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12 摩诃提婆
公元前251年左右,阿育王促请大批传教师分赴各地宏法。其中有一名大众部的摩诃提婆(或译「大天」),他是太子摩哂陀出家的三位尊证之一,前往印度的摩醯沙桉达罗(简称桉达罗)一带宏传佛法,这是大众部分出制多山部的开始,以大天为始祖,后世称为桉达罗派或大天派。 制多山部的住众后来因为「大天五事」,又分出制多山部、西山部和北山部三部,即分别在近世发现的阿玛拉瓦提佛塔一带的山区东、西、北部。 大天五事造成大众部内部的严重分裂是公认的事实。虽然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大天之后百年,但一般均传说五事是大天的主张。他认为(1)阿罗汉仍有可能遗漏精液,(2)还未断尽不污染的无知,(3)未断尽处非处的疑惑,(4)要依他人的记别才知道自己已证阿罗汉,(5)至诚唱唸「苦哉」能起圣道。他将五事编成偈诵,自认为同于世尊所说。此举不但被保守的上座长老判为「五事妄言」,即使在创新的大众部裡也引起诤论。有部的论师更批评他是在为自己的情况提出辩护,并讨好多数未证果的学众。但是大天譁众取宠的论调还是不乏许多随声附和者。 「大天五事」是贬低阿罗汉素质的言论,也是轻视声闻僧的心态萌芽。对照当时佛塔崇拜风气的兴起,新兴塔寺供养群众的不断增加,本生故事的不断传出,对佛陀的怀念之情愈发强烈,犹如佛陀的本生重现人间一般,让群众有如面对世尊,倍觉亲切。这些以塔寺为中心的热情群众,以本生故事中真挚动人的故事情节做为学习佛陀的典范;而对于谨遵圣道,远离五欲红尘,栖身山间林下的宁静声闻僧,反而认为他们太保守、太自利、太枯燥、太刻板而缺乏入世的热忱。由于塔寺供养并不限于大众部,因此这样的观念多少也渗入了上座部。这种以佛陀的本生故事为基础,刻意跳过声闻行,直接要效法佛陀本生的思想,使得原始教义与教团组织都逐渐发生了变化。分裂后的制多山部即是塔寺崇拜者的名称,西山部则是拥有阿玛拉瓦提大塔的部派,桉达罗的大众部亦热衷于佛塔的供养。这些以大众部为主亦有部份上座部参与,包括出家人与广大在家人的新兴团体,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到了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终于在南印度桉达罗与阿槃堤一带掀起了大乘运动,传出了新的教义。 大乘经典中每以直探佛陀本生做为修行模范,刻意贬抑阿罗汉,轻视声闻僧;甚至有在家人「喝斥阿罗汉」的傲慢记述…等。这些似乎可以从「大天五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略见其端倪。 「大天五事」自古以来即被判为「五事妄言」,但公元1990年代,大乘法师的着述中,仍然有人同情他的言论。五事为何归属妄言?对于未证阿罗汉果的有学众或许还难以具体瞭解,但是只要具有正见,于佛、法、僧已得不坏淨者,应该可以试着就佛、法、僧的尊贵特质加以思惟判断。世尊所说的正法律,一向就是「即身观察缘自觉知」的实践之学,「大天五事」的偈诵已经偏离了法次法向,又误导众人犯下了轻贱僧宝(阿罗汉)的错误。 【引用及参考资料】 1.杂阿含经 2.般若思想(娓山雄一等,法尔出版社,1989) 3.印度的佛教(水野弘元等,法尔出版社,1988) 4.世界佛教通史(释圣严,东初出版社,1985,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