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69|回复: 86
|
独家破解MH17事件谣言
[复制链接]
|
|
MH17 事件引发了一些阴谋论,谣言或指责。
在此分享一些谣言的破解
1. MH17遭击落是因误被认成普京专机?
谣言:7月18日国际文传通讯社发布消息称“乌克兰瞄准普京专机”,MH17的飞行路径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专机几乎一致,在时间与航路上惊人重合,普京的专机本预计于莫斯科时间16点21分经过附近空域,而马航是15点44经过的这一空域。”该消息人士表示,“飞机轮廓十分相近,航路也接近,在远处看也几乎分辨不出来”。

事实:专供总统飞机起降的俄罗斯伏努科沃机场3号航站楼辟谣称,普京专机没有飞经乌克兰上空。普京仅有一架专机,并且一直使用伏努科沃机场3号航站楼起降。MH17坠毁当天,普京乘坐专机从巴西返回莫斯科,使用了伏努科沃机场3号航站楼,但并未飞经乌克兰空域。而今日俄罗斯网站也贴出对比图,反驳了此前消息中提到的“两架飞机外型相似”说法。
2. 网友实拍MH17起火坠毁画面?
谣言:MH17坠毁事件发生后,网上流传一则“实拍马航MH17客机被导弹击中后起火下坠画面”的视频。该视频长达一分十九秒,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飞机着火坠落。 视频画面模糊,视频拍摄者极其淡定。
事实:此谣言视频其实是一则资料视频,早在6月6日,就有网友上传至 YouTube视频网站。视频实际为6月6日乌克兰东部武装击落的乌克兰政府军运输人道主义物资的安-26运输机,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安-26虽然不是很清晰但还是可以看清机身涂装的色彩与MH17上一位遇难乘客起飞前拍的机身色彩差异明显。
3. MH17误闯入交战区?
谣言:有国内媒体发文称,事件唯一的可能性就是MH17航班的机长不顾空管人员的指挥不从黑海或者北部绕道,坚持穿过顿涅茨克地区飞行,从而被防空导弹所击落。还有报道称,马航MH17的机长在最后时刻更改了路线,将飞机驶入了乌克兰东部领空。
事实:航空专家指出,虽然克里米亚被列为限飞区,但乌克兰东部不是,乌克兰政府关闭了32000英尺以下空域,在此之上是开放的,飞机被击落前高度33000英尺,并无问题。马航也曾指出,线路是经欧洲航空安全组织批准的。事件发生时,还有另一架飞机在相同航线上飞行,最近数天及数周内也有许多其他航班在该航线飞行。
航空专家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指出,民用航线穿越交战地区上空的情况并不罕见。曾长期担任飞行员的航空专家帕特里克·史密斯指出:“每天有数以百计的商用飞机飞过伊拉克上空”。并称“所有这些地方都有需遵守的现成的协议和安全措施。”
美国恩布里-里德尔航空大学航空学助理教授、航空学硕士计划负责人戴维·艾森补充说:“在军事活动区域上空飞行并不罕见。我们常常在实战区域上空飞行。”他说,商用飞机的飞行高度通常远远高于发生交火的区域,因此“你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你的高度很高”。
國際民航組織(ICAO)澄清,馬航MH17客機的失事地點位於具有潛在不安全性的辛菲羅波爾飛行情報區(FIR)之外;
同時,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也聲明MH17客機被擊落的空域並不是美國航空公司的禁飛空域。
失事的馬航MH17客機原有途經烏克蘭的航線是經過國際民航組織(ICAO)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批准的飛行航線
事实上,在亚太的16家航空公司中,有15家使用此航线,甚至欧洲的航空公司也是使用此航线
马来西亚航空运营总监表示,在MH17坠毁事故发生前两天,共计有75架航班飞过了同样的航线。这条航线是依据民航组织规定制定的,民航组织 宣布该航线可以飞行。同时,MH17也没有偏离飞行路径。
4. 很多媒体(包括俄较为官方的机构)都纷纷报道称,MH17航班偏离了原来的惯有航线几百公里,向北进入了交战区,并且还贴出了相应的航线图?
事实:为何有些人指偏离,主要是他们查询的飞行数据整合服务商不同。
目前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对外免费提供飞行数据整合查询的服务商主要有两家:Flightaware和Flightradar24。
由于免费、便利、齐全,各国媒体乃至于航空爱好者,乃至于各种第三方软件、网站,查询核对航班轨迹信息,所引用的信息一般都是这两家所提供的。但是,从信息接收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地面基站的部署和覆盖范围决定了服务商是否能接收到航班的信息。那么这两家服务商的基站部署情况如何呢?
Flightaware在乌克兰一直到巴基斯坦的一大片区域,除了在俄罗斯西南部黑海边上的索契(2014冬奥会地点)之外,完全没有部署接收基站。
那么,Flightaware的接收范围很有限,怎么去处理和显示正飞行在大片“不在服务区”的航班呢?
很简单,根据最后的飞行航向、航速,以及航班的目的地,做一个推测性的显示;直至航班重新飞入“服务区”,再显示其真实的路径。 也就是说,Flightaware上在乌克兰地区的飞机位置,都是根据最后在波兰边境飞离“服务区”时的航迹得到的估计值,并不是飞机的真实位置。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对“偏航”之说明白了一半,接下来还得看另一半
同样查看Flightradar24的乌克兰区域地图,发现各主要机场都有蓝色标记,基站部署的数量多、覆盖完整。 也就是说,Flighradar24的监控范围覆盖了乌克兰地区。因此Flightradar24提供的飞行数据,才是真实的、真正的飞行轨迹。
这下就可以搞懂“偏离”一说的根源了。很多媒体,包括像CNN、路透这样的大媒体在查询“惯有航线”时使用的是Flightaware的所谓数据信息,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从乌克兰一直到巴基斯坦,Flightaware网站上提供的信息都仅仅是以往的估测信息,并不是飞机的实际飞行路线。这条线的轨迹比实际的偏南。与此同时,他们在对比7月17日失事情形的时候,而使用的却又是当日航线的真实航迹信息,因而得出了“航线偏北”的错误结论。
只要查询一下在乌克兰等地真正有基站的Flightradar24网站上MH17的多日历史记录,我们就会发现,MH17一直是沿着这条航路在飞行.
这也就解释了另外一个引发不少人包括各国大媒体、大专家都疑惑、混乱、猜测的谜团。
结论:媒体推测MH17航班偏航的数据来源于Flightaware公司,而该公司在乌克兰境内并无ADS-B数据接收器,所有的飞机位置信息全部是估计的。部分媒体错误地采用了Flightaware的数据,因而得出了航线偏离的错误报道。
详情请看 http://i.ifeng.com/news/sharenews.f?aid=86408867
5. 马航为了省钱拿乘客冒险,硬飞交战区?
事实:目前可以查到最早提出马航为了“省油”而飞越乌克兰上空的报道来自英国每日邮报,该报道引述考文垂大学一位教授指这条航路距离短,因此可以节省燃油成本。不过这位教授并不了解MH17在禁飞区外飞行。而国内媒体直接引用了该报道。
IATA总裁也声明没有哪家航空公司会置乘客、机组成员和飞机安全于不顾节省燃料。航空公司需要依靠政府和空管机构的指导才能确定哪片空域是可以飞行的。
6. 马航进入乌克兰时,被指示降低高度
谣言:马航进入乌克兰时,本应在3.5万英尺(10668米)高度飞行,但空中管制台要求其降低高度,在3.3万英尺(10058米)高度飞行。被指示降低高度导致被导弹击中。
事实:
BUK地对空导弹的普遍射高为22000米,最少也有14000米,飞行高度3.5万英尺(10668米)或 3.3万英尺(10058米)都是在BUK地对空导弹的射程内。 所以真的没分别。
对于有人质疑为何要指示降低高度, 原因是SQ351 新加坡航空使用了该高度。

马航的声明是说MH17 向空管机构提交的飞行计划中称穿越乌克兰的计划飞行高度是35,000英尺,进入乌克兰利沃夫空管区后,被乌克兰空管要求从31,000英尺爬升到了33,000英尺,所以不存在“从35,000英尺下降到33,000英尺”的说法。
7. 乌克兰派出2架战机“伴飞”了马航MH17三分钟
谣言:网上有一种说法,乌克兰派出2架战机“伴飞”了马航MH17三分钟,随后飞离,这误使亲俄武装的防空部队认为那是一架政府军运输机,将其击落,是乌克兰当局诱导制造了这一事端。
事实:
这一说法源自一名自称是在基辅国际机场担任调度的西班牙人,他在推特上发文声称的,不过后来他的账号就注销了。对这一说法我们也有不少疑问:
为什么一个西班牙专业技术人才要跑到乌克兰这么一个欧洲非欧盟穷国当调度?虽然航空通用管制语言是英语,但他的俄语或乌克兰语能达到与同事做正常交流的水准?
机场调度指挥的是跑道、滑行道、进近、起降这些机场上和机场周边的空域事宜,姑且我们认为他是基辅空管区的调度,但这样能掌控和了解的也仅是基辅空管区的情形,基辅离顿涅茨克有600公里,那一片分裂武装所在的区域空域,是由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空管区掌控的。
一个空管区对另一个空管区的飞航情报信息,不仅是不掌握细节,甚至是大体情况也不甚了解的,这就是民航调度的现实。从马航MH370的神秘失踪我们大概还记得,吉隆坡空管区和胡志明空管区交接的空挡。
因此即使这个人的身份是真的、有功夫注意到的细节情况也是真的(真正的空管是忙碌不已的),他说的也仅仅是他在基辅空管区看到的状况,而不是飞临600公里外分裂武装所在区域时的状况。
既然是伴飞3分钟,那按航速计算就是45公里,需知MH17从进入乌克兰领空到被击落航程长达1000公里,历时1个小时,对伴飞5%这种现象是否是有意误导、能否误导,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何况,亲俄武装拥有这样的分辨率精确的远程雷达么?
8.百餘愛滋專家全罹難
事实:国际爱滋病协会(IAS)于周六下午在澳洲墨尔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在马航MH17坠毁事件中丧生的会议代表的名单。该协会会长弗朗索瓦丝•巴尔 - 西诺西(Francoise Barre-Sinoussi)证实,直至目前得到的信息,有6名前来参加2014国际爱滋病会议的代表在马航MH17坠毁事件中丧生。
巴尔 - 西诺西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6名遇难者的名单,其中包括国际爱滋病协会前会长普•朗格(Joep Lange)。
被确认的名单是:
1. 皮姆-德•奎耶(Pim de Kuijer),爱滋病基金会。
2. 普•朗格(Joep Lange),阿姆斯特丹医学和科学主任,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全球健康和发展教授。
3. 露西•范-曼斯(Lucie van Mens),支持女性健康公司董事长
4. 马丁•德-舒特(Martine de Schutter),爱滋病基金会项目经理
5. 格伦•托马斯(Glenn Thomas),世界卫生组织
6. 杰奎琳•范-通格伦(Jacqueline van Tongeren),阿姆斯特丹国际卫生研究与发展协会
9. Su-25攻击机最高升限为10000米
谣言:有网友提到Su-25攻击机最高升限为10000米, 所以降低马航高度是为了Su-25攻击战机可以伴飞
战斗机发现被敌方雷达扫描,急忙一个战术机动,躲到MH17后面去, 引诱导弹攻击MH17。
事实:首先我们必须分清楚什么是最高升限和实用升限
飞机的最高升限指的是一架飞机的理论状态下的极限飞行高度,这是极限,无法超越。
实用升限就是在飞行品质不明显下降的前提下能飞的高度。一旦超过这个高度,油耗,速度,机动力等指标严重下降。
所以飞机是不可能在最高升限飞行的。这会导致飞机性能,机动力严重下降,而且会导致飞机直接进入危险的“尾旋失速”。
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实用升限是指战机能够保持平飞的最大高度。
最大升限是指战机使用抛物线动作向上爬升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这是瞬间高度,无法保持,战机随机将按抛物线下降
而Su-25攻击机的实用升限只是7000米所以不存在以上谣言的说法。
最新资料是网友提出Su-25 一开始在7000米伴飞, 叛军发出导弹时,Su-25 一下跃升至10000米做出回避动作导致导弹射中客机。
新闻来自凤凰网
本帖最后由 vongolia 于 22-7-2014 10:38 PM 编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0-7-2014 03:4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7-2014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7-2014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Zone]= 发表于 20-7-2014 03:48 PM 
请问是原创吗
不是,主要参考自凤凰网。
|
|
|
|
|
|
|
|
发表于 20-7-2014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 马航 后面 25km 的新航已经用 那 3万5 的 route 了 。。。 所以不获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0-7-2014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7-2014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7-2014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vongolia 发表于 20-7-2014 04:04 PM 
有所整理。
1,2,3 主要参考自http://i.ifeng.com/news/zhuanti/ ... d=86395321&mid=&p=2
我也看了那个网站里面资料太多,谢谢你的整理,让东西一目了然
特此加60分鼓励,并置顶1个星期,希望你能继续更新下去
除此之外,能的话也加入那个艾滋的谣言进去
谢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7-2014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Zone]= 发表于 20-7-2014 04:07 PM 
我也看了那个网站里面资料太多,谢谢你的整理,让东西一目了然
特此加60分鼓励,并置顶1个星期,希望你能继 ...
好的。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20-7-2014 05:1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给你加分!
请问乌克兰指示马航降低飞空高度是什么回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0-7-2014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详情请看这位仁兄的 资料
https://www.facebook.com/jezzrite
<div id="fb-root"></div> <script>(function(d, s, id) { var js, fjs = d.getElementsByTagName(s)[0]; if (d.getElementById(id)) return; js = d.createElement(s); js.id = id; js.src = "//connect.facebook.net/en_US/all.js#xfbml=1"; fjs.parentNode.insertBefore(js, fjs); }(document, 'script', 'facebook-jssdk'));</script>
<div class="fb-post" data-href="https://www.facebook.com/jezzrite/posts/10152564161029486" data-width="466"><div class="fb-xfbml-parse-ignore"><a href="https://www.facebook.com/jezzrite/posts/10152564161029486">Post</a> by <a href="https://www.facebook.com/jezzrite">Nur Jehan</a>.</div></div>

他把根据 flightradar24 的资料 ,注明一下:之前某些国际媒体提及mh飞离航线资料来自另一缺乏资讯塔的 flightaware server,该公司也是提供免费资讯,但因为该区它没能得到资讯,因此电脑凭最后的资料编航线。通常会在下个得到资讯回来后调整回,可惜没到就被击下了。
flightradar24 可说是比较全面的资讯,因此提供更好的资料。
图上显示 mh 和 sq 的航线与高度。因为 SQ 先得到 35000 的高度飞行,因此 MH 没得飞哪路线 。。。当然 BUK 的可达度是 40000 ,不管飞多高也是没救的 。。。限制航空线为 32,000 以下 。。。
本帖最后由 fat_miao 于 20-7-2014 05:25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20-7-2014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Zone]= 发表于 20-7-2014 04:07 PM 
我也看了那个网站里面资料太多,谢谢你的整理,让东西一目了然
特此加60分鼓励,并置顶1个星期,希望你能继 ...
版主我建议还是把这个贴放回下面比较好,最多设置高亮就ok了。因为有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个贴的存在 
这个是个很好的贴
|
|
|
|
|
|
|
|
发表于 21-7-2014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导弹射击的对象都是发热体
由于777体积大所以导引了原本射击另一架军机的导弹
请问以上传言是真实的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4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瘋流材子 发表于 21-7-2014 12:34 PM 
所谓导弹射击的对象都是发热体
由于777体积大所以导引了原本射击另一架军机的导弹
我个人认为不可能吧, 除非军机就在它隔壁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21-7-2014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vongolia 发表于 21-7-2014 12:38 PM 
我个人认为不可能吧, 除非军机就在它隔壁而已。
据说在附近,但我不知道实际情况是如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4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瘋流材子 发表于 21-7-2014 12:47 PM 
据说在附近,但我不知道实际情况是如何
我查了一下Buk 地对空导弹的资料,这谣言几乎不太可能。
Buk导弹和热寻踪的毒刺导弹不同,使用了雷达进行制导,直到命中目标。对于雷达制导的导弹,飞机可以实施各种电子干扰,或是在空中发散金属 BUK是一种非常便于使用的防空武器,军事专家们认为这种武器正是造成马航MH17客机在乌克兰东部被击落并坠毁的罪魁祸首。这些导弹是为打击高空飞机而设计的,据说可以击落高空中最高8万英尺的目标飞机。但是这种导弹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如果它不跟其他的武器或空中交通控制系统相连,它们几乎无法识别出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的区别。BUK导弹机动性强,便于操作,而且几乎可以打击任何高度的飞机。
这些导弹操作简单,可以作为独立武器使用。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连网防空系统,它们也能瞄准目标并发射。虽然它的易用性在某些领域是一项优势,但这同时也令人担忧,因为这会让操作它的人比如游击队或非常规士兵更容易犯错。正如一名专家所说,BUK的易用性会让这种武器极易造成悲剧和闯下弥天大祸,MH17客机被击落的悲剧就是最好的例子。
BUK导弹的系统不能通过飞机的应答信号签名来识别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它必须与其他的武器系统联网,才能通过其他的信息来识别目标飞机。
前F-4G和F-15E电子武器官员和防空专家迈克尔派特鲁查(Michael Pietrucha)称,BUK采用了典型的苏式设计,用户界面非常简单。派特鲁查称,他曾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培训过德国军队,教他们操作一款类似的俄制系统。派特鲁查称,叛军操纵的变种BUK导弹系统也许一直就不能根据飞机上的应答器来识别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
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经常使用相同的应答器模式,因此军事瞄准系统不会以应答器的信号来识别打击目标。这个系统必须与国家空中交通控制系统相连才能有效地利用那些信息。因此,BUK导弹系统可以接收到飞机的信号,但它却是独立操作的,它不知道目标是军用飞机还是坐着300名乘客的民用客机。
|
|
|
|
|
|
|
|
发表于 21-7-2014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7-2014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vongolia 发表于 21-7-2014 01:03 PM 
我查了一下Buk 地对空导弹的资料,这谣言几乎不太可能。
原来如此
谢谢纠正
|
|
|
|
|
|
|
|
发表于 21-7-2014 0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Zone]= 发表于 20-7-2014 03:48 PM 
请问是原创吗
事实:
BUK地对空导弹的普遍射高为22000米,最少也有14000米,飞行高度3.5万英尺(10668米)或 3.3万英尺(10058米)都是在BUK地对空导弹的射程内。
所以真的没分别。
谁说没分别?
分别可大了!
一般民航机在3万尺高空除非遇到雷雨云等,不会随意更改前进的高度。
乌克兰如果无故要求MH17吃饱没事来降低高度,那很明显是要让叛军把MH17当成军事运输机来打!
如果乌克兰真的无故要求MH17降低高度,那Mh17和叛军都被乌克兰给阴谋设计了!
事实如果是这样,俄国应该用核弹直接把乌克兰废掉!
本帖最后由 cyberjaye 于 21-7-2014 02:29 P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4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yberjaye 发表于 21-7-2014 02:27 PM 
事实:
BUK地对空导弹的普遍射高为22000米,最少也有14000米,飞行高度3.5万英尺(10668米)或 3.3万英尺 ...
5 楼已经解释过了。
我也已经更新和附上图片解释了。
希望可以解开你的疑团。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