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65|回复: 8
|
可负担房产改变了地产投资生态?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kenty 于 29-10-2016 04:00 PM 编辑
这两年可负担房产变成了房地产的热门话题,不少发展商拼命插上一脚。广告不断强调低于市价20-30%。先不管是否真的低于市价或可负担,地产代理聘请外劳数天前就开始排队,的确造成了轰动。但那随便就推出数千个单位的规模是否复制了中国发展商在新山的模式?进而造成了供过于求?是否会在三到五年后造成一个又一个鬼城?投资者是否会离开这些地点?自住的会否愿意购买一间?
以下是一些例子
The Earth@BK jalil: 2000++
The Harve@bk jalil: 1000++
Park hill@bk jalil: 1000++
Casa green@bk jalil: 1000++
Razak Mansion@sg. Besi: 5000++
Bandar Malaysia: 5000++
Tun Razak: 2000++
Metropolitan park@kepong: 2000++
还有更多更多...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16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可负担房产的最大问题是房产质量问题和住宿周遭环境复杂性问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10-2016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旦单位数目太多,自住太少,投资者太多。交屋后问题才开始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16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1-2016 01:0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igidigi 发表于 30-10-2016 07:19 PM
突然觉得kl的发展真的是小儿科
怎么说? 来我们讨论讨论 rumawip, affordable home 对high rise condo 长期和短期的影响 |
|
|
|
|
|
|
|
发表于 3-11-2016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etropolitan park@kepong: 2000++
原本打算选择这里自住,最后还是因为 high density 而放弃~~ |
|
|
|
|
|
|
|
发表于 3-11-2016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的可负担屋子 (高楼)跟 flat 的问题差不多的
还不起供款
不交管理费
一大堆黑皮
设施烂烂 等等
毕竟里面什么level 的人都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16 04:0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envip 发表于 3-11-2016 01:04 AM
怎么说? 来我们讨论讨论 rumawip, affordable home 对high rise condo 长期和短期的影响
rumahwip 还好,先不管以后的管理或住户质素。30万800sf,至少是新的。现在这个面积的房子subsale也高过它,除非选择一些租屋或很残旧的Apartment。可能一些屋主偷偷出租,但大多数应该是自住,不会对以后房地产带来多大影响。
而Affordable home就不是那么乐观。名称虽然可负担,但实际上可不一定。随便就卖500psf,一间1000sf至少卖500k,90%贷款,每月供款2200,加上服务费共2500费用。吉隆坡的租金可以那么高吗?其实那些数千个单位的项目都不是rumahwip,或只有少数rumahwip。一旦所谓的affordable home在3,4年后同时间完成。租金市场肯定受压,个别地区房价也会停步不前。
我会选择离开这些所谓 Affordable home的地点。 |
|
|
|
|
|
|
|
发表于 5-11-2016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负担房屋就是高密度贫民窟。
用40万来买一个高密度贫民窟。
新厕所看起来美是一定的,过多两三年,一个被穷鬼占据的地方是不可能美到哪里去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