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545|回复: 88
|
中国军用发动机-涡扇18 完成试飞 历史性突破!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cyberjaye 于 14-1-2015 11:24 PM 编辑
运输机的发动机国产成功,看来-涡扇15也应该差不多快成功了!@alex92
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1108638.html

2015年1月11日 11:52 来源:中航工业
试飞院、成都发动机公司、空军代表合影。试飞院的伊尔76是空中测试平台,该飞机改装了左翼的一个发动机挂架,可携带大型发动机升空测试。
资料图:目前中国伊尔76系列和轰6K使用的是D-30发动机,全靠从俄罗斯进口。此前有外媒报道称成都发动机公司正在研制与其类似的发动机,名为涡扇18。
2014年12月6日,是成发历史上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某型号发动机自9月16日成功交付试飞单位以来,历时80天,在完成了地面装机、测试改装和科研试飞等工作后,圆满完成了整个试飞工作。在试飞中,发动机工作稳定,参数正常,满足试飞技术要求和大纲规定,得到了空军领导和某试飞单位的一致好评。 - 多伦多 51 网
在试飞过程中,公司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同时挂飞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试飞单位的大力支持,这一切都为某型号发动机鉴定试飞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圆满完成试飞任务,公司精心制定了试飞保障方案,明确了保障目标,落实了相关责任;采取“分工合作、责任自负”的原则组织试飞保障,并负责发动机技术质量问题的判定和分类等相关工作;与中航工业西控等附件厂联合成立了试飞现场服务保障组,全力配合试飞某单位开展发动机服务保障,解决试飞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同时与飞行员积极沟通、协调,明确每次试飞任务的工作内容。
9月16日,公司将备试的发动机交付试飞单位,在经过了装机、测试改装等一系列工作后,确保了10月29日首飞成功的实现。
本次试飞任务圆满完成,主要得益公司成立的现场技术保障组、专家组的有力组织和现场保障。在明确了保障程序、信息交流方式、保密规定和制定了备件与故障件返修方案等措施基础上,为试飞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为确保试飞工作顺利开展,试飞现场保障组成员在组长张北川的带领下,仔细研究试飞技术要求,将存在共性的试飞项目统计归类,并与试飞单位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最佳的计划方案,达到减少无效试飞,以确保某型发动机有效试飞。
本次试飞任务圆满完成,还得益保障组与试飞单位的紧密合作。双方在制定了完整的工作程序和故障解决方案的同时,还制定了早会制度,每天早上8点10分组织召开早会,及时总结前期试飞工作情况,安排下一步试飞相关工作;对地面检查发现的故障,坚持当天发现当天解决的原则,绝不影响下一架次的试飞。在整个试飞过程中,保障组与机务人员密切配合,全程到场,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及时处置,有效缩短了试飞周期,使试飞工作按时推进。
从试飞飞机在巨大轰鸣声中展翅飞翔的喜悦,到收获试飞圆满成功的自豪,其过程充满了艰辛。但最终收获的成功,彰显了成发人立志航空报国的坚强意志。两个多月的试飞,不仅证实了公司研制的某型发动机性能稳定、可靠,也让公司熟知了整个试飞流程,更标志着某型发动机研制进程的重大历史突破。
|
|
|
|
|
|
|
|
发表于 14-1-2015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1-2015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1-2015 0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1-2015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马币怎么不声不响的贬值那么多?马来政府也要玩QE?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1-1-2015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2015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1-2015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1-2015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问一下为何欧盟美日俄都是一流的造机厂。。为何中国挤不进一流而被排在二流呢。。 |
|
|
|
|
|
|
|
发表于 21-1-2015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上一次好像阡-16用了涡扇10,发生了蛮严重的事故,以为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用99M系列发动机打天下.....看来现在进步还是蛮快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2015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2015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1-2015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以后要不依靠俄罗斯的发动机,可能还要5-6年(看现在WS-10的进度)!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2015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1-2015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S-15 安装在阡-10 上面,再加上阡-10的性能,哗......完美
|
|
|
|
|
|
|
|
发表于 21-1-2015 04: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三菱重工啊
苏联没提供技术吗?苏联航空最整齐齐全可不靠外力独立完成。。为何中国不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2015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三菱重工四代机的发动机都造不出,要抱美国大腿。
军用机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发动机,苏联不会益中国。 |
|
|
|
|
|
|
|
发表于 21-1-2015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办法研制第五代军用机发动机吗?我看中国很多都是仿制的。。中国没人教还是没人才。。中国最精是什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2015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S-15就是5代机的发动机,给J20用的
有吸收很多俄国科学家,目前在研制WS-15的最后阶段
中国最精是WU-14
|
|
|
|
|
|
|
|
发表于 21-1-2015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美国欧盟是靠自己研发还是联合研发的?中国是五常不过没人参中国队列吗?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