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中蕴含著无限只会,它们不仅仅是建筑,还是伟大的艺术。中国有四座著名的古桥,泉州洛阳桥就是其中之一。它与其他三座桥不同,并不是建在河上,而是横跨泉州洛阳江的入海口。历经多年,这座桥依然稳如泰山,只因为人们利用了一些有趣的海洋生物。
▼提起洛阳桥,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因为泉州在福建省,那里的桥怎么会取名为“洛阳”?这其实与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有关。西晋时期很多中原人来到泉州,发现这里与家乡很像,所以取名为“洛阳”,流经这里的河也成了“洛阳江”。唐宋时期又有不少中原人牵过来,还把中原的汉语,也就是今天的“闽南语”带了过来。“闽南语”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河洛语”。
洛阳桥连接洛阳镇和对面,大桥还没有修建时,人们只能坐船过江。但这里是入海口,水面非常宽,风浪也大,经常有人出事。南宋时期,大书法家蔡襄来到这里,决定修建一座桥,解决民众的出行问题。
▼他们首先发明了筏形的桥墩。蔡襄选好桥址后,沿著中心线往江中沉了很多大石块,这些大事会在水下形成一道堤坝,然后在上面修建桥墩。桥墩形状特别,就像小船一样,两头是尖的,这样可以减小谁的冲击。
▼虽然这样的方法很聪明,但日积月累桥墩还是会损坏,桥基也会随之破坏,所以他们在上面养了很多牡蛎。牡蛎会将壳紧紧黏在石头或者其他牡蛎上,一个一个紧密相连,再加上牡蛎的繁殖能力很强,有孔就会钻,连成一片后用铲子都铲不下来。
▼洛阳桥的桥墩试用很多条形的石块一层横一层竖累计起来的,本来就不是整体,中间有很多空隙,养殖几年牡蛎后,人们发现这些石块紧密联系起来。现在到洛阳桥去看,还能看见密密麻麻的牡蛎,非常壮观。那时人们规定,去桥边挖牡蛎的话需要坐牢受罚,所以顺理成章保护下来。
铺桥面的过程也不简单。洛阳桥的桥面是由很多大石块铺成的,每个石块都有几十吨重,人力根本无法运上去,加上没有重型机械,看起来无法做到。那时的人们利用水的浮力,将石块用木排托好,放到要铺的地方,涨潮后石块自然升起来。
洛阳桥全长1200米,宽5米,一共有44个桥墩。修建这座桥花费了六年时间,随著时间的推移,桥墩被自然和人为破坏,只剩下31个,桥的长度也变成了1188米。桥上还保留著很多石刻,包括蔡襄的作品《万安桥记》。古人的智慧给了我们?发,让现代的人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