省督唐继尧,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次日闻报,都赶来了。昆明日报摄影记者也跟来了,还有各大员的家属、社会贤达、昆明的佛教徒缁素,全都来参拜了!真是轰动了全昆明;数万人络绎登山来拜,人人感动,个个称奇!昆明日报刊出了头条大新闻和照片,轰动了全云南。“谁说没有佛法呢?谁说修不成佛菩萨呢?”人人都说:“看!具行上人不就是最好的佛法证据么?" “这也奇怪!”唐继尧说:“若说具行是取稻草自焚,却又怎会把全身烧成了灰也不倒下?又怎会仍然保持原来形貌呢?袈裟又怎不成灰呢?分明这不是凡火烧成的了!”虚云说:“具行法师是由心内发出三昧真火,把自身焚化的,才有此瑞相奇迹!" 唐继尧说:“奇异极了!磬鱼的柄都已成了焦炭火灰呀!师父!他的全身果然都是灰么?" 虚云说:“是的!”就向具行祝拜:“具行!你的功德圆满了!请让我们送你入海会塔罢!" 虚云伸手,颤颤巍巍,取下具行手中的小磬,又祝道:“具行啊!具行!密行功圆,一磬留音!为师一敲磬,你可以放心西去罢!”虚云轻敲残磬,清脆的磬声三响才过,突然地,具行的全身震动,化作灰烬而倾倒了!虚云跪下合掌而拜,唐继尧与观众数千也都跪下叩拜!“阿弥陀佛!”人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阿弥陀佛!”
虚云早已泪水奔流满面了,他也分不清那是悲伤或是欢喜了! “具行啊!我痛惜禅人殒少年,孔悲颜殁!此情曷似?具行啊!你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人当末法多缘劫,君至临终一火完!世事变幻,妖魔将兴,佛法大劫将临!为师将来还须应劫啊!具行啊!你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我们世念难忘蔬菜熟!人人都受过你的菜蔬布施啊!如今你西归向夕阳!我怎能禁伤心老泪流无尽?今日你一磬示妙缘!具行啊!为师恭送你了!" 虚云痛哭。“为什么要哭呢?”他自问:“我该为他欢喜才是啊!" 可是,人总是有情生啊!夕阳残照中,万人落泪!白发人送黑发人!谁不伤心啊!!!
宣化上人大师讲经中的故事:
法华经浅释:弟子关忠喜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过了一百天后,我再去看他时,哦!他的双膝不肿、不痛了。非但如此,他还能把腿盘得很好,有志者事竟成,他的双跏趺成功了!我遂教他坐禅之方法。
    他的侄子关占海,一如其叔叔,寻师五年亦未能如愿。结果还是再回来,并抓著我的袖袍跪下。我问他:‘你做什么?'他说:‘我寻师多年,如今才发觉您才是最真的,希望您收我为徒!'眼看他拉著我的袖子,我就装著发脾气,并拂袖而去。那知走了半里多路后,回头一看——他还跪著!‘你在做什么?'‘您不收我为徒,我就跪死在这儿!'为了试验他的诚意,我再次拂袖而去,这回走了一里多路,回头见他还是跪著不动,足见其诚意十足,于是收之为徒。他是我在东北所收的第一个徒弟。
    关忠喜依法修行了五年后,有所成就,就想见我,并要说感激的话,因为他已预知往生的日子。但这一件事他一直都不能满愿,因为由始至终,我都未能与之联络。果然,正如他自己所预科的那一天,他便端坐安详往生了。是日,许多村人皆梦见有两位青衣童子领著他到西方去!所以结跏趺坐,对于修道上有莫大的帮助。
宣化上人大师讲经中的故事:
楞严经浅释:牛精变化为阿弥陀佛形象。
人若没有德行,没有道心,只一味念佛,有时亦会著魔。好像在香港大屿山,有一出家人名叫恒阅,来慈兴寺,要修般舟三昧,即常行三昧。关在房里九十天,不坐不卧,只是常行常立,一心念佛。有一天我听他越念越大声,越跑越快,觉得有点奇怪,便走进房中看。原来这比丘前生是牛,为寺耕种有功,就投生人身,出家修道。可是牛性不改,脾气很大,倔强难伏。他以为修般舟三昧,可以除恶习,可是道德不足,定力不坚,反著了魔。他看见阿弥陀佛在他面前跑,他就跟佛跑。其实佛怎会在他面前跑?只是一支水牛精,变作阿弥陀佛来引诱他。后来我为他揭破了,才恢复平静。

百度百科:净土圣贤录  。部分内容:
作 者: 彭希涑
内容编辑
本录为传记体,共分十科:《净土教主第一》,录阿弥陀佛;《阐教圣众第二》,录观世音菩萨等九位圣众(以上第一卷);《往生比丘第三》,录慧远等二百五十二人,附见慧持等二十四人,共二百七十六人(以上第二至第六卷上半卷);《往生比丘尼第四》,录慧木等十一人(以上第六卷下半卷);《往生人王第五》,录乌苌国王一人;《往生王臣第六》,录七万释种与刘程之等三十三人,附见王仲回等八人,除释种外共四十一人(以上第七卷);《往生居士第七》,录差摩竭等七十一人,附见沈宏等五人,共七十六人(以上第八卷);《往生杂流第八》,录张钟馗等十七人;《往生女人》第九,录韦提希夫人等七十九人,附见韦提希的五百侍女;《往生物类第十》,录鹦鹉等三物(以上第九卷)。每传之末多注明所根据的原书出处,以为佐证。其所引用资料有经论、此土撰述、佛教史传、正史、文集、方志……等一百三十余部,此外还有僧素风、鹤峰、旅亭、宏通、正琦、净云、澄谷、杲堂、云丽、姜昆成、许培秀等十一人的口述材料。
嗣后清代胡珽撰《净土圣贤录续编》四卷。分比丘、比丘尼、王臣、居士、杂流、女人、物类等七科,体例一准本录。

百度百科:彭希涑 。
字乐园,号兰台,苏州元和廪生,二林居士之从子。尝作《回向诗》10首,愿生极乐。

中文名 彭希涑 出生日期 1761 逝世日期 1793 职    业清代佛教居士
人名,(1761—1793)清代佛教居士。字乐园,号兰台,苏州元和廪生,二林居士之从子。年26岁,举于乡。少喜蔬食,成童后即长斋5年。后得咯血症,因而发心归佛,诵《华严经》、日课西方佛名,求生净土。虽舟车南北,未尝废忘。尝作《回向诗》10首,愿生极乐。时二林居士以《云栖往生集》事词太略,欲重加采辑,并续以近今之事。甫创其凡例,希涑居士欣然任之。与妻顾氏,篝灯抄写,成书9卷,名曰《净土圣贤录》,刻行于世。又尝手书《法华经》一周,累年始竣。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三日,病疟且痢,自房中出,就母寝,绝口不及家事,日唯劝母念佛曰:“他日西方好相见也。”先没前3日,请澄谷和尚至床前,设几案,受三皈五戒,忏悔发愿,益加恳至。自言:“一二日间,净念现前,宝池莲华,宛然可掇也。”十三日早,命家人张接引佛像,移榻向西,仍请澄谷和尚至,曰:“烦师助我念佛。”至晚,口喃喃诵佛名,右胁而逝,异香满室中。二林居士赠以诗,首二句为“遍界莲华扑鼻香,翛(音xiāo)然撒手便还乡。”居士之妻名韫玉,早慧能诗,年29岁得疾,亦念佛坐逝。参阅《净土圣贤录续编》。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内容
  到了清代道光末年,莲归居士胡珽,收集乾隆时代之后往生者的事迹,共得到一百数
  十人之多,命名为《净土圣贤录续编》。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由于刀兵劫难遍布国内,提倡
  净土者少,因此净土法门稍显寥落沉寂。尤其近来世间的道德,众人的心志,愈来愈趋下
  流。凡是具有通达事理之慧眼的人,存有拯救世人之悲心者,无不教化提倡因果报应、信
  愿念佛之法门。具有高瞻远瞩正知正见的人,莫不随顺风从仰承净土的教法。因此数十
  年来,又收录了二百余名往生事例,名为《净土圣贤录三编》,此篇文稿乃是德森师所收集,
  现已排版完毕,所以为其叙述缘起。

净土圣贤录白话  刘宋 慧通
    慧通。关中人( 今陕西一带),年少即依止长安的太后寺出家,饮食清简奉持咒语,
  时常读诵《增一阿含经》。跟随甘肃凉州的慧绍禅师,咨问受持禅定行法。于法门中的止
  观行法,多有留意而修习,平时则常常祈愿归心极乐净土。有一日稍有疾病,在禅定中见
  到有一个人前来,其形体相貌非常端正庄严,告诉慧通说:“良时到了!”又过一会儿,见到
  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耀显赫。慧通从禅定中起来之后,将以上全部的事情告知同参道友,
  说完之后便念佛往生,临终时异香弥漫三日才消散,时年五十九岁。( 高僧传)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唐 李知遥
    李知遥。长安人。平日坚志净土法门,以五会念佛,引导众人信受佛教。晚年生病,
  有一天忽然说:“和尚来了!”于是盥洗漱口更换衣服,并在炉中燃香,然后走出厅堂向着
  虚空顶礼。此时忽然听到空中说偈云:“报汝李知遥,功成果自招,引君生净土,将尔上金
  桥。”李知遥即退后靠着床而坐,刹那之间安然而往生。此时异香满室,大众皆闻到异香。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齐 昙宏
    昙宏。黄龙人(今吉林),年少即严修戒行,专精律部的典籍,向南游行到交趾一带(今
  日越南北部)。持诵《观无量寿佛经》不计其数。刘宋武帝永初年间( 西元四二○~四二二
  年) 游化广东番禺的止台寺。晚年又到交趾的仙山寺。日常课诵《观无量寿佛经》及《普
  门品》,誓愿归心极乐净土。刘宋孝武帝孝建二年( 西元四五五年),在山上聚集木材,暗
  自在草堆中以火自焚,弟子们知道后赶紧把他抱回来,但是半身已经溃烂。经过一个多月
  后,身体稍微痊愈,于是再次进入山谷烧身,弟子们知道后又立刻追赶去抢救,但已经命终
  了。弟子们因此就地添加木材助火焚化,直到第二日天亮火势才烧尽。当日村里的居民,
  都见到昙宏身黄金色,骑着一只金鹿,向西方急速地奔行而去。此时僧俗二众才知道昙宏
  一生修持的神异不可测,因而收集遗骨而埋葬之。( 高僧传)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齐 慧进
    慧进。俗姓姚,浙江吴兴人,少年时放纵性情行侠仗义,到了四十岁时忽然心中有所
  了悟而自我觉醒,因此即出家修行。慧进依止于京城的高座寺,饮食粗简衣着朴素,发愿
  持诵《法华经》。但由于过度用心操劳苦行,每当执起经卷要诵经时就生病,因而发愿造《法
  华经》一百部,以忏悔往昔所作的业障。后来募集一些信心人士的布施,造《法华经》满
  一百部之后,疾病也接着痊愈,因此他对于自身严格的节操更加坚定。慧进常常回向一切
  的福德善业,期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有一日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你的行愿已经圆
  满,必定得生西方净土!”齐武帝永明三年( 西元四八五年),无疾而终,时年八十五岁。(高
  僧传)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梁 高浩象
    高浩象。山东东平县人。平日拒绝宾客而寂静地生活,每日持诵《无量寿经》,曾经于
  禅定中,乘坐红色的莲华,漂浮在白玉池上。刚开始并没有见到佛,于是即在莲华上,倾心
  仰望恭敬祈请,终于远远地望见阿弥陀佛的金容,其光辉四处映照。有一天晚上,忽然见
  到众菩萨来迎接,于是寂然而往生。(佛祖统纪)


净土圣贤录白话 梁 庾诜
    庾诜。字彦宝,河南新野县人。精博通达经史纬书占卜之学,个性喜好安静简朴,特
  别钟爱山林泉水。平常只吃素食穿着简劣,也不修置田产事业,为人忍辱柔和,乐于实行
  利益众生之德惠。梁武帝年少时即与庾诜交往。等到后来梁武帝起兵争天下时,便安排
  庾诜为平西府记室(掌管书记之官),但庾诜不出来任官。而后梁武帝普通年间梁武帝就
  任皇帝后,再度诏请他为黄门侍郎,庾诜又推说生病而不去就职。
    到了晚年,在屋宅内建立道场,六时礼忏,持诵《法华经》,每日一遍。有一天夜里,忽
  然见到一位修道人,自称是愿公,其容貌举止非常奇异,称呼庾诜为“上行先生”,并拿香给
  他而离去。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西元五三二年)庾诜白天睡觉时,忽然惊醒过来说:“愿公
  又来,我不可久住。”说完后即往生。整间屋室都听闻空中唱云:“上行先生,已往生阿弥
  陀佛极乐净土了。”时年七十八岁。(南史)


净土圣贤录白话 宋 孙良
    孙良。钱塘人。平日隐居,阅读《大藏经》,尤其通达《华严经》的宗旨。曾经依止大
  智律师受菩萨戒。每日以诵念佛名万声为功课,历经二十年而不中断。有一天,忽然命令
  家人,请僧人来唱念佛名,才经过半天,孙良望着虚空合掌,说:“阿弥陀世尊及菩萨,已经
  乘着莲华而降临。”说完后即退后端坐而往生。(佛祖统纪)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邵慧安
    邵慧安居士。原名治安。最初信奉理教先天道,后来获得《印光大师嘉言录》,才开始
  深信三宝,皈依印光大师,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一九四二年春天,因乘车不慎,跌倒而伤
  气,经百余日的疗养,才稍有痊愈。九月二十四日,自逊和尚荼毗,走路前往观礼,并参加
  念佛,精神一如平常。接着又感冒风寒,一病不起,但是念佛尤其精进,一心一意祈求往生。
    十月十二日,自知时至,命家人助念。到了晚上初更(晚上七~九点),邵慧安问现在
  是什么时候了?家人妄语云:“将要天亮了!”邵慧安说:“我决定于今晚丑时(凌晨一~三
  点)往生。”话说完后,又继续念佛。到了丑时,又说:“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我前,自逊
  大师也来迎接,我去了!”随即高声念南无阿弥陀佛三声,然后吉祥往生,往生后面貌如生。
  八小时后,四肢柔软,身体冰冷,而头顶犹有余温。(弘化月刊三十一期)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杨文澜
    杨文澜居士。法名怡德,浙江吴兴人。父母慈祥信奉佛法,从小承蒙父母庭训,
  生性仁慈利益众生,精修净土法门,总共历经三十余年。家人子女,都皈依印光大师。
  一九四二年夏天,食量减少精神衰退,子女感到很忧虑,于是致书信请灵岩山寺为他启建
  佛七,祝愿父亲如果阳寿未尽,能疾病早愈身心轻安;若是大数将终,可以直接往生西方极
  乐世界。
    十月十八日早晨起来,诵持《阿弥陀经》一卷。念佛完毕后,忽然告诉家人说:“娑婆
  世界苦恼无尽,我将往生西方净土。”随即请尼师及道友等人前来助念,家属也分班随众
  念佛。到了十九日巳时(早上九~十一点),于大众助念声中,合掌念佛安详而往生。酉时
  (下午五~七点)头顶犹有余温,隔日入殓,身体柔软,面貌如生。(弘化月刊十九期)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易慧明
    易慧明居士。江苏南通人。平日经商,为扶乩所迷惑。有一天,胡慧彻居士劝其吃素
  念佛,专修净土法门,并略述净土要义,易慧明即深信不疑,皈依印光大师。一九三三年,
  参与发起金沙佛教居士林,隔年冬天受戒,即住在居士林中专修净土,精进不懈。遇有放
  生施财,印经造像等善举,必定慷慨解囊。
    一九四二年冬月初一日,早课才结束,忽然觉得头痛微晕,于是向胡慧彻合掌说:“后
  日申时(下午三~五点),我将要往生西方净土,恳请居士林的莲友,助我往生。”等到约定
  的日期,居士林的莲友均到达,于是随众念佛不断。到了申时(下午三~五点)展颜一笑,
  端身正坐而往生。隔天早晨头顶犹灼热,酉时(下午五~七点)入龛,端身趺坐,身体柔软,
  面貌如生,依旧笑容可掬。时年七十五岁。(弘化月刊四十六期)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吴慧香
    吴慧香居士。为车马湖居士林之莲友。生性至诚,平日精勤念佛,每逢佛七,必定勇
  猛精进不稍懈怠。一九四二年地藏七期中,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但是仍然礼佛念佛一如
  平常。地藏七结束后,病情日渐严重,医治无效。于是请居士林助念团及家人群集助念,
  而吴慧香面向佛像专注倾听,心念不曾稍有散乱。九月初四日子时,专心注视虚空而笑着
  说:“大士降临,我当随去。”随即安详舍报往生,毫无痛苦的样子。(弘化月刊二十八期)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刘培范
    刘培范居士。山东沂水县刘惠民居士的女儿。生性柔顺。最初患有颈部肿大症,接
  着患肺结核病,百医无效。父亲教她吃素念佛,如果病愈则非常好,病不能痊愈的话,也可
  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刘培范听了之后心中非常欢喜。父亲随即将《观音灵感录》及《阿
  弥陀经白话注解》,为她解说。于是对净土法门的信仰更加坚定,因此长时持念佛号而不
  间断。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忽然说:“昨天晚上梦见阿弥陀佛,告诉我往生的时
  候到了。”即请母亲为她沐浴更衣,并辞别祖母及父母,念佛菩萨圣号,安然而往生。时年
  十六岁。(佛学半月刊第五十五期)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目录
  净土圣贤录排印流通序......... 1(即第1页)
  净土圣贤录原序............... 3
  净土圣贤录体例要旨之说明..... 4
  净土圣贤录偈................. 7
  【净土教主第一】
  阿弥陀佛.........................................8
  【阐扬净土教法的圣众第二】
  观世音菩萨.....................................14
  大势至菩萨.....................................17
  普贤菩萨.........................................18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
  东晋 慧远(莲宗初祖)、慧持..........29(即第29页)
  东晋慧永........................................30(即第30页)
  东晋僧显........................................31
  东晋慧虔........................................31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往生比丘尼第四】
  刘宋慧木........................................176
  刘宋法盛........................................176
  唐净真............................................176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往生居士第七】
  佛世差摩竭....................................202
  晋阙公则........................................202
  晋张野............................................203
  南朝刘宋张诠................................203
  南朝刘宋 何昙远............................203
  南朝刘宋 魏世子............................203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往生女人第九】
  韦提希夫人、五百侍女..................235
  佛世乐音老母................................236
  刘宋纪氏........................................236
  刘宋魏世子女................................236
  隋独孤皇后....................................237
  唐王氏............................................237
  唐姚婆............................................237
  唐温静文妻....................................237
  宋任氏............................................238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往生比丘第一】
  清性修............................................262
  清行修............................................262
  清忍生............................................263
  清仁筏............................................263
  清实................................................263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往生居士第四之一】
  清黄武城........................................286
  清吴如庵........................................286
  清俞有光........................................287
  清 苏起凤、吴敬山........................287
  清恽又............................................288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二十世纪则悟................................472(即第472页)
  二十世纪睡觉................................473
  二十世纪海波................................473
  二十世纪了余................................474
  二十世纪具行................................475(即第475页)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二十世纪 徐元芝............................546
  二十世纪 张声和............................546
  二十世纪 贺蓉生............................547
  二十世纪 宋钟俊............................547
  二十世纪 项子清............................548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二十世纪洪环................................654(即第654页)
  二十世纪陈母................................654
  二十世纪 陆敏君............................655
  二十世纪王惠贞............................656(即656页)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诗曰:
  佛说僧伽福德人,真诚礼敬胜求神;
  宁焚塔寺投崖死,莫毁三尊种苦因。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芻(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如是苾芻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佛)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后略)。
  如是破戒恶行苾芻,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佛)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
  破戒恶行诸苾芻,犹胜一切外道众。
  (前略)佛告尊者优波离言:我终不许外道、俗人举苾芻罪,我尚不许诸苾芻僧不依于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芻,何况驱摈?……当知有十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芻,便获大罪;诸有智者,皆不应受。何等为十?
  一者不和僧众于国王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二者不和僧众于梵志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三者不和僧众于宰官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四者不和僧众于诸长者、居士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五者女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六者男子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七者净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八者众多苾芻、苾芻尼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九者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十者内怀忿恨,率尔呵举破戒苾芻。
  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芻,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诸有受者,亦得大罪。” 
  由此可知,非但在家信众说比丘过恶,犯大重罪,必受恶报;身为出家僧众,说比丘过恶,也是同样犯大重罪。因此,佛陀为了避免缁素造口业,特别教戒僧众,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说比丘过恶。
  《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一、佛陀告诉迦叶尊者说:“不说他人实不实罪,亦不见他过犯(中略)。重说颂曰:
  他罪实不实,终不而言说,
  设睹诸过犯,如同不见闻。” 
  《决定总持经》佛陀告诉无怯行菩萨说:此族姓子过去诽谤辩积法师,以是罪故堕于地狱满九万岁,罪毕出生人间,五万世中堕边地,迷惑邪见罪盖覆蔽,六百世中常当生盲(生为瞎子),喑哑无舌(哑巴)不能言语。(中略)假使有人皆取众生挑其两眼,斯罪虽重尚可堪任劫数尽竟,若有害意向于法师(宣说僧众是非),其罪劫数复过于彼。……其有诽谤法师者,则谤如来。
  《戒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说:“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在家信众)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此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说比丘过恶(是非)的人,其罪业超过毁破“佛塔”和“佛像”的重罪。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五、佛陀告诉文殊菩萨说:“(前略)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中略)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诸佛塔庙,破坏焚烧。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众生,起嗔恚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诸佛有塔庙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间诸天人故。是故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诸佛如来。若有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三世诸佛。毁訾菩萨,即是毁訾三世诸佛。”此中所谓菩萨,是指修学大乘佛法的人。
  《华手经》卷七说:“佛告舍利弗:若人障碍坏菩萨心,得无量罪。如人欲坏无价宝珠,是人则失无量财利。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则为毁灭无量法宝。(中略)舍利弗——譬如有人坏日宫殿,是人则为灭四天下众生光明。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当知是人则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大法光明。……当知破坏菩萨心者,则得无量无边深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当知破坏菩萨心者,则得无量无边深罪。”
  舍利弗!如人恶心出佛身血,若复有人破戒不信,毁坏舍离是菩萨心者,其罪正等。舍利弗!置是恶心出佛身血,我说具足五逆重罪;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其罪过此。何以故?起五逆罪尚不能坏一佛之法,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法。舍利弗!譬如杀牛则为已坏乳酪及酥。如是舍利弗!若人破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慧。是故舍利弗!若人破戒不信,呵骂呰毁坏菩萨心,当知此罪过于五逆。”世间若无僧众则无佛法,所以宣说僧众是非的人,就是毁灭佛法,其人罪业无量无边。
  《谤佛经》佛陀告诉不畏行菩萨说:“(前略)尔时彼长者子,说彼比丘毁破净戒,彼(长者子)恶业报,九十千年堕大地狱;于五百世,虽生人中,受黄门身,生夷人中,生邪见家;于六百世,生盲无舌(后略)。
  若见法师实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应说,何况耳闻而得说耶?善男子!若有挑拔一切众生眼目罪聚,若断一切诸众生命所有罪聚,若有于法师,生于恶心迳回面顷,所得罪聚,彼前罪聚于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乃至忧波尼沙陀分中,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谤法师,即是谤佛。”毁谤法师(无论其事真假),罪同谤佛;其毁谤人,必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报,无解脱之期。
  《大乘宝要义论》卷四说:“如《地藏经》云:佛言:地藏!(中略)彼等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于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以种种缘伺求过失。谓以恶言克责楚挞其身,制止资身所有受用,复于种种俗事业中而生条制,或窥其迟缓,或觇其承事。求过失已,而为条制,如是乃至欲害其命,彼诸人等于三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极过失,当堕阿鼻大地狱中,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常所远离。”(另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
  《广大莲华庄严曼拿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师子意菩萨禀白世尊说:“若有出家之人身披法衣,妄求财利,我慢贡高,若王臣等敬重供养,应无福利。
  佛言:“师子意菩萨!莫作是说。譬如有人迷闷倒地,依人扶策,即得身起。亦如大象陷彼泥中,而人不能起彼象身,须得别象扶翼而出。又如有人受灌顶王,或于后时失彼王位,凡常之人无能护卫,唯有力大臣威势强勇能复王位。师子意菩萨!我(佛)教法中亦复如是,若有依法者,不依法者,具是佛子,皆成利益;若生轻毁,何处得福?”凡夫业障深重,若轻视僧众毁谤三宝,必堕三涂恶趣。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拘楼孙佛说此偈为禁戒:
  
  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
  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
  毁灭佛塔(佛寺)破坏佛像,其罪虽是极为深重,但尚不及说比丘(僧众)过恶的无间重罪。所以《戒经》说:“宁可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古人也说:“能动千江月,不动道人心。”动道人心的人,必堕恶趣。
  《月灯三味经》卷五、佛陀告诉月光童子偈云:
  所有一切阎浮处,毁坏一切佛塔庙,
  若有毁谤佛菩提,其罪广大多于彼。
  若有杀害阿罗汉,其罪无量无边际,
  若有诽谤修多罗,其罪获报多于彼。
  《中阿含经》卷三、佛陀告诉诸比丘说:“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中略)。犹如有人以两盐投少水中,欲令咸不可得饮……。盐多水少,是故能令咸不可饮。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佛陀告诉诸比丘说:“若有众生妄语者,种地狱罪,若生人中为人所轻,言不信受,为人所贱。所以然者?皆由前世妄语所致。
  若有众生两舌者,种三恶道之罪,设生人中,心恒不定,常怀愁忧。所以然者?由彼人两头传虚言故。
  若有众生粗言者,种三恶道之罪,若生人中,为人丑弊,常喜骂呼。所以然者?由彼人言不专正之所致也。
  若有众生斗乱彼此,种三恶道之罪,设生人中,多诸怨憎,亲亲离散。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斗乱之所致也。” 
  诗曰:  
  须知口祸债难偿,一语能招万世殃;
  智者三尊恭敬礼,痴人七慢毁资粮。
  从前,释迦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说法时,大哥罗比丘,长期住在墓地(烧尸、弃死人之处),修诸苦行。他以裹死人的布为衣,又以人家祭飨亡灵的五团物为食。因此,有人出葬,他才能获得一点祭品充饥。否则,他就饥饿得身体羸瘦,四肢无力。
  有一天,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逝世,亲族们为他严饰丧礼,然后送到弃尸林火化,妻子及其女儿在旁边啼哭。是时,大哥罗比丘在看烧死尸。婆罗门女看见比丘之后,禀白她的母亲说:“妈妈!今此圣者(印度人称呼出家人为圣者)大哥罗,好像瞎眼的乌鸦,守尸而住。”当时有人把这话告诉比丘。诸比丘就把婆罗门女说的话禀白世尊。
  佛陀告诉诸比丘说:“那个婆罗门女作粗恶言,共相轻毁我出家弟子,造此口业自损害,缘斯恶业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此时远近人民都在互相传闻,说:“世尊记彼婆罗门女,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其母听到此语说:“佛记我女五百生内常为瞎乌,何苦之甚!”于是即带其女来到佛陀座前,顶礼世尊之后,恳求佛陀说:“世尊!唯愿慈悲宽恕此小女无知,她非毒害心辄出此言,敬请世尊容舍她吧!” 
  佛陀告诉婆罗门妇说:“我怎么会恶咒她受苦?由此女子轻心粗语,造此口业而堕于旁生中,好在她不是恶意,才堕此旁生中,否则,当堕地狱。”女人听后即便离去(事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六)。
  婆罗门女心无恶意,只说大哥罗比丘“犹如瞎乌”这句话,即便五百世堕在旁生中为生盲乌鸦。如今,有人以嗔恨心骂辱比丘(和尚)僧众,其人造此口业,不知道会受什么恶报?《辩意长者子经》佛陀以偈颂告诉长者子说:
  欺诈迷惑众,常无有至诚,心口所作行,令身受罪深。
  若生地狱中,铁钩钩舌出,烊铜灌其口,昼夜不解休。
  若当生为人,口气常腥臭,人见便不喜,无有和悦欢。
  常遇县官事,为人所讥论,遭逢众厄难,心意初不安。
  死还入地狱,出则为畜生,辗转五道中,不脱众苦难。
  又说:
  人心是毒根,口为祸之门,
  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妙法圣念处经》卷二、佛陀告诉诸比丘说:“宁持利刃,断于舌根,不以此舌说染欲事(中略)。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愚迷诸有情,贪财行虚诳,地狱业所牵,焚烧受诸苦。
  亦如诸毒药,自饮还自害,造业亦复然,似影恒随逐。
  又如出火木,生火能自害,苦果随恶因,自作应自受。”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前略)尔时三藏比丘,以一恶言诃骂上座,五百世中常作狗身。一切大众闻佛说法,皆惊战悚,俱发声言:怪哉!苦哉!世间毒祸莫先于口。尔时无量百千人,皆立誓愿,而说偈言:
  
  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而发于恶言。
  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毁圣及善人。”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佛陀告诉诸比丘颂曰:
  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
  有诸数取趣,于师及比丘,暂时起恶心,命终堕地狱。
  若于如来处,起大嗔恨心,皆堕恶道中,轮回恒受苦。
  《分别业报略经》说:
  粗言触恼人,好发他阴私,
  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说:“有四种魔,云何为四?一者、贪著财物。二者、亲近恶友。三者、障碍法师。四者、于法师说陈其罪过(宣说出家人是非,此人便是恶魔)。是等众生由此业故当受贫穷,不见善友、远离尊师,作邪见想、说无因果,堕于地狱,受诸剧苦。”


    一辈子念佛,却无法往生极乐的事
这件事情是九六年我在澳洲的时候,一位马来西亚信徒告诉我的真人真事。在马来西亚有一位师姑,从十几岁开始剃发念佛,没有受戒,自己盖了一间庙清修。这位师姑平日念佛非常精进,一句佛号常常挂在嘴上,可是没有甚么经典基础,只是喜欢念佛。她即使生病,念佛也念得好,很少看医生,十几二十岁一直念到一九九六年,已经八十多岁。
   
  当她临命终时,有许多朋友、信徒,来替她助念。因为她平常佛念得很好,所以老毛病一发的时候,精进念佛,念到阿弥陀佛来,她也看到了,但是她说:「不去!我不去!」这个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就不见了,别人还是在帮她助念,可是她却胡思乱想,眼睛睁大大的,看看这儿,看看那儿,三天以后死掉,脸色发黑,十分难看。
   
  一个念佛人如果不是真正为求生极乐世界而念,到临命终时就用不上了。到底是甚么原因?原来她没有结婚,但有一个养女,感情很好,她临终的时候,没看到养女,于是念念记挂这个女儿,这样往生机缘就当生错过了。不晓得她要轮回多少劫以后,才能够再得人身,再闻佛法,相信净土。念佛了脱,一念之间而己!
   
  印祖在《文钞》里面告诉我们,一个人临终念佛时,家人障碍,不能往生,这是自己过去生生世世障碍人家往生,跟人家结怨仇的果报。我们造的业障无量无边,要发真正忏悔心来念佛,将来乘愿再来普度众生。
  念佛唯一的功德,唯一的目标就是求生极乐。奉劝大家,我们这一生决定不要空过,一失人身,永无出期。(净空法师)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3)(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2017-06-13 21:51:02)[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佛学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3)(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禅定入门略说(二)(本文包括净土入门,念佛法门、般舟三昧、耳根、意根的修行方法)
注:
1.本文为读经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2.禅定入门略说(二)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二),信佛修行入门略说(二),信佛修行入门,信佛修行问与答。
3.禅定入门略说(二)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二.佛经中一些难解问题的问与答
三.阿弥陀佛净土入门略说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
五.争议部、难解部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四.出世间知识、世间知识、综合中除了佛经义理论述外,部分内容与世间知识有关。
争议部、难解部的内容是分散在正文各处,文中有标明,段落前标注争议部或难解部,整段均为争议部、难解部的内容。

目录:
六.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个人论述
个人论述:
问:怎样看待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一文?
问:怎样看待修阿弥陀佛净土者往生失败的例子?
佛经部分内容、网文的请录、摘录:
通华居士:念楞严咒时看到不可思议的场景
我专修「楞严咒」25年的感应
虚云和尚与证得阿罗汉果大弟子具行的因缘往事(部分)
百度百科:净土圣贤录 。部分内容
百度百科:彭希涑 。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内容
净土圣贤录白话 刘宋 慧通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唐 李知遥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齐 昙宏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 梁 高浩象
净土圣贤录白话 梁 庾诜
净土圣贤录白话 宋 孙良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邵慧安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杨文澜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易慧明
净土圣贤录白话 二十世纪 吴慧香
《净土圣贤录白话》部分目录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一辈子念佛,却无法往生极乐的事
寂空法师:六百年前几世六道轮回
元音老人:印光祖师大护法徐蔚如居士往生失败的警醒
从一位吃斋持戒念佛二十年的老居士往生失败的实例,得到的深刻警示
一位有神通的僧人察见的往生净土的误区
念佛吃斋一辈子的老居士,由于心存邪见,死后投猪胎。
陈晓旭的故事
头顶发热是判断往生的唯一标准吗
三禅僧不求生净土转生后结局如何?
印光大师讲故事:五祖戒、真如喆、草堂清、海印信的后身;秦桧的前生。
修行者故事:一生江苏,为彭文章,一生云南,为何桂清,一生陕西,为张费,三人。吴引之。圆泽禅师。
高僧转世,笑对旧友
苏东坡、秦桧、岳飞的前生后世
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
另外有网文说:
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


寂空法师:六百年前几世六道轮回
作者 释寂空
各位同修,这篇纪实文章,是我在本师释迦牟尼佛面前,经过礼拜请示,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本尊观世音菩萨的加持,逐字逐句校实后成稿的,真实不虚(佛教戒律很严格,若没有特殊因缘和开许,不可宣说神通——编者)。写出来的目的是供同修参改,以我为鉴,从中吸取教训,深信因果,厌离轮回,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立大誓愿,勇猛精进,持戒念佛,求生净土,永不退转。希望诸位赶快提起学佛修行的正念,彻底脱离六道轮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速证菩提,成正等正觉,圆满佛果(若不往生净土,虽然大彻大悟,但无始惑业卒难断尽,就不能了生死。故华严会上诸大菩萨,一致求生西方净土,圆满佛果——编者),然后乘愿再来,分身六道,普渡众生。
我俗姓李,八九年三月皈依佛门,拜海空法师为师,取法名寂空。入佛门后,天天礼佛,参禅打坐,虽然对佛法了解不多,但常常看佛学书籍,对佛法、成佛坚信不疑,心地虔诚。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晚,礼佛后静坐,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下,约晚十点钟左右,知道了自己的宿命。当时伤心地大哭了一场,下决心好好念佛成佛。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晚,在佛堂静坐念佛时,又进一步知道了我爱人、孩子的宿命。本人的宿命轮回再次得到佛菩萨的证实。直至今天,前世记忆多次得到证实后,我才敢写出来。
六百年前,我是一位出家比丘。我二十岁出家,受过三堂大戒,修行五十余年(显然是一位持戒精严、道行高超的大德高僧,结局却不如老实念佛的阿公阿婆。不靠佛力,惑业难断;不生净土,生死难了,又多一铁证——编者)。学佛修行中做了不少善事,但由于贪恋尘世,想人天福报,不求生净土,最终不但没有脱离六道轮回,反而享尽福报后堕落三恶道中受苦还债!我由比丘身死后,投生到一有钱的财主家庭(大施主往往是投胎处),长大后成为一名公子哥儿,成天享受花天酒地的生活。我身边有侍女八名,虽不好色,但单贪名、贪财、贪利十分严重,造下了不少恶因(三世怨,千古恨,生死根,难解脱)。但由于出家修行的功德和福报很大,所以这一世死后,又投生在一个官僚家庭。长大成人后,我当上了领兵将军,威风凛凛,要什么有什么,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当时身边有侍女二十四位。由于吃、喝、玩、乐,再次造下种种恶因。特别是领兵时杀了不少人,将人头砍下后抛尸于江河。当时对方士兵藏于草丛中,我都要找到拉出来杀掉,结下了很多罪孽恶缘。所以,我由将军身死后,投生到三恶道(动物、饿鬼、地狱)中受报还债,偿还十辈子!(修行五十年的大比丘僧,换来两世人间福报,十世低级动物,令人胆战。诸位当知,生死海深,轮回路险,净土之志,万牛莫挽!——编者)
前三世投胎蛤蟆。由于我当将军那一世砍了很多人头,并且杀人抛尸于江河,所以我托生为无头蛤蟆,时常遭到捧打、钩钓、翻腹死于水面,尸体腐烂发臭,甚至遭受抽筋剥皮之苦,以此偿还前世之报。三次做蛤蟆后,又投生山鸡四次,来偿还我为将军时,指挥士兵将藏于草丛中的敌人杀掉之债。我当财主和将军时,因贪口福,整天吃香的喝辣的,所以变山鸡遭枪打、刀砍,烹煮、炒煲之苦来偿还宿债。当四次山鸡偿报死后,业障未了,又三次投生猪胎。这是我当财主和将军时好吃懒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杀生吃肉造下的恶因,所以变猪来偿还。变猪吃剩食、酸食、鞭抽棒打,这还不算,还要遭千刀万剐,以及上述种种苦,来偿还两世人生因贪口福欠下的孽债。方知一切苦乐都是自作自受,因果报应,毫厘不差,确实无疑!
各位同修,当我知道自己轮回过程中所受的种种苦时,我非常伤心地哭了。我是一极难流泪的人,当时我想,我出家那一世已修到很高程度了,为什么还要贪恋人天福报、不求生净土呢?只因这一个贪字,临命终时一念之差,竟沦入三恶道十次,可谓红尘一念心,轮回六百年!怎不叫人伤心后悔呢?六百年!多么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懵懵懂懂地遭受轮回,又怎不让人愧疚流泪呢!我由一个不信任何鬼神的人,学佛后成为一个相信因果、敬畏生命的人,而且又真实地见到自己果报轮回的历程,又怎么不感激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尊观世音菩萨,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大菩萨的慈悲加持呢?!当一个佛子跪在自己的本师、本尊面前时,他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在学佛的道路上又迈进一步的时候,又怎么不惕厉奋进呢?
当时我想,我该拿什么来报答佛、菩萨的大恩大德?只有好好学佛念佛,求生净土。想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世好不容易重得人身,再不好好修行就太对不起诸佛菩萨,太对不起父母众生了!古德常讲:“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生不向佛国去,更待何生了此身!”今生必须抓紧时间念佛,要不然,待死神一到,不知所趣。当一个人快死的时候,三口粗气一出,你心里是否是只有一个正念——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花开见佛,长随佛学,直至成佛。我做到了吗?没有!我睡觉时做梦妄念很多。如果修到连做梦都是正念了,临命终时必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发誓:今后要时时牢记戒条,用持戒这个金刚利剑,斩掉五欲六尘,消灭三毒十恶,时时痛念无常,常思四圣谛,修慈悲心,视一切众生为我累生累劫之父母,牢牢记住上师三宝的恩德,念念不忘无上菩提,勇猛精进,持戒念佛,永不退转,直至成佛,解救六道有情众生,度己度人,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
一世比丘,不求生净土,只得两世人间福报;得生人间,忘失菩提,不知种善种德,反而造下种种恶因,结果一世不如一世,堕落到三恶道十次。以极苦的果报,还清债后,再投生人世,蹉跎岁月六百年,可见三世怨,难解脱,因果报应不差毫厘!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轮回到恶鬼、地狱道受苦?这是因为我前生出家学佛的功德好处,所以能投胎富人家,尽管造业,也只在三恶道的畜生道中轮回,恶缘尽时,佛种子一遇善缘,又会发芽,所以今生又出家学佛。一个人种下佛种后,这颗种子永远不变质;只要遇到适宜的水土和温度,它就会发芽、开花、结果的。一句佛号即是大光明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中多处说到的。
出家修行五十年,不求出离自纠缠,
只为来生修福报,轮回世上六百年。
富贵犹如刀头蜜,三恶道中把债还,
吃他半斤还八两,飞禽走兽轮流遍。
参禅明瞭宿世事,师是经来我是凡。
今生方信三世怨,念佛深结净土缘。
精进念佛永不退,直登菩提上品莲。
三宝弟子 释寂空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七日 写于四川中江






元音老人:印光祖师大护法徐蔚如居士往生失败的警醒
这个执著真的很厉害,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执著的东西,在死了以后现出中阴身的时候,还会接着去执著。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必须把一切放下才能往生,如果放不下就绝对不能去,根本生不了。假如你现在心粘着得不得了,那么到中阴阶段还是粘着得不得了,心里空不掉怎么能往生呢?所以你要空就得现在空,要放就得现在放,现在如果不肯空、不肯放,到中阴阶段就更加放不下了。
  我不是在吓唬你们,从前上海有个徐蔚如先生,是修净土宗的大居士,帮着印光法师一起弘法,鼎鼎大名,当时的人都知道他。后来他圆寂了。大家想,这样一位大居士总该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为了验证他往生了没有,就做法来看一看。怎么验证呢?就是试试他有没有中阴身,因为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中阴身,没有往生的人才有中阴身。要想知道有没有中阴身有很多法门,其中有种勾召法厉害得很,只要使用这个法,非但中阴身,连生人的魂也能勾召得来,这个可是真的,不是假的。大家用这个法一试,没招来,于是大家就想,看来他的功夫不错,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可是再仔细一想,这个徐蔚如居士以前是银行经理,他的保险箱里藏着许多宝贝,包括金条、宝石、地契、等等,很多很多,他的心会不会心粘在这个地方呀?那就再找找看,结果一召,果然没错,原来在保险箱里变成了个守财鬼,他不但没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反而落到鬼道里去了。
  所以说往生净土并不是一件简单事,你要放得下才能走得了,如果放不下就走不了。有人说我就这样马马虎虎念佛,只要能往生就行,所以用不着什么一心不乱。假如你真能够死心踏地念佛,心里一点也不粘着这个世界,不管能不能达到一心不乱,一直勇往直前地念下去,这样做当然很好。念佛有理一心,有事一心,理一心的境界很高,我们并不要求一定要做到理一心,只要能做到事一心就行。那什么是事一心呢?就是只有一个忆佛念佛的心,没有其他二心,除了忆佛念佛之外,不再挂念妻子儿女,不再想着金银财宝、房屋田产,你如果一门心思只想着佛,心就不会乱了,这就叫一心不乱,我们只要这样念,就能生到西方。
  但是假如你说:“不需要!不需要!我就这么马马虎虎地随便念念。只要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迟早要接引我们,只需把早晚功课一做,其他事情不用再管,其他佛法不用再修,尽管去做你的世法,临终的时候就能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这样想就错了。你看徐蔚如大居士,他帮助印光法师弘扬净土法门,做过很多善事,写过很多文章,就因为留恋保险箱里的财宝,结果做了守财鬼,没有生到西方,后来还要再用密法来超度他。
  所以说大家修法不要贪图便宜,以为马马虎虎不要紧。我郑重相告:马马虎虎是绝对不行的!你的心一定要放下,你这里如果放不下,那里(极乐)就肯定去不了。佛菩萨为什么对我们众生反复讲:没有啊!没有啊!你们不要执著啊!不要执著啊!告诉我们一切东西都是没有的,都是空的,就是要我们把一切放下,只有放下了才能往生啊!所以你们不要总是粘着在这个世界上面,一点都不肯放,不肯放就不能走。大家都知道六波罗蜜中以布施为第一,施就是舍,让你布施就是叫你学会能舍,要舍得掉才行。你如果总粘着在妻财子禄、名利得失上,这样修法是绝对不行的!
徐蔚如居士简介:近代佛教居士。浙江海盐人。受居士之母信佛熏染,早期即研习佛经。皈依三宝后,谛闲法师赐法名显瑞。民国初年曾捐资给金陵刻经处,重刻《西斋净土诗》。1918年集印光大师文稿书信,出版《印光法师文钞》。复又创立北京刻经处、天津刻经处等,以流通佛典为己任。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日军侵占华北,居士与天津佛教居士林,筹办难民妇孺临时收容所,收救难民。未几病卒,享年60岁。
弘一大师赞叹徐蔚如居士修证有功夫,原文见下:
《弘一大师文集-修持》:沈屙顿愈。海盐徐蔚如旅居京师,屡患痔疾,经久不愈。曾因事远出,乘人力车磨擦颠簸,归寓之后,痔乃大发,痛彻心髓,经七昼夜不能睡眠,病已垂危。因忆华严十回向品代众生受苦文,依之发愿。后即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久遂能安眠,醒后痔疾顿愈,迄今已十数年,未曾再发。此事蔚如尝与印光法师言之。余复致书询问,彼言确有其事也。


  从一位吃斋持戒念佛二十年的老居士往生失败的实例,得到的深刻警示
今天为一位老居士送往生,没有成功,心里异常的纠结难受。感触颇深。这位居士吃斋念佛二十年,始终如一,众善奉行,诸恶不做,大家都认定她备足了往生资粮,没想到临终业障现前,神志昏迷颠倒,七位居士不停为她诵经念佛,师父一直为她耐心开示,她就是不清醒。她的儿女还嫌我们烦,一直在赶我们走。就在她将断气时她儿女不听师父劝阻,急急为她换寿衣。经过一番折腾老居士咽下最后一口气,眼睛瞪得大大的,面部扭曲着。师父近前摸摸她,说膝盖是热的,大伙的心顿时沉了下来。我们还想为她最后诵经却被她儿女推了出来,紧接着就打电话叫灵车,我们只好无奈地离开……
我们请教师父为何会如此,师父说她虽然念佛持戒修行,但忏悔的功夫不够。因为没有忏除业障,致使临终业障现前,扰乱心志障碍往生;儿女是她往昔的冤亲债主,她只顾自己念佛修行,没能感化他们,正确引导他们认识佛法,因此冤亲债主障碍她往生同时又造一层冤业。她命终时膝盖发热已堕畜道,看她面容带嗔恨极可能投生毒性动物,不知和她儿女要纠缠多少世呢!我们为她送往生,她像抓住救命稻草,可是这根稻草断了,她同样也会恨我们,这也是这一世的缘啊!只是她这一世的修行可惜了!
师父如此开示,我们每个人都陷入临沉思。以前常听证严法师讲:“来不及了,再不抓紧时间修行真就来不及了!”当时我真没有体会到,通过此事我真的体会到了时间的紧迫了。平时持戒念佛是不够的,一定得发心忏悔,忏除业障;只是自己修行是不够的,一定要感化身边的冤亲债主,即使不能够让他们和自己一起修行,最起码也让他们正确认识佛法,不抵触肯接受。往生的资粮一定要及早准备!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9: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往生的资粮一定要及早准备!南无阿弥陀佛!”
  一位有神通的僧人察见的往生净土的误区
本文摘自《明灯》雪山隐士着
作者简介——雪山隐士
我(雪山隐士)于1959年出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接受无神论、唯物论的教育,这些观念在我头脑中根深蒂固,从不相信有什么鬼神、菩萨和佛的存在。认为佛法是迷信的说教,是统治者为了统治人们的一种工具。
我在二十岁时,为了锻炼身体开始练气功,逐渐在练功中,才看到了,感觉到了我们凡人看不到的、感觉不到的一些宇宙现象,我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最后从佛学中才找到了真正的答案,继而出家修行。在十几年不断的苦修过程中,方证悟了佛法的真谛——“缘起性空”。我用最简单的语言,以随笔的方式把我经历过的和在学佛实修过程中感受到的写出来。目的在于给一般普通的人揭示宇宙的规律,即:因缘果报、六道轮回。让人们认识这一规律,从而做善事、做好人、进而学佛修行、脱离六道轮回、离苦得乐;给学佛修行的人指明一条切实可行有效的学佛之路,让人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避免走弯路,走邪路,早证菩提,普度众生。
念佛往生净土
陈瑞轩,温州人,一辈子吃素念佛,供养三宝做善事,去世已有几年。他的家属让我们查一查他在哪一道。我们一查,看到图像里白光闪闪、出现一朵莲花。这就证明他已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这和我们的佛经所说的相吻合。佛经说,往生到阿弥陀佛净土,是从莲花中化生。
念佛人去世后出现瑞象是否是往生净土的征兆之一
洪秀华是我天台的皈依弟子,四十多岁,精进念佛,患了癌症后治疗两年左右,不幸于2010年9月份去世。居士们为她送葬时天空上出现了美丽的彩虹,居士们认为她已往生净土。我给她超度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一查看,她已投生到了阿修罗道。
念佛人去世后出现瑞象是否是往生净土的征兆之二
我在西宁修行时,有位女居士打来电话,说她的母亲去世后,身体变得僵硬、面色乌黑,但是经过许多居士给她母亲念佛后,她的母亲身体变得柔软,面色变得红润。这位居士听一些僧人和一些信众说:“如果去世的人身体柔软,面色红润,就是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征兆”。让我看看她的母亲是否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我一查看,她母亲还在中阴身,只是神识旁边有些白光而已。
念佛的人去世烧出舍利是否是往生净土的征兆
温州有一位老居士名叫张碎奶,念了一辈子阿弥陀佛,去世后火化烧出了几颗舍利,家里人非常高兴,认为她已经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于是让我们查一下看她是否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我们一看,张碎奶还在中阴,由于她念佛的功德、她的神识周围全是白光。
念佛的人都能往生净土吗?之一
亚青寺有一位汉僧女众,她的婆婆一辈子念佛吃素,已去世多年,她认为她的婆婆已往生净土了。为了得到证实,她请亚青寺的主持,有大神通的阿秋喇嘛查看。阿秋喇嘛查看,结果是,她婆婆现在是一只乌龟在一块大石头底下。于是她花了近一万元在亚青寺做佛事超度她的婆婆。后来这位女僧到青海我住的觉拉寺求法,住了一个月。她听我说觉拉寺有位圆光者会看铜镜,想看铜镜,查一下她的婆婆是否已被超度。我们请来看铜镜的小孩,进行查看,她的婆婆还是一只乌龟在大石头底下,身上长满绿毛。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婆婆吃素念佛一辈子还投生于乌龟,超度用了近万元也没有超度出来。
念佛的人都能往生净土吗?之二
我有一名天台的皈依弟子叫周雪凤,六、七十岁,也是一辈子吃素念佛,非常虔诚。她还是一个小寺庙的负责人,每天带领信众在寺庙念佛,我入藏闭关前见了她一面。她说:“她念佛有感应,预知自己三年后要去世。”我当时安慰了她几句,让她把此事不要挂在心上。三年后我从藏区回来,果然听说她已去世。我们一查看,她还是中阴身,神识在飘荡。我至今为止每天晚上放焰口时给她超度。
念佛的人都能往生净土吗?之三
我在亚青寺修行时,刚好离过年没几天,有个汉僧女众说她的外婆摔了一跤,住院没两天就去世了,年龄整整100岁。她的外婆也是一辈子念佛吃斋。这个女众请求我们给她外婆念经超度,另外又花了一万多元让寺院的僧众做法会进行超度。我们为她的外婆整整念了七七四十九天经,然后我们一查,她的外婆已投胎为一个小女孩。
念佛的人都能往生净土吗?之四
段英莲是我出家前认识的一位太原老居士,也是教我太极拳的老师。出家前,我常同她一起参加居士组织的念佛禅修活动。我出家后,她还到我们华顶寺住过一段时间。前几年,她患病住院,在病床上还是每天坚持念阿弥陀佛圣号。去世之前,特意交代另一居士转告我让我给她超度。这一两年我都在给她念经超度,但至今她还是在中阴身。
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净土的少?
我们对几百例念佛人死后的去向进行了调查(当然是用神通),几百例中只有两三例到了阿弥陀佛净土。以上情况使我大吃一惊,进一步研究其原因,才发现这种情况是由以下几点错误的观念和错误的修持方法造成的。
第一、现在我们念佛之人只提倡持名念佛,不提倡观想念佛。其实我们念佛的方法有四个程序:
(一)、持名念佛,就是仅仅念佛号而已。
(二)、观像念佛,就是眼看着佛像口念佛号。
(三)、观想念佛,就是心里观想阿弥陀佛,口中念阿弥陀佛。
(四)、实相念佛,就是在定中念佛。达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净土宗有五经,最主要的经是《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让我们持名,《观无量寿经》是让我观想。持名观想缺一不可,就如鸟之双翅,一只翅膀飞不起来。释迦牟尼佛讲经都是有用意的,绝对不会随便讲。现在大多数人不懂经教,只听一些有名的,但没有修证的,所谓的高僧大德的误导,仅仅是持名念佛,没有加上观想,念佛往往口是心非,没有效果。
第二、现在大多数念佛之人受“带业往生”论的影响,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念佛可以带恶业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如果能带恶业往生,释迦牟尼佛又何必在《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中说,念佛和观佛可消无量亿劫的恶业。这足以说明只有消恶业才能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现在念佛的人由于不主动积极地采取多种方法消业障,而是盲目乐观,因而造成念佛的人多,往生净土的人少这种悲哀状况。我们提倡除了念佛观佛外,再加上念金刚萨埵的百字明或心咒,还要拜佛忏悔。因为金刚萨埵的百字明和心咒是消业障最快的咒。不同的佛菩萨各有不同的特殊的能力。比如观音菩萨慈悲第一,文殊菩萨智慧第一,金刚萨埵菩萨消业障第一。我们千百万世以来所造的恶业比须弥山还要高、还要大。如果仅仅是靠念佛和观佛消恶业,就比较慢。我们人的寿命又是非常短暂,还没等消尽业障,寿限已到,我们怎么能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呢?所以,我们要走捷径,采取多种有效的消业障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在我们这一生中,在无常到来之前消尽恶业,带善业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第三、学净土法门的人,要禅、净、密相结合。以净土为主、禅密为辅。因为禅坐的姿式才能使我们的心容易静下来,念佛时,心才能和阿弥陀佛相应。还因为我们学佛的人会遇到很多魔障、病障等的干扰,所以我们还要念些密咒进行自我保护。比如: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
驳“念佛带恶业往生论”
我们念佛之人常听到“带业往生”这个词,便认为念佛可以带恶业往生。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观点。
首先,念佛带恶业往生这个论点,在任何佛经中也找不到出处。只是民国时期的印光大师在其书中提到过,但印光大师也没有具体说明,带业往生是带恶业往生还是带善业往生。后人却把这句话错误的理解为是带恶业往生。其实印光大师的带业往生是指带善业往生。
第二,从宇宙的规律来解释,一切皆是因缘和合而成,不同的因缘合成不同的事物,六道轮回的众生都是由于不同的因缘生在不同的六道中。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为人道的我们都有相同的共业,也就是贪、嗔、痴、慢、疑,罪业深重。阿弥陀佛的净土清净无染,我们带着恶业怎么可能和阿弥陀佛净土相应。阿弥陀佛净土最殊胜的一点,就是带善业可以往生到那里。其它佛的净土,带善业也去不了,必须要证到空性才能去。所以我们念佛的人是消恶业,带善业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第三、佛的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都说念佛,观佛,可消无量亿劫的罪业。如果带恶业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那么佛说念佛,观佛,可消无量亿劫的罪业就没有任何意义,两者是相矛盾的。我们要依法不依人,不能听一些没有修证的所谓名师,说可以带恶业往生,我们就盲目跟从。
第四、以我们多年的修行实践和考察的结果,大部分念佛的人都受到此论点的影响,认为带恶业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去世后,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有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这些事实足以证明带恶业绝对不能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方便道与解脱道
佛经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八万四千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根据不同根性的众生所宣说的不同法门。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方便道,另一类是解脱道。方便道是从“有”入手。解脱道是从“空”入手。比如: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就是方便道,是从“有”入手。念佛与阿弥陀佛相应,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报身化土,继而修行成佛。比如:禅宗法门就是解脱道,是从“空”入手。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业障深重,从“空”入手,修解脱道不太容易。所以,我们要从“有”入手,修方便道。方便道与解脱道相结合,以方便道为主,最后证悟佛性。
净土法门最适合末法时代的众生
我的几个在天台的皈依弟子以前是学净土法门的,后来他们听一些人说小乘的解脱道好,于是就改学小乘的解脱道。我对他们说小乘的解脱道也很好,就如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很好,最后都要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证得佛果的法门。但这些法门都是根据我们众生的因缘根基所设立的。末法时代众生业障深重,修小乘的解脱道不是太相应,我们要选择一条与我们末法时代众生最相应的一条道。就比如“条条大路通罗马”,有高速公路,有国道、有省道、有乡村的羊肠小道。有的道路比较通畅,有的道路曲折坎坷。修小乘的解脱道,要证悟到“人我空”成为阿罗汉,才能脱离六道轮回。而且还必须在深山老林,山洞里、大树下、无人烟的地方修行,才可能证到“人我空”。我们在家学佛的居士整天忙于家务,有的还要工作,做生意等等,在车水马龙喧嚣热闹的城市修行,干扰很大,此一生很难证悟到“人我空”成为阿罗汉,也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我们的寿限一到,又随业投生于六道中,轮回不息。我劝他们还是修学净土法门比较合适。因为净土法门最殊胜的两点是:第一,首先不需要证悟空性。第二点,只需消尽业障,带善业就可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但是现在大部分居士不知道此道理,盲目听从一些没有实修经验的所谓名师的话,人云亦云,无所适从,别人说哪一个法门好,自己就盲目去修哪个法门。最后,耽误了自己一生的慧命,永无脱离六道轮回之期,实在可怜,可悲。
阿弥陀佛净土就在我们心中
有些居士问我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西方,我们念佛时是否面朝西方比较好?临终的人是否也要面朝西方?我回答他们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那些不懂得佛教教理的人的一种错误认识,由于他们不知道宇宙的实相。宇宙的实相就是缘起性空。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是针对我们凡夫所说的法,有些是方便说法。从缘起上讲,如同我们凡夫所看到的一切,包括山河大地、六道轮回、时间、空间都不是真实的,是我们凡夫的一种错觉。从性空上讲,这些我们看到,感觉到的都是从空性中幻化出来的。宇宙没有时间和空间,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上下左右和远近之分。无论是六道还是佛的净土都在我们心中。所以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所造的业使我们感受到六道不同的境界。我们修行成佛,也会感受到寂静涅槃的境界。懂得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不会执着方向,空间等等。一切皆是修心,心即佛,佛即心。



  一辈子念佛,却无法往生极乐的事
转帖即功德: 通灵佛教网(www.tlfjw.com) 来源地址:http://www.ebaifo.com/fojiao-590336.html

念佛吃斋一辈子的老居士,由于心存邪见,死后投猪胎!
念佛吃斋一辈子的老居士,由于心存邪见,死后转猪临终意念的重要
有位受过菩萨戒的女菩萨,持斋超过三十年的时间,后半辈子都是茹素、礼佛。往生之后,因为生前皈依显教,所以就依显教的方式处理。
家人请求仁波切为她回向,当然仁波切很乐意。
仁波切当天晚上接获消息之后,在禅定中,就清楚地看到一幕景象:有一只母猪,生了一群小猪,十几只小猪都是白色的,其中有一只比较特别,中间一圈黑。当时仁波切对此并不以为意。
隔天他的家人再来拜见仁波切,请示道:‘我妈妈吃斋这么多年,也受了菩萨戒,她真的心地非常好,她往生后,现在在那里?是不是在阿弥陀佛那里啊?’仁波切说,晚上再看看梦境。结果那天晚上,仁波切又看到相同的景象,而且更清楚。‘它’(她)投胎在一片鱼塭附近,中间有一排石绵瓦猪舍,里面统统养猪,就是那一头没有错!
第三天她的家人再度来访,仁波切不好直接明讲,只问家属:‘你母亲往生之前,有没有什么征兆?’儿子说:‘没有啊,到最后她就是整个人昏迷了,也没有交代什么遗言。’
仁波切说:‘可是情况不是很好。’就一般佛教徒所能了解的,一个吃长斋、心地很好、乐于助人、对寺院布施供养发心也很大的善人,往生那一刻怎会投胎为畜生?没这个道理。
于是仁波切就私下交代其中一位家属:‘你最好回去再问一下,因为人在往生之前,会有一段弥留时期,这时往往会讲出一些话,谈到她所看到的一些景象,我说你最好回去问问看。’真的被他问出来了。在往生三天之前的晚上,是亡者的媳妇看护的,她听到婆婆一直叫着:‘把那一只猪抓来杀,赶快,赶快。’反覆这样一直叫,再来就没了。
家属讲完,仁波切说:‘好,那我可以确定了,她今天这个遭遇,完全是因为她的执着和妄念所致。’那个投胎的地方,仁波切看得很清楚,确定无疑。于是仁波切交代家属:‘大概离你们家多远的地方有片鱼温,盖有石绵瓦猪舍,就在几月几号晚上,离你母亲死后两个小时,有一只母猪生了一群小猪,当时我还特别去数,十几只的样子。其中有一只长得特别不一样,你把它买回来,我帮它皈依。’仁波切没有直讲,那就是他妈妈的来世。
家属找了三天,真的找到了,时间非常吻合。而且很奇怪,那只小猪看到她的家人,自动就跑过来,家属就把它买回来,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赶快带回寺里,恭请仁波切授皈依。皈依之后,兄弟们就商量要带回去养。仁波切说:‘不行,既然已经皈依了,应该把它带到深山里放生。’家属担心放生后,一定马上被体积庞大的动物吃掉。仁波切说:‘难道你愿意真让它在畜牲道这么久吗?’后来家属就把它放生了,放生后很快就会死,猪往生后,大概会投生人道吧!
仁波切说,‘这给了我们一个警惕,虽然念佛吃斋一辈子,但是如果执着心不除,邪见不灭的话,在临终是非常危险的。为什么她会在临终之前,有这样的梦境显现,要捉那头猪来杀?因为她有个心愿,就是她长孙结婚的时候,要依台湾民俗杀猪宰羊“拜天公”,这也就等于是她的愿。由于愿望在死前一直没有实现,所以弥留的时候,唯一挂念的不是阿弥陀佛要不要来接我,而是长孙还没结婚,还没杀猪来敬谢天地。这个妄念成熟,就在她弥留之际显现出来。“捉猪来杀”的念头停留在她的意识之中,胜过阿弥陀佛,非常可怕!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
头顶发热是判断往生的唯一标准吗
小柒GZDVX | 浏览 30 次
发布于2017-03-07 10:08 最佳答案
净空法师---真正往生,绝对不是说身体柔软,头顶发热,不是的。身体柔软、头顶发热,保证不堕三恶道,这是真的,
往生西方条件不具足,条件里头大家一定要记住,头一个是净业三福,那是最高指导原则,你要是违背,你就全功尽弃了。不管修什么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学六和敬也好,学六波罗蜜也好,学十愿也好,发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好,全是空的,你统统做不到,为什么?没根。然后你才晓得,这个根底是多重要。你要真正想成就,你得非常认真去学《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你不在这上,你全功尽弃。临命终时往生,那是什么?那说好听的,不是真的,真能保证往生吗?
真正往生,绝对不是说身体柔软,头顶发热,不是的。身体柔软、头顶发热,保证不堕三恶道,这是真的,他来生到人间来也是富贵人,也是很有福报的人。多半生天,而天一般都是在欲界,欲界一般来讲最高的是忉利天,四王天以下还有很多天界,在四王天之下的,就到这些地方去。生色界天要有禅定,他没有禅定功夫他去不了,无色界天那更没分,所以他轮回的范围并不大。
什么样的人真的往生?临命终时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接我,我走了。那是真的往生,他自己看到,别人看不到。如果他不是自己亲自说的,都靠不住,这个要知道。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证明他真往生,往生之后你求他,他往生到极乐世界托个梦给你,如果你真梦见他往生,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什么?他往生他才有能力托梦给你。他要不是往生,他没有能力,他变不出来,这也是一个可靠的信息。


   三禅僧不求生净土转生后结局如何?
兹引数事为例。如清乾嘉间,有三禅僧,为同参,死后,一生江苏,为彭文章,一生云南,为何桂清,一生陕西,为张费,三人,唯彭记得前生事。后入京会试,俱见二人,遂说前生为僧事。二人虽不记得,一见如同故人,成莫逆交。殿试,彭中状元,何榜眼,张传胪。彭也放过主考学台,然颇贪色,后终于家。何作南京制台,洪杨反,失南京,被皇上问罪死。张尚教过咸丰皇帝书,回回要反,骗去杀之。此三人,也不是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方,虽得点洪福,二人不得善终,彭竟贪著女色,下生后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现在讲几个故事。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三位同参禅僧。三人死后,一位生到江苏,名叫彭文章;一位生到云南,名叫何桂清,一位生到陕西,名叫张费。
三人当中,只有彭文章还记得前世的事情。
后来彭文章进京赶考,遇到另外两人,于是跟他们说前世一起出家为僧的事情。
另外两人虽然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业力牵引,他们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殿试的时候,彭文章中了状元,何桂清做了榜眼,张费做了传胪。清朝的传胪就是指二甲第一名。
后来彭文章当过主考学台,却非常贪色,后来死在家中。
何桂清做过南京制台,后来洪杨造反的时候,南京失陷,被皇上问罪而死。
张费还教过咸丰皇帝,后来回回要造反,把他骗去杀了。
这三位也不是平常僧人,可惜都不知道求生西方,虽然得了一些洪福,居然有两人都不能善终,而彭文章竟然还贪著女色,下一世估计就更差了。
出自:
《印光法师文钞》四卷、
续编《文钞》二卷、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大师讲故事:五祖戒、真如喆、草堂清、海印信的后身;秦桧的前生。
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做到大彻大悟地位,而烦恼未能断尽,生死仍旧莫出。现在人且勿论,即如宋之五祖戒,(五祖,寺名,师戒禅师住五祖寺,故名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喆,其所悟处,名震海内。而五祖戒后身为苏东坡。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淫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以初果得道共戒,任运不犯戒。(任运者,自然而然也。)未证初果者,要常常觉照,方可不犯。初果则自然而然不至犯戒。如耕地,凡所耕处,虫离四寸,道力使然。若不出家,亦复娶妻。而虽以要命之威力胁之,令行邪淫,宁肯捨命,终不依从。东坡既曾出入淫坊,则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说什么了生死乎?
真如喆后身,生大富贵处,一生多受忧苦。既知其生大富贵处,又不明指为谁者,得非宋之钦宗乎?金兵相逼,徽宗禅(音缮,传也。)位于太子,始末二年,遂被金兵掳徽钦二宗去,均向金称臣,死于五国城。以真如喆之悟处,生于皇宫之大富贵处,此之富贵,也是虚名,一生多受忧苦,乃是实事。以大国皇帝,被金掳去为金臣,可怜到万分了。
草堂清后身作曾公亮,五十岁拜相,封鲁国公。然于佛法亦甚疏远,未及东坡之通畅矣。
海印信,亦宋时宗门大老,常受朱防御(防御武官名)家供养。一日,朱家见信老入内室,适生一女,令人往海印寺探,则即于女生时圆寂。此语杭州全城皆知。至满月日,圆照本禅师,往朱防御家,令将女儿抱来,女儿一见圆照即笑。圆照呼曰:“信长老,错了也。”女孩遂一恸而绝。死虽死矣,还要受生,但不知又生何处。
秦桧,前生乃雁荡山僧,以前生之修持,为宋朝之宰相,受金人之贿赂,事事均为金谋,杀金人所怕之岳飞。凡不与伊同谋者,或贬谪,或诛戮。卒至死后永堕地狱,百姓恨无由消,遂以面作两条(秦桧与夫人)共炸而食之,名之为油炸桧。又铸铁像,跪于岳坟前,凡拜岳坟者,皆持木板痛打,又向其头其身尿以泄恨。后有姓秦的,作浙江巡抚,谓铁人于岳坟前被人尿,污秽岳坟,投之西湖,俾岳坟常得清净。自后西湖水臭,不堪食用。常见湖中漂几死尸,及去打捞,又沉下去。因兹出示,多来船舫,围而打之,则是铁铸之秦桧,与其夫人,并金兀术。知其罪业深重,仍令安置坟前,被人打尿。光于民国十年,至岳坟,仍旧尿得污皂不堪。夫以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喆之道德,尚不能了生死。而为大文宗,为宰相,已远不如前生。至喆老为皇帝,而为臣于虏廷,则可怜极矣。秦桧之结果,令人胆寒而心痛。以多年禅定工夫,后世得为宰相。一被金人之贿赂所迷,直成香臭,好歹,忠奸不知之痴呆汉。及至打尿其像,炸食其身,千百年来,尚无更改。
参禅人以宗自雄,不肯仗佛力以了生死者,倘一念此结果,能不自反曰,仗自力与仗佛力相差悬远,曷若专修净业,以祈现生了脱之为愈乎。宋朝大名鼎鼎之宗匠,来生尚退步于前生,再一来生,又不知作何行状乎。
光宿业深重,生甫六月,后遂病目,一百八十日,未一开目。除食息外,昼夜常哭,在老人皆料其不能得见天日。而承宿善根,好而仍见天日,实为万幸。入塾读书,又受程朱辟佛之毒,幸无程朱之学问,否则,早已生身陷入阿鼻地狱矣。由是疾病缠绵,空过数年。因思佛法东来,经几多圣君贤相,以护持流通。程朱之说,不足为训。因出家为僧,专修净业。先师以参究提命,则曰:“弟子无此善根,愿专念佛,以期带业往生耳。”六十年来,悠悠虚度,今已八十,尚未心佛相应。若或专仗自力,则其自误,何堪设想。然以六十年之阅历,及详察自他之善根。仗佛力者,尚不易即证三昧,仗自力者,谁是超过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喆以上之人。
自力了脱
清乾嘉间,有三禅僧,为同参,死后,一生江苏,为彭文章,一生云南,为何桂清,一生陕西,为张费,三人,唯彭记得前生事。后入京会试,俱见二人,遂说前生为僧事。二人虽不记得,一见如同故人,成莫逆交。殿试,彭中状元,何榜眼,张传胪。彭也放过主考学台,然颇贪色,后终于家。何作南京制台,洪杨反,失南京,被皇上问罪死。张尚教过咸丰皇帝书,回回要反,骗去杀之。此三人,也不是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方,虽得点洪福,二人不得善终,彭竟贪著女色,下生后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又苏州吴引之先生,清朝探花,学问道德相貌俱好。民十年(1921年),朝普陀会余,自言伊前生是云南和尚。以烧香过客,不能多叙,亦未详问其由。十一年(1922年),余往扬州刻书,至苏州一弟子家,遂访之,意谓夙因未昧。及见而谈之,则完全忘失了,从此永无来往。迨十九年,余闭关报国寺,至十一月,彼与李印泉,李协和二先生来。余问:“汝何以知前生是云南僧?”伊云:“我二十六岁做一梦,至一寺,知为云南某县某寺,所见的殿堂房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知为云南某县某寺,所见的殿堂房舍,”
树木形状,皆若常见,亦以己为僧。醒而记得清楚,一一条录。后一友往彼作官(张仲仁先生,尚知此人姓名),持去一对,丝毫不错。”余曰:“先生已八十岁,来日无多,当恢复前生和尚的事业,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负前生修持之苦功矣。”伊云:“念佛怎么希奇。”余曰:“念佛虽不希奇,世间无几多人念。顶不希奇的事,就是吃饭,全世界莫一个人不吃饭,此种最不希奇的事,汝为什么还要做?”伊不能答,然亦不肯念。伊问二位李先生:“君等念否?”答曰:“念。”伊仍无下语。至十二月三十夜,将点灯时去世,恰满八十岁。此君前生也很有修持,故今生感得大功名,大寿命。今生只尽伦常,佛法也不相信了,岂不大可哀哉?然此四人,均尚未有所证,即已有所证,未能断尽烦惑,也难出离生死。
如唐朝圆泽禅师,晓得过去未来,尚不能了,况只去得好,就会了乎?唐李源之父,守东都,安禄山反,杀之,李源遂不愿做官,以自己洛阳住宅,改做慧林寺,请圆泽做和尚,伊亦在寺修行。过几年,李源要朝峨眉,邀圆泽同去。圆泽要走陕西,李源不愿到京,定规要由荆州水道去。圆泽已知自己不能来矣,遂将后事一一开明,夹于经中,尚不发露,遂随李源乘船去。至荆州上游,将进峡,其地水险,未暮即住。忽一妇,著锦裆,在江边打水,圆泽一见,双目落泪。李源问故。圆泽曰:“我不肯由此道去者,就是怕见此女人。此女人怀孕已三年,候吾为子,不见则可躲脱,今既见之,非为彼做儿子不可。汝宜念咒,助我速生,至第三日,当来我家看我,我见汝一笑为信。过十二年,八月十五夜,至杭州天竺葛洪井畔来会我。”说毕,圆泽坐脱,妇即生子。三日,李源去看,一见,其儿即笑。后李源回慧林,见经中预道后事之字,益信其为非平常人。至十二年,李源预到杭州,至八月十五夜,往所约处候之。忽隔河一放牛孩子,骑牛背,以鞭打牛角唱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常存。”李源闻之,遂相问讯,谈叙。叙毕,又唱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文钞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高僧转世,笑对旧友
唐朝洛阳慧林寺有一位圆观法师,不知是哪里人,住于洛阳城中。圆观法师生性疏阔简朴,勤于学佛,却又喜好从事世间生产,获得无数田产园林利益,当时人称他为佛门富豪。除此之外,圆观法师举止行为也很特异,并且通达音律。
  
  代宗大历末年,圆观法师结识李源,两人成为忘形好友,交情深厚。李源父亲李澄曾任太守,天宝末年身陷贼人之手,李源于是将家中产业施舍给洛阳城北的慧林寺,将父亲李澄的别墅,作为慧林寺的公用财产。李源自己每日使用一个饮食器具,随慧林寺僧众一起饮食,如此这般过了三年。
  
  李源喜好服食仙方,一日忽然约圆观法师一起游历四川青城山、峨嵋山等仙家洞府,访求仙药。圆观法师想走斜谷从长安入蜀中,李源则想要从荆州进入三峡,两个人争执这两条路线,经过半年都没说服对方。李源感叹:“我已不再侍奉天子王侯,因此游行之时,着实不想再走洛阳、长安两京间的官道!”圆观法师沉吟许久,叹道:“出游在外,确实不必坚持走哪条路,那就依你意思走吧。”
  
  于是两人就从洛阳启程,南下荆州,再沿长江上行,进入三峡。这日行经南浦,在停泊舟船时,看见几位妇女穿着丝质衣带、锦绣衣服,戴着耳环,背负小水瓶在溪边汲水。园观法师看到之后,当下低头流泪不已:“我之所以不想走这条路,就是恐怕遇到这位妇人。”李源诧异地问:“自从进了三峡,我们见到如此穿着的妇人也不少,为何偏偏见到她就流泪?”
  
  圆观法师无奈说出实情:“这位妇女乃是王氏,是我来世托身之处。她怀孕已三年,至今尚未生产,正是因为我未前来。如今既然已经见到,我的性命也就有所归属,这正是佛家所谓的生死轮回。请先生用符咒令其尽快生产,并且稍微停留几日,把我遗体葬在山谷之间。等到王家生下儿子,沐浴婴儿之时,也希望先生能前来拜访。如果那时婴儿能冲先生一笑,就是依然认得先生。再往后十二年,时当中秋月圆之夜,专门约定在杭州钱塘天竺寺之外,乃是与先生的相见之期。”
  
  李源听完法师这一番话,后悔自己当日坚持走这条路,导致圆观法师丧命于此,悲伤哀痛,难以言表。李源根据圆观法师所说,召那妇人前来,并告诉她可以令其顺利生产,妇人闻言,欢喜踊跃地跑回家。不久,她的亲戚族人前来聚集,以干鱼浊酒在河滨馈赠李源。李源于是前往女子家中,授以符咒之水。圆观法师这边,已经沐浴完毕,更换新的衣装,随后结跏趺坐,安然圆寂。圆观法师刚刚断气,那王氏就顺利产下一子。三日之后,李源前去看新生儿,从襁褓中抱起婴儿,走到方中明亮之处,果然看见婴儿冲着李源笑了一笑。李源再次感伤流泪,就把此事原委详细告诉王氏妇人,王氏获悉此事,隆重厚葬圆观法师。第二日李源就调转船头,回到慧林寺后,询问圆观法师弟子,才知圆观法师事先早已有过吩咐。
  
  李源时常忆念十二年后杭州再会之约,十二年后中秋之期,前往天竺山寺。那天夜里,月亮皎洁光明,李源忽然听到葛洪井边,有牧童在歌唱《竹枝词》,乘一头牛,一边敲击牛角,一边清歌词曲,头上绑着两个发髻,身上穿着一袭短衣,徐徐来到天竺寺前。李源仔细打量,发现牧童正是圆观法师转世,面相表情几乎一致。李源趋前作礼:“不知观公是否康健?”牧童答道:“李公真乃守信之士,如今你我圣凡殊途,小心不要再靠近我。你世俗之缘尚未尽,只要精勤修行而不堕落,将来还能再见。”李源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无言以对,望着牧童,潸然泪下。牧童说完又唱起《竹枝词》,缓缓离去,歌词殷切,曲调高昂,可惜李源心乱如麻,无法知道所唱歌词之意,只能感叹:“真是得道高僧,虽然近在咫尺,却又悬远相隔,圣凡之路有别,确有其事!”

苏东坡、秦桧、岳飞的前生后世

 ●苏东坡的前生后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却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实他自己已经多次在诗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南华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
  
  元丰七年四月,苏轼在抵达筠州前,云庵和尚梦到自己与苏辙、圣寿寺的聪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戒和尚,醒来后感到很奇怪,于是将此梦告诉了苏辙,苏辙还没开口,聪和尚来了,苏辙对他说:“刚才同云庵谈梦,你来也想一起谈梦吗?”聪和尚说:“我昨天晚上梦见我们三人一起去迎接五戒和尚了。”苏辙抚掌大笑道:“世上果真有三人做同样梦的事,真是奇怪啊!”
  
  不久,苏东坡的书信到了,说他现在已经到了奉新,很快就可以同大家见面。三人非常高兴,一路小跑赶到城外二十里的建山寺等苏东坡。苏东坡到了后,大家对他谈起了三人做相同梦的事,苏东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岁时,也曾经梦到我的前世是位僧人,往来陕右之间。还有我的母亲刚怀孕时,曾梦到一僧人来托宿,僧人风姿挺秀,一只眼睛失明。”云庵惊呼道:“五戒和尚就是陕右人,一只眼睛失明,晚年时游历高安,在大愚过世。”大家一算此事过去五十年了,而苏东坡现在正好四十九岁。从时间、地点和多人相似的梦来看,苏东坡是五戒和尚转世已经无异议了。
  
  苏东坡后来写信给云庵说:“戒和尚不怕人笑话,厚着脸皮又出来了,真是可笑啊!但既然是佛法机缘,我就痛加磨砺,希望将来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这就不胜荣幸了。”
  
  苏东坡总是喜欢穿僧衣,这可能这是前世因缘所致。宋哲宗曾经问内侍陈衍:“苏东坡朝服下面穿的是什么衣服?”陈衍说:“是僧衣。”哲宗笑之。
  
  苏东坡在杭州时,曾与朋友参寥一起到西湖边上的寿星寺游历,苏东坡环视后对参寥说:“我生平从没有到这里来过,但眼前所见好象都曾经亲身经历过这似的,从这里到忏堂,应有九十二级阶梯。”叫人数后,果真如他所说。苏东坡对参寥说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经就在这所寺院中。”此后,苏东坡便经常到这所佛寺中盘桓小憩。
  
  大约元祐初年,苏东坡曾与黄庭坚一起去拜见一老者,老者一见面就说苏东坡的前世是五戒和尚,而黄庭坚的前世是一女子。苏东坡点头不语,黄庭坚却根本不相信,老者对他说:“你到涪陵时就会有人告诉你。”黄庭坚认为涪陵是被贬的官员才能去的地方,自己怎么会去呢?后来他果然被贬到了涪陵,几次梦见一女子托梦告诉他前世之事,方才不得不相信先前老者所说的话。
  
  这五戒和尚又是何人呢?据说他一目失明,还有一师兄叫明悟,五戒因为一念之差,同女子红莲有了苟且之事,犯了奸淫之戒,结果事情被已经有神通的明悟和尚看破,五戒羞愧难当,便坐化投胎去了。明悟已经预见五戒下一世可能谤佛谤僧,这样可能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于是他也赶紧坐化,紧追五戒投胎而去。到了这一世,五戒投胎成了苏东坡,而明悟就是苏东坡的好朋友佛印和尚。苏东坡刚开始时真的不信佛法,醉心功名,但佛印一直不离不弃地追随左右,苦心劝化点悟于他。自身的亲身遭遇,加上佛印的不断劝化点悟,苏东坡终于醒悟,不但深信因果轮回之说,而且崇信佛法,潜心修炼。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去世时,他对守在床边的三个儿子说:“我平生没做什么坏事,相信不会坠入地狱的,你们不要太伤心了。”又告诉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有的!”。
  
  苏东坡的后世是明朝袁中郞,也是位喜禅的文学家,袁以作《西方合论》的功德,往生西方,这才真了生死。
  


  
  ◎秦桧前生乃雁荡僧
  
  《印光大师文钞》中例举古之雁荡僧因见惑思惑未能伏而生死未能了,下一生是为秦桧,一经受生就迷失,迷失以后作恶害岳飞,最终下了地狱。
  
  宋代丞相秦桧谋害岳飞,造了种种重罪。地藏菩萨和他有缘(他在过去生中曾是地藏菩萨的香灯使),计划度他,只要他念一个“佛”字,就赦免他一切罪业。菩萨就化身为比丘去见他,说:“你应该念念佛了,你现在这么高的地位……。” 他说:“何必念呢?” 就是不说出一个“佛”字。菩萨就显神通,佛尘一拂,秦桧就跪了下来,于是要他看看,手上写的是什么字?(地藏菩萨手上有一个“佛”字)他看了以后,大发言论说:“我从小就念书,中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现在各国的文件都要先经我审阅,如果我连这个字都不识,我还当什么丞相!” 就是不念这个“佛”字。地藏菩萨一看,真的是业障深重,没法度他,就走了。后来秦桧死后堕了地狱。
  
  净空老法师在讲经中还讲到,清朝不知道是哪一个年代,有人杀猪毛去掉以后,在猪肚子底下有[秦桧七世身]。秦桧出了地狱,还要受七世猪身的果报。
  
  ◎岳飞命终落入鬼道
  
  朱镜宙老居士是章太炎的女婿,道德学问都非常好。早年修行,有相当功夫。到台湾后,发心印佛经,成立台湾印经处。临终时预知时至,在雪公李炳南老居士的助念下,瑞相往生。
  
  生前,朱老居士有讲:在宣统三年,也即民国前一年的时候,他还年轻,住在浙江温州乡下。邻村有个举人,是前清中举的。家境还不错,是个独生子,所以中举后没有做官,在家娶妻生子,持奉父母。
  
  一天睡午觉,做了一个非常清楚的梦。梦到有人敲门,就起身开门。一看,并不认识,是个当差的,军人打扮,送上一封信问:“你们这里有没有这个人?” 他一看,是自己的名字,就说:“没错,这是我的名字”。那军人说:“我们大将军请你去一趟”。他想自己虽然中了举人,但与官府没有往来,武官更是一个都不认识。于是就说:“你们是不是把名字搞错了?也许同名同姓啊!” 这个军差不分青红皂白地说:“既然名字都对,就请上马吧!” 硬是让他骑上马,如飞一般到了一个地方。见许多人在交头接耳的谈论些什么,他就上去打听将军是谁?在人告诉他:“岳飞”。他一想,不得了,岳飞是宋朝人,那我不是死了?过一会,岳飞升帐召见,讲准备北上讨伐金兵,请他做文案工作。他心里一想就说:“不行,我家里父母年岁大了,妻子还年轻,儿子很小,不能离开啊!” 岳飞告诉他:“我们离出兵还有三个月,我可以放你回去,你好好的去安家,三个月后我再派人来请你。” 于是把他送回来,他也就从梦中醒来。
  
  他将这个梦告诉了父母,父母说:“这是做梦嘛!哪里是真的啊!” 但是他自己觉得这个梦跟平常不一样。他相信三个月后岳飞一定派小鬼来接他。于是在随后的三个月中就处理家事,也处理后事。
  
  约定的时间到了,他通知了很多亲戚朋友。朱镜宙居士也去了,当时年轻,好奇心重,活生生的一个人,又不生病,看你怎么个死法?
  
  那一天,举人宴请宾客好几桌,饭后到自己房里,门窗都打开了,他梳洗得整整齐齐,穿了干净衣服,躺在床上,亲朋好友也都在房里。没多久,他就告诉父亲说:“岳飞派来的那个人在门口,我已经看到了。” 当时在场的别人都看不到。父亲很不高兴,在那里骂:“我只有一个儿子,养老都靠他,怎么可以叫他走。” 最后还是举人自己说:“人总有一死,死了能够追随岳飞,也算是一桩很光荣的事情。算了,让我去吧!” 他父亲哼了一声:“好吧!就算了。” 他父亲一答应,他就断气了。
  
  岳飞是民族英雄,功业永垂不朽,为什么不能升天?为什么不能转世做人而竟然落在鬼道?读了佛经,这才恍然大悟。《楞严经》中讲:“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 岳飞念念不忘杀金兵,杀心没断,是故落在鬼道。

  秦桧前世竟是雁荡山僧人。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
秦桧(1090-1155),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
秦桧的父亲叫秦敏学,曾做过玉山县令、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县令。秦桧早年做过私塾教师,靠微薄的学费度日,他对自己的生活处境很不满意,曾作诗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补为密州教授,接着又考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
宋钦宗时期,秦桧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秦桧再次拜相,前后执政十九年。
秦桧曾被封为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逝,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
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抗金;同时,秦桧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之一。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宋军诸路战线捷报不断:张俊攻克亳州,王胜攻克海州,岳飞于郾城大败金兀术。八月,秦桧力主和议,罢黜反对和议的喻樗、陈刚中等七人。九月,高宗在秦桧唆使下,晓谕韩世忠罢兵,诸路将帅皆被召回,蔡州、郑州、淮宁府等地再次落入金人之手。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兀术再次南下,宋将邵隆、王德等连战皆捷,收复商州、庐州等地。三月,秦桧传谕张俊、杨沂中、刘锜班师,濠州失陷,金兵北还。四月,秦桧密奏高宗“论功行赏”,收回诸将兵权,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回朝,分别被任命为枢密使和副使。九月,兀术有求和之意,秦桧上奏宋廷,派刘光远、曹勋出使金国,商议以淮水为界,宋朝割让唐、邓二州。十月,秦桧让谏官万俟卨弹劾岳飞,张俊又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岳飞父子被押送大理寺,后被赐死狱中。
秦桧的卖国行为历来为世人所不耻,历史名人多有评价。
梁启超说:“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无足比数。”
百姓们对秦桧的无耻行径更是深恶痛绝,并逐渐形成了许多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岳飞被秦桧夫妇施计杀害于风波亭,军民对此无不义愤填膺。临安一户饮食摊贩得知消息后也深感不忿,就搓捏了形如秦桧和王氏的两个面人,绞在一起放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人们为了发泄愤怒,便争相购买。随着顾客越来越多,店铺就简化制作工序,直接把两条面缠绕起来油炸,成为现今常见的炸油条。至今,有些地方仍有把油条称为油炸桧或油炸鬼。
元代时,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以表快意,谓之“遗臭冢”。有诗曰:“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明代时,有人在岳飞墓前种桧树,一劈为二,名曰“分尸桧”。清朝秦涧泉来到西湖岳飞墓前,自称“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传说有一地上演与秦桧相的剧目,忽然有人冲上台,将饰演秦桧的演员刺死,足见秦桧名声之臭。
隆兴元年(1163年)七月,宋孝宗下诏,追复岳飞官爵,以礼改葬杭州西子湖畔的栖霞岭,岳飞一案完全平反昭雪。其后,秦桧的跪像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来。
后人又铸成秦桧与其妻铁像,跪在岳飞坟前,来朝拜岳飞的都用铁板痛打二人铁像,并便溺于铁像之上,以此来泄恨。
后来,有一位秦姓浙江巡抚说,这两个岳飞坟前的铁像受人便溺,污秽了岳飞的坟墓,便把铁像投入西湖,以使岳飞坟墓常得清净。不想自此以后,西湖的水变得恶臭无比,再也无法饮用。还有人经常看见湖面漂浮着死尸,等到有人前去打捞,却又沉了下去。官府贴出告示,召集船只,集中打捞,打捞上来的却是被扔入湖中的铁像。可见秦桧罪业的深重,便又把铁像重新放回了岳飞坟前。直到民国十年,岳飞坟前仍然污秽不堪。
但是,秦桧这样一个遗臭万年的人传说竟是僧人转世。
《印光大师文钞》中说,秦桧的前身是一位雁荡山的僧人。
《乐邦遗稿》中有《秦太师留题雁荡灵峰寺》文,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段公案。
文中说,在秦桧还没有出生前,他的母亲忽然梦到一位身材魁梧的僧人登门化缘。秦桧的母亲问道:“你是哪里的僧人?”僧人答道:“我来自温洲雁荡峰。”僧人还说,他与秦家有缘,请求借宿一晚,秦桧的母亲高兴地同意了。后来秦桧长大成人,并步入仕途。
有一天,秦桧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岩洞中打坐,他感到非常诧异。后来秦桧因故来到雁荡山灵峰寺,游五百罗汉洞,感觉似曾相识,又想到他的母亲给他讲过的梦境,便在石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梦中石室尚依然,游宦于今二十年。
欲了世缘何日了,服膺至教但拳拳。
秦桧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了,一生不了道,轮回堕落,太可怕了。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4) (2017-07-14 16:37:18)[编辑][删除]转载▼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9》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的部分内容



我的两个不同的新浪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6018490403_0_1.html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08728010_0_1.html
《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文章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6bae0230102wlll.html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1)文章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6bae0230102wvnz.html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2)文章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6bae0230102wvo1.html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3)文章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6bae0230102wvo2.html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4)文章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6bae0230102wwq5.html
禅定入门略说(一)文章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6bae0230102wm3f.html


注:
1.本文为读经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2.禅定入门略说(二)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二),信佛修行入门略说(二),信佛修行入门,信佛修行问与答。
3.
《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1》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增加部分内容如本文中说。

  目录:
一.信佛修行的义理、行门、修行方法论述
  问:楞严咒有什么背诵方法?楞严咒的意思、注解是怎样的?
  问: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性本具佛性,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己修行的感觉?
  问:金刚经的核心义理是什么?为什么金刚经文中说“如是住”,后来又说无住?
  问:怎样用耳根修行?[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怎样才才能提高精进修行、提高学习佛经速度?[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问:怎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有益处?[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少欲?信佛修行者最快的修行行门是什么?
  问: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怎样才能解决?
  问:诸缘放下才能明心见性,怎样才能做到离诸攀缘、万缘放下?
  问: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问:为什么说诵持楞严咒有大功德?
  问:为什么说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有大的功德?



  问:楞严咒有什么背诵方法?楞严咒的意思、注解是怎样的?
  答:
  背诵楞严咒可以选择用分段记忆法,本文内容讲楞严咒记忆方法、分段记忆法,讲我的一些楞严咒的分段方法。
  般若文海简体站(http://book.foz.cn/)中圆瑛大师与海仁法师的楞严咒句子划分是相同的,本文请录海仁法师的楞严咒句子划分,作为楞严咒的分段方法的说明。
  清朝续法大师写有楞严咒注解,可在搜索网站搜索到。
  楞严咒中一些咒语有一些读音规律,不同咒语中一些咒语读音近似、相似或读音部分读音近似、相似,总结这些这些读音规律,知道一些读音近似、相似咒语,有助于记忆、背诵楞严咒,有助于记忆、背诵楞严咒时避免或减少遗漏、混淆。本文讲一些咒语的读音规律和不同咒语中一些读音近似、相似的咒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不同咒语中一些读音近似、相似的咒语。”
  楞严咒注音: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咒。南无大佛顶首楞严咒。南无大佛顶首楞严咒。
  南无楞严咒。南无楞严咒。南无楞严咒。
  尔时世尊从肉髻(jì) 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qíng)山持杵(chǔ),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yòu) 。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南无萨怛他(nā mó sà dá 'tuō/tā') 苏伽多耶(sū qié duō yē) 阿罗诃帝(ā là hē dì) 三藐三菩陀写(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xiě)。萨怛他(sà dá 'tuō/tā') 佛陀俱胝(fó tuó jù zhī) 瑟尼钐(sè ní shān)。南无萨婆(nā mó sà pó) 勃陀勃地(bó tuó bó dì) 萨跢鞞弊(sà duò pí bì)。南无萨多南(nā mó sà duō nán) 三藐三菩陀(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俱知喃(jù zhī nán)。娑舍啰婆迦(suō shě là pó jiā) 僧伽喃(sēng qié nán)。南无卢鸡(nā mó lú jī) 阿罗汉(ā luó hàn) 跢喃(duò nán)。南无苏卢多波那喃(nā mó sū lú duō bō 'nuó/nà' nán)。南无娑羯唎陀(nā mó suō jié lī tuó) 伽弥喃(qié mí nán)。南无卢鸡三藐伽跢喃(nā mó lú jī sān miǎo qié duò nán)。三藐伽波啰(sān miǎo qié bō là) 底波多那喃(dǐ bō duō 'nuó/nà' nán)。南无提婆离瑟赧(nā mó tí pó lí sè nǎn)。南无悉陀耶(nā mó xī tuó yē) 毗地耶(pí dì yē) 陀啰离瑟赧(tuó là lí sè nǎn)。舍波奴(shě bō nú) 揭啰诃(jiē là hē) 娑诃娑啰(suō hē suō là) 摩他喃(mó 'tuō/tā' nán)。南无跋啰诃摩尼(nā mó bá là hē mó ní)。南无因陀啰耶(nā mó yīn tuó là yē)。南无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嚧陀啰耶(lú tuó là yē)。乌摩般帝(wū mó bō dì)。娑醯夜耶(suō xī yè yē)。南无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那啰野拏耶('nuó/nà' là yě 'ná/nuó' yē)。槃遮摩诃(pán zhē mó hē) 三慕陀啰(sān mù tuó là)。南无悉羯唎多耶(nā mó xī jié lī duō yē)。南无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摩诃迦罗耶(mó hē jiā là yē)。地唎般剌那伽啰(dì lī bō là 'nuó/nà' qié là)。毗陀啰(pí tuó là) 波拏迦啰耶(bō 'ná/nuó' jiā là yē)。阿地目帝(ā dì mù dì)。尸摩舍那泥(shī mó shě 'nuó/nà' ní) 婆悉泥(pó xī ní)。摩怛唎伽拏(mó dá lī qié 'ná/nuó')。南无悉羯唎多耶(nā mó xī jié lī duō yē)。南无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多他伽跢(duō 'tuō/tā' qié duò) 俱啰耶(jù là yē)。南无般头摩(nā mó bō tóu mó) 俱啰耶(jù là yē)。南无跋阇啰(nā mó bá shé là) 俱啰耶(jù là yē)。南无摩尼(nā mó mó ní) 俱啰耶(jù là yē)。南无伽阇(nā mó qié shé) 俱啰耶(jù là yē)。南无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帝唎茶(dì lī chá) 输啰西那(shū là xī 'nuó/nà')。波啰诃啰(bō là hē là) 拏啰阇耶('ná/nuó' là shé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南无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南无阿弥多婆耶(nā mó ā mí duō pó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阿啰诃帝(ā là hē dì)。三藐三菩陀耶(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南无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阿刍鞞耶(ā chú pí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阿啰诃帝(ā là hē dì)。三藐三菩陀耶(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南无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鞞沙阇耶(pí shā shé yē) 俱卢吠柱唎耶(jù lú fèi zhù lī yē)。般啰婆啰阇耶(bō là pó là shé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南无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三补师毖多(sān bǔ shī bì duō)。萨怜捺啰剌阇耶(sà lián nà là là shé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阿啰诃帝(ā là hē dì)。三藐三菩陀耶(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南无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舍鸡野(shě jī yě) 母那曳(mǔ nà yè)。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阿啰诃帝(ā là hē dì)。三藐三菩陀耶(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南无婆伽婆帝(nā mó pó qié pó dì)。剌怛那(là dá 'nuó/nà') 鸡都啰阇耶(jī dū là shé yē)。跢他伽多耶(duō “tuō/tā” qié duō yē)。阿啰诃帝(ā là hē dì)。三藐三菩陀耶(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yē)。帝瓢(dì piáo) 南无萨羯唎多(nā mó sà jié lī duō)。翳昙(yì tán) 婆伽婆多(pó qié pó duō)。萨怛他(sà dá 'tuō/tā') 伽都瑟尼钐(qié dū sè ní shān)。萨怛多般怛蓝(sà dá duō bō dá lán)。南无阿婆啰视耽(nā mó ā pó là shì dān)。般啰帝(bō là dì) 扬歧啰(yáng qí là)。萨啰婆(sà là pó) 部多揭啰诃(bù duō jiē là hē)。尼羯啰诃(ní jiē là hē) 羯迦啰诃尼(jié jiā là hē ní)。跋啰(bá là) 毖地耶(bì dì yē) 叱陀你(chì tuó nǐ)。阿迦啰(ā jiā là) 密唎柱(mì lī zhù)。般唎(bō lī) 怛啰耶(dá là yē) 儜揭唎(níng jiē lī)。萨啰婆(sà là pó) 槃陀那(pán tuó 'nuó/nà') 目叉尼(mù chā ní)。萨啰婆(sà là pó) 突瑟吒(tū sè zhà)。突悉乏(tū xī fá) 般那你(bō 'nuó/nà' nǐ) 伐啰尼(fá là ní)。赭都啰(zhě dū là) 失帝南(shī dì nán)。羯啰诃(jié là hē) 娑诃萨啰若阇(suō hē sà là ruò shé)。毗多崩娑那羯唎(pí duō bēng suō 'nuó/nà' jié lī)。阿瑟吒冰舍帝南(ā sè zhà bīng shě dì nán)。那叉刹怛啰('nuó/nà' chā chà dá là) 若阇(ruò shé)。波啰萨陀(bō là sà tuó) 那羯唎('nuó/nà' jié lī)。阿瑟吒南(ā sè zhà nán)。摩诃羯啰诃(mó hē jié là hē) 若阇(ruò shé)。毗多崩(pí duō bēng) 萨那羯唎(sà 'nuó/nà' jié lī)。萨婆(sà pó) 舍都嚧(shě dū lú) 你婆啰若阇(nǐ pó là ruò shé)。呼蓝(hū lán) 突悉乏(tū xī fá) 难遮那舍尼(nán zhē 'nuó/nà' shě ní)。毖沙舍(bì shā shě) 悉怛啰(xī dá là)。阿吉尼(ā jí ní) 乌陀迦啰(wū tuó jiā là) 若阇(ruò shé)。阿般啰视多具啰(ā bō là shì duō jù là)。摩诃般啰战持(mó hē bō là zhàn chí)。摩诃叠多(mó hē dié duō)。摩诃帝阇(mó hē dì shé)。摩诃税多(mó hē shuì duō) 阇婆啰(shé pó là)。摩诃跋啰(mó hē bá là) 槃陀啰(pán tuó là) 婆悉你(pó xī nǐ)。阿唎耶多啰(ā lī yē duō là)。毗唎俱知(pí lī jù zhī)。誓婆毗阇耶(shì pó pí shé yē)。跋阇啰(bá shé là) 摩礼底(mó lǐ dǐ)。毗舍嚧多(pí shě lú duō)。勃腾罔迦(bó téng wǎng jiā)。跋阇啰(bá shé là) 制喝那阿遮(zhì hē 'nuó/nà' ē zhē)。摩啰制婆(mó là zhì pó) 般啰质多(bō là zhì duō)。跋阇啰(bá shé là) 擅持(chàn chí)。毗舍啰遮(pí shě là zhē)。扇多舍(shàn duō shě) 鞞提婆(pí tí pó) 补视多(bǔ shì duō)。苏摩嚧波(sū mó lú bō)。摩诃税多(mó hē shuì duō)。阿唎耶多啰(ā lī yē duō là)。摩诃婆啰(mó hē pó là) 阿般啰(ā bō là)。跋阇啰(bá shé là) 商羯啰(shāng jié là) 制婆(zhì pó)。跋阇啰(bá shé là) 俱摩唎(jù mó lī)。俱蓝陀唎(jù lán tuó lī)。跋阇啰(bá shé là) 喝萨多遮(hē sà duō zhē)。毗地耶(pí dì yē) 乾遮那(qián zhē 'nuó/nà') 摩唎迦(mó lī jiā)。啒苏母(kǔ sū mǔ) 婆羯啰跢那(pó jié là duò 'nuó/nà')。鞞嚧遮那(pí lú zhē 'nuó/nà') 俱唎耶(jù lī yē)。夜啰菟(yè là tú) 瑟尼钐(sè ní shān)。毗折蓝婆摩尼遮(pí zhē lán pó mó ní zhē)。跋阇啰(bá shé là) 迦那(jiā 'nuó/nà') 迦波啰婆(jiā bō là pó)。嚧阇那(lú shé 'nuó/nà') 跋阇啰(bá shé là) 顿稚遮(dùn zhì zhē)。税多遮(shuì duō zhē) 迦摩啰(jiā mó là)。刹奢尸(chà shē shī) 波啰婆(bō là pó)。翳帝夷帝(yì dì yí dì)。母陀啰羯拏(mǔ tuó là jié 'ná/nuó')。娑鞞啰忏(suō pí là chàn)。掘梵都(jué fàn dū) 印兔那(yìn tù 'nuó/nà') 么么写(mó mó xiě)。

  乌合牛(wū xin)。唎瑟揭拏(lī sè jiē 'ná/nuó')。般剌(bō là) 舍悉多(shě xī duō)。萨怛他(sà dá 'tuō/tā') 伽都瑟尼钐(qié dū sè ní shān)。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瞻婆那(zhān pó 'nuó/nà')。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悉眈婆那(xī dān pó 'nuó/nà')。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波啰瑟地耶(bō là sè dì yē) 三般叉(sān bō chā) 拏羯啰('ná/nuó' jié là)。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萨婆药叉(sà pó yào chā) 喝啰刹娑(hē là chà suō)。揭啰诃(jiē là hē) 若阇(ruò shé)。毗腾崩(pí téng bēng) 萨那羯啰(sà 'nuó/nà' jié là)。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者都啰(zhě dū là) 尸底南(shī dǐ nán)。揭啰诃(jiē là hē) 娑诃萨啰南(suō hē sà là nán)。毗腾崩(pí téng bēng) 萨那啰(sà 'nuó/nà' là)。虎合牛(hǔ xin)。都嚧雍(dū lú yōng)。啰叉(là chā)。婆伽梵(pó qié fàn)。萨怛他(sà dá 'tuō/tā') 伽都瑟尼钐(qié dū sè ní shān)。波啰点(bō là diǎn) 阇吉唎(shé jí lī)。摩诃(mó hē) 娑诃萨啰(suō hē sà là)。勃树(bó shù) 娑诃萨啰(suō hē sà là) 室唎沙(shì lī shā)。俱知(jù zhī) 娑诃萨泥(suō hē sà ní) 帝隶(dì li)。阿弊提视(ā bì tí shì) 婆唎多(pó lī duō)。吒吒罂迦(zhà zhà yīng jiā)。摩诃(mó hē) 跋阇嚧陀啰(bá shé lú tuó là)。帝唎(dì lī) 菩婆那(pú pó 'nuó/nà')。曼茶啰(màn chá là)。乌合牛(wū xin)。娑悉帝(suō xī dì) 薄婆都(bù pó dū)。么么(mó mó)。印兔那(yìn tù 'nuó/nà') 么么写(mó mó xiě)。

  啰阇婆夜(là shé pó yè)。主啰跋夜(zhǔ là bá yè)。阿祇尼(ā qí ní) 婆夜(pó yè)。乌陀迦(wū tuó jiā) 婆夜(pó yè)。毗沙(pí shā) 婆夜(pó yè)。舍萨多啰(shě sà duō là) 婆夜(pó yè)。婆啰(pó là) 斫羯啰(zhuó jié là) 婆夜(pó yè)。突瑟叉(tū sè chā) 婆夜(pó yè)。阿舍你(ā shě nǐ) 婆夜(pó yè)。阿迦啰(ā jiā là) 密唎柱(mì lī zhù) 婆夜(pó yè)。陀啰尼(tuó luó ní) 部弥剑(bù mí jiàn) 波伽波陀(bō qié bō tuó) 婆夜(pó yè)。乌啰迦(wū là jiā) 婆多(pó duō) 婆夜(pó yè)。剌阇坛茶(là shé tán chá) 婆夜(pó yè)。那伽婆夜('nuó/nà' qié pó yè)。毗条怛(pí tiáo dá) 婆夜(pó yè)。苏波啰拏(sū bō là 'ná/nuó') 婆夜(pó yè)。药叉(yào chā) 揭啰诃(jiē là hē)。啰叉私(là chā sī) 揭啰诃(jiē là hē)。毕唎多(bì lī duō) 揭啰诃(jiē là hē)。毗舍遮(pí shě zhē) 揭啰诃(jiē là hē)。部多(bù duō) 揭啰诃(jiē là hē)。鸠槃茶(jiū pán chá) 揭啰诃(jiē là hē)。补丹那(bǔ dān 'nuó/nà') 揭啰诃(jiē là hē)。迦吒补丹那(jiā zhà bǔ dān 'nuó/nà') 揭啰诃(jiē là hē)。悉乾度(xī qián dù) 揭啰诃(jiē là hē)。阿播悉摩啰(ā bō xī mó là) 揭啰诃(jiē là hē)。乌檀摩陀(wū tán mó tuó) 揭啰诃(jiē là hē)。车夜揭啰诃(chē yè jiē là hē)。醯唎婆帝(xī lī pó dì) 揭啰诃(jiē là hē)。社多(shè duō) 诃唎南(hē lī nán)。揭婆(jiē pó) 诃唎南(hē lī nán)。嚧地啰(lú dì là) 诃唎南(hē lī nán)。忙娑(máng suō) 诃唎南(hē lī nán)。谜陀(mí tuó) 诃唎南(hē lī nán)。摩阇(mó shé) 诃唎南(hē lī nán)。阇多(shé duō) 诃唎女(hē lī nǚ)。视比多(shì bǐ duō) 诃唎南(hē lī nán)。毗多(pí duō) 诃唎南(hē lī nán)。婆多(pó duō) 诃唎南(hē lī nán)。阿输遮(ā shū zhē) 诃唎女(hē lī nǚ)。质多(zhì duō) 诃唎女(hē lī nǚ)。帝钐(dì shān) 萨鞞钐(sà pí shān)。萨婆(sà pó) 揭啰诃南(jiē là hē ná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波唎(bō lī) 跋啰(bá là) 者迦(zhě jiā)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茶演尼(chá yǎn ní)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摩诃般输(mó hē bō shū) 般怛夜(bō dá yè)。嚧陀啰(lú tuó là)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那啰夜拏('nuó/nà' là yè 'ná/nuó')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怛埵伽嚧(dá duǒ qié lú) 茶西(chá xī)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摩诃迦啰(mó hē jiā là) 摩怛唎伽拏(mó dá lī qié 'ná/nuó')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迦波唎迦讫唎担(jiā bō lī jiā 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阇耶羯啰(shé yè jié là) 摩度羯啰(mó dù jié là)。萨婆(sà pó) 啰他(là 'tuō/tā') 娑达那(suō dá 'nuó/nà')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赭咄啰(zhě duō là) 婆耆你(pó qí nǐ)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毗唎羊(pí lī yáng) 讫唎知(qì lī zhī)。难陀(nán tuó) 鸡沙啰(jī shā là) 伽拏(qié 'ná/nuó') 般帝(bō dì)。索醯夜(suǒ xī yè)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那揭那('nuó/nà' jiē 'nuó/nà') 舍啰(shě là) 婆拏(pó 'ná/nuó')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阿罗汉(ā luó hàn) 讫唎担(qì lī dān) 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毗多啰伽(pí duō là qié)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 跋阇啰波你(bá shé là bō nǐ)。具醯夜(jù xī yè) 具醯夜(jù xī yè)。迦地(jiā dì) 般帝(bō dì) 讫唎担(qì lī dān)。毗陀夜阇(pí tuó yè shé) 嗔陀夜弥(chēn tuó yè mí)。鸡啰夜弥(jī là yè mí)。啰叉罔(là chā wǎng)。婆伽梵(pó qié fàn)。印兔那(yìn tù 'nuó/nà') 么么写(mó mó xiě)。

  婆伽梵(pó qié fàn)。萨怛多(sà dá duō) 般怛啰(bō dá là)。南无粹都帝(nā mó cuì dū dì)。阿悉多(ā xī duō) 那啰剌迦('nuó/nà' là là jiā)。波啰婆(bō là pó) 悉普吒(xī pǔ zhà)。毗迦(pí jiā) 萨怛多(sà dá duō) 钵帝唎(bō dì lī)。什佛啰(shí fó là) 什佛啰(shí fó là)。陀啰陀啰(tuó là tuó là)。频陀啰(pín tuó là) 频陀啰(pín tuó là) 嗔陀嗔陀(chēn tuó chēn tuó)。虎合牛(hǔ xin)。虎合牛(hǔ xin)。泮吒(pàn zhà)。泮吒(pàn zhà) 泮吒(pàn zhà) 泮吒(pàn zhà) 泮吒(pàn zhà)。娑诃(suō hē)。醯醯泮(xī xī pàn)。阿牟迦耶泮(ā móu jiā yē pàn)。阿波啰(ā bō là) 提诃多泮(tí hē duō pàn)。婆啰(pó là) 波啰陀泮(bō là tuó pàn)。阿素啰(ā sù là) 毗陀啰(pí tuó là) 波迦泮(bō jiā pàn)。萨婆(sà pó) 提鞞(tí pí)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那伽('nuó/nà' qié)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药叉(yào chā)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乾闼婆(qián tà pó)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补丹那(bǔ dān 'nuó/nà') 弊泮(bì pàn)。迦吒补丹那(jiā zhà bǔ dān 'nuó/nà')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突狼枳帝(tū láng zhǐ dì)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突涩比犁讫瑟帝(tū sè bǐ lí qì sè dì)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什婆唎(shí pó lí)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阿播悉摩犁(ā bō xī mó lí)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舍啰(shě là) 婆拏(pó 'ná/nuó')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地帝鸡(dì dì jī)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怛摩陀继(dá mó tuó jì) 弊泮(bì pàn)。萨婆(sà pó) 毗陀耶(pí tuó yē) 啰誓(là shì) 遮犁(zhē lí) 弊泮(bì pàn)。阇夜羯啰(shé yè jié là) 摩度羯啰(mó dù jié là)。萨婆(sà pó) 啰他(là 'tuō/tā') 娑陀鸡(suō tuó jī) 弊泮(bì pàn)。毗地夜(pí dì yè) 遮唎(zhē lī) 弊泮(bì pàn)。者都啰(zhě dū là) 缚耆你('fù/wā' qí nǐ) 弊泮(bì pàn)。跋阇啰(bá shé là) 俱摩唎(jù mó lī)。毗陀夜(pí tuó yè) 啰誓(là shì) 弊泮(bì pàn)。摩诃波啰(mó hē bō là) 丁羊(dīng yáng) 乂耆唎('yì/ài' qí lī) 弊泮(bì pàn)。跋阇啰(bá shé là) 商羯啰夜(shāng jié là yè)。波啰丈耆(bō là zhàng qí) 啰阇耶泮(là shé yē pàn)。摩诃迦啰夜(mó hē jiā là yè)。摩诃(mó hē) 末怛唎迦拏(mò dá lī jiā 'ná/nuó')。南无(nā mó) 娑羯唎多(suō jié lī duō) 夜泮(yè pàn)。毖瑟拏婢(bì sè 'ná/nuó' pí) 曳泮(yè pàn)。勃啰诃(bó là hē) 牟尼(móu ní) 曳泮(yè pàn)。阿耆尼(ā qí ní) 曳泮(yè pàn)。摩诃羯唎(mó hē jié lī) 曳泮(yè pàn)。羯啰檀持(jié là tán chí) 曳泮(yè pàn)。蔑怛唎(miè dá lī) 曳泮(yè pàn)。唠怛唎(lào dá lī) 曳泮(yè pàn)。遮文茶(zhē wén chá) 曳泮(yè pàn)。羯逻啰怛唎(jié luó là dá lī) 曳泮(yè pàn)。迦般唎(jiā bō lī) 曳泮(yè pàn)。阿地目(ā dì mù) 质多(zhì duō) 迦尸摩(jiā shī mó) 舍那(shě 'nuó/nà')。婆私你(pó sī nǐ) 曳泮(yè pàn)。演吉质(yǎn jí zhì)。萨埵(sà duǒ) 婆写(pó xiě)。么么(mó mó) 印兔那(yìn tù 'nuó/nà') 么么写(mó mó xiě)。

  突瑟吒(tū sè zhà) 质多(zhì duō)。阿末怛唎(ā mò dá lī) 质多(zhì duō)。乌阇(wū shé) 诃啰(hē là)。伽婆(qié pó) 诃啰(hē là)。嚧地啰(lú dì là) 诃啰(hē là)。婆娑(pó suō) 诃啰(hē là)。摩阇(mó shé) 诃啰(hē là)。阇多(shé duō) 诃啰(hē là)。视毖多(shì bì duō) 诃啰(hē là)。跋略夜(bá lüè yè) 诃啰(hē là)。乾陀(qián tuó) 诃啰(hē là)。布史波(bù shǐ bō) 诃啰(hē là)。颇啰(pō là) 诃啰(hē là)。婆写(pó xiě) 诃啰(hē là)。般波(bō bō) 质多(zhì duō)。突瑟吒(tū sè zhà) 质多(zhì duō)。唠陀啰(lào tuó là) 质多(zhì duō)。药叉(yào chā) 揭啰诃(jiē là hē)。啰刹娑(là chà suō) 揭啰诃(jiē là hē)。闭隶多(bì lí duō) 揭啰诃(jiē là hē)。毗舍遮(pí shě zhē) 揭啰诃(jiē là hē)。部多(bù duō) 揭啰诃(jiē là hē)。鸠槃茶(jiū pán chá) 揭啰诃(jiē là hē)。悉乾陀(xī qián tuó) 揭啰诃(jiē là hē)。乌怛摩陀(wū dá mó tuó) 揭啰诃(jiē là hē)。车夜(chē yè) 揭啰诃(jiē là hē)。阿播萨摩啰(ā bō sà mó là) 揭啰诃(jiē là hē)。宅袪革(zhái qū gé)茶耆尼(chá qí ní) 揭啰诃(jiē là hē)。唎佛帝(lī fó dì) 揭啰诃(jiē là hē)。阇弥迦(shé mí jiā) 揭啰诃(jiē là hē)。舍俱尼(shě jù ní) 揭啰诃(jiē là hē)。姥陀啰('lǎo/mǔ' tuó là) 难地迦(nán dì jiā) 揭啰诃(jiē là hē)。阿蓝婆(ā lán pó) 揭啰诃(jiē là hē)。乾度波尼(qián dù bō ní) 揭啰诃(jiē là hē)。什伐啰(shí fá là) 堙迦醯迦(yīn jiā xī jiā)。坠帝药迦(zhuì dì yào jiā)。怛隶帝药迦(dá lì dì yào jiā)。者突托迦(zhě tū tuō jiā)。昵提(ní tí) 什伐啰(shí fá là) 毖钐摩(bì shān mó) 什伐啰(shí fá là)。薄底迦(bù dǐ jiā)。鼻底迦(bí dǐ jiā)。室隶(shì lì) 瑟密迦(sè mì jiā)。娑你(suō nǐ) 般帝迦(bō dì jiā)。萨婆(sà pó) 什伐啰(shí fá là)。室嚧吉帝(shì lú jí dì)。末陀(mò tuó) 鞞达(pí dá) 嚧制剑(lú zhì jiàn)。阿绮嚧钳(ā qǐ lú qián)。目佉嚧钳(mù qié lú qián)。羯唎突嚧钳(jié lī tū lú qián)。揭啰诃(jiē là hē) 揭蓝(jiē lán)。羯拏(jiē lá) 输蓝(shū lán)。惮多(dàn duō) 输蓝(shū lán)。迄唎夜(qì lī yè) 输蓝(shū lán)。末么(mò mò) 输蓝(shū lán)。跋唎室婆(bá lī shì pó) 输蓝(shū lán)。毖栗瑟吒(bì lì sè zhà) 输蓝(shū lán)。乌陀啰(wū tuó là) 输蓝(shū lán)。羯知输蓝(jié zhī shū lán)。跋悉帝输蓝(bá xī dì shū lán)。邬嚧输蓝(wū lú shū lán)。常伽输蓝(cháng qié shū lán)。喝悉多输蓝(hē xī duō shū lán)。跋陀输蓝(bá tuó shū lán)。娑房盎伽(suō fáng 'yàng/àng' qié) 般啰(bō là) 丈伽(zhàng qié) 输蓝(shū lán)。部多(bù duō) 毖跢茶(bì duò chá)。茶耆尼(chá qí ní) 什婆啰(shí pó là)。陀突嚧迦(tuó tū lú jiā) 建咄嚧吉知(jiàn duō lú jí zhī) 婆路多毗(pó lù duō pí)。萨般嚧(sà bō lú) 诃凌伽(hē líng qié)。输沙怛啰(shū shā dá là) 娑那羯啰(suō 'nuó/nà' jié là)。毗沙喻迦(pí shā yù jiā)。阿耆尼(ā qí ní) 乌陀迦(wū tuó jiā)。末啰(mò là) 鞞啰(pí là) 建跢啰(jiàn duò là)。阿迦啰(ā jiā là) 密唎咄(mì lī duō) 怛敛部迦(dá liǎn bù jiā)。地栗剌吒(dì lì là zhà)。毖唎瑟质迦(bì lī sè zhì jiā)。萨婆那俱啰(sà pó 'nuó/nà' jù là)。肆引伽弊(sì yǐn qié bì) 揭啰唎(jiē là lī) 药叉(yào chā) 怛啰刍(dá là chú)。末啰视(mò là shì) 吠帝钐(fèi dì shān) 娑鞞钐(suō pí shān)。悉怛多(xī dá duō) 钵怛啰(bō dá là)。摩诃跋阇嚧(mó hē bá shé lú) 瑟尼钐(sè ní shān)。摩诃般赖(mó hē bō lài) 丈耆蓝(zhàng qí lán)。夜波突陀(yè bō tū tuó) 舍喻阇那(shě yù shé 'nuó/nà')。辫怛隶拏(biàn dá lí 'ná/nuó')。毗陀耶(pí tuó yē) 槃昙迦嚧弥(pán tán jiā lú mí)。帝殊(dì shū) 槃昙迦嚧弥(pán tán jiā lú mí)。般啰毗陀(bō là pí tuó) 槃昙迦嚧弥(pán tán jiā lú mí)。跢侄他(duò zhí 'tuō/tā')。唵(ǎn)。阿那隶(ā 'nuó/nà' lí)。毗舍提(pí shě tí)。鞞啰(pí là) 跋阇啰(bá shé là) 陀唎(tuó lī)。槃陀槃陀你(pán tuó pán tuó nǐ)。跋阇啰(bá shé là) 谤尼泮(bàng ní pàn)。虎合牛都嚧瓮泮(hǔ xin dū lú 'yin/yōng' pàn)。莎婆诃(suō pó hē)。


注:
1.上面注音版本的楞严咒来源于我的新浪博客,我的新浪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08728010_0_1.html
2.有不同读音版本的楞严咒,但大部分读音相同,读音基本相同,大部分咒语中的字以汉字原来的国语发音为咒语读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大部分咒语中的字以汉字原来的国语发音为咒语读音。”
3.有不同的读音,不知那个音为准的咒语中的字,选择读汉字的国语读音也可。读汉字的国语读音较为顺畅易读时,可以选择读汉字的国语读音。
4.“印兔那”中的“那”字有几个不同的国语拼音其中有“nā;nè;nuó”
5.yin/yōng表示注音的字可以读yin或yōng


  般若文海简体站(http://book.foz.cn/)中圆瑛大师与海仁法师的楞严咒句子划分是相同的,下面请录海仁法师的楞严咒句子划分,作为楞严咒的分段方法的说明。
  为清楚快捷说明我的楞严咒的小段、中段划分,在文中,楞严咒两小段之间标记符号“△△”,两中段之间标记符号“◇◇”


  楞严咒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咒。南无大佛顶首楞严咒。南无大佛顶首楞严咒。
  南无楞严咒。南无楞严咒。南无楞严咒。
  尔时世尊从肉髻(jì) 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qíng)山持杵(chǔ),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yòu) 。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第一会)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1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2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哆鞞弊3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4娑舍罗婆迦僧伽喃5△△南无卢鸡阿罗汉哆喃6南无苏卢多波那喃7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8△△南无卢鸡三藐伽哆喃9三藐伽婆罗底波多那喃10南无提婆离瑟赧11△△南无悉陀耶毗地耶陀罗离瑟赧12舍波奴揭罗诃裟诃娑罗摩他喃13△△南无跋罗诃摩泥14南无因陀罗耶15南无婆伽婆帝16卢陀罗耶17乌摩般帝18娑醯夜耶19△△南无婆伽婆帝20那罗野拏耶21槃遮摩诃三慕陀罗22南无悉羯唎多耶23△△南无婆伽婆帝24摩诃迦罗耶25地唎般剌那伽罗26毗陀罗波拏迦罗耶27阿地目帝28尸摩舍那泥婆悉泥29摩怛唎伽拏30南无悉羯唎多耶31△△南无婆伽婆帝32多他伽跢俱罗耶33南无般头摩俱罗耶34南无跋阇罗俱罗耶35南无摩尼俱罗耶36南无伽阇俱罗耶37△△南无婆伽婆帝38帝唎茶输罗西那39波罗诃罗孥罗阇耶40跢他伽多耶41南无婆伽婆帝42南无阿弥多婆耶43哆他伽多耶44阿罗诃帝45三藐三菩陀耶46南无婆伽婆帝47阿刍鞞耶48跢他伽多耶49阿罗诃帝50三藐三菩陀耶51南无婆伽婆帝52鞞沙阇耶俱卢吠柱唎耶53般罗婆罗阇耶54跢他伽多耶55△△南无婆伽婆帝56三补师毖多57萨怜捺罗剌阇耶58跢他伽多耶59阿罗诃帝60三藐三菩陀耶61南无婆伽婆帝62舍鸡野母那曳63跢他伽多耶64阿罗诃帝65三藐三菩陀耶66南无婆伽婆帝67剌怛那鸡都罗阇耶68跢他伽多那69阿罗诃帝70三藐三菩陀耶71△△◇◇帝瓢南无萨羯唎多72翳昙婆伽婆多73△△萨怛他伽都瑟尼钐74萨怛多般怛蓝75南无阿婆罗视耽76般罗帝扬岐罗77萨罗婆部多揭罗诃78尼揭罗诃羯迦罗诃尼79△△跋罗毖地耶叱陀你80阿迦罗密唎柱81般唎怛罗耶伫揭唎82△△萨罗婆槃陀那目叉尼83萨罗婆突瑟吒84突悉乏般那你伐罗尼85赭都罗失帝南86羯罗诃娑诃萨罗若阇87毗多崩娑那羯唎88△△阿瑟吒冰舍帝南89那叉刹怛罗若阇90波罗萨陀那羯唎91阿瑟吒南92摩诃揭罗诃若阇93毗多崩萨那羯唎94△△萨婆舍都卢你婆罗若阇95呼蓝突悉乏难遮那舍尼96毖沙舍悉怛啰97阿吉尼乌陀迦罗若阇98阿般罗视多具罗99△△摩诃般罗战持100摩诃叠多101摩诃帝阇102摩诃税多阇婆罗103摩诃跋罗槃陀罗婆悉你104阿唎耶多罗105毗唎俱知106誓婆毗阇耶107跋阇罗摩礼底108毗舍卢多109勃腾罔迦110△△跋阇罗制喝那阿遮111摩罗制婆般罗质多112跋阇罗擅持113毗舍罗遮114扇多舍鞞提婆补视多115苏摩卢波116摩诃税多117阿唎耶多罗118摩诃婆罗阿般罗119△△跋阇罗商揭罗制婆120跋阇罗俱摩唎121俱蓝陀唎122跋阇罗喝萨多遮123毗地耶干遮那摩唎迦啒苏母124婆羯罗哆那125鞞卢遮那俱唎耶126夜罗菟瑟尼钐127毗折蓝婆摩尼遮128△△跋阇罗迦那迦波罗婆炉阇那129跋阇罗顿稚遮130税多遮迦摩罗131刹奢尸波罗婆132翳帝夷帝133母陀罗羯拏134娑鞞罗忏135掘梵都136印兔那么么写137△△◇◇

(第二会)

乌[合牛]138唎瑟揭拏139般剌舍悉多140萨怛他伽都瑟尼钐141△△虎[合牛]142都卢雍143瞻婆那144△△虎[合牛]145都卢雍146悉耽婆那147△△虎[合牛]148都卢雍149波罗瑟地耶三般叉拏羯罗150△△虎[合牛]151都卢雍152萨婆药叉喝罗刹娑153揭罗诃若阇154毗腾崩萨那羯罗155△△虎[合牛]156都卢雍157者都罗尸底南158揭罗诃娑诃萨罗南159毗腾崩萨那罗160△△◇◇虎[合牛]161都卢雍162罗叉163婆伽梵164萨怛他伽都瑟尼钐165波罗点阇吉唎166摩诃娑诃萨罗167勃树娑诃萨罗室唎沙168俱知娑诃萨泥帝隶169阿弊提视婆唎多170吒吒嘤迦171摩诃跋阇卢陀罗172帝唎菩婆那173曼茶罗175乌[合牛]175娑悉帝薄婆都176么么177印兔那么么写178△△◇◇

(第三会)

罗阇婆夜179主罗跋夜180阿只尼婆夜181乌陀迦婆夜182毗沙婆夜183舍萨多罗婆夜184婆罗斫羯罗婆夜185△△突瑟叉婆夜186阿舍你婆夜187阿迦罗密唎柱婆夜188陀罗尼部弥剑波伽波陀婆夜189△△乌罗迦婆多婆夜190剌阇坛茶婆夜191那伽婆夜192毗条怛婆夜193苏波罗拏婆夜194△△药叉揭罗诃195罗叉私揭罗诃196毕唎多揭罗诃197毗舍遮揭罗诃198△△部多揭罗诃199鸠槃茶揭罗诃200补丹那揭罗诃201迦吒补丹那揭罗诃202△△悉干度揭罗诃203阿播悉摩罗揭罗诃204乌檀摩陀揭罗诃205车夜揭罗诃206醯唎婆帝揭罗诃207△△社多诃唎南208揭婆诃唎南209嚧地罗诃唎南210忙娑诃唎南211谜陀诃唎南212△△摩阇诃唎南213阇多诃唎女214视比多诃唎南215毗多诃唎南216婆多诃唎南217阿输遮诃唎女218质多诃唎女219帝钐萨鞞钐220萨婆揭罗诃南221△△◇◇毗陀耶阇嗔陀夜弥222鸡罗夜弥223波唎跋罗者迦讫唎担224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25鸡罗夜弥226茶演尼讫唎担227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28鸡罗夜弥229摩诃般输般怛夜230卢陀罗讫唎担231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32鸡罗夜弥233那罗夜拏讫唎担234△△◇◇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35鸡罗夜弥236怛埵伽卢茶西讫唎担237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38鸡罗夜弥239摩诃迦罗摩怛唎伽拏讫唎担240毗陀夜阇嗔陀夜弥鸡罗夜弥242迦波唎迦讫唎担243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44鸡罗夜弥245阇夜羯罗摩度羯罗246萨婆罗他娑达那讫唎担247△△◇◇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48溪罗夜弥249赭咄罗婆耆你讫唎担250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51鸡罗夜弥252毗唎羊讫唎知253难陀鸡沙罗伽拏般帝254索醯夜讫唎担255△△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56鸡罗夜弥257那揭那舍罗婆拏讫唎担258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59鸡罗夜弥260阿罗汉讫唎担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61鸡罗夜弥262毗多罗伽讫唎担263△△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64鸡罗夜弥跋阇罗波你265具醯夜具醯夜266迦地般帝讫唎担267毗陀夜阇嗔陀夜弥268鸡罗夜弥269罗叉罔270婆伽梵271印兔那么么写272△△◇◇

(第四会)

婆伽梵273萨怛多般怛罗274南无粹都帝275阿悉多那罗剌迦276波罗婆悉普吒277毗迦萨怛多钵帝唎278△△什佛罗什佛罗279陀罗陀罗280频陀罗频陀罗嗔陀嗔陀281虎[合牛]282虎[合牛]283泮吒284泮吒泮吒泮吒泮吒285△△娑诃286醯醯泮287阿牟迦耶泮288阿波罗提诃多泮289婆罗波罗陀泮390阿素罗毗陀罗波迦泮291△△◇◇萨婆提鞞弊泮292萨婆那伽弊泮293萨婆药叉弊泮294萨婆乾闼婆弊泮295萨婆补丹那弊泮296迦吒补丹那弊泮297△△萨婆突狼枳帝弊泮298萨婆突涩比犁讫瑟帝弊泮299萨婆什婆利弊泮300萨婆阿播悉摩唎弊泮301萨婆舍罗婆拏弊泮302萨婆地帝鸡弊泮303萨婆怛摩陀继弊泮304萨婆毗陀耶罗誓遮犁弊泮305阇夜羯罗摩度羯罗306△△萨婆罗他娑陀鸡弊泮307毗地夜遮唎弊泮308者都罗缚耆你弊泮309跋阇罗俱摩唎310毗陀夜罗誓弊泮311摩诃波罗丁羊乂耆唎弊泮312跋阇罗商羯罗夜313波罗丈耆罗阇耶泮314△△◇◇摩诃迦罗夜315摩诃末怛唎迦拏316南无娑羯唎多夜泮317毖瑟孥婢曳泮318勃罗诃牟尼曳泮319阿耆尼曳泮320摩诃羯唎曳泮321羯罗檀迟曳泮322△△蔑怛唎曳泮323唠怛唎曳泮324遮文茶曳泮325羯逻罗怛唎曳泮326△△迦般唎曳泮327阿地目质多迦尸摩舍那328婆私你曳泮329演吉质330萨埵婆写331么么印兔那么么写332△△◇◇

(第五会)

突瑟吒质多333阿末怛唎质多334乌阇诃罗335伽婆诃罗336卢地罗诃罗337婆娑诃罗338△△摩阇诃罗339阇多诃罗340视毖多诃罗341跋略夜诃罗342乾陀诃罗343布史波诃罗344颇罗诃罗345婆写诃罗346△△般波质多347突瑟吒质多348唠陀罗质多349药叉揭罗诃350罗刹娑揭罗诃351闭隶多揭罗诃352毗舍遮揭罗诃353部多揭罗诃354鸠槃茶揭罗诃355△△悉乾陀揭罗诃356乌怛摩陀揭罗诃357车夜揭罗诃358阿播萨摩罗揭罗诃359宅祛革茶耆尼揭罗诃360唎佛帝揭罗诃361阇弥迦揭罗诃362舍俱尼揭罗诃363姥陀罗难地迦揭罗诃364阿蓝婆揭罗诃365干度波尼揭罗诃366△△什伐罗堙迦醯迦367坠帝药迦368怛隶帝药迦369者突托迦370尼提什伐罗毖钐摩什伐罗371薄底迦372鼻底迦373室隶瑟密迦374娑你般帝迦375萨婆什伐罗376△△◇◇室嚧吉帝377末陀鞞达卢制剑378阿绮卢钳379目怯嚧钳380羯唎突嚧钳381△△揭罗诃揭蓝382羯拏输蓝383惮多输蓝384迄唎夜输蓝385末么输蓝386跋唎室婆输蓝387毖栗瑟吒输蓝388△△乌陀罗输蓝389羯知输蓝390跋悉帝输蓝391邬卢输蓝392常伽输蓝393喝悉多输蓝394跋陀输蓝395娑房盎伽般罗丈伽输蓝396△△部多毖哆茶397茶耆尼什婆罗398陀突卢迦建咄卢吉知婆路多毗399萨般嚧诃凌伽400△△输沙怛罗娑那羯罗401毗沙喻迦402阿耆尼乌陀迦403末罗鞞罗建哆罗404△△阿迦罗密唎咄怛敛部迦405地栗刺吒406毖唎瑟质迦407萨婆那俱罗408△△肆引伽弊揭罗唎药叉怛罗刍409末罗视吠帝钐娑鞞钐410悉怛多钵怛罗411摩诃跋阇卢瑟尼钐412摩诃般赖丈耆蓝413△△夜波突陀舍喻阇那414辫怛隶拏415毗陀耶槃昙迦卢弥416帝殊槃昙迦嚧弥417般罗毗陀槃昙迦卢弥418△△哆侄他419唵420阿那隶421毗舍提422鞞罗跋阇罗陀唎423槃陀槃陀你424跋阇罗谤尼泮425虎[合牛]都嚧瓮泮426莎婆诃427△△◇◇

  
    楞严咒中不同咒语中有一些读音规律,不同咒语中一些咒语读音近似、相似或读音部分读音近似、相似,总结这些这些读音规律,知道不同咒语中一些读音近似、相似的咒语,有助于记忆、背诵楞严咒,有助于记忆、背诵楞严咒时减少或避免遗漏、混淆。一些咒语的读音规律和不同咒语中一些读音近似、相似的咒语:
  (1.1)第一大段(注:第一大段即第一会,第二大段即第二会,依此类推。)第6句和第9句均以“南无卢鸡”开始,因此6~9句划分为一小段,9~11句划分为一小段。
  (1.2)第一会83句、84句均以“萨罗婆”为开始,因此,83~88句划分为一小段。
  (1.3)第一会100句~104句均以“摩诃”为开始,因此,100句~110划分为一小段。
  (1.4)第二大段有多句“虎[合牛] 都卢雍”
  (1.5)第一大段74句和75句均以“萨怛”开始,因此,74~79句划分为一小段。
  (1.6)第三大段208~212句共5句划分为一小段。
  (1.7)“勃罗诃牟尼曳泮319” 后面还有三句才到下一小段。  
  (1.8)第一大段(注:第一大段即第一会,第二大段即第二会,依此类推。)中41句“跢他伽多耶”后面无“阿罗诃帝”,44句、49句后面均有“阿罗诃帝”,55句后无“阿罗诃帝”,可以简记为121,为方便记忆,38句至55句划分为一个小段。
  (1.9)第三大段202句和第五大段355句后有几句咒语读音相似或相同,但顺序不同:第三大段203句“悉干度揭罗诃”与第五大段356句“悉乾陀揭罗诃”读音近似,第三大段204句“阿播悉摩罗揭罗诃”与第五大段359句“阿播萨摩罗揭罗诃”读音近似,第三大段“乌檀摩陀揭罗诃205”与第五大段“乌怛摩陀揭罗诃357”读音近似,第三大段“车夜揭罗诃206”与“车夜揭罗诃358”读音相同。
  (2.0)第三大段,有三句咒语中有“诃唎女”:阇多诃唎女214,阿输遮诃唎女218,质多诃唎女219,214句后面有三句咒语最后三个字均为“诃唎南”。简记为“1132”为方便记忆,213句至221句划分为一个小段。
  (2.1)第四大段,284句至285句连续有五句重复的“泮吒”“泮吒284泮吒泮吒泮吒泮吒285”。
  (2.2)楞严咒中搜索“崩”:第一大段:“毗多崩娑那羯唎88”;第二大段:“毗多崩萨那羯唎94”;第二大段:“毗腾崩萨那羯罗155”;第二大段:“毗腾崩萨那罗160”。
  (2.3)第五大段379句至381句连续三句咒语结尾一个字为“钳”:“阿绮卢钳379目怯嚧钳380羯唎突嚧钳381”。
  (2.4)第五大段382句至388句7句咒语中,第一句以“蓝”结尾,剩下六句以“输蓝”两个字结尾:“揭罗诃揭蓝382羯拏输蓝383惮多输蓝384迄唎夜输蓝385末么输蓝386跋唎室婆输蓝387毖栗瑟吒输蓝388”为记忆方便,382句至388句划分为一小段,背诵的同时可以用手指数7句咒语的数量,这样背诵咒语时可以减少或避免遗漏和混淆。
  (2.5)第五大段:389句至396句均以“输蓝”二字为结尾:“乌陀罗输蓝389羯知输蓝390跋悉帝输蓝391邬卢输蓝392常伽输蓝393喝悉多输蓝394跋陀输蓝395娑房盎伽般罗丈伽输蓝396”为记忆方便,389句至396句划分为一小段,背诵的同时可以用手指数8句咒语的数量,这样背诵咒语时可以减少或避免遗漏和混淆。
  (2.6)第一大段的87句与第二大段的159句部分读音近似:“羯罗诃娑诃萨罗若阇87”,“揭罗诃娑诃萨罗南159”。
  (2.7)第三大段250句与第四大段309句部分读音近似:“赭咄罗婆耆你讫唎担250”,“者都罗缚耆你弊泮309”。
  (2.8)第三大段213句与第五大段339句部分读音近似,第三大段214句与第五大段340句部分读音近似,第三大段215句与第五大段341句部分读音近似:“摩阇诃唎南213阇多诃唎女214视比多诃唎南215”,“摩阇诃罗339阇多诃罗340视毖多诃罗341”。
  (2.9)第四会第二中段中多句咒语以“弊泮”结尾,第四会第三中段中多句咒语以“曳泮”结尾,因此第四会划分为三个中段:第一中段273句至291句,第二中段292句至314句,第三中段315句至332句。
  (3.0)第三大段第二中段中有四句中有“毗陀夜阇嗔陀夜弥”,第三大段第三中段中有四句中有“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3.1)第三大段224句至272句中,多句咒语以“讫唎担”为结尾。
  (3.2)333~338句共六句咒语划分为一小段,背诵此处时,如果选择背诵的同时用手指数咒语句子的数量,能避免或减少遗漏或混淆。339~346句共八句咒语划分为一小段,背诵此处时,如果选择背诵的同时用手指数咒语句子的数量,能避免或减少遗漏或混淆。
  (3.3)88句、91句、94句均以“羯唎”,而且,88句和94句读音相近。


  我有时候背诵楞严咒是有一些句子会遗漏,有时候一些句子只读近似音、相似音例如把“悉乾陀揭罗诃356”读音为“xī qiántuó jiē là hē”有时候读近似音“xī qiándù jiē là hē”。背诵楞严咒时有一些句子会遗漏或一些句子只读近似音,也会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当然,读音准确无遗漏会更好。

  记忆、背诵楞严咒时可以选择用分段记忆法,记忆、背诵楞严咒的方法:
  (1.1)五大会分为五大段,第一大段即第一会,第二大段即第二会,依此类推。大段下划分为中段,中段下划分为小段,小段下分为427句。
  (1.2)记忆、背诵楞严咒时,可以把整部楞严咒分为10~30部分,每一次选择1~2部分背诵,记忆、背诵前先把选择1~2部分读诵几次或多次,直到较熟练为止,然后再背诵。读诵不同背诵,读诵是看着文本的楞严咒而读,记忆、背诵是指不看文本的楞严咒前提下背诵。
  (1.3)记忆、背诵时也可以选择逐个小段进行背诵,例如先把一个小段读诵几次或多次,直到把这个小段读至较熟练后,再背诵这个小段,直到背诵了这个小段为止,然后再把下一个小段读诵几次或多次,直到把这个小段读至较熟练后,再背诵这个小段,如此类推。然后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段一起读诵和背诵。
  (1.4)如果同样用分段记忆法记忆、背诵楞严咒,不同的修行者或同一修行者不同修行时期的分段方法可能不同。

   记忆、背诵楞严咒时可以选择用分段记忆法,我的一些楞严咒的分段方法:
  (1.1)五大会分为五大段,第一大段即第一会,第二大段即第二会,依此类推。大段下划分为中段,中段下划分为小段,小段下分为427句。
  (1.2)为清楚快捷知道楞严咒的小段、中段划分,在文中,楞严咒两小段之间标记符号“△△”,两中段之间标记符号“◇◇”
  (1.3)第一大段分为两个中段:第1句至第71句为第1中段,第72句至137句为第二中段。第一大段的小段划分:1句至5句划分为一小段,6句~8句划分为一小段,9句~11句,12~13句,14~19句,20~23句,24~31句,32~37句,38~55句,56~71句,72~73句,74~79句,80~82,83~88,89~94,95~99,100~110,111~119,120~128,129~137。
  (1.4)第二大段分为两个中段:第138句至第160句为第1中段,第161句至第178句为第二中段。
  第二大段至第五大段的小段划分可以见文中标记。

  (1.5)第三大段分为四个中段:第179句至第221句为第1中段,第222句至第234句为第2中段,第235句至第247句为第3中段,第248句至第272句为第4中段。
  第三大段第二中段中有四句中有“毗陀夜阇嗔陀夜弥”,第三大段第三中段中有四句中有“毗陀夜阇嗔陀夜弥”。
  第三大段224句至272句中,多句咒语以“讫唎担”为结尾。
  (1.6)第四大段分为三个中段:第273句至第291句为第1中段,第292句至第314句为第2中段,第315句至第332句为第3中段。
  第四会第二中段中多句咒语以“弊泮”结尾,第四会第三中段中多句咒语以“曳泮”结尾,因此第四会划分为三个中段:第一中段273句至291句,第二中段292句至314句,第三中段315句至332句。
  (1.7)第五大段分为两个中段:第333句至第376句为第1中段,第377句至427句为第二中段。






  问: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性本具佛性,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注重自己修行的感觉?
  答:自性本具佛性,如果信佛修行者自己的感觉虽然好,但与佛经义理相违背,那么,这种感觉与外道、六道众生无异,很多外道、在三善道的六道众生,也有很多好的感觉,甚至有的染情的众生觉得自己也有好的感觉,觉得染情欲是甜蜜的。如果信佛修行者能认真学习佛经,能说出与佛经相符合的义理,并能信受,但自己没有这种感觉、心理体验,这相当于在佛教中种善根,如华严经中说: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一切烦恼,究竟得于无余涅槃。但这个修行者与现前却并未得到开悟、大智慧的利益,,现前没有把佛的感觉变成为自己的感觉,现前没有把把佛的感悟变成自己的感悟,未有找到自性中本有的佛经,能在义理上理解、信受,但没有得到开悟、大智慧的利益,如六祖法宝坛经中,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此处应为不识本心,未见自性本具佛性者,现前得不到开悟、大智慧的利益的意思。若言开悟者,有的信佛修行者在未修行证得神通时即已被已开悟者印证为开悟。缘于这个修行者解悟、修行的感觉与佛菩萨相通,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时有好的修行灵感、体验,这些的修行灵感、体验与义理相符或开悟,这些灵感可能转瞬即逝,适当做适量的笔记,对修行者的修行有帮助或有大帮助,因为因微知著,有时候会从一些微小的地方能领悟智慧或领悟大智慧、开悟。适当做适量的笔记,能帮助信佛修行者更快更好的明白佛经义理,纠正自己的错误,开启自己的智慧。如果信佛修行者认为自己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才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否符合佛经义理并不重要,那是错误的,因为有些感觉是错误的,是迷惑或染情欲而生出的,有的感觉是正确的,是符合觉悟的,符合经义的,这种正确的感觉才是有用的,既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又符合佛经教义,所以说,信佛修行者要注重感觉,要找到自己的感觉与觉悟一致,那是性空、无相的感觉,性觉必明的感觉,那才能于现前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找到属于自己自性中本有的佛经、经藏。
  
  问:金刚经的核心义理是什么?为什么金刚经文中说“如是住”,后来又说无住?
  答:金刚经的核心义理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无相。禅定入门略说(二)文中已注解这些义理。
  为什么金刚经文中说如是住,后来又说无住?如是住的前文中已说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即为具足,自性本具佛性,故言如是。如维摩诘所说经中说: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故言如是。如维摩诘所说经中说:依于义,不依语。不可执著于佛经字面的中“如是住、无住”之说,要依佛经的实际讲的义理去理解。“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一处经文和维摩诘所说经中维摩诘菩萨说不二法门时默然无语是相似的,禅定入门略说(二)对此已有注解,因为入不二法门要于十八界、一切处皆需证入,方为真正证入不二法门。所以见性者当下须见,经文中“唯然。世尊!愿乐欲闻。”是弟子问世尊详细的说法、世尊即说法,说出金刚经的核心义理,离一切诸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法相,离非法相,人空、我空、法空、性空,如经中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小乘法证阿罗汉、辟支佛果的圣贤是因为诸恶不作,严守戒律修行,悟入、证入人空我空,而了生死,了生死者有六种神通,小乘法证阿罗汉、辟支佛的圣贤虽然已证入人空我空,但未能离开法执,不能通达大乘法,未能通达大乘法的核心义理,性空、无相、离一切诸相。初禅以上的天人,有部分不是信佛修行者,这些天人在久远劫的寿命中,远离情欲、分段饮食,却未能了生死,是因为不能悟入证入人空我空,如禅定入门略说(二)文中说,性空者,从色处讲,非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只要不住贪嗔痴,不住法执非法执,不住情欲,不执著一切法尘,不住一切执著,不待色灭,于色处即可证性空,色即是空,受想行识、六根、六尘、十八界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大藏经中澄观大师著的华严经疏,有说大乘法、小乘法的区别。
《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一文中请录的部分经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
  初小乘中。但说七十五法。但说人空。纵少说法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搜索:人空
  二但观下明法空观。菩萨既了法空。安有我耶。故上云人空非如二乘人空法有。
  二离我我所释成空义离我人空离所法空。


  问:怎样用耳根修行?[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或、部分内容]

  (d1.6)有时候,意根修行得好,暂停用意根的行门修行,改为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或者有时候,意根起了执著,如果调伏得快,则不算长的时间后,待意根调伏后,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楞严经说,圆通与不圆通根,修行速度相差大,日劫相倍,并说耳根是唯一圆通根,耳根是过去微尘佛及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选用的修行成佛、证菩萨果位的行门。
  因为耳根需专修才易得好的修行效果,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时候在一天中,用耳根以外的其他五根处理较多事情而用去较多时间,又在衣食住行睡上花了较多时间,导致一天中剩下较少时间或没有时间剩下用以修耳根,而且,即使有小部分时间剩下,往往人已觉得疲劳,既要休息、睡一段时间,且待意根调伏后,用耳根修行方可得好的修行效果。要用耳根修行得好的效果者,要万缘放下,要有较多的专修时间,要尽量减少用耳根以外其他五根处理较复杂的事情,这样用意根修行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9: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这样用意根修行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有智慧而又想于耳根修行得大成就者,要放弃对意根法尘的执著,吃一些苦,放弃休闲、懈怠的生活,尽量增加耳根专修的时间,当耳根因为意根未调伏而修行效果差时,不要操之过急,可以先用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的方法、意根b1.0~意根b1.5, 或意根和耳根交替运用的修行的方法修行,待意根调伏后,即可较长时间用耳根修行。如果用意根、念佛、间歇念楞严咒修行得到好的修行效果时,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时,暂停不念佛、暂停不念楞严咒时,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禅定行门可分为两大类别:一.非意根的行门(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和声色香味触五尘)。二.意根或与意根密切相关的行门,例如意识、法尘处的行门。当意根修行效果好时,随时暂停用意根修行,改为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当耳根修行效果好时,随时暂停用耳根修行,改为用意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意根调伏后长时间不起妄想颠倒执著,则长时间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问:怎样才才能提高精进修行、提高学习佛经速度?[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有时候不愿意精进修行的原因,对一些意根法尘依然有执著,不愿吃一些苦去努力修行,喜欢休闲的生活。有智慧的修行者,要放弃对意根法尘的执著,只有愿意吃一些苦,放弃对意根法尘的执著,放弃休闲、懈怠的生活,即可努力修行,即可修行得好的效果。

  问: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禅定行门可分为两大类别:一.非意根的行门(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和声色香味触五尘)。二.意根或与意根密切相关的行门,例如意识、法尘处的行门。当用念佛、念楞严咒以及用意根修行效果好时,随时暂停用念佛,暂停念楞严咒,改为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同样的,当耳根修行效果好时,随时暂停用耳根修行,改为念佛、念楞严咒或用意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问: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之一,就如华严经中说: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一切烦恼,究竟得于无余涅槃。也就是说,于佛教中种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将来生能于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这个义理包括佛教中禅、净以及其他一切法门,这个义理在我看过的佛经中,有多部佛经有同样或近似的说法或例子。
  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求生并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既非易事,亦非很难的事,修净土者不应因此对佛教失去信心。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中引用维摩诘所说经中的经文说无生法忍的义理,在维摩诘所说经中也有很多信佛修行者在听到维摩诘所说经时证得往生法忍,八地或八地以上菩萨果位才能证得无生法忍,但现在的信佛修行者中,又有多少能第一次听到此部经,依此修行,能一生证得无生法忍,但维摩诘所说经中说:“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降伏外学,摧灭魔怨;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修阿弥陀佛净土而往生,也不知是否当中有已于过去世,几生或多生于佛教中修行,故能于今生修阿弥陀佛净土而往生。《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也曾请录黑氏梵志经,经中讲修外道的梵志修得四禅五通(五通即五种神通,五种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得初禅以上的众生,必须要远离情欲,不能远离情欲,只能生在欲界,初禅以上天人寿命很长,在长远劫中远离情欲、分段饮食。但五通梵志却被阎王记为命终时遇到恶对起嗔恚恨,因此而堕入地狱,为解决此问题,五通梵志皈依佛法僧三宝,于佛门中修行,很快就修行了生死,此事看来,要修行一生的大成就或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并非易事,修得四禅五通,尚且有可能于当生堕入地狱,由此可见人生无常、六道轮回的可怕以及守戒的重要性,如搜索网站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有的网文中说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并非易事,听闻“念佛者多,往生者少”的净土修行者不应对佛教失去信心,于佛教中种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将来生能于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包括禅、净以及佛教中一切修行方法。
  如两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在此后将来生中,有六万八千生值遇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佛。另一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菩萨,两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此处说法差别大,也不知道那一个译本是佛说的原话。于佛教中种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将来生能于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这个义理在我看过的佛经中,有多部佛经有同样或近似的说法或例子,并且看过的佛经暂时没有否定上述说法或与上述义理有巨大差异的说法,在一部华严经中已有几处这样的说法。

  华严经说: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要穿一切有为诸行烦恼身过,到于无为究竟智处。何以故?此少善根不与有为诸行烦恼而共住故......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一切烦恼,究竟得于无余涅槃。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必成无上尊,慎莫生疑惑。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难得行?......若有众生,承事供养,乃至见闻,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从第九地入十地,所有功德诸行相,及以神通变化事,愿聪慧者为宣说
  佛子,此菩萨坐彼大莲华座时,于两足下放百万阿僧祇光明......若有众生见知此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
  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华严经十地品中说:解脱月菩萨言:“闻此法门,得几所福?”
  金刚藏菩萨言:“如一切智所集福德,闻此法门福德如是。何以故?非不闻此功德法门而能信解、受持、读诵,何况精进、如说修行!是故当知,要得闻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门,乃能信解、受持、修习,然后至于一切智地。”
  
  华严经说:
  佛子,菩萨摩诃萨闻此法已,咸应发心,恭敬受持。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持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得具足一切佛法,悉与三世诸佛法等。

  百佛名经中说:
  时尊者舍利弗。即从坐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合十指掌。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演说十方现在世界诸佛名号。所以者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现在诸佛名者。生大功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亦当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菩萨摩诃萨闻此法门应大欢喜,以尊重心恭敬顶受。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信乐此经,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若有众生闻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国土
  欲知一切诸佛法,宜应速发菩提心,此心功德中最胜,必得如来无碍智。

  佛说八佛名号经说:
  欲得诵持此诸佛名。若读若闻及以书写。缘是功德。便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无所缺减。至于无上正真之道。

  楞严经说: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也就是说,从这一生开始发心学佛法修行者,若能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多读诵,或书写带藏、诸色供养,从这一生开始及将来生,生生都不会生到恶处,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直至了生死、成佛道,若能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多读诵,或书写带藏、诸色供养,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说:
尔时佛告弥勒若有正信善男子正信善女人。至心称此十二诸佛名号之时。经于十日当修忏悔一切诸罪。一切众生所有功德皆当随喜。......速得成就如上所说不增不减。在于烦恼中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端正可喜果报。亦得财宝充足。常生大姓豪族种姓之家。身相具足。亦得善和眷属围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善男子  若善女人等
  受持此佛名  生生世世中
  得他人爱敬  光明威力大
  生处为人尊  于后得成佛

  佛说佛名经说:
  我为汝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诸佛名者。是人现世安隐远离诸难。及消灭诸罪。未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说: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三世三劫诸佛名号。欢喜信乐称扬赞叹归命顶礼。复能书写为他人说。或能画作立佛形像。或能供养香华妓乐。叹佛功德志心作礼者。胜用十方诸佛国土满中珍宝纯摩尼珠积至梵天。百千劫中布施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已曾供养是诸佛已。后生之处历侍诸佛。至于作佛而无穷尽。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说:
  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随在所生常得值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无垢优婆夷问经说:
 无垢当知。若人入禅修四梵行。归佛法僧。受持五戒。我说彼人无量无数。善根福报。无穷无尽。后得涅槃。
  无垢当知。若人归依声闻缘觉。修集戒聚。不能如是无尽涅槃。何以故。受持五戒。禅四梵行。所得果报。唯除涅槃。更无处受。以福多故。世尊尔时如是说已。无垢优婆夷心生疑念。默而无言。尔时世尊知心念已。即从面门。出广长舌。遍覆自面二耳二眼并二鼻已。遍覆虚空。覆虚空已。还摄入口。摄入口已。复语无垢优婆夷言。汝颇曾见妄语之人。两舌恶口绮语之人。有如是色舌相以不。

  尔时无垢优婆夷既闻是语。从坐而起。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未曾见也。有实语者。未有此舌。况妄语人。唯除如来应正遍知。无始已来。常实语故。得如是舌。尔时无垢优婆夷。知佛实语。离疑心喜。

  佛说业报差别经说:
  若有众生。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一者得妙色好声。二者有所发言人皆信伏。三者处众无畏。四者天人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一者面目端严。二者肌肤细滑。三者尘垢不着。四者生便具足上妙衣服。五者微妙卧具。覆盖其身。六者具惭愧服。七者见者爱敬。八者具大财宝。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闇。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闇之处。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说:
  尔时毗婆尸佛法中。积财长者。岂异人乎。今光明苾刍是也。彼时于满度摩王所。出不善语业。由是因故。果报无失。于五百生中。与母同其火焚。乃至今生。亦复如是。然于毗婆尸佛所。先种善根。及发大愿。今已成熟。为大富长者。一切具足。现于人中。受天胜福。所作善利。乃至威力等事。与彼毗婆尸佛时。等无有异。而今最后于我法中。出家学道。断诸烦恼。证阿罗汉。

  佛说七女经说
此国王七女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来供养五百佛已。当复万佛却后十劫悉当作佛。皆同一字号名复多罗贲。刹土名首陀波。其佛寿三万岁。

  圆觉经说: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佛说出家功德经说,鞞罗羡那比丘,舍欲出家,一日一夜,持净戒故,后生天人,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饥鬼畜生,最后人中,成辟支佛。名毗流帝。贤愚因缘经中说,名难陀的女人,于佛前,自立誓愿,我今贫穷,用是小灯,供养于佛,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照。灭除一切众生垢闇,世尊,授其记,于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号具足。所以信佛修行应发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做善业功德,希望今生或将来生修行早日了生死,早日成佛果,普度众生,不取于相。
  
  因而说:于佛教中种善根或种少善根,今生或将来生能成就佛道,至少也能证了生死的阿罗汉、辟支佛果位,或者证大菩萨果位或成就佛道。信佛修行者不应于此而有疑,当可信乐,要发菩提心,广种善根,求速成佛果,普度众生。  
  《一些与佛教有关和可能与佛教有关(也可能无关的事)的事》一文中,以及现实生活中显示,佛教是有大势力的,大规模破坏佛教的群体、国家,会有大灾难发生。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说: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而且,现实也是如此的。
  佛经能很好的解析现实、宇宙、世界、人生、众生的真相,能接近很多人对人生真相的理解。例如现代科技发现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与佛经中说的世界生住异灭的说法是有些相近的。
  佛经中说于佛教中种少善根,能得大成就,当然,今生能发菩提心,于佛教中广种善根,今生或将来生会更快于佛教中修行而得大成就。这是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之一,也是信佛修行者信佛修行的最大动力之一。
  所以信佛修行者要礼敬礼拜皈依一切佛法僧。信佛修行者不应轻视佛教任何说法、修行方法、行门,轻视佛教任何说法、修行方法,做深重罪业,于其他信佛修行者起嗔心,也会做深重罪业,如华严经说:“佛子,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诸菩萨于他菩萨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故。”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善护口业,不可对佛教任何说法有任何轻慢。
  很多信佛修行人或很多与佛教无缘的人,在真实的人生体验中,在这个世界,其他有神通的众生是存在的,这些众生在我们没有神通或不是特殊情况下是见不到的,很多信佛修行人有很多灵异,超过其他很多人,我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多次灵异事件,只不过暂时没有在这里说出来罢了,很多事件显示佛教在这个世界是有很大的势力的,在这个世界,是有很多其他有神通的众生存在的。而且,佛经的义理完美的解释了人生、众生、世界的真相,佛经是完美的义理、道理,有完美的逻辑,并且符合现实,解释现实。



问:怎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有益处?[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7》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
答:《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也有请录佛说处处经、佛说九横经部分内容。

佛说九横经说:
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
一不应饭者。名为不可意饭。亦为以饱腹不停调。
二不量饭者名为不知节度多饭过足。
三不习饭者。名为不知时冬夏。为至他国郡。不知俗宜。不能消饭。食未习故。
四不出生者。名为饭物未消。复上饭不服药吐下不时消。

  佛说处处经说:
  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是故沙门道士知福不食。
  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缘。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饥。三者欢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痒思想生死识。是为四。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少欲?信佛修行者最快的修行行门是什么?
答: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中搜索:“远离情欲”。
  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
  信佛修行者认真读佛经后,即使不熟悉用意根修行,如能做到每天起床后用40分钟~1.5小时用耳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或少欲有很大帮助,因为早上念头、杂念少,精神好,此时用40分钟至1.5小时用耳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或减少情欲的帮助,比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作用更大(包括超过眼根行门)。
  另一种方法是间歇念楞严咒、间歇念佛的方法,对远离情欲或少欲有很大帮助,对远离情欲或减少情欲的帮助,比其他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作用更大(包括超过眼根行门)。

在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
本文禅定入门略说(二)与禅定入门略说(一)有些观点有些不同的。部分不同之处:
  (1.1)禅定入门略说(一)说:用眼根修行对远离情欲有大的帮助,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认为:用眼根修行对远离情欲的帮助,与其他大部分行门差不多。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有大帮助的行门是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的方法,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帮助超过其他行门中大部分行门(包括超过眼根行门)。用耳根或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对远离情欲或少欲的帮助超过其他单一行门中大部分行门(包括超过眼根行门。耳根是单一行门,间歇念佛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交替运用修行。间歇念楞严咒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交替运用修行。)

用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方法或耳根的修行方法能使信佛修行者较易做到远离情欲、少欲。用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方法(专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间歇念佛与间歇念楞严咒可以交替运用修行)与耳根交替运用修行能较易使信佛修行者做到远离情欲、少欲。因为早上刚起床后念头、杂念少,精神好,在长时间睡眠刚起床后可以用以下方法修行:
(1.1)在长时间睡眠刚起床后,先用间歇念楞严咒、间歇念佛方法(专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间歇念佛与间歇念楞严咒可以交替运用修行)修行40分钟至1.5小时,然后再用耳根修行。
(1.2)在长时间睡眠刚起床后,先用耳根修行40分钟至1.5小时(少则用耳根修行40分钟,多则用耳根修行1.5小时),然后再用间歇念楞严咒、间歇念佛(专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间歇念佛与间歇念楞严咒可以交替运用修行)方法修行。
  平常用间歇念佛、间歇念楞严咒方法(专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间歇念佛与间歇念楞严咒可以交替运用修行)与耳根交替运用修行能较易使信佛修行者做到远离情欲、少欲。
  例如:间歇念楞严咒一段时间→间歇念佛一段时间→用耳根修行一段时间→间歇念楞严咒一段时间→→用耳根修行一段时间→间歇念佛一段时间一段时间→用耳根修行一段时间→间歇念楞严咒一段时间→间歇念佛一段时间。
  念佛时,如果不停念佛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可以选择长时间不停念即可。念楞严咒时,如果不停念楞严咒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可以选择长时间不停念即可。间歇念佛的方法: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几十次或几百次或几百次以上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暂停念佛或等觉菩萨号,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其他不同行门修行,也可以用耳根修行,暂停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的时间长短均可→用一般速度或快的速度默念几十次或几百次或几百次以上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暂停不念佛或等觉菩萨号,用意根b1.0、意根1.2或意根b1.0~b1.5(五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其他不同行门修行,也可以用耳根修行,暂停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的时间长短均可。用上述方法交替运用修行。以此类推,可以得出间歇念楞严咒方法。

  佛说处处经说:
  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是故沙门道士知福不食。
  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缘。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饥。三者欢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痒思想生死识。是为四。
  佛经提倡日中后不食,能做到日中后不食固然好,如不能做到日中后不食,可以一日两餐,一日三餐,晚餐比午餐应吃得更少。晚上睡觉前三个小时较少吃食物或不吃食物。能做到日中后不食对减少情欲有很大帮助。

  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
  言见性者言下须见,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不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即可见性。就如本文中前面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义理所说那样,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我人上,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在爱憎上,即可明心见性。也就是说,言见性者言下须见,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亦可见性。
  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非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我人上,不执著一切法尘,色性即空,烦恼即是菩提,即可明心见性。受想行识亦是这样的,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我人上,不执著一切法尘,受想行识不异于空,非待受想行识灭而证性空,受想行识本来就是空的。六祖法宝坛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
禅定行门可分为两大类别:一.非意根的行门(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和声色香味触五尘)。二.意根或与意根密切相关的行门,例如意识、法尘处的行门。当用念佛、念楞严咒以及用意根修行效果好时,随时暂停用念佛,暂停念楞严咒,改为用耳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同样的,当耳根修行效果好时,随时暂停用耳根修行,改为念佛、念楞严咒或用意根修行,也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因为耳根需专修才易得好的修行效果,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时候在一天中,用耳根以外的其他五根处理较多事情而用去较多时间,又在衣食住行睡上花了较多时间,导致一天中剩下较少时间或没有时间剩下用以修耳根,而且,即使有小部分时间剩下,往往人已觉得疲劳,既要休息、睡一段时间,且待意根调伏后,用耳根修行方可得好的修行效果。要用耳根修行得好的效果者,要万缘放下,要有较多的专修时间,要尽量减少用耳根以外其他五根处理较复杂的事情,这样用意根修行易得好的修行效果。

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
  为什么有的信佛修行者有时候用耳根修行不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
  因为如果意根不能调伏下,用任何一种行门修行均难得到好的修行效果,而用调伏意根很多时候会用意根或与意根关系密切的行门进行调伏,例如法尘、意识处的行门,有的信佛修行者很多时候必须用意根,例如学习佛经,这时不能用耳根修行,这用去修行者部分时间,而当什么事不做,专修时,先要调伏意根,再去用耳根修行,调伏意根很多时候要用意根、法尘、意识处的行门,而且有时候调伏意根须花很多时间,有时候一天中,待意根调伏后,只剩下小部分甚至没有时间用耳根修行。
  也就是说,有时候,一天中,做好上述量两件事,均要用意根、意识、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待到必须用意根去处理的事情做完以及调伏好意根后,一天中只剩下小部分时间用耳根修行能到好的修行效果,甚至有时候一天中没有任何时间剩下用耳根修行。

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
  行门难易快慢,各人根据自己的修行实践、尝试,结论是不同的,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因为不同的佛经说法是不同,楞严经说最快的行门是耳根,般舟三昧经说最快的行门是念阿弥陀佛,华严经、金刚经等大乘了义经没有说最快的行门是什么行门,不同的人要根据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什么行门对于自己是最快最简易的,理解不同的行门为最快的行门都不违经义。

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
  有佛经说,有的修行者要修行二、三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而举例的菩萨修行成佛的时间比二、三阿僧祗劫短得多。达摩大师著述中说一念一劫。
  三阿僧祇劫成佛对于有的修行者是实际时间,即便是一念一劫,也是极长的时间。一阿僧祇劫时间是很长的,一阿僧祇劫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万万为亿,万亿为兆)。
  楞严经中说: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圆通根与不圆通根,修行速度,日劫相倍。并说耳根是唯一圆通根。
  而如经中说,般舟三昧与耳根都是修行得极快的行门。
  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在此后将来生中,有六万八千生值遇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佛。另一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菩萨(其他千位比丘也成等正觉,等正觉即为菩萨。)。两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均说修般舟三昧修得好,会速成佛果。

  我个人暂时的、目前的修行实践,修行最快的行门有两种:其中一种用耳根行门修行,另一种是间歇念楞严咒、间歇念佛或间歇念阿弥陀佛和综合运用不同行门的方法修行,上述两种方法是修行得最快的。耳根是单一行门,另外一种是综合行门。

《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一文请录了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部分经文。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
  佛言:“汝入不思议三昧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议,不见有心能思议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议三昧?我初发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实无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阿难所闻佛法,得念总持辩才智慧,于声闻中虽为最胜,犹住量数则有限碍。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决定无碍,昼夜常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若比,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我当云何逮得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无量名称?’”
  佛言:“菩萨摩诃萨,当念一行三昧,常勤精进而不懈怠,如是次第渐渐修学,则能得入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作证,除谤正法不信、恶业重罪障者所不能入。

  禅定入门略说(二)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一文中讲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意根另一种修行方法。有三种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修行:  
  (1.1)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的情况下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2)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3)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详细内容可以看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修禅定的关键,离一切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当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现实相,则无障碍,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经说法,能说出符合佛经义理的说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开悟、明心见性,方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才算真正开悟),方可真正修行见实相,方可在禅定中不为物所转,不堕入诸有,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修禅时终会堕入有中;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并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并未真正开悟,并未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对了,并且修行时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中,修行见实相,方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问: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怎样才能解决?
答:信佛修行者遇到逆境,要解决逆境,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修行实践、尝试,找出自己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然后多用此方法修行,直到逆境大幅改善或消失。
  佛经中有很多修行方法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例如念楞严咒,念佛,念佛咒,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这种实践、尝试、试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简而言之,在尝试、试验时,不把两种或两种以上都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在同一天内用以修行。这种实践、尝试、试验的方法,简而言之,在修行尝试、试验时,在一日或两日或三日至七日内,只用一种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修行。例如,在修行尝试、试验时,在一日或两日或三日至七日内,专门用念楞严咒修行,在进行修行尝试、试验的一日至七日内,除念楞严咒外,不念其他任何佛咒,不念或很少念佛菩萨名号,不念或很少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例如,在修行尝试、试验时,在一日或两日或三日至七日内,专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在进行修行尝试、试验的一日至七日内,除专念的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外,不念或很少念其他佛菩萨名号,不念任何佛咒,不念或很少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例如,在修行尝试、试验时,在一日或两日或三日至七日内,念一部佛咒,在进行修行尝试、试验的一日至七日内,除所专念一部佛咒外,不念其他任何佛咒,不念或很少念其他佛菩萨名号,不念或很少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修行实践、尝试的第二种方法,在进行修行尝试、试验的一日至七日内,用预定的两种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修行的修行方法进行修行实践、试验。
  用上述方法尝试佛经中多种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找出自己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然后多用此方法修行,直到逆境大幅改善或消失。
  对于佛经中说的任何修行方法,千万不要有任何轻慢,否则会做深重罪业。
  如信佛修行问与答中《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一文说,多部佛经的义理,于佛教种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将来生能得大成就,包括佛经佛教中所有修行方法。于佛教中种善根或种少善根,今生或将来生能成就佛道,至少也能证了生死的阿罗汉、辟支佛果位,或者证大菩萨果位或成就佛道。
  不同的信佛修行者能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可能会不同,同一个信佛修行者不同的修行时期,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修行方法也可能会不同。对佛教中任何修行方法,要有信心、礼敬心,修行才易得大的成就。
  进行修行尝试时,在一日或两日或三日至七日内,每一日的专门修行时间主要只用一种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持的修行方法修行或用预定的两种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持的修行方法修行,进行修行尝试时,每一日均用40分钟至1.5小时用预定的方法专门修行修行,修行时间不要过短,也不用很长,用上述时间范围(每一日均用40分钟至1.5小时用预定的方法专门修行)即可,这是因为在尝试、试验阶段,如果不是在尝试、试验阶段,得到大的佛法僧加持的方法,修行时间越长越好。
  因为在长时间休眠起床后,精神好、杂念少,每一日的专门修行时间可以选择安排在长时间休眠起床后。专门修行即专修。何为专修和杂修?专修是指其他什么事情也不做,专门用一种行门修行,或专门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行门修行。杂修是指一边做简单的事情的同时一边修行或一边做有些复杂的事情的同时一边修行,例如,修念佛法门,一边扫地的同时一边念佛,一边做家务的同时一边念佛,一边骑单车的同时一边念佛,一边买东西的同时一边念佛。用《信佛修行问与答》文中所说九种身体姿势的同时修行为专修。
  佛经中有很多修行方法,下面列举一些重要的修行方法,信佛修行者可以依此进行修行尝试、实践:  
  (1.1)念楞严咒。
  (1.2)专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
  (1.3)念一部佛咒。很好佛经中都有说佛咒,佛经对佛咒都是赞叹无尽或大加赞叹的。
  (1.4)专念阿弥陀佛。
  (1.5)专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1.6)念楞严咒与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交替运用修行。
  (1.7)念一部佛咒与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交替运用修行。
  (1.8)用佛经所说的一种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修行。
  在修行尝试、试验时,在一日或两日或三日至七日内,用上述 (1.1)~ (1.8)中的一种方法进行修行实践、尝试,当选择用一种方法后,在试验期内,其他方法均不用或很少用。例如在进行修行尝试、试验的一日至七日内,选择用(1.1),除念楞严咒外,不念其他任何佛咒,在修行尝试、试验期内,除念楞严咒外,其他(1.2)~(1.8)七种方法均不用或很少用。
  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能使信佛修行者得大成就,能使信佛修行者能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然后再选择上述(1.1)~(1.8)中的部分或全部方法或多种方法进行修行尝试、实践。
  
  如果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持,修行实践、尝试的在一日或两日或三日至七日内,会有好的征兆、预兆,好的事情出现,或者即使没有好的征兆、预兆、好的事情出现,也没有不好的征兆、预兆、不好的事情出现,一切如常。

  何为顺境、逆境?《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何为顺境、逆境?何为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何为好的征兆、预兆?
信佛修行者的初衷应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寻求人生的真谛,严守戒律,得清净之乐,如果华严经、佛经所言真实,则应修行求出生死,修行求成佛果,普度众生,不取于相。

但对于修行未有大成就的信佛修行人如果受到较多的逆境、挫折,可能会使信心受影响、大影响甚至大的打击。世间很多人,即使不信佛或不是诚心信佛的人,都有这样的人生经验:有时候,人生有重大事情(有的是好事、有的是坏事)发生之前,都有些预兆、征兆,或者心里有些感觉、预感会好的或坏的,例如好梦、恶梦、身心感到不适、恐惧,身心感到平静喜悦。不好的事情,即反常地出现小事几件或多件不顺利,甚至离奇古怪;甚至有时出现大的凶险,幸好避过,如不能避过将对人身或财产造成大损伤、损害;甚至有时出现大的凶险,没有避过,对人身或财产造成大损伤、损害。即使不信佛或不是诚心信佛的人中,有的相信占卜风水,有的人去占卜问卦,得到的对当年的运程吉凶、一生的运程吉凶很准的。
信佛修行人不能轻信占卜,即使不去占卜,征兆、预兆很多时候会出现,无论征兆、预兆好坏,都不应因此失去对信佛修行、行道为善的信心,而去作恶业。

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
有人事佛,不值善师,不见经教。受戒而已,示有戒名,愦塞不信,违犯戒律,乍信乍不信,心意犹豫。亦无经像恭恪之心。既不烧香、燃灯、礼拜,恒怀狐疑。嗔恚骂詈,恶口嫉贤。又不六斋,杀生趣手。不敬佛经,持著弊箧,衣服不净之中;或著妻子床上不净之处;或持挂壁,无有座席恭敬之心,与世间凡书无异。若疾病者,狐疑不信,使呼巫师,卜问解奏,祠祀邪神。天神离远,不得善护;妖魁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或从宿行恶道中来,现世罪人也,非佛弟子!死当入泥犁中被拷掠治。由其罪故,现自衰耗,后复受殃,死趣恶道,展转受痛,酷不可言,皆由积恶,其行不善。

所以,信佛修行人遇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都不应因此失去对信佛修行、行道为善的信心,而去作恶业,只要不因此失去对信佛修行、行道为善的信心,而去作恶业,对于遇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有时候几件小的不好的事连续发生,离奇古怪,虽然无暂时无大的损失,但可能会预示将有大的不好的事发生),不论是否将有不好的事发生,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应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加智慧、加力护持,求佛菩萨加力加智慧、加力护持,求护法善神其他信佛修行众生加力护持,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

《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
信佛修行人,如果出现周围的人,例如,一切亲友、邻居、同事、陌生人,忽然对你说奇怪的话或不吉利的话,或者出现几件物品反常地连续坏掉,或动物异常,都有可能是不好的征兆、预兆,当然,也有可能没什么事发生。

如阿难七梦经中说,阿难尊者发了恶梦也去问佛问为什么发恶梦。

  如禅定入门略说(一)中选择行门有四个原则,禅定入门略说(二)中选择行门、修行方法增加三个原则,本文是选择行门、修行方法的第七个原则。
  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选择行门有四个原则,第三个原则为:
(1.3)当修行时出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或心生大恐惧时应用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的方法进行修行。有的修行人最快最简易的行门是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但有的修行人最快最简易的行门不是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当出现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应改为用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
一个刚开始学习佛经、或修行的信佛修行人如果极少念、不念或较少念三宝或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在学习佛经、或修行后,少则几天,多则三年或几年后,就会出现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信佛修行人无论任何时候出现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都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逆境者,例如:读经多有不解,戒律差,信心差,生活不顺利,做事多有不顺,很倒霉,运气很差,为了保住、保护自己的佛教信仰、道业,要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精进念三宝或精进念佛菩萨名号或精进念楞严咒,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甚至有时要做到平均一天念三小时以上,念一个月以上或念几个月或念半年以上或念一年以上(平均一天念三小时以上),直至逆境、不好的事情、征兆、预兆消失或大幅改善。多念三宝或多念佛菩萨名号或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加智慧、加力护持,求佛菩萨加力加智慧、加力护持,求护法善神其他信佛修行众生加力护持。

  在用念楞严咒或念佛修行时,可以用间歇念楞严咒或间歇念佛的方法修行,详述如下:
  (1.1)在一日或两日或三日至七日内,每天均用40分钟至1.5小时(例如,用40分钟、一小时、1.5小时)用预定的方法专修,专修时,专念楞严咒,也可以用间隙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例如念楞严咒一段时间→暂停念楞严咒一段时间,因为是通过修行实践找出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所以在一日或两日或三日至七日内及暂停时间内,不念或很少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不念或很少念佛菩萨名号,除楞严咒外,不念其他任何佛咒。暂停念楞严咒时可以用眼耳鼻舌声五根或意根b1.0~b1.5方法修行→念楞严咒一段时间→暂停念楞严咒一段时间,暂停念楞严咒时可以用眼耳鼻舌声五根或意根b1.0~b1.5方法修行,暂停念楞严咒长短均可。可以上述方法反复循环修行,即为间歇念楞严咒方法。用间歇念楞严咒方法修行时,念楞严咒累积时间在40分钟至1.5小时内。

  因为是通过修行实践找出得到最大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所以在实践、尝试期间,也就是在一日或两日或三日至七日实践、尝试期内,不念或很少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不念或很少念佛菩萨名号,除楞严咒外,不念其他任何佛咒。

  依此类推,即可知间歇念佛的修行方法。
  
  对佛法僧、佛经、任何佛咒、都要礼敬礼拜皈依,对佛法僧、佛经、任何佛咒,符合佛经义理的信佛修行者的论述、著述,都要礼敬,不可轻慢,轻慢会做深重罪业。如信佛修行问与答中《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要怎样做?》
一文中说:
  问: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要怎样做?
  答:信佛修行者要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否则不但得不到佛法僧的加力护持,还会造成对佛法僧、楞严咒的冒犯而做罪业:
(1.1)例如把楞严咒书写本放在枕头下或不干净的地方是对佛法僧、楞严咒的轻慢不敬、冒犯。
(1.2)如果当天做了严重违戒的事,例如杀生吃肉(饮食不便,吃了锅边菜除外)、饮酒、邪淫。与
妻子、丈夫同房并发生淫欲很亲密的行为,虽不是邪淫,但当天也不适合念楞严咒。但特殊情况下当天做了严重违戒的事,也可念楞严咒,例如当天发生危险危急的事情,或心中忽然生出大恐惧,可念楞严咒,并要忏悔自己所作罪业。
(1.3)带楞严咒书写本时不要去厕所或不净的地方,例如在一个房间(此房内不适合放楞严咒)内,房间的上一层楼为男女同居住且有淫欲亲近行为。躺着的时候不适合念楞严咒(但特殊情况除外,例如发恶梦,心生恐惧,或突然身体不适),默念也不适合。躺着的时候可默念佛。身上带楞严咒时不可拜祖先。随身带楞严咒书写件,楞严咒要尽量放在干净的地方。放楞严咒地方可为楼房顶层的厅内。身上带楞严咒,不可放腋下或过低的位置,例如不可放靠近肚脐、或放肚脐以下位置,否则是对佛法僧、楞严咒的冒犯。
  如果当天有念楞严咒,当天念一次或一次以上南无楞严咒或南无大佛顶首楞严咒。


问:诸缘放下才能明心见性,怎样才能做到离诸攀缘、万缘放下?
答:自性本具佛性是佛教的核心义理之一,信佛修行者若明白自性本具佛性,离诸攀缘,万缘放下,于六根、六尘、十八界中选择行门修行,即可见到自性本具的佛性。
  要做到离诸攀缘,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可以以下面方法去做,首先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一年至十年内,发菩提心,认真学习佛经及高僧大德的著述、经论,多读佛经和高僧大德的著述、经论,如果发心为他人说法,在第一阶段,要努力做完,如果发心为人说法,可以选择先将要说的内容先写成电脑文件或笔记,这样可以减少出错。
  第二阶段,时间为一年到十五年,在第二个阶段,要做到离诸攀缘,万缘放下,做到以下方面:
  (1.1)发菩提心。
  (1.2)不为他人说佛法或很少为他人说佛法,因为这件事在第一阶段已经做了,在第二阶段的一年到十五年内暂时不为他人说佛法或很少为他人说佛法。如果在第一阶段已写好为他人说法的文章的电脑文件,给他人看即可。
  (1.3)不看或很少看佛经和高僧大德的著述、经论,因为这件事在第一阶段已经认真做了,所以在第二阶段暂时不看或很少看佛经和高僧大德的著述、经论。有的信佛修行者的主要修行方法是读诵佛经,则在第二阶段也应继续多读佛经。但有的修行者是在六根、六尘、十八界中选择一门修行,或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念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念佛咒作为主要修行方法,则第二阶段暂时不看或很少看佛经和高僧大德的著述、经论。例如有的信佛修行者以专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为主要修行方法,则第二阶段暂时不看或很少看佛经和高僧大德的著述、经论,多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即可。例如有的信佛修行者如果以耳根和读诵楞严咒为修行方法,则多用耳根修行、多读楞严咒即可。
  (1.4)远离政治。
  (1.5)不看互联网、书刊有关政治的任何信息。
  (1.6)不看互联网、书刊任何关于经济、时事、社会的消息,不问世事。
  (1.7)不看任何歌舞、电影、电视、娱乐,不上互联网。
  (1.8)不玩任何电子游戏、棋牌、不听音乐。
  (1.9)在家修行者,若要谋生,可学习与个人经济有直接关系的世间知识。其他与个人经济无关或关系较少的世间知识,都不要学习。如果在家修行者经济富裕,不用谋生,则第二阶段不学习任何世间知识。或学习世间知识对个人经济没有大的帮助,则不要学习任何世间知识。
  (2.0)减少说话或不说话,如无必要,则不说话。
  (2.1)严守戒律,不杀生,远离情欲或少欲,不偷盗,不说妄语,不饮酒。
  (2.2)在六根、六尘、十八界中选择行门修行。
  (2.3)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也可以减少时间为一个月到一年或少于一个月时间,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修行方法可以交替运用以修行。

  问: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答: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修行方法也属于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
  如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的同时在眼耳鼻舌身五根中选择一根修行。而这里讲另一种不同或有些与上述方法行门有些相反的修行方法、行门。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尽量不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的情况下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或者尽量不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时用用意根、意识、法尘处的行门修行;或者尽量不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也就是说,有三种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修行:
  (1.1)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的情况下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2)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3)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具行大师修行阿弥陀佛净土而往生的例子中看来,具行大师在念佛时会减少用耳根。
  怎样用上述方法修行,具体在后面讲述。
  用意根修行时,离一切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应调节意根念头的频率,调节意根念头的频率有四个方向:
  (1.1)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也就是说,尽量使意根念头的频率为零,尽量使意根没有任何净念、杂念。例如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的同时用意根修行;例如,如禅定入门略说(一)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的同时用耳根修行。
  (1.2)尽量使意根念头频率为慢或很慢。例如以很慢或慢的速度专念一佛名号,一分钟大约念一至三十次佛号。
  (1.3)尽量使意根念头频率为中等速度。例如以中等速度专念一佛名号,一分钟大约念31次至90次佛号。
  (1.4)尽量使意根念头频率为快或较快。例如以较快速度专念一佛名号,一分钟大约念91次或91次以上佛号。
  如禅定入门略说(一)(二)中说,行门难易快慢,各人根据自己的修行实践、尝试,结论是不同的,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因为不同的佛经说法是不同,楞严经说最快的行门是耳根,般舟三昧经说最快的行门是念阿弥陀佛,华严经、金刚经等大乘了义经没有说最快的行门是什么行门,不同的人要根据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什么行门对于自己是最快最简易的,理解不同的行门为最快的行门都不违经义。
  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  可以把修行的行门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别是非意根的行门,例如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第二类别,就是意根以及与意根关系密切的行门,例如法尘、意识处的行门。
  开悟或有大智慧的修行者在六根、十二处、十八界中选择任何行门,当修行功夫足够时,均可修行成功,修行了生死,成佛道。但不同的行门,修行速度快慢可能相同、相近、不同或相差很远。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选择不同的行门修行,选择任何方法修行,均要符合佛经义理,不能违背佛经义理。不能违背佛经义理,要符合佛经义理,这是信佛修行者修行、为其他众生说法的准则。


  楞严经中说: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开悟或有大智慧的修行者若用两种以上的行门同时修行或同时用六根修行,当修行功夫足够时,均可修行成功,均可修行了生死,成佛道,但用两种以上的行门同时修行或同时用六根修行,可能会使修行难度大增。如楞严经提倡选择一种行门为主要行门精进修行较为简易。禅定入门略说(一)中说,若在眼耳鼻舌身五根中选择一根修行的同时要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而这里的方法,在选择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的同时,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或者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或者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
  例如,在自己家中修行,在保障安全,保障不因出错而招致损失的前提下,在小面积范围内缓慢的来回走动或站立不动的同时念佛法僧,或专念一位佛菩萨名号,或念楞严咒,在此期间,尽量减少用眼根和耳根,眼可以闭着并尽量减少使用,或者眼睛半睁半闭并尽量减少使用,或者有时闭着眼睛,或者有时睁开眼睛。即使眼睛睁开,也要尽量减少用眼识。缓慢的来回走动或站立不动,相当于用身根修行,站立不动时运动量少。当同时用意根、身根修行且运动量较大时,也可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
  楞严经说:见闻如幻翳。开悟大智慧、明白实相的修行者,修行效果好时,用眼耳修行或同时用六根修行,眼耳均见实相,六根均了知实相。但若修行效果差或不明白义理时,眼耳会堕在见闻诸有中,变成尘劳、相待。
  看书、用电脑时也可以选择多次抽短时间闭目同时用意根修行或休息或回忆、思考。每次闭目时间大约为半秒至十几秒之间,闭目的同时可以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也可以闭目的同时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
  平时在家处理普通事物时,在保障安全,保障不因出错而招致损失的前提下,也可以多次随时抽时间闭目、尽量减少用眼耳两根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或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每次闭目时间大约为半秒至几十秒之间。
  看书、用电脑平时在家处理普通事物时,在保障安全,保障不因出错而招致损失的前提下,多次抽短时间闭目用意根修行,或休息或回忆、思考。期间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或者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或者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
  修行的义理关键,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中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相,离相的注解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无相什么意思?
  答:有所住或有所待而生其心,谓之取相,例如住在贪嗔痴上,住在情欲上住在攀缘上,而生其心,为之取相,住在法执或非法执或其他执著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住在我人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也就是说,待在贪嗔痴上,待在情欲、法执、非法执、其他执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见所闻,即为取相,即为相待,取相与相待在法义上相近或相通的。
  所以做什么事都要看自己的动机正与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自性若邪,起十八邪,动机、发心不正,则为有所住,有相待,违戒。
  离相、无相的意思:
  (1.1)如前文所说,待在情欲、法执、非法执、其他执著上而生其的心,所见所闻,即为取相,即为相待,取相与相待在法义上相近或相通的。
  (1.2)无相,即不垢不净,非善非恶,不取净染诸相,于其他守戒修行者、于其他佛菩萨不取法相、净相,于作恶、迷惑的众生亦不染著不受影响、不取垢相。如佛法身,一真法界,无有少处,佛身不遍。
  (1.3)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见到的境界。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觉。如金刚经说,无相、离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离相、无相,佛证得佛果后见到的境界,如华严经所说,是离一切诸相,于一切处得正遍知,一真法界,重重无尽,一多无碍,小中显大,大中现小的境界。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觉,所以信佛修行者,要注重个人的感觉,感受、感觉对了,就是修行对了,因为众生本具佛性,自性本具佛性、智慧,感觉对了,就是无相、离相、性空的感觉,就是修行对了。
  譬喻煮沙不能成法,沙非饭本,假如众生没有佛性,则怎样修行,也不能证得佛菩萨果位,信佛修行者不住贪嗔痴,不执著,不住法执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不住情欲,对一切法尘都不执著,佛性、智慧就会现前。

  修行的义理关键: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
  言见性者言下须见,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不执著,不取法尘生灭相,即可见性。就如本文中前面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义理所说那样,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我人上,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在爱憎上,即可明心见性。也就是说,言见性者言下须见,于一切意根法尘、于一切妄念,亦可见性。
  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非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我人上,不执著一切法尘,色性即空,烦恼即是菩提,即可明心见性。受想行识亦是这样的,不住贪嗔痴,不住情欲,不住法执,不住非法执,不住一切执著上,不住我人上,不执著一切法尘,受想行识不异于空,非待受想行识灭而证性空,受想行识本来就是空的。六祖法宝坛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尽知一切佛法、世间法,尽知一切众生心念及无始劫宿命,于一切处得正遍知,因为佛于上述一切处均可见空性、性空。色不异空,也是这样的,于色即可见性空,不待色灭而后见性空。

  华严经说: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希望自己今生、将来生每一生都发菩提心、安住菩提心,努力学习佛法,依佛法修行,希望自己今生、将来生每一生都发菩提心、安住菩提心,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严守戒律,努力修行,直至成就佛道,希望早日证得佛果,得正遍知,普度众生,尽知一切处。

  本文修行方法与禅定入门略说(二)中问答《非见非不见和不用眼根的异同,做何解?》中说的方法是一样的。

  修禅定的关键,离一切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当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现实相,则无障碍,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经说法,能说出符合佛经义理的说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开悟、明心见性,方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才算真正开悟),方可真正修行见实相,方可在禅定中不为物所转,不堕入诸有,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修禅时终会堕入有中;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并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并未真正开悟,并未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对了,并且修行时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中,修行见实相,方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问:为什么说诵持楞严咒有大功德?
  答:
  楞严经说: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部分经文注解:也就是说,从这一生开始发心学佛法修行者,若能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多读诵,或书写带藏、诸色供养,从这一生开始及将来生,生生都不会生到恶处,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直至了生死、成佛道,若能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多读诵,或书写带藏、诸色供养,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楞严经说: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经文: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部分经文注解:那由他意思有几种不同讲法,依华严经,华严经说: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俱 胝 =100洛叉=100×100000=10000000=10^7 (1千万),那由他 =阿庾多×阿庾多=10^28 =1的后面接 28个 0,也就是说,四个一千万相乘即为那由他。那由他等于1乘以10的28次方,俱胝即千万。那由他在几部佛学词典中有“十万”、“亿”、“千亿”、“万亿”等不同的讲法。“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所修功业,很早以前已经可以证得佛果位,为护持诵持楞严咒的修行者,暂时不取涅槃,暂时不证佛果,这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均已证得等觉菩萨。如华严经义理,等觉菩萨神通智慧等同于佛,每一位等觉菩萨能同时为一切众生示现化身为说法,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同时护持一切诵持楞严咒的修行者,每一个诵持持楞严咒的修行者都会得到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同时护持,经文说: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所以楞严咒的势力是不可思议的。
  经文: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经文注解:你们尚在三果阿罗汉或三果阿罗汉以下的修学者,还没有断尽分段生死,所以还未脱离轮回。现在欲发至诚心,求证阿罗汉圣果。若不奉持这大佛顶神咒,而自坐修道的坛场,希望能得正定正果,身心能远离魔事扰乱,是不可能的!
  经文: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经文: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有的信佛修行者可能会认为楞严咒难以读诵或背诵,没有其他一些修行方法(例如念佛的修行方法)简易。不会背诵楞严咒可以读诵,熟读楞严咒的修行者,会觉得读诵也是简易的。对于能背诵楞严咒的修行者,觉得背诵楞严咒也是简易的。而且对于熟悉读诵、背诵楞严咒的信佛修行者,读诵、背诵楞严咒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而且会觉得读诵、背诵楞严咒与念佛的修行方法一样是简易的。有的信佛修行者读诵、背诵楞严咒能得到最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

    我有时候背诵楞严咒是有一些句子会遗漏,有时候一些句子只读近似音、相似音例如把“悉乾陀揭罗诃356”读音为“xī qiántuó jiē là hē”有时候读近似音“xī qiándù jiē là hē”。背诵楞严咒时有一些句子会遗漏或一些句子只读近似音,也会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当然,读音准确无遗漏会更好。

《信佛修行问与答》中有说我背诵楞严咒的方法。

  问:读诵楞严咒必须用梵音吗?
  答:读诵楞严咒读汉字版的读音与读梵文版的读音得到的功德是一样的,因为学习梵文读音较复杂,所以读诵楞严咒读汉字版的读音即可,可能大部分修行者读楞严咒读汉字版的读音,如果读梵文版的楞严咒读不准,变成既不符合梵音版楞严咒的读音,亦不符合汉字版楞严咒的读音,这样得到的功德可能会大幅减少,也不知会否出偏。楞严咒中有些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此时可以参考古代大德的读音或流传较多的读音,楞严咒中有一些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读音,选择较接近梵音的读音。楞严咒基本上按楞严咒的汉字读音即可。我看佛经时暂时看不到说读诵佛咒必须用梵音的讲法。
  问:一个读诵楞严咒的信佛修行者如果家中请并安放了两部或两部以上楞严咒书写本,能做到多读诵或背诵楞严咒,外出时没有请并带上楞严咒书写本,可以吗?
  楞严经说: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做个譬喻,一个信佛修行者以务农为生,农田有一小茅屋或小屋,信佛修行者每天在农田的时间有九小时~十一小时左右,这个信佛修行者在家中和在农田的茅屋或小屋均找到干净且合适的地方请并安放了楞严咒书写本,这个信佛修行者除了在家中及在农田里,很少去其他地方,如果这个信佛修行者天天都不读诵楞严咒,但请了楞严咒书写本,每天礼拜礼敬楞严咒书写本两次或两次以上,这个信佛修行者在农田时可能能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大约60~80分(这是譬喻,为了比较长期带上楞严咒书写本与读诵楞严咒的功德,譬喻中,得到的分数越高,得到的佛法僧护持力越大)。如果上述信佛修行者在家中请并安放了楞严咒书写本,但没有在农田小茅屋或小屋请并安放楞严咒书写本,外出也没有请并带上楞严咒书写本,每天能读诵或背诵楞严咒40分钟至两小时,这个信佛修行者在农田时可能能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大约60~80分。如果上述信佛修行者在家中和在农田的茅屋或小屋均找到干净且合适的地方请并安放了楞严咒书写本,而且每天能读诵或背诵楞严咒40分钟至两小时,这个信佛修行者在农田时可能能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大约120分~160分。


《信佛修行问与答》中有以下问答:
问: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有什么好处?信佛修行者应怎样面对宿怨?问: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要怎样做?



问: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要怎样做?
  答:信佛修行者要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诵持楞严咒者不可对楞严咒轻慢不敬,否则不但得不到佛法僧的加力扶持,还会造成对佛法僧、楞严咒的冒犯而做罪业:
(1.1)例如把楞严咒书写本放在枕头下或不干净的地方是对佛法僧、楞严咒的轻慢不敬、冒犯。
(1.2)如果当天做了严重违戒的事,例如杀生吃肉(饮食不便,吃了锅边菜除外)、饮酒、邪淫。与
妻子、丈夫同房并发生淫欲很亲密的行为,虽不是邪淫,但当天也不适合念楞严咒。但特殊情况下当天做了严重违戒的事,也可念楞严咒,例如当天发生危险危急的事情,或心中忽然生出大恐惧,可念楞严咒,并要忏悔自己所作罪业。
(1.3)带楞严咒书写本时不要去厕所或不净的地方,例如在一个房间(此房内不适合放楞严咒)内,房间的上一层楼为男女同居住且有淫欲亲近行为。躺着的时候不适合念楞严咒(但特殊情况除外,例如发恶梦,心生恐惧,或突然身体不适),默念也不适合。躺着的时候可默念佛。身上带楞严咒时不可拜祖先。随身带楞严咒书写件,楞严咒要尽量放在干净的地方。放楞严咒地方可为楼房顶层的厅内。身上带楞严咒,不可放腋下或过低的位置,例如不可放靠近肚脐、或放肚脐以下位置,否则是对佛法僧、楞严咒的冒犯。
  如果当天有念楞严咒,当天念一次或一次以上南无楞严咒或南无大佛顶首楞严咒。

  《信佛修行问与答》中说:
  信佛修行者多念佛法僧或佛菩萨名号,多念楞严咒能得到大的佛法僧、佛菩萨加力加智慧,能使信佛修行者易得成就。信佛修行者若能平均每一天念楞严咒的时间累积超过一小时且平均每一天念佛法僧或佛菩萨的时间累积超过一小时,世间中财力、人间势力比你大得多的人(这里指人间势力,不是法界中的势力),无理冒犯你,这个人很快就会走倒霉运,很快就会受到打压、应有的惩罚。这里无理冒犯,是指非宿怨,亦无正当理由而冒犯。有的人被冒犯、被损害可能是因为过去生做了恶因损害其他众生,宿怨来讨债引起的,念楞严咒能化解宿怨的。冒犯你的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有大的人间势力的人,是否宿怨,唯有大神通者能证实。




  我有时候外出的时候会念楞严咒,有时候外出的时候念楞严咒可能会影响到下雨的时机(当然这只是可能,不一定是这样的。当雨较大且时间较长时,例如超过1.5小时或超过2小时,念楞严咒一般不会影响到下雨的时机,我也没有通过念楞严咒改变下雨的时机的想法),例如说出门在外时,有时候在下雨, 我念楞严咒,一段短时间后,雨就会停,当回家后,有时候会隔一段时间后,由停雨变为有雨下,有时会依然无雨下。当然有时候不会这样。出门在外下雨对我影响不大,佛经说下雨是龙所作的,我也不会想通过念楞严咒改变下雨的时机,出门在外下雨虽然不便但对我影响不大。我没有通过念楞严咒改变下雨的时机的想法,如果有这种想法,是否能实现都怕影响到自己的福报。有时在家不外出,在家念楞严咒,则有几次念楞严咒时,原来无雨下变为有雨下,有时会原来有雨下变为无雨下,也就是说在家念楞严咒,并没有上述巧合的情形出现。上述巧合的情形出现,有时候会出现,有时不会出现。在网上,也曾看到有一个同修说念楞严咒会影响到天气的变化。

  黑氏梵志经中讲修外道的梵志修得四禅五通(五通即五种神通,五种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得初禅以上的众生,必须要远离情欲,不能远离情欲,只能生在欲界,初禅以上天人寿命很长,在长远劫中远离情欲、分段饮食。但五通梵志却被阎王记为命终时遇到恶对起嗔恚恨,因此而堕入地狱,为解决此问题,五通梵志皈依佛法僧三宝,于佛门中修行,很快就修行了生死。五通梵志如果命终时不遇到恶对或命终时遇到恶对能忍耐而不起嗔恚恨,就不会堕入地狱。楞严经说,诵持楞严咒的修行者没有魔、魔眷属来扰乱,也没有宿怨来讨债,诵持楞严咒的修行者能消除过去及过去生所做一切恶业。


佛说法灭尽经说:
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

  佛说四十二章经说:佛告沙门。慎无信汝意。意终不可信。慎无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
  这是因为未了生死的信佛修行者可能会因为魔扰、宿怨讨债或自己的欲望、执著失去正确的判断力。而且未了生死的信佛修行者没有得到六种神通,可能会判断出错。
  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无魔扰,无宿怨讨债,能守戒,没有错误的欲望,不执著,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很多大事或中等事情,未做之前,成败顺逆,都会有预兆、征兆。古代或现代很多中国人做大事之前先占卜,当然占卜未必会准确,与佛教无缘的人中,也有一些人占卜会很准确。





问:为什么说念一佛或等觉菩萨名号有大的功德?
答:如华严经义理,等觉菩萨的神通智慧等同于佛,所以念一等觉菩萨名号等于念佛。华严经中说佛境界已经说得很清楚,佛能为一切众生示现化身为说法。
  华严经说: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必成无上尊,慎莫生疑惑。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
佛言:“汝入不思议三昧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议,不见有心能思议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议三昧?我初发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实无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阿难所闻佛法,得念总持辩才智慧,于声闻中虽为最胜,犹住量数则有限碍。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决定无碍,昼夜常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若比,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我当云何逮得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无量名称?’”
  佛言:“菩萨摩诃萨,当念一行三昧,常勤精进而不懈怠,如是次第渐渐修学,则能得入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作证,除谤正法不信、恶业重罪障者所不能入。

  百佛名经中说:
  时尊者舍利弗。即从坐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合十指掌。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演说十方现在世界诸佛名号。所以者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现在诸佛名者。生大功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亦当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菩萨摩诃萨闻此法门应大欢喜,以尊重心恭敬顶受。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信乐此经,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若有众生闻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国土
  欲知一切诸佛法,宜应速发菩提心,此心功德中最胜,必得如来无碍智。

  佛说八佛名号经说:
  欲得诵持此诸佛名。若读若闻及以书写。缘是功德。便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无所缺减。至于无上正真之道。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说:
尔时佛告弥勒若有正信善男子正信善女人。至心称此十二诸佛名号之时。经于十日当修忏悔一切诸罪。一切众生所有功德皆当随喜。......速得成就如上所说不增不减。在于烦恼中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端正可喜果报。亦得财宝充足。常生大姓豪族种姓之家。身相具足。亦得善和眷属围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善男子  若善女人等
  受持此佛名  生生世世中
  得他人爱敬  光明威力大
  生处为人尊  于后得成佛

  佛说佛名经说:
  我为汝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诸佛名者。是人现世安隐远离诸难。及消灭诸罪。未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说: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三世三劫诸佛名号。欢喜信乐称扬赞叹归命顶礼。复能书写为他人说。或能画作立佛形像。或能供养香华妓乐。叹佛功德志心作礼者。胜用十方诸佛国土满中珍宝纯摩尼珠积至梵天。百千劫中布施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已曾供养是诸佛已。后生之处历侍诸佛。至于作佛而无穷尽。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说:
  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随在所生常得值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佛说业报差别经说:
  若有众生。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一者得妙色好声。二者有所发言人皆信伏。三者处众无畏。四者天人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问: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速度?
答:要学习佛经或世间知识,均要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速度,要会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当中有三种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修行:
  (1.1)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根和耳根两根的情况下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2)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1.3)尽量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的同时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详细内容可以见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

  修禅定的关键,离一切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当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现实相,则无障碍,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经说法,能说出符合佛经义理的说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开悟、明心见性,方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才算真正开悟),方可真正修行见实相,方可在禅定中不为物所转,不堕入诸有,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修禅时终会堕入有中;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并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并未真正开悟,并未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对了,并且修行时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中,修行见实相,方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1-2022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接“修行见实相,方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问:非见非不见和不用眼根的异同,做何解?
答:六祖法宝坛经中说:“汝云入定,为有心人耶?无心人耶?若无心人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人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所以实相义理于眼根之运用是非见非不见,非有非空,舍离空有二边,于六根中均非有非空,舍离空有二边,堕在有中,被诸有诸物所转,是相待迷惑,堕在空中,则如楞严经中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所以楞严经又说:“见闻如幻翳”。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却未必能做得到见实相。
  所以个人理解,修行之时,当用意根或念佛法僧或念佛法门或念佛咒的方法修行时,若同时用眼根或耳根修行,若眼耳能现实相,则对意根无相碍,若眼耳不能现实相,则堕在见闻诸有中,则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眼耳两根或尽量减少用眼耳两根即可。此方法类推,用眼耳鼻舌身五根中的一根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现实相,则无障碍,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若意根有念头而不取生灭相,则同时用意根修行亦无障碍;若意根易取相,则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意根或尽量使意根一念不生即可。若用意根或念佛法僧或念佛法门或念佛咒的方法修行时,若同时用眼耳鼻舌身五根修行,若其他眼耳鼻舌身五根均现实相,则同时用其他五根均可,若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眼耳鼻舌身五根即可。

  这与禅定入门略说(二)中问答《怎样用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念楞严咒的方法修行?怎样用意根、意识或法尘处的行门修行?》和问答《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速度?》中说的方法是一样的。
  如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均不用,不见不闻,无知无觉,则堕在空有二边中的空边,但专门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一根修行,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是不会堕入空边的。

依佛经经义,众生在六道轮回,是不会断灭的,也不会完全变成形同木石,无知无觉的状态,但如果一个众生以息灭六根一切见闻觉知作为起修心修行,最后也不会完全变成形同木石,无知无觉的状态,最后依然会发现六根中至少有一根有知觉,如果一个众生以息灭六根一切见闻觉知作为起修心修行,最后会发现意根依然有微细惑、微细杂念存在,就好像内守幽闲、法尘分别影事的感觉。如果一个众生以息灭六根一切见闻觉知作为起修心修行,起心为假的空,最后都会堕入有中。真正修行变成形同木石,无知无觉,身心断灭的状态是没有的。如文中所说“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却未必能做得到见实相。”,信佛修行者依经说法,能说出符合佛经义理的说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开悟、明心见性,方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方可真正修行见实相,方可在禅定中不为物所转,不堕入诸有,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修禅时终会堕入有中。

  修禅定的关键,离一切诸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当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选择一根专门修行,如果其他五根均现实相,则无障碍,如果其他五根易取相,应离相,并且尽量不用或尽量减少用其他五根;信佛修行者依经说法,能说出符合佛经义理的说法,有大功德,但需真正开悟、明心见性,方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也只有真正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才算真正开悟),方可真正修行见实相,方可在禅定中不为物所转,不堕入诸有,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信佛修行者,不可真正把正确的义理贯通在修行,修禅时终会堕入有中;所以说,修行见实相,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或者说对难,做到亦难。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错,所以修行不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虽然义理说对了,但修行时并未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并未真正开悟,并未见实相,有的信佛修行者义理说对了,并且修行时能真正做到把符合佛经经义、符合大乘了义佛经说法的正确义理贯通在修行中,修行见实相,方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022 03: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2-4-2022 12:43 AM 编辑

南无金刚藏王菩萨。

(一)
中国所有佛教论坛、搜佛说网站可能会在2022年3月1号全部关闭(信佛的人可选择把自己需要的佛教法宝资料保存在自己的usb盘中较安全)。文章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搜佛说。可以找到一个在线搜索大藏经的网站http://soufoshuo.com/
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般若文海。可以找到般若文海网站地址。

两秒内搜遍大藏经的乾隆大藏经chm文件(并可阅读搜索结果的佛经经文),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https://c.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乾隆大藏经总目录在这个帖子的第30楼至第36楼,即下面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p;extra=&page=2

两秒内搜遍大藏经的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文件(并可阅读搜索结果的佛经经文),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https://c.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总目录在这个帖子的第44楼至第49楼,即下面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page%3D1&page=3

续藏经、续大藏经,请并下载网址,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id150166382
续藏经、续大藏经的总目录在上述网址的一楼至三楼。

23部佛学词典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https://c.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宣化上人大师佛经注解合集chm文件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https://c.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请并下载网址:(在上面网址的第5楼、第6楼)。

白话佛经 白话佛经在线阅读 白话文 佛经现代汉语译文 白话经典 显密文库
http://read.goodweb.net.cn/page05.asp
上述网站有多部佛经的白话翻译、注解。
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白话佛经。可以找到上述网站。

净土圣贤录白话。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可以按顺序阅读18部词典原文的佛学词典电子书(并可以复制原文到TXT文件),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三藏法数(明。一如)的部分内容请录在这个帖子一楼至11楼(以TXT文档文件计,大约有超过150kb的内容,是三藏法数中的小部分内容)。(大部分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和阿含部chm(可以搜索chm文件并看搜索结果的佛经经文),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居士编)txt文本文档,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白话大般涅槃经,释净胜法师译。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2

七部佛学词典。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2

五部佛学辞典合集软件(只有一个文件)、三部佛学辞典、七部佛学词典合集软件、八部佛学词典合集软件(可下载)。五部佛学辞典合集软件(未完成上传)。请并下载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二)佛经经文部分请录。禅定入门(一至四)。文件下载网址

1.佳礼资讯网(https://cn.cari.com.my/index.php)有的帖子可以下载附件(aaaa10),附件(aaaa10)内容为:aaaa 禅定入门(二)-增加或修改第14次。禅定入门(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大藏经名。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增加或修改第4次。禅定入门(一)-增加或修改第1次。禅定入门(四)-修改2。
附件大小(以txt文本文件计算):1039k
《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132kb
《禅定入门略说(四)》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0kb(不计附录的内容)
《禅定入门略说(四)》(包括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65kb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1》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35kb
《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81kb
《禅定入门略说(三)-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7kb
(1.2)在佳礼资讯网https://cn.cari.com.my/index.php搜索帖子:禅定入门略说。可以找到上述帖子
(1.3)可以下载附件(aaaa10)的网页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1.4)可以下载附件(aaaa10),并可以看禅定入门略说(二)全文的网页:(在第2楼可以下载附件)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1.5)可以下载附件(aaaa10),并可以看禅定入门略说(四)全文的网页:(在第12楼可以下载附件)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1.6)可以下载附件(aaaa10)的网页(附件文字为繁体)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一文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5009299&extra=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5009299&extra=

禅定入门略说(三)-修改4的部分内容 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2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2

禅定入门略说(三)(修改5)一文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2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2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1)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2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2

《信佛修行者修行的一些关键》一文网址: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https://cn.cari.com.my/forum.php ... &extra=page%3D1

附件(aaaa10)总目录:
禅定入门略说(二)目录(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一)目录
禅定入门略说(三)目录(增加或修改第3次)
楞严咒注解
禅定入门(三)-修改4的部分内容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1)(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2)(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3)(增加或修改第14次)
禅定入门略说(二)之(4) (增加或修改第14次)
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
禅定入门略说 (增加或修改第1次)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
禅定入门略说(三)(增加或修改第4次)
几篇文摘:
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文革破坏最严重
性空无相论(2008年发表)
aaaa 禅定入门(四)-修改2
《aaaa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
禅定入门略说(三)(增加或修改第5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22 04: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金刚藏王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22 04: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金刚藏王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2024 08:34 PM , Processed in 0.17593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