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10|回复: 8

全真 長春真人 邱處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2-2016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19-2-2016 11:24 PM 编辑



邱處機在《長春祖師語錄》中指出:“生滅者形也,無生滅者性也,神也。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示終。只有一點陽光,超出劫數之外,在身中爲性海,即元海也。”
全真道把成仙證真的根據建立在人心所具有的“真性”上,超出生死或長生成仙之道,唯在自心中體認真性。“按全真道的觀點,自心真性本來無欠無餘,只因被邪念遮蔽迷亂而不自覺,只要在心地上下功夫,於一念不生處體證真性,便可於一念間頓悟,乃至超出生死”。
來源:http://fanti.dugushici.com/ancie ... t_author_infos/1193



長春真人丘處機

長春真人丘處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2-2016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仙证真的信仰
  长生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它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标志。全真道的基本信仰也是如此。但是它和旧道派有很大的不同,旧道派大都认为,经过修炼,形、神皆可不死,故其信仰是肉体与精神一起长存,即所谓"白日飞升"。全真道则不然,它在成仙信仰上,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只追求"真性"解脱和"阳神"升天。他们认为,人的肉体是要死灭的,人的真性或阳神则可以长存。王嚞谓:"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躯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坏,真灵一性要开收。"又谓"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因此他批评肉体长生的追求者,曰:"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刘处玄的《至真语录》亦称:"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又:"真我者,人之性也,……无形之道也。""无形之道则真也"。"伪我,则养身之道,则假也。"全真道放弃肉体不死的信念,只追求"真性"解脱和"阳神"升天,虽与旧道教相区别,但却与佛教追求的"涅"相近似。实际上他们所谓的真性,或叫本来一灵,元神,元性,真心等概念,即源于佛教。
  既然肉体是要死的,只有"真性"、"阳神"得到解脱后可以长存、升天,因而他们乃视人的肉体为桎梏,意欲其毁灭,以便真性、阳神的早日解脱。所以人们在王嚞及其弟子们的诗文集中,能见到许多破斥肉体、否定人生的言论。邱处机斥肉体为"臭皮囊"和"烂肉","一点如如至性,扑入臭皮囊,游魂失道,随波逐浪,万年千载不还乡。""一团臭肉,千古迷人看不足,万种狂心,六道奔波浮更沉。""一团脓,三寸气,使作还同傀儡。"谭处端认人体"本是一团腥秽物,涂搽模样巧成魔"。王嚞等又斥人体为"走骨尸"、"骷髅"。曾画骷髅警马钰,又作《叹骷髅》诗。谭处端云:"骷髅骷髅颜貌丑,只为生前恋花酒。"邱处机又谓"子羽潘安,泉下骷髅总一般"。又斥人生为"苦海"、"火宅",视父子、夫妻亲情为"冤业"。如此等等。
  全真道还援引禅宗的见性成佛说,宣称只要做好内省功夫,便能顿见真性,超出生死,得到阳神解脱。谭处端称"一念不生,则脱生死"。
  邱处机称"一念无生即自由"。王嚞进一步宣称:"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他认为这种精神上超出"三界"的人,就像莲根在淤泥而花在虚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虽然身居一室之内,却"性满乾坤",谓之"法身"。"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济"。这里所谓的"法身",大概就是全真道所追求的那个不死的"真性"和"阳神"的形象,但它和佛教所谓的离言绝相的"法身"却十分相似的。
  先性后命的内丹学说全真道以修习内丹为成仙证真的基本法门,认为道教其他修炼术皆为"区区延年小术",只有该派所倡的内丹术为"天上大道"。他们的内丹术渊源于钟、吕,以性命双修为基本内容但与道教南宗修持的路线相反,不是先命后性,以修命为主,而是先性后命,以修性为主。王嚞云:"宾者是命,主者是性。"邱处机称:"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指炼气修命--引者注)其次也。"又说该派内丹功是"三分命术,七分性学"。其《大丹直指》所述九节丹功,前三节为命术,后六节为性学。所谓先性后命,大略是教人先收心降念,做对境不染的明心见性功夫,使心定念寂,然后静坐调息,按钟吕派传统内丹法程序,依次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全真道首领从这种先性后命、以性为主的基本路线出发,有时又宣扬一种以性兼命的丹法,谓只要修性,或直接炼神还虚,即可自然了命。《丹阳真人语录》称,做清净心地工夫,"屏绝万缘,表里清净,久久精专神凝气充,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上丹结,是名三丹圆备,九转功成。"李道纯《中和集》卷二《试金石》分所有丹法为三乘九品,以直接修性而自然了命之法为"最上一乘"之顿法。牧常晁《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卷二也分丹法为顿、渐二乘,称直接修性者为顿法。很显然,全真道这种先性后命、以性为主、或以性兼命的丹法是受禅宗影响很深的结果,故牧常晁称之为"释氏金仙之道",可谓一语破的。

來源:http://www.lylaozi.org.cn/zt/read.aspx?id=7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16 06: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016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2016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邱祖垂训文
  吾教后辈门人知悉:尔等悟士,既入玄门之正教,必通夙世之善根。一证今生之福果,二修来劫之不堕。若有向道之真心,当遵太上之法律。奈何门人不自知觉,只图道教以度平生,不知玄科而有禁戒。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难消,岂无功而可受?汝等愚迷,不自揣量,不肯修持,反言本教无功,便随外道有益。以致奸盗邪淫,损人利己。或荤酒赌博,坏教败宗;或烧炼假术,骗哄迷人;或信投傍门,毁谤正教。似此无赖,种种不堪,岂是正教之所为乎?且莫说尔等后学之辈,即天神有过则谪其位;地祗有过则降其职;神仙有过则堕其尘;鬼祟有过则灭其迹;君王有过则失其国;臣僚有过则加其刑;士人有过则削其名;庶人有过则掠其福,一切过恶各有所归。何况尔等作孽者,岂无报应乎?吾教后辈门人,当闲自揣其心,出家所为何故?盖为看破尘缘、轮回苦恼,方才进道。岂可返造愆尤,重增孽债?
  法有三乘,遵依本教而行,量力而进,立志而守,苦志而修,方是出家人之正路也。
  夫上乘者,修真养性,苦志参玄,证虚无之妙道,发天地之正气,除尘世之冤愆,广行方便,大积阴功,只候三千功满,八百行圆,然后身超三界,位列天仙矣!或跨鸾鹤而朝金阙,或驾彩凤而赴瑶池,千真恭敬,万圣护持,与天地同体,与日月同明,岂不为出家人之大丈夫哉!
  夫中乘者,秉心演教,礼忏诵经,颂太上之法科,礼天尊之宝号,信心恳祷于圣前,虔诚斋戒于庙中,清静身心,阐扬大道,一念纯真,常存正法。运用灭度之时,自有善神拥护,或送皇宫,或生官府,或为君王而名登九五,或为卿相而位列三台。那时万民敬仰,四海投归,人中殊胜,岂不尊乎!
  夫下乘者,修宫建庙,印经造像,修桥补路,戒杀放生,施茶舍药,惟慈悲之本,绝吝贪之意。或周济穷苦,低下为心,尊师敬友,接待往来,爱老惜贫。以待功行圆满,自有金童接引转化为人,得生富贵之家,一生受用无穷,岂不快哉!
  如此修为三乘之法,句句分明。若不省悟者,不除酒色财气,不如还俗归家,染苦为乐,随心所欲,任意所为,岂不乐哉?如何久恋玄门,迷而不省?造下无边罪孽,果报难逃,过世之时,看待推谁?有志诚者可以深入,无夙缘者可以速退。不然造罪加倍,吾甚怜悯,是为训焉。
  倘有见训者回心,闻训者转念;重整刚志,痛改前非;勇猛精进,承办道业;闻者省悟,见者开发。省悟者回光之心也,开发者反照之意也。如不早觉,必永失真性,以堕冥途,常沉苦海,化为异类。到此之时,悔之何及。聪明达人仔细思之,今生错过,大道难遇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2-2016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邱祖精神”概括為五點:一曰志道苦修;二曰仁厚愛民;三曰慈勇自尊;四曰樸實純正;五曰謙和包容。

一曰志道苦修。在中國文化語詞中,“道”是真理的代名詞。各家對“道”的理解容有不同,卻都把“道”作為終極真理加以追求。一個有理想的人,必定如孔子所雲要“志於道”,還要堅毅不拔,孜孜以求之。邱祖追隨重陽祖師,學道最早,而成道最遲,前後用去十八九年,矢志不移,苦修苦練,其用力之深,為七真之首,故成就也最大。重陽仙逝後,邱祖先在磻溪修道六年,後在龍門山修道七年。在漫長十三年中,他全副心思用於砥礪道志,磨煉心性,“日乞一食,行則一簑”,“晝夜不寐者六年”⑤,如《西遊記》所說,“真積力久,學道乃成”。故其道基深厚,道力宏大,具有了全真大士的品質,爾後經得起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並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孟子認為將有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⑥,而山東民眾也有吃苦耐勞的傳統。邱祖將這兩者結合起來,用於修道實踐之中,故能“堅忍人之所不能堪,力行人之所不能守,以自致於道”。⑦

=/=

四曰樸實純正。邱祖曾言:“俺五十年學得一個‘實’字”。⑶邱祖之“實”,一是平實之實,不用方術神異欺騙世人;二是誠實之實,待人以真,有話直說;三是實用之實,興教濟世,有益民眾;四是質實之實,不尚浮華,簡樸自守。《北遊語錄》說邱祖“所出之言,未嘗一毫過於實”。邱祖之學可稱為全真道之實學,不尚玄虛空談,存無為而行有為,一生致力於實修篤行,著眼點在為民眾救急解困、立德造福。

來源:http://www.ctcwri.idv.tw/INDEXA3 ... 2htm/A30112-027.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7-2-2016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磨性石  
相传邱处机为了磨练坚忍不拔的性情,曾离开自己学道的磻溪宫渡过渭河到达磨性山。在山上的嶙峋怪石中找了一块棱角突起的黑色顽石,约有百斤。他抱着顽石跑到山顶,大喊一声,将顽石抛下山去,又下山抱石重复上山。如此寒来暑往,山上山下的往返。一身道袍破了补,补了破,最后下了狠心,把山上的酸枣汁用手全捋了一遍,免得再挂破袍子。至今村民们还说,磨性山上的枣刺是顺的,那是邱处机捋的。那块顽石被他磨得圆滑光亮成了宝物,一直被后世的人供奉在洞里的神座上。据说宝石常三更半夜飞出,山上上下的滚,下的狼虫虎豹、妖魔鬼怪不能出来伤生害人,每当古历二月十五逢会。男女老少都要进洞摸摸宝石。传说老人摸了安康长寿,小孩摸了聪明伶俐,青年男女摸了可找到佳偶。后来传说邱处机去了四川(编者按:应是陕西陇县景福山龙门洞,至今那里的邱祖洞还有一块磨性石),坐化成仙,磨性宝石也飞往邱处机那里,享受到丰盛的香火。(当地传说,磨性石并非只有一块,至今磨性山混元洞还留存五块大小不一的磨性石)


來源:http://dzsqg.com/index.php?m=con ... ;catid=12&id=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2016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早期的这几首词里感觉到的就是:饥、寒、孤苦无助。《钟吕传道集》里有一篇专论修道中的九难十魔。苦不可爱,但吃苦可以磨炼意志,战胜困难的过程非常精彩。到后来,由于内外功行的累积,面对同样的困难,就不觉有苦了,境界不一样了。
          万年春[21]·土埪[22]
          土穴秋来,温温渐觉阳和胜。幽栖兴,道家偏称、疏懒多贫病。
          凛冽天寒,叶落山川净。窗前竞、雪飘风劲,热焙[23]闲吟咏。
          万年春 •衲衣
          衲袄秋来,著身渐觉时相称。霜天净,畅怀游兴、不怕西风劲。
          百片千条,上下穿联定。宽怀正、外疏狂性,内放明珠莹。
          解冤结·觅饭
          北方一日,南方一日,共东西四方交日。梦寐沉沉,且往来游行销日,待他年道心开日。
          百年短景,都来几日,暗推排今朝明日。不觉推排,到圣贤佳音来日,洞天开时吾归日。
          衲衣虽然“百片千条”,但是“上下穿联定”——坚固。外面虽然“雪飘风劲”,但里面可以“热焙闲吟咏”——活泼。有当年重阳祖师、丹阳祖师的引导,加上苦炼,丘祖这时有进步了,但还不了彻,所以诗中说: “待他年道心开日。”丘祖要战胜的困难远不只这些:
          万年春 •惊睡
          秋夜沉沉,漏长睡酷多思想。须依仗、道情和畅,不纵魔军王。
          打叠神情,物物离心上。虚空帐、慧灯明放,坐待金鸡唱。
          喜迁莺[24]· 炼心
          要离生灭,把旧习、般般从头磨彻。爱欲千重,身心百炼,炼出寸心如铁。放教六神和畅,不动三尸颠蹶。事猛烈,仗虚空一片,无情分别。
          关结,除缧绁[25],方遇至人。金口传微诀,顿觉灵风、吹开魔阵。形似木雕泥捏。既得性珠天宝,勘破春花秋月。恁[26]时节,鬼难呼,唯有神仙提挈。

          丘祖还要打叠精神,炼退睡魔、昏沉、爱欲,身心百炼,炼出寸心如铁。守着虚空一片,鬼与魔都不能扰乱了。每个修道者遇到的困难也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坚定的志向。炼心的内容有很多方面,哪里障碍了对道的认识与把握就炼哪里。丘祖有时也会遇到伤心的事。
         
來源:http://www.cridao.com/culture/2014/1204/25615_1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2-2016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春真人邱处机祖师,到底姓邱还是姓丘?

邱处机祖师,字通密,号长春子,栖霞县滨都里人。从师王重阳祖师,经磻溪六年苦修,龙门七载修道,道功日增,广成佳话。后因以74岁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出家人。

  很多细心的道友在看到邱处机或者邱祖字样的时候,往往也会有另外一个字“丘”的版本。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版本呢?哪种是最合乎道教仪范呢?

  1、尊师重道,避讳加邑部

  据栖霞市地方史志编纂办公室公示,自汉朝以来,为避孔子之名讳,有丘氏改为邱氏共三次:

  西汉时期,废除百家,独尊儒术,为避孔“丘”讳,朝廷颁诏改“丘”为“邱”,但《元史》作者疏于儒家传统与习俗,仍用“丘”字,有人据此延续至今。

  金明昌三年,修曲阜孔庙时,命臣庶回避孔“丘”之名,其域内“丘”姓改为“邱”姓。

  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地名,丘字一律加邑部为邱字。

  2、道教关于邱祖有关记载

  在道教中,全真道特别是龙门派在称职、拨职以及表文、榜文中,一般用“邱”字较多。在很多道教宫观中的邱祖殿,一般都用“邱”,比如:

  1、北京白云观的老律堂和邱祖殿,用的是“邱”、而不是“丘”。

  2、山东栖霞市太虚宫也是“邱祖殿”,不是“丘祖殿”。

  3、中国道教协会“弘扬邱处机真人西行慈爱和平精神有关设想”座谈会用的是“邱”,而不是“丘”。

  据报道:适应新形势要求,规范姓氏用法,《栖霞市志》(1985~2002)已将“丘处机”改为“邱处机”。2010年5月26日,市政府给予批复,同意改“丘处机”为“邱处机”。

  清雍正帝改丘为邱谕原文:

  古有讳名之礼,所以昭敬致尊崇也。朕临御以来,恐臣民过于拘谨,屡降谕旨,凡与御名声音相同字样,不必回避。近见各省地名,以音同而改易颇多。朕为天下主,而四海臣民竭尽诚敬如此,况孔子德高千古,道冠百王,以正彝伦,以端风化,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受师资之益,而直省郡邑之名,如商丘等,古今相沿未改,腾心深为不安。尔等会议,凡直省地名有同运载讳者,或改读某音,或另易他字,其用于常之际,于此字如何回避,一羡慕会议具奏复准。嗣后惟祭天子于圆丘丘字不用回避外,若府州县地名,有同至圣之讳者,交与内阁撰拟字样,报部堂。至姓氏相同者,按通考太公望之后,食采于营丘,因得姓丘,今拟添加阝旁,做邱姓,至堂用之际,宜从古体,写作业字。又奉上谕;朕以先师孔子至圣,理应回避,前降旨令九卿会议目奉,经九卿议复,凡系丘字,俱加阝为邱氏,凡系地名,皆易他名,至于常用之时书写,则从古体业字,朕细思今文出于古文,若仅改用业字,是仍未尝回避也。业字本有其音,查毛诗及古文作期音者甚多,嗣后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业字,羡慕加阝为邱,地名不必改易,但加阝旁,读作期音,庶手允协,足付朕尊崇先师至圣之意也。

來源: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512375075-1.htm
(编辑:张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8-2025 05:42 AM , Processed in 0.11956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