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19|回复: 10

【【【T-50是隐形版的苏27一点也没说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1-2015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anwt 于 5-5-2016 10:34 AM 编辑

原标题:俄公开T50车间,暴露大量结构 材料和工艺基本延续苏27体系,部分机身结构明显强化  

作者:候知健

  http://russia.tv/video/show/brand_id/5403/episode_id/1253826/
  26日,俄罗斯电视台(russia.tv)的一段新闻里,颇为意外的公布了一段采访苏霍伊集团的新闻,里面出现了很多T50战斗机生产的镜头,并且出现了很多内部结构的清晰画面,相当罕见。

  一:目前T50原型机与苏34等机型共线生产,材料和工艺基本延续苏27家族后期水平
  从新闻中公布的镜头看,目前T50的原型机是在苏34的生产线上制造的。根据结构件的外观来看,T50和苏34一样,大量使用铝合金件(黄色是防锈底漆)和钛合金件(灰色部件)。比较可惜的是未能看到T50机翼的内部结构。仅从已公布的部分判断,目前T50原型机的材料工艺体系,基本延续苏27家族后期水平。



图:T50采用的还是普通十字螺栓,新一代隐身机按照高标准要求是应该采用特殊的高精度



图:70年代F15的钛合金框锻造毛坯


图:苏34的锻造钛合金框,早年就这么点大的东西,还得分三个件来锻。


  上图是苏34发动机吊舱结构的锻造钛合金机加工大框。在苏27家族早期阶段,苏联由于大型钛合金件的锻造能力有限,这样的整体式框架是做不出来的;需要将整个框在设计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锻造好以后,焊接在一起,再进行精确的机加工。

  实际上苏27虽然比F15大很多,但在关键的大尺寸钛合金锻件上,无论是尺寸还是加工难度一直比F15要小得多;其早期阶段的材料和工艺水平,大致与美国F4战斗机相当。苏俄的钛合金工业水平从未接近过美国,无论是材料牌号还是加工手段。

  二:进气道的设计风格变化,反映T50结构非常舍得下本钱

  在苏34上,进气道吊舱外的框架结构采用的是大量钣金件组合成多数弱框架,只保留少数整体机加工强框架的设计。这种设计重量大(钣金组合需要的铆钉等连接件太多),强度和刚度性能较低,结构可靠性也较低,唯一的优势就是省钱。




图:苏34的进气道结构件总成,画红圈的就是两个机加工的整体框,强框架结构;而其他的框都是钣金件组合成的弱框架。红圈内黄色的是涂了防锈漆的铝合金框架,而灰色的是钛合金框架。



图:苏34进气道的弱框架,钣金件和大量的组合连接件非常清晰


  而在T50的进气道吊舱上,一个弱框架都看不到,清一色全部是机加工的强框架,制造成本远非苏34能比。当然,整个T50进气道结构总成件就是一根大直筒外形的曝光,也彻底打破了网络上流传的各种T50进气道其实采用了S型隐身设计的臆想。


  这种力求高强度高刚度的设计,大致上可以推断出两个用途:首先是强化T50战斗机在高速下(跨音速和超音速阶段、尤其是空气密度大的低空跨超音速)的机动能力。其次是有效提高进气道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力,这意味着T50的进气道为发动机推力的增加留出了极大的余量。





图:T50的进气道结构件,一排排的全都是机加工出来的强框架,加工费用很高



  不过说实话,T50飞机结构的最大弱点本来就不在进气道吊舱上——虽然它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大型加强筋”对飞机纵向结构进行增强的。T50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宽间距发动机吊舱设计,使得中央翼(中间的机身)厚度比F22、歼20这样的型号要单薄太多。



图:T50只有尾椎、两个主弹仓中间、前弹仓和起落架舱之间、起落架舱前方四个地方能布置封闭结构的完整主承力框架,而且布置数量、占全机长度比例非常有限。



图:T50前主弹仓的位置,放在苏27身上就是2号油箱下壁板(中间那块油箱的底板),那是一整块加强过的钛合金厚板,是整个苏27身上最强壮最核心的部分;起落架、机翼等等,都是围绕这个板子搭起来的。



  这点在苏27上还不算很要命,但T50前后两个大长度、大开口的隐身弹仓,打破了中机身结构的大框完整性、连续性;只在中部和头尾才有封闭性的大框,对于机身结构的刚度强度和寿命、尤其是重载荷粗暴使用下的表现极为不利。这才是T50家族结构设计上绕不开的致命弱点,可惜俄罗斯电视台没有播放相关的画面,展示苏霍伊是如何缓解这一问题的。

  

三:进气道的高强度高刚度设计,或证明俄罗斯未来发动机推力相当高?


  目前T50和苏35采用的都是117S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和F119(F22的发动机)同级别的产品;而是介于第三代和第四代之间的型号,算是AL31F系列的“魔改”型号。从推力和流量上看,117S相较于AL31F提升不是特别大;只是从12.5吨提升到13.7吨(特殊状态可以达到14.2吨,但仅能持续数十秒,此后发动机必须作寿终处理),每秒吸入空气从113公斤增加到122公斤。



图:AL41发动机由于指标过高等因素,一直未能研制成功,现在的117S版本是应用部分AL41技术对AL31F发动机进行改进的产物。



  从117S的表现来说,它还配不上T50的进气道结构设计;未来完全版的117发动机,推力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应该会比117S有非常大幅度的提高,但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可能要等数年之后才能有所了解了。



~~~~~~~~~~~~~~~~~~~~~


毛子坑三哥的钱永远都那么的任性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yberjaye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11-2015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展示印度空军五代机服役想象图。。。

























印度打算从俄罗斯购买T-50战机的印度版126架,但是目前T-50战机进度很慢。而印度下单很快,满满的126架!看看我们的歼20战机的速度!快T-50至少5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15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yberjaye 于 4-5-2016 09:21 PM 编辑
kanwt 发表于 29-11-2015 01:21 PM
随便展示印度空军五代机服役想象图。。。

J20比T50快已经很明显了
说不定,J31改大版/改海版 都比T50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6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anwt 发表于 29-11-2015 01:21 PM
随便展示印度空军五代机服役想象图。。。

























印度打算从俄罗斯购买T-50战机的印度版126架,但是目前T-50战机进度很慢。而印度下单很快,满满的126架!看看我 ...



早前传言SU27 & J11打不赢 JAS139
真相在这里

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1294080.html


28日,国内多家媒体刊发关于中国空军和泰国空军去年11月12日-30日期间中泰两国“鹰击2015”演习的报道,并用了“中国歼-11被‘鹰狮’打了4比0”之类标题渲染称中国空军“惨败”,但文章中并未对原文进行全面准确的介绍,未加说明,加入了一些“私货”,结果让人难以搞清原文表达的含义。那么,外媒到底是怎么报道这次演习的?观察者网以下翻译英国《空军月刊》2016年五月号(提前出版)文章《鹰击2015-一次秘密的聚会》(作者为泰国记者Analaoyo Korsakul),以飨读者,相信懂行的读者能够从中读出一些与部分国内媒体渲染的“味道”不同的意思。


  演习结束前,唯一公开发表的中国空军6架苏-27/歼-11战斗机抵达泰国的照片,图中可以看到有一架战斗机是经过中期延寿的歼-11战斗机,还有两架苏-27UBK战斗机

经过中期延寿改装的歼-11战斗机,特征是座舱后方的两个突出物,那是新安装的导弹告警装置
  “鹰击2015”演习在去年11月12-30日期间进行,但是制定计划的工作是从2014年开始的。泰国皇家空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合作的决定是在泰国政府关于与中国扩大和加深双边关系的政策背景下作出的。

  这一协议包括进行飞行员交换体验,泰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到中国试飞了成飞歼-10战斗机,而中国空军飞行员则访问泰国,以试飞萨博JAS39“鹰狮”战斗机。这一方案让双方飞行员能够熟悉两国空军所遵循的截然不同的行动流程。语言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这次联合演训落实前,双方花费很长时间仔细制定了计划。

  中国方面不想透露关于演习的消息,并且即使是在演习已经公开后,中国空军依然要求不举办新闻发布会;不安排任何媒体日活动,演习联合指挥部拒绝了所有采访请求。从举办演习的Korat基地(距离曼谷3小时车程,位于Nakorn Rachasrima省,越战时代曾是美国空军第一联队驻扎的基地)外进行拍摄也被禁止了,所有中方人员被要求不得离开基地。唯一公开发表的照片是6架苏-27“侧卫”战斗机(其中两架是歼-11标准)抵达时举行欢迎仪式时拍摄的。这些“侧卫”来自中国空军的第2歼击机师6团(原文如此),该部队基地设在广州军区。两架来自空13师(原文如此)的伊尔-76运输机负责提供后勤支持。

媒体后来公开的
  中泰联合演习照片,图中可见泰国“鹰狮”和歼-11战斗机,在近距离格斗中,重型的歼-11要战胜轻型的“鹰狮”并不容易,但根据我军官方媒体相关消息,我方歼-11在格斗演练中大胜“鹰狮”,这其实是其中的一些科目。


  中方参演的歼-11/苏-27战斗机大部分没有经过现代化改装,使用的是苏联上世纪90年代初水平的电子设备,在超视距空战中确实很难抗衡“鹰狮”。有意思的是,据原文内容,中方参演飞机中有两架是部分安装先进电子设备的歼-11延寿改装型,它们在超视距对抗中是否表现出色,原文并未提供相关资料。

  中国广州军区空军副总参谋长毛良龙(音译,原文Mao Liang Long,疑为时任广空副总参谋长毛明荣之误)率领中方分队,泰国方面则由空军政策与规划部兼作战部长,Chanon Mungthaya上校率领参加对抗,泰方参演的为5架“鹰狮”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在演习对抗中并未得到泰国皇家空军的萨博340“艾利眼”预警机支援。在演习前,泰国皇家空军通知了瑞典空军和萨博公司,告知将让其瑞典制造的战斗机与中国空军战斗机展开模拟空战。据信,瑞典方面并未提出任何雷达和武器使用方面的限制,但演习期间他们派遣了观察员和顾问来“协助”泰国空军。

  一位驾驶“鹰狮”参加演习的飞行员对笔者说:“泰国皇家空军的政策是,我们不一定要获胜。我们希望评估我们的系统在与中国制造的,采用俄国技术的战斗机对抗时的能力,同时评估他们的表现。”

  很明显,中国空军也有着类似的目的,也就是搜集情报。在演习前数星期,中国空军派遣技术人员到泰国,来改造泰国空军的空战机动记录(ACMI)系统,以使之能够兼容“侧卫”飞机。中方似乎派出了他们最好的飞行员来参加演习,泰国飞行员承认,这些(中国)飞行员比自己曾面对的最好的西方飞行员更有能力。

  “但是演习中使用的’侧卫’大多数还是模拟式(电子和飞控设备)飞机,与‘鹰狮’相比严重过时,”一位泰国飞行员说。“中国飞行员将他们飞机的性能发挥到了极限,但是在制定空空武器发射方案的时候却还要飞行员自己计算,这在有些情况下让‘侧卫’在发射超视距导弹时严重缺乏精确性。”

(资料图)中国空军苏-27/歼-11战斗机正在挂装R-27空空导弹
  演习中双方进行了从基础战斗机机动动作到超视距空战在内的演练。双方都取得了一些成功,也有一些损失,在其中一个对抗场景中,“鹰狮”获得了4:0的“胜利”。


13095924_1174024872607758_7813790754202319842_n.jpg

    事实上,中泰两国在几乎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进行认真的空中对抗演练,这本身就是中方最大的收获。相比之下,当初与土耳其空军的“对练”最后因为土方毫无诚意,最后变成了连雷达都不开的“伴飞”,就让人殊为遗憾。综合来说,真相就是中国一款90年代初的三代战机对抗西方的一款升级了的2010年左右生产的号称三代半的战机,双方互有胜负说明解放军的飞飞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16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飞行员将他们飞机的性能发挥到了极限,但是在制定空空武器发射方案的时候却还要飞行员自己计算”

可以看出中方相当看重这次演习,这不是测试战机性能,而是考验飞行员的极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5-2016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50就是一个拍扁的su27

还有,隐身战机的标配内置弹舱到现在都还没有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6-5-2016 09: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就已经停滞了,时至今日都只是在勉强延续苏联遗留的技术惯性,现在俄罗斯拥有的装备,全部都是后苏联时代遗产的改进,但受制于俄罗斯电子工业落后,这些改进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也不甚理想。
先不说4代机应该有的东西T50很多都没有,光是苏联祖传的铆钉阵和大裂缝就让人受不了。

前不久看过一个俄罗斯进出口贸易的数据统计,几乎所有数据都没记住,只有一条总结记得特别清楚,俄罗斯对工业设备的需求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工业机床高达数十万台,涵盖了从低端加工到高端制造全部领域的机床设备。这在苏联时代是绝对无法想象的,甚至这个数据连大多数中国人都难以置信。还有一条信息我也是上个月才知道的,俄罗斯民用发动机领域快被中国占领了,并且由于乌克兰危机,俄罗斯甚至已经从中国引进了几套舰用动力,安装在俄罗斯正在建造的小型军舰上。如果22350的燃气轮机研发不利,就更有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5-2016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ikelee82 发表于 6-5-2016 12:46 AM
t50就是一个拍扁的su27

还有,隐身战机的标配内置弹舱到现在都还没有看到。



对啊
很明显T50不如J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5-2016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梦魇蝴蝶 发表于 6-5-2016 09:34 AM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就已经停滞了,时至今日都只是在勉强延续苏联遗留的技术惯性,现在俄罗斯拥有的装备,全部都是后苏联时代遗产的改进,但受制于俄罗斯电子工业落后,这些改进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也不甚理想 ...



俄国已是昨日黄花了
未来只有中美和欧盟三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5-2016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yberjaye 发表于 6-5-2016 02:00 PM
对啊
很明显T50不如J20

谁强谁弱看不出,都是还没有服役的。

配套的导弹也不清楚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5-2016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ikelee82 发表于 6-5-2016 02:07 PM
谁强谁弱看不出,都是还没有服役的。

配套的导弹也不清楚是什么。



t50发动机也是一样没下闻
加上研发被J20赶超,可见t50有难题
另外,t50的外形先天不足
J20隐身能力理论上比T50好一点,只待WS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8-2025 02:52 AM , Processed in 0.922734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