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42|回复: 50

苦與苦滅的禪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10-2019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6-10-2019 12:30 AM 编辑

苦生起時那就是識被生起的時候
現在的識在名色中依附,貪取,攀附以此滋養了名色
這滋養的名色令識沒有休息,沒有間斷的一直再生起
依附,貪取,攀附這整個過程造成了有一個“我”的假象
而後有誰是我,我是誰,我是有,我是無種種戲論生,
沒有“我”的假象,只有苦的生起此即是有苦而無作者,是苦的真諦。

當如實正觀五蘊無常,五蘊無常者聖者不以此是我,我所
如是正觀時,識不依附,貪取,攀附在名色,那麼識之流被斷除
此時的識不在這裡,也不在那裡,不在東南西北上下
沒有那個“我”的假象,也就不存在有一個誰/“我”滅去,只有苦的不再生起(滅去)
此即是有滅而沒有證得滅之人
是不死,無上解脫,涅槃,是苦滅的真諦。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素还真 + 5 原创内容
凡夫不能解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0-2019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无常的那个观者,本身也是无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0-2019 11:5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16-10-2019 11:16 AM
观无常的那个观者,本身也是无常。。

當你認為有一個觀者,它本身就是一個迷思,那麼要對治那個迷思,一位老師確實要這樣教那位修行者要這樣觀。如果一位修行者沒有這樣的迷思,自然就不需這種對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0-2019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16-10-2019 11:54 AM
當你認為有一個觀者,它本身就是一個迷思,那麼要對治那個迷思,一位老師確實要這樣教那位修行者要這樣觀。如果一位修行者沒有這樣的迷思,自然就不需這種對治。

你已经这么无我,当然不用对治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0-2019 01: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16-10-2019 12:56 PM
你已经这么无我,当然不用对治咯。

你的回復讓我感到有點莫名其妙,我上面的言論應該不至於踩到你什麼地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0-2019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16-10-2019 01:06 PM
你的回復讓我感到有點莫名其妙,我上面的言論應該不至於踩到你什麼地方吧!

没有啊,说事实而已。因为一般人,观一个客体,会有一个主体隐约出现。一般人就是二元的,你说的情况,应该是你例外了。所以是前世有修。
好像我,开始修行的5年10年,那个观者非常强烈。
直到我听到一句“观是何人心何物” 才开始反思观的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6-10-2019 01:2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6-10-2019 01:26 PM 编辑
Quest716 发表于 16-10-2019 01:11 PM
没有啊,说事实而已。因为一般人,观一个客体,会有一个主体隐约出现。一般人就是二元的,你说的情况,应该是你例外了。所以是前世有修。
好像我,开始修行的5年10年,那个观者非常强烈。
直到我听到一句“观是 ...


怪我思慮不周,如有得罪請見諒。

我確實有感覺到就算沒有老師教我,在學習上能夠得心應手,應該是我前世做下來的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0-2019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uest716 于 16-10-2019 01:35 PM 编辑
第二 发表于 16-10-2019 01:23 PM
怪我思慮不周,如有得罪請見諒。

我確實有感覺到就算沒有老師教我,在學習上能夠得心應手,應該是我前世做下來的功德。

没事儿,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的。
有一段时间,我还尽量在梦里也尽量保持那个“观照者”,呵呵呵
所以禅宗有一首诗

学道之人不识真,
只为从来认识神;
无量劫来生死本,
痴人唤作本来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10-2019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學習的過程中
難免因“緣”而【有】些什麼什麼,
然而
佛陀所說之“法”
非鼓勵人們千方百計的想要【有】得到 這些什麼什麼,
而是勸導人們去 知道 、明白 、理解 事物之“究竟與真相”
而 “知”
放下和捨棄 不該【有】的事物,
【有】有則有 生,
【有】生 則有 輪迴。

一個人
不正確的習修 佛陀之“法”
就“無法” 去理解
“我” 、“有” 、“無” 、“生” 、“滅” 之“究竟與真相”
也“無法”
放下和捨棄【有】,
而只能憑著自己的【認知】之意願去定義【有沒有】,
很自然的就會【陷入】【斷滅空】
因【知】 而“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1-2019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之 “果”
皆有 其“因緣”。

看看佛陀是怎麼說的
。。。。。。。。。
質多!每當有無色的真我取得時,那時,既不名為粗的真我取得,也不名為意所生的真我取得,那時,只名為無色的真我取得。
質多!這(这些什麼 什麼 真我取得)(只)是世間的通稱、世間的語言、世間的慣用語、世間的安立(世間人們的定義),
如來以這些(什麼 什麼 真我取得)無執取。」(440)長部9經/玻得播達經(戒蘊品[第一])(莊春江譯)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09.htm

。。。。。。。。。
  阿難!這裡,比丘這麼行:
『那會非有,那會非我所;那必將非有,那必將非我所;
凡存在的,凡已存在的,
我捨斷它。
這樣,他得到平靜。
他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那個平靜。
當他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那平個靜時,
識是不依著它的、不執取它的,
阿難!無執取 的比丘般涅槃。」《中部106經/隨應於不動經 》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06.htm

佛陀
“知”何為 【真我取得】,
理解 【真我取得】 的這些“現象” 之 “有與無”和“生與滅” 的 “究竟與真相”,
所以 雖以 有說 這些“現象”   
無執取

無執取 切斷有之管道。

。。。。。。。。。
  比丘們!已切斷有之管道,如來的身體住立,只要身體住立,天與人們都看見他,
[但]以身體的崩解,隨後生命耗盡,天與人們都看不見他。
  比丘們!猶如被砍下的芒果串樹枝,任何結在樹枝上的芒果全都跟著落下。
同樣的,比丘們!已切斷有之管道,如來的身體住立,只要身體住立,天與人們都看見他,
[但]以身體的崩解,隨後生命耗盡,天與人們都看不見他。」(147) 《長部1經/梵網經 》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search1.php?str=%E6%A2%B5%E7%B6%B2%E7%B6%93&path=DN01.htm

再看看《中部115經/多界經 》是怎麼說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15.htm
。。。。。。。。。
  「又,大德!什麼情形『比丘是緣起的熟練者』是適當的言說呢?」
  「阿難!這裡,比丘這麼了知:

『當這個存在了,
則有那個;以這個的生起,則那個生起;

當這個不存在了,
則沒有那個;以這個的滅,則那個被滅,

即: 以無明為緣而有行;
以行為緣而有識;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受為緣而有渴愛;以渴愛為緣而有取;以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
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而行滅;
以行滅而識滅;以識滅而名色滅;以名色滅而六處滅;以六處滅而觸滅;以觸滅而受滅;以受滅而渴愛滅;以渴愛滅而取滅;以取滅而有滅;以有滅而生滅;以生滅而老死、愁、悲、苦、憂、絕望被滅,
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滅。』

阿難!這個情形『比丘是緣起的熟練者』是適當的言說。」

佛陀在《長部9經/玻得播達經  》是這樣的教導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09.htm
玻得播達!有明確法被我教導、安立,也有不明確法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哪些是那些不明確法被我教導、安立呢?
玻得播達!『世界是常恆的』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世界是非常恆的』是不明確 法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世界是有邊的』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世界是無邊的』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命即是身體』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命是一身體是另一』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死後如來存在』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死後如來不存在』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為何那些是 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呢?
玻得播達!因為,這些不具利益、不具法,不是梵行的基礎,
不導向厭、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
因此,那些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423)
(佛陀是教導人們 知道 這些法不明確 也不具利益、是無法導向涅槃的。

明確法
  玻得播達!哪些是那些 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呢?
玻得播達!『這是苦』是明確法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這是苦集』是明確法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這是苦滅』是明確法被我教導、安立;
玻得播達!『這是導向苦滅道跡』是明確法被我教導、安立。
(“人”有“苦”明確的,學習這些『』的結果 也是 明確的 也是任何人都可因學習而能證智達致涅槃的。)

  玻得播達!為何那些是明確法被我教導、安立呢?
玻得播達!因為,這些具利益、具法,是梵行的基礎,
導向厭、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
因此,那些是明確法被我教導、安立。(424)


簡單來說
佛陀教導的
“法”
是為了讓人們
真正 清楚 知道 明白 理解
“我” 、“有” 、“無” 、“生” 、“滅”
這些“無常” 的 “現象” 之 “究竟與真相”後,
以便人們也能 以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後證智” 以 無執取 而“離苦”。
非 要求人們去 執取
有和無還是空

執著在一些不明確之法。

但人們
往往卻只對
“我” 、“有” 、“無”
之【是不是】【有沒有】這一些“現象”
感到【興趣】
再以【認知】  
不斷的去【尋找】【是不是】和【】這些【結果】,

這是 “因” 凡夫
對佛陀所說之 “法”   

“有” 、“無” 、“生” 、“滅”
只是以【自己的認知】而 不能真正的 清楚理解,
自然   
難以避免的
唯有 憑著自己的【認知】
去尋找【是不是】【有沒有】一些【無或空】之【結果】,
這不但 無“法” 去“理解”
“我” 、“有” 、“無” 、“生” 、“滅”  這些“無常” 的 “現象” 之 “究竟與真相”
更不明白 “無我”的 佛陀
何以 以這些
無執取

因人們只是
憑著自己的【認知】
很自然的,
在不知不覺中
以【我】
而 有取【是不是】【有沒有】和【無或空】,
也以這樣的【因】而 “無明”。
當這個存在了,
則有那個;以這個的生起,則那個生起;
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

人生
猶如一串 “果”,
當中有
甜 、酸 、苦 、辣,
佛陀是教導人們
如何去 知道
引起各種 甜 、酸 、苦 、辣 之 “因”與“緣”,
只需 清楚知道 各種“現象”當中 之“究竟與真相”,
再將
能“生”起各種 “苦”之 【因素】 棄捨或無執取,
剩下的
自然只有 “無苦” 的 這樣或那樣 之 “果”。

“人” 以 真正 清楚 知道 明白 理解
“我” 、“有” 、“無” 、“生” 、“滅”  這些“現象” 的 “究竟與真相” 而 “無明”滅,
當這個不存在了,
則沒有那個;以這個的滅,則那個被滅,
以 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 而整個苦蘊的滅,
猶如被砍下的芒果串樹枝,
任何結在樹枝上的芒果全都跟著落下
而剩下樹枝。
猶如 “無我”的 佛陀,
已切斷有之管道,如來的身體住立,只要身體住立,天與人們都看見他,
[但]以身體的崩解,隨後生命耗盡,天與人們都看不見他。

“無明”滅,   
“智慧” 自然就 “生起”。

“知” 應知的,
才懂得 “修” 應修的,
修了,才明了 “捨” 應捨的。

然而 凡夫們

【認為自己 已知】
再 “無明” 的不斷去追尋【修練成什麼什麼結果】以【切合】自己【認知的答案】,

以自己所【屬意】的【答案或結果】去安立【是不是】 、【無或空】和【對與錯】,
事實是
不知 自己不知道。

簡單來說

是凡夫 不知 事實與真相,
以【誤解】而 安立之
世間的通稱、世間的語言、世間的慣用語。

可以這樣說
一個人
對 佛陀所說的
“我” 、“有” 、“無” 、“生” 、“滅” 與 “無常” 之“究竟與真相”
不真正的 “清楚”,
就“無法”理解
以 【】“”  
無執取 的佛陀
何以 達致“無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9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蘊
有生則有滅。
修行
是 修正
因 緣於 無明 而生之一切。
無明
在 正確之習修的過程中
因 緣於理解而生起的智慧 所滅,
智慧起,
無明滅,
苦亦滅。

明白 因緣法 的人,
都知道
“人” 之形成
是由 無數的 各種“因”與“緣” 和合而形成之 結果。

或許可以這樣去理解

如果“人” 之形成的 因與緣和果 以【一組緣續相加不間斷之數目字】來表達
例如
1(因)2(緣)等於 3(果)
3(果)在一瞬間成為了(因)3 又加上 4(緣)等於 7(果)
7(果)在一瞬間成為了(因)7 又加上 8(緣)等於15(果)
15(果)在一瞬間 。。。。。。
。。。。。。。。。。。。。

那麼
1、2、3、4、7、8、15。。。。這些【數目字】每個都是 各種各樣 個別的 因與緣
至於 3、7、15 這些【數目】 雖然都可以 稱為“果”,
只不過在現實中之 一瞬間
就成為了 另外一個新的“緣”或“果” 的 “因”。

正確來說
雖然 3 是由 1 2 因緣和合 而成,
3 既不是 1 也不是 2
3 只是 12 因緣和合 而成的 一個新的 數目(現象),
同樣的
7 也是如此,
7 只是 34 因緣和合 而成的 另一個新的 數目(現象)。

但是
雖然 3 7
也是由 因緣和合 而成之“”,
可是它們都是由 各自不同的 因與緣和合 而成,
也就是說雖然同是【數目字或果】卻是【由不同之數目】組成的【不一樣之結果】,
所以3 既不是 7
7 也非 3
37
都只是 在不同的當下 各自所形成之 一個【獨自】的【數目】或【現象】,
3 7其他後來形成之“”也並非是 相同的一個【數目字或結果】,
事實上
這些 【現象
只是由 無數之 各種不同的 之和合
而形成 各種不一樣之【曾經 短暫出現無常各自之結果】。

《長部9經/玻得播達經》佛陀强调
每當有牛乳時,
那時,既不名為『凝乳』,也不名為『生酥』,也不名為『熟酥』,也不名為『熟酥醍醐』,
那時,只名為牛乳
。。。。。。。。。。。。。

也就是說
3 只是 3 ,不名為 7
7 只是 7 ,不名為 3

然而凡夫們
不知 事實與真相,
只 憑著自己的【認知
而認為  
全部這些
曾經 短暫出現而無常 的 【各自的結果現象
一起歸納
而認為 是【】或【我的】或是以其他【世間的通稱安立】。

所以  
【我】
只是凡夫 因不理解 真正 之 事實與真相
以【誤解】而 安立之
世間的通稱、世間的語言、世間的慣用語。

【我】之情況
就如【影子】
【影子】
也是 因凡夫不理解 真正 之 事實與真相
以【誤解】而 安立之
世間的通稱、世間的語言、世間的慣用語。
事實上
【我】或【影子】,
也只是凡夫 太過【迷信】自己的看法
而執著在“無明”的【認知】。

真相是
所謂的【影子】
只是
“沒光明照到的地方”,
【影子】
只是因為凡夫【執著】在無明之範圍 而形成的【誤解】,
無關 是不是 有沒有或空。

一個人 只需 明白了 真正之事實與真相,
就不會 去尋找
【我】或【影子】到底 是不是 有沒有
或以【修練】去【證實】這些【世間的通稱】之“究竟”是有還是空,
而是 在“正確的習修”之過程中
以“自證”而“生”起之“智慧”
去 辨別
【我】或【影子】,
只是
在現實中 曾出現過的一些“現象”
因“人”的【無知】而形成之【誤解】。

一個人如對
佛陀所說的
“我” 、“有” 、“無” 、“生” 、“滅” 與 “無常” 之“究竟與真相”
真正的 “清楚”,
則能理解
無執取”的 佛陀,
如何 以智慧 切斷 有之管道,
猶如  
【數目字】15 後續 無執取 而不再緣於其他的【數目
自然就不再 “有新的結果” 出現。

《中部115經/多界經 》佛陀說
當這個存在了,
則有那個;以這個的生起,則那個生起。

所以每當 “五蘊”在【執取】的當下,則“”執取,
當這個存在了,
則有那個;以這個的生起,則那個生起;
所以當這個【執取】“”了,則那個“”,
當“五蘊”在“有”執取時,
則那個“識”也生起。

當下的“識”在名色中 依附,貪取,攀附 並以此滋養了名色,
“因” 凡夫
對於  
“我” 、“有” 、“無” 、“生” 、“滅”
只是以【自己的認知】
而 不能真正的 清楚辨別 佛陀所表達的 “無常”之 “有”與“無”的“究竟與真相”,
使得凡夫以 混雜的認知
在這“五蘊的生與滅”之過程中 造就了“識”有一個【我】之假象,
當下的【我】識在名色中 再依附,再貪取,再攀附,
這被“貪取”而滋養的名色 令【我】識沒有間斷的一直再生起
而後有 誰是我,我是誰,我是有,我是無,種種的戲論而生,
事實上凡夫“識”中的【我】只是以“無明”而產生的【假象】,
當【我】之【假象】生起的時候也就是“苦”生起之時,這是苦。


當如實正觀五蘊無常,
“這五蘊無常者”
智者 不以此是我,我所,
只有 五蘊無常之生與滅 因執取形成 苦的生起,此即是有苦,是苦的集。

凡存在的,凡已存在的,捨斷它,
無執取 切斷有之管道,
如是正觀時,識不依附,貪取,攀附在名色,
執取【我】識之流就被斷而止,
執取【我】識之流被斷而止時,
【我】識就“滅”了,
只有在“貪取”時,“識”才被生起。
當【我】識之流被斷而止時 之當下 就沒那個【我】的假象,
也不存在有一個 誰或【我】滅去,
只是“苦”不再生起,則苦滅。

“苦”不再生起 則“苦”滅 而沒有證得“滅”之【我】,
“苦”不再生起,則無上解脫,涅槃,是苦滅的真諦。

至於說
於未來世,誰當受報?

有因 有緣 自然就形成 果或業,
有因 有善緣 自然就形成 善業,
善業 一瞬間 就成為了 善因,
有善因 又有善緣 自然就形成 善果報。

同樣的
有因 有不善緣 自然就形成 不善業,
不善業 一瞬間 就成為了 不善因,
有不善因 又有不善緣 自然就形成 不善果報。

要是
有善因 有不善緣,

有不善因 有善緣,
結果之形成 則要看 “因”與“緣” 孰輕孰重。

無執取 則 “無”。

《中部115經/多界經 》佛陀說
當這個 不存在了,
則沒有那個;以這個的滅,則那個被滅。

有因 無執取 則 “止”,
有緣 無執取 則 “無”,
凡存在的,凡已存在的,捨斷它,
“止”因 “無”緣 亦 “無”果。

猶如佛陀所說
  比丘們!已切斷有之管道,如來的身體住立,只要身體住立,天與人們都看見他,
[但]以身體的崩解,隨後生命耗盡,天與人們都看不見他。
  比丘們!猶如被砍下的芒果串樹枝,任何結在樹枝上的芒果全都跟著落下。
同樣的,比丘們!已切斷有之管道,如來的身體住立,只要身體住立,天與人們都看見他,
[但]以身體的崩解,隨後生命耗盡,天與人們都看不見他。 《長部1經/梵網經 》

佛陀說
『命 即是身體』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命是一 身體是另一』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死後如來存在』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死後如來不存在』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是不明確法 被我教導、安立。 《長部9經/玻得播達經  》


還是那句,
不真正的清楚 佛陀所說之 “有” 、“無” 、“生” 、“滅” 、“無常”,
而憑著【認知】自以為是,
則難免無“法”去理解
而只能 繼續在 是不是 有沒有 存在不存在之中 兜圈打轉不止。

能清楚當中之因緣的人
自然懂得理解 佛陀 為何 這樣教導,
不懂的人
就會以自己所【屬意】的【答案】去安立【各種世間的通稱】,
或許有人覺得是【佛法無邊】,
實則只是增添凡夫之疑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9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16-10-2019 11:16 AM
观无常的那个观者,本身也是无常。。

观者无常,被观照的也无常,两者皆非“我”,非“我的”,非“我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9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16-10-2019 11:54 AM
當你認為有一個觀者,它本身就是一個迷思,那麼要對治那個迷思,一位老師確實要這樣教那位修行者要這樣觀。如果一位修行者沒有這樣的迷思,自然就不需這種對治。

虽然观照当中没有一个我在观照,可是当时在观照的过程既是觉知的。一切的升起与熄灭皆是觉知的过程。这样讲不知道对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19 10:5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19-11-2019 08:37 PM
虽然观照当中没有一个我在观照,可是当时在观照的过程既是觉知的。一切的升起与熄灭皆是觉知的过程。这样讲不知道对否?

「一切的升起与熄灭皆是觉知的过程」,確實是這樣的。

連那些最後的呼吸停止時,它們也都被知道,非不被知道。—中部62經

讓覺知只是純然的覺知沒有任何黏著的覺知,如果你認同覺知為我那麼就有我慢;如果你沈迷/喜愛於這種純然覺知境界就是我愛;如果你嘗試做哲學標籤認為它是什麼/不是什麼那麼就是戲論。一切法不離開五蘊的範疇,任何你所認知的一切不離開六根、六境和六識。當你不認同它、不產生愛欲、沒有黏著、遠離執著,那麼五蘊就被超越。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凡夫不能解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19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19-11-2019 08:31 PM
观者无常,被观照的也无常,两者皆非“我”,非“我的”,非“我自己”。

是的是的,这个就是佛法和印度教法的分水岭,印度教的Atman很注重那个观照者、知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19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蘊 被 超越
不太恰當,
無形中潛意識會生起【有一?什麼什麼】而認為五蘊被【】超越,
凡夫就是因此而認為是【

事實上
只有 五蘊 在 生滅,
“覺知”
只不過是
緣於 五蘊的生與滅 在“識”還未生起時之【過程】,
只要【執取】這【過程】,
“識”則有緣 而生起。
“人”為何會【執取】這【過程】?
因為不知
“苦”是因【執取】而生起,
不知“苦”
則“無明”,
以無明為緣而有行;
以行為緣而有識;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受為緣而有渴愛;以渴愛為緣而有取;以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
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中部115經/多界經 》

“無執取”
智者 為何“無執取”?
  比丘們!如來、阿羅漢、遍正覺者
證知一切為一切,證知一切為一切後,不思量一切、不在一切中思量、不從一切思量、不思量『一切是我的』而不歡喜一切,那是什麼原因呢?
像這樣,已知:『歡喜是苦的根。』後,(已知)『以有[為緣]而有生,對已生者來說有老死。』比丘們!因此,在這裡,我說:『以一切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捨棄、斷念,如來已現正覺無上遍正覺。』《中部1經/根本法門經 》

就如佛陀所說
質多!每當有無色的真我取得時,那時,既不名為粗的真我取得,也不名為意所生的真我取得,那時,只名為無色的真我取得(覺知則真我)。
質多!這(真我)是世間的通稱、世間的語言、世間的慣用語、世間的安立,
如來以這些 無執取。」《長部9經/玻得播達經 》

情況就像
當一個人遇到 某一樣事物,  
無論 這件事物是 有益或有害,
只要人不去【執取】,
這個事物 對於這個人的 身體 來說
並不會造成
任何的 受益 或 傷害。
同樣的,
覺知之過程取得時
這些 “覺知” 而 無執取,
無執取
則“無”,
識“無”緣 而不生。

凡存在的(過程),凡已存在的(輪迴 之 五蘊的生與滅),
我捨斷它。』
這樣(在 無【生與滅】之過程),他得到平靜。
他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那個平靜。
當他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那平個靜時,
識 是不依著它的、不執取它的,
阿難!無執取 的比丘般涅槃。」《中部106經/隨應於不動經 》


雖然有許多人都【知道】上面之所述,
不過還是那句,
不真正的清楚 佛陀所說之 “有” 、“無” 、“生” 、“滅” 、“無常”,
而憑著【認知】自以為是,
則難免無“法”去真正理解
何謂“無執取”,
而只能 往【空】而去,
繼續在 是不是 有沒有 存在不存在之中 兜圈打轉不止

迷失在【空的境界中】不想出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1-2019 09:5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23-11-2019 06:06 PM

五蘊 被 超越
不太恰當,
無形中潛意識會生起【有一?什麼什麼】而認為五蘊被【它】超越,
凡夫就是因此而認為是【有】我。

事實上
只有 五蘊 在 生滅,
“覺知”
只不過是
緣於 五蘊的生與滅 在“ ...

這位朋友,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那麼堅持要用這種「特殊的說話方式」,「特殊的標點符號」,你是否可以用我們平常人的方式來說話,你難道不是在其他論壇,有版主向你反應說你這種說話方式不適合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19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这算是“正常人”的
一种说话方式啦~
哈哈哈哈

或者说是
正常人的一种
「表达方式」啦...
哈哈哈哈哈~

理科生爱用的逻辑表达式
方便思考时的分析和推理...

但当然没文科的逻辑表达式
那么阅读亲切和理解噜~~
哈哈哈

他的说话方式的习惯而已啦~ zzpic1503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19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起時那就是識被生起的時候
現在的識在名色中依附,貪取,攀附以此滋養了名色
這滋養的名色令識沒有休息,沒有間斷的一直再生起
依附,貪取,攀附這整個過程造成了有一個“

「我們平常人的方式」


”的假象
而後有

這位朋友,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那麼堅持要用這種「特殊的說話方式」,「特殊的標點符號」,你是否可以用我們平常人的方式來說話,你難道不是在其他論壇,有版主向你反應說你這種說話方式不適合嗎?

種種戲論生,
沒有“「我們平常人的方式」”的假象,只有苦的生起此即是有苦而無作者,是苦的真諦。

當如實正觀五蘊無常,五蘊無常者聖者不以此是我,我所
如是正觀時,識不依附,貪取,攀附在名色,那麼識之流被斷除
此時的識不在這裡,也不在那裡,不在東南西北上下
沒有那個“我”的假象,也就不存在有一個誰/“我”滅去,只有苦的不再生起(滅去)
此即是有滅而沒有證得滅之人
是不死,無上解脫,涅槃,是苦滅的真諦。


46sp00023o3688756rn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19 12:1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是初善、中善、後也善,何不把話說好、說的明確些、讓人聽的明白。如果都沒有這些前提,讓人聽不明白,怎樣讓人感覺佛法是初中後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1-2024 10:30 PM , Processed in 0.140147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