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大马健儿取得前所未有的佳绩:4银1铜。潘德蕾拉与张俊虹在女子双人10公尺跳水项目夺银,阿兹祖在场地脚车赛赢得铜牌,羽球混双陈炳顺与吴柳萤、男双陈蔚强与吴蔚升以及男单李宗伟皆拿下银牌。他们虽都无法实现大马“追金之梦”,但却都是大马的国家英雄。
对许多运动员来说,具备参加奥运资格,能凭此资格代表国家到高手如云的奥运竞技场上去亮相,已是一件非凡的成就,更不要说击败世界第一流的高手赢得奖牌了。
众所周知,征战奥运需要有充沛的体力、精湛的技巧、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丰富的竞赛经验、临危不乱的定力以及灵活应变的机智。这些素质来自长期有序的锻炼,以及在一次又一次的实战中调整技巧与强化竞技能力的不竭历练。
这是一个艰辛、痛苦的漫长历程。所以,有人很形象地说,扭一扭这些奥运奖牌,流出的是选手与他们教练的“血与汗”。还有人语重心长地指出,许多运动健儿在走向颁奖台的那一段路上,留下了这样或那样的“伤痛”。当然还有一些观察入微的有心人,看到奖牌里蕴含着肉眼看不到的“追梦热情”与“为国争光的热诚”!
玛丽娜马哈迪在《奥运,让我们忘了差异》一文中指出,“你只须看女子团体赛事如跳水和体操,便可意识到她们的标准动作需要数以百计小时的练习……”。笔者完全赞同他的说法。羽毛球的边线扣杀、网前轻挑,每一个动作,何尝不是数以百计小时的磨练造就的?
2016年8月19日的“左林右李之战”,除了巴西里约奥运的现场观众,如痴如醉地观赏他们深湛球艺的展现外,全世界羽球爱好者也在电视机前观赏球赛的直播,尤其是大马与中国的千千万万球迷,更为之疯狂。每一个球的往返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得分的欢呼与失分的慨叹,此起彼落,交叠相间。
虽然李宗伟这一次又止于银,夺不了金,但在半决赛与林丹的这一战役,的确为世界羽坛留下男单巅峰对决的“经典之作”。评论员陈锦松用“世界羽坛因林李而精彩”来形容,笔者却誉之以“世纪之战”、“羽坛经典之作”。
当李宗伟在“林李之战”的第三局取得致胜一分的那一刹那,据说在吉隆坡观赏直播的首相那吉,“忘我”地由座位上“弹”起来,举手欢呼,而在里约奥运现场督战的青年体育部长凯里则喜极而泣,掉下“不易轻弹”的男儿泪!当然在大马各地的嘛嘛档、在各个广场观看直播的各族球迷,更是疯狂起哄,哗然高呼,手舞足蹈,乱成一团!“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这是真情的流露,没有矫情与伪装。什么事件、什么活动能令大马各族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分种族与身分,齐声发出同一个欢呼?这是比真金还真的一种“万民团结”、“全民一条心”的一种表现。在笔者看来,这种表现比奖牌本身还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林李之战”结束后,二人在球赛现场,在众目睽睽之下,脱下他们的球衣进行交换,然后互相拥抱。这是“重英雄,惜英雄”的“惺惺相惜”的一幕。只有衷心尊重对手,胸怀崇高“体育精神”,拥有“大将之风”的运动员才会这么做,才能这么做!这一幕势必也感动了全球千千万万观众的心,为世界羽坛留下一个令人由衷景仰、令人永久缅怀的珍贵画面。
我们不仅要向赢得奖牌的“国家英雄”致敬、祝贺,我们也要勉励那些没有得奖的我国健儿,再接再厉,把希望寄托于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只要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场尽力而为,就不需说“对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