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946|回复: 0

你适合出国工作吗?马上问自己这些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3-2016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1416220968154.jpg

根据人力银行调查,有高达8成的受访上班族有意或曾经前往海外工作(不包括大陆、香港、澳门),其中包括12.4%的人「曾在海外工作,目前已回台」及4.1%「目前正在海外工作」;而上班族最想赴海外工作的国家前5名依序为美加、新加坡、日本、纽澳及越南。你想勇闯异地、征战国际职场吗?不妨先检视以下自我条件,以及外派需考量的各个面向。

1.个人特质:

□ 喜欢接受新事物或变化吗?

陌生异地,从环境、饮食到每天接触的人事物,都是挑战。加上肩负重任,工作变化性高,如果个性保守、不喜欢变动,往往很痛苦。

□ 对食物能否来者不拒?

要融入当地生活,对饮食文化的包容也很重要。玉山金控派驻到柬埔寨子行的联合商业银行总经理钟启淦说,他到郊区拜访客户时,往往是「对方抓到什么就吃什么」,包括乌龟、蟋蟀、蜘蛛等等,就算不能做到「甘之如饴」,至少也得「入境随俗」。

□ 习不习惯独处?

身处异乡,无法每天和家人见面、有亲朋好友围绕。除了要调整心态去习惯独处,适时拓展当地交友圈、从工作中的人际互动中找到乐趣,也很重要。

2.能力:

□ 语言程度如何?是否乐于学习?

出国工作,英文流利只是基本盘,最好还要能听懂各国口音,或能以其他方式(如肢体语言)增强沟通。此外,有些国家虽然在商务上可用英语沟通,但学会当地语言,往往更有助于加强和同事、客户间的连结。

□ 有强健身体和意志力吗?

在异国,水土不服是常有的情况。中国信托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科长陈逸航在印尼工作时,就曾严重感冒腹泻,加上不熟悉当地医疗环境,一度自问:「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最后靠著意志力,顺利完成任务。

□「文化智商」够高吗?

美国史丹佛大学将「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 CQ)定义为「能和来自异文化的人们有效互动的能力」。举例来说,即使在语言相通的中国,有些人还是因为无法适应当地风俗民情,以及完全不同的做事习惯,难以享受外派生活。

3.工作条件:

□ 是否厘清自我动机和工作成长空间?

外派工作通常身负重责大任,如果只是单纯想体验异国生活,很容易在遇到挫折时,感到极大落差。不妨先思考:这份工作可以带给你哪些成长?是否看得到前景?值得付出种种代价?

□ 外派地点的政经文化环境如何?

事先了解外派国家的文化,有助于提早适应当地生活,例如在伊斯兰教国家中,女性不宜穿洋装、短裙上班。而东南亚部份地区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女性也要考量安全问题。

□ 外派薪资、条件是否合理?

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准各异,薪资和当地物价间的关系,也是重要的现实考量。抓住机会的同时,别忘记厘清权益,像是公司提供哪些加给或福利?保险、医疗、住宿上会提供哪些协助?甚至在结束外派后,公司是否还有其他任用计画?

4.生涯规划:

□ 这份外派的爱情成本?

没有家庭负担的年轻单身族,对企业来说,通常是稳定性高的外派人选。即使你的现况如此,但仍然必须衡量是否愿意承受长期单身,或远距离恋爱的风险。

□ 家人是否支持外派?

家人的支持往往是关键。举例来说,家中长辈或小孩现阶段是否非常需要照顾?家人是否能认同你长期不在家?尤其较资深的男性工作者,扮演一家之主的角色,和家人充分沟通、维持联系更重要。

□ 有长期居住在外、任期不定的心理准备吗?

一般来说,外派工作在3个月~3年不等。一旦时间超过一年,往往需考虑自己未来几年的生涯规画。不少外派是任务导向,很可能因任务性质而延长,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同场加映》出国前,该问自己的5道关键题

趁年轻时放手一搏,听起来潇洒快意,但出国真的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吗?你有想过可能的风险吗?先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Q1:出国,你有多少筹码?

蓝天、艳阳、黄金海岸线,2009年1月,黄文绮在澳洲东岸度过了27岁生日。

去年春天,她和3位朋友一起辞了工作,飞越7,000多公里来到雪梨,开始8个月的打工度假生涯。回忆起这段精采时光,她说得潇洒:「人生嘛,趁年轻,」她说:「过了30岁,就不再有筹码恣意飞翔……。」

所谓「出国的筹码」,除了低下头看看自己口袋有多深、家里能否提供适度资助外,所处行业和职务也息息相关。

虽然各城市生活水平各异,但一般说来,到美国攻读硕士学位,1年至少得准备台币100万元,物价更高的英国,单年度开销可能上看150万。

全澳通留学港总经理许佳智表示,想赴纽、澳打工度假,至少要准备15万元资本,是较为保险的做法。

在生涯考量上,业界可接受的变动度和年龄成反比,各行业对于「学历」和「国际观」也有不同解读。

在关贸网路总经理室负责人力招募的杨世亿表示,以打工度假而言,越和「人」有关系的产业,对于求职者「留白」的接受度越高。

设计行销公司和电子制造商相较,前者一定比后者倾向欢迎「放洋流浪」回来的归国子弟;同样在金融产业,从事业务职,国外旅行和生活经验,是能跟客户拉近距离的聊天话题,但如果应征的是较严谨的分析工作,在新知识层出不穷、经济情势一日数变等考量下,人资的态度就会趋向保守。

Q2:为什么出国?这段时间,和你未来生活有何关联?

杨世亿表示,人资界的惯例是,只要有3个月以上空白期,面试时一定会追问原因。若非以明确的「学位」为目标,企业征才时,会更想探究求职者在「留白期」到底有了哪些成长,大环境不景气,人力紧缩时,这种现象更强烈。

在金融海啸后回国,黄文绮历经了年轻世代求职最艰困的时期,即便幸运地在回国两个月内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但求职整个过程,还是出乎她的意料。

她一再地被问起当初为何选择辞职,离开知名流通业出国打工,「超过三分之一雇主在面试中提到这点,甚至连续问了2、3次,」她说:「出国之前,我就知道这项经历可能成为『箭靶』,但没想到这么明显!」

黄文绮的经验中,企业对她的历练感到好奇,却未必买单,最大的顾虑是「定性不够」,怕已经有「前科」的她,对工作不满意再度潇洒走人。

的确,放空不等于充电,为降低面试时被问得捉襟见肘的窘境,旅程中,你可以先不断问自己几个往后面对企业雇主时,对方可能感兴趣的问题:

‧为了什么离开台湾?要寻找的东西,如今已经得到了吗?

‧这段旅程当中,印象最深的经验是什么?对你的人格特质是否有影响?带给你什么成长?

然后,你得进一步针对自己「稳定性」提出有力佐证。

同样是打工度假,曾经任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奥美公关的Lisa在出国前就明确立下此行目标:加强英文;享受乡村生活;自助旅行,开展国际观,「回国后我觉得收获满满,」她的语气充满自信。

在面试时遇到「稳定性」的质疑,她答得轻松:「我出国见识过了,更了解未来要什么。」她并且反问,就算不为打工度假,现今职场生态中,辞职出国游学留学,或者因高薪跳槽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职涯断裂」这件事本身,并没有这么值得被批评。

人资主管的询问,多数出于「不了解」,身为过来人,若能在面试时加强这段经历所培养出的独立、善于解决问题、抗压性高等人格特质,不但不会成为阻碍,反而可能成为优势,尤其需要高度创意和灵活度的产业,会更看重你的国际经验。

Q3:要自己来,还是交给代办打理?

出国留学该不该找代办?拿这个问题问10个人,恐怕会得到11种答案。《Cheers》杂志建议,要知道对方是不是适合的代办,有几个方式可以一窥端倪:

‧代办是否专心聆听你的需要?还是心中早有定见,只推荐固定几所学校?

‧代办对你想要专攻领域的就业状况,有多少了解?能否具体说出拿到学位后对你求职的加分项目,而非只是告诉你,出国可以「学好英文」、「体验生活」、「学习独立」几个泛泛的答案而已?

‧代办本身是念什么科系出身?对于该产业知识是否丰足?学校提供哪些实习计划?该学位毕业后实际就业状况,他能提供多少资讯?

坊间代办公司素质良莠不齐,收费标准也大相迳庭,至于顶尖MBA学位的咨询价码则可能更高。南阳街一带也出现号称「4万元包上」的代办公司,意思是,万一今年没有申请上学校,明年重新来过,咨询费全免。

不少代办因为和学校签有合作协定,考量业绩,咨询时会主推特定几所学校,有些零星的代办公司,服务品质更犹如只是英文排版打字员,专业咨询完全外行,若打定主意委由他人处理,要避免申请结果最后是「自求多福」,货比三家才是最实际的做法。

不过,申请国外学校所要求的读书计划、自传,必须以台湾学生不习惯的英文书写,再加上英、美学校多如繁星,因此请代办帮忙,的确可以省下一些找资料的时间。然而,图快速、省事之外,也别忽略亲自找学校、选课过程带给你的学习与成长。

出国留学是动辄数百万的人生投资,花钱寻觅捉刀英雄是否能完整呈现你的个人特色,要再三思量。

何况攻读学位时,总免不了英文写作和搜集资料,申请时逃过一时,入学后还是要凭真本事。

Q4:对国外生活的实际状况,你有多少了解?

不是指学位或工作名称,而是生活环境、实际接触社群和学习内容,出国之前了解越深入,越能缩短撞墙期和期待落差。

许佳智便见识过不少申请出国打工度假,1个月后就卷铺盖打道回府的例子。他举农场工作为例,实际情况并非电影中每天抱著漂亮饱实的新鲜蔬果就好,从事劳力密集工作需要耐心,更需要体力。

若只抱持著「赚大钱」和「学英文」的心态赴纽、澳工作,恐怕会大失所望。

澳洲打工工作,主要分为3个等级。如果英文能力不够好,通常到农场处理农务,或者工厂包装;若具备基本沟通能力,可能在卖场担任后勤工作,如配货、清洁人员;英文沟通能力优异,则有机会面试上五星级餐厅服务生、英文打字人员,每小时薪水20~30澳币,劳力密集的农场工作,时薪则在12~15澳币之谱(编按:澳币兑台币约1:28)。

薪水不差,但物价水平也高,再加上自助旅行时的花费,平均每位工作者在澳洲时,开销远高于收入。也难怪澳洲政府张开双臂欢迎各国背包客,丝毫不怕蜂拥而入的人潮抢了当地人饭碗。

至于在以英文为母语的纽澳,到底能学到多少英文,则视各人心态而定。

澳洲政府没有设定每年度打工度假人数上限,对台湾、香港等亚洲国家开放后,各地华人人数暴增,即便「背包客栈」打工度假讨论区出现「到哪都遇得到台湾人」的讨论,但因此练就一口流利英文的背包客当然也不少。

是否能克服语言文化障碍,踏出舒适圈,真正达成「国际交流」目标,端看有多强烈的决心。

出国念书也是一样。做为一位MBA学生,你能不能接受课堂上个案研讨,下了课之后,还有派对活动一直延续到午夜过后,从早上7点到凌晨2点,每个小时都行程满档?

善用网路消息和人脉,清楚描绘出国外生活的轮廓,这项工作和撰写申请学校的文件,一样重要。

Q5:和自己的私密对话

花费1、2年时间或数百万学费,换得仅此一次的体验,究竟值不值得?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代你解答。以下几个问题,留给你和自己,最私密的对话空间:

‧你能不能忍受回国后2~3年内,大学同窗拥有比你更好的薪水和工作职衔,而你却因为历经「留白期」,职涯慢人一步?

‧如果回国后发现「国际经验」并不能替你迈开下一步加分,心理如何调适?

‧这趟出国所获得的能量和美丽回忆,是否能在往后低潮不如意时,给你力量?





文摘自网络
看了还是乖乖呆在国内比较适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办公美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9-2025 02:15 PM , Processed in 0.15779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