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02|回复: 16

香港市民为什么开始怀念董建华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6-2015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3-6-2015 09:03 PM 编辑

原文在这里,有兴趣的人自己点进去读吧。
http://bbs.tiexue.net/post_6370795_1.html

当年董建华推行八万五房屋政策,结果被识少少扮代表的人反对以致计划落空。

泛民派攻击董建华的八万五房屋政策 香港人民吃苦

http://tieba.baidu.com/p/3476893653




如果当年香港特首董建华的八万五房屋政策得以实施,今天香港市民的居住问题,大概已基本上解决,炒楼这个行业或者已消失,贪心无厌的地产商已无啖好食,但为什么至今仍有人恐惧八万五,香港人,你怎样看? 香港楼价冉冉高升,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香港人似乎分不清。如果买楼当作投资,好像股票,会起会落是正常的事,愿赌服输,楼价跌了,不頼金融风暴,却骂董建华的八万五,没有理由啊!




中产阶级炒房,草根和社会新鲜人承受苦果,没有理由啊!但是这正是资本主义的正常现象。以上的评论说得好,如果买楼当作投资,好像股票,会起会落是正常的事,愿赌服输,楼价跌了,不頼金融风暴,却骂董建华的八万五,没有理由啊!


风险投机却要政府政策来配合以稳住市价,结果10多年后造成房价攀升的恶果。如果当年大陆不给香港人太多自由,支持董建华的八万五房屋政策对付造谣的媒体,不理贪婪的投资者反对,今天香港也许就不一样。当年一国两制刚开始实行,大家也不知道后果会如此严重。现今有必要重新审视是否要给香港人过份的自由,这个自由只会造成社会分裂,让贪婪的资本家无节操剥削的草根百姓。

这世上对社会造成最大祸害的除了昏君,就是识少少扮代表能影响政府决策的人和团队,这好比宋朝的王安石。民主制度就是造就这类识少少扮代表之徒。

现今香港政府要建房子土地也少了。真的要开辟土地建房,假厉害的环保人士又会跳出来反对。香港再让假厉害的人和团体乱搞迟早收皮。


大陆方面可以考虑借助法律,把黎智英这种人告到破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6-2015 09: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巧,顺手转个香港新闻:

網民熱話:嫌公屋細環境差 港女呻慘過未嫁

早前東網曾報道有港男因排到公屋,自覺成為人生贏家,變得囂張兼串爆,結果女友忍受不了,狠斷8年情。近日一名網民就分享其女性友人住公屋經驗,狠批公屋環境差、屋細又逼人,指對方「慘過未嫁時」,引來網民熱議。

發文者指其女性朋友與丈夫,以及老爺奶奶同住3人公屋單位,先以「慘」字概括住公屋情況,再舉出例子,如公屋不是屋主擁有,要永久交租、走廊設計陰陰沉沉、常會嗅到垃圾臭味、升降機又有醉酒佬嘔過後留下的怪味以及禁養寵物。她又提到朋友的公屋單位隔音差,房間是板間房,全屋只有一部冷氣機,一家人只能在騎樓吃飯,夏天就要受罪。最後她更指最恐怖是廁所與廚房「超小型」,大嘆「企多個人都轉唔到身」。
貼文提到3人單位住了4人,其女友人的老爺奶奶又不肯搬走,慨嘆對方嫁人後比從前更淒涼。但多數網民覺得該女子無病呻吟,直指不滿意兼有本事大可自行搬走。另有人反駁住公屋交通方便、社區設備齊全、鄰居關係好,「最緊要平租」,大讚樓價瘋狂時勢下,「住公屋先有雞髀食」。

---------------------
住这种地方不疯掉才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15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根据数据显示,香港还有70%的土地未开发。
原因如下:

1. 环保
2. 钉子户
3. 地产商囤地
---------------------------

总之,原因归结起来只有一个,香港人喜(no)欢(zuo)这(no)样(di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15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分香港人和塔利班,伊斯兰国恐怖份子一样,前者以为自由民主就能解决问题,后者以为宗教就是一切,现实的问题就视之不见。就算知道问题根源在相互牵制的放任自由的环境下一些计划也不能落实。这就好比董建华的八万五计划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15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视频很多年前,当时香港爆发沙斯,看看泛民怎样炮轰董建华。。。董建华发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15 09: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台湾,政府的政策是对是错都被敌对的政党反对,反对,反对。

亚裔真的不配拥有民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3-6-2015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八萬五建屋計劃平反http://pingsum.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02.html




看到香港特首候選人唐英年藉著「八萬五建屋計劃」點名批評另一候選人梁振英,筆者真是有點看不過眼。唐英年之前才說希望選舉「重回正軌」,自己卻一直不肯同台辯論理念和政綱(筆者之前才稱讚過他的政綱暫時比梁振英的更對市民討好),卻選擇以言語打擊對手,實在太令人失望。況且,筆者一直認為「八萬五房屋政策」在普羅大眾心目中的恐懼,很大部份都是地產界人士刻意推波助瀾而成的。事實上,「八萬五政策」的內容本身並沒有甚麼大問題,當年這項政策之所以最終弄得滿城風雨,純粹是因為該政策生不逢時,加上當局後知後覺未有果斷調整,才導致「八萬五計劃」遺臭萬年。

自1990年代初開始,香港樓市一直節節上升,炒風極為旺盛,令樓價遠遠偏離正常人能夠負擔的水平。1997年的平均樓價約為1990年的兩倍半,但香港市民的平均工資升幅不足一倍,而當時的供樓負擔比率更達到74%,即香港人平均要將近四分之三的收入作供樓之用。面對如此失衡的情況,當時殖民地政府已經研究如何應對這個問題,經過深入地評估需求,於1997年初提出的諮詢文件已初步訂下每年建屋量約八萬五千的目標,而這個指標便被主權移交後的特區政府直接採用,在1997年10月的施政報告被提出,亦即是廣為人知的「八萬五建屋計劃」。「八萬五計劃」的目標除了是透過提升房屋供應促使樓價返回合理水平,同時也希望將當時15萬個公屋輪候申請由平均需要等候6.6年才可上樓,大幅縮減至平均三年便可上樓。
假設當年並沒有「亞洲金融風暴」這個重大的外圍因素,相信「八萬五房屋政策」仍會令樓價明顯下跌,這一個效果是十分合理的,畢竟過往多年樓價已被炒高至不合理的超高水平,必須作出較大調整方能重拾正軌。若果將合理的供樓負擔比率訂為40%,那麼樓價理論上需要從最高峰的位置下跌54%,即使計入工資上升的因素,要樓價下跌三四成是少不免的了。只是當年特區政府對「亞洲金融風暴」反應遲緩,不及早修訂「八萬五政策」,才導致最終樓價的跌幅「超額完成」,接近70%之鉅。

受「八萬五建屋計劃」影響而變成「負資產」甚至破產的人士,當中部份是炒家,他們並不值得可憐,完全是因貪婪(以及不懂「見好就收」)而自招的惡果;其餘於樓市高峰期時首次置業的市民,才是較無辜的一群,畢竟他們當時並不會知道樓價會否持續居高不下。然而,他們亦不應該將所有怨氣全都怪罪於「八萬五計劃」身上。「八萬五計劃」只是一項為當時香港樓市撥亂反正的措施,如果樓價不是之前的時間升得大多,根本就沒有需要推出政策讓樓價作出調整。那麼這是殖民地政府的失職嗎?也不算是。殖民地政府無法控制樓價瘋狂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中英聯合聲明》嚴格限制了香港每年賣地數量不得超過50公頃。假如當初沒有如此限制,殖民地政府能夠更靈活地運用土地來平穩樓價,相信便不會發展出樓價失控的情況,政府也不用推出如「八萬五」般令樓價調整的政策。

總括來說,「八萬五建屋計劃」的存在是純粹為了應對1997年前樓價升得失控的局面,全因當時政府不懂得因時制宜,在「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後未有迅速撤回有關政策,才令有關政策在很多香港市民心目中留下很壞的印象。自此特區政府便成為「驚弓之鳥」,不敢對樓價作出積極的干預手段,正中了大地產商的下懷,令香港樓市於2000年代後期開始再度大幅上升,雖然未至於1990年代中期般瘋狂,但現時的樓價已經稍為超出一般市民可負擔的水平了。若果現在不讓樓價作出小量的調整,待將來樓價繼續攀升上去後,便需要再一次像1990年代末期般令樓價大幅下跌才能重拾正軌,屆時只會增添普羅大眾對政府的不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15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3-6-2015 09:30 PM
香港,台湾,政府的政策是对是错都被敌对的政党反对,反对,反对。

亚裔真的不配拥有民主。

明朝时的“东林党”,就已经这样,只是历史的重演。

这叫党争、民粹,不叫民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6-2015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3-6-2015 09:30 PM
香港,台湾,政府的政策是对是错都被敌对的政党反对,反对,反对。

亚裔真的不配拥有民主。

其实反对党的责任就是为反对而反对,就算这里也一样,
董建华说的对,反对党骂了6年,很少听到有建设性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15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3-6-2015 09:30 PM
香港,台湾,政府的政策是对是错都被敌对的政党反对,反对,反对。

亚裔真的不配拥有民主。

我发觉那些反对政府的市民老百姓,不包括政客,每次都容易对现状不满,越是对现状不满就容易将期望寄予下任,所以用尽所有方式谩骂现任政府然后迷信下任会更好,那下任上台后也是爆发不满结果一边骂一边怀念以前的领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6-2015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炮灰大神 于 25-6-2015 12:02 AM 编辑

转旧文。一切皆因强国统治而起。

英女皇登基六十周年鑽禧,與今年倫敦奥運同步舉行。前首相貝利雅為什麼要爭辦二○一二年的奥運會?原來一石二鳥,同時宣播母儀天下的國威。英國人精於貿易計算,反正都投下巨大的反恐保安成本,不如雙慶合一,在世界上又展示了一次無與倫比、別的國家流口水做夢也想擁有的所謂「軟實力」,一直不動聲色,確是高人。

  香港人至少有三代是在英女皇的光澤裡長大。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香港人,除了在上海街四姑六婆的接生所出生,無論瑪麗醫院還是那打素,睜開眼睛看見牆壁上的十字架,三、五歲長大,香港的衞生署、警察局、辦身份證的人民入境事務處、教育司署、官僚的辦公室,排隊領申請表,必先見到牆上一幅年輕的英女皇像。

  去郵局買郵票,花生油和食品包,寄回大躍進饑荒的大陸,郵票的肖像也是英女皇。當大陸的飢民接到香港救濟的郵包,第一眼看到的也就是地址姓名右上角的英女皇芳容。對於英國人,這也是最理想的文化宣傳。寄郵包的慈善行為,固然是閣下順德村落二百多公里外的一位香港親戚,但不要忘記,殖民地香港有得吃、有得穿,分別在香港的肖像是英女皇,跟你們貴境的那幅「毛主席像」是兩回事。

  英女皇,香港從小叫做「皇阿媽」,又或者「事頭婆」,有廣東人庸俗的戲謔之風。在香港華人的深層意識裡,香港由「皇阿媽」最高統治,迎合了中國人接受帝王權威的期望。沒有一個皇帝不行,但一八四一年一場戰爭,給香港四百萬人因緣際會,送來了好皇帝:佐治五世和六世、英女皇,還有更早的維多利亞,從來沒有在香港徵稅徵地,選拔民女或壯男,運回倫敦白金漢宮以供享用。英國歷代皇室,也沒有在香港興過文字獄——當然香港華人不敢對皇室不敬,偶然也試過報紙編輯起標題挖苦兩句,像瑪嘉烈公主飛抵啟德機場到大會堂出席歡迎儀式,香港報紙標題就出現過「禮炮二十一響,送御妹過海」遭受問話警告,但也沒有封報館、誅三族——總的來說,香港人對英皇殖民地管治非常滿意,在英女皇治下安居樂業,許多人從木屋雙手拼搏,住上了山頂,英女皇從沒居功,反而在撤出前發表講話說:「你們長在我們的心懷」( Our Hearts Are Always With You)。

  伊利沙伯二世在位六十年,英國平民也百感交集。正式登基於一九五三年,這時英國剛打完仗,滿目瘡痍,窮得不得了,許多人不知道,遲至一九五七年,英國平民買肉還要持配給證排隊。美國崛起,亦即英國衰落,美元取代了英鎊,劍橋經濟學家凱恩斯到美國找羅斯福求救,羅斯福暗地開出條件,叫他轉告邱吉爾:要美國參戰可以,但戰勝後,英國不可以再維持日不落的帝國。

  英女皇的一生,目睹了帝國的衰落,但又不像《紅樓夢》的賈母,目睹榮國府崩解的滿懷淒涼。因為《紅樓夢》裡的賈府,全是資本累積成的豪門,對文明無甚貢獻。但英帝國三百年,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法治、基督教、英國的理性思維,即使不再向印度派總督,今天印度人滿口英語,精英中產也視英國為文化宗主,這是英國巧實力( Smart Power)堅韌之處。

  英女皇不是慈禧太后,在皇宮三頓飯,吃得簡樸。飲下午茶,兩塊餅乾,一壺 Earl Grey,還沒有半島茶座那三層碟塔花樣之多。英女皇不崇尚華衣名牌,何曾見過她穿 Chanel、拿 LV手袋?因從小目睹帝國家道中落,反而知所進退,胸襟遠大。

  經歷過戰爭的人,都有成熟的智慧。英女皇是英國最不自由的人,處境甚於囚犯,因為即使坐牢,還有假釋的一天。英女皇一生不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二十多歲時,她何嘗不想跳阿 Go Go、穿三點式,與老公鴛鴦戲水?何嘗不想聽幾個鹹濕笑話開懷大笑?看見加勒比海風光明媚,何嘗不想訂張機票下星期上飛機去曬幾天太陽?通通不可以,一切行為要服從國家意志。

  英女皇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是發表演說,她從來不說「我統治這個國家」( My Ruling Of The Country),她只說「我服務這個國家」( My Service For The Country)。皇帝與國家的關係,怎會是 service?此一觀念,就令遠東某大國的農民人口永難明白。

  香港人有福了,經歷了英女皇的精神管治,中國的帝王崇拜有適當的渠道,但又擁有巨大的生存和思想空間。今天香港人尊崇法治、熱愛自由,做生意講合約精神,奶粉和食品堅持清潔衞生,盡量不放三聚氰胺和添加劑,香港無論如何蠱惑奸猾,也堅持「虎毒不食子」,不會殘害自己的下一代,此等倫理道德的底線,都是英女皇管治時塑造而成的。

  這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觀。大陸人看香港人,感受到許多無法形容的差異:你們香港人如何如何,雖然同是所謂炎黃子孫,像大陸毛派孔慶東之流,永遠覺得香港人是異類。不錯,對於這種人,香港人永遠是異類,不會,也不願,變成跟孔慶東毛憤們一個樣。說是什麼「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也好,說香港人性格難馴也罷,英女皇鑽禧六十年,回首前塵,欷歔無限,因為英女皇——這位只來過香港訪問兩次的異國貴婦,與遠東一條漁村結下了世紀奇緣,從此令香港跟鄰近的那個地區,就是不一樣,即使慢慢在變,在歷史上,將來許多人都會記得:至少是曾經不一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6-2015 06: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yak00 于 25-6-2015 06:46 AM 编辑
炮灰大神 发表于 25-6-2015 12:01 AM
英女皇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是發表演說,她從來不說「我統治這個國家」( My Ruling Of The Country),她只說「我服務這個國家」( My Service For The Country)。皇帝與國家的關係,怎會是 service?此一觀念,就令遠東某大國的農民人口永難明白。

英国《每日镜报》6月22日消息,一项来自反君主立宪团体Republic的报告显示,英国皇室每年要花费英国纳税人3.34亿英镑,折合马币19.77亿
    Republic表示,这比官方所发布的数据要高出7倍,因为官方数据中并没有包含皇室的安保费用和出行费用,并且英国的兰开斯特公国和康沃尔公国依然是伊丽莎白女皇的私人财产,并没有上交到国库。
    据悉,从2014年4月 到今年4月的一年期间内,伊丽莎白二世就从英国国库获得了约3.8千万英镑的主权拨款。主权拨款是英国政府为了保证伊丽莎白女王办公室能够维持运转而专门设立的款项,其主要内容包括英国皇室皇宫的维护修缮费用。
    除此之外,女王还可以从兰开斯特公国获得一些收入;并且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子去年也从康沃尔公国获得了约2千万英镑。
    Republic 组织的首席执行官表示,这些数据都是估算的。而英国皇室“真正的花销难以测算”。
-----------------------
女王服务的不错,小费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6-2015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yak00 发表于 25-6-2015 06:45 AM
英国《每日镜报》6月22日消息,一项来自反君主立宪团体Republic的报告显示,英国皇室每年要花费英国纳税 ...

皇室為英國帶來的觀光利益也不少,算是扯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15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27-6-2015 07:13 PM 编辑

政策是政策,政制是政制。

良心独裁者可以实施“居者有其屋”,民选领袖也可以实现“居者有其屋”。

因此,我们不能说,一部份独裁者能干,我们就不要民主;也不能说,因为存在投机政客,我们就拥护独裁。

因为,事实上,有良心的独裁者往往是少数,而独裁之下无良投机者比比皆是,因此,民主制才是民生民权的最大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15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主自由的后果我已经看到了,理论就随你们讲。
同样的同性婚姻的后果我也看到了,理论就随你们讲。

因果业报自见真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15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是好奇,一堆大马嘴炮男那么关心中港台政治,这些人里面到底有几个人真正了解中港台的人民要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6-2015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澎湃 发表于 27-6-2015 10:11 PM
我真是好奇,一堆大马嘴炮男那么关心中港台政治,这些人里面到底有几个人真正了解中港台的人民要什么

这位中共同袍。。您是指楼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8-2025 11:01 AM , Processed in 0.15176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