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正覺,未來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三會成佛。無論修哪一個宗派,目的都是想要成佛,但如果弄不清楚「佛」的意義,修行就會沒有方向,糊里糊塗,空過一生。
在事上來講,佛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事上的成佛。成佛就是成道,有羅漢道、緣覺道、菩薩道、佛道,所以成道也有層次上的差別。
理上來說,佛,就是指這一念心,菩提心、涅槃性。菩提和涅槃沒有形相,是無相,就是指我們當下這念心,這就是修行共同的目的。無論是聲聞、緣覺、菩薩,最終都要證到菩提、涅槃的境界。淨土宗說「花開見佛」,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密宗講「即身成佛」,所見的「佛」、所成的「佛」,都是指菩提、涅槃。
因此,要成佛就要見性。佛性就是覺性、靈性。修行學佛必須知道佛性在哪裡;如果不知道,修行就沒有方向和目標。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最後通通歸於自性菩提和自性涅槃。人人都有自性,所以人人都能成佛。
淨土宗說:「花開見佛悟無生」,「花開見佛」是什麼意思?「悟無生」又是什麼意思?這個佛是指我們內心的佛,不是外面的佛。一般人認為,見佛就能得解脫,假使如此,那麼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善星比丘為何仍墮入惡道?就證明見佛是見自性佛。「花」,就是蓮花。蓮花是一個譬喻,蓮就是心蓮,我們這一念心就像蓮花一樣,依心清淨的程度分為鐵蓮花、白蓮花、銀蓮花、金蓮花,鐵蓮花是譬喻眾生的心就像生了銹的鐵一樣。
所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凡夫心像淤泥一樣,裡面又髒又臭,但在聽聞佛法之後,藉由檢討反省、禪修靜坐,沉澱這念心,回光返照,觀空破執,這念心不染著六塵境界,慢慢就成為白蓮花。然後繼續用功,最後到達「金剛道後異熟空」,就變為金蓮花。
何謂不染著六塵境界?譬如,髒的水倒到蓮花上,蓮花也不嫌臭;用香水噴到蓮花上,蓮花也不覺得香。換句話說,遇到不好的境界,心不嫌棄、不排斥;遇到好的境界,心也不生貪著。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心無染著,無住生心。
從鐵蓮花到白蓮花,從白蓮花到銀蓮花,從銀蓮花到金蓮花,是代表修行過程中心清淨的層次。心的境界很多,有煩惱心、善心、惡心、染污心、菩提心、無住心、大慈悲心。如果心中充滿愚癡、邪見、惡業,這就是惡心,裡面一片黑暗,不但黑暗,還有鐵銹,稱之為鐵蓮花。這個銹慢慢地把鐵腐蝕掉,最後就是墮落,無法證到菩提。
一般人以為往生淨土,就能從蓮花裡面生出來;事實上,蓮花是指我們這念心,如果這念心清淨了,現在就坐在蓮花台上。明白這個道理,信受奉行,這一生絕對能生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