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有很多人可能並不同意我這個想法,這可能要專文另述。但基本上我覺得,如果要將投票率這個變數排除在外,那也應該從制度上著手,如比照新加坡強制投票,而不是去道德審判投廢票或是不投票的個人。)
(但我個人並不贊同強制投票。)
我覺得投票,或支持特定政黨或政治人物,其實取決於個人對"未來"的想像,如果一個人覺得馬哈迪或納吉或任何政治人物或其政黨,可以帶領這個社會走到更好的明天,而決定投給他,我覺得都是可以接受的,就尊重別人的選擇就好了。
但對於"歷史",即"過去",即己經發生的事,我覺得可能還是要有其一致性,因為有些人可能因政治立場而說出的關於老馬的話,會讓我覺得有點時空錯亂,
懷疑自己是記憶力不好記錯了,還是過去二三十年對事情的理解錯了,還是我其實是活在平行時空。
比如竟然會有人說"老馬的時代是馬來西亞最好的時代"。
又如老馬那篇自嘲文,寫得是夠精彩夠酸,但其背後的意思好像是很多事情和他其實沒有關係,那我就搞不懂他在位22年和他沒關係那是和誰有關係。
又更諷剌的是,在今日的在野陣營裡,老馬的言行應該是所有人裡最一致的,因為他一直都是一個馬來民族主義者和威權主義者。
讓我們從頭講起。
我想應該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馬來西亞立國至今六位首相,東姑,胡先翁,阿都拉·巴達威是比較溫和的三位。而這三人和老馬的關係都不大好,(或準確一點地說,理念不大相同),東姑在位時將老馬開除出黨,而他的退位也和老馬的攻擊不無關係。胡先翁和阿都拉·巴達威作為老馬的前任和後任,政策上都和老馬有一定程度的出入。胡先翁退位後曾對老馬的政府提出批評,阿都拉·巴達威上任後則大幅度地修改了馬哈迪的許多政策,而引起後者的不滿,"如果不這麼做國家就會破產",阿都拉當時這麼說。
那諷刺的是,(關於馬來西亞政治,諷剌這個詞可以一直重複使用。),十年前用力把阿都拉·巴達威拉下來,扶納吉上去的,不就是老馬嗎。
老馬在經濟上的表現其實沒有一般人印象中的那麼強勢,人們是善忘的,而且喜愛把過去美化。
老馬剛上任時(1981)馬來西亞人均GDP是3463美元,退位時(2003)7337美元,21年裡成長了2.1倍,我們就不要比日韓台港新這些國家了,這個數字其實比泰國還低,泰國同期成長了2.3倍。馬來西亞人均GDP經過阿都拉·巴達威六年成長到8645美元,再經過納吉七年成長到11028美元,這13年的表現其實比泰國稍強。
如果要放在亞洲或甚至世界的格局的話,其實馬來西亞和大韓民國很值得一比,因為老馬剛上任時(1981)馬來西亞人均GDP和韓國其實相近,後者是3904美元,老馬退位時韓國人均GDP是17136美元,人家成長了4.4倍,再後來的13年韓國人均GDP成長比例和馬來西亞差不多,大概是50%左右。和台灣比就更誇張,老馬剛上任時(1981)台灣的人均GDP才2692美元,比馬來西亞還低,22年後人家是14084美元,將近馬來西亞的兩倍。
所以同樣作為右翼的民族主義者,老馬這種剝削華人而來的馬來民族主義的成績單,根本就被人家大韓民族主義完爆,也遠輸台灣同期的經濟表現,不懂有什麼好說嘴的。
而老馬任內幾個重要的重工業計劃,包括鋼鐵業,國產車,混凝土業,都以慘敗收場,全民買單。
經濟以外我們來談民主法治,那就不能不談1987年的茅草行動,老馬用內安法令抓了一百多人,而且可不只是政治人物,還有董總主席林晃升、教總主席沈慕羽、教總副主席莊迪君和華社研究中心主任柯嘉遜,關了三家報紙包括英文報《星報》和中文報《星洲日報》,(及馬來文報《祖國日報》)。
老馬今日說得好像都是警方的事和他沒有關係,但客觀事實上茅草行動確立了老馬的威權強人統治,而他任內對言論和思想的控制,比其他五位首相在位時都嚴重。
很多年輕的馬來西亞華人今日在臉書上罵政府罵得很爽,有些似乎忘記了或不知道老馬在位時我們的社會可不是這樣的氛圍,是有點恐怖的,要為自己的言論付出代價的,也沒有什麼場域可以行公共討論,媒體都會自我審查,怕踩到老馬的紅線又被關閉或不能更新執照。很多知識分子在網路上寫文章批評時政,那己經是阿都拉上位之後的事情了。
至於今天馬來西亞社會的種種問題,司法不獨立,貪污腐敗,裙帶主義,甚至種族之間的衝突和伊斯蘭教霸權,試問哪一樣是和老馬沒有直接或間接關係。
老馬在位的時代並不是什麼馬來西亞最好的時代,那是一個相對黑暗,只能被獨裁統治的時代,而在那22年裡,馬來民族主義和威權主義是主旋律,馬來西亞的經濟表現被韓國拉開,被台灣超越,甚至遜於泰國,司法獨立和民主自由都是倒退的。
所以老馬的問題並不只是在於他是一個威權統治者和民族主義者,他還是一個表現不怎麼樣的威權統治者和民族主義者。
那我就想請問,和這樣政績乏善可陳的政客合作,真的是在野黨支持者的民意和期望嗎?是在野各黨全體黨員的共識嗎?還是寡頭大老們因政治和權謀算計而決定的路線?
那在野陣營決定走一個未經民主程序而決定的路線,還要反過來批評那些不投票支持在野陣營的人民是反民主,那不是荒天下之大謬嗎?
所以我個人都不大願意用"希盟"這個詞,因為我覺得根本名不符實,應該叫"絕盟",絕望聯盟。
一堆老屁股政客Desperate而使人民絕望。
我想我資質魯鈍,才疏學淺,只懂一點點歷史,政治和基本的道理,太過頑固而不知變通,權謀算計實非我所長。
只能說,有夢最美,恕不相送了。
作者:林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