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它的企业就必须要走出去,以将国内过剩的产能疏导出去,让企业通过开拓新市场的方式,得以获得永续的经营。
因此,在80年至90年代期间,日本和台湾企业便曾经经历了这样的一个阶段,因为内部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不论是土地、工资和其他生产成本,已经显著地提升,所以它们便采取了南向政策,以将劳工密集的工业转出去,到海外去寻找新的立足点。
当时的东南亚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成为了他们首选的投资目的,因为这里拥有充裕的土地、劳力以及良好的基本设施,再加上生产成本相等便宜,所以他们便竞相涌入到我国设厂。
当时我国政府也是开放门户迎接这些“财神爷”的,因为政府知道这些外资的到来,将为国内制造许多就业机会,创造出无数的商机,当时有许多人也因为这些外资进来而发迹。
如果当时政府基于政治考量而将这些“财神爷”拒于门外的话,那么我国势必眼睁睁看着这些“财神爷”去敲别家的门,因为当时东南亚不只是马来西亚有条件招商引资而已,周边国家,例如印尼、泰国等国也是有这样的能力。
因此,同样的道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数十年之后,许多国内企业也遇上类似日本和台湾的问题,包括了土地、劳工以及生产成本高涨的问题,所以他们的政府为他们制定了“一带一路”的策略,以将他们的疏导出去,寻找新的市场,这与日本与台湾当年的南向政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换句话说,这一次又有“财神爷”来敲门了,而我国政府知道现在正在争取这位“财神爷”的周边国家也很多,因此我国政府更加积极主动出击亲自到中国去把“财神爷”接到马来西亚来,而这样的举动应该是值得人民的赞扬的。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反对党,特别是民主行动党,却持有不同观点,不断地对政府招来中国投资者的举动单单打打的,最近行动党更是指责政府弃用本地发展商,转靠中资发展商,正如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所说,这样的说辞具误导性,让人误以为政府边缘化本地商家企业。
很显然的,如果中国投资者是来我国发展房地产业务的话,中国投资者绝对不可能全部中国化的,他们一定要与本地发展商配合,才能把房地产发展得更好及更有效率。
更何况,廖中莱也透露,政府与中国方面签约时,都会要求中国方面必须在最大程度上采用本地产品、服务及承包商。
所以,行动党一直反对中资到来马来西亚的举动,纯粹只是从本身的政治利益做为出发点,完全不考虑人民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硬是要将“财神爷”拒于门外,这样的举动是不让人民接受的,因为拒绝这一次来敲门的“财神爷”,马来西亚不知还要等多久才再会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