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减少列车数,意味着作为可替代的候补列车将减少,则每一辆列车需承担的耗损将提高,维护和维修所需的频率也更高,如此,其安全性可否保证?
B. 简化车库及车站设计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Feasibility Study),LRT 3 所囊括的区域将在 2020年 突破 2百万人口,每日乘客量达 7万。试问,简化车站设计,是否有考虑其中的舒适度和安全度?简化车库设计,可否有考虑列车频率和维护维修的需求 (参考A)?
C. 搁置建设载客率低的5个站
搁置的5站 (Lien Hoe, Temasya, SIRIM, Bukit Raja, Bandar Botanic),美其名为载客率低。然而,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五站并非所说的载客率最低的!
况且,载客率低,不应成为不建车站的理由。车站的规划须有先驱和前瞻性,以此带动该地区的发展。这是新城市主义里,名为 公共运输导向型开发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的概念。
D. 取消地下隧道工程和一个站
我相信这是众多举措中,最可圈可点的一个。我想部长在提出这个举措前,先到隧道路线的周遭做一个视察,或许就会明白为什么要设成隧道,而非高架铁道。
另外,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里,该路线是5条提议路线中,经过多方深究后才筛选的。如果真要建造高架铁道,则需要重新评估和设计新路线,耗时亦耗费,恐将得不偿失。
E. 延长竣工时间至2024年
拖得越迟,材料、人工就越贵。这个很基本,无需赘言。
==========
本人只是一介学生,恰好读的是马来亚大学城市规划学士。对于公共交通规划,不敢说有经验。但,对于阅读规划和研究报告的能力,还是有基本的那么一点。
林冠英先生,作为一位财政部长,您的一举一动、一声发言,对国家和区域的建设是有极大的影响。对于大型基建,更是如此。
这些基建虽然耗资浩大,但对国民和城市的发展影响深远,这些资本是值得去消费的。国债问题,已是一个政治谎言,路人皆知。又何必为了意气之争,徒耗国力?兹事体大,希望您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能够再三深思。
马来亚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在籍大四学士生
Garry 陈俊荣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