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60|回复: 0

探討西醫是否製造更多疾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3-2015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的討論



《不能說的真相》ep36 西醫製造疾病
簡介:
西醫製造疾病不是新興的陰謀論,若論地球上最能賺錢、利用最多的,醫療絕對是其一,特-別是現在的西醫能把醫療業、保險業和藥物生產業緊緊地折捆綁在一起,也為他們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資金與話語權,簡單說,若是一但被西醫確定你有某病,而你又願意接受治療的話-,根本上就是一場與藥物抗爭的拉鋸戰。

更甚者,愈來愈多以前未曾出現過的新興心理病被冠以「病症」形式而浮上台面,ADHD-就是其一,然後又是一堆藥物推出市面...

今集依然有周兆祥,探討西醫是否在製造疾病。

<<<內容整合>>>
自古以來,人類都是以 獲取天然植物營養素來調理自身,或是推拿按摩、針灸,這些都是以平衡、梳理自身能量為基礎來調理身心健康。反之,西醫是以切除、打壓的方式來獲得健康,與病症掀起鬥爭,這是違反了傳統的醫療基本要素。


最初的理念,不論是血壓高、糖尿或炎症也好,中醫關注把脈、檢測失衡的部位,再來進行扶正的動作。心肝脾肺腎,中醫主要依據五行,好比說一個幾何圖形,當一個特點病症浮現出來時候,需要被調和的不一定就是那一個爆發的位置而是另一邊暗藏問題而牽涉到其他的部位,身體機能是相互影響相互協調的存在。

西醫對抗性療法,視不同的器官為獨立的零件;中醫則認為人體的不同臟腑是一個有連貫性的系統,環環相扣,身體生病是因為能量運輸得不到平衡,在中醫的角度這就是陰陽不調,而導致某一個器官失衡產生病變。

中醫的醫理把身體視為整體部分,身體不同的部位也對應著金木水火土。不論哪個元素要是水平過高或過底或是阻塞,都會令身體呈現一種失衡的狀態。但只要我們藉助草藥以及多關注我們平常的飲食習慣,這些身體失衡的問題也會被很好的處理和轉化。

反觀西醫,要是你的這個部位發炎了,他只會針對一個部位來開藥,給你消炎藥讓你退燒。要是某個部位長了腫瘤,西醫只會選擇把它切除、用各種方式破壞特定的部位,這反倒激怒了身體的系統,抵抗力也被強烈的消減,一開始的問題看似被擺平了,但是之後卻在另一個部位衍生出新的毛病,後續的問題不得不去面對。


上個世紀以前,西醫是不認同中醫里提到的經絡這回事,亦不相信針灸是有效用的,因為當時的科技沒辦法檢測出氣場和經絡的存在。直到近期,現代醫療界找到了證據,透過刺激某一個穴位,產生反射或療癒的功效,進而漸漸的接受這一套說法。畢竟目前科學界還有很多的限制,並不是找不到、測不出,就能打包票說它不存在。

問題就出在於,不是說你心臟有問題就醫治你的心、你皮膚敏感就開個抗敏感的藥給你服用。但是可悲的是,現在大部分的中醫也已經淪陷了,部分為了利益也開始偏向西醫的醫療方式,而把以往的智慧拋在金錢後方。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是理解中醫思維和方法的一個關鍵點。“辨証論治”就是要看你到底處在生命的哪個階段上。所以,中醫看病看的是生命的這個層面,西醫看病看的是肉體的這個層面。有些中醫治不好病的原因,就在於放棄這個根本的方法,他全是按病症走的,沒“辨証”,沒看到病人生命氣血方面的問題,所以,盡管他開的是中藥,實際上是按西醫的思路開的,病人有多少病症他就開多少藥,藥開得就會越來越多,但這隻是開藥而已,而不是按中醫思路“開方子”,所以治療疾病就無療效。(這一段截自: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7527588.html

在過往的幾千年,人類都只是在使用那有限的幾百種藥材、草藥就可以醫治各種毛病。相比之下,在現今的醫療體系,研發出千百種醫治不同病症的藥物,而且還不停的改良藥品出產新品種的醫療性藥物,以便從中牟利,人類的健康卻也愈來愈糟糕,每況愈下。


*定時使用一定分量的雙氧水,對健康有所益處。(提議多做參考再行動)
*目前有部分人開始使用尿液來美容甚至解決特定問題。醫療人員不提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無法賺取盈利,要是大家都學會自供自足、自我療癒,那醫療團隊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對此信息可以自行搜索更多文章查詢,請勿盲目跟從。)
##呼籲大家不要做過多的定期檢查,檢查的過程中會破壞你的健康細胞,不但花了筆錢還失了健康真是得不償失。


更多詳細內容,請收聽以下視頻↓↓↓



*理性討論  勿過於迷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9-2025 05:03 AM , Processed in 0.09212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