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04|回复: 2
|
刘晓波先生,生日快乐
[复制链接]
|
|
文:欧宗敏
刘晓波先生的生日是12月28日,他在2010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一转眼5年过去了,而他要等到2020年才能出狱。
刘晓波先生(图片来源:http://ichef.bbci.co.uk/)
“在获奖的消息传出后,你几乎能在北京的空气中嗅得到这飘荡的喜悦。“空气中飘荡的喜悦” 当然是夸大之词,是心理的奇妙反映,因为这一千七百万的城市居民中,绝大部分人压根就不知道刘晓波是谁。甚至在一所著名的大学里,一位主管学生社团的教师还警告学生不要举办敏感的活动,因为据说“一个叫王晓波的异议作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许知远在其著作《抗争者》里撰写刘晓波,以上是其中一段文字。刘晓波也是许知远笔下的其中一位抗争者。
最近几年我开始阅读许知远的文章,也购买几本他的著作。虽然他的作品在这里不容易买到,可是也曾经在书展大减价时以折扣90%的优惠买到,这倒是有点吊诡。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抗争者》里受访的人物近廿位,分别来自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这些地方也是许知远近年来旅行的部分地点。书中的抗争者,近一半是陌生名字(江春南、吴睿人、周奕成、陈允中、司徒薇、朱凯迪、景凯旋等),对我来说。至于另一半的熟悉名字,通过许知远的文字描写与叙述,抗争者的形象显得立体,也从另一方面来理解抗争者的抗争精神,更看见抗争者少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陈云是《香港城邦论》的作者,也是“蝗虫论”的“教主”。他的直接、粗鄙、极端的表达方式,获得一部分香港人的喝彩,当然,也让一部分的香港人摇头。
陈云的祖父是广东宝安人,从家乡远赴马来亚生活。他的父亲像当年许多华裔青年一样,受到建设新中国的号召,从南洋回到中国读书就业。也像许多具有南洋身份的华侨一样,在铺天盖地的反右斗争中,爱国情操被莫名地抹去了,最后他偷渡到香港,定居在新界乡村。陈云的父亲所承受的苦涩与嘲讽,也是那一代回归祖国的南洋华裔青年的共同遭遇。他们被逼偷渡或流放到香港,直到文革爆发后,才终于放弃他们的红色中国理想。
“陈云记得,两位分执国共路线的伯父一心设计出一面能真正代表中国的国旗。第二天酒醒,他们发现用星、日、月三种元素设计出的作品不过是马来西亚联邦的国旗。命运绕着中国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许知远在序文中写道:“而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崩溃的帝国给予某种可能性,在某种意义上,台湾与香港就像是中国的异端。一个再度崛起的中国则让人看到了这“大一统”的幽灵袭来。但这也是一个寻求抗争精神的良机,尤其是当这三地对彼此的抗争历史产生真正的兴趣,这很可能产生一种新的融合与呼应,带来意外的结果。”
作为抗争者的刘晓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可以说是获得来自普世价值的呼应,而这个结果是不是意外呢? |
|
|
|
|
|
|
|
发表于 3-1-2016 01:5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礼编辑”关心遥远的中国,更甚于关心自己的马来西亚。
先解决马来西亚的“人人平等”问题吧! |
|
|
|
|
|
|
|
发表于 16-1-2016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